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父母的爱》教学反思
一、本节课的成功所在。
本节课上得成功的表现在: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老师和学生平等的对话,还把讲台让给学生,让他们也神采飞扬站在讲台上施展自己才能,让学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在讨论中允许学生与同学争论,允许保留不同于同学的差点,允许随时向老师质疑。这样学生在轻松的环境里学习,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值得反思的地方有:
1、教学时间分配不太合理。主要是前松后紧,学生演一演的时间没控制好,占用时间太多了。导致后面的几个环节进行的太紧张,特别是“把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的小故事讲给同学听,并谈谈看法。”这个环节还有几个学生想说但是没时间了。
(后来在第二节课时,我又让三名学生讲了讲自己与父母的故事。作为改进措施。)
2、板书有点简单,在板书设计方面还要再充实一些。
3、对学生的评价过于简单,语言不够丰富。
4、又一部分学生在交流时,不敢说,语言表达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
第二篇:《父母的爱》教学反思
《父母的爱》教学反思8篇
《父母的爱》教学反思1
一、本节课的成功所在。
本节课上得成功的表现在: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老师和学生平等的对话,还把讲台让给学生,让他们也神采飞扬站在讲台上施展自己才能,让学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在讨论中允许学生与同学争论,允许保留不同于同学的差点,允许随时向老师质疑。这样学生在轻松的环境里学习,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值得反思的地方有:
1、教学时间分配不太合理。主要是前松后紧,学生演一演的时间没控制好,占用时间太多了。导致后面的几个环节进行的太紧张,特别是“把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的小故事讲给同学听,并谈谈看法。”这个环节还有几个学生想说但是没时间了。
(后来在第二节课时,我又让三名学生讲了讲自己与父母的故事。作为改进措施。)
2、板书有点简单,在板书设计方面还要再充实一些。
3、对学生的评价过于简单,语言不够丰富。
4、又一部分学生在交流时,不敢说,语言表达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
《父母的爱》教学反思2
彭素英《父母的爱》是小学5年级第6单元的作文。围绕这单元的主题,首先在教学这单元课文时对课文的描写方法进行了比较深入细致地指导,同时在口语交际课时也让学生谈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为作文教学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这次“口语交际习作”是本组教材“父母之爱”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同学生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让学生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是这次“口语交际”的编排意图。安排体现了三个层次:
先通过出示生活中家长对孩子的几个小片段,引出话题,让学生评说,提出自己的看法。第一个小故事,妈妈的包办,使刘明养成了丢三落四的不良习惯。应该像《慈母情深》中的母亲,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第二个故事中的爸爸教育方式不当,使孩子畏惧考试。爸爸应该帮助他找出失败原因,鼓励他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高。第三个小故事中,李路杰的成功是爸爸正确引导的结果。“口语交际”的另一个话题,是把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的小故事讲给同学听,并谈谈看法。这是前一个话题的拓展,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中,我先利用课文切入话题,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慈母情深》《学会看病》这四篇课文,也许大家对父母之爱,有了更深更全面的了解和感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读了本组的一些收获吧。再对三个故事谈看法,我让学生广开言路,畅所欲言。口语交际过程中,让学生打开思路,充分交流。形式多样有同桌说、小组说、班上说。同时,让学生注意收集反馈信息。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及时正确引导,表扬说的好学生。
最后是给爸爸妈妈讲三个小故事,请父母谈看法。促使父母正确教育孩子。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打开思路,第二是沟通要真诚,只有真诚,才能做到表达真情实感。把自己的想法说给爸爸妈妈听,这个环节一定要做好,目的是让孩子加强与父母的沟通,增进了解,融洽关系,形成良好的家庭育人氛围,这也是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为生活服务的最直接体现。
对这堂作文课,我完全是按照学校倡导的“导学议练悟”的教学模式进行的。首先是通过复习本单元课文引入作文主题,然后对本单元课文的写作方法进行回顾。因为先在5、8班上了,发现有学生还是不会审题,所以我就想到先要对学生进行审题训练。因为我校的学生有些和父母在一起相处的时间不多,所以难免感情用事。果然5、8班的学生没有一个偏题。接下来就是选材指导,因为有所借鉴,所以5、8班的学生选材也没出问题。重难点在于指导写具体。因为考虑到时间,所以在指导写具体方面时间还是有些仓促,因此好几个学生作文写得不具体。所以我认为,只有指导到位,学生才能避免存在的问题。
这次作文教学,我受到不少启发:第一,为了提高效率,环节应该尽量简洁。第二,需要深入细致指导的地方(把文章写具体几乎是我们每个单元作文需要解决的问题),时间绝不可以少。第三,学生的文章现在我可以拍下来借助多媒体在大屏幕上展现,大小可以进行调整,那天因为制作成了幻灯片,所以不能调整。
《父母的爱》教学反思3
脱离生活的语文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作文教学也是如此。作文,本来就是对认识到的生活的真实的反映,只有写出真实的、独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通过本课的教学,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激起学生写作的情感和欲望。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两篇例文的分析明确抓住细节能使作文之花更美,使文章更感人,富有真情。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认为作文教学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观察是前提,活动是载体,体验是归宿。
学生的.情感一般来自于直接的体验,观察是最根本的。没有观察就没有积累,就没有作文的素材。重要的是让学生用心去观察,既抓住事物现象,又能充分感受和体会。
