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后的一夜诗歌
红日
被秋风包裹后埋葬
在夜的最深处
流亡
黑暗驱赶夕阳
夕阳消亡
在最后一个夜前
冷月
是黑暗幽禁的孩子
带着寒风的哭泣
注视着凋落的玫瑰
枯萎成艳丽的血红
漠视人间
在最后一个夜里
一句倔强的咆哮
带着一群讽刺的眼光
他们说
都是错误,假象,做作
迎着天堂而来
我听见
一声嗤笑
背叛最初的阳光
他们流落在最后一个夜里
星星的眼泪编成一道
永恒的枷锁
战斗
在狭小的空间里
澎湃着的却是久违的泪水
十指间的脉搏
血液跃动曾经的时光
疯狂
固执
黑暗却一如既往
在风带走的鲜红斑驳里
流淌着最后的安详
灵魂寄托在叶络里
随风而逝
铺满一地的坚强
固执
绝望
尸体
尸体横行在清冷的路
白色的幡卷动
黑色的梦魇
血液
废墟
坟墓
行客
风
最后都消失了
在最后的夜里
第二篇:毕业感言:最后一夜
最后一夜,离开了这里,就再也不能回去,我已经不再属于这里,回忆里的美好已成为过去,对面是新的天地,我迫不及待的奔向那里,即使那里是悬崖峭壁,忘不掉曾经的苦与乐,悲与喜,那是我年青是最美好的经历,忘不了与你协和手的时刻,我的执着和你的冷漠,就让这些在此刻簇拥成永不凋零的花朵,她将永远的开放再我心里的一个角落,时光流逝,回忆她就像看到年轻时的我,好了就让她来记录我们的经过,还记得那时的我是那样的痴情和傻!
曾记否?
第三篇: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舞女的命运
----浅析《金大班的最后一夜》金大班结局的必然性
摘要:作为《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中的唯一女主角,金兆丽身上,无疑具有众多复杂的品质,以下,将从性格方面,浅析金兆丽最终结局的必然性。
关键词:高傲,妥协,归属
她有女人的高傲和美丽,但没有女人该有的独立,实际上,金兆丽完全有能力自立,以她在百乐门 头牌的地位,自己取得经济独立没有任何问题,在文中,秦雄对她的承诺,听到那样的承诺,她心里苦笑,她在百乐门走红的时候,一夜转出来的台子钱恐怕还不止那点。由此可见,以她的能力,赚的钱足以自己丰衣足食的过完下半辈子,可惜,在风月场上打拼的她,早已不甘于平平凡凡过完下半辈子,她宁愿把自己后半辈子的生活托付与一个年近六十的暴发户身上。她自己鄙夷嫁人的现实,最终自己也选择了这条路。这是金兆丽下嫁商人妇的必然结果。
一,高傲美丽,却也妥协。
纵使最为辉煌的舞台,最终,也会落幕,就像金大班,在文章中,在舞台生涯的最后一夜。金大班穿了一件黑纱金丝相间的紧身旗袍,一个大道士譬梳得乌光水滑地高耸在头顶上;耳坠、项链、手串、发针,金碧辉煌地挂满了一身,她脸上早已酒意盎然,连眼皮盖都泛了红。① 这是金大班在最后一夜的服饰的描写,由此可见的,即使在最后一个晚上,离开这个灯红酒绿,让她 曾经辉煌无数的舞台,她不会大意,她的骄傲,她的虚荣之心,表现无疑。在同时,在与童经历的对话中,她的语前动作是:金大班听见了这句话,且在舞厅门口煞住了脚,让那群咭咭呱呱的舞娘鱼贯而入走进了舞厅后,她才一只手撑在门柱上,把她那只鳄鱼皮皮包往肩上一搭,一眼便睨住了童经理,脸上似笑非笑地开言道:“童大经理,你这一箩筐话是顶真说的呢,还是闹着玩,若是闹着玩的,便罢了②在门口刹住脚的动作,显示出在风月场上厮混的她,懂得如何去反驳一个人,知道在怎样的一个场合下,如何去苛求一个人,她的高傲,苛刻,甚至是女人的泼辣,在这个动作上,可以体现。
