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南雨抒情散文
年岁渐长,似乎开始变的喜欢怀旧,很多以前经历过的事情,现在回忆起来变的特别美好,不管是幼稚的,还是快乐的,还是那些年少时候的傻事儿。近期准备开始做一个关于怀旧的专辑,回忆那些年少轻狂的岁月中的种种......
孩提时代,有太多难忘的事情。小时候的我也是有很多伙伴的,一起游戏,会将透明的塑料纸裹在身上做披风,然后拿半人高的芦苇杆做长剑,俨然一副元帅的模样,因为在同龄人中我年纪最大,所以每每玩起来我都是头儿。
在家乡的村庄里,我们一年一年长大。回首当年的游戏是如此的幼稚,还有当年谈论的话题,如今都已经变成了回忆。只有那雨,却始终那样清晰地镌刻在了记忆之中,永不磨灭。
家乡的小岛应该是属于江南的吧!人们想象中江南的雨总是温柔细致的,轻柔地敲打在青石板上。在那雨巷的深处,是撑着油纸伞穿着旗袍的姑娘。
可是在我的记忆里,家乡的雨完全是另外一种风情。当然蒙蒙的细雨也是有的,梅雨季节的时候,会下很缠绵的雨,整个世界都是湿润的,连睡觉盖的毯子都是潮潮的。那漫天密集的雨点汇在一起,如同薄雾,将整个村庄都笼罩在下面。
这样的雨是不怕被淋湿的,走在雨中,连雨丝打在脸上都是轻柔的,好像妈妈的手,轻巧地生怕弄疼了你一样。可是这样的雨往往太过缠绵,便变得绵绵无绝期了。一天两天的湿润温柔还是可以享受的,可是如果十天半月都是在这样的潮湿里,便开始难以忍受了。身上穿的衣服仿佛永远都晒不干,生性活泼的孩子们也无法外出,就少了很多生活的乐趣了。于是一场梅雨便彻底变成了孩子们心中的“霉雨”。
春雨过后就进入夏季,阳光好的时候,大人们会把玉米,稻谷等拿出来晒太阳。但是夏天又往往是雷雨暴雨多发的季节。
午后,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吃过午饭后,奶奶总会让我和弟弟睡个午觉。在前堂屋的大桌子上,或者是后门口支上几块木板,便是我们午睡的床。空气很闷热,连苍蝇都热得没有力气了,无精打采地在我们身边盘旋。
忽然,耳边传来一声闷闷的雷声。
要下雨了!
我和弟弟赶紧从“床”上爬起来。外面的天气依然闷热,可是远处已经开始有一片乌云在集结,并且变得越来越大。真的要下雨了,奶奶一声令下,我们全体出动,用最快的速度把外面晒着的东西抢回家里。就在我们一起忙着收东西的时候,起风了,起先是一丝凉风掠过我们身边,接着风开始越来越大,远方的乌云如同“西游记”里的十万天兵天将,向我们这边滚滚而来,伴随而至的还有沉闷的雷声。
刚才还是满天的阳光,忽然因为乌云压境而变得昏天黑地起来。风刮得越来越大,打着转儿将地上的树叶刮到了空中,雷声也越来越近了。
远处乌云中可以看到电火花划破长空,像落到地上的银蛇,然后是一声惊天霹雳,雨点开始落下来了。像黄豆一样的的雨点,一滴,两滴,落在廊下的水泥地上,落在院前的泥地上,然后越来越多,越来越多,仿佛用尽了全部的力气砸向地面。
大雨终于来了,豆大的雨滴带走了满地的暑气。满天大雨。霹雳震天。这个时候,我常常会和弟弟搬张凳子坐在楼上的阳台,欣赏大雨冲刷大地的美景,还有伴随大雨而来的银蛇,那电火花从乌云中落到地上,很是漂亮。只是这种美丽是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隔壁邻居家里就曾经因为打雷打到家里,把电线线路都烧坏了。我也曾亲眼看到一个电火球落在我家廊前的水泥地上,幸好没有造成任何的损失。
除了观雨,听雨也是件很快乐的事情。午后在楼上午睡,听大雨落在屋顶,打在玻璃窗上,落在后面的河水中的声音,每一点都仿佛落在你的心上,将满身心的热气都冲干净了。看来古人诚不欺我,“留得残荷听雨声”应该是听雨的至高境界了吧。
这样酣畅淋漓的雨,这样的感觉,自从离开家乡后便很难再碰上了。许是人也因为长大了,缺少了童年时的心境,于是那大雨也便永远留存在记忆中了。
江南雨
(民国背景,剧情很迷会有反转,文笔很渣逻辑也不对,轻喷)春天,雨季。“颜湘!东街的糖葫芦去吃吗?” “颜湘!南市那边有好玩的风车哦!” “颜湘!我们……” 名为颜湘的少女猛然睁开眼睛,耳边似乎还回荡着刚刚的话。是谁? 谁在邀请她去玩? 颜湘一直是没有什么朋友的,...青零_开坑不填的粉条
