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课堂观察与课堂教学评价论文
课堂观察是校长、主任管理教学工作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通过课堂观察,可以准确把我学校教学工作的真实情况,为学校教学管理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基础;可以密切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了解教师的教学思想、业务水平,便于有针对性的培训、管理教师。课堂观察还是一种研修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断发现自己,不断改造自己,不断成就自己。在课堂观察中,强调用多种感官收集课堂信息,除了语言和行动,课堂的情境与故事、师生的状态与精神都将成为感受的对象。课堂观察追求用心灵感受课堂,体悟课堂,收集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追求的是对话和反思,追求的是交流和探讨,追求的是民主、交互、研究的氛围,谋求的是共同发展。那么,怎样才能发挥课堂教学观察的研究和促进作用呢?
一、做好课堂观察前的准备
进课堂之前能事先了解内容,充分与授课老师沟通,了解该老师对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思考,他将从哪里着力,他希望听课者关注哪些教学环节,得到哪方面的反馈,从而共同确定听课的重点。昆虫学家、商人和教师结伴在黄昏散步。昆虫学家听到蟋蟀叫声;商人听见银元掉地的声音;教师听到茅草屋朗朗的读书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心在什么地方,就会在什么地方得到收获;心在哪里,智慧就在哪里。”“到教室干什么?我们的想法是我要自我成长,先要有自助,然后才能对别人实施帮助。”因此,进教室前就要开始思考:思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理念的统一,学生学习效果与教师的教学行为的联系;思考“假如我来上课,我该怎么处理”?思考议课时交流什么和怎么交流。
二、课堂观察要加强思考
1、思考自己进入课堂的目的。陈瑶说过:课堂观察是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这说明课堂观察是有目的的。进课堂,不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听课任务,是先自助后帮助,即成长自己的同时帮助授课者,达到共同研究提高的目的。不要单纯的认为,校长、主任进入课堂就是为了讲台上的老师。
2、在观察老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时,必须思考授课教师行为背后的理念和追求,这种思考会使我们在课后的交流中不是就行为而行为,而是行为和理念的统一。判断和思考授课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思考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师生的教学行为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这种思考使我们致力于从效果出发研究教学、改进教学,通过课堂观察追求有效教学。
3、需要思考“假如我来讲,我该怎样?一方面是让自己在课堂观察中真正有收获,有改变,使观察和研究一节课的过程成为自己学习这节课、准备这节课的过程。另一方面可以防止自己在课后交流时信口开河,使自己关于教学改进的意见建立在可以操作、可以转变为具体教学行为的基础上,对教学实践产生影响。这种思考使观察者置身其中,在观察和研究这节课的过程中,吸纳优质教学资源,实现“同伴互助”,从而切实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
三、课后对话要讲平等
课堂观察后的资料分析、评议交流和自我反思可以起到激励教师、改进教学、共同提高的作用。要把握以下几点:
1、环节设计很重要。要创设注重全体参与、平等交流的形式。就像我们追求教师少讲,学生多活动,也就是少教多学的课堂教学一样。课堂观察后的交流也应该这样。成都大学师范学院陈大伟教授的《有效观课议课》一书中介绍的步骤,可供借鉴。
(1)你确定的主题对你和其他老师专业成长有什么意义?(明确主题)
(2)就相关主题,你有什么特别满意和不满意的地方?有什么问题和困惑需要大家共同讨论?(讲课者谈感受)
(3)大家就相关主题,观察到什么现象?有什么需要讨论的困惑?(全体参与)
(4)请大家对困惑发表看法。(合作讨论)
(5)还有没有其他需要共同关心的问题讨论?(质疑询问)
(6)对讨论的问题和观点进行梳理。(教研组长的作用)
2、以平等交流为基础。课后交流是一种研究,是参与者围绕课堂上的教学信息进行对话交流,通过对话理解对方,理解教学,并探讨教学实践的种种可能性。重在引起参与者对话交流,在交流中促进参与者思想提升。因此,需要以平等交流为基础。参与者要坚信对话者有对话者自己的思考和他的打算,而且有他的道理。不能认为只有我的东西对,我的东西管用。我们认为,教学活动具有无限丰富性和多种选择性,在复杂的课堂教学活动面前,我们都需要询问,需要倾听,少用句号,多用问号和逗号。需要容忍多样性、鼓励多样性、探讨多样性。在平等交流的议课过程中,既要克服参与者消极接受评判和批判的“小媳妇心态”。又要防止采取高傲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非合作态度,惟我独尊。事实上,当一个人不愿意听别人说的时候,别人也就不想听他说;而当自己什么也不敢说的时候,别人也就不屑于同他说。失去独立和平等的对话关系,就有“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感觉。
