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韩偓《惜花》语文阅读答案及赏析
皱白离情高处切,腻红愁态静中深。
眼随片片沿流去,恨满枝枝被雨淋。
总得苔遮犹慰意,若教泥污更伤心。
临轩一盏悲春酒,明日池塘是绿阴。
注释:
韩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唐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号玉山樵人。惜花(晚唐)韩偓 古诗词鉴赏惜花(晚唐)韩偓 古诗词鉴赏。自幼聪明好学,10岁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赞曰:“雏凤清于老凤声”。官至翰林学士,中书舍人。为人正直,因忤朱温,两遭贬谪。
一:
(1)本诗整体是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5分)
(2)诗歌的颔联描摹了一幅怎样的画面?(6分)
参考答案
(1)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前两联描写了落花枯萎飘零、雨打风吹、水流花落的情景。这属于实写。后两联设想花落后的遭遇,遥想残红褪尽,绿沉沉的树阴映入池塘。本诗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尽了诗人对落花命运的深切关怀与悼惜。
(2)颔联两句展示了雨打风吹、水流花落的情景。作者的眼睛随着那一片片坠落水中的花瓣顺流而东,抬头看见残留枝头的花朵还在承受着无情风雨的摧残,满目狼藉怎不叫人惆怅?诗歌移情于景,情景交融,表现了作者对落花的留恋之情。
二:
1:诗歌第二联写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4分)
2:整首诗歌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展示了雨打风吹、水流花落的情景(1分)。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1分),眼睛追随着那一片片坠落水中的花瓣顺流而去,把诗人那种寄情于落花的难分难舍的心意表现出来(1分),再抬头望见残留枝上的花朵还在受无情的风雨摧残,表现出诗人的惆怅满怀(1分)。
2:全诗从残花、落花、花落后的遭遇一直写到诗人的送花、别花和想象中花落尽的情景(2分),逐层展开,逐层推进,紧紧扣住一个“惜”字,反复渲染,反复加深,充分展现了诗人面对春花消逝的流连哀痛心情(2分)。
三:
1。试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结合内容,赏析诗的前两联(6分)
2。作者是怎样紧扣诗题“惜”字结构全诗的?请简析。(5分)
参考答案
1。①首联以花的感受写情。用拟人手法写残花不忍凋零而悲切的面孔,红花尚余粉光腻容,预感未来命运,在沉寂中愁态转深,景中含情。(2分)
②颔联以诗人感受写景。眼睛追随着坠落的花瓣,残留的花朵还在遭受摧残狼藉的景象,满怀怅恨之情油然而生,寓情于景,情孕景中。(2分)
③句句写景,景景含情。化景语为情语,诗人把描摹残花、落花之景和惆怅情思交融在一起,将伤痛漫溢湿花,景中烘托诗人流连痛惜之情。(2分)
2。①全诗紧扣“惜”字反复渲染,情感幽咽迷离,展现面对春花消逝的流连哀痛心情。(2分)
②从残花、落花、花落后的遭遇,写到诗人送花、别花和想象中花落尽的情景。“惜花”之情逐层展开和推进,景中暗含惜花之情。(2分)
③“惜花”与“惜身”交融。惜花中交织和融汇着对自己不幸身世的惋惜之情。(1分)
赏析
题目是“惜花”,则此花一定是境遇不好之花,从诗句可知是正凋之花。“惜”字点明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对花的怜惜。
首句的“皱白”不可能指别的事物,一定指花。因为本诗写的就是惜花。不过,此词写的是花的形态,一是皱,显然花瓣半干,已有些萎皱了;二是白。“离情”指的是花即使飘离枝头。“切”的意思是深切,情意浓之意。本句的意思是,枝头高处的花因为即将凋落而深深地悲伤着。二句的“腻红”指红花的表面还很细腻。它和“皱白”相对,自然指低处的花。所谓“愁态静中深”,是说红花默默无语,愁思深深。这两句写枝头花朵的即将凋零,用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对花的怜惜和同情。
颔联写诗人的动作。诗人的眼睛随着一片片花瓣随着流水而去,花瓣流到哪里,诗人的眼睛跟到哪里,对落花的惜之意溢于言表。当诗人看枝头时,只觉风吹雨打之下,花朵瑟瑟,眼看又要落下,于是他恨满胸臆。“片片沿流去”“枝枝被雨淋”的凄惨景象,与诗人对风雨的怨恨和对花朵的同情,可谓融合无间。