江南雨
灰蒙,潮湿,又下雨了。无锡的雨,多变。细密的雨丝像一张网,像温柔细腻的江南女子,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在雨的轻抚中,索性关上伞,感受甘霖沐浴。然而迁客骚人似乎不会喜欢无锡的小雨,因为在雨网中,太多的愁绪会凝结,太多的悲伤会无法消散,像是无锡秋雨后的寒冷...文编白露
陈翔出轨事件:希望每个人能善良一点
1.昨天,陈翔出轨的事件上了热搜。满屏都在刷陈翔出轨实锤、毛晓彤分手干脆利索。然而在这之前,画风却完全不是这样子的:那么多的陈翔粉在毛晓彤的微博下面骂,让她去死,甚至波及到了她的家人。话语之恶毒,简直不忍直视。当时看了那些评论就在想,如果是我,早就死了800回了!哪怕...明媚少女养成记
第二篇:江南的雨抒情散文
这几天雨老是下个不停,生意便大打折扣了。不过也好,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甚至可以把自己藏在被子里一天都不起床。
雨小一点的时候,我也会出去逛逛。东北的天气跟江南不一样,刚才还好好的晴空万里,一会儿又大雨倾盆,直把人淋成一个落汤鸡才肯罢手。再一会儿太阳又冒了出来,白花花的甚是耀眼。于是我更想江南的雨季了。象一个柔弱的女子,缠绵而悱恻。江南的雨薄雾似的,笼罩成一个云烟飘渺的人间仙境。江南的女子也是那样的,温柔的象清风拂弄着你的脸。细细的雨丝淋在了头上,只是一种惬意。如果你正在恋爱,便多了更多遐想。
好多年前就来过东北了,记忆中的东西依然清晰。跟这里的天气仿佛一样,这里的人们性格粗犷而豪迈,女孩子也一样,叼着一只香烟,一笑的时候,露出几颗黑乎乎的牙齿。也许只是从前吧!然而就是那个如众不同的女孩子至今让我魂牵梦引,久久难一忘怀。
起初看见她的时候,以为她就是南方的女孩。不是说北方没有美女,我感觉她的美跟北方的女子不一样,多了分细腻和轻巧。声音脆脆的,象一串小小的风铃,悦耳动听。便在那个时候认识了她,以至多年不见了,她的样子时时会不经意的闯入我的梦境。
朋友约我去 北方做生意,其实我不是很赞成的,那几日江南的雨季似乎提前来到了。无所事事的时候,我更会想到了她,不知是 怎么样的一种情绪。只想知道 她的消息,想知道她现在过的好吗?依然还记得和她雨中漫步的情形,小小的身影被北方的雨拥抱着,心中的那分爱恋显得无比圣洁。
就这样义无返顾的和朋友来到了一个北方陌生的城市,但我知道,离她的那个城市好近,最多几个小时的车程。在一切安顿下来后,我便一个人去了她的城市。事实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我甚至想着见面后说的第一句话。然而一下车我机会傻眼了。变了,整个城市都变了,在也找不到当初一点影子。就这样漫无目的的走过一条又一条的街道,身边掠过一张张陌生的面孔。
一场大雨突如其来的下了下来。令人促不及防,我躲也没处躲,干脆把整个身子裸露在雨中,跟我神经病似的,一副苦不堪言的样子。北方的四月依然好冷,回去我就病了,一直睡了好几天才起来。朋友笑我花痴,说这里的妹妹多的是,何必为一个失去多年联系的女子耿耿于怀。
其实不必理会他的,这种感情他永远不懂的,只有我体会最深了。
表哥在同江工作,邀请我去做客,正好去看三江口美丽的风光,早就听表哥说过了,在那里,三条不同的江汇集在一起,显示出三种不同的颜色,它们永远不会融会在一起的。
同江很小,小到打的四元钱可以绕着小城兜个圈子。大街却显得无比繁华,时时会碰见一两个美丽的俄罗斯少女。那天的雨下的好特别的,密密麻麻的,被微风刮着,斜斜的织着一幅美丽的画卷。雨中开放着一朵朵五颜六色的鲜花……
一个美丽的女孩撑着花朵走过,我仿佛又回到了江南一样。她的眼神,她的神态好象她,那个时时入我梦境的女孩。于是那几天我经常出现在她路过的那条街道,也只想看看她。
甚至几次想上去和她说几句话,我害怕我的冒冒失失吓到了她。所以就这样远远的,远远地消失在我的视线里……
