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登食禄砦经典散文
初春的云连山区,就像一个躲在纱幂后面迟迟不肯露面的少女,在时光老人的一再催促下,经过一番踌躇后,终于矜持地娉婷婀娜地走了出来,显露出她那独具魅力的神彩。这也难怪,初春的云连山区十日难有三日晴,只有到了清明节前,才变得朗朗晴空,登高远眺才能目穷千里,看到穹隆山川的秀美和妖饶。而食禄砦是中国威远穹窿的中心。所以我专门在请明节这天来登游云连山区.九峰十八砦中最高也是最大的食禄砦。
食禄砦,又叫四鹿砦和四路砦。人们叫它四鹿砦是因有人连砦上发现过一窝野山鹿,这群野共有大小雌雄共四只,所以便有人叫它四鹿砦。还有的人见此砦有东南西北四条石阶路,所以也叫作四路砦。而食禄砦则是西汉年间刘备曾连此砦上避过难。
相传刘备在统蜀征战时和关羽被敌冲散,单人单骑逃至四鹿砦上,被砦上山民救护,并为他疗伤供食达一月之久。后待关羽找到刘备才将刘备护卫回到华阳建蜀郡一统巴蜀。刘备为四鹿山民救护之恩,他便下旨蜀朝按月供奉四鹿砦山民银钱和粮食。山民为此改称四鹿砦为食禄砦。也因此食禄砦对面是关公砦,砦下一向关刀桥,砦上有刘备坐后化为轿子的轿子石。
清明节登食禄砦登高远眺,其景令人陶醉不已。
远处两姆峰情景逼真,朱笔峰形象独特,香炉峰雄居一隅,围子峰围着石板河,白牛峰上钟声鸣,清云峰顶香火旺,香炉峰上游人多,天鹅峰头防火塔,天星峰如屏障立。九座山峰形成几何标志。汪家砦,红牛砦,向家砦,千金砦,石牛砦,刘家砦,陈家砦,李家砦,张家砦,罗家砦,周家砦,林家砦,夏家砦,二鹅砦,中心砦,中和砦,关公砦,杨家砦立,十八个山砦各具特色。船石湖水天一色,天星湖隐隐约约,红旗围绕古镇,民新湖犹如宝石闪烁,五指湖出神如画,象鼻咀湖雄居峡中。六湖如按梅瓣含露。狮子砦趴卧欲跃,楠竹岭独成一景。宝溪河峡谷雾里看花,三岔河峡谷深山沟里穿梭,硃溪河峡谷若隐若现,衬托出云连山穹隆山水一体。众山间松柏茂密,山丛中杜鹃花鲜红衬绿,桃花笑迎春风到,梨花如雪显妖饶,风送松香花香云山兰花香,无不令人陶醉令人浮想翩翩。
这时山间放牛哥唱起了云连山歌:
哎嗨哎吔,穹窿山砦风光美吔,山美水美幺妹美哟,放牛哥子开口唱吔,那个幺妹来应对呢郎格里格郎吔。
他刚唱罢,我正在怀疑是否有人来应回时,对面山上的一个大姐应声唱了起来:
哎嗨哎吔,穹隆风光美如画吔,山里幺妹美如花哟,幺妹放声应山歌吔,唱得杜鹃花儿满山崖哟郎格里郎吔。
我听到这里赶忙去找二位唱山歌的放牛哥和幺妹姐,准备录下来申报非遗,作这次清明时节登食禄砦的意外收获与成果。因为云连山歌的旋律非常美!