颈联写诗人对落花的遭遇予以设想,显示了不同的遭遇引起的诗人的不同的心理。“总得”表示情理上必须、一定要。苔指青苔。慰意,指使心意满足。“总得苔遮犹慰意”的意思是,必须让青苔来遮蔽凋落的花朵,才能让“我”感到满足。“若教泥污更伤心”的意思是,如果是让污泥沾染了,就会让人十分伤心。这两句是希望花朵凋零之后有一个较好的结局,表现了对落花的怜惜。
尾联的“轩”是窗子,门子、栏杆等。临轩可以理解为临窗。前句的意思是,在窗上,喝一杯酒,为春天的消失表示痛惜吧。后句的意思是,到了明天,池塘布满绿阴,花儿可是一朵也没有了。这两句不言花尽,花尽一意已在不言之中。这种不愿说而又委婉说出的手法,更表示了诗人因花已凋尽而产生的悲凉之情。
全诗依据花在枝、花凋零、花凋零后的情况、花全然消失的顺序,逐层展开,把一个“惜”字反复阐述,把对春花的爱怜和痛惜之情写得淋漓尽致。
全诗从残花、落花、花落后的遭遇一直写到诗人的送花、别花和想象中花落尽的情景,逐层展开,逐层推进,用笔精细入微。整个过程中,又紧紧扣住一个“惜”字,反复渲染,反复加深,充分展现了诗人面对春花消逝的流连哀痛心情。“流水落花春去也”,这当然不限于对于大自然季节变化的悲感。近人吴闿生认为其中暗寓“亡国之恨”,虽不能指实,但看它写得那么幽咽迷离、凄婉入神,交织着诗人自己的身世怀抱,殆无可疑。
第二篇:惜花韩偓原文翻译
导语:全诗从残花、落花、花落后的遭遇一直写到诗人的送花、别花和想象中花落尽的情景,逐层展开,逐层推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惜花韩偓原文翻译,欢迎借鉴!
惜花
[唐]韩偓
皱白离情高处切,腻红愁态静中深。
眼随片片沿流去,恨满枝枝被雨淋。
总得苔遮犹慰意,若教泥污更伤心。
临轩一盏悲春酒,明日池塘是绿阴。
注释:韩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唐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号玉山樵人。【惜花(晚唐)韩偓 古诗词鉴赏】惜花(晚唐)韩偓 古诗词鉴赏。自幼聪明好学,10岁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赞曰:“雏凤清于老凤声”。官至翰林学士,中书舍人。为人正直,因忤朱温,两遭贬谪。
(1)本诗整体是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5分)
(2)诗歌的颔联描摹了一幅怎样的画面?(6分)
翻译
伸向枝头摇摇欲坠的残花:那高枝上的白花已经枯萎皱缩,自知飘零在即,离情十分悲切;底下的红花尚余粉光腻容,却也预感到未来的命运,在沉寂中愁态转深。
眼睛追随着那一片片坠落水中的花瓣顺流而去,再抬头望见残留枝上的花朵还在受无情的风雨摧残,这满目狼藉的景象,怎不教人满怀怅恨?
美丽的花瓣散落在地面上,设使能得到青苔遮护,还可稍稍慰藉人意;而如果一任泥土污损,岂不更令人黯然伤神?无计留住春光,悲不自胜,只有临轩凭吊,对酒浇愁,遥想明日残红去尽,只有绿沉沉的树荫映入池塘。
【赏析】
题目是“惜花”,则此花一定是境遇不好之花,从诗句可知是正凋之花。“惜”字点明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对花的怜惜。
首句的“皱白”不可能指别的事物,一定指花。因为本诗写的就是惜花。不过,此词写的是花的形态,一是皱,显然花瓣半干,已有些萎皱了;二是白。“离情”指的是花即使飘离枝头。“切”的意思是深切,情意浓之意。本句的意思是,枝头高处的花因为即将凋落而深深地悲伤着。二句的“腻红”指红花的表面还很细腻。它和“皱白”相对,自然指低处的花。所谓“愁态静中深”,是说红花默默无语,愁思深深。这两句写枝头花朵的即将凋零,用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对花的怜惜和同情。
颔联写诗人的动作。诗人的眼睛随着一片片花瓣随着流水而去,花瓣流到哪里,诗人的眼睛跟到哪里,对落花的惜之意溢于言表。当诗人看枝头时,只觉风吹雨打之下,花朵瑟瑟,眼看又要落下,于是他恨满胸臆。“片片沿流去”“枝枝被雨淋”的凄惨景象,与诗人对风雨的怨恨和对花朵的同情,可谓融合无间。
颈联写诗人对落花的遭遇予以设想,显示了不同的遭遇引起的诗人的不同的心理。“总得”表示情理上必须、一定要。苔指青苔。慰意,指使心意满足。“总得苔遮犹慰意”的意思是,必须让青苔来遮蔽凋落的花朵,才能让“我”感到满足。“若教泥污更伤心”的意思是,如果是让污泥沾染了,就会让人十分伤心。这两句是希望花朵凋零之后有一个较好的结局,表现了对落花的怜惜。
尾联的“轩”是窗子,门子、栏杆等。临轩可以理解为临窗。前句的意思是,在窗上,喝一杯酒,为春天的消失表示痛惜吧。后句的意思是,到了明天,池塘布满绿阴,花儿可是一朵也没有了。这两句不言花尽,花尽一意已在不言之中。这种不愿说而又委婉说出的手法,更表示了诗人因花已凋尽而产生的悲凉之情。
全诗依据花在枝、花凋零、花凋零后的情况、花全然消失的顺序,逐层展开,把一个“惜”字反复阐述,把对春花的爱怜和痛惜之情写得淋漓尽致。