3、这样的话语结构,授课教师易于接受。以学论教告诉我们,交流时要从学生的学习状态入手,可以这样说,“我注意到”、“我发现”。这样的话教师易于接受,彼此是平等参与的主体,针对问题,互相探讨,达到“双赢”。
为了“双赢”的目的,可以采用这样的话语结构:“假如我来上这节课,我将这样设计……”,“我这样设计,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假如我来上这节课,我将这样设计……”它既要求参与者尊重彼此的处境和条件,同时又要求在观察授课老师的思想和技术以后,参与者必须提供一种回报。而“假如我来执教,我将这样教……”则表达了参与者愿意提供这样一种回报。“我这样设计,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规定了参与者不能把课堂上的现象看成授课老师的缺点和不足,而是当成参与者需要共同面对困惑和问题;必须从实践角度、操作角度思考问题,不仅要提出问题,而且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假如我来上这节课,我将这样设计……”“我这样设计,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同时赋予了所有参与者一项平等的质询权利,在这样的话语结构中,没有谁的意见不会被接受。
总之,课堂观察是一种立体性的综合技术,卓有成效的课堂观察总是观察者以认真负责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为前提;以原有教育思想和教学经验参与为基础;以看、听、想、记等多种活动协调作用为保证。高效的课堂观察是准确的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前提,而讲求技巧、充满智慧的评议氛围更易于参与者敞开心扉,各抒己见。从而在集体反思中,发挥大家的智慧,提升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怎样听课评课》,徐世贵著,辽宁民族出版社。
[2]《怎样观课议课》,陈大伟著,华东师大出版社。
第二篇:浅谈课堂观察与课堂教学评价
浅谈课堂观察与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观察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通过课堂观察,可以准确把握学校教学工作的真实情况,为学校教学管理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基础;可以加强教师之间的关系,了解教师的教学思想、业务水平,便于有针对性的培训、管理教师。课堂观察还是一种研修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断发现自己,不断改造自己,不断成就自己。在课堂观察中,强调用多种感官收集课堂信息,除了语言和动作,课堂的情境与故事、师生的状态与精神都将成为感受的对象。课堂观察追求用心灵感受课堂,感悟课堂,收集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追求的是对话和反思,追求的是交流和探讨,追求的是民主、交互、研究的氛围,谋求的是共同发展。那么,怎样才能发挥课堂教学观察的研究和促进作用呢?
一、做好课堂观察前的准备
进课堂之前能事先了解教学内容,充分与授课老师沟通,了解该老师对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思考,他将从哪里着力,他希望听课者关注哪些教学环节,得到哪些方面的反馈,从而共同确定听课的重点。如:昆虫学家、商人和教师结伴在黄昏散步。昆虫学家听到蟋蟀叫声;商人听见银元掉地的声音;教师听到茅草屋朗朗的读书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心在什么地方,就会在什么地方得到收获;心在哪里,智慧就在哪里。”“到教室干什么?我们的想法是要让学生自我成长,授课教师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对别人实施帮助。”因此,进教室前就要开始思考:思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理念的统一,学生学习效果与教师的教学行为的联系;思考“假如我来上课,我该怎么处理?”思考议课时交流什么和怎么交流。
二、课堂观察要加强思考
1、思考自己进入课堂的目的。陈瑶说过:课堂观察是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这说明课堂观察是有目的的。进课堂,不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听课任务,是先自助后帮助,即成长自己的同时帮助授课者,达到共同研究提高的目的。不要单纯的认为,校长、主任及听课教师进入课堂就是为了讲台上的老师。
