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向死而生故事
古希腊有两个军阀长期争斗,战乱不止,最后一个军阀通过奇袭打败了对手。对手十分勇猛,被羁绊后,仍然大骂对手邪恶,用极其卑劣的手段达到其目的。古希腊对于战争历来有传统,在交战前必须告诉对手自己队伍的人数、装备、交战地点和时间。胜利的军阀一遭对手辱骂,也觉得自己违背了公义,便断了杀他的心,当场解除枷锁,予以释放。
故事见于《蒙田随笔集》。蒙田还说起另外一个故事。腓尼基国王长期追杀一个士兵,士兵流窜多年终于被捕,押入王宫时,士兵也知必死无疑,不免瑟瑟发抖。到了庭前,士兵忽觉以这样的面目见国王,会被耻笑,便气定神闲的入内。见了国王,他反而高声挑战,要求与国王进行决斗。国王听罢,不敢应声,继而佩服其勇气,下令赦免他全部罪行。
蒙田说,当遭遇非难时,我们只有两种方法:一是低声下气的求饶。另一种就是不屈以显自己的勇敢。只要对手的心灵没有陷入邪恶的深渊,一般都会欣赏勇敢、气度和正直。这是人性光辉相兼容之处。
动物界也有向死而生的勇气,山羊遭狼群猎杀时,走投无路之下,会突然返身,主动进攻恶狼。野马在猎豹的追赶下无法脱身时,也会集体返身,进攻猎豹。从本质意义上说,动物的向死而生也有英雄主义色彩,是血性的一次喷发。但弱小动物的命运最后以惨败被食告终,因为动物之间遵循的是弱肉强食的法则,强者不会欣赏弱者精神层次上的强大。所以蒙田伤感的说,弱者示强的前提是,对手心中必须无邪恶。
第二篇:向死而生读后感
向死而生读后感
向死而生>读后感
(一)周五听了同事的《时间管理》试讲,在课件中她引用了一段李开复的关于才华与时间的话。经理问她为什么会引用这句话,并说他的时间不多了。我很惊讶,虽然我有看过有关他的名为《向死而生》的视频,但记忆中他好像痊愈了。在回家的路上就开始阅读他的书《向死而生》,很想知道他在书里写了些什么,经历过一场生死劫后领悟了什么。
有些人只需要经历一件普通的事后,就能从中醒悟过来,重新换一个版本来生活,这种人比较幸运。而有些人一定会是在经历了人生的重大变故后才寻找生命的意义,才会'痛改前非',重新生活。李开复就是这种,如果不是死亡的造访,他会在他既定的路上一路狂奔,然后会像某些突然离去的人一样,给世间留下一声叹息。这种把效率当生命,罔顾健康与生活平衡的例子,我们听过很多了。而他又是幸运的,在还年轻的时候,还有体力时候,来补修死亡的学分,来重新审视他的生活。
在这个谈癌色变的时代,26个肿瘤就像一道死亡通知书。他像很多普通人的反应一样,问上天为什么是他得癌症,他那么优秀、帮助了很多人。他很愤怒。人在面对疾病、死亡、悲伤等重大失落时,会产生'五个阶段'的心理反应——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沮丧和接受。在书里,他详细描写了他是怎么渡过这些阶段的。如果看时加入自己的想像力去体验一把,这会知道那是多么痛苦的一段路,任何走过这段路的人,日后对健康会格外的珍惜。这是他传给我们的第一个宝贵经验。勿以健康为代价,去追求一些虚妄的东西,诸如名利、金钱、影响力、各类欲望等
静下来才能找到出路。平时忙忙碌碌,在物质这条道路上狂奔,并以被称为'铁人'引以为豪的他,在治病这段期间,重新解读他的生命,是否真的如自己认为的很有价值和无懈可击。他令人眩目的工作成就,在青年学生中强大的的影响力,帮助了很多人,也改变了很多的青年学生的命运。可让他静下来反思时,发现自己并不是像自认为的那样强大和无私,而是人性中的虚伪,比如无知和自负。死亡就如他朋友描述的那般,于他是一份'伪装的祝福',是一份礼物。让他寻找到生命的意义和思维的盲点,更加珍惜和家人、朋友的相处,静静享受生命带来的美好,不再做一个只求效率的人。
在书中他描述了两个女儿的教育、家人对他的照顾,真是一个和谐有爱的家庭。他又真的很幸运,有一群爱他的人。
一生都在照顾临终病人的护士邦妮。韦尔说,人在临终时最后悔的五件事是:
1、我希望当初有勇气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而不是别人希望我过的生活;
2、我希望当初我没有花这么多精力在工作上;
3、我希望当初我能有勇气表达我的感受;
4、我希望当初我能和朋友保持联系;
5、我希望当初我能让自己活能更开心一点儿。
死亡虽然有时会是一份礼物,但我想也没有多少人真的想要去尝试或是去修习吧。那么,我们就从他的补修中学点对我们有意的知识吧,珍惜健康、珍惜家人和朋友,珍惜生命的每一天。
《向死而生》读后感
(二)《向死而生》是李开复先生得了淋巴癌以后写的一本书,几年前曾经读过他的其他两本书,已没什么印象。习惯了打分制,这本书,给8分,不知道为什么不是满分,但我内心觉得这本书对于我而言已经很好了,虽然很简单,也没什么剧情,但句句走心。书中的插图是他的小女儿德婷的摄影作,很喜欢。
整本书作者都在反思过去的一些行为,一些态度。从以前对身体的种种透支开始,当真是拼了命,也许我还没有找到我可以为之拼命的爱好,我理解不了他的那种不要命的状态。看完书,我就领悟了几点,当然还是有些老生常谈,说起来谁都懂,那就是,即使再怎么爱着你的事业,也别太卖命,要懂得分配点时间给家人,给身体,给其他的一些领域。别等到来不及了才追悔莫及。命是最根本的,活着而且健康,你才有资本去做其他事。这些道理我觉得大多数人都知道都明白,但真正能做到的恐怕不及百分之一,身边很多朋友,卖了命的起早贪黑,都有追求。他们总说,时间不等人,再不努力就老了,是啊,可是还有一句话,子欲养而亲不待。别说别人了,我又能做到多少呢。我又有多少时间可以分给爸爸妈妈呢。
作者在书中写被确诊癌症后的恐慌,虽没经历过,没有办法完全感同身受,但单单从不得不离开深爱的家人的那种情绪中就可以体会一二。要离开所有的自己深爱的东西,事业、家庭,一切。这样的情形,恐怕谁都没有办法坦然面对。我深爱着这个世界,世界却将弃我而去。还好他挺过来了。祝好。
李先生用了较多的篇幅描写自己在生病后对家人对亲情的感悟,很多地方让人泪眼婆娑,不能自已。总是紧忙给母亲打个电话,曾经一个小时内打了三次,次数的频繁让妈妈有些诧异,妈妈紧着问我,是不是有什么事需要帮忙,我赶忙说没有。