金大班似乎就是带着这样的高傲,才在这个灯红酒绿的地方,生存的有地位。实际上,她的本性并非如此,而是残忍的现实遭遇,让她变成了这样,比如,她的爱情,她与月如的爱,她为此付出了多少,也许,只有自己懂得,作为一个舞女,深知与月如的地位悬殊,但她还是愿意将那个孩子生下,无奈,妈妈和哥哥联合起来,狠心而残忍地把她和月如那已经成形的男胎打下来的时候, 作为一个女人, 没有什么比失去自己的亲生骨肉更为痛苦地事了,看着那个还未面世却已经夭折的孩子,金兆丽彻底绝望了, 她无法承受这样的事实,她这样回忆道: 一辈子, 只有那一次, 她真的萌了短见: 吞金, 上吊, 吃老鼠药, 跳苏州河,偏他娘的, 总也死不去。寻死的念头不是一次, 自绝于命的行动不只一回③ 面对承受不了的现实,以及无法挽救的孩子,还有她的爱情,她妥协了,开始了放纵自己。真正走上舞女这条路,在后来,面对她一手培养的朱凤,遇到与她相似的遭遇,在朱凤的身上,她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再次她向善良妥协了,她将那颗钻石戒指给了朱凤,让她另寻出路。二,有资本能力,却不自我经济独立。
作为一个女人,生活在男人的世界中,要想摆脱被男人玩弄的现状,唯一的途径就是取得经济独立,在《玩偶之家》中,倔强的娜拉出走了,她的勇气和自信,让人佩服。可惜,娜拉出走后生活,让人担忧,没有取得经济独立的女性,最终不得不依靠,也不得不去做男人的玩偶。
金兆丽,这个美丽高傲的女人,实际上是不用作为男人的玩偶生存的,作为一个全职舞女,在百乐门的舞台卖笑,取得经济独立是可以的,在得知朱凤怀了孩子,无法再舞女生涯继续下去的情况,金大班把右手无名指上一只一克拉半的火油大钻戒卸了下来,掷到了朱凤怀里,”值得五百美金,够你和你肚子里那个小孽种过个一年半载的了。④ 这个举动说明,金兆丽的生活水平不会低于那些已经下嫁的姐妹,她出手阔绰的行为,表明至少她是有一定经济能力的,同时,朱凤,这个与金兆丽有着相似命运的苦命女子,由她金兆丽一手培养的台柱,这一过程足以说明,在百乐门这个卖笑的风月场上,金兆丽懂得很多很多。她的能力不止会卖笑,她还懂得怎样去经营。她的世故聪明,与圆滑,不止于此,在朱凤叫那一声大姐的时候,她已经觉察,她的眼光打量着这个还未真正经历时事的年轻舞女,看穿朱凤,还有问朱凤的问题,个个戳中要害。这些,都足以说明,金大班,这个高傲又美丽的女人,她在风月场上,犹如一个智者,有这种能力,让自己获得基本生活,没有任何问题,但是,金大班,她却不要这样的独立,上天却给安排了陈发荣一个六十大几的老头,她也接受了,最终,她也将像任黛黛一样,坐在那个明阳别墅,慢慢老去。
三,反对现实,却也顺应现实。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也许,可以称之为金大班,最后贵族的一夜,看惯了风月场的种种卖笑生活,此刻的金大班,也即将从大红大紫的舞后,到最后的草率嫁人。曾经,多么的风光无限,在最后一夜,似电影一般,用回忆将她的一生演绎出来,也许,她会苦笑,她人生这场电影,至始至终,导演不是自己。她是风光无限,人人追捧的女主角,但是,再风光,人生这场戏,她须得按照别人的意愿去演,在不想笑的时候笑,在想哭的时候不能哭。