第二篇:春登观音山散文
四月的一个周末,我和几个文友前往宣汉观音山森林公园踏青登高。
上观音山顶的路不是很高,却非常陡,几千步上山石梯弯弯曲曲,很考验自身的体力和顽强的意志。石梯两边的树种繁多,叫不出名字的树种也不少,一些树枝伸出来挡在头顶上,遮住了火辣辣的阳光,显得幽深宁静,增添了一丝丝凉爽。
沿着石梯继续前行,上山的石梯越来越陡,走起来异常吃力。偶尔遇到从山上下来的游客,我们都要问一声到山顶还有多远,得知上山顶的路才过一半,一路的女同胞就失去了先前的雀跃。只是听说前面还有夫妻树、上香树,不去看看要后悔,大家才铆着劲儿继续往上走。越往上走,树木更加翠绿,空气更加清新,从山间流淌出的泉水清澈甘甜,不知名的鸟儿躲在密林中唱着歌。
来到一段约70来度的斜坡石梯,一棵松树叫上香树,右边两棵青杠树连在一起叫夫妻树。这上香树碗口粗,距地面两米左右开叉,并排间隔长出拳头粗的次干,右边和中间的次干高于左边次干一米左右,酷似三柱香在燃烧。被誉为夫妻树的青杠树,左右相连,相互缠绵,很像拥抱着的恩爱夫妻。猛然间,两米远的树干上窜出一只小松鼠,我猜是同伴的欢笑声引来了它,出来与我们一起凑热闹。据说,观音山不仅有松鼠、兔子、山鸡等这些小动物,而且还有山猴子、野猪。
经过三个多小时,绕过几道山梁数十道弯,爬了行不清的石梯,终于到达观音山巅。驻足宝盖寺遗址,碑上有这样一段记载,大意是:相传很久以前的一日凌晨,一只雄鹰飞至山顶,栖歇三昼夜不食不动,乡民视之为神,遂发起为其修庙。建成于明末清初的山顶寺庙,名曰“宝盖寺”,又名“宝盖禅寺”。寺内香火旺盛,钟磬声声,观音菩萨笑坐莲台,求者如织,显圣天下,由此得名观音山。
山顶有一座观音石塔,共五层,每层石刻人物栩栩如生,留下的文字依稀能够辨认,记载着修塔的年代和参与者的姓名。再向右上行十米左右,石门洞开,里面幸存的观音莲台和莲台前矗立的圆柱桅杆,虽然在“破四旧”中遭毁坏,但依稀能够想象其壮观,两侧高约3米的半截桅杆上的龙雕清晰逼真。站在观音山顶上,放眼望去,山下村庄秀丽,一幅壮丽的四月画图映入眼帘。若是早上站在山顶,东边日出的壮观云海就能够呈现于眼前。
在杜鹃林,我们见到了大片的红杜鹃、紫杜鹃,有的含苞待放,有的热情奔放,这可乐坏了先前疲惫的女士们。她们像红杜鹃那样热情奔放,在花丛中孤芳自赏按动着快门,留下自己灿烂的容颜。这时,喜好唱歌的美女还唱起了《映山红》歌曲,大家都跟着她唱了起来。顿时,这首每个人儿时都很熟悉的歌在杜鹃花丛里唱响,惊走了草丛里的野鸡,“噗”的一声飞向密林深处。
第三篇:登泰山游记散文
到达泰山站,天色刚刚拂晓。东方还近似鱼肚白,熹微的晨光正穿破黎明,散发着点点光芒。秋分初过的泰安,显得一片沉寂。一出车站,放眼望去,朦朦胧胧中就是闻名遐迩的中华第一山—泰山。对于这座被称之为“五岳之首”的泰山,此时出现在我的眼前,顿时感到一股暖流涌上了心头。我和驴友在附近找了家早餐店,简简单单,吃了点早餐,便开始了我们的登山之旅。
来泰山之前,我已经把泰山的做过了一番了解。站立在岱山牌坊下望去,赶往泰山的人流早已经一波一波地从我们的身旁走过。我和驴友面面相觑了一时,随后我们便步向红门。
我们是从红门作为此次登山的起始点。沐浴着仲秋的晨风,聆听着来自大自然里的歌唱,观察着岩畔秀色可餐的景物,不知不觉便来到了群仙楼。其实,这群仙楼才是登山的起始点,因为此处正是剪票入山的真正关卡,过了群仙楼才算是真正开始了登山之旅。登山伊始,并不觉得累,反而是感觉异常的欢快愉悦。过了斗母宫、经石峪、摩天岭、壶天阁、步云桥、到中天门时,疲累之意略初现身体。登山路上,我和驴友是走时多,歇时少,总之,不愿落伍。在歇时,我开玩笑说:“这哪像爬泰山了,简直就是像在泰山绝顶召开的“丐帮大会”呢?”说这话时,身旁掠过的那些手持木拐的行人不免的会看我几眼。在多如繁星的驴友中,很多的人都像“丐帮弟子”,因为他们单手拄着拐棍,让人一看就想到了天下第一帮——丐帮。
