第一篇:《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教学反思(范文)
本课教学采用的教学流程是:采用目标教学法,针对目标创设情景、设问 —— 讨论、交流、归纳。大家在评课时一致认为本节研究课有两个亮点:一是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来激起学生的兴趣;采用国家最新发生的政治活动 —— 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的视频片段为主要情景材料来组织教学。
视频材料的选择很有实效性,能够贯穿整个课堂。二是学生角色模拟活动(假如我是人大代表),通过这个活动,一是调动课堂气氛,二是能够提高学生的参政议政的能力,又锻炼了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主动探究;重视学案的运用,较好地体现了主体发展性教学思想。能够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采取启发式、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
同时,大家也指出了有待进一步改进的地方:一是一次性问题问得多,学生记不住,在教师重复的过程中打扰学生的思考,最好是打在大屏幕上;前段的语速有些快。个别课件的制作上应稍有改进。
第二篇:人民代表大会 国家权力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 国家权力机关》
张掖中学石银桂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识记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了解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力和义务。
2.能力目标:培养自主学习和收集信息的能力,能够运用事例说明关于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职权的具体表现;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人民代表大会的学习,认同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培养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人民代表大会
依据教材内容和新课标的要求,确定人民代表大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政权体系。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其他国家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因此,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键是明确人名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及职权。
【教学难点】肩负人民的重托
之所以确定“人大代表”的内容为难点是因为学生进行的政治参与比较有限,以学生现有的社会实践,了解人大代表,需要应用相应的教学手段,使之贴近现实生活。既要达到知识的理解,还要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认同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实践参与法等。
【教学工具】: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布置生活化的作业:)
1、对当地人大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人大的职权。(1、2、3、4组完成)2、2011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京召开。请通过网络或报纸了人大会召开的情况及审议和批准的一些议案。(5、6、7、8组完成)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调查及时事搜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并在这过程中了解本框的中心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视频显示:)2011年3月5日至13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召开的入会情景。
教师引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党和国家领导人,近2987名人大代表,齐聚人民大会堂,共商国事。这次会议通过了哪些老百姓关心的重大决议?这节课我们通过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了解人民代表大会的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到课堂知识贴近他们的生活,调动了学生关注现实生
活的热情。并为后面的问题设置创设情境,作好铺垫。)
(二)新课推进
【教学互动,合作探究】:
情景一:2011年3月14日9时,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闭幕会,2979 名人大代表表决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表决关于201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决议草案;表决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表决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案;表决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表决关于确认全国人大常委会接受倪岳峰辞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职务的请求的决定草案。
分组讨论以下三个问题:
1、关系13亿人利益的大事,为什么仅有2979名代表就能表决?
2、从材料看,为什么很多重大问题都由全国人大决定,3、材料体现了全国人大行使了哪些职权?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培养学生的信息
提取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哪个小组先来发言?(任意一组学生代表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他组可
进行补充。教师进行点拨。)
教师进行归纳(屏幕显示):
(1)我国有十三亿人口,只能选举代表到北京集中开会。
(2)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最高权力
(3)表决2011年政府、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的工作报告体现了最高决定
权。表决2010年的政府、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的工作报告体现了最高监督权。
表决全国人大常委会接受倪岳峰辞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职务的请求的决定草案体现任免权。
教师:今年201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还通过了哪些法案,大家知道吗?这是
全国人大行使什么权力?
教师:请第5至8组,根据课前所搜集到的资料,选小组代表回答。
学生:结合问题,做课前调查汇报。(在学生回答过程中,教师对完成作业
情况较好的小组进行表扬。)
教师点拨: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体现了立法权
(屏幕显示)温馨提示:我国只有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是我国的立法机关,其他拥有立法权的机关包括地方各级人大属于授权立法,不是立法机关。
教师:请第1至4组,根据课前对本市人大调查的情况,请小组选派代表谈
谈本地人大的地位,职权。
学生:结合问题,做课前调查汇报。(回答完毕后,教师对完成作业情况较
好的小组进行表扬。)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内容展示自主学习结果,让学生体验到生活实践的成就。)
屏幕显示:全国人大及各地人大的性质、职权、地位。
教师:通过以上探讨,我请同学说说,为什么称人大为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学生相互讨论)
学生回答:(略)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归纳(屏幕显示):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并由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
教师:我们来继续关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情景二:(视频显示:)2011年3月14日9时,全国人民代表表决《第十一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等各项议案的节选情景。
完成以下问题:
1、为什么人大代表有此权利?
