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少点欲望人生更自由美文摘抄
我堂弟因为将原来的二层小楼改成五层洋房而累得吐血,抢救无效而死亡。其实,堂弟的房子还挺好的,大可不必为赶什么潮流推倒重修。可他心急火燎地追赶着别人,却毫无价值地透支了生命。
放眼四周,生活中像这样总不满足、让生命只争朝夕而留下遗憾的人还有很多。
有一次战友聚会,有人提议每人讲一件近期发生的乐事让大家分享,竟然有近半的人找不出乐事来说,很多人说:“活得好累,好无奈啊!”
这种缺少乐趣没有幸福感的人生,原因也许各种各样,但一言以蔽之,是因为欲壑难填,永不满足的心理所致。比如嫌自己没当上什么官,抑或嫌官职小,便不择手段,钩心斗角去争;比如嫌自己拥有的财富不够多,就绞尽脑汁,投机取巧去窃取;比如自卑貌不如人,总是低眉下眼,妄自菲薄;比如嫌自己得到的爱不够多,就牢骚满腹,怨天尤人……
知足常乐,这是耳熟能详的道理,可真要做到却并非易事。
我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则故事——美国一位富翁突发奇想,在电视上做广告说,谁能说出理由,证明自己对生命真正满足了,就可以得到100万美元的奖金。广告一经播出,前来应答的人络绎不绝。有人的理由是有个美满的家庭,有人的理由是有份合意的工作,也有人说自己获得了理想的学位,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可那富翁反问道:“既然你们已经很满足了,为什么还想要那100万美元?”这下无人能答了,那笔奖金也就成了空头支票。
表面上看,那位富翁似乎将众人愚弄了一把。实际上,他的问话却一语戳中了现代人的致命弱点。难怪智者有云,如今严重威胁着人们生命的不是疾病,不是自然灾害,而是人那总不能满足的欲望。诚然,这个时代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我们蠢蠢欲动的欲望被高高地挑动起来,熊熊地燃烧在空中,飞速地消耗着自己。许多人被欲望催促着,透支了生命,过劳而死。
物欲的满足不是真正的幸福,精神的充实才能永葆快乐。人的奢望越多,失望也就越多,心灵的田野也日渐荒芜。在短暂的生命过程中,应该学会给人生安个减压阀,让生命有一点舒缓,使不堪重负的心能得到一些本真的自由。那时你会猛然发现,这样活着其实很快乐,你的生命也将更加充盈、精彩、长久!
第二篇:制止欲望美文摘抄
人性本善,但是刻意而为的事情大都难以完善。如果欲望过度膨胀,难以扼制,那就更糟糕了。
生活中的一些“节俭主义者”,在内心中坚定地觉得,每次非得把桌上的饭菜吃光了才叫不浪费,结果他的胃却撑不住了。久而久之,他饭量变大,且容易饿,身体也有了疾病的隐患。
我们身边总不缺乏“性情中人”,他们感情丰富,处处留情。情欲太多的他,每次都想要追求到所认识的每一位美丽的女性,然而他却没有能力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对方也并不理解他的多情,于是他们就有了越来越多的纠缠争执。
还有一少部分人,属于“自私者”,他们的共同点是言行刻薄,忍不住总要与他人计较得失,挑对方缺点,讽刺对方,以致双方的关系越来越差。其实,他心底并无恶意,只是世俗的习惯难以改变而已。
更多的人是“我们”,明知要好好读书才对,不能太早恋爱;明知做一些虚浮的事情没有益处,要认真做几件实事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然而,却忍不住一次一次往虚浮的方向张望、伸手!
我的人生导师告诉我:他们刻薄,原因是他们的内心并不幸福。我觉得导师的这句话直指人心的本来面目。红尘之中,有无数无中生有的情感,物欲如此,情欲亦是如此。它们扰乱人心,使人心不再单纯,思想不再纯洁,如此又有几人能够过得幸福?