我不是工作狂,也没有很多雄心壮志,所以很少熬夜通宵达旦的去做一些事情。除了管不住嘴,偶尔对胃不负责任以外,其他时候还是蛮注意自己的健康的~上大学以后在父母身边呆的时间越来越短,现在一有假期,都会选择回家陪家人,跟在妈妈后面做一个小尾巴。虽然很多时候很多事,对妈妈都是报喜不报忧,可是,即便这样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还是觉得很幸福。哪怕只是听着妈妈的声音,就会觉得很安心。父母恐怕是世界上唯一的爱你胜过爱自己的那个人,如果有一天父母离去,真的就是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那将是怎样的无法言语的悲痛。
每一天都是独一无二不会重来的一天,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也是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那个人。这一生不会重演,你们也不会再遇到第二次,且行且珍惜。
向死而生读后感
(三)谈到李开复,我想大家应该不会陌生吧,也许某些同学听到他的名字会感到很熟悉但就是想不起来他到底是谁,别着急,我先说说他以前写过的畅销励志作品也许能勾起你对他的回忆,像《做最好的自己》、《与未来同行》、《世界因你不同》等等,大多都是励志作品,大家想起来没有?是的,撇去这些,他也是创新工场创始人,国际知名的语音识别技术专家,前任谷歌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精心的服装衬托着他温润尔雅的气质,普通的眼镜也遮挡不住他独特沉稳的风格。他的头上被冠以如此多的头衔,按正常情节发展的话,他的人生已经辉煌灿烂像花儿一样完美绽放,然而,人生总是充满着意外,但不是惊喜而是惊吓,上帝给浇了一盆冷水,狠狠地淋在他身上,等待他的,将是一场与死神对抗的持久战。
时间倒流到2013年9月,李开复突然对外宣称罹患淋巴癌,自此之后,他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而在与死神斗争了21个月后,化疗成功,逐步恢复的李开复也回到了人们的视野,并且带来一本他恢复期间写下的心路历程,这就是《向死而生》的由来。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感到有点奇怪,你可能要问;你不是写读后感吗?怎么会用不少的篇幅来写李开复的一些呢?难道不会显得头重脚轻偏离主题?其实我是这样想的,既然你要写读后感,你就应该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生活时代性格生平,而不是直入主题,这样会显得有些突兀让人不习惯,好了,不说这些了,铺垫了以上内容,接下来我们步入主题吧。
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谈话’,在读完《向死而生》之后,我默默地合上了书本,紧闭双眼,思绪万千,十分震撼。身体好似与灵魂抽离,仍然置身其中无法平静。更是被那种心如玄铁的精神所感动和折服。李开复先生在书中说过他以前的生活很随意没有规律,不喜欢睡觉,他认为睡觉是在占用他的宝贵时间,然而生病以后,他才深深体会到休息的重要性,他幡然醒悟,原来,在生命中健康才是最重要的。他的体会也提醒了我们这些平时作息不规律的大学生和那些工作休息不平衡的广大工作族,细想一下,如果你连健康都置之不理,你还有什么凭借去工作?退一万步来讲,就算你能工作,你能保证你的工作效率不会因为你的健康问题受到影响吗?你的健康时刻影响你的工作,你的效率也会大打折扣大不如前,这样的结果是你想要的吗?没有人意义也不会有人满意。与其如此,倒不如先把健康搞好,有了健康才有精力去完成工作,而且效率也会大幅提高这难道不是双赢?但是呢,健康这种东西它是很抽象的,大致来说,也就是集合饮食、睡眠、心理等于一体的复合状态,所以你要在这些方面多多关注下点功夫,再强调一遍,这不是浪费时间,这是自己做好任何事情的本钱,是所有的基础,你不能忽视它更不能蔑视。因为它决定了你以后的各个方面。所以你要重视自己的健康,维护自己的健康,别等到哪一天健康出了问题身体发出警告那就不是一件小事情了。
在书中,我看出了换角度思考的重要性,同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受到不同的效果。如果我们将换位思考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也许会是另一番天地,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沟通促进了,那些不可一世的负面情感和疑团化解了,那些许久没有出现的温暖的阳光重新洒在你我身上,达到身心的愉快。李开复先生患病期间曾与星云大师有过一次深层次的谈话,正是这次谈话使得李开复找到了重新思考的基点。星云大师的思想逐渐为李开复打开了一扇神秘圣洁的大门,一阵芬芳扑面而来。他刚患病的时候,时常满腔怒火,怨天怨地,责备老天对他这位天之骄子不公平,在内心深处藏满了愤怒、抱怨、不甘,然而对话之后李开复改变了他原有的那种量化思维,一切豁然开朗。我们也是一样虽然平凡但也能做到啊,虽然没有如星云大师的超然智慧,但我们仍然可以换角度思考为我们自己的人生添上一抹鲜艳的嫩绿,那是充满生机的颜色。就像你生病了,你可以认为这是上天在给你警示要注意身体的保养,而不是在那里进行一场毫无意义的像小丑一样的哭戏;就像你面临失败了,你可以理解为这是上天在给你进一步的考验你是否有一颗坚定不移的决心,而不是畏畏缩缩停滞不前,换一个思维,也许坏事能变成好事,你要记住,每一件不好的事情的背后,都放着一件锦囊,而这个锦囊才是你真正要掌握的。
当你面对死亡的时候,你会想到什么?这是李开复提过的一个问题。他明白了家人对他无私的关爱,然而,当年他意气风发的时候,他在乎过吗?他珍惜过吗?他感恩过吗?都没有。他的回应简单而又寒心,仅仅是冷漠无所谓,直到生病的时候,才明白这些,不知道这算不算一种悲哀。如今健康的我们是否也想过在平时去感恩去关爱去珍惜眼前的一切呢?正如周星驰在大话西游中说过的一句话:'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的面前,我却没有好好的去珍惜,等到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多么令人心痛的话语也正因如此,错过的爱情终成经典,每每回味此处,都会有一种心酸的感觉,的确强大如至尊宝也无法再挽回一份失去的爱情,更何况平凡的我们呢?对于我们来说,失去了也就失去了,就像风一样你无法知晓它最终会吹到哪里,就像你无法捕捉到白云飘散的气息,就像你只能看着落花流水却也只能徒留孤单在水面与你成双。你不选择珍惜,你只有获得失去,这是多么的顺理成章也是多么的令人警醒,因此,我们要学会珍惜眼前,同时也要学会感恩生活感恩家人感恩周围的一切,要怀有一颗博爱的心去拥抱这个不平凡的世界。