2、这次会议上人大代表行使了哪些权利?
(设计意图:紧密结合刚召开的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设置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学生讨论回答:(略)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进行归纳(屏幕显示):
(1)人民选举人民代表,人民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法行使国家权利。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
(2)这次人大会议上人大代表行使了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
教师:人民代表还行使哪些权利?
学生回答:质询权
教师提示:质询权可以被称为人大代表的“标志性权力”但其也具有有限性,只能在人大会期间由一定代表附议的前提下提出质询案。
教师:让我们走近人大代表。
情景三:2011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北京团的全国人大代表张庆伟,领衔提出20件议案,议案内容涉及住房保障、司法行政等多个方面,是今年北京团提出议案最多的代表。当代表这几年,张庆伟提出了很多质量颇高的议案、建议。当记者采访时,张庆伟说:“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不是说只要按键、举手就可以了,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为国家、为人民努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量。有机会成为一名人大代表,我感到很荣幸,我希望通过不断努力,做得更好。”
讨论:
1、你认为什么样的人能够当大代表?
2、你认为人大代表是一种荣誉,还是一种职责?
(设计意图:通过真实的事例,让学生真正了解人大代表的职责。)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点拨:(1)作为人大代表,要想更好的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必须加
强自身的能力:如政治素质,实事求是的品质,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阅读、表达和分析判断能力,社会活动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具体而言就是要能洞察人民利益,要能将诉求转换成立法草案,要能通过社会活动使草案成为政策。(2)引导学生理解人大代表权利的背后存在相应的义务。
屏幕显示:人大代表的产生、职权、义务。
情景四:“假如我是人大代表”
1、你以什么方式了解民情?
2、你最想反映的问题。
3、你将写什么议案?
4、你将督促哪些部门来解决。
教师:请各小组讨论,甲乙两大组各派两小组选出代表发言(注:1、2、3、4小组是甲组,5、6、7、8小组是乙组。这样安排,考虑到课堂时间的有限性,有利于组与组成员之间的交流。)
(设计意图:问题具有开放性,通过学生转换角色,“成为”人大代表,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热情。他们可以提出许多现实生活值得关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讨论:(教师要走下讲台听听学生的讨论,与学生进行适当的亲切交流。)教师归纳:无论反映什么问题,人民代表要始终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要通过各种途径关注民意,了解民情,反映民生。要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教师升华情感:同学们现在还是未成年人,但我们总要参与,总会参与,总能参与。将来大家不管是否能当选为人大代表,都应关注国家的命运,关注人民的根本利益。今天同学们在这里所思所说所做,可能不会改变什么,但是我相信,明天你们的所思所说所做,将能够改变世界。
小结:
师生共同完成人民、人民代表、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连线图。(略)
(设计意图:总结归纳,落实本课知识点。)
课后训练:(布置生活化的作业:)
请同学们观察你的生活周围,作为一个老百姓,你有没有要向当地的人大代表反映的问题。如果有,请联系当地人大代表,反映你的问题。
(设计意图:延续课堂,回归生活,关注生活。)
这是笔者依据该策略,实施的一堂生活化教学课。考虑到实施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结合教材内容,以刚召开过的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为生活主线。设计一连串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
第三篇:《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教学设计
《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教学设计 编写:温州市瓯海梧田高中赵晓娥 审稿: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林月周
一、教学设计理念
1.注重课堂教学生活化 以生活主题统筹教学内容,关注学生生活世界是高中政治新课标新课程特色和亮点之一,也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课标》在关于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本课程立足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因此,本教学设计在教学内容上根据实际需要,突破教材局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环境出发,让学生感到知识贴近他们的生活,让课堂具有亲切感和亲和力。
2、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方法
依据教师要体现“目标——策略——评价”的教学主导过程,即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并科学地进行教学评价的要求,我设计了“以情景为载体,以问题提出与解决为主线”的情景问题交互式教学模式组织课堂教学。通过设定特定情景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活动平台,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力求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简析