2、在观察老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时,必须思考授课教师行为背后的理念和追求,这种思考会使我们在课后的交流中不是就行为而行为,而是行为和理念的统一。判断和思考授课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思考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师生的教学行为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这种思考使我们致力于从效果出发研究教学、改进教学,通过课堂观察追求有效教学。
3、需要思考“假如我来讲,我该怎样?”一方面是让自己在课堂观察中真正有收获,有改变,使观察和研究一节课的过程成为自己学习这节课、准备这节课的过程。另一方面可以防止自己在课后交流时信口开河,使自己关于教学改进的意见建立在可以操作、可以转变为具体教学行为的基础上,从而对教学实践产生影响。这种思考使观察者置身其中,在观察和研究这节课的过程中,吸纳优质教学资源,实现“同伴互助”,从而切实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
三、课后对话要讲平等
课堂观察后的资料分析、评议交流和自我反思可以起到激励教师、改进教学、共同提高的作用。要把握以下几点:
1、环节设计很重要。
要创设注重全体参与、平等交流的形式。就像我们追求教师少讲,学生多活动,也就是少教多学的课堂教学一样。课堂观察后的交流也应该这样。成都大学师范学院陈大伟教授的《有效观课议课》一书中介绍的步骤,可供借鉴。
(1)你确定的主题对你和其他老师专业成长有什么意义?(明确主题)
(2)就相关主题,你有什么特别满意和不满意的地方?有什么问题和困惑需要大家共同讨论?(讲课者谈感受)
(3)大家就相关主题,观察到什么现象?有什么需要讨论的困惑?(全体参与)
(4)请大家对困惑发表看法。(合作讨论)(5)还有没有其他需要共同关心的问题讨论?(质疑询问)(6)对讨论的问题和观点进行梳理。(教研组长的作用)
2、以平等交流为基础。
课后交流是一种研究,是参与者围绕课堂上的教学信息进行对话交流,通过对话理解对方,理解教学,并探讨教学实践的种种可能性。重在引起参与者对话交流,在交流中促进参与者思想提升。因此,需要以平等交流为基础。参与者要坚信对话者有自己的思考和打算,而且有他的道理。不能认为只有我的东西对,我的东西管用。我们认为,教学活动具有无限丰富性和多种选择性,在复杂的课堂教学活动面前,我们都需要询问,需要倾听,少用句号,多用问号和逗号。需要容忍多样性、鼓励多样性、探讨多样性。在平等交流的议课过程中,既要克服参与者消极接受评判和批判的“小媳妇心态”。又要防止采取高傲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非合作态度。事实上,当一个人不愿意听别人说的时候,别人也就不想听他说;而当自己什么也不敢说的时候,别人也就不屑于与他说了。失去独立和平等的对话关系,就有“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感觉。
3、这样的话语结构,授课教师易于接受。
以学论教告诉我们,交流时要从学生的学习状态入手,可以这样说,“我注意到”、“我发现”。这样的话教师易于接受,彼此是平等参与的主体,针对问题,互相探讨,达到“双赢”。
为了“双赢”的目的,可以采用这样的话语结构:“假如我来上这节课,我将这样设计„„”,“我这样设计,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前者“假如我来执教,我将这样教„„”则表达了参与者愿意提供这样一种回报。而后者“我这样设计,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规定了参与者没有把课堂上的现象看成授课老师的缺点和不足,而是当成参与者需要共同面对困惑和问题;必须从实践角度、操作角度思考问题,不仅要提出问题,而且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假如我来上这节课,我将这样设计„„”“我这样设计,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同时赋予了所有参与者一项平等的质询权利,在这样的话语结构中,没有谁的意见不会被接受。
总之,课堂观察是一种立体性的综合技术,卓有成效的课堂观察总是观察者以认真负责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为前提;以原有教育思想和教学经验参与为基础;以看、听、想、记等多种活动协调作用为保证。高效的课堂观察是准确的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前提,而讲求技巧、充满智慧的评议氛围更易于参与者敞开心扉,各抒己见。从而在集体反思中,发挥大家的智慧,提升教学水平。
第三篇:课堂教学的观察、诊断与评价
课堂教学的观察、诊断与评价
一、课堂教学的观察与诊断
(一)课堂观察的步骤与基本要求
1、明确观察的目的
课堂观察是有目的的研究活动,观察者只有清楚观察的目的,才能收集到更确切有效的资料,才能确保观察的有效性。因为课堂情境包含着众多的要素,如果没有观察的目的观察的行动便是低效的
(1)树立正确的观察观念 课堂观察
·一种科学的观察方法,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研究。·一种日常专业生活,旨在一起探讨一些具体的课程教学学习方面的问题。·一种专业学习活动,旨在提供一些符合发展实际的建议,从职业走向专业。·一种合作研究活动,旨在经历一种合作、对话、探究的专业体验,从管理走向学术。
·不是居高临下,不是行政活动;而是双方地位平等,是学术探讨活动,是非奖惩性的。
·不是为了完成“听课”任务,而是为了专业发展,是发展性的。