亲爱的同学们,你知道如何生活吗?你会生活吗?也许有人不满了,你问的什么问题,这答案不是显而易见嘛,当然会啦。非也,在我看来,生活不总是多姿多彩,就像海面不总是风平浪静一样,诚然,如果始终风平浪静,不仅人不习惯,就连大海它也不习惯,因为失去了波涛汹涌的意义。但是,如果你像李开复以前一样刻意去享受人们对他的关注,你就会觉得活得太累,生活没有意思,到最后都会闻到身上一股虚伪的刺鼻味道,所以你不能学习以前的李开复。我认为正确的生活在于平静,只有平静的生活才能体会到生活的趣味与独特,正如品茶一样,要慢慢品,细细品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意境。人需要一种调身剂那就是淡然和朴实,虽然没有五颜六色的蝴蝶在你身边围绕,你依然清香依旧,谢绝繁华,回归简朴。这才是生活的本质,才是高尚生活的特色。半盏清茗,观沉浮人生,一颗静心,看清凉世界。直到此刻你才能够体会到真正的生活不是缤纷多彩而是平凡的,只是平凡之中孕育着不平凡,所以你只要按照健康的生活方式平静的过好每一天,活在当下,抛开那些烦心之事,放下心中的顾虑,那么你就会成为真正享受生活的王者,我相信你可以做到。
书中也提到了有容乃大,无欲则刚的思想精髓,在之前还没有患病的时候,李开复经常提到自己的影响力,时刻提醒自己做到最大化的影响力。于是,久而久之成了一种习惯,更是一种负担。机械化的衡量自己的本身本来就是一种错误的做法,他终究尝到了自己种下的恶果,当他特别在意这些的时候,他就已经被名诱惑住了,不过他并没有像被蜘蛛网粘到的虫子一样努力挣扎,不对,是他当时压根就没有看到自己即将要被成为蜘蛛的晚餐。外表光鲜亮丽的他不知不觉陷入充满腐臭的沼泽,那不断从泥底升起的泡沫正宣示着这是一块是非之地,他越陷越深,在泥沼里享受靠近死亡的快感,自以为高高在上,其实危在旦夕,实在可悲。这么'生动'的例子对我们来说难道不是一种告诫吗?那些还在追梦的年轻人啊,你会不会已经迷失了方向在一片迷雾中呢?那就赶紧清醒过来吧,要控制好自己的度,经得住诱惑才是王道。在现代这个浮躁的社会中寻求一颗清醒的心是你保护自己的最好方式。现如今,赌博、色情、毒品等事件不断发生,这些都是违法行为,再说说不违法的吧,手机中的微信啊扣扣啊等一系列社交软件,游戏啊无时无刻都在吸引着你的眼睛,转移你的注意力,广大低头族由此产生,是责怪社会发展的太多元化太快还是因为你本身欲望太多呢?这世界诱惑太多,结局会如何设定呢这是一个问题,由此我想到一则遥远的传说:海上女妖塞壬用自己的歌喉使得过往的水手倾听失神,航船触礁沉没。经不住诱惑的桥段所带来的结尾注定是以悲剧收场,诱惑是带有鲜艳颜色的糖果,容易让人忍受不了奋斗的过程,忘却生活的目标和追求。进而,影响自己的身心,然后一轮恶性循环,无法终止。细数近几年,就吸毒来说吧,成龙之子房祖名,中国好声音热门人物李代沫,中国内地男歌手满文军等一批明星因为吸毒被捕,哪一天不是知名人物?前几天尹相杰二度入狱实在让人震惊,更多的是惋惜,还有那个辽宁歌手毛宁,当年红遍大江南北,如今也以吸毒收场,他们这些名人本应该有一段美好的前途人生,经不起毒品的诱惑,断送大好前程。不仅伤害了自己及其家人,更是为社会带来了满满的负能量,着实让人痛心。人生漫漫,岁月如歌,若不惹诱惑尘世,还来辉煌日。
林肯说过所有的人生都是平等的,也许这句话只有当李开复患病后在床上没有往日风采的时候才最能形容他,病魔面前,你是王子也好平民也罢,不管你是什么身份,也不管你有多大成就,都要真真切切的面对他,而且是赤裸裸的,找不到捷径。想当初李开复一直追求每一件事情的影响力最大化,他一直想让自己处在聪明人士成功人士的圈子里,把普通人定义为凡夫俗子,好在他现在已经改变了他的看法。其实,世界的奥妙不允许我们渺小的对人类进行评估,你没有资格说谁谁不行,说他只是平庸的,没有本事。其实你错了,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闪光点,你没有发现就妄下定论,你凭什么这么说呢?也许他的某些方面就是比你强,你别不承认。所以对一个有优越才能的的人来说,懂的平等待人是最伟大的最正直的品质。这是对那些成功企业家说的,面对着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我们也要做到人人平等,善待他人,这是一个人自身修养的体现,你连自身修养都有问题,别人还愿意与你交往吗?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时,不要总是趾高气扬,搞得你什么都懂的样子,对别人不屑一顾只会增加别人对你的厌恶,我们要学会平易近人,友善对待,凡事感激,做一个知足的人。
话说回来,人生大起大落之后,你应该会思考一下我们的人生到底为了什么?李开复曾经以世界因他不同作为目标每天拼命工作强求自己做到这些给他的员工看,其实这又是何必呢?我们好不容易来到人间,因为修来的缘分,大家彼此相识,你应该体验人生,结交善缘,强求的事情不顺心会带来心理上的疾病,但总的来说,人活着为了什么?这是个富含哲理的问题,大千世界,人生百相,日月如梭,人生短暂,生命存在各有其原由,但这些都是推辞的说法,但不管怎样,都要有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要明白自己是谁,找到自我,不要以为有点成就就飘飘然无比崇高不切实际。根据自己的爱好、能力、条件等力所能及的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把自己有限的人生过得有滋味一些也是一种双赢。
说了这么多,也许你已经迫不及待的想亲自看一下《向死而生》了,是啊,这本书教会了我们太多太多,以上这些也许只是冰山一角,但终究还是到了结尾的时候了,思前想后,到底该以何种形式结束这篇读后感我也是犹豫了许久,不想太官方也不想太俗套,终于决定以向死而生的序的片段作为结局最为合适,感悟来源于书,以书之序为结尾也算是一种回归吧,希望同学们老师们读完之后也会有所启发,我想这也就是这篇读后感最大的价值!