2、放胆想象,联系生活,关注生命。
不要限制学生的想象,生活是学生想象的源泉,他们创造的语言都与生活有千丝万屡的联系,教师要抓住这个特点激励他们敢于探索。
3、互动合作,不拘一格,口语表达。
教学中应主张信息的立体交叉,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过程,老师是学生的朋友,学生是学生的老师,平等互动的关系促成了民主氛围,更有利于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体现。
4、教师调控,创设情境,渗透写法。
学生作文自由不等于没有教师的主导,自由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教师应给予充分的指导、调控,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现有的教学手段、场景、资源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愉快中得到真实的体验。
总之,本次习作围绕如何抓住细节这一个教学点指导学生习作,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运用抓住人物的细节进行描写,写出真实的人物,从而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父母的爱》教学反思4
今天在网上聆听了一节习作讲评课,收获很多。尤其是孩子们的感人至深习作,让我很感动。本节作文讲评课进行了作文后的讲评,教师结合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指出学生习作中的优点与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旨在帮助学生习作水平的再次提高。
课中,重点指导学生如何修改作文,在学生自己修改的基础上,进行专家会诊。教师亲自示范,选一篇习作,放在投影仪上,让学生自由发言,边修改边让学生简要地说明修改的理由和方法,把主要问题梳理出来。同时指导学生正确运用修改符号。重点通过修改问题作文的细节描写,过渡段以及结尾,从而使作文内容更加具体生动、真实感人。付老师的教学,给了我很多启迪:从习作前的交流来看经历了同桌或者小组交流后,学生已经汇集或者说选择了一些写作素材。这些素材是不是可以直接进行习作了呢?当然是可以的。但是考虑到班级授课,五年级的学生之间的差异已经很明显,还是需要对习作的核心目标有所撷取和展现。全班交流的目的就在于此。
学生讲故事,用口语表达,是陈述性的语言表达,难以达成书面表达中所需要实现的目标。于是就需要教师追问、点拨和指导。指导什么?凸现细节,也就是动作、语言等。学生讲述的“故事”中可以交流的点无处不在,比如你为什么这么伤心啊?仅仅是考试成绩吗?还是因为自己不努力或者不仔细而后悔啊?诸如此类,这样就把核心话题遗落了,看似深入交流,实则离题万里。教师需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然后集中一点,寻求凸现或者突破。
二创造了同学间合作学习的机会。
在修改作文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切磋,各抒己见,既独立又合作的学习思考,促进了同学间的`相互启发,相互学习。通过品评作文,写得好的同学,由于作品的不断被认同,会对其写作形成良性的刺激,从而激发起更浓厚的写作兴趣;而对于作文水平差及日常懒于动笔的同学,则会形成无形的压力和鞭策,促使其产生向好意识、竞争意识。这样的合作学习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体感觉余翔老师的课上的真实,学生的基本功也很强,是一节值得学习的课。
《父母的爱》教学反思5
这节作文课上,我对《父母的爱》这篇习作进行了讲评,讲评的重点是:
1、认识修改作文的重要性。
2、通过修改,使自己的作文更加生动、具体、真实、感人。课后,我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反思:
一、成功之处:
1、我将问题习作的讲评作为重点。这同其它作业讲评一样,学生的错误之处是需要重点讲评以起到纠正和巩固的作用的。典型性问题更需作为重点来处理。讲评前,我将学生的'习作加工了一下,把多篇习作整合为一篇,将需要讲评的问题糅合在同一篇习作里。这篇特殊的习作,看似是教师所作,其实还是来自学生的。这样就避免了同一问题需要多篇习作来讲评,还可以保护“被讲评”学生的自尊心,学生会看到自己习作的影子,但都认为这不是自己的习作,没有被批判的感受。
2、落实全员修改。我认为,普遍的问题一定要落实全员修改。使全体学生都动起脑、动起笔来。才能见到实效。在全员修改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先明确修改作文的步骤和方法。我将要修改的问题习作印发给学生,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明白了修改要点后,小组内分工合作,进行修改。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缺失这个实践环节,学生的修改能力是无从培养的。 3、通过“专家会诊”这样一个环节,师生合作修改展示,把修改的全过程呈现在大家面前,起到了示范作用。同时,通过教师在修改过程中的讲解,使学生更进一步明白了斟词酌句的必要性、细节描写的重要性。
4、在课上,我还注重让学生练习有条理地说话、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概括能力,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意识和能力等。让作文课不单是写,而且还有听、说、读等方面的训练。
二、不足之处:
1、修改问题作文时没有突出重点,修改过程中眉毛胡子一把抓,耽误了不少时间,导致当堂修改自己作文的环节没有进行。
2、在修改问题作文之前,按照预设有一个环节就是让大家介绍一下“使细节描写更加生动具体”的方法,由于教师的疏忽,只叫了一位同学站起来简单地说了一下,然后就将幻灯片打出来,匆匆走了一下过场,没有真正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利用作文讲评为学生开创一个正常的自由表达空间,是语文教师面临的难题,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我将继续钻研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写作技巧,在作文讲评中真正体会到写作之乐,从而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父母的爱》教学反思6
习作要求:
1、写父母对自己的爱或发生在自己和父母之间别的感人事迹.。
2、根据内容自拟题目。
3、要表达真情实感,语句通顺。
写法指点:
小朋友,爸爸、妈妈是自己最亲的人。自从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就跟父母生活在一起,跟爸爸、妈妈一定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吧。 回味一下你的家庭生活,便会在亲人一件件日常的小事中,深深地感受到它——父母的爱。那就快拿起我们手中的笔,把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记下来。写时怎样才能写出父母对自己深深的关爱并打动读者的心呢?
这次习作要求小朋友写一写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必须通过具体、感人的故事来表现,要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尤其要详细描写那些能够体现父母关爱自己的细节,并尽力写出“我”当时的心理感受。这次习作可以选择哪些事例呢?