·不是为评价教学,面向过去;而是改进教学、追求内在价值,面向未来,是建设性的。
·不是单向输入,而是共同探讨,观察的收益是双向的,是互惠性的。
(2)明确观察的视角任务
知道自己的观察视角,清晰观察的主要任务
观察学生的老师,如观察“学习状态与学习效果”的应靠近学生就座,特别是选择“优生”与“学困生” 相对集中的位置观察(如图);需要合作的,如观察“教师的提问方式”和“学生的应答方式”的,可以坐在一起观察,便于观察时能相互协调。其他老师的观察维度主要是老师的教学,为减少对课堂教学和学习的影响,均选择在教室中学生座位背后就座,开展观察。
3、运用相应的观察工具及使用技巧 课堂观察常用的主要工具有是定量观察量化表,定性观察分析提纲,摄像机等。
(1)定量课堂观察
定量课堂观察是运用事先准备的一套定量的、结构化的记录方式进行的观察。
【案例1】课堂观察量表(2)定性课堂观察 【案例2】定性分析提纲
定性课堂观察是研究者依据粗线条的观察纲要,在课堂现场对观察对象作详尽的多方面的记录,并在观察后根据回忆加以必要的追溯性的补充与完善。观察结果的呈现形式是非数字化的,主要是归纳法,并且资料分析在观察的过程中就进行着。它强调在充分掌握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得出有根据的结论。
定性评价的主要优点: ①能整体把握对课堂的真实感受; ②能体现评课人对课堂现象的理解、思考和深层次分析;③能灵活地抓住个别有价值的细节;④能简便、自由的记录;⑤能主动地、有导向地引领课堂教学的方向。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分析得出结论,提出合理的建议。
4、正确处理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的关系
被观察者(教师和学生)大凡会对观察者抱有戒备心理,这种心理可能会导致被观察的课堂不同于平日的课堂。也就是说当有人来观察课堂时,会使课堂情形或多或少失真。为了减少这种戒备心理,被观察者要树立这样一种意识:他是来帮助我的,我非常感谢他能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听我的课,有别人的帮助我这次肯定要提高。观察者要意识到:帮别人就是帮自己,观察别人的课堂能让我发现问题引以为戒,发现优点长进自己,谢谢你为我提供了这样好的发展资源。让被观察者:
·感到放松和自在,自我意识得到加强。·认为是对自己工作的支持,受到鼓舞。·认为是积极的、有帮助的,能改善教学方法。·欢迎仔细地听课,自信心得到加强。
让观察者
·提高听课评课的专业水准。
·搜集和积累微观资料,可使研究更深入细致。·获得教和学的第一手资料,提供实际讨论中心。·获得实践知识,汲取改进自己教学的方法技能。
5、客观真实地呈现课堂的本来面貌
每一个观察者首先应以学习者的身份来听课观察,观察要做到五心:诚心、虚心、专心、细心、公心。要尽量客观真实地呈现课堂的本来面貌,所以观察者应尽可能地减少自己的主观偏见对观察的不良影响。要做到知一点,观察者必须了解与自己相关的影响观察的误差来源。比如,观察者自身的理论水平、受教育程度和经验,以及本人的兴趣、价值取向和教育观念,对学生各方面的固定印象等等,这些方面都可能使观察陷入偏差。
(二)观察内容及方法
1、教材的利用与课程资源的开发
观察内容: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运用与整合、挖掘与拓展、课程资源开发与运用。
观察量表:
2、教学问题的设计与处理
观察内容:问题设计的科学性、提问的有效性、讨论的价值性、生成问题处理的艺术性及即时性评价等
3、教法的选择使用与学法的指导
观察内容:教师教法选择的合理性、使用的有效性及学法指导的科学性等。
4、学习方式与学习方法
观察内容:学生学习的组织形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信息的搜集与处理以及获取知识方法的途径等。
5、学习状态与学习效果 观察内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规范与习惯、反思与评价、能力与发展及三维目标的达成度等。
二、课堂教学的评价
(一)课堂评价的基本方法
1、整体入手,综合评析
综合评析法就是评课者对一节课从整体上作出全面、系统、综合性评价。通常是先分析后综合。综合分析包括以下内容:从教学目标上分析;从教材处理上分析;从教学程序上分析;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从教学基本功上分析;从教学效果上分析;从教学个性上分析;从教学思想上分析。
2、化整为零,单项评析
从自己观察中,体会最深,感触最大,认识最明显里选择一个角度,或侧面来进行评课。或直接选取某一角度评价。这种评课可以避免与别人重复。
3、沙里淘金,寻找亮点
千方百计寻找执教者的教学特点或教学风格。所谓教学特点就是教学成功的闪光之处,或是教学有别于他人的创新之处。
【案例8】引人入胜的导入
某位地理教师,在讲“我国气温的分布”时,用了这样的一个导入(视频——动画):家住非洲中部的杰克春节期间要到中国旅游。临行前,他的一位朋友告诉他,你要多准备一些衣服,中国很冷!杰克听了他朋友的话,带了很多衣服。他中国之行的第一站是海南,他装着厚厚的衣服在海口下了飞机,他发觉这里不像他朋友说的那样,这里和他的家乡一样很热,他浑身是汗,边脱衣服边大声喊道:“谁说中国冷,骗子,你来试试!”他把随身带的衣服扔在了一边,开始了他的下一站旅行。穿着单衣乘飞机来到了中国的哈尔滨,一下飞机就感到冷气嗖嗖,冷冻只打哆嗦。大声喊道:“中国真冷啊!这国家怎么这样啊,气温一点规律都没有!”