登山之路,越走越难走,过了云步桥、望人松、对松亭时,就是很有名的“泰山十八盘”路了。经过了十八盘,就到了南天门了。但是仅仅的这“泰山十八盘”就够人累的够呛。记得在登十八盘时,有些小女孩子累的不行了,就直接爬着向上走了。我和驴友又说:“累了可以歇会,怎么能够爬着走呢?”驴友迷我一眼,你去跟她说。我于是乎,瞪了瞪眼,耸了耸肩笑道:“不认识,也不敢啊!”接着我们便一笑而过。在十八盘升天坊时,亲眼目睹了,遇到过些许令我不可思议的人。他们或许就是初中时学过的“挑山工”吧!在熙熙囔囔的人流中,那些“挑山工”肩负百斤,一步步滴着汉登山而上。初始,我不仅惊叹,而且也深深地佩服。后来他们的心灵让我感到倍感温馨。如此既险且陡的泰山之路,是他们让我们这些驴友们感到,他们能行,我们更加能行。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历经四个小时,登到了泰山之巅玉皇顶。虽然一路劳累,但到达玉皇顶时,一切都好像烟消云散了一样。平视望去,群山叠翠,细密的秋风吹拂而过。顿时,让人神清气爽。下得玉皇顶,是“五岳独尊”石刻处,本想借此在这留个影,作个纪念。却因人多,故从日观峰而去。从“五岳独尊”石刻向上攀爬里许,便是“日观峰”。这“日观峰”,顾名思义就是观看日出的一座峰峦,也是为泰山之巅观看日出的极佳地点,每天的看日出,都是在此处。与“日观峰”相对应的是“月观峰”,两峰夹峙于泰山之巅玉皇顶的两侧,犹如蝴蝶之两翅。上的玉皇顶,遥望泰山,一座座峰峦连绵不断地雄峙在齐鲁大地上。凭栏远望,黛青色的群峰屹立在蓝天白云下。
仲秋的风轻拂来,登时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我和驴友,做了几次深呼吸,想把这湛蓝云天的新鲜空气呼吸一番。这时,“丐帮”的人群向我们相继迎来。在北京未出发点时,我和驴友早把这看日出也当是我们此次登山的目标之一。我和驴友避开人流,顺着蜿蜒如蛇的道路向“拱北石”径直走去。这时候,眼尽之处,一对年轻的小情侣正在站在“拱北石”上拍照留念。我移目望向那“拱北石”,只见一块大大的石头悬在山峰端上,大石头的腹下几块立柱般的细石支撑着它,乍看之下,很是渗人,“拱北石”上的女孩子站在其上,撑开双臂摆弄着身姿拍照。驴友问我,你也过去站在上方,我给你也拍张照片留个念。我耸了耸肩,愕然答道:“我可不敢,看着它我都胆颤心惊。”驴友瞥我一眼道:“真没想到,胆子连个女孩子都不如啊!”我莞尔一笑,扬起他的手,肩并肩向前方的一座亭阁走去。
在泰山绝顶小亭,小憩片刻后,秋风渐大,吹拂在身上有股微微的寒意。虽说是午后碧空如洗,但秋季的寒气还是如潮如涌。我独自倚栏入梦,全然忘记了此刻我是身在泰山之巅。我很想知道,几百多年以前,正当年轻气盛的诗人杜甫开始过一种“裘马轻狂”的漫游的生活。当年的他是不是也像我这样借游玩之累,在泰山之巅写下了那句千古绝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在泰山上,古时多少文人墨客用充满诗情画意的诗词为它赞颂、又有多少风花雪月的浪漫爱情在此一线牵成。古自始皇帝开始,乃至随后的汉武帝等,曾在此封禅。也许在那个年代,泰山早已经成为了帝王将相,文人骚客们的伫足地了。在齐鲁大地上,曾经的辉煌,曾经的红极一时,早已经流逝在了如烟似梦之中。然而,尽管是这样,中华泰山的精神依然像那些给泰山题诗刻画的伟大诗人一样,流芳百世,让后人敬仰。