其一,写父母对自己的关爱。父母对自己孩子的关怀是无限多的,也是最令人感动的,你可以选择爸爸、妈妈关怀你的小故事来写一写。比如,你生病了,爸爸、妈妈给了你无微不至的关怀;你遇到困难时,爸爸、妈妈宁愿自己受苦也要给予你最大的帮助等等。
其二、写与父母之间有趣的事。在生活中,我们接受父母的教育、关爱,这之间还可能发生过一些有趣的事。比如与爸爸、妈妈在一起游戏、活动,或者你们之间闹的小笑话。这些故事虽然不是催人泪下,但是写和爸爸妈妈之间发生的其乐融融的故事,也会打动和感染别人的。
其三、写父母对自己的教育。在我们的身上,父母往往寄托了厚望,一定倾注了爸爸、妈妈很多的心血。爸爸、妈妈对我们的教育、开导,也可以作为写入我们习作的素材。
其四、写跟父母之间的小误会。在生活中,不仅有父母的关爱,还有父母欢乐的时光,我们与父母之间难免也会有一些大大小小的误会发生,可能有些小摩擦。还可以让我们与父母更好进行交流,更好地解除误会,加深感情,和谐相处。
我用生动的语言勾起了学生父母对他们爱的涟渏,激起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他们纯纯欲动,想把父母对自己爱的故事一吐为快。但此时我采用欲扬先抑的方法,再次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父母对自己疼爱的事例,其意图是让学生在组内互相启发,让学生获得多的习作材料。然后各组推选代表在班上汇报,汇报这一小组的集体成果,让全班学生获得更多的素材。但学生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不可能在这很短的时间内涵盖各个方面。于是我通过课件展示更多的事例,让每个学生接受到更多的父母疼爱自己的事例。
有了充足的写作素材,接下来面临的是如何来选择典型的事例如何来记述的问题。我采用四人学习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来探讨如何来写的问题。学生在交流,同时如何来写的方法也逐渐明晰。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推选代表在班上汇报小组的成果。学生代表说出了许多表现父母关爱自己方法:有的说抓住父母关爱自己的语言;有的说要抓住父母疼爱自己的动作来表现;有的说要抓住父母的心理活动来表现;有的说要抓住父母的神态来表现;还有的说要抓住一些细微的但又典型的事例来写。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在不经意的交流中获得了如何来写好本次习作的表达方法。其实,三年级的学生能够说到这么多的内容和方法,却不易。但要把这些内容很好地写下来,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此刻我利用课件展示一篇下水文表现的`是:一位生病的妈妈在雨天为自己的孩子送雨伞的故事,故事中抓住妈妈的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了妈妈不顾惜自己的身体,也要疼爱自己孩子的典型事例,突出了母爱的博大与无私。学生在欣赏图文并茂的情境朗读时,很多学生流下了激动的眼泪。这时他们再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情,要将自己父母疼爱自己的事例赶紧跃然纸上。
本次习作我认为成功的地方有如下几点:
1、采取了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获得了许多感性的和理性的材料。为这次习作教学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作文教学合理地使用课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氛围中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3、教学中教师亲自拟写下水文,能够体会到学生习作时的艰辛。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也和自己一样,都享受着那博大而无私的母爱。从而拉近了与教师的心理距离,从而间接地体现了师生间的民主平等。同时让学生领悟习作其实并不是太难,只要平时善于积累素材,写作时就可以轻松应对。
虽然有所收获,但也不尽人意,好多地方值得我反思:
从作文看来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令我堪忧,这不能不说是我语文教学上的一大失误,所以我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还应着眼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自身到学生都真正树立起大语文观的思想。本次的教学没有留给孩子们足够的写作时间,所以没来得及让学生互评和个别点评。
自信心是小学生很重要的心理品质,也是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三年级学生习作刚刚起步,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初学写作的过程中失败过,他们的确有一种望“文”生畏的心态。我在打开学生心里的这个“结”时做得不够,如果从让学生增强自信心、激发兴趣入手效果可能会更好。只要能使学生攻破这一关,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作文教学就更能顺利进行了。如果长此以往,学生作文兴趣也将越来越浓厚,作文自信心将不断增强,作文水平将有质的飞跃。
《父母的爱》教学反思7
“口语交际”是以口语为中介,有目的、有对象地双方互动的信息交流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本次口语交际主题是父母的爱。
教学中,我先利用课文切入话题,学完本组课文后,学生对父母的爱有了一定的可理解,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这节课再让学生对三个小故事谈看法,通过学生互动,为孩子提供了语言活动的'机会和时空,让学生主动与他人交际,在互评互说中提高了语言修养,培养交际能力。接着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把自己与父母间的故事讲给别人听,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交际中全面认识和体验真正的父母之爱,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规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每位学生能在虚心的听取和尽情表达中体现交际目的。
最后布置回家后让学生给父母讲三个小故事,请父母谈看法,这一环节我把课堂延伸到家,意在为孩子创造一些与父母直接交流、沟通的机会,让学生在日常活动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父母的爱》教学反思8
上完了实习的最后一次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心里顿时感到轻松了不少。前一天在五班讲课的时候,可能是前两节课学生没有精神,整个课堂显得比较冷清。好多学生三心二意,要不停地重复问题,很细致地引导他们才能进入状态。当然,我的问题也很多。虽然是一个星期前就备好了课,因为感觉是很精心设计的,还比较熟悉,等到老师让我上课的前一天,才重新对教案进行修改,发现了如讲课内容的次序还可以再调整,使各部分的层次更清晰等问题。在上课的时候,因为之前没有试讲,两节课连上下来,发现自己对课文的有些内容顺序不是很熟悉,讲课的时候语句不精练,口语比较多;还有一个问题,语速偏快,让学生感觉到我很紧张。总之这次课的感觉不是很好。不过,当我上完课,学生们全都鼓起掌来,可能是一种欢送的形式吧。让我的心里有了点慰藉,同时也很惭愧,我红着脸快速地离开了。