教师:中国的气温分布真的没有规律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的气温”这节课,为杰克先生揭开中国气温之谜。
【案例9】《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步骤》——屠飞燕(浙江省余杭高级中学生物老师)创设了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情境,将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步骤设计成四个探究过程。再将每个探究分解为若干个问题,形成逻辑关联的问题链,增加了知识构建过程的层次性、逻辑性、结构性,又能较好落实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能较好地反馈学情,及时地调整教学。情境教学策略非常适合这种课型。
4、以果溯因,揭示规律
指评价这以一节课成与败的效果,去探寻产生的原因,从中总结出规律。此方法在使用上虽有一定难度,但这是一种十分有意义、有价值的评课方法。首先,以果溯因,注重的是实效。这是一种求实的精神,可以避免那种华而不实的“做秀”课所迷惑。其次揭示规律,可以透过课堂的表面现象,去深入认识教学的本质。也就是说,通过这种方法的评课,可以从现象到本质、从表象到规律,丢开枝节,抓住主要的实质问题,概括出教师上课突出特点和主要问题。这样评课对其它及教师是大有益处的。
(1)从优点中发现优点的成因。① 明显优点的成因。②不易被人发现的优点揭秘。
【案例10】北京特级教师吴正宪
北京市特级教师吴正宪讲了一节关于“估算”的小学数学课。估算的内容是“曹冲称象”的例子。一共称了6次,重量分别是:346,324,376,328,356,362。
学生估算的方法如下:
300×6=1800;(小估——即估小)400×6=2400;(大估——即估大)300×3+400×3=2100:(小大估)330×6=1980:(中估)„„
300×7=2100;(小估+小调)(实际为2092)
吴老师发现这种思路后,先是竖起大拇指表扬,博得了同学们的喝彩。当学生转身回自己座位时,深深地向这位同学鞠了一躬,并且说了一句“谢谢你!”。
(2)从问题中寻找形成问题的原因。①课堂为何缺乏生机?② 学生为何不配合?③ 作业为何效果差?④ 活动为何不活跃?⑤ 公开课为何表演多?⑥ 小组合作为何没有效?