一阵阵习习秋风轻轻地吹拂过,把梦靥中与杜甫在花前月下吟诗作对的我,缓缓吹醒。我仿佛从梦中看到了杜甫苍白的脸颊上充满了忧愁,微风中,他的须发交织在了一起,宛如蜻蜓点水般。他的手掌布满了老茧,眼角噙满了对民生疾苦的担忧。或许,正是在这样的情境下,他才倾吐出这样伟大的诗篇。的确,当我登上了这泰山绝顶时,登山路上所遇到的重重困难都化为乌有。在那样艰难困苦,崎岖不平的登山路上“挑山工”们还一步步拾级而上,又何况是身无长物的我们呢?我想,正是这样的激励,才使我们每一个登上的才奋发而上。
下午时分,我和驴友别了玉皇顶,徒步朝南天门、中天门逶迤而去。顺着下山的路看去,参加此次登山的“丐帮弟子”们也纷纷而下。我移目观望了一遭,蓝天白云相间下的秋鸟,成群结队的飞过天空。只听得,路旁枯草丛中的秋蝉隐隐约约地鸣叫了起来。宛若一曲薄暮时分的优美天籁,饶是听得让人依依不舍,流连忘返。下得中天门,黄昏黑压压地降临在了泰安,路旁昏黄的路灯闪耀着寒光闪闪。夜行登山的“灯火客”已经开始涌来。原本打算下山后的下一站是“山东泰安大汶口文化博物馆”,可是屈指算来,时间不允许我们再继续前往大汶口了。我和驴友饱饱地在中天门吃了晚饭,我打趣地问驴友,要不我们再登一次山,明日看了日出再下山得了。没想到我和驴友一拍即合,他也正有此意。随即我们便在中天门租了两件棉大衣,再一次在夜晚的寒风中爬上了南天门方向。
上得南天门,放眼夜幕下的泰安,又是一派静谧祥和。寒气吹冷,我紧紧地穿上棉大衣还略微感到身子被冻的瑟瑟发抖。白日里没有在“五岳独尊”石刻处拍照留念,我和驴友趁着姣好的月色打开了闪光灯在石刻处留了念,也算是完成了我们此次登山的第一个心愿。
此后,我们在黑夜中度过了漫长的一夜。长这么大,我还是第一次彻夜不眠。圆月如璧,倾泻着清亮的辉光。我痴痴望着一弯冷月,试着去感受泰山的雄伟与博大。那一夜,第一次野外生存,第一次亲近大自然,第一次脱离了人生成长中响彻在耳畔边的叮咛与嘱咐。我给远在千里之外的家打电话说,我在泰山绝顶流彻夜不能成眠时,父母是何等的担忧。那一刻,我真正感受到了”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的谆谆相告。一夜时间,在寒冷与牵念中度过。我想,父母亲是不是那夜也和我一样,彻夜无眠呢?
翌日,我们早已经在“日观峰”蛰伏待机了。日光从云层中一喷薄而出时,宛如一道镶嵌了金边的圆盘一样,缓缓侵出云霄。天空中像环一样的云朵,散落在日光的四周,格外的让心歆羡。“日观峰”上站满了观看日出的“棉衣客”,他们像我们一样,身披军绿色的棉大衣,扬起双眼,眯着天空。泰山的日出,据说要比任何地方都要早。我和驴友站在“五岳独尊”石刻下,直等到日光完全升起时,我们才踱步走去。日出时分,朝霞相伴。等到太阳升的老高时,朝霞早已散向了无边无际的天际远方。
看完日出,顺利完成了此次登泰山的两个心愿,唯有遗憾的是没有去成“山东大汶口文化”博物馆。下山时,我们没有走登山的那条路,而是选择了去往桃花坞索道的那条路。尽管这是下山的索道,但是我和驴友依然还是徒步走了下来。
离开泰安时,又一波攀登泰山的人群,朝着红门而去。要离开了,真的有点舍不得。这次泰山之旅,给我留下了无穷无尽的回忆。假如人生只如初见,那么该多好啊!泰山不仅是一座山,我想它还是一座集结着我中华儿女们精神的一座心灵丰碑。它在五岳中首居第一,我想它是当之无愧的。
昔日的杜甫一声呐喊,一句诗词,成为了泰山的千古绝唱。只可惜,往日早已不复存在。泰山,却永远屹立在我的心中......