第二天在七班也上这门课,也是连着两课时。一直担心七班的孩子会很沉闷,可能是指导老师多次强调这是我实习最后的讲课的缘故,学生们听得都很认真,对于我的问题,也做思考状。在七班,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训,语速放慢了些,显得从容了些;在提问的时候对于比较难的问题进行提示点拨,以易于学生思考和回答。第一节课很平稳的过去了,我舒了一口气。下课在班里转,一学生主动跟我说话:“老师,你不要失望啊,语文课是这样的。胡老师上课也是这样的。”他怕我伤心,所以安慰我。其实我对学生的表现已经很满意了。他们的积极不是通过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只要看到他们专注的眼神就能感受到。所以我不失望,相反很感动他的体谅。我希望第二节课也能顺利结束。可是当学生认真起来,像我这种没经验的老师就要紧张了。在课堂上本来有一个问题,文章中作者认为父爱是有条件的,母爱是无条件的。我让他们谈看法。其实我预设的是,父爱其实也可以具有无私性,母爱就也是有条件的。结果学生们的回答都倾向于父爱和母爱的本质是一样的,都具有无私性。而我原先没有将重点放在父爱上,而是想强调母爱也是有条件的。所以,这个问题对我来说很意外。对于这篇带有哲学色彩的文章,很多同学不同意作者的观点,这是我希望达到的。只是这个问题我还是要给出参考的答案,所以我绞尽脑汁说了一番,现在已经忘了是怎样说的,反正还是说得不够清楚。因为两者的角度不同,其实站在学生思考的`角度,我是赞同他们的观点的。但是文中,我还是要给他们解释作者的看法。跨过了这个坎,后面就顺畅多了,我的拓展部分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以至直到快下课学生都很安静地听。等到我说声放学了,他们才像想起来,向食堂冲去。
比较这两次课,我在教态上有了提高,发音放慢也清晰了很多;对于文章和教案也很熟悉,讲课较连贯;对于课文的设计,时间把握得很好。但是依然存在不足之处,主要是在我讲课时语句衔接上还不能很流畅,一句话有时想不到一个贴切的词去表达,在激动或紧张的时候,语速又不自觉变快,学生听得不很清晰。另外就是在对课文设计上,没有想得更深入,而且自己的反应也不够灵活,出现了点意外。如果之前能考虑到,那么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了。
总之,实习的课讲完了。但真正的教师生涯也已经在眼前了,所以对于自己的不足还是要改进,争取在讲台上展现最佳的风采。
第三篇:父母的爱教学反思
《父母的爱》作文教学反思
彭素英
《父母的爱》是小学5年级第6单元的作文。围绕这单元的主题,首先在教学这单元课文时对课文的写作方法进行了比较深入细致地指导,同时在口语交际课时也让学生谈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为作文教学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对这堂作文课,我完全是按照“导学议练悟”的教学模式进行的。
首先是通过复习本单元课文引入作文主题,然后对本单元课文的写作方法进行回顾。因为先在5、5班上了,发现有学生还是不会审题,所以我就想到先要对学生进行审题训练。因为我校的学生有些和父母在一起相处的时间不多,所以难免感情用事。果然5、8班的学生没有一个偏题。接下来就是选材指导,因为有所借鉴,所以5、8班的学生选材也没出问题。重难点在于指导写具体。因为考虑到时间,所以在指导写具体方面时间还是有些仓促,因此好几个学生作文写得不具体。所以我认为,只有指导到位,学生才能避免存在的问题。
这次作文教学,我受到不少启发:第一,为了提高效率,环节应该尽量简洁。第二,需要深入细致指导的地方(把文章写具体几乎是我们每个单元作文需要解决的问题),时间绝不可以少。第三,学生的文章现在我可以拍下来借助多媒体在大屏幕上展现,大小可以进行调整,那天因为制作成了幻灯片,所以不能调整。
第四篇:《父母的爱》教学反思
《父母的爱》作文指导课教学反思
上道小学
罗家萍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本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1、为学生打开作文思路,寻找作文素材。学生写作文最怕的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材料,学生就写不出作文。为了打开学生的思路,我在前面做了很多铺垫,有图片的,有音乐的。有老师叙述的也有学生说的。让学生在听说中感受与回忆着父母点点滴滴的爱。
2、教给学生“具体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根据这次习作的要求——“要表达真情实感”,我先具体分析了一个事例,让学生掌握方法后再自行阅读与分析第二个事例。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具体表达真情实感事例的方法。
3、教给孩子们开头和结尾的写作方法。作文的开头和结尾也很重要。因此,我收集几种值得借鉴的方法打印好发给学生,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合适的方法。
4、教给学生分段的方法。三年级的孩子在写作文的时候有个毛病就是不会分段。因此,我也教给他们分段的方法。
在这节课中也有一些不足,具体如下:
1、在教学生分段写作文的时候,应该说分几个自然段而不是分段。
2、课堂容量较大,开头结尾只要引导好一两种开头结尾就行了。不必给学生说那么多种开头结尾。
第五篇:《父母的爱》教学反思
《父母的爱》教学反思8篇
《父母的爱》教学反思1
上完了实习的最后一次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心里顿时感到轻松了不少。前一天在五班讲课的时候,可能是前两节课学生没有精神,整个课堂显得比较冷清。好多学生三心二意,要不停地重复问题,很细致地引导他们才能进入状态。当然,我的问题也很多。虽然是一个星期前就备好了课,因为感觉是很精心设计的,还比较熟悉,等到老师让我上课的前一天,才重新对教案进行修改,发现了如讲课内容的次序还可以再调整,使各部分的层次更清晰等问题。在上课的时候,因为之前没有试讲,两节课连上下来,发现自己对课文的有些内容顺序不是很熟悉,讲课的时候语句不精练,口语比较多;还有一个问题,语速偏快,让学生感觉到我很紧张。总之这次课的感觉不是很好。不过,当我上完课,学生们全都鼓起掌来,可能是一种欢送的形式吧。让我的心里有了点慰藉,同时也很惭愧,我红着脸快速地离开了。
第二天在七班也上这门课,也是连着两课时。一直担心七班的孩子会很沉闷,可能是指导老师多次强调这是我实习最后的讲课的缘故,学生们听得都很认真,对于我的问题,也做思考状。在七班,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训,语速放慢了些,显得从容了些;在提问的时候对于比较难的问题进行提示点拨,以易于学生思考和回答。第一节课很平稳的过去了,我舒了一口气。下课在班里转,一学生主动跟我说话:“老师,你不要失望啊,语文课是这样的。胡老师上课也是这样的。”他怕我伤心,所以安慰我。其实我对学生的表现已经很满意了。他们的积极不是通过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只要看到他们专注的眼神就能感受到。所以我不失望,相反很感动他的体谅。我希望第二节课也能顺利结束。可是当学生认真起来,像我这种没经验的老师就要紧张了。在课堂上本来有一个问题,文章中作者认为父爱是有条件的,母爱是无条件的。我让他们谈看法。其实我预设的是,父爱其实也可以具有无私性,母爱就也是有条件的。结果学生们的回答都倾向于父爱和母爱的本质是一样的,都具有无私性。而我原先没有将重点放在父爱上,而是想强调母爱也是有条件的。所以,这个问题对我来说很意外。对于这篇带有哲学色彩的文章,很多同学不同意作者的观点,这是我希望达到的。只是这个问题我还是要给出参考的答案,所以我绞尽脑汁说了一番,现在已经忘了是怎样说的,反正还是说得不够清楚。因为两者的角度不同,其实站在学生思考的角度,我是赞同他们的观点的。但是文中,我还是要给他们解释作者的看法。跨过了这个坎,后面就顺畅多了,我的拓展部分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以至直到快下课学生都很安静地听。等到我说声放学了,他们才像想起来,向食堂冲去。