5、评研结合,教学诊断
教学诊断通常要经历“诊——断——治”三个阶段。所谓“诊”就是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所谓“断”就是对于提出的问题要进行原因分析。所谓“治”就是针对“患病”的原因,对症下药,提出改进意见。
(二)评课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抓主要矛盾。一节好课,也不可能尽善尽美。评课中,更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应根据听课的目的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抓住课堂教学中的主要问题进行评论。如这节课的目的是探讨学习方式与学习方法的问题,评课时就应该把重点放在学习方式与学习方法选择的成功做法和存在的不足上,其他方面只作次要问题略提即可,切不可冲淡中心。
二要坚持激励原则。通过评课活动,起到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作用。因此,评课过程中,既要解决必须解决的问题,又要注意语言的技巧、发言的分寸、评价的方向和火候,以便发挥评课的效益功能,起到推动教学工作健康发展的作用。
三要认真分析诊断。纵观评课的全过程,始终包含诊断的因素,评价的过程就是一个诊断的过程。评课要求评价者依据评价的目标及评价的标准,对评价对象有关信息进行具体分析,作出科学的诊断,分清评价结果的优劣,促进课堂教学健康、顺利发展。“诊断”不仅是发现,指出存在的问题和缺点,而且还具有对各种优点加以确认的作用。
四要唤醒“胜任内驱力”。一般来说,人们对胜任的工作会越做越感兴趣,越干越好,尤其是在工作中时常得到同行的赞誉、认可和鼓励,就会引发强烈的胜任内驱力,从而不断进取。评课时要以“优点谈足,缺点抓准”为原则。优点谈足,就是要能合情合理地满足人的受赞誉需要,从而使其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增强做好工作的自信心,同时也使其乐于接受评课人善意的指点;再加上缺点抓得准,自然让人心悦诚服,评与被评双方就会实现较为理想的沟通。五要激发“创新内驱力”。当人们在某种活动中获得成功,并引起他人特别关注的时候,往往会产生心理上的满足感,甚至是自豪感,这种良好的感觉可以激发起强烈的创新内驱力,使其树立更高层次的理想目标,追求更好的表现。在课堂教学评价活动中,许多有经验的评课人都注意“评出特色”、“点出创新”,较好的教师、较好的课一般都有与众不同的优点、特色。评出优点,可以对教师产生特殊的激励作用;点出特色,可以培养他的成就动机,还可唤起其他听课人对特色的注意,使他们产生学习效仿的心理。
(三)评价的主要内容及建议
1、教材的利用与课程资源的开发
主要包括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运用与整合、挖掘与拓展,应体现教材的时代性与生活化特征。评价教师如何把自己对课程、教材内容的理解转化成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结果。
【案例11】课程资源的利用
历史教师张晓英的《世界经济的全球一体化进程》 分析与建议:
在“资源类型”中关于“图片类”的记录是:使用12次,使用比率45%,他分析道:“使用频率过高,占了课程资源的近一半,对部分图片缺乏深层次的解读。其中,有一幅图片资源利用有错误。”而在“图表类”的记录是:使用3次,使用比率11%,其分析道:“图表适读性强,能较好地说明相关观点,将抽象的问题用形象化的方法解决,学生容易理解。”
2、教学问题的设计与处理
教学问题包括导学提纲的问题、课堂提问的问题、课堂讨论的问题、习题设计的问题等,评价的内容应包括问题设计的科学性、提问的启发性、讨论的价值性、生成问题处理的艺术性及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即时性评价等方面。评价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指向明确,问题范围是否大小合理、深浅得当,能否对学生的探究和问题进行有效的引导。【案例12】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思考(北京市中关村中学)
分析与建议:
1.教师必须吃透课标,教材,学情。问题的提出应该源于教材和学情。这些问题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障碍,也应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课堂教学的重点。
2.围绕教学目标,积极创设问题情境。问题设计适合学生认知规律,有梯度,环环相扣。
4.问题设计要有思维容量,有思维高度,激发学生思考,提高思辨、探究、质疑能力。
5.问题表述要明确,角度要新颖,有启发性,有变化。
3、教法的选择使用与学法的指导
主要包括教法选择的合理性、使用的有效性及学法指导的科学性等。评价教师创设的情境是否贴切生动、富有悬念,是否为学生提供一种主动建构知识的环境;选择的方法是否能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否通过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懂得知识的应用价值。
【案例13】教师的讲解效度
分析与建议: 1.重复。
从教师讲授的行为来看,屠老师重视使用重复等强调方式,各种重复方式达10次,频次37.0%,在各种讲授行为使用频次中排序第一,覆盖了每个知识点。从重复的目的来看,一种是对提问和学习任务的重复,从明确学习目标的角度,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师指导学习的有效性;另一种是在学生讨论或评价之后,对知识的重复,为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知识。特别是对本节重点内容(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导入的可能结果),屠老师采用了两种目的的重复在这里都发挥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的参与度很高。对于展现在黑板上的讨论结果,屠老师采用了学生评价与教师引导评价的重复方式,这些多种形式重复正确知识的方式很好地落实了教学任务。我认为这是本节课的亮点所在。
2.描述观点。