第四篇:春登峄山散文
正是春暖花开时节,有驴友约我周末跟随驴群一起去邹城登峄山看怪石,兼赏万亩桃花。我早有登峄山赏怪石的想法,却一直拖拖拉拉的至今未能成行。现在有了这样的机会,且一举两得,我是求之不得的。3月29日上午10点多,我们乘坐的大巴车下了济菏高速公路一直开到了峄山后山脚下。
乍一看峄山,既不是多么雄伟高大,也不是多么秀丽俊美,唯有那满山的巨石惹人眼目。领队说,从后山登顶基本上没有路,大约需要四个小时,大家注意安全。我颇不以为然,心里道,泰山比其高近三倍,登顶也用不上四小时,就这点儿小山,我看一个小时足够了。山坡底部一带槐树比较多,但此时槐树还没长出绿叶来,枝头仍是光秃秃的,如果槐花开了的时候来登山就美妙多了。小草已经绿油油的了,幼嫩可爱。山坡上满眼都是一些形状怪异的巨石,有的是孤独的,或卧或立;更多的是无数块叠在一起,你压我,我压它,像叠罗汉。但巨石无论处于那种状态,表面均粗糙圆溜,鲜有棱角,这与泰山石一脉相承。我端着相机,对每一块巨石都感到好奇,边走边拍,兴致很高。走了一段小径,小径在一片石林跟前没了。有驴友踩着根朽木率先爬上一块两米多高的巨石,我愣了一下,心里有点犯怵。看看周边,到处都是巨石,似乎没有别的路可走,看来攀爬巨石是必然的选择了。看着别的驴友一个个攀爬过去,我硬着头皮也得上了。在上面的驴友拉拽下,我笨拙地攀爬上巨石,脑门上立刻汗涔涔的。爬上巨石难,下来也不易。我站在巨石上面,不知道如何是好。下面的驴友帮扶我翻转身体,让我趴着往下溜,下到巨石下面颇费了点劲儿。前面的路是一连串的高高低低的石头,还有一些宽窄不一的石缝,比较难行。窄的石缝还好说,宽的地方足以漏下个整人去,稍有不慎掉下去或者卡在缝隙里面,别人想搭救都很困难。我小心翼翼地扶着石壁,往前磨蹭着。走到一处较宽的石缝处,往下一看,下面竟然黑咕隆咚的,似乎深不可测,如果在此失足,后果不堪设想。我的腿便不大自在,一直打颤儿,额头上像山泉似的汗水直冒,边擦边出,浑身也湿漉漉的像洗过澡似的。其实我明白这不是天气炎热所致,而是消耗体力以及高度紧张使然。前面的驴友大声提醒:大家不要慌,注意踩稳抓牢!驴友的提醒很管用,我集中注意力,终于安全地钻出了石林。
爬到半山腰,用时接近两个小时,我才意识到领队所言不差,因为这不叫登山,是真正意义上的爬山,甚至还带点探险的意味。在一块巨石的阴影下面,大家小憩。这时,山风窸窸窣窣的轻拂过来,吹得人十分惬意。眼前的巨石,长接近二十米,宽十米,高五六米,这么一块数百吨重的巨无霸横在半山腰上,下面一前一后有两块不太大的石头托着,中间空着个大洞,像一艘巨轮似的,甚为气势壮观。巨石下面的草地上有一丛绿油油的像是韭菜状的青苗,有个女驴友顾不得辛苦,过去剜了一大把,高兴地说道,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无公害蔬菜——野韭菜,用它炒鸡蛋吃可香着呢!听她这么一说,我好像闻到了野韭菜炒鸡蛋的香味了,自己也想过去剜一点,却又懒惰,只好作罢。