表哥在这里工作好多年了,他的一个朋友可谓神通广大了,他居然从哪里弄来了女孩子的电话号码。第一次拨通了,我没有和她讲话。直到有一天我回佳木斯了才给她发了条信息,她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个女孩,只是神似罢了。就象这里的雨天一样,永远也没有江南的雨来的温柔。
她的语气很生硬,象暴雨中夹着冰雹一样。让人感觉凉凉的……
我加了她的QQ号,相片中的她依然美丽。就象多年前的那个女孩子一样。
也许我不会在刻意去找那个女孩子了,就让记忆中的美好永远烙在心灵的深处。而那个美丽的女孩会撑着美丽的鲜花,漫步在缠绵的雨中。唯一遗憾的,她并不是漫步在美丽的江南雨中的那个令我魂牵梦引的女孩子。
第三篇:梦回江南抒情散文
八月,梦回江南。
江南,水乡中的江南,江南,我那记忆中的江南;山清水秀,烟雨楼台,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美丽的人文景观。
我是一个爱花草、爱山水的女子,第一次去江南,就被那里有千年不断的小桥、流水、乌篷船所感动。那里有书香充栋声望远播天一阁,都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美好记忆。
一九九八年的三月,我辞掉了工作,跟随老公一起去了浙江的宁波白沙镇,镇不大,却古朴有致。我们租了一栋很古老的小楼:粉墙黛瓦,飞檐翘壁。房间一共四间,分上下二层,卧室厨房都在一起。木质的楼梯,踩上去咯吱咯吱的响,像是唱着一首古老的歌谣。每次上楼,我都是小心翼翼,生怕会踩疼它们。
三月的江南,正逢雨季。从听到的第一声春雷开始,绵绵细雨就不曾间断,无休无止,情意绵绵。特别是四五月份,刚刚还是柔柔清风,阳光明媚,一片乌云飘来,接踵而至的就是阵雨一场,人们好像熟悉了老天的脾气,出门之前大多会带上雨具。这时的街头,闪动着朵朵美丽的伞花,赤橙黄绿青蓝紫,形成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初来乍到的我,往往会忘记带雨具。出门的时候还是天高云淡,很好的天气,冷不丁就阵雨来袭,躲,都来不及,结果被淋得像个落汤鸡,后悔莫及。自那以后,包里面都会放上一把雨伞,以备不时之需。
初到一个陌生的城市,生活很是不太习惯,首先是饮食。江浙的菜清淡、偏甜,主食也以米饭为主。我这个人,虽说是很爱米饭,但是,一天三顿全是米饭,我的胃就不干了!先是生气,弄我点胃酸,看我无同于衷,终于起义,直接上至胃疼。老公看着我胃疼难受的样子很是心疼,建议不会煮饭的我还是适当地吃些面条,有时间就带着我去逛当地的小街。看到北方的烧饼,包子一类的食物,就会给我买上些,一来哄哄我那不听话的胃,二来聊以解除我的思乡之苦。
由于老公工作繁忙,购买生活用品这些事情都是我全权代理,每天我会经过三条小巷,一条大街,到对面的市场买些新鲜的蔬菜,挑上一两条活蹦乱跳的鱼儿,或者是买上一斤鲜美的虾子。不善于煮饭烧菜的我,就是在这个时候练好的厨艺。为以后的生活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
哈,每次买菜,那些卖菜大妈,阿姨,都会热心得告诉我:这个菜怎么做好吃,那个鱼怎样烧最美味。(他们知道我是北方来的,有些菜不知道做法)
两个月之后,慢慢的熟悉了那里的生活习惯,也熟悉了那里的地理位置。没想到还是发生了一件令自己很尴尬的事情。记得那会留着很短的头发,每个月都需要修理一下。附近没有理发店,我只好去镇上,头发修理好,已经是差不多两个小时之后(等候的时间很长),此时天色已晚,夜色朦胧,街道上华灯初起。以前这个点都是晚饭的时间。这下糟了,饭还没做,老公回来会饿肚子了。
匆忙往回赶。不知道是自己太心急了,还是别的原因,我的天,越走越不对劲。同样是过了一个铁道,一条大街。可就是找不到回去的巷子。慌乱中才感觉到自己走错方向了,怎么办?眼泪就在眼眶中打转,这可是第一次这么晚回去啊,老公回去看不到我,一定急坏了。不能再在这里等呀,对,问问路去。搞不清路况,我怎么回去呀。
阿姨,下白沙路怎么走啊?