本课是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第三单元第五课第一框题的内容,其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着人大和人大代表两大主题展开。具体论述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人大的性质、地位、职权、常设机关;人大代表的职权、义务及其产生和任期。
2、本框在全书中的地位
本框题在政治生活教学内容中居于极为重要的地位。
首先,它起着承上启下、加强教材知识体系化作用。是对学生关于选举权等内容的巩固、提升,也是对公民如何行使国家权力、参与政治生活的具体化。
第二,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政权体系的基石,前后两框题内容联系紧密,层层递进,是学习整个第三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切入点,学好本框有利于增强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
所以,本框在整个教材和本单元教学内容中都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三、学情分析:
关于人民代表大会的相关知识,高一学生在初中就已学过一些粗浅的内容,日常生活中也或多或少地在电视、新闻中看过有关人大的报道,这就为学习本课知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从高一学生心理特点来说,由于每年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备受全国上下关注,青年学生由于其对新事物的敏感、好奇、热情等心理特点,对于本课所涉及的热点问题,将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识记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职权及我国权力机关体系。(2)了解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
2、过程与方法:
(1)联系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和我国的国情,充分认识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而奋斗的政治责任感。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依据教材的内容和课标要求,确定人民代表大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政权体系。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其他国家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因此,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键是明确人名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及职权。难点:人民代表的职权。
由于高一学生受年龄和阅历所限,他们与人大代表很少接触,对其职责了解更少,特别是人大代表职权中的质询权,专业性和理论性都较强,从字面上理解起来很困难。此外,人大代表的职权与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易混淆。因此,这是本框的难点。
六、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当地人大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人民代表行使的职权及人大在改革开放中取得了哪些成绩。
2、搜集当地人大代表的事迹,访问人大代表,了解人大代表肩负的重托。【教师准备】
1、搜集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录像,进行剪辑,制作课件。
2、搜集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有关图片,制作课件。
3、搜集人大代表的典型事迹,制作课件。
七、教学策略与手段
教学方法:情景设置、合作与探究、实践参与法等。教学工具: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大屏幕显示:人民大会堂会场图片)北京的三月,乍暖还寒。人民大会堂内却是春意盎然,两会的召开把全国人民如期带入了中国政治的春天。3月5日至13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这里隆重召开。党和国家领导人,近2821名人大代表,齐聚一堂,共商国是。这次会议通过了哪些重大决议,对我们老百姓的生活将会产生什么影响?这堂课我们将共同走进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了解人民代表大会的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到课堂知识贴近他们的生活,让课堂具有亲切感,为后面的问题设置创设情境,作好铺垫;同时自然点题。)
(二)新课推进
【教学互动,合作探究】:
材料一:2009年3月13日9时,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2821名代表表决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表决关于200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0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决议草案;表决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表决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十三日表决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共修改十七处。材料二: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获大会表决通过,于2009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七)》获大会表决通过,自公布之日起正式施行。分组探究以下三个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然而仅有2821名人大代表就能表决通过关系13亿人民的大事,这矛盾吗?这表明了我国人民是怎样当家作主的?
从材料看,很多重大问题都由全国人大决定,为什么不由其它国家机关决定?
3、材料体现了全国人大行使了哪些职权?怎么体现的?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的性质、地位和职权一样吗?