每个人都有欲望,内心空虚时需要寄托与陪伴,身体自然反应之下需要一种排泄才能够轻松与平静。欲望并不是错误,但不应该让欲望伤害自己或他人。排泄欲望有无数种方法,音乐、跑步、唱歌、写作、绘画……内在思想与外在行为可以相辅相成,也可以互相转换。把原本很可能会恶性循环的欲望转换为外在的形式,很可能就促进了另一些方面的成长与进步。
为人处世,永远也不应该优柔寡断。没有完全的得失是非,但是在遇到邪恶之时,在面临人生选择的那一刻,在机遇偶然来临之时,这些时候我们理应当机立断,否则在不长的时间后,想要珍惜把握却不再有机会,也再难以翻身。
面对不良的习惯,如果不能在一瞬间立意清晰、迅速转换,反而让它越拖越久,沉陷于欲望之中,必然会导致思想混乱与意志的懦弱,以致万劫不复、彻底沉沦!
一个有为的成功之士、一个修养良好之人、一个懂得正确生活的普通人、一个纯洁幸福的人,他们都会懂得也都已习惯在生活中制止自己的欲望。也只有让欲望平和一些,让思绪坦然豁达,我们才能够真正善待他人与自己,才能够让生活过得更加美好。
第三篇:奋斗的人生更美丽美文摘抄
她被誉为中国内地娱乐第一经理人,虽然也有人称她是娱乐圈保姆第一人;她入行二十多年,从独闯江湖到先后做了华谊、橙天两大娱乐经纪公司的老板,虽然也有人把她的身份定义为打工妹;她创立了两个迄今为止最大的娱乐经纪公司,虽然也有人说她江河日下,风光不再。她,就是王京花。
娱乐圈再无第二人
2007年5月,李冰冰与华谊续约,仪式办得风光又隆重,老板王中军、王中磊齐齐现身,给李冰冰戴上镶满水晶的皇冠,为她奠定一姐地位。当全场气氛达到最高潮时,一向滴水不漏的国际李忽然真情流露:对花姐,我当然会觉得愧疚,不过我相信花姐一定不是一个小心眼儿的人。
无独有偶,和李冰冰在新闻稿里斗得你死我活的范冰冰,也派出经纪人偷偷向媒体吐露:花姐离开华谊,对范冰冰来讲就像是爸爸妈妈离婚,让她像小孩儿一样,一时都不知该跟谁。
这个让两个冰冰都难忘的花姐其实是非常低调的一个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从来不肯接受私人采访,百度介绍不足300个字。在婚丧嫁娶都要在微博公示然后再@一下头条新闻的时代,有关她的真实资料,只能用听说来阐述。
听说王京花是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出身,攻武旦。一个段子是,某位只和她打过电话的港台导演在金马奖上看到她本人时惊叹:没想到你这么漂亮!听说她的入行是因为自己的同学、中国戏曲学院的小青衣张静林,后者因出演《红楼梦》里晴雯名噪一时,后改名安雯。准确地讲,是安雯的老公、著名音乐人苏越引荐的王京花。苏越在一次采访中回忆到:当时王京花在旅行社做摄像工作,我老婆就把她介绍到我公司,培养她当职业经纪人。
好在一旦牵涉到艺人们,王京花的故事就会变得有迹可循。1991年,刚出来做经纪人的时候,她口袋里只有800多元,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提着一只包到处转,是典型的皮包公司。
她首先从歌坛入手,通过熟人介绍,她将一对歌手组合收到自己旗下。为了给他们找机会,她整天在北京各个娱乐场所转悠。一次,她听别人说在国贸附近有一家广告公司正在找一些新歌手试唱广告片主题曲,为了赶时间,她只好打的过去。等到了国贸下车时,才发现自己兜里只剩二十多元钱了,连付的士费的钱都不够。