哦,姑娘,你走反了。你该去对面的那条街,听你的口音不是本地人吧,也难怪你会走错道呢!这里的路口太多,长得都一样,好多人不注意就会走岔了。
真是丢死人了,回去的路,我走的南辕北辙了。
按照阿姨的指示,很快找到了回去的路。伤心中看到对面有个熟悉的身影。走近了,果然是老公,一脸的紧张的跑过来:“老婆,这么晚了,你去那里了?我都急死了!”
我紧紧的拽着老公的手臂,不争气的眼泪终于流下来,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老公疼惜地抱抱我,轻轻说:“知道你是个路痴,一定是走错路了吧?下次不要一个人出门了。”自那以后,包里有二件必备之物,一是雨伞,遮风挡雨;二是地图,治我路盲,不会在森林般的城市中迷失。呵呵,知道吧,现在的我不管到了那里,肯定先看路标,再行其路。
老公出差的时候大多会把我一起带上,工作之余,欣赏江南的山清水秀和宜人景色。
印象最深的是风景名胜奉化溪口,这里是那个蒋委员长的故里,也是著名的旅游景区,景色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异曲同工,尘世间一方净土。我去时正是芳菲人间四月天,花儿漫布山岭,翠竹幽香布远,青松挺拔,溪水清澈,水中小鱼悠然,江上渔帆点点。真的是“此景天上有,人间不可闻。”
我在宁波待了半年。在这里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一段青春的往事。
一晃,十五年过去了。
可她,一直在我的梦里。
第四篇:江南雪抒情散文
守着季节的变换,等待江南雪舞的曼妙,已经很久很久……
秋天。江南棉船小镇的秋天。我的姐妹,系起了棉布围裙,浩浩荡荡地走进了棉田。一朵朵雪白的棉花在她们的指尖盛开、飞舞。
洁白的棉花在奶奶纤细、干枯的指尖开放———奶奶坐在地里剥棉花。棉花包裹在青褐色的棉花桃里,奶奶纤细的手指一掰,雪白的棉花朵儿就在奶奶干枯的手掌中悄然绽放。奶奶把剥好的棉花装在篾篓里,棉花一点点积累,一点点增高,不一会功夫就像堆砌的雪堆。有些棉花落在奶奶的发丝上,奶奶一直剥着,渐渐满头白发……奶奶在棉花盛开的深秋离开了我们,离开了村庄,离开了棉花地。那夜,她坐在灯下悠悠地剥棉花,白花花的棉花一篓篓摆在奶奶面前,她就坐在洁白的棉花堆中,笑眯眯地剥呀剥,再也没有醒来。棉花在奶奶的指尖恒久地盛开,一朵接着一朵。江南雪,从奶奶的身边一直铺开,铺向遥远的天际。
天际,不是江南。在中原辽阔的土地上,我看见大片大片的麦子和高粱,无边无际的天空下,粗犷强健的北方汉子唱着豪放的歌。我穿梭在麦地里,感觉自己的渺小和浅薄。金黄的麦芒刺痛了柔软的心。
一个人一生到底在追寻什么?棉花、雪花、梦想还是爱情?茫然的岁月,犹如在雪地里行走,深深浅浅的脚印,渐渐被风抚平,被雪抚平。回首,来时的路正在别人的脚下行走,我又沿着一些陌生的脚印寻觅。
江南雪花飞扬的季节,我背着行囊归来。层层叠叠的雪覆盖着棉田,寒风张着臂膀要将时间留住。棉船小镇像一首经典的歌谣,在龙湖的码头荡漾。坐在船上凝视雪中的棉船,我心中的歌谣,此时此刻,像一个纯情的江南少女,满怀心事地在雪中吟唱……
雪花飘落在棉花的枯枝上,远远望去,像是盛开的棉花,雪白雪白的,满满一地,让人心生许多惊喜和温暖———奶奶抚摸过的棉花,在雪地里盛开,仿佛知道这个世界还有很多的寒冷。
雪夜,我听到雪花在我的窗棂下低低地哭泣,寒风从门窗的缝隙里探着脑袋张望,瞅准了棉被的边缘,从床沿溜进我温暖的被窝。瓦楞的缝隙里,有雪花钻进钻出的响动,在静寂的寒夜发出隐秘的声音。我蜷缩在温暖的棉被里,里面散发着奶奶的气息,柔情、亲切,这种气息一直在夜晚抚摸着我,让我一直放不下这种气息,总在这种气息里纠缠。我不敢闭上眼睛,因为我听见奶奶像雪花一样悄声走进来,在黑夜中坐在床沿上,用手抚摸棉被和我。我不停地颤抖,雪花滑落在我的脸上,浸湿了棉布枕头。
我仿佛看见,一个红色的身影行色匆忙。一个江南女子,总是在银白色的世界里穿梭,寻觅生活和爱情。棉花盛开的季节,她系着红色的棉布围裙,从早忙到晚。雪白的棉花从枝头盛开到她的怀抱,在她的心扉溅起层层涟漪。
冰天雪地,银装素裹,到处回荡着相对的命运。棉船小镇的人们纷纷背上棉被衣物,在雪花飞舞中走向他乡。雪花在漫天呜咽。雪花的归宿是土地,而他们却选择了背井离乡。那别离的脚印,可听见爱人俯身在雪地里哭泣?