又走了几十米的一段小径,前面遇到一道石坡挡住我们的去路。石坡面积不算大,却比较光滑,有驴友多次攀爬都滑下来。终于有一驴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率先登上去,将一根绳子系在一棵松树上。驴友们一个个拽着绳子爬上石坡,用了将近一个小时。走了一段灌木丛,接着钻入一石洞。石洞由两块巨石挤在一起形成,洞顶有一道狭长的缝隙,是处名符其实的“一线天”。缝隙上还夹有几块圆石,似乎摇摇欲坠,令人胆战心惊。石洞足有三十几米长,比较狭窄,仅能容下一人通过,且里面光线暗淡,冷飕飕的,坎坷难行。其中有两道较大的土坎,都接近一人高,如果无人帮助,一个人爬上去要费很大的劲儿。有攀爬上去的驴友站在坎儿上面,拉拽着驴友们,一个个登上去。出洞口比较狭小,且是一道陡坡,必须手脚并用,不然很难爬上去。因为背着个背包,往洞外爬的时候,背包碍事,我几次都被背包给阻挡下来,无奈只得把背包取下来,递到洞外,然后才爬出去。
爬出洞外,刚高兴了一分钟,见面前又是一道大陡坡,上面巨石不多,却荆棘丛生,连条小径也没有,我的情绪一下子又低落下来。见大家各自往上攀爬,我只好选择跟在一位驴友后面往上攀。土坡上泥土松软,踩不稳,直打滑,好在坡上有一些稀稀落落的松树可以抓扶一下,但荆棘却防不胜防,稍不留神就被扎了,或者挂住衣服。我们走了一条别人从没走过的路,或许从此以后,别的驴友再来峄山就可以沿着我们趟出来的路攀登就省劲多了。钻了多处的荆棘丛,手上不知道什么时候扎了根刺,断在肉里面,不怎么舒服,手背也被划了一道红杠。许多驴友爬山都戴防护手套,我嫌戴手套麻烦,戴过几次就不再戴了,当然胳膊和手被划被扎也是经常的事了。出了荆棘丛,又攀了几次巨石,还钻了几回石缝,累的我坐在一块石头上一步也不想迈了。忽然听到前面的驴友大声地叫喊:我们找到上山的路了!大家听到这个消息,都很高兴,这意味着我们不需要再去攀巨石钻石罅趟荆棘丛了。大家踏上台阶便纷纷坐下来休息,喝水。这时已经下午二点了,我们已经攀爬了三个半小时了。有游客从山顶沿着台阶下来,我询问了下这里离主峰的距离。游客告诉我们,你们爬到主峰至少还得半小时。大家个个都饥肠辘辘了,有的人已经在吃东西了。领队上来后说,我们不能在这里吃饭,吃饱了就不愿意爬山了,还是坚持会儿,实在饿,可以先吃点东西垫一垫,等到爬上峰顶再吃吧。
大家到齐了后,稍稍休息一会儿,然后继续爬山。辗转爬了数百级台阶,经过了著名的东方砥柱石、八卦石、白云宫等景点,终于到达了主峰五华峰脚下。领队说,这里离主峰很近了,我们借着树阴下的饭桌,就在这里吃饭吧。饭后大家自由活动,愿意登顶的登顶,周围还有很多景点也可以去看看,下午四点集合下山。
吃完了饭,看看时间,离集合的时间还早,我和一位驴友一家三口准备一起去登顶。因为济南到峄山接近二百公里,来一次不易,不登顶实在可惜。走到甘露池,遇到两位我们一起来的驴友下山。我问,你们这么快就登顶回来了?驴友说,登顶的路不好走,得经过一个石洞,洞口很小,里面石头也很滑,太难了,因此我们就回来了。同伴三口子一听说路不好走也放弃登顶了。我先到甘露池看看。泉前面有座建于清代嘉庆元年的小牌坊石门,高三四米,古朴典雅,保护得这么好十分难得。离门几米处就是甘露池。甘露池也称仙源,即神仙居住的地方,深两米,池水清澈,终年不涸不漾,在周围绿树掩映下,绿波荡漾,甚为神奇。