被她捧红的这对兄弟组合就是后来在中国乐坛有名的兄弟brothers组合(楚童楚琪),王京花名气也随之大了起来。接着,高枫、戴娆、白雪、李慧珍等歌手也被王京花招至旗下,她迎来了经纪生涯的第一个高峰期。
花姐有点儿像黄埔军校
艺人经纪该怎么做?早年的娱乐圈里,这个问题的答案几乎等于王京花怎么做。王京花是有大智慧的人,和很多人关系都很好,一位资深娱乐记者评价道。关系,是王京花经纪事业的核心。
维持好关系,首先要有好脾气。早年王京花会主动为一些大牌演员谈合同、谈代言,分文不取以获得演员的信任。圈里曾流传这样的段子,1993年,王京花给陈道明做助手,陈道明脾气不好,经常当众责骂王京花,但她从没有翻脸,两人的关系反而日益稳固,一直合作到今天。后来,在帮橙天签下袁立的事情上,不爱管闲事的陈道明出了不少力。
和艺人相处时,王京花是无微不至的保姆,在为艺人争取待遇时,更有一种护犊子似的劲头。据说,她会细致到宾馆标准、助理人数、洗澡水温度。但把王京花仅仅描述为保姆显然片面,她对艺人有规划,看问题很尖锐,着急了也会骂人。据说李冰冰当年本来想推掉张元的《过年回家》,是王京花在电话里吼她:你还想不想当演员了,如果不想,干脆回家结婚生孩子算了!后来这部电影让李冰冰第一次尝到得奖的滋味。
2000年底,王京花带着自己当时的7个艺人,在李冰冰介绍下,正式与华谊兄弟组成经纪公司。创立华谊后,她一方面势如破竹地扩张自己的艺人版图,把香港影视明星关之琳、刘嘉玲、杨紫琼、袁咏仪、吴君如先后招至旗下。另一方面,她手把手地带出一批经纪人队伍,日后都分别成为一线明星的经纪骨干。
我觉得花姐有点儿像黄埔军校,这几年从她那里培养出来的经纪人队伍,不亚于培养的明星。被王京花一手培养出的经纪人李雪(李冰冰的妹妹),曾对媒体这样描述王京花。当年还在学新闻的李雪,在姐姐李冰冰的介绍下认识了王京花,王京花觉得她很适合做这一行,于是网罗到自己旗下。后来她不仅在经纪人领域做得风生水起,还当了华谊兄弟的联席总经理,2012年又加盟万达影视出任公司高管。
李冰冰团队中的纪翔原来读的是货币银行学,从银行辞职进了王京花的队伍。纪翔回忆起王京花对自己的职业教育时,说:她一开始分我去做宣传,当时我觉得宣传比经纪人低一个档次。但是她告诉我,不懂宣传,就不懂得做经纪人。
更多教育,王京花是通过身体力行的方式传递的,即使在她已贵为内地第一经纪后很久,她依然会帮一起出差的属下提行李,会在饭局上不停地打电话叮嘱网页上某个艺人图片的大小。她与媒体的私交甚好,感谢你对我工作的关注,但我现在的确不方便接受任何采访,等到以后有合适的机会,一定会安排好好聊。类似这样言辞诚恳的短信,每次拒绝记者采访时,无论对方是否有知名度,她几乎都会发送。
在王京花身边做过的经纪人,是其他公司欢迎的对象。如果跳槽,他们每个月至少可以增加2000块钱的工资,但半路跳槽的人少之又少,甚至有人直言:跟花姐这么多年了,这种感情不是钱可以衡量的。
所有的关系,无非是将心换心
以好人缘著称的王京花,却先后酝酿了两次出走:2005年,与华谊5年合作约满,她率领旗下陈道明、刘嘉玲、梁家辉、夏雨等几十个艺人跳槽到橙天娱乐,媒体惊呼华谊被掏空了,一向城府很深的王中军少有地放出狠话:华谊缺了谁都可以!