比较这两次课,我在教态上有了提高,发音放慢也清晰了很多;对于文章和教案也很熟悉,讲课较连贯;对于课文的设计,时间把握得很好。但是依然存在不足之处,主要是在我讲课时语句衔接上还不能很流畅,一句话有时想不到一个贴切的词去表达,在激动或紧张的时候,语速又不自觉变快,学生听得不很清晰。另外就是在对课文设计上,没有想得更深入,而且自己的反应也不够灵活,出现了点意外。如果之前能考虑到,那么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了。
总之,实习的课讲完了。但真正的教师生涯也已经在眼前了,所以对于自己的不足还是要改进,争取在讲台上展现最佳的风采。
《父母的爱》教学反思2
脱离生活的语文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作文教学也是如此。作文,本来就是对认识到的生活的真实的反映,只有写出真实的、独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通过本课的教学,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激起学生写作的情感和欲望。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两篇例文的分析明确抓住细节能使作文之花更美,使文章更感人,富有真情。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认为作文教学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观察是前提,活动是载体,体验是归宿。
学生的情感一般来自于直接的体验,观察是最根本的。没有观察就没有积累,就没有作文的素材。重要的是让学生用心去观察,既抓住事物现象,又能充分感受和体会。
2、放胆想象,联系生活,关注生命。
不要限制学生的想象,生活是学生想象的源泉,他们创造的语言都与生活有千丝万屡的联系,教师要抓住这个特点激励他们敢于探索。
3、互动合作,不拘一格,口语表达。
教学中应主张信息的立体交叉,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过程,老师是学生的朋友,学生是学生的老师,平等互动的关系促成了民主氛围,更有利于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体现。
4、教师调控,创设情境,渗透写法。
学生作文自由不等于没有教师的主导,自由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教师应给予充分的指导、调控,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现有的教学手段、场景、资源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愉快中得到真实的体验。
总之,本次习作围绕如何抓住细节这一个教学点指导学生习作,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运用抓住人物的细节进行描写,写出真实的人物,从而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父母的爱》教学反思3
设计意图:
《父母的爱》是小学五年级第九册教材第六单元口语交际的内容,本内容同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让学生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母之爱,是这次口语交际的编排意图,同时,通过活动提高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围绕“父母的爱”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听他人说话时,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2.根据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写出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真情实感。
3、让学生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何谓真正的父母之爱,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口语表达的`自信心,让其畅所欲言,广开言路。
教学重点
围绕“父母的爱”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
教学难点
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做到表述流畅,感情真挚。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回忆自己生活中父母对自己关爱的事例。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我们在父母的爱中成长,“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的承诺是父亲对阿曼达的爱;一本《青年近卫军》是贫穷、慈祥的母亲给梁晓声的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父母给巴迪的爱……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爱的方式却不同。
父母的爱,情深似海,我们在爱中一天天长大。今天,就让我们把自己感受到的爱表达出来,与同学、老师、父母一同分享。(板书课题)
、引出话题
1、让学生自己阅读书中几则发生在生活中的小故事。
2、小组讨论:上述故事中爸爸妈妈的做法是否妥当,说说自己的理由。
3、组织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引导学生明确第一个小故事,妈妈的包办,使刘明养成了丢三落四的不良习惯。应该像《慈母情深》中的母亲,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第二个故事中的爸爸教育方式不当,使冯刚畏惧考试。爸爸应该帮助他找出失败原因,鼓励他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高。第三个小故事中,李路杰的成功是爸爸正确引导的结果。从而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父母之爱。)
(二)、联系实际,讨论爱
1.联系实际。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事吗?给同学讲讲你和父母之间的故事,在谈谈自己的想法。(先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2、讲述故事。把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的小故事讲给同学听,并谈谈看法。
(三)、拓展延伸
回去我们将这三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请他们谈谈看法。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谈话导入
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同文章的作者一起体验着伟大、无私的父母之爱。上节课,我们交流了父母的爱以及对父母爱的看法,其实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都感受着父母的爱。世界上最爱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可是,在生活中,有没有你不理解父母或者父母不理解你的时候呢?