屠老师在讲授过程中描述借助了学案与板书,对于提问与描述学习任务主要是借助学案来完成的,对于重难点的突破(描述)采用了让学生板书或在黑板上记录学生的回答,充分暴露学生的错误并作为课堂的教学资源完成重难点的讲授。整个过程过渡自然,轻松流畅,与平时课堂上教师反复地念叨“注意!不要犯错!”普通单调的强调方式效果要好很多!在我以后的课堂里我要学习使用这样的强调方式。
3.给予学生提问的机会。
在观察屠老师的课堂之前,我认为在观察讲授的行为量表中,这个点简直就是形同虚设,正常情况下,老师在课堂上问,“同学们,这个问题大家还有没有什么疑问?”基本上学生不会有回应。如果教师认为没有人回答就是知识点落实好了,那这个问题则是无效且误导教师的问题。我观察到屠老师对该部分的处理非常巧妙:在讨论的过程中,走到学生中去,主动与学生交谈,自然地给予了学生提问的机会。这样的处理有助于教师掌握最真实的学情,也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
4.运用直白的语言和例子。
屠老师不仅语音抑扬顿挫,肢体语言丰富,还多次运用了直白的语言来代替专业的术语,如“拿下这个基因”(术语:剪切目的基因)等等。针对这点,我本来想提出使用直白的语言的频次可以再高点,但在课后反复思考后认为:使用直白语言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过程,讲授的过程中过多地使用直白的语言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用准确的术语去阐明观点的能力。因此,我认为屠老师在这点上处理是非常恰当的。
5.借助例子描述。
遗憾的是,这节课我没有观察到借助例子描述观点的地方。这节课的内容是微观的,抽象的,借助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应该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课本上就运用了大量的例子。本节课的内容中如“鸟枪法”、“导入”的过程应该都是可以借助例子来理解。倘若加上了鲜活的例子,相信屠老师的讲授会锦上添花。
6.讲授效度。
总体上,对于讲授程度的各方面,屠老师都完成得非常好,语言生动,富有激情。首先,讲授的90%的时间目光都投向了全体学生,也是整堂课学生的参与度一直很高,讨论与发言都非常踊跃的原因之一。其次,对九个学习活动的设计富有逻辑性,步骤清晰,各个学习活动之间的衔接简洁自然。最后,本节课呈现有关信息10次,其中9次呈现信息的速度适当,仅在完成第五个学习内容,阅读学案上图表的时候,对图表的解释时间略显紧张。
4、评学习方式与学习方法
主要包括学生学习的组织形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信息的搜集与处理以及获取知识方法的途径等。评价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是否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渐形成独特个性;学生探究的过程是否步骤清晰,具有科学性,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否有效;学生活动或实验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富有创意,是否创造性地运用媒体技术。
【案例14】学生的应答方式
分析与建议:
现象一:这节课学生的集体齐答共38次,占各种应答方式的57.6%。分析与建议
①一堂课中38次集体回答,说明学生有集体齐答的习惯,大部分同学对这种应答方式持肯定态度,并乐于参与,营造了良好的、安全的课堂氛围。
②从这38次集体齐答的问题难度看,有26个问题很简单,对学生的认识要求较低,似乎没有设问的必要,从教学效率考虑,这些问题可以不要。
③从屠老师留给学生思考这38个问题的时间看,大多也不超过3秒钟,屠老师不断采用连续设问,连续齐答的方式,其实是想引导学生回答,还有一种“赶时间”的迫切心态,这对了解学情,调整教学没有多少帮助,我想是老师关注预设过多的结果。所以,在预设时要精选核心问题,教学时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这样才能生成更多的问题,能及时掌握学情。
现象二:讨论后汇报评价占10.6%,四次小组讨论,共有七个小组代表进行了汇报或评价,其中四次是主动表达,三次是被教师叫起后回答的。
分析与建议
①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给学生自主探究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如何让这个平台发挥实效,需要教师巧妙地引导,例如:在提出讨论问题时提供有针对性的素材,对思维角度进行指导等,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瞄准中心问题展开讨论,提高有效性,这也是探究3学生回答不好的原因。
②讨论后汇报评价是我们检测学习效果的好方法,利用好这个检测手段能让我们有效把握学情。这堂课在第一个和第三个讨论汇报时,学生的回答不尽如人意,我认为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参与学生的讨论过程,没有在讨论过程中收集到各小组的讨论信息有关,并且在小组讨论完后,有机会把讨论结果展示出来的小组较少,这也不利于反馈学情,所以,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应给不同的小组以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这既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及时学控学情,调整教学。
5、评学习状态与学习效果 主要包括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规范与习惯、反思与评价、能力与发展及三维目标的达成度等。关注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否为学生,落实目标的载体是否与目标匹配;“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与“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落实是否融合在一起,具有整体性;关注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是通过怎样的活动获得落实,三维目标的最后达成度如何。【案例15】用自己的话去解释、表达所学的知识