作为一个舞女,金兆丽看惯了风月场上的种种虚情假意,作为一个四十岁的女人,金兆丽懂得这个年龄的女人,已经不需要爱情了。所以,那怕秦雄给她那么多的稀奇玩意,他给她五年的许诺,以及他七万的存款,对于金兆丽来说,已经没有任何诱惑力了。四十岁的女人,她懂得生活的本质,她也深知,她这个曾是百乐门头牌的舞女,想要的生活是怎样。曾经,她鄙视和不屑那些下嫁商人妇的姐妹。她的高傲,她的美丽,让她寂寞,更让她妒忌,女人妒忌的力量,无法用数字计算,她心不甘,那个曾经被她称为小骚货的任黛黛,最终有了那么好的归属,她的富有,她的地位,以及她的神情,都让金兆丽妒忌不已,所以她的目标是 超过她,用自己四十岁以后的年华,去为自己的虚荣买单。
所谓自古商人重利轻情意,陈发荣,这个在南洋苦了一辈子的老头,在以后,真的愿意将金兆丽像贵妇一样一直捧在手里吗?一个低级舞女,追求的幸福会是怎样。白先勇的笔下,有的舞女成了高官太太,有的成了上流社会的交际花,有的成了贵妇人,而金大班,也即将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又或许,都不是。
在那已经过去二三十年里, 走进金兆丽生活中的男人,有太多太多,三六九等,各不相同。而她,对待他们的态度也各各不同, 更多是逢场作戏, 也有体贴和宽厚, 甚至还有痴心爱恋, 短短二三十年,全部展现的是一个舞女,即金大班这个风尘女子的情感世界,又或者是她的生存世界。即将年老色衰的金兆丽,最终为自己的后半生找到了这样一个归属地,老大嫁作商人妇。到底下嫁商人妇是被迫无奈之举, 还是深思熟虑后的选择。在表面上看,金兆丽似乎下嫁,实际上不得已的选择,面对衰老,她无能为力,她甚至不敢告诉陈老头自己真实的年龄。这其实,金大班对于自己的命运是担忧的,在那个舞池中,她是众星捧月,在舞台后面,她是孤单的,独自抽烟的那些足以看出,她是多么的独单。看似风光的她,对于即将嫁给商人妇的命运,实际上是茫然的,一直想象自己日后如何超过那些姐妹,因为她自己没有目标,她有的,只是超过别人。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也许,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贵族的最后一夜,在金兆丽结束了自己的舞女生涯,告别了灯红酒绿,从此,进入普通家庭,成为人妻,这个高傲美丽的女人,她能如愿以偿,像其他那些姐妹,成为她眼中的贵妇人吗?我们不得而知。
参考书目:[1] ①②③④来自《金大班的最后一夜》电子版
[2] 朱栋霖 丁帆 朱晓进,《中国现代文学史》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5月版
第四篇:死刑犯最后人生一夜
死刑犯最后人生一夜
死刑犯最后的日子心理变化非常明显。一位看守所民警说,从一审被判死刑到执行死刑,时间跨度大多一年左右。生命将要或已经进入倒计时的死刑犯,在经历了哭闹和情绪崩溃,当对死刑的抵触和恐惧慢慢消退后,一般便开始忏悔反省,反反复复直到想通,最后的执行其实是一种解脱。
>>很多死刑犯在宣判后几天里都会被安排吃病号饭,一般是鸡蛋和面条,有时会有肉菜,这时很少有人去打扰,这个心理关必须要自己过。>>对于自己要被终止的人生,死刑犯会用很多字来记录曾经引以为傲的人生片段,更会对自己走错的那几步做细致的解释。