2008年,在橙天旗下俨然有独立经纪王国的王京花,再次拥户自立,那批跟着她的艺人继续追随,不离不弃,颇有点儿跟花姐,有肉吃的意思。但同时,缺少华谊、橙天这种大集团公司的制作部门的力量支持,艺人资源如何消化、品牌如何建立和保持?更何况下一代、甚至下下一代的经纪人开始出现,国外CAA经纪公司的介入,他们的操作更现代、更灵活、更注重艺人品牌间的联动、也更初生牛犊不怕虎。忽然,王京花的神坛地位不再是那么不可动摇。
首先提出质疑的是王中磊,在接受《南方都市报》的采访时,王中磊直言王京花的经纪方式是保姆代理:她的一些家庭式的做法,和公司化之间会有冲突。他甚至庆幸王京花的离开使得华谊更快地实现了经纪人的行业化;也有业内专家公开评论王京花的那种自动自发阶段只是明星经纪的初级阶段,更先进的经纪理念应该是制造、服务与经营明星三位一体。然而质疑归质疑,没人敢真正轻视王京花。离开橙天后,王京花依然是诸多资本追逐的宠儿。你甚至会发现,她已经悄然将经纪触角伸向国外了,只是,她更加低调。
如今,曾经被王京花逼着写宣传稿的纪翔们已经开始对媒体说我是经营品牌的CEO了,真实的王京花却更加坚定地把自己包裹起来。江湖不见她,但是有关她的传说形形色色,其中一个是,她在北京的若干套房产中有一套是别墅,别墅正对面是一所学校,王京花有时会坐在窗前,从那里望出去,可以看到学校里活泼奔跑的孩子们。
在匆匆忙忙的风景中,那里一定是一片暖色。
第四篇:生活不贵,欲望贵的美文摘抄
一位旅居法国一个月的朋友,回来谈了自己的一席感触,她说,法国人的业余生活很忙,忙着整花园、烘点心、逛市集,孩子玩孩子的,成人忙成人的,各取所需,很家常。她说,国内的很多人休闲都得高大上,非得去个什么地方才算休闲。我们探讨一个生活常态的东西,我说大凡一个东西没有落入生活常态,总是有隔膜,经常做的事才算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高高在上,而是随时随地,阅读什么的都是如此。有时,我们对别人的生活是有很多误会的,一说法国,就是大餐,就是浪漫,就是奢侈和优雅,真正该关注的倒是别人的生活方式,一种落入实处的生活方式。我说,法国人可能是“闲里忙”,他们是忙生活忙喜好。工作只是一部分而已。友人算是那种成功人士,可能比我对一些事情的感触更深,她说现在的状况是有钱人很焦虑,没钱的人也焦虑,群体焦虑,工作完了,要么不会休闲,不知道干什么,一闲下就心慌;要么一闲就好像非得利用得天衣无缝般,到一个什么地方去,不然就觉得没意义。还是没落入常态,是一种狠命过度的状态,不放松。
有个细节,我觉得很有意思。友人去法国前半年,学了半年时间法语,普通的点餐问路或是问候之类的社交完全没问题,法国的餐厅是这样的,一般用法语,但若是看到你是外国来的,也偶尔用英语,当餐厅的人听到她开口说法语时,明显的表情不一样,热情了很多,当然是刮目相看。友人主动说自己是素食主义者,餐厅的人听到,更是尊重,说,没关系,我可以单独为你弄菜单上没有的菜。若是聊艺术、绘画或是园艺什么的,他们倒是非常乐意。生活,得有生活之外的空间,人才不会局促和透不过气来。他们最懂无用之美。
我又想起曾经去到法国的另一个友人,谈到去卢浮宫看画,蒙娜丽莎的画像前挤满了旅游团的人,根本看不到什么,而对面的一幅《迦纳的婚礼》却无人问津,友人折转身,安静地看对面的一幅画,她说,真是意外收获,名气遮盖了很多东西,为什么人们不能自己去寻找角度?人少,才能好好看。巴黎需要安静审美的人。曾看到过一部纪录片里,有一个在卢浮宫拍摄的镜头,空无一人的卢浮宫,大概这一天不是法定节假日,又因为是雨天,一个老妇人在一幅画像前静坐,她说,这幅画叫《卡罗琳》,是安格尔的画作。这幅画像就是这部纪录片的封面,一个少女,因为画面的定格而成了传奇,像要从画像中走下来。老妇人静静地说,很小的时候,她就觉得博物馆里画像上的人都是活的,只是白天沉睡了,到了晚上,可以纷纷从画像中走下来……我记住了她看画像时宁静的神态,有时,幸福只是与一张画作的沉默交流。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欣赏。这个世上的好,并没有标准,是各取所需,不是只有一个蒙娜丽莎。也许,他们个体,发自内心的审美才是我们该学习的东西。