分析与建议:
从学生讨论结果的汇报看,学生能用自己的话对这一学习要求,结合三大生物工程进行阐述,这说明学生对这一知识总体上是理解的,但不能确切说出采用基因工程和发酵工程相结合的方法,这是正常的,也不能对五条途径进行对比,一是教师没有追问,学生回答的问题指向不明;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效率不高,基本上是学生的话的简单重复。我认为如果以分析五条途径生产的胰岛素的性价比为切入点,既可达到对知识的总结,又能起到承上启下的效果,也能有效地避免教学语言的无效重复,使教学时间缩短2分钟左右,为后面的探究保证足够的时间。
第四篇:课堂教学观察、诊断与评价学习心得
《课堂教学观察、诊断与评价》学习心得
学习了“国培”的《课堂教学观察、诊断与评价》讲座后,我受益良多。现就我自身的教学实际,浅谈一下课堂教课观察与诊断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1、课堂观察与诊断为教师提供了反思的机会。通过课前、课后的观察与诊断,从而使教师们发现自己自身原有的专业实践认知与行为之间存在的不平衡,进而引发质疑、否定先前行为假设的动机。如果教师能持续不断的把开展课堂观察与诊断迁移至其他的学校专业活动,扩大反省的范围与对象,这对提高和促进教师对专业的领悟与反省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2、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它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通过课堂教学观察与评价可以学习吸收大量的教学理论、经验和先进的教改信息,在教师教学中去运用,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力的途径。也可把自己的经验总结概括形成理论,从而使得教师的教学业务素质必然会获得很大的提高。
3、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为我们每一位教师提出了具体问题,任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教学目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形式的预先选择是什么?实际的教学过程是否按照预先设计而开展?其中有哪些变化?在教学中如何处理这些变化?班级学生是怎样的背景,学生的认知水平如何,学生之间的差异程度如何?班级常见的课堂气氛是怎样等等。任课教师的教学特点,对本学科的知识及其掌握的程度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任课教师可以得出自我评价与效果。
4、课堂观察与诊断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就是改善学生的学习,关注学生的学习,促进教师的发展,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提升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教学效果的有效性。教师参与课堂观察所产生的意义是面向学生、教师与学校的。课堂观察与诊断的过程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从观察与诊断的主体来看,必不可少的要有被观察者和观察者的共同参与。
第五篇:英语课堂教学观察与评价量表
英语课堂教学观察与评价量表
菏泽市教学研究室中学英语组
1.课堂表现
(1)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判断学生是否了解和接受教师期望他们在课堂上做些
什么?
(2)教师是否能把握和组织课堂上的教学和学习过程?
(3)是否所有课堂上使用的教学材料和教学辅助设备都是必要的?这些材料和
设备是否都能充分和恰当地使用?
(4)教学目的是否达到?重、难点是否明确并有所突破?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时
间分配是否得当?
2.学生参与
(1)教师对学生学习和活动的指令是否清楚?
(2)学生是否明了他们的课堂学习和活动该怎样与前面所学的知识以及他们今
后的生活联系起来?
(3)学生的学习和活动是否积极主动?
(4)有多少学生参与了学习活动?
3.教学过程
(1)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和问题的解释是否准确?
(2)教师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使用了哪些手段?比如演讲、小组活动、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自编练习或试卷、辩论、社会实践和调查、师生互动以及互联网的使用等。
(3)教师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和知识的应用是否有示范作用?
(4)教师是否经常检查,以确保学生对知识的正确学习和运用?
4.课堂练习
(1)学生是否通过一些公开活动来练习或使用所学的知识?
(2)学生的实践活动是否与知识的学习有直接联系?
(3)教师有否指导了学生的学习过程?
(4)在必要时以及在重要处,教师是否做过强调或重点讲解?
5.知识的巩固
(1)下课前教师是否总结或提炼了该堂课所学内容?
(2)学生是否理解和掌握了该堂课所学内容?
6.知识和能力的拓展
(1)教师是否对所学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进一步的挖掘和扩大?
(2)教师是否对学生进行过相关能力的培养和拓展?
(3)教师是否布置了相关知识的课外作业?
7.学习兴趣的培养
在课堂上,教师是否使用过以下任何一种形式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
(1)减轻焦虑,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2)保持活跃、友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乐于接受所学知识。
(注:本量表来自美国,望老师们根据我国的英语教学实际参照执行。)2013-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