接到死刑复核通知当晚,“监室的气氛通常显得很好,有道别、有说、有笑,待执行人这时显得很放松,他们说这是解脱,为犯下的罪孽赎罪。死刑犯之间会道别,很多人说相信生命轮回,至少嘴上这样说。”
赵亮从警之后便在看守所工作,因综合素质强,很快就被编入死囚监舍的值班名单中。
他说,犯罪嫌疑人一审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后,无论上诉与否,从法庭回到看守所就要调换到死囚中。
情绪的波动是难免的。“宣判后一周里,死刑犯就很难正常作息,哭闹是常有的事,面对生死大关,人难免抗拒逃避,甚至崩溃。”赵亮说,从一审被判死刑到执行死刑,时间跨度大多在一年左右,在此期间死刑犯的心理变化十分明显,“哭闹、崩溃、平复、忏悔、面对,几种情绪周期性连续出现。最终最高人民法院死刑复核下来时,又开始变化,这是人求生的本能。”
监管死囚监舍多年,赵亮目睹了太多死刑犯最后的人生时刻。
等待“执行”是种煎熬,和民警聊天缓解压力
赵亮说,终审死刑的罪犯,在看守所里被称为待决死刑犯,会加上更重的脚镣械具,行走要手提着才可以挪动,走路时声音很大。
对死囚的监管工作主要分为三块内容:一是保持看守所秩序,防止死刑犯突然情绪崩溃发生意外;二是对死刑犯做针对性教育,使其逐渐接受极刑惩处这个结果,改造其扭曲的心理,面对罪行面对现实;三是保护死刑犯合法权益,并接受死刑犯的举报和申辩。
“终审回来头两天晚上,多数人会坐在那里仰头空想,唉声叹气或是小声地哭。”赵亮说,很多死刑犯在宣判后几天里都会被安排吃病号饭,一般是鸡蛋和面条,有时会有肉菜,“这时很少有人去打扰,这个心理大关必须要死刑犯自己熬过去。”
一般要经过一周多的“折腾”,大多数死刑犯的情绪会渐渐平复,开始向别人打听什么时候执行,“有时也问我们,一般都说一年多。”赵亮说,“其实,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被执行,这是一种煎熬。”
等待执行之前,民警需要全天候、近距离监管,聊天成了民警和待决死刑犯之间的主要接触。
“死刑犯对死刑的抵触和恐惧慢慢消退后,一般便开始忏悔反省,反反复复直到想通了,要为自己的罪行接受极刑惩处,最后的执行其实是一种解脱。”赵亮说,这时,很多待决死刑犯会聊到自己的人生经历,更会总结出自己走错那几步的前前后后。
几乎所有待决死刑犯都会在这时袒露心扉,毕竟来日无多,能有人倾听也是一种压力缓解。
写遗书很费时间,有人写几个月,有人会写一年
在监管民警的教育下,死刑犯激烈思想斗争后,一般会悔过,也会对受害人及其家庭表示愧疚,觉得是因为自己的罪恶才让别人的人生和家庭发生了改变。“这时候大多忏悔是真诚的,等到要死时,死刑犯一般会将心比心地想,人家连认识都不认识就被杀了,这个事到哪儿都说不通。”
赵亮接触过的许多抢劫杀人犯,几乎都不认识受害人。
聊天之外,死刑犯会主动要纸笔写遗书。因监管需要,大多数情况下,会由轻罪在押人员协助书写,死刑犯只需口述。写遗书很费时间,有的人甚至会写一年,有的人则是断断续续地写几个月。赵亮和同事偶尔会遇到不写遗书的死刑犯,“那是一心求死的,”赵亮说。
在死刑犯的遗书中,最常出现的句子是“别走我这样的路”、“对××(受害者家属)说对不起,我错了”。
无论是连环杀人犯还是其他暴力犯罪,对自己的孩子和弟弟妹妹,最多的是这样的告诫,有些人还要求监管民警或法官给受害人家属捎话赎罪。