序中片段如下:
这场生死大病开启了我的智慧,我依旧会尽力投身工作,让世界更好,但我更真切地知道,生命该怎么过才是最圆满的。
14机械一班 徐荣茂
第三篇:《向死而生》读书笔记
死亡与人生
——《向死而生》读书笔记2015200850
曾籽茂
名校毕业、精英海归、青年导师、微博红人等等,这些都是李开复的标签,一个在传统意义上来说典型的人生赢家。就在他事业风生水起,名气与日俱增时,癌症的厄运降临在了他的头上。毫无疑问,在意气风发之时被突如其来的疾病所痛击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罹癌的事实顿时使这位前半生都是上帝的宠儿的成功者倍受打击。他的事业,他的野心,他的愿景,此外种种,都变得难以触摸。
但是,癌症并没有使这位曾经的“铁人”屈服,而是激起了他的求生意志。在漫长的抗癌旅程中,这位生命中几乎从未停下过脚步的“忙人”,也对自己罹癌前的生活有了很多的反思,有了更多的见解,所以才有了这本《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在这本书当中,李开复讲述了自己的抗癌历程和病中感悟,又着重讲述了他如今对于人生意义的认识。
第一部分主要是讲述抗癌经历。从怀疑患癌到确定患癌,从担忧剩余生命长度到积极寻求治疗,从无尽的化疗到最后的康复,李开复完整记录了这段期间的点滴,同时也完整呈现了他的心理变化过程。面对死亡威胁的无助与迷茫,对抗癌症的坚定与魄力,反思人生的智慧与豁达,这一部分将李开复面对癌症之后的各种反应全面展现出来。
第二部分主要是讲述各种感悟。首先是病中对于人生的思考,人生的意义何在,如何实现人生的意义;其次是关于家人的反思,对家人的态度。其中,李开复对于人生意义的反思与他之前的人生观有了很大的不同,这也是让我有很多思考的地方。所以我的读书笔记主要围绕死亡和人生来展开。
在最近的两次课上,我们讨论了人生的意义以及死亡之于人生意义的作用于影响,此时再来体会这本书,更加有深刻的感受。
首先,人生的意义到底有什么评判标准,有什么依据来说人生是有意义或着没有意义的。对于这个问题,李开复曾经也有过一种看法,这在他之前出版的《世界因你不同》一书中有鲜明的体现。他的看法是,做最好的自己,要让世界因你而不同,要使生命的每一刻都发挥最大的效益,给世界留下曾经存在过的痕迹。简而言之,这就是一种以事业,财富,声望来衡量人生意义的看法,或者更加直白,就是以追求名利为人生意义的标准。乍看之下,这是一种比较露骨的表述,但是确实是很多人的追求。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认为,世界存在的更本就是意志,人要么是正在追逐名利,就是陷在得到名利那一瞬间的空虚之中。有的人或许认为这种看法太过愤世嫉俗,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社会对于人生意义的一种观点。
从人的现时生活来说,名利的确能够带来一定的满足感,无论从物质方面还是心理方面。但是正是由于整个人类的发展是无止尽的,那么短时间内的个人名利在时间长河当中就不算什么了。无论什么现时的重大成就,总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书中也提到了星云大师的一句话“我们人是很渺小的,多一个我、少一个我,世界都不会有增减”。这句话以佛历的角度阐述了以名利作为对人生意义的衡量标准是不准确的。
当然,还有更多对于人生意义的衡量标准,比如说情感关系。在《向死而生》这本书当中,李开复着了很大的笔墨在他的家人身上,难理解,东方人对于家庭这种情感关系有一种笃定的坚持。家人和朋友也的确在人的一生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并且深深影响了一个人的生命轨迹。《乡土中国》中讲,中国是一个传统的熟人社会,以一个人为中心,波纹似的向四周发散。这也能说明情感关系根植在大多数人的脑海中。但为什么说是大多数人而不是全部,那就说明,仅凭情感关系衡量一个人的人生是否有意义也是单薄的。
情感关系对于一个人来说,并非是生命所必须的。从某些特定角度来说,某些人在他的一生中,并没有同家人朋友形成深刻的情感关系,但是依旧可以获得人生的价值。事实上,在李开复看来,情感关系也不是唯一。在罹癌之后,他的确对自己的前半生有了很多反思,但是他后来对自己的人生安排依旧不是以家庭为所有,事业、公益都是他所涉及所关心的领域。
另一种公认的人生意义的衡量标准是信仰。关于信仰,又有多种说法,涉及到信仰定义也是有争论的。更多人认可信仰指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度相信和尊敬,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信仰带有情感体验色彩,特别体现在宗教信仰上。所以不难发现对于一个政党的忠实是信仰,对于这一个宗教的虔诚也是信仰。但是,问题在于这种信仰只是一种空洞的说法,仅仅停留在口头上,难以真正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
纵观历史,毫不避讳的说,信仰只是一个团体为了获得一批忠实的拥趸而利用的手段,只是这些团体会有不同而已。但这也正说明了信仰并不是一个客观的衡量人生意义的标准。或许有个人在他的一生中从来都没有表露过对某些团体的拥护,那么他的人生意义的衡量也就无法用信仰这一标准了。
其实,对于人生意义,衡量可能不太现实,人生意义是一种比较抽象的概念。在很多时候,我们认定一个人的人生到底值不值得过时,我们的评判角度会是多元的,而非局限于一个方面。在书中,李开复的态度或许更加能让人读懂人生意义的真谛吧。人生的意义或许不在于以上所说的几个方面,而是在于每个人自己的内心。于他而言,人生的意义是事业成功、家庭和谐,于他的妻子来说人生的意义就是爱人合意、家人顺心,每个人都有自己所坚持的人生追求,并非可以一刀切的标准化判别。
在对于人生的意义有了一些新的认识的同时,李开复罹癌的前后经历不得不让人继续思考,死亡对于人生,对于人生意义又有哪些影响。
首先,也是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死亡终结人生。死亡是一个生命体的结束,是一个人告别这个世界的形式。死亡是形体生命的消亡,世界上所有的人最终都是“赤裸裸的来,赤裸裸的走”,没有一个例外。在死亡面前,每人都是平等的,就像李开复所回忆的,癌症不会因为他是李开复就不来找他,死亡也不为任何人放行。辉煌的过去,潦倒的过去,庸碌的过去,都随着死亡的到来而消失,最终在时间的长河中什么都不会剩下。
死亡让人反思人生。一个人生活太过舒适顺利时,往往没有心思回顾已经走过的人生,而是继续向前。而死亡的威胁则可以让人对人生有一些不同于以往的看法。李开复的罹癌让他对自己前半生铁人般的生活有了很多反思,对自己那种一心想要改变世界的人生目标做出了反省。从一个一心想要扩大自身影响力的追逐者,他渐渐转变为了一个享受自我的超然者。在死亡面前,很多现世的追求会显得无比渺小和无意义,名誉终将散去,财富最终不会带走。故而,死亡才是一个人能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清醒认识的重要因素。
死亡让人调整人生的方向。事实上,李开复就是在死亡的威胁下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作出调整的。上一条已说,死亡使人反思,反思的结果就是付诸行动。从注重健康,到更关心家人,再到留心身边细节,李开复的转变就在每一天具体的生活当中。当然,很多人在生活中可能不会有经历濒死的威胁的机会,但是却会因为别人在死亡威胁下的反思而做出人生的调整。记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那句经典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鄙、生活庸俗而愧疚。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把自己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这句话给了无数人调整自己人生方向的指导,使他们更加清楚自己的人生方向,及时调整。