枯枝在雪地里颤抖、呼叫和哭泣。棉船失去了他的孩子,耕种棉船这块土地的孩子———离乡的脚印,踏上了寻梦的远方。枝头雪花朵朵,犹如棉花盛开一样美。此刻,却寂寞、冷清。
无边的雪将天地合一。温暖的棉花将寒冷的身体包裹,故乡或者他乡,棉花都将像亲人一般,呵护着你。
消融了的季节,棉田和爱情一起,在阳光的抚慰下复苏。棉花的花开得像蝴蝶纷飞,红围兜在棉田的田埂上等候。归来的声音从雪花融化的深处迸发,灵魂在一片蔚蓝色中舒展。
江南雪,是爱情的精魂。是梦的归乡。
第五篇:秋天的雨抒情散文
秋雨有时候是讨人厌的,一是农作物此时不需要太多的水份,二是天也凉了不需要不断降温。但秋天的雨却不识相,已经绵绵滴嗒了好些天。人到了秋天也莫名的烦忧,这秋天的雨更添了秋思的气氛,使天色灰濛濛的。今年的这个秋天里,大学和高中的同学在同一时间聚会,也许是秋思所致。
父亲从西安急急回老家去了,说是地头柿子树的果熟了,要卸柿子。在这个秋天里我收获什么呢?去赴同学聚会?我却怎么也没心思,按说主动与人交往符合人际相处的原则。三十多个年头了,细想与这些同学往来不多,一直单枪匹马闯生活。就是在这西安城里也很少有同学来访。记得我人生最低潮的时候,只有自个儿缩在家里想办法。无人来访,无人问津,跑那么远在异地与西安城的同学见面,我却觉着别扭。我也明白世态本就炎凉,只怪自己没混好。
外面的雨还在下着,不紧不慢的,这是秋天的节奏。仔细盘点,几十年来的交往中友谊还是有的。比如有同学自备礼品请人吃饭,为的是帮我调动工作;比如有同学为我的孩子考学想方设法等。但多数时候似乎我没有这么多的同学,深交的稀少。这其实也自然,人生过往中知音难觅。
到今年这个秋天,我已人过五十,将一切都看开看淡了。人生聚散无常,似乎一切都在命运中了。该遇的该交的也便交往了,不该碰见的有意人为去交叉也似意思不大,如同这秋雨,你认为不该下的时候还绵绵不停,你渴盼落雨的时候却望天空叹。还是随缘吧,顺其自然的好。也许经历了太多的风雨,对热闹已不想往,很享受独处的自在,正好秋雨不断的日子里,可以静心的回往忆旧或者啥也不想。我想同学聚会中少我也不少,多我也不多,去或不去也无所谓了。有人说:同学聚会中两类人不爱参加,混的特好的和特差的,特好的怕别人有求于他,特差的怕别人笑话。我属于后者,是否也怕人讥笑?我以为不是,我怕被明显的冷落,握手寒喧之后成了绿叶。过去的聚会也参加过,多数时候也就这样。怨别人吗,不妥,世态如此。怨自己吗?也欠妥,努力过奋斗过了。正如那句话说的,手术虽然很成功,可病人死在了手术台上。我的状况大致如此,所以还是好自为之吧。
当然老同学希望人多热闹,可我没那个心劲了。正如秋雨可能以为下久些滋润大地万物,可玉米杆都枯了,有些晚了。在秋季依然还是多些充沛的阳光,除了明媚还能促进光合作用,净化空气。可秋雨依然绵绵,敲打着树叶和屋顶,让人要闹中取静呢。
五十多个春秋过去了,只是今年才注意起秋天的景致来,秋风起,黄叶落,扑面寒,又逢绵绵秋雨。几十年的秋天里,我是如何走过的?几乎回想不起什么,这令我十分吃惊。我的老同学们又是如何走过的?全然不知,只记得故乡的秋天,我曾和父亲拉着沉重的装满熟柿子的架子车沿312国道从乾陵北坡到三桥的经历。今年这个秋天,父亲已老腿蹒跚了。父亲说他这几年总有老同学邀聚,父亲说去不了,走不动了。早些年去咸阳西安拜望人家都没人理睬,现在还聚个啥。我说见见也好,至少可以忆忆当年拉拉家长,有益于身体延缓老年痴呆。父亲说没必要了,不凑这个热闹。