对于自己被终止的人生,大多数犯人会用很多字来记录自己曾经引以为傲的人生成功片段,更会对自己走错的几步人生阶段做细致的解释。
赵亮觉得,其实,“如果没有犯罪,他们都是普通人,也有过努力和奋斗,只是虚荣心太重了,犯下了大错。”在许多死刑犯以往的人生中,高于常人的虚荣心和争强好胜,表现得更明显。
最后三天道别多,很多人说相信生命轮回
赵亮说,当最高人民法院死刑执行复核通知抵达后,原审中院法官会提死刑犯签收。
“这时,死刑犯会有新一轮情绪变化,回死囚监舍路上几乎都不说话。进了监舍,其他在押人员会问是不是见法官了?”赵亮说,在押人员一般都对死刑复核很敏感,看守所里在押人员的口口相传,让很多执行细节被熟悉。
一般情况下,得到死刑复核通知的死刑犯会经过一个下午的沉默,在晚上恢复常态。因为同屋的人会提醒他把所有的事情安排好,而犯人则会把自己所有物品清点一番,除了留给家属的遗物,脸盆、衣服之类会分给其他人,私交好的在押犯会得到看起来好一些的物品。
“这时候,监室内的气氛通常会显得很好,有道别、有说、有笑,待执行死刑犯这时显得很放松,他们说这是解脱,为犯下的罪孽赎罪。而死刑犯之间会道别,很多人说相信生命轮回,至少嘴上这样说。”
最后一顿饭,有人想吃臊子面,有年轻的想吃“肯德基”
到了临刑前一天,尤其是会见家属后,死刑犯很少有睡觉的。在自己人生的最后一个下午,大多数死刑犯会喊几次报告,想见一下熟悉的监管干警和看守所负责人,说的都是些感谢的话语,并行礼,感谢自己受到的尊重和照顾。因为平时,一些死刑犯家属遇到困难,看守所民警会赶去家访,并会同当地的职能部门交涉维权或协助处理。
“在一起时间太长,都是有些感情的。所以民警和所里领导不会待很长时间,安抚过后会向死刑犯询问最后的愿望,对一些不出格的要求,会尽量满足。”赵亮说。
赵亮曾几次开车出去买死刑犯的最后一顿饭,例如某某家的臊子面、泡馍或者饺子,有的则是想吃一顿炒菜,有年轻的则想吃一顿“肯德基”。
只要市面上常见的,即使是香烟,死刑犯最后要求大多会被满足。赵亮很少见到有把饭菜吃光的,很多人都是动几筷子,说声“饱了”就作罢。
女死刑犯晚上要忙碌一些,会洗澡梳头,同屋的会帮着涂指甲或者修修眉毛,化些淡妆。
“死刑执行复核下来三天时间里,他们一般比较忙,这样也好,能冲淡恐惧心理。”随着临刑日期临近,监管民警的神经也紧绷起来。直到死刑犯被去掉脚镣,移交给执行的法警,任务才算结束。
他们大多有被溺爱的童年 遇事应多问父母,少请教“兄弟”
赵亮长期接触和关注死刑犯。面对记者,他说:“你们很多媒体关注罪行,很容易把死刑犯标签化、脸谱化。他是犯罪了,十恶不赦,可背后,他也是常人,也有努力和挣扎,也有儿女情长。或许,他的生活里95%的时间都是正常人,只有5%出现了偏差,严重犯罪最后判死刑。”
长期的工作经历中,赵亮发现,死刑犯们大多有过被溺爱的童年。“小时候有错误,家人就护着宠着,年龄越大错误越大,最后谁也收不住。”对于独生子女教育,赵亮也说不清溺爱的界线,只是建议家长守住朴素的社会道理底线,“对成年人来说,是对还是错,要区分起来并不难。”
他建议,社会个体在遭遇冲突困惑时,最好问问自己父母,但有些年轻人却愿意相信所谓的“兄弟”,“那都是电影里的桥段,问父母才能得到最好的答案。在这个世界上,只有父母会用命来保护孩子。”
在赵亮监管过的死刑犯中,绝大多数人在临刑前会告诫弟妹或者子女,“一定不要走我的路。”赵亮和同事有时谈论起某个死刑犯时,最终都会说成一个悲剧故事。