在中国人传统的文化观当中,死亡都是难以言说的悲伤,都是不吉利的事,但是正视死亡对于人生意义的影响,不难发现死亡使人更好的过他的一生,更容易找准人生方向,实现所谓的人生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或者需要用一场死亡的威胁来彻底反思人生,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也绝不是开始于或终止于这一本书。在每个人每个不同的生命阶段,对于人生意义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在李开复的自忆中,从小到大,从青年到中年,从就业到创业,他的人生都有不同的意义。的确,不同的心境,不同的外部环境,就会形成不同的人生感悟。也许死亡会终结人的生命,但就是在走向死亡的人生路上,每个人都在努力地找寻自己的人生价值,也就是在努力活出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第四篇:向死而生读后感
向死而生读后感
(一)周五听了同事的《时间管理》试讲,在课件中她引用了一段李开复的关于才华与时间的话。经理问她为什么会引用这句话,并说他的时间不多了。我很惊讶,虽然我有看过有关他的名为《向死而生》的视频,但记忆中他好像痊愈了。在回家的路上就开始阅读他的书《向死而生》,很想知道他在书里写了些什么,经历过一场生死劫后领悟了什么。
有些人只需要经历一件普通的事后,就能从中醒悟过来,重新换一个版本来生活,这种人比较幸运。而有些人一定会是在经历了人生的重大变故后才寻找生命的意义,才会“痛改前非”,重新生活。李开复就是这种,如果不是死亡的造访,他会在他既定的路上一路狂奔,然后会像某些突然离去的人一样,给世间留下一声叹息。这种把效率当生命,罔顾健康与生活平衡的例子,我们听过很多了。而他又是幸运的,在还年轻的时候,还有体力时候,来补修死亡的学分,来重新审视他的生活。
在这个谈癌色变的时代,26个肿瘤就像一道死亡通知书。他像很多普通人的反应一样,问上天为什么是他得癌症,他那么优秀、帮助了很多人。他很愤怒。人在面对疾病、死亡、悲伤等重大失落时,会产生“五个阶段”的心理反应——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沮丧和接受。在书里,他详细描写了他是怎么渡过这些阶段的。如果看时加入自己的想像力去体验一把,这会知道那是多么痛苦的一段路,任何走过这段路的人,日后对健康会格外的珍惜。这是他传给我们的第一个宝贵经验。勿以健康为代价,去追求一些虚妄的东西,诸如名利、金钱、影响力、各类欲望等
静下来才能找到出路。平时忙忙碌碌,在物质这条道路上狂奔,并以被称为“铁人”引以为豪的他,在治病这段期间,重新解读他的生命,是否真的如自己认为的很有价值和无懈可击。他令人眩目的工作成就,在青年学生中强大的的影响力,帮助了很多人,也改变了很多的青年学生的命运。可让他静下来反思时,发现自己并不是像自认为的那样强大和无私,而是人性中的虚伪,比如无知和自负。死亡就如他朋友描述的那般,于他是一份“伪装的祝福”,是一份礼物。让他寻找到生命的意义和思维的盲点,更加珍惜和家人、朋友的相处,静静享受生命带来的美好,不再做一个只求效率的人。
在书中他描述了两个女儿的教育、家人对他的照顾,真是一个和谐有爱的家庭。他又真的很幸运,有一群爱他的人。
一生都在照顾临终病人的护士邦妮。韦尔说,人在临终时最后悔的五件事是:
1、我希望当初有勇气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而不是别人希望我过的生活;
2、我希望当初我没有花这么多精力在工作上;
3、我希望当初我能有勇气表达我的感受;
4、我希望当初我能和朋友保持联系;
5、我希望当初我能让自己活能更开心一点儿。
死亡虽然有时会是一份礼物,但我想也没有多少人真的想要去尝试或是去修习吧。那么,我们就从他的补修中学点对我们有意的知识吧,珍惜健康、珍惜家人和朋友,珍惜生命的每一天。
《向死而生》读后感
(二)《向死而生》是李开复先生得了淋巴癌以后写的一本书,几年前曾经读过他的其他两本书,已没什么印象。习惯了打分制,这本书,给8分,不知道为什么不是满分,但我内心觉得这本书对于我而言已经很好了,虽然很简单,也没什么剧情,但句句走心。书中的插图是他的小女儿德婷的摄影作,很喜欢。
整本书作者都在反思过去的一些行为,一些态度。从以前对身体的种种透支开始,当真是拼了命,也许我还没有找到我可以为之拼命的爱好,我理解不了他的那种不要命的状态。看完书,我就领悟了几点,当然还是有些老生常谈,说起来谁都懂,那就是,即使再怎么爱着你的事业,也别太卖命,要懂得分配点时间给家人,给身体,给其他的一些领域。别等到来不及了才追悔莫及。命是最根本的,活着而且健康,你才有资本去做其他事。这些道理我觉得大多数人都知道都明白,但真正能做到的恐怕不及百分之一,身边很多朋友,卖了命的起早贪黑,都有追求。他们总说,时间不等人,再不努力就老了,是啊,可是还有一句话,子欲养而亲不待。别说别人了,我又能做到多少呢。我又有多少时间可以分给爸爸妈妈呢。
作者在书中写被确诊癌症后的恐慌,虽没经历过,没有办法完全感同身受,但单单从不得不离开深爱的家人的那种情绪中就可以体会一二。要离开所有的自己深爱的东西,事业、家庭,一切。这样的情形,恐怕谁都没有办法坦然面对。我深爱着这个世界,世界却将弃我而去。还好他挺过来了。祝好。
李先生用了较多的篇幅描写自己在生病后对家人对亲情的感悟,很多地方让人泪眼婆娑,不能自已。总是紧忙给母亲打个电话,曾经一个小时内打了三次,次数的频繁让妈妈有些诧异,妈妈紧着问我,是不是有什么事需要帮忙,我赶忙说没有。
我不是工作狂,也没有很多雄心壮志,所以很少熬夜通宵达旦的去做一些事情。除了管不住嘴,偶尔对胃不负责任以外,其他时候还是蛮注意自己的健康的~上大学以后在父母身边呆的时间越来越短,现在一有假期,都会选择回家陪家人,跟在妈妈后面做一个小尾巴。虽然很多时候很多事,对妈妈都是报喜不报忧,可是,即便这样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还是觉得很幸福。哪怕只是听着妈妈的声音,就会觉得很安心。父母恐怕是世界上唯一的爱你胜过爱自己的那个人,如果有一天父母离去,真的就是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那将是怎样的无法言语的悲痛。
每一天都是独一无二不会重来的一天,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也是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那个人。这一生不会重演,你们也不会再遇到第二次,且行且珍惜。
向死而生读后感
(三)谈到李开复,我想大家应该不会陌生吧,也许某些同学听到他的名字会感到很熟悉但就是想不起来他到底是谁,别着急,我先说说他以前写过的畅销励志作品也许能勾起你对他的回忆,像《做最好的自己》、《与未来同行》、《世界因你不同》等等,大多都是励志作品,大家想起来没有?是的,撇去这些,他也是创新工场创始人,国际知名的语音识别技术专家,前任谷歌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精心的服装衬托着他温润尔雅的气质,普通的眼镜也遮挡不住他独特沉稳的风格。他的头上被冠以如此多的头衔,按正常情节发展的话,他的人生已经辉煌灿烂像花儿一样完美绽放,然而,人生总是充满着意外,但不是惊喜而是惊吓,上帝给浇了一盆冷水,狠狠地淋在他身上,等待他的,将是一场与死神对抗的持久战。