友人说,她住的公寓楼下就是漂亮的咖啡馆,一清早就开门,香气四溢,坐下来点一杯咖啡,最便宜的美式咖啡也就2。5欧元,折合人民币十来元。下楼小坐,吹吹风,喝杯晨间咖啡,看看报纸看看书,只是休闲日常,跟什么浪漫也不沾边。巴黎的消费根本没有外界传言的那么贵,只要你不吃什么大餐,自己去超市里买点意大利面、红酒、牛排什么的,自己动手很容易吃到可口的美食,她说,学会了下一手Q弹的意大利面,简单美味便宜。她在法国待了一个月,花费并不多。
我想起了《巴赫十二平均律》,很宁静,没有起伏,但耐听高贵不腻味,不刻意,这有点像法国人的生活状态吧。这也许才是我们最该学习的内在状态。
基本的生活不贵,欲望很贵。这条法则放到哪里,都应该是成立的。
第五篇:放下人生更从容美文摘抄
在藏区,随处可见藏族老阿妈右手摇着转经筒,左手拨着佛珠,嘴里念念有词。
旅行者问藏族老阿妈:“你们经年累月一直摇着转经筒,拨着佛珠,念着经,希望得到什么呢?”
老阿妈睁开微闭的眼,看着旅行者,缓缓地说:“不希望得到什么。”
旅行者惊讶地问:“那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
老阿妈说:“希望失去点东西。”
旅行者更为惊讶:“希望失去什么呢?”
“希望失去贪、嗔和痴。”
人的一生,善恶相对,得失相成。但在现实中,多数人都是欢喜求得,而不欢喜求失。当历经一切沧桑的时候,才知道,原来求失去比求拥有更踏实。
柳宗元笔下的蝜蝂是一种喜爱背东西的小虫,爬行时遇到东西,总是抓取过来,放到自己的背上。东西越背越重,即使非常劳累也不停止。蝜蝂的背很粗糙,东西堆上去不会散落,终于被压得爬不动。有人可怜蝜蝂,替它去掉背上的东西。可是蝜蝂只要还能爬行,又会把东西像原先一样抓取过来背上。这种小虫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它的力气也不肯停下来,以致最终摔死在地上。不懂放下的蝜蝂,可悲可叹。
懂得放下,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学会放下,是一门心灵的学问。
南非的曼德拉曾被关押27年,受尽困苦。他就任总统时,邀请了三名囚禁过他的看守到场。当曼德拉起身恭敬地向看守行礼时,在场所有人乃至整个世界都静了下来。他说:“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和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仍在狱中。”
放下小,得到的是大;放下近,得到的是遠;放下假,得到的是真;放下丑,得到的是美;放下恶,得到的是善;放下恨,得到的是爱;放下卑鄙,得到的是高尚;放下冷漠,得到的是温暖;放下烦恼,得到的是快乐……放得下,才能走得远。放下恩怨牵绊,转而努力做事,这种境界方为人生最佳。
寒山与拾得是唐代的两位高僧。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这个绝妙的问答,蕴含了面对人我是非的处世之道,因此虽经一千多年,至今仍然脍炙人口。
英国诗人蓝德晚年写过一首《生与死》的小诗:“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此诗的翻译者杨绛先生曾这样感悟:“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懂得放下,才能收获更充实、饱满、丰盈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