(设计意图:目的是让学生尽快养成自己学习,掌握课本知识的习惯和本领,这种方式能激发、唤醒、鼓励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的提高。在课程实施的每一个环节,应充分考虑保护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可适当点拨,帮助学生“柳暗花明”。)
1、第一组学生代表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他学生作点评、补充。教师:正确评价学生的讨论,并就第1题做出归纳:
(1)我国是个地广人多的国家,所以不可能十三亿人口一起到北京集中开会。
(2)人民当家作主是否意味着人民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利,在我国,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那就是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并由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
2、第二组学生代表发言:谈第二个问题,其他学生点评和补充。
教师:首先评价学生的观点,然后打出中央国家机关组织系统图。让学生明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温馨提示:在我国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政权,人大也是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的,但这种领导不是上下级关系的领导,而是政治、思想、组织上的领导,共产党不属于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
3、第三组学生代表发言:谈第三个问题,其他学生点评和补充。
教师对学生作评价,然后做点拨:这次全国人大行使了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监督权等,最高任免权没体现,教师让学生看54页上的图2,2008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胡锦涛担任国家主席。全国人大与地方各级人大的比较:(设计意图:通过比较,便于学生加深理解,分析掌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性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2)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3)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性质: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2)职权:立法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省、直辖市)决定权:决定本行政区内重大事项。
监督权:监督政府,法院、检察院的工作。
任免权:对本地国家机关领导人员进行选举、任命、罢免、撤职等(3)地位:讨论决定并监督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 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构成了我国国家权力机关体系。
提示:人大是我国的立法机关是不准确的,人大的权力不仅仅是立法,它还拥有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所以不能片面的说人大是立法机关;另外,我国只有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是我国的立法机关,其他拥有立法权的机关包括地方各级人大属于授权立法,不是立法机关。全国人大没有起草制定宪法的权力.世界各国的成文宪法一般都规定设立宪法特别起草和修改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没有修改宪法的权力.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教师总结归纳:通过以上三组问题的探讨,我们知道了人民代表大会作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大发挥的作用怎么样,还与人民代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我们再走近人大代表。展示以下材料:
材料三: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十三日表决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共修改十七处。这些修改是国务院根据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代表审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委员讨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反复推敲后修改的。
材料四:到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规定的议案截止时间,代表共提出议案518件,其中由30名以上代表联名提出的议案509件,由代表团提出的议案9件。思考:(1)这次会议上人大代表行使了哪些权利?(2)你知道我国的人大代表是怎样产生的吗?(3)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当选人大代表?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的难点,紧密结合刚刚召开的全国十一届人大,设置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难点突破,使学生全面、系统掌握知识。)教师和学生点评,最好教师归纳要点:
(1)这次人大会议上人大代表行使了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教师举例讲解质询权,2005年3月,广州市人大代表与市财政局面对面“过招”,人大代表对财政局的预算开支提出了许多质疑的声音,代表们提出了一连串尖锐的问题:“部门预算中一台电脑要2.5万元?”、“部门编制中177人,配有122辆车,为何每辆车每年还要4万多的维修费?”等。(2)人大代表的产生方式和任期
产生方式:县乡以及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全国、省、市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任期:五年。
(3)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法行使国家权利,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人。过渡:我们在上面学习了许多有关人大的基本知识,现在来整理一下。投影:理一理:人民、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一府两院”的关系(设计意图:让学生找出前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会融会贯通。)学生回答后,教师打出幻灯片,通过图表的方式把知识串连起来。
过渡:人民代表从人民中来,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的监督,这些内容都反映了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是国家权利机关的组成人员。我们每个同学一起来体验一下人大代表的生活吧。
投影:实践尝试活动:“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