“几乎没有谁天生就是杀人恶魔,家庭环境和生存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很深远。不过,很多死刑犯走到犯罪那一步,也有复杂的社会因素。本想好好生活,可自己周围的现实很糟糕,出了事也没有地方说理,化解不了,最后疙瘩越来越大,成了严重暴力犯罪。”
法警郑君也有同感,他觉得现在社会里维权成本太高,结果导致一些矛盾以连续悲剧出现,可是很快又被遗忘。
他们都建议能有更多社会学者关注死刑犯的犯罪背景和社会因素,“现在的犯罪成因各式各样,是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累加在一起,才出现了一些状况,要给社会吃药,才是最大限度减少死刑犯的根本。”
(注:应采访对象要求,赵亮为化名)临刑前,他们说„„
美国公布500死囚临终遗言还原死囚临刑前内心世界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截至今年6月26日,在美国得克萨斯州被处决的死囚人数达到了500人。自从得州1982年12月恢复死刑后,所有被处决犯人的遗言都被记录了下来。近日,得州刑事司法部网站公布了一个数据库,里面存放了这些死囚的临终遗言。
表示清白
很多死囚利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最后一次证明自己的清白。“我希望你明白,当我说我没有杀死你的孩子们的时候,我说的是真相,”1997年4月被处决的戴维·斯彭斯表示,“说实话,我没杀过人。”
表示歉意
“我想向受害者的家人道歉,”死囚科尼留斯·高斯被处决前说道,“我知道无论我说什么都于事无补,但我希望上帝能因此原谅我。”
杰马尔·阿诺德1983年抢劫一家珠宝店,枪杀了21岁的女店员玛丽·桑切斯。他说:“你们失去了所爱的亲人,我对此表示深深的遗憾。我也是个人,我知道这是什么感觉。我无法解释自己的行为,也无法给你们答案。我只能给你们一件东西,并且我今天就要把它给你们了,这就是我的生命。”
表示接受
有些死囚则在临终前表现出对死刑惩罚完全接受。查尔斯·巴斯因杀死一名警察而被判处死刑,1986年他在30岁时被处决,他的遗言是:“我罪有应得,告诉大家我跟他们道别。”
詹姆斯·科尔本在2003年也说出了相似的遗言,他因诱奸不成谋杀一名女子而被判死刑,被处决前他说:“这一切本不该发生,既然我就要死了,也没什么好担心的了。我知道这是个错误,只能怪我自己。”
表示委屈
有一些死囚知道自己犯了罪,但认为自己罪不至死。
“我已经坐牢8年半,7年前我成了死囚,我在监狱表现良好,我认为自己已经不会再对社会造成威胁了。我觉得对我的惩罚已经够了。”死囚里奇·格林表示。
“过去大约9年里,我一直在思考死刑,这个惩罚是对还是错,我自己也不知道。但我不认为处决了我之后,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更安全。”在2001年被处决的杰弗里·道格第说。
表示轻松
一些死囚则试图用幽默轻松的话来缓和一下刑场的沉重气氛,比如杰斯·赫南德兹。赫南德兹曾用手电筒击打一个女孩和一个11个月大的男婴的头部,结果造成男婴死亡。
2012年3月,赫南德兹被处决,在死亡来临前他选择给自己最爱的橄榄球队加油,他喊道:“加油,达拉斯牛仔!”