秋天里的雨还在下着,敲击着硬物发出声响来,我却欣赏不了这节奏韵律,倒觉着十分的空落。
我是1979年从乾州五中毕业的,五中当年虽坐落在乡间,但有一批好老师。校长严克俭是位负责任的人,对教学抓的很紧,对师生都严励。每天早操后严校长必在集合时训话,总是那句“伤其十指不始断其一指”,强调个个击破,集中力量克难攻艰。数学老师孙树祥写一手好看的字,用本地普通话讲课,通俗易懂。物理老师郭亚民,滔滔不绝,细致入微。化学老师郑光远,标准的普通话和干炼的作风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中的条件因陋就简,宿舍是麦草大通铺,窗户上零星地糊着旧报纸,几只大灯泡照明,各家自带的锅盔包袱挂在墙上。于是天地和谐,鸟儿光顾,四处漏风,冬不暖夏不凉。开水泡馍就着农家小菜,偶而大锅熬顿包谷糁子。紧张的是学习,不断的竞赛和考试等。
学校不靠村镇,仅有条土路与312国道相连,课余的时间似乎很少,顶多是几个人闲聊或到校外的麦田走走。置身在天地之间,天是那么蓝,远方又是那么的迷茫。毕业后奔向何方是当时每个人必然考虑的问题,考上学则成了公家人吃商品粮,名落孙山则回乡务农。那时候城乡差别很大,大家都眼热吃商品粮。
同学们来自方圆几个公社,多为农家子弟,自然明白回乡的状况。于是发奋用功在学习上,夜晚学校熄灯后,大家点亮煤油灯熬夜,那火苗和烟柱如同扭动的神灵往房顶上冒,教室里呛人的味道至今我都记得。有年我去藏区的庙里见僧人们念经,那殿堂里的灯火突然让我又想起了五中的夜晚那修行的艰辛。
后来高考时五中考走了不少人,跃出农门到远方去了,于是在各地和本土都有五中的老同学。还有回乡的同学学手艺打零工搞生意,坚韧隐忍的生活着。特别是回到老家,父母就说卖醋的说跟你同学,我说是。花出一枝,彩艳各异。三十多年了,世事沧桑,各人境况不同,经历不同,各行各业都有。
那时的理想很单一,上学成为公家人吃商品粮。这种理想并不具体到做何职业。现在想这或许与出身农家有关,没见识的原由。直到后来填报高考志愿时,竟不知选什么好。只有听人说那个好,或者凭自己的直觉,实在很盲目。但龙门还是跃过了,这一跳都得益于阳峪五中老师的辛勤培养,也得益于同这们苦读拼搏闯前程的气氛勉励。
正由于对报考学校的茫然和随意选择,也使得各行各业都有我五中的同学。五中的同学多数质朴厚道,人不虚不浮不躁。但也有些先天的不足,主要体现在性格方面,比如有时患得患失,有时自卑有时自傲,且不爱与人交往,那怕在一个城市也来往很少,多少还有些农民的潜意识。当然我们这一代人是一个过渡,城里人看着像土鳖,乡里人看着像洋人。三十多年了,我们经历了许多事情,看过走过了许多风景,人也渐入中老之年,岁月这把杀猪刀已经将我们雕刻得有模有样了。但我们依然难忘阳峪五中的岁月,那里的往昔已留在了我记忆的深处,常告诉我从那里来,正往那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