“假如学校周边环境不良,空气污泥严重,卫生条件不尽人意;治安混乱,常发生社会闲散人员向学生敲竹杠;如果你作为人大代表,你怎么做?”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学习方式,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使学生展开互动,打开思维,深化认识。)
学生发言后,教师点评:从大家的发言来看,大家的社会责任意识都很强,相信将来大家不管是否能当选为人大代表,都能够关注国家的命运,关注人民的根本利益,积极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做一个尽责任的公民。
教师作评价后,和同学们一起在国歌声中一起朗诵 你一个普通的人大代表 来自百姓,根植于人民 你似一座金桥
驾通着民意信息的高速路 你是一块金砖
构建着和谐社会的细胞和基础 你是一支金笔
抒写着正义、正气、民主之歌
九、板书设计:
十、作业设计:
1、你认为人大代表是一种荣誉,还是一种职责? 十一:课后反思:
1、政治教学必须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本节课的设计从举国上下关注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引入并贯穿始终,拉近了人民代表大会与学生的距离,调动了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的热情,2、本堂课着力把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结合起来,让学生经历“活动——体验——表现”的学习过程。备课过程中,力求选用最新材料,设计问题多从小处入手,使学生有话可说。在其中的“情景模拟”环节中,学生转换角色,“成为”人大代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热情。他们提出了许多现实生活值得关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从而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篇: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李琳琳 2012年12月11日
教学设计: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高唐二中
李琳琳
一、设计理念:
1、根据“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的新课程理念,在本课教学内容的确定上,考虑了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和实际的知识需要,采用了对学生进行课前调查的方法,来获知学生的学习需要,并结合教材知识和实际授课条件,来安排本节课的讲授。具体方法如下:根据自愿的原则,请部分学生提前预习教材内容,把“教材的疑难问题”、“想获得与本节课有关的相关知识”等信息反馈给老师,老师进行信息的筛选,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会在授课过程中安排学习环节予以体现;个别同学的个别问题课下进行探讨、解决。
2、由于本课内容距离学生实际生活有些遥远,所以需要老师有意识的创建教学情镜来拉近二者的距离,根据“降低难度、学生感兴趣、能够有话说也愿意说”的标准,设置了学生参与讨论的问题。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也要着重突出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3、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立足于能让学生大胆的站起来去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可以开发思维,帮助学生培养发散思维。
二、教学目标:
1、识记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职权及我国权力机关体系
2、了解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
3、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对人民代表大会的认识,理解人民代表与人民的关系;关心“两会”,增强政治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
四、教学方法:讲解、讨论、对比、分析。
五、教学流程:
1、课前导入。师:同学们,我们通过对《政治生活》前两单元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为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国家提供了法律、制度、物质的保证。在《政治生活》第三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就可以具体的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要想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首先要知道人民代表大会的相关知识。下面请大家和我一起走进第五课第一框“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2、三维目标。在这一节课中,我们要了解有关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的相关知识点,希望大家在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能够理解人民代表与人民的关系,提高自己的参与意识,成为心怀人民疾苦关心国家大事的栋梁之材。
3、我们的疑问。宋文荣、李悦:“一府两院”指什么? 高有全、邵传鹏:人民、人民代表、人民代表大会之间的关系。韩晓坤、邱丽丽、云春晓:全国人大与其常委会的关系。(补充?下属?并列?--韩晓坤)
4、“人民代表大会”知识体系。
1、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
2、人民代表大会的体系
3、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全国人大的权力)
5、知识图表:人民如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
6、知识图表:人民代表大会体系。
7、看图(教材55页)思考:
1、你能从结构图中看出全国人大处于什么地位吗?
2、全国人大常委会是什么机关?
3、全国人大的执行部门是指什么机关?
8、知识图表: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9、思考讨论:(学生分析人大权力的具体运用。分组讨论并推选代表展示)
会议议程体现了人大的哪些权力?
材料:全国人大第十一届二次会议主要议程
1、听取审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
2、审查和批准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执行情况、200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情况。
3、审查和批准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200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草案。
4、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关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的报告。
10、视频、图片:温家宝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分析“听取审议该报告,是在行使人大的监督权与决定权。
11、辨析:“人民代表大会”易混知识点。
12、人大代表知识体系。
1、地位
2、产生
3、义务
4、职权
13、我们想知道:赵成成:在人大闭会期间,人大代表如何行使自己的职权?