出了甘露池,犹豫片刻,我决定独自登顶!过了老君洞,迎面一块巨石上“不敢不踞”的红字石刻格外显眼。转了一道小弯儿,就到了登顶的必经之路——巨龙洞。这也是峄山登顶的与众不同之处。我趴下身子往洞里瞅瞅,里面不算黑暗,洞顶还有光线投下来,说是洞,其实是一大堆巨石叠压在一起形成的缝隙而已。到了这里,无论是谁,如果想登顶都得低下高昂的头颅,爬行进洞。洞外面的游人排着队一个一个地钻进石洞。进去几个人之后,稍停一会儿,里面有几个人出来,看来上下山都须经过此洞无疑了。轮到我进洞,我把背包取下,放在面前,用手往前推着,边推边爬,还得小心碰着头。因为穿的单薄,膝盖跪得很不舒服。爬行了大约有几十米的距离,终于爬上一块斜面巨石平台——观海石。石坪上面坐着许多游客,平台边缘有铁栏杆围护着。我问一位游客,请问从哪里登顶呀?游客告诉我,这就是顶峰了。我见西边那几块巨石似乎还高点,但太陡峭了,根本上不去,虽然近在眼前,却不能将其踩在脚下,甚为遗憾。传说这峄山是女娲补天剩下的石块堆积于此而成,五华峰恰好由五块巨石像五个花瓣似地的抱在一起,形似芙蓉,插天而立,因此取名五华峰。我走到栏杆边缘往下一看,北面、东面都是悬崖峭壁,令人毛骨悚然。看看周边,除了北面不远处有座山峰,别的地方都是一马平川,唯在这里突然崛起一座怪石丛生的山峰,实在令人不可思议。
因为没有同伴,我在山顶觉得孤单便没有久待,眺望几眼远处的景致,便匆匆下山。重新钻进石洞,先是坐着,因洞顶愈来愈低,只能后仰着,几乎躺倒在石坡上,后面拖着背包,打着滑梯往下溜,反而比来时走的快一些,也舒服多了。
回到吃饭地,有的驴友还在喝酒吃饭,吆吆喝喝的,倒也热闹。我见旁边有景点指向牌,有块石刻“鳌”字,好像字体很大,我感到好奇有心去看一看。我向一位像是景区的工作人员询问这处景观的情况。工作人员很热情,他告诉我,这个“鳌”字不是古人写的,写这个字的人是书法家杨萱庭。1989年,杨老来到峄山,在游览之后,他为峄山独特的自然风光所感染,挥动如椽巨笔欣然写下了一个高15米,宽8米的“鳌”字。这个字被刻在一块巨石上,成为国内石刻第一字。我又问,为什么要写这么个字呢?他说,有个成语不是叫独占鳌头吗?我一听,恍然大悟。按照这位朋友的指点,我沿着台阶往东北方向的山下而去。下到半山腰,觉得已经走得很远了,还不到景点,而且一路上游人稀落,树影匆匆,有点阴森,便决定放弃,心有不甘地返回。
见附近有个景点叫舍身崖,我走了过去。舍身崖是一块巨大的石坪,挨着石坪有座三无殿,既不高也不大,却以无瓦,无砖、无梁,纯粹一石屋令人惊奇。殿门南向,里面黑咕隆咚的,朦胧可见供奉着太上老君塑像。关于这舍身崖,有个传说,一个媳妇孤身伺候公公,却听到一些闲言碎语,为表明清白而从此舍身跳崖,因而得到了一个贤淑贞妇的美名。三无殿前面有块巨石,上面红油漆写有“鲲鱼朝圣”三个字。鲲鱼长什么样儿,我没见过,或许是这块巨石像一条大鱼吧?仔细看看倒有点像。
站在舍身崖上仰望五华峰,只见几块巨石插天,耸立云外,十分壮观。远眺山下,盛开的大片桃花就像晚霞似的落了一地。因为有点雾霾,朦朦胧胧的,远观比近睹景象更加美妙了。见我赞美山下的桃花,一位当地的游客主动与我搭讪,他向我介绍起这座山的一些名胜古迹来。他说:这山看起来不怎么起眼,来过的名人却不少,最著名的是秦始皇了。始皇大帝东巡,登的第一座山不是泰山而是峄山,并留有刻石碑遗迹。孔圣人也来过,这从孟子“孔子登东山(即峄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可以得到印证。山上曾有孤桐书院、峄阳书院等四大书院,还有梁祝祠等古迹,但现在大都只剩下遗址了。山下边还有个“梁祝读书洞”值得一看。“梁祝读书洞”五字为明代万历年间邹县县令王自瑾题刻。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爱情故事,我早就看过电影,知晓一些,也耳闻全国多处地方都在争夺梁祝故里这个荣誉。我不知道究竟哪里才是梁祝真正的故里,但从峄山上有关梁祝的传说和多处历史遗迹来看,梁祝故乡在峄山一带还是很有可能的。