时间倒流到2013年9月,李开复突然对外宣称罹患淋巴癌,自此之后,他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而在与死神斗争了21个月后,化疗成功,逐步恢复的李开复也回到了人们的视野,并且带来一本他恢复期间写下的心路历程,这就是《向死而生》的由来。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感到有点奇怪,你可能要问;()你不是写读后感吗?怎么会用不少的篇幅来写李开复的一些呢?难道不会显得头重脚轻偏离主题?其实我是这样想的,既然你要写读后感,你就应该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生活时代性格生平,而不是直入主题,这样会显得有些突兀让人不习惯,好了,不说这些了,铺垫了以上内容,接下来我们步入主题吧。
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谈话’,在读完《向死而生》之后,我默默地合上了书本,紧闭双眼,思绪万千,十分震撼。身体好似与灵魂抽离,仍然置身其中无法平静。更是被那种心如玄铁的精神所感动和折服。李开复先生在书中说过他以前的生活很随意没有规律,不喜欢睡觉,他认为睡觉是在占用他的宝贵时间,然而生病以后,他才深深体会到休息的重要性,他幡然醒悟,原来,在生命中健康才是最重要的。他的体会也提醒了我们这些平时作息不规律的大学生和那些工作休息不平衡的广大工作族,细想一下,如果你连健康都置之不理,你还有什么凭借去工作?退一万步来讲,就算你能工作,你能保证你的工作效率不会因为你的健康问题受到影响吗?你的健康时刻影响你的工作,你的效率也会大打折扣大不如前,这样的结果是你想要的吗?没有人意义也不会有人满意。与其如此,倒不如先把健康搞好,有了健康才有精力去完成工作,而且效率也会大幅提高这难道不是双赢?但是呢,健康这种东西它是很抽象的,大致来说,也就是集合饮食、睡眠、心理等于一体的复合状态,所以你要在这些方面多多关注下点功夫,再强调一遍,这不是浪费时间,这是自己做好任何事情的本钱,是所有的基础,你不能忽视它更不能蔑视。因为它决定了你以后的各个方面。所以你要重视自己的健康,维护自己的健康,别等到哪一天健康出了问题身体发出警告那就不是一件小事情了。
在书中,我看出了换角度思考的重要性,同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受到不同的效果。如果我们将换位思考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也许会是另一番天地,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沟通促进了,那些不可一世的负面情感和疑团化解了,那些许久没有出现的温暖的阳光重新洒在你我身上,达到身心的愉快。李开复先生患病期间曾与星云大师有过一次深层次的谈话,正是这次谈话使得李开复找到了重新思考的基点。星云大师的思想逐渐为李开复打开了一扇神秘圣洁的大门,一阵芬芳扑面而来。他刚患病的时候,时常满腔怒火,怨天怨地,责备老天对他这位天之骄子不公平,在内心深处藏满了愤怒、抱怨、不甘,然而对话之后李开复改变了他原有的那种量化思维,一切豁然开朗。我们也是一样虽然平凡但也能做到啊,虽然没有如星云大师的超然智慧,但我们仍然可以换角度思考为我们自己的人生添上一抹鲜艳的嫩绿,那是充满生机的颜色。就像你生病了,你可以认为这是上天在给你警示要注意身体的保养,而不是在那里进行一场毫无意义的像小丑一样的哭戏;就像你面临失败了,你可以理解为这是上天在给你进一步的考验你是否有一颗坚定不移的决心,而不是畏畏缩缩停滞不前,换一个思维,也许坏事能变成好事,你要记住,每一件不好的事情的背后,都放着一件锦囊,而这个锦囊才是你真正要掌握的。
当你面对死亡的时候,你会想到什么?这是李开复提过的一个问题。他明白了家人对他无私的关爱,然而,当年他意气风发的时候,他在乎过吗?他珍惜过吗?他感恩过吗?都没有。他的回应简单而又寒心,仅仅是冷漠无所谓,直到生病的时候,才明白这些,不知道这算不算一种悲哀。如今健康的我们是否也想过在平时去感恩去关爱去珍惜眼前的一切呢?正如周星驰在大话西游中说过的一句话:“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的面前,我却没有好好的去珍惜,等到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多么令人心痛的话语也正因如此,错过的爱情终成经典,每每回味此处,都会有一种心酸的感觉,的确强大如至尊宝也无法再挽回一份失去的爱情,更何况平凡的我们呢?对于我们来说,失去了也就失去了,就像风一样你无法知晓它最终会吹到哪里,就像你无法捕捉到白云飘散的气息,就像你只能看着落花流水却也只能徒留孤单在水面与你成双。你不选择珍惜,你只有获得失去,这是多么的顺理成章也是多么的令人警醒,因此,我们要学会珍惜眼前,同时也要学会感恩生活感恩家人感恩周围的一切,要怀有一颗博爱的心去拥抱这个不平凡的世界。
亲爱的同学们,你知道如何生活吗?你会生活吗?也许有人不满了,你问的什么问题,这答案不是显而易见嘛,当然会啦。非也,在我看来,生活不总是多姿多彩,就像海面不总是风平浪静一样,诚然,如果始终风平浪静,不仅人不习惯,就连大海它也不习惯,因为失去了波涛汹涌的意义。但是,如果你像李开复以前一样刻意去享受人们对他的关注,你就会觉得活得太累,生活没有意思,到最后都会闻到身上一股虚伪的刺鼻味道,所以你不能学习以前的李开复。我认为正确的生活在于平静,只有平静的生活才能体会到生活的趣味与独特,正如品茶一样,要慢慢品,细细品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意境。人需要一种调身剂那就是淡然和朴实,虽然没有五颜六色的蝴蝶在你身边围绕,你依然清香依旧,谢绝繁华,回归简朴。这才是生活的本质,才是高尚生活的特色。半盏清茗,观沉浮人生,一颗静心,看清凉世界。直到此刻你才能够体会到真正的生活不是缤纷多彩而是平凡的,只是平凡之中孕育着不平凡,所以你只要按照健康的生活方式平静的过好每一天,活在当下,抛开那些烦心之事,放下心中的顾虑,那么你就会成为真正享受生活的王者,我相信你可以做到。
书中也提到了有容乃大,无欲则刚的思想精髓,在之前还没有患病的时候,李开复经常提到自己的影响力,时刻提醒自己做到最大化的影响力。于是,久而久之成了一种习惯,更是一种负担。机械化的衡量自己的本身本来就是一种错误的做法,他终究尝到了自己种下的恶果,当他特别在意这些的时候,他就已经被名诱惑住了,不过他并没有像被蜘蛛网粘到的虫子一样努力挣扎,不对,是他当时压根就没有看到自己即将要被成为蜘蛛的晚餐。外表光鲜亮丽的他不知不觉陷入充满腐臭的沼泽,那不断从泥底升起的泡沫正宣示着这是一块是非之地,他越陷越深,在泥沼里享受靠近死亡的快感,自以为高高在上,其实危在旦夕,实在可悲。这么“生动”的例子对我们来说难道不是一种告诫吗?那些还在追梦的年轻人啊,你会不会已经迷失了方向在一片迷雾中呢?那就赶紧清醒过来吧,要控制好自己的度,经得住诱惑才是王道。在现代这个浮躁的社会中寻求一颗清醒的心是你保护自己的最好方式。现如今,赌博、色情、毒品等事件不断发生,这些都是违法行为,再说说不违法的吧,手机中的微信啊扣扣啊等一系列社交软件,游戏啊无时无刻都在吸引着你的眼睛,转移你的注意力,广大低头族由此产生,是责怪社会发展的太多元化太快还是因为你本身欲望太多呢?这世界诱惑太多,结局会如何设定呢这是一个问题,由此我想到一则遥远的传说:海上女妖塞壬用自己的歌喉使得过往的水手倾听失神,航船触礁沉没。经不住诱惑的桥段所带来的结尾注定是以悲剧收场,诱惑是带有鲜艳颜色的糖果,容易让人忍受不了奋斗的过程,忘却生活的目标和追求。进而,影响自己的身心,然后一轮恶性循环,无法终止。细数近几年,就吸毒来说吧,成龙之子房祖名,中国好声音热门人物李代沫,中国内地男歌手满文军等一批明星因为吸毒被捕,哪一天不是知名人物?前几天尹相杰二度入狱实在让人震惊,更多的是惋惜,还有那个辽宁歌手毛宁,当年红遍大江南北,如今也以吸毒收场,他们这些名人本应该有一段美好的前途人生,经不起毒品的诱惑,断送大好前程。不仅伤害了自己及其家人,更是为社会带来了满满的负能量,着实让人痛心。人生漫漫,岁月如歌,若不惹诱惑尘世,还来辉煌日。