这节课就让我们用手中的笔来书写父母给我们的爱,让我们借这次习作的机会,和他们交流、沟通一下吧!
二、选择话题
1、读一读书中的习作内容。(通过具体的事,从对父母的不理解到理解,体会到父母的爱;建议父母改进教育方法,劝说他们改掉不良习惯;同父母再说说其他心里话。)
2、选择自己的习作话题。
3、交流自己选择的话题。
三、教师示范
1、教师以具体事例讲述自己的故事,述说父母之爱。
2、引导学生评价。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老师这个故事讲得怎样?
3、读诗歌,感受母爱。歌词略
4、每个人都有疼爱自己的母亲、父亲,请你也讲一讲父母爱自己的故事。
5、教师小结:那父母的爱啊,不就是雨中遮雨的伞吗?那父母的爱啊,不就是临行前细细的叮咛吗?那父母的爱啊,不就是一个紧紧的拥抱吗?那父母的爱啊,不就是犯错误时耐心的教诲吗?
四、明确要求
1、读一读书中的习作要求。(选择最想给爸爸妈妈说的话,畅所欲言;表达真情实感;写完后读给爸爸妈妈听。)
2、教师的建议:运用本组课文的写作方法,通过外貌、语言、动作表达自己的情感。
五、动笔写作
第三课时课后拓展
一、回顾习作要求:学生回顾,师板书习作要求。
二、作品赏析选取内容不同的习作让学生赏析、评价。
三、例文评改学生读例文,集体评改。
四、修改习作
1、小组交流,互相评改。
2、自己修改习作。
五、佳作赏析
1、小组推荐优秀习作,让大家赏析。
2、作者谈自己在修改习作过程中的收获。
3、朗读作品。
教学总结与反思:
“口语交际”是以口语为中介,有目的、有对象地双方互动的信息交流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本次口语交际主题是父母的爱。
教学中,我先利用课文切入话题,学完本组课文后,学生对父母的爱有了一定的可理解,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这节课再让学生对三个小故事谈看法,通过学生互动,为孩子提供了语言活动的机会和时空,让学生主动与他人交际,在互评互说中提高了语言修养,培养交际能力。接着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把自己与父母间的故事讲给别人听,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交际中全面认识和体验真正的父母之爱,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规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每位学生能在虚心的听取和尽情表达中体现交际目的。
最后布置回家后让学生给父母讲三个小故事,请父母谈看法,这一环节我把课堂延伸到家,意在为孩子创造一些与父母直接交流、沟通的机会,让学生在日常活动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父母的爱》教学反思4
彭素英《父母的爱》是小学5年级第6单元的作文。围绕这单元的主题,首先在教学这单元课文时对课文的描写方法进行了比较深入细致地指导,同时在口语交际课时也让学生谈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为作文教学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这次“口语交际习作”是本组教材“父母之爱”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同学生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让学生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是这次“口语交际”的编排意图。安排体现了三个层次:
先通过出示生活中家长对孩子的几个小片段,引出话题,让学生评说,提出自己的看法。第一个小故事,妈妈的包办,使刘明养成了丢三落四的不良习惯。应该像《慈母情深》中的母亲,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第二个故事中的爸爸教育方式不当,使孩子畏惧考试。爸爸应该帮助他找出失败原因,鼓励他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高。第三个小故事中,李路杰的成功是爸爸正确引导的结果。“口语交际”的另一个话题,是把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的小故事讲给同学听,并谈谈看法。这是前一个话题的拓展,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中,我先利用课文切入话题,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慈母情深》《学会看病》这四篇课文,也许大家对父母之爱,有了更深更全面的了解和感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读了本组的一些收获吧。再对三个故事谈看法,我让学生广开言路,畅所欲言。口语交际过程中,让学生打开思路,充分交流。形式多样有同桌说、小组说、班上说。同时,让学生注意收集反馈信息。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及时正确引导,表扬说的好学生。
最后是给爸爸妈妈讲三个小故事,请父母谈看法。促使父母正确教育孩子。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打开思路,第二是沟通要真诚,只有真诚,才能做到表达真情实感。把自己的想法说给爸爸妈妈听,这个环节一定要做好,目的是让孩子加强与父母的沟通,增进了解,融洽关系,形成良好的家庭育人氛围,这也是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为生活服务的最直接体现。
对这堂作文课,我完全是按照学校倡导的“导学议练悟”的教学模式进行的。首先是通过复习本单元课文引入作文主题,然后对本单元课文的写作方法进行回顾。因为先在
5、5班上了,发现有学生还是不会审题,所以我就想到先要对学生进行审题训练。因为我校的学生有些和父母在一起相处的时间不多,所以难免感情用事。果然
5、8班的学生没有一个偏题。接下来就是选材指导,因为有所借鉴,所以
5、8班的学生选材也没出问题。重难点在于指导写具体。因为考虑到时间,所以在指导写具体方面时间还是有些仓促,因此好几个学生作文写得不具体。所以我认为,只有指导到位,学生才能避免存在的问题。
这次作文教学,我受到不少启发:第一,为了提高效率,环节应该尽量简洁。第二,需要深入细致指导的地方(把文章写具体几乎是我们每个单元作文需要解决的问题),时间绝不可以少。第三,学生的文章现在我可以拍下来借助多媒体在大屏幕上展现,大小可以进行调整,那天因为制作成了幻灯片,所以不能调整。
《父母的爱》教学反思5
这节作文课上,我对《父母的爱》这篇习作进行了讲评,讲评的重点是:
1.认识修改作文的重要性。
2.通过修改,使自己的作文更加生动、具体、真实、感人。课后,我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反思:
一、成功之处:
1.我将问题习作的讲评作为重点。这同其它作业讲评一样,学生的错误之处是需要重点讲评以起到纠正和巩固的作用的。典型性问题更需作为重点来处理。讲评前,我将学生的习作加工了一下,把多篇习作整合为一篇,将需要讲评的问题糅合在同一篇习作里。这篇特殊的习作,看似是教师所作,其实还是来自学生的。这样就避免了同一问题需要多篇习作来讲评,还可以保护“被讲评”学生的自尊心,学生会看到自己习作的影子,但都认为这不是自己的习作,没有被批判的感受。
2.落实全员修改。我认为,普遍的问题一定要落实全员修改。使全体学生都动起脑、动起笔来。才能见到实效。在全员修改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先明确修改作文的步骤和方法。我将要修改的问题习作印发给学生,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明白了修改要点后,小组内分工合作,进行修改。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缺失这个实践环节,学生的修改能力是无从培养的。 3.通过“专家会诊”这样一个环节,师生合作修改展示,把修改的全过程呈现在大家面前,起到了示范作用。同时,通过教师在修改过程中的讲解,使学生更进一步明白了斟词酌句的必要性、细节描写的重要性。
4.在课上,我还注重让学生练习有条理地说话、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概括能力,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意识和能力等。让作文课不单是写,而且还有听、说、读等方面的训练。
二、不足之处:
1.修改问题作文时没有突出重点,修改过程中眉毛胡子一把抓,耽误了不少时间,导致当堂修改自己作文的环节没有进行。
2.在修改问题作文之前,按照预设有一个环节就是让大家介绍一下“使细节描写更加生动具体”的方法,由于教师的疏忽,只叫了一位同学站起来简单地说了一下,然后就将幻灯片打出来,匆匆走了一下过场,没有真正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利用作文讲评为学生开创一个正常的自由表达空间,是语文教师面临的难题,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我将继续钻研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写作技巧,在作文讲评中真正体会到写作之乐,从而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父母的爱》教学反思6
今天在网上聆听了一节习作讲评课,收获很多。尤其是孩子们的感人至深习作,让我很感动。本节作文讲评课进行了作文后的讲评,教师结合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指出学生习作中的优点与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旨在帮助学生习作水平的再次提高。
课中,重点指导学生如何修改作文,在学生自己修改的基础上,进行专家会诊。教师亲自示范,选一篇习作,放在投影仪上,让学生自由发言,边修改边让学生简要地说明修改的理由和方法,把主要问题梳理出来。同时指导学生正确运用修改符号。重点通过修改问题作文的细节描写,过渡段以及结尾,从而使作文内容更加具体生动、真实感人。付老师的教学,给了我很多启迪:从习作前的交流来看经历了同桌或者小组交流后,学生已经汇集或者说选择了一些写作素材。这些素材是不是可以直接进行习作了呢?当然是可以的。但是考虑到班级授课,五年级的学生之间的差异已经很明显,还是需要对习作的核心目标有所撷取和展现。全班交流的目的就在于此。
学生讲故事,用口语表达,是陈述性的语言表达,难以达成书面表达中所需要实现的目标。于是就需要教师追问、点拨和指导。指导什么?凸现细节,也就是动作、语言等。学生讲述的“故事”中可以交流的点无处不在,比如你为什么这么伤心啊?仅仅是考试成绩吗?还是因为自己不努力或者不仔细而后悔啊?诸如此类,这样就把核心话题遗落了,看似深入交流,实则离题万里。教师需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然后集中一点,寻求凸现或者突破。
二创造了同学间合作学习的机会。
在修改作文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切磋,各抒己见,既独立又合作的学习思考,促进了同学间的相互启发,相互学习。通过品评作文,写得好的同学,由于作品的不断被认同,会对其写作形成良性的刺激,从而激发起更浓厚的写作兴趣;而对于作文水平差及日常懒于动笔的同学,则会形成无形的压力和鞭策,促使其产生向好意识、竞争意识。这样的合作学习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体感觉余翔老师的课上的真实,学生的基本功也很强,是一节值得学习的课。
《父母的爱》教学反思7
一、本节课的成功所在。
本节课上得成功的表现在: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老师和学生平等的对话,还把讲台让给学生,让他们也神采飞扬站在讲台上施展自己才能,让学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在讨论中允许学生与同学争论,允许保留不同于同学的差点,允许随时向老师质疑。这样学生在轻松的环境里学习,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值得反思的地方有:
1、教学时间分配不太合理。主要是前松后紧,学生演一演的时间没控制好,占用时间太多了。导致后面的几个环节进行的太紧张,特别是“把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的小故事讲给同学听,并谈谈看法。”这个环节还有几个学生想说但是没时间了。
(后来在第二节课时,我又让三名学生讲了讲自己与父母的故事。作为改进措施。)
2、板书有点简单,在板书设计方面还要再充实一些。
3、对学生的评价过于简单,语言不够丰富。
4、又一部分学生在交流时,不敢说,语言表达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
《父母的爱》教学反思8
习作要求:
1、写父母对自己的爱或发生在自己和父母之间别的感人事迹.。
2、根据内容自拟题目。
3、要表达真情实感,语句通顺。
写法指点:
小朋友,爸爸、妈妈是自己最亲的人。自从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就跟父母生活在一起,跟爸爸、妈妈一定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吧。回味一下你的家庭生活,便会在亲人一件件日常的小事中,深深地感受到它——父母的爱。那就快拿起我们手中的笔,把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记下来。写时怎样才能写出父母对自己深深的关爱并打动读者的心呢?