全诗从残花、落花、花落后的遭遇一直写到诗人的送花、别花和想象中花落尽的情景,逐层展开,逐层推进,用笔精细入微。整个过程中,又紧紧扣住一个“惜”字,反复渲染,反复加深,充分展现了诗人面对春花消逝的流连哀痛心情。“流水落花春去也”,这当然不限于对于大自然季节变化的悲感。近人吴闿生认为其中暗寓“亡国之恨”,虽不能指实,但看它写得那么幽咽迷离、凄婉入神,交织着诗人自己的身世怀抱,殆无可疑。
第三篇:惜余春诗词阅读赏析及答案
惜余春
贺铸①
急雨收春,斜风约水,浮红涨绿鱼文起。年年游子惜余春,春归不解招游子。
留恨城隅,关情纸尾,阑干长对西曛②倚。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
【注】①词人时年四十六、七岁,在江夏任钱官。②西曛:斜阳。
⑴从全词看,词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3分)
⑵后人评价春归不解招游子有无理之趣,请对此作简要分析。(3分)
⑶请简要赏析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这两句的艺术特色。(4分)
参考答案:
10.⑴(3分)由惜春(1分)到思归(1分)再到怀人(1分)。
⑵(3分)春归本是自然现象(1分),词人埋怨春弃己而独归是无理的(1分),但无理却有趣,借此把游子游子思归之情表达得委婉、深挚。
⑶(4分)运用比喻、借代、夸张等修辞手法,以鸳鸯喻夫妻(有情人),以江南、渭北代指夫妻(有情人)各自所在的地方,以白头三千里突出分别时间之长、相隔距离之远。意味深远,给读者以强烈的情感震撼和艺术感染力。(如答化用,两面兼写等亦可酌情赋分。)
评分建议:手法及分析,3分;表达效果分析,1分。若答出其他手法(想像、化虚为实、以景结情等)及表达效果,言之成理亦可赋分。
【诗词赏析】
这是一篇游子伤春怀人之作。
上片写惜春思归。急雨收春,斜风约水。写暮春时节,雨急风斜。这第一句写得别致 新颖,其中收字尤见功力。不言春将尽,不言春归去,而曰急雨收春,看一收字,至使急雨反客为主,造语生动俏皮。急雨收回春天,斜风拂掠水 面,而浮红涨绿鱼文起接着写暮春时节水面上的景致。红化凋零,飘飘洒洒落满江面;江水上涨,绿波荡漾;鱼儿游弋,激起阵阵波纹。这里的鱼文二字最 易引起人的暇思。中国自古就有鱼雁传书之说,书信常被称为鱼书或雁书。这鱼文仿佛就是幻化了的书信,勾起游子无尽的相思。年年两句直写惜 春。游子珍惜春天,舍不得春天离去,见春将尽,落红飘零,意绪万千。正如辛弃疾所云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游子惜春,可春并不理会,春归时也 不懂得招呼游子,不知约游子结伴而还。春本无知,春本无晓,如此怨春,似乎无理,然而更显其情真意切。这正是人们常说的无理有情之妙。
上片惜春思归,下片自然而然地转入怀人。留恨城隅,关情纸尾。写当初与妻子的离别及日后的书信传情。城隅,即城角,当初与妻子离别之处。不忍离别,却 又不得不离别,于是便有留恨城隅。一个恨字笼罩了下片,也为读者理解全词提供了一个契机。不能相见,只能在书信纸尾看到妻子的一片关切之情了。接 下去作者描摹了抒情主人公凭栏远眺的镜头。中国古典诗词中常借凭栏远眺写愁绪。李煜有句云: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浪淘沙》)辛 弃疾有句云:休去依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摸鱼儿》)阑干长对西曛倚,写抒情主人公倚着栏干长久地凝视着西天的落日。熟悉中国古典诗词 的人都懂得这是一个痛苦的形象。结尾化用杜甫《春日忆李白》诗句,杜诗云: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以遥望对方所见的景致极写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贺词云: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写夫妻老矣,却关山阻隔、江南渭北天各一方。这结处用语质拙,不雕饰,不张扬;江南渭北已溢出无限情思,而 鸳鸯白头更让人感慨万端。
贺铸善于写情,往往情真意切,此篇便是一例。贺铸善于处理结处,此词上片结处的无理而妙,下片结处的质拙含蓄,都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和启迪。
查字典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第四篇:现代诗歌赏析及答案
现代诗歌赏析训练题
一、阅读《美丽的夜雨》完成题目
像轻声到来的客人把情人牵到一把伞下
打开啤酒吧,欢迎雨声掩住了低低的私语
于是,泡沫,水珠从月夜下散出温暖的热气