第五篇:金大班的最后一夜(精选)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作者白先勇于1937年7月,生于广西桂林,是台湾当代著名的回族作家。他是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的儿子。1956年在建国中学毕业,1965年,取得爱荷华大学硕士学位后,白先勇到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教授中国语文及文学,并从此在那里定居。他在1994年退休。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散文集《蓦然回首》,长篇小说《孽子》等。
旅美学人夏志清教授曾说:“旅美的作家中,最有毅力,潜心自己艺术进步,想为当今文坛留下几篇值得给后世朗诵的作品的,有两位:于梨华和白先勇。”他甚至赞誉白先勇为“当代中国短篇小说家中的奇才,五四以来,艺术成就上能与他匹敌的,从鲁迅到张爱玲,五六人而已。”也因如此,白先勇2008年获聘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文学院荣誉院长职务。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是白先勇创作于1968年的作品,一直被视为当代文学中的佳作,小说讲述了上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风华绝代的舞女大班金兆丽及“百乐门”四大美女的风月传奇和悲情因缘,作品中对上海滩十里洋场的繁华和奢靡的描绘,成为“海上旧梦”追忆的一个缩影。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主要讲述了舞女领班金兆丽的故事,她原是上海百乐门的当红舞女,到台北后成了夜巴黎的领班。“在风月场中打了二十年的滚,才找到个户头”,小说通过她在告别舞女生涯最后一夜的活动及意识流动,刻画了金大班的复杂性格和描摹了她作为舞女的悲苦一生。
小说的题目,有一个词“最后”。这个“最后”,在《金大班的最后一夜》里,是金大班作为舞女的最后一夜,是她人生的一个新起点,一个“从良”的新起点,但是她并不知道从此是否可以幸福的生活下去。金大班的这最后的一夜,看着新舞女的遭遇,想起了自己上半生的故事。在势利刻薄的母亲和好吃懒做的哥哥的逼迫下,为了生计,十八岁的单纯的金兆丽成了舞女,在和同样单纯的富家子盛月如恋爱后,被盛家拆散,被母亲和哥哥强迫打掉腹中胎后,“有点不像以前的金兆丽”了,这个上海舞厅的“玉观音”渐渐成了台北的“金大班”,一个处事练达的舞厅大班,一个不能再等着恋爱的四十岁的女人。小说塑造了金兆丽这个人物形象的矛盾性,她孤傲,看不惯众多姐妹陆续嫁进富商的大门,最终在年老
色衰时为了拥有安稳生活,又只能无奈的走向这条她所厌倦的传统道路。金兆丽复杂的思想和内在性格的丰富性使她与周围人相处时表现得既善又恶。她对弱小者的同情和规劝,让她看起来好像一个看透世事的这人,引起人们的尊敬;她对欺压着嫉妒憎恨扭曲的心理又让她显得庸俗不堪、自私冷漠。她由曾经对爱情真挚向往到最终亵渎爱情,选择没有爱的婚姻之路,她的种种选择和改变,都表现出了这个人郁结的内心特征,而这也正是她的复杂个性所导致的。
本文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并且倒叙占了很大的一个比重。原因之一是因为对于过去的风光,金大班是无法忘怀的。不过,金大班是一个实在的人,她总是因为现实而回过去,也总是能从回忆中抽身而去。原因之二是因为这是金大班做舞女的最后一夜,过了这一夜,明天就要做老板娘了,和过去的生活告别了。所以在这告别往昔的时刻,必定会不自觉地回忆起过去。白先勇用回想的倒叙方式重塑了金大班的过去,表现了他对时间无可挽留的感慨和对过去的怀念。时间不断地流逝,它首先让你衰老,失去青春,我们只能在时间的长河中怀念失去的光辉。
白先勇通过对倒叙的灵活运用,一方面表现了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们过去的经历,说明人物对过去的怀念;另一方面,透过人物的过去,又体现了作者自身对过去怀念和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慨。
这篇小说最成功的地方,在于以饱含沧桑、怀旧的笔调,塑造了一个历尽风尘、有血有肉的女性形象。她坦率、泼辣、粗俗。却不乏善良和温柔。在熙熙攘攘、纸醉金迷的俗世里,她始终保留着一块净土在心中,一份纯洁的感情在心中。这种内心的真与现实的假形成巨大的张力,使金大班的形象蕴含了某种永恒的悲剧性;而金大班的“真”最终被现实的“假”所活埋,更是深化了这种悲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