林肯说过所有的人生都是平等的,也许这句话只有当李开复患病后在床上没有往日风采的时候才最能形容他,病魔面前,你是王子也好平民也罢,不管你是什么身份,也不管你有多大成就,都要真真切切的面对他,而且是赤裸裸的,找不到捷径。想当初李开复一直追求每一件事情的影响力最大化,他一直想让自己处在聪明人士成功人士的圈子里,把普通人定义为凡夫俗子,好在他现在已经改变了他的看法。其实,世界的奥妙不允许我们渺小的对人类进行评估,你没有资格说谁谁不行,说他只是平庸的,没有本事。其实你错了,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闪光点,你没有发现就妄下定论,你凭什么这么说呢?也许他的某些方面就是比你强,你别不承认。所以对一个有优越才能的的人来说,懂的平等待人是最伟大的最正直的品质。这是对那些成功企业家说的,面对着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我们也要做到人人平等,善待他人,这是一个人自身修养的体现,你连自身修养都有问题,别人还愿意与你交往吗?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时,不要总是趾高气扬,搞得你什么都懂的样子,对别人不屑一顾只会增加别人对你的厌恶,我们要学会平易近人,友善对待,凡事感激,做一个知足的人。
话说回来,人生大起大落之后,你应该会思考一下我们的人生到底为了什么?李开复曾经以世界因他不同作为目标每天拼命工作强求自己做到这些给他的员工看,其实这又是何必呢?我们好不容易来到人间,因为修来的缘分,大家彼此相识,你应该体验人生,结交善缘,强求的事情不顺心会带来心理上的疾病,但总的来说,人活着为了什么?这是个富含哲理的问题,大千世界,人生百相,日月如梭,人生短暂,生命存在各有其原由,但这些都是推辞的说法,但不管怎样,都要有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要明白自己是谁,找到自我,不要以为有点成就就飘飘然无比崇高不切实际。根据自己的爱好、能力、条件等力所能及的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把自己有限的人生过得有滋味一些也是一种双赢。
说了这么多,也许你已经迫不及待的想亲自看一下《向死而生》了,是啊,这本书教会了我们太多太多,以上这些也许只是冰山一角,但终究还是到了结尾的时候了,思前想后,到底该以何种形式结束这篇读后感我也是犹豫了许久,不想太官方也不想太俗套,终于决定以向死而生的序的片段作为结局最为合适,感悟来源于书,以书之序为结尾也算是一种回归吧,希望同学们老师们读完之后也会有所启发,我想这也就是这篇读后感最大的价值!
序中片段如下:
这场生死大病开启了我的智慧,我依旧会尽力投身工作,让世界更好,但我更真切地知道,生命该怎么过才是最圆满的。
14机械一班 徐荣茂
第五篇:劳教制度向死而生
劳教制度:向死而生
冀祥德
2013-05-07 10:23:09来源:《环球法律评论》2013年第2期十多年来,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以下简称劳教制度)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近期,随着“大学生村官任建宇”、“永州妈妈唐慧”等劳教案件被媒体的披露,劳教制度再次引发民众的激烈论辩。特别是在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劳教制度的存与废、“小改”与“大改”之争,成为社会各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在最近召开的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要求积极推进劳教制度改革,严格控制使用劳教手段,对缠访、闹访等三类对象不采取劳教措施,立即引起学术界与实务界密切关注。
一、理性看待劳教制度的历史与现实
不乏废除论观点者认为,劳教制度在我国,从其产生的那一天起就是一个“怪胎”,一路走来,只有被劳教者的血泪控诉。我认为,劳动教养是我国特殊的一项制度,我们需要理性地看待。该制度从1955年开始建立,变化延续到现在,有其历史的、政治的和法律的原因。从历史观点看,该制度的产生有其时代的需要,其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了社会管理的效果。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劳教制度成为治理社会丑恶现象的重要手段,如在禁毒、禁赌、扫黄、打黑中,成为打击违法行为的有效手段,弥补了治安处罚和刑事处罚在社会管理上的不足,填补了两项立法之间的空白地带。从法律依据上来看,该制度具有极强的政策性。表现在劳动教养在各个时期有不同的特定对象,是国家行政权力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表现。
关于劳教制度的争论,主要概括有“废除论”、“小改论”、“大改论”三种观点:
“废除论”的理由之一是该制度从其出生时就是非法治产物,一直备受职责,早应废除;理由之二是该制度没有合法性,既缺乏宪法依据,又与国际公约与国际规则冲突,理应废除。
“小改论”认为应当在现有制度基础上予以改良。即把现有的劳动教养委员会由虚置改为“做实”。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由公安部门、民政部门、劳动部门负责人组成,但是,事实上就是公安机关一家说了算。所以,要改变这种做法,并吸收法院和检察院参与,增加听证程序,但委员会仍设在公安机关,由公安机关主导。
“大改论”的观点是对劳教制度进行大幅度地、甚至是“脱胎换骨”式的彻底改革。在现有制度基础上的改良,无异于“新瓶装旧酒”。
我的观点是,中国的劳教制度应当“向死而生”,从名称到内容、从实体到程序予以全面改革。首先是改名称。“劳动教养”是一个恶名,名声不好,必须改,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建议把 “劳动教养”改名为“教育矫治”。其次是分流劳动教养的对象,将一部分纳入治安处罚范围,一部分纳入刑事处罚范围。再次是对劳动教养程序予以司法化改造。我建议在刑事诉讼特别程序中设置“教育矫治程序”。规定公安机关认为符合教育矫治条件的,应当写出教育矫治意见书,移送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经审查认为符合教育矫治条件的,应当向人民法院提出教育矫治的申请。由人民法院作出教育矫治的决定。同时,规定人民法院受理教育矫治的申请后,应当开庭进行审理。被申请教育矫治人及其亲属有委托辩护人的权利;没有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帮助。对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人民检察院对教育矫治的决定和执行实行监督。