回到驴友们吃饭的地方休息片刻,有驴友约我早点下山,我记挂着去“梁祝读书洞”看看,便欣然应诺而去。
第五篇:春登鸡峰山散文(定稿)
从市区石鼓山往南走上几公里的地方,“鸡峰插云”是“宝鸡八景”之一。晴朗的天气,站在北塬店子街的朝峰寺向南遥望,秦岭苍莽,鸡峰山隐约可见。
对鸡峰山仰慕已久,这一次登山终于如愿。早上和驴友一起坐车沿着盘山的水泥路蜿蜒而上,到达鸡峰山水库后下车沿着山坡小路继续前行,有一条引水渠一直伴随左右,不知走了多少路程,来到一块河滩地,巨大的石头层层叠叠,低的地方河水形成水潭,河边树木碧绿的枝条一直垂到水面,河谷一串串的黄花淡嫩可爱,紫花温婉神秘,白花清纯高洁,这里真是一个山花烂漫的世界。
山里气候变化无常,刚才还晴空万里,一会儿就乌云密布,想必是要下雨了,果然一会儿豆大的雨滴落了下来。还好这一场雨下的时间不是很长,不一会儿天空的乌云就散了,太阳又重新露出头来,一缕阳光从鸡峰山的山顶斜照下来,白云在山峦围绕,鸡峰山像笼着一层面纱,这个莫非就是“鸡峰插云”的奇景了。
继续向前走,听说离山顶不远了,但是山路却越来越陡峭,看似很近的距离要爬上去却是要费很大的功夫,只能爬一会儿,坐在倾倒的枯木上歇一会儿。
终于爬上山崖的栈道,栈道依山而建,一面凌空,登高望远,顿感心胸开阔。在一个山崖之上有一座庙宇,大家坐下来歇息,这时都把带上山的食物取了出来,喝水的喝水,吃饭的吃饭。这时候一个老人过来问大家需不需要热水,操一口本地话,穿一身浅蓝的中山装,身材高瘦,门牙有凸,但是精神抖擞,有个五十来岁的样子,说是附近的村民。庙宇旁边的两间房子是老人生活的地方,一间里面是灶房,当我赶过去打热水的时候,案板上好几个热水瓶都没有开水了,屋里大锅里面正在烧着热水,地上堆着很多劈好的木材,一伙年轻人正在往炉膛里面添柴火,看来这里游客太多了,要泡方便面都得用开水,要喝上开水还得等一会。另一间屋子里面是一摞摞的纯净水,纯净水都是这位老人从山下面背上来的,老人说他一天背一趟,一趟能背48瓶矿泉水,一瓶矿泉水卖个五块钱,48瓶也就二百多元钱,而喝开水都是不收钱的。我们驴友轻装上山都汗流浃背的,想起这48瓶矿泉水,从山下背到山上要走几十里的路,感觉的确是不容易。
吃过饭再往上走,山路更加陡峭,举目向上看去台阶很长,曲折绵延,望不到尽头,有的地方实在是太陡了,搭上好几个铁梯子,人在上面扶着栏杆徐徐缓行,走在上面小心翼翼,惊心动魄。
《水经注》说:“陈仓山上有宝鸡鸣祠,即陈宝祠”。宝鸡祠位于鸡峰山1800米处,宝鸡祠前为一绝路岭,岭墙竖有一铁鞭,长约一米,相传是洪匀老祖执法所用的铁鞭,此处悬崖耸立,高耸峻峭,道路从此断绝。再往上走另一处山崖上有一块突出的大石头,上面有一块横竖线条组成的棋盘,大家都叫唐王棋盘。想当年唐王驾临鸡峰山,在此下棋,或者指点江山,该是多大的场面。
一路攀爬,终于到了鸡峰山顶,一尊金色的大公鸡足有一人来高,做工非常精致,雄赳赳气昂昂,金属的光泽在太阳光下栩栩生辉,大家都在雄鸡旁边拍照留念。鸡峰山主峰元始天尊峰海拔2014米,宝鸡地名即源于此。
鸡峰山的美景让人留念,而鸡峰山的背水工尤其使人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