14、分组讨论:“我心目中的人大代表”。分组讨论并展示,从中明确人大代表的责任与义务。
15、视频、图片:人大代表申纪兰和她的权力观。
16、知识体系:人大代表的权力。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17、材料分析:人大代表在履行什么权力。
1、全国人大代表、时风集团掌舵人刘义发,带着3万时风人的期盼带提案进京。
2、李永忠代表揪出“国帐”百亿差错,要求财政部给予解释。
18、视野拓展:今年两会的十大议案。
19、知识总结。20、当堂练习。
教学反思:
1、由于有些紧张,整个课程有些呆板,虽然课堂比较流畅,但时间没有把握好,最后的一个讨论高潮没有产生。
2、在知识点的讲授上,“人大代表的地位”没有讲明白。我预设的课堂是:人大代表地位高,因为有权利;但地位又低,是为人民服务的。但在课堂上,只讲出了第一层意思。
3、事例的选择虽丰富但有些零散,还要精心选择,争取一例到底。
4、没有把课堂放开,还是不能尽可能的和新理念相切合。
5、我的疑惑:课堂三维目标该如何处理。
6、我的收获:尽量让学生去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学生大胆、独立思维的能力,学生们还是受到了一定的锻炼,能够在课堂上旗帜鲜明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找出论据去捍卫,这一点还是有些成效的。
第五篇:《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
《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人教版)《政治生活》第三单元第五课第一框题。教材从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切入,呈现问题,引出理论知识的学习,即:我国人民如何行使管理国家权力;人大的性质、地位、职权;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产生方式和职权三个问题。我国公民在政治生活中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是因为有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保障。其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我国人大的相关知识,进而感受到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部分内容不仅是前面两个单元的延伸和深化,也为接下来学习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打下了铺垫。因此,本节课在全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2.学生分析
关于人民代表大会的相关知识,高一学生在初中就已学过一些粗浅的内容,日常生活中也或多或少地在电视、新闻中看过有关人大的报道,这就为学习本课知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从高一学生心理特点来说,由于每年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备受全国上下关注,青年学生由于其对新事物的敏感、好奇、热情等心理特点,对于本课所涉及的热点问题,将会产生浓厚的兴趣。3.设计思想
(1).教育理念: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作为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应该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2)教法:
①“引探教学法”:即“引导——探究教学法”的简称,其创立者是美国的兰本达教授,倡导此教学法是为了促进思维的发展,结合本框题教学内容特点,对陈述性知识的教学采取设置情境等活动形式引发求知动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②角色体验法:根据教学多感官共同参与原则,为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采用现场模拟、角色体验的手段,活跃气氛,增强视听效果,调动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③情境教学法:将图片、音乐、视频等有机组合,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3)学法:
①知识迁移法:该方法意在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原理用于分析理解政治现象,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比较分析法:在本课教学中,有些相似概念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以便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些概念。如全国人大与地方人大的比较,人大的职权与人大代表的职权的比较等,在比较鉴别中获取新知识。
③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法: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强调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因此,教学过程应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过程。在本课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讨论、思考,相互交流学习成果,感受和体验知识产生过程。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创新精神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人民代表大会及人民代表的相关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而奋斗的政治责任感。
5、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和把握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和职权。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政权体系,全面了解和掌握人民代表大会的相关知识是学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升华学生政治情感的关键。因此,这是本框的重点。
6、教学难点: 人民代表的职权。
由于高一学生受年龄和阅历所限,他们与人大代表很少接触,对其职责了解更少,特别是人大代表职权中的质询权,专业性和理论性都较强,从字面上理解起来很困难。此外,人大代表的职权与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易混淆。因此,这是本框的难点。7.教学过程
课题: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福州市人大的相关资料;调查当前我市存在的老百姓普遍关注的最现实的问题。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
激趣 引题
(角色转换)教师以记者的身份采访同学:你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吗?你知道人民代表大会是怎样产生的吗? 哪位同学来谈谈你所了解的人民代表大会?