劳教制度具有存在的现实意义,这是目前改革声音大于废止声音的主要原因。劳教制度最大的问题是游离于司法体制之外,公安机关权力过大,劳动教养适用对象混乱、随意性强,教育方式形同劳动改造。因此,必须解决这些根本性的问题,改变其法律性质、决定机关、决定程序、执行理念等。如果按照我的观点,不是“新瓶装旧酒”,而是一项全新的法律制度,是“新瓶装新酒”。
二、劳教制度向死而生的进路与障碍性克服
劳动教养主要由公安机关立案、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审批决定、司法行政部门及公安部门设立的劳动教养场所负责执行、人民检察院负责监督,其中,目前,这些部门都在进行劳动教养改革的调研和论证,而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已于2004年将劳动教养改革列入改革计划。2005年2月,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劳动教养改革列入议程,《违法行为矫治法》列入立法规划。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上也列入了这部法律,2010年4月份的人大常委会第14次会议对此部法律进行了审议。2011年,最高人民法院等十个部委联合发布了《违法行为教育矫治委员会试点工作方案》,决定将兰州、济南、南京、郑州四地作为试点城市开始试点工作。据反映,这些试点改革工作,力度还不够大,基本上上述三种观点中的第二种观点的做法,有“新瓶装旧酒”之嫌。但是,近年来,司法劳动教养部门不断探索改革劳动教养方式的力度很大,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绩,例如用矫治代替改造理念的转变,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目前,劳动教养弊端主要是立法混乱,与其他法律相抵触,没有形成科学的法律体系;法律性质成为争论焦点,是行政处罚还是刑事处罚,界定不清;审批
机构形同虚设,公安机关集权于一身,执法随意性、混乱性特征明显。因此,改革的方向和出路主要在于:首先,转变理念,改变以往“惩罚改造”理念,将“教育矫治”作为设立这项制度的基本宗旨。第二,通过立法,确立劳教制度的法律依据、法律程序,避免其随意性,确保其被依法执行、遵守。第三,明确机构设置、法律性质、适用对象。其中机构设置,主要是具有裁定权的机构设置,目前有三种观点:一种认为,应当由法院进行司法审查,由人民检察院进行监督;一种认为,应当由公安机关决定,但可以提起行政诉讼;一种认为,由公安机关提出,由人民检察院决定。我认为,作为较长时间限制人身自由的制度,必须纳入诉讼程序,由人民法院裁决。公安机关决定的诟病已经有目共睹。如果由人民检察院决定,也是“换汤不换药”做法。第四,处罚强度可以有所减弱。为了与已有刑事处罚、治安处罚相衔接,劳动教养的处罚强度应当有所减弱。这可以从两方面设计:一方面是缩短期限。目前最长的劳动教养期限是四年,可以考虑针对不同的违法行为设置不同的劳动教养期限,规定最长不超过二年;另一方面,改变执行场所的环境和执行方式。例如,可根据违法行为性质或者违法人员主观恶性不同,将执行场所设置为封闭式、半开放式、开放式;将教育、劳动的方式改变为劳动技能的再培养,让被教育矫治人员掌握一门专业技能,以便于其再社会化。
有人认为,《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法》(草案)被列入两届全国人大立法计划,但最终都难产,说明改革的阻力很大,所以担心这次呼吁还是“千呼万唤不出来”。影响劳教制度改革的因素很多,有认识上的,有观念上的,有制度上的。但是,最根本的因素在于对劳教制度法律性质的界定以及对公权力再分配的决心与勇气。作为一种较长时间限制人身自由的制度,在法治国家是不可能由行政机关决定的。劳教制度改革涉及多个部门的设置、人员配置、制度建立等,如果要改革,必然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仅需要从立法方面进行改革,还要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等多个方面进行通盘考虑。这需要决定者的担当意识。《违法行为教育矫治
法》列入立法计划意味着劳教制度游离于司法体制外的状态将要结束,劳动教养合法化、规范化、公开透明化的时代将要开始,表明了执政党全面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决心与行动。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任何改革总是在大量的、慎重地调查研究、论证的基础上,才能获得成功。一部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我们等待了16年,劳教制度改革也是需要时间来磨砺的。况且,劳教制度改革涉及到的问题很多,很复杂,慎重一些是应当的。
具体说来,劳教制度改革两次列入计划而难产的主要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法律制定本身的规律来看,法律具有保守性和滞后性的特征,不能朝令夕改。一部法律的制定,需要谨慎的调研和论证,不仅要在理论上论证成熟,还要既符合现实需要,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因此,才需要进行试点工作,不断摸索路径,总结经验。第二,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57来前后出台了多个有关劳教制度的规范性文件,重新整合需要时间。第三,这部特别法涉及范围广、机构多,与体制改革密切相关。第四,在与其他法律的衔接方面,是设立单行法律,还是在治安管理处罚法以及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中设置专门章节,一直以来也有不同意见。因此,谨慎立法虽然历时较长,但值得期待。
我认为,目前对劳教制度改革的时机是已经基本成熟。第一,理论上的准备已经成熟。理论界关于劳教制度改革的讨论已久,废除和改革是两种主流声音。从中国实际出发,废除该项制度目前并不可能,只有走改革之路才是现实的选择。近一年来,随着“永州妈妈唐慧劳教案”等事件的爆出,学界再次呼吁对该制度的废除或者改革,改革的方案已经细化可行。第二,从司法实践来看,劳教制度可谓历经风雨,需要改革的问题已经清晰可见。目前,南京等四个城市正在进行违法行为矫治教育的试点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经验并将不断完善。第三,从立法现状来看,立法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等相关法律陆续制定并实施,治安
管理处罚法、刑法日臻成熟完善,刑事诉讼法也进行了较大修改。作为与之相关的特别法,已经有依据可循。第四,从民意来看,进入本世纪之初,已经有多次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就此提出议案,唐慧等案件的发生,民众对劳教制度进行改革几乎已成共识。第五,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快依法治国进程,劳教制度的“向死而生”正是十八大报告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题中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