这次习作要求小朋友写一写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必须通过具体、感人的故事来表现,要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尤其要详细描写那些能够体现父母关爱自己的细节,并尽力写出“我”当时的心理感受。这次习作可以选择哪些事例呢?
其一,写父母对自己的关爱。父母对自己孩子的关怀是无限多的,也是最令人感动的,你可以选择爸爸、妈妈关怀你的小故事来写一写。比如,你生病了,爸爸、妈妈给了你无微不至的关怀;你遇到困难时,爸爸、妈妈宁愿自己受苦也要给予你最大的帮助等等。
其二、写与父母之间有趣的事。在生活中,我们接受父母的教育、关爱,这之间还可能发生过一些有趣的事。比如与爸爸、妈妈在一起游戏、活动,或者你们之间闹的小笑话。这些故事虽然不是催人泪下,但是写和爸爸妈妈之间发生的其乐融融的故事,也会打动和感染别人的。
其三、写父母对自己的教育。在我们的身上,父母往往寄托了厚望,一定倾注了爸爸、妈妈很多的心血。爸爸、妈妈对我们的教育、开导,也可以作为写入我们习作的素材。
其四、写跟父母之间的小误会。在生活中,不仅有父母的关爱,还有父母欢乐的时光,我们与父母之间难免也会有一些大大小小的误会发生,可能有些小摩擦。还可以让我们与父母更好进行交流,更好地解除误会,加深感情,和谐相处。
我用生动的语言勾起了学生父母对他们爱的涟渏,激起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他们纯纯欲动,想把父母对自己爱的故事一吐为快。但此时我采用欲扬先抑的方法,再次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父母对自己疼爱的事例,其意图是让学生在组内互相启发,让学生获得多的习作材料。然后各组推选代表在班上汇报,汇报这一小组的集体成果,让全班学生获得更多的素材。但学生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不可能在这很短的时间内涵盖各个方面。于是我通过课件展示更多的事例,让每个学生接受到更多的父母疼爱自己的事例。
有了充足的写作素材,接下来面临的是如何来选择典型的事例如何来记述的问题。我采用四人学习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来探讨如何来写的问题。学生在交流,同时如何来写的方法也逐渐明晰。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推选代表在班上汇报小组的成果。学生代表说出了许多表现父母关爱自己方法:有的说抓住父母关爱自己的语言;有的说要抓住父母疼爱自己的动作来表现;有的说要抓住父母的心理活动来表现;有的说要抓住父母的神态来表现;还有的说要抓住一些细微的但又典型的事例来写。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在不经意的交流中获得了如何来写好本次习作的表达方法。其实,三年级的学生能够说到这么多的内容和方法,却不易。但要把这些内容很好地写下来,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此刻我利用课件展示一篇下水文表现的是:一位生病的妈妈在雨天为自己的孩子送雨伞的故事,故事中抓住妈妈的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了妈妈不顾惜自己的身体,也要疼爱自己孩子的典型事例,突出了母爱的博大与无私。学生在欣赏图文并茂的情境朗读时,很多学生流下了激动的眼泪。这时他们再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情,要将自己父母疼爱自己的事例赶紧跃然纸上。
本次习作我认为成功的地方有如下几点:
1、采取了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获得了许多感性的和理性的材料。为这次习作教学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作文教学合理地使用课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氛围中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3、教学中教师亲自拟写下水文,能够体会到学生习作时的艰辛。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也和自己一样,都享受着那博大而无私的母爱。从而拉近了与教师的心理距离,从而间接地体现了师生间的民主平等。同时让学生领悟习作其实并不是太难,只要平时善于积累素材,写作时就可以轻松应对。
虽然有所收获,但也不尽人意,好多地方值得我反思:
从作文看来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令我堪忧,这不能不说是我语文教学上的一大失误,所以我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还应着眼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自身到学生都真正树立起大语文观的思想。本次的教学没有留给孩子们足够的写作时间,所以没来得及让学生互评和个别点评。
自信心是小学生很重要的心理品质,也是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三年级学生习作刚刚起步,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初学写作的过程中失败过,他们的确有一种望“文”生畏的心态。我在打开学生心里的这个“结”时做得不够,如果从让学生增强自信心、激发兴趣入手效果可能会更好。只要能使学生攻破这一关,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作文教学就更能顺利进行了。如果长此以往,学生作文兴趣也将越来越浓厚,作文自信心将不断增强,作文水平将有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