学生展示收集成果:福州市人民代表大会活动的相关资料
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感受人大,走进人大,切入新课。
探究 新课:
一、人民 怎样 当家 作主
展示问题:人民是如何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实现当家作主的? 播放视频:《人民代表大会》剪辑片段。根据视频回答:
1人民通过什么机关行使国家权力? 2.人民代表大会是怎样产生的? 3.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等其他国家机关是怎样产生的? 展示: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管理国家权力示意图
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思考,讨论,回答
多向提问:把大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从多个方面启发学生思考,突破难点,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从人大和人民的关系及人大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来思考并得出结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
探究 新课:
二、全国 人民 代表 大会
探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职权和常设机关各是什么?-----教师组织在学生阅读教材p55第2、3段;-----在学生回答全国人大的地位是:在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时进一步设问:我国的国家机构体系是什么?全国人大为什么居于最高地位? 展示图片:
图1、2005年3月14日,全国人大十届三次会议高票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
图2、2008年3月,全国人大十一届一次会议听取并通过了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图3、2008年3月,全国人大十一届一次会议选举温家宝为国务院总理。
图4、2008年3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萧扬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春望向全国人大十一届一次会议作工作报告。
请学生判断图片中的情景反映了全国人大在执行哪些职权?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适当的启发、引导和补充,比如图2体现了全国人大的决定权和监督权,学生容易忽略其决定权。
学生看书思考回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最高地位,拥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其常设机关是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学生在与同学交流中,在与老师的互动中解决问题
1.反馈预习情况,进入重点内容探究。以老师讲授为主。
2.问题环环相扣。不仅体现问题的层次性,又降低问题难度,提高可操作性。3.培养知识迁移能力.在探究过程中强化对人大四项职权的分析判断能力,更加具体地认识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利机关。
探究 新课:
三、地方 人民 代表 大会
设问: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职权和作用各是什么?-----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补充说明: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在立法权上的区别.课堂巩固 :判断以下提法正确的是()a.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b.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都有立法权,都是立法机关
是一样的
d.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有效评价
学生看书思考回答: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拥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
及时反馈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并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分析判断能力,明确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的区别,并引出人大代表这一知识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探究 新课
四、人民 代表
播放视频:《人大代表反映百姓呼声,认真履行职责》
让学生说说短片中的人大代表提出了哪些议案?----老师板书学生的答案要点
他们所提的议案都是老百姓所关注的问题即民生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设问:(1)人大代表是怎样产生的?
(2)人大代表为什么要为“老百姓”说话?(3)人大代表怎样为“老百姓”说话?
(4)人大代表可采取哪些方式加强与老百姓的联系? 假如你就是区人大代表,请针对当前本区存在的老百姓普遍关注并及需解决的问题提出议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梳理知识,展示结构图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人大代表提出以下议案:关于促进终身教育的办法;改革医疗事故鉴定;灾后电网和高速路重建问题;等等。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选出代表回答
2.角色转换,给学生带来了真切的生活体验,使学生真正走近人大代表。
3.在探究中掌握知识:人大代表和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人大代表的权力和义务是什么? 4.引导学生回归教材,整理知识点,克服知识的零散性。
课堂小结
展示本课知识结构
学生做笔记并当堂记忆主干知识
总结本课学习知识,构建知识体系,理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课后探究 回归生活
多媒体展示课后作业: 假如你是福州市新闻媒体记者。请你对鼓楼区人大代表朱之琳校长进行采访。
学生课后完成
角色模拟,提高了学生参与政治的热情,锻炼学生参政议政的能力。
课后反思
1、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形式多变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以积极的学习面貌主动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伴随教师的导航,充分发掘新知,进行着丰富的情感体验,促使课堂与生活,知识与能力,实践与情感的有机统一,比较有效地达成本课教学的预设目标。
2、教师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弱化自己的强势地位,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自己担任引导者,解惑者,裁判员的角色;从繁杂的事例中挑选学生感兴趣的中心议题,引导学生自己阅读,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等等。
3、走进人大,了解人大”这一目相关知识的学习,采用的是老师讲授的方式。当然这个讲授是紧密结合今年三月召开的全国人大的事例来进行。讲授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全面、系统掌握知识。新课程改革中,讲授法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方式,不可一味地让学生来表演、活动,千万不能忽视老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当然讲授知识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方法正确,讲授法同样也可以让学生快乐的学习
4、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老师要有亲和力,要有激情,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对学生多鼓励多表扬。这样课堂才会活起来,学生才会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