在脚下和车轮下飞进把雨丝蒸酿成了蜜
美丽的夜雨美丽的夜
辛勤地擦洗大地像拉着小提琴
处处都是闪光的镜子滑过每一家的玻璃窗
城市一下亮了起来把明天更甜的生活
地下也联起灯的长虹飘进孩子的梦
美丽的夜雨
1、这首诗主要用了比喻修辞手法。作者从各种角度反复设喻,用多种喻体去说明夜雨这一
本体,请具体说说这首诗用了哪些喻体? 这些喻体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诗句清新洒脱,生动形象,立足表现感觉和情绪,写人和自然的微妙关系,既面
对生活,又超
越时空。试说说下面几句诗的美妙之处(重点从词语和修辞方面去品味)
“美丽的夜雨,辛苦地擦洗大地,处处都是闪光的镜子,城市一下亮了起来,地下也联起灯的长虹。”
3、面对美丽的夜雨,你有什么体验?请用几行小诗展示你的体验。阅读《秋晨》(于赓虞)完成题目:
别了,星霜漫天的黑夜,我受了圣水难洗的苦孽,你方从我的背上踏过,欢迎啊,东曙,你又已复活!
在这最后的瞬间,我睁眼
双手抱住太阳的脚,看
叶颤,花舞,听市声沉醉,直到落下欢欣的眼泪!
1、这首诗分为两节,请概括每一节的意思。
2、“你方从我的背上踏过”中的“你”是指,“你已复活”中的“你”是指
3、“星霜漫天”突出了,“圣水难洗”说明了
4、作者写作这首诗的思路是怎样的,他要表达怎样的情怀?
5、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三、阅读《星星》(臧克家),完成题目:
我爱听 渺小得没有名字
人家把星 它们用自己的光圈,叫做星星 告诉自己的存在。
夜空是另一个世界,仰起脸来
星星是它的小民 向着那白茫茫的银河,谁也不排挤谁 一,二,三,你数
彼此密密地挨近。呵,它们那么多,那么多„„
它们是那么渺小,1、你认为这首诗中那句写得最好?为什么?
2、自己的光圈是什么意思?
3、“谁也不排挤谁”是什么意思?
4、“渺小得没有名字”说明什么?
5、读完这首诗以后,你有什么感想?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答题。(8分)
献给毕业班老师的歌
有多少欣慰,两行慈母泪,万缕恩师情。
有多少鼓励,您用颤抖的声音鼓励着我们:
在我们即将毕业的时刻; 去吧——
带着多少叮嘱,勇敢的孩子,带着多少期望,向着明天,您把我们一一送上人生的站台,谱写新生活的赞歌!
目送着我们各自踏上远去的列车„„
1、请写出这首诗的韵脚(句末押韵的字)。
2、这首诗应该用怎样的语速朗读,请选出表述正确的一项。
A.急促 B.高亢 C.舒缓 D.低沉
3、请从诗中找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并从语言表达和 思想 内容两个方面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诗中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五、阅读《当黎明穿上了白衣》完成题目:
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
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绿的草原,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
——新鲜的乳液似的烟„„
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田野是多么新鲜!
1、用一句话概括这首短诗的内容。
2、诗的开头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3、找出句中动静结合的语句,并欣赏其妙处。
4、找出一处运用比喻手法的语句,试分析其好处。
六、阅读《露》完成题目:
我在嫩绿嫩绿的草叶尖上 一滴纯洁的甘露
我在张开惺松睡眼的花心里
我没有向人们说:“勿忘我” 很少人注意我,我不抱怨
清晨和黑夜 那——又有什么要紧?
我自生又自灭 阳光妩媚的清早
我会升华成一朵
我不是星星的眼泪 美丽的洁白的云
也不是璀璨的明珠
我就是我1、说说诗中的“露”具有什么特点?
2、文中的露拥有怎样的生活态度?
3、读了这首诗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
4、仿写:我不是星星的眼泪/也不是璀璨的明珠/我就是我/一滴纯洁的甘露 看,微黄的灯光,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看!
七、阅读《祈》(傅天虹)
天空生动,是因为有了飞鸟
那是一串移动的音符
而我只是一粒石子,不祈求完美
也请大地至少给我一点花纹
1、怎样理解“天空生动,是因为有了飞鸟”?
2、诗中“我作为一粒石子,不求完美,还是请大地给一点花纹”你从中悟出作者怎样的追
求?
3,仿照是个的第一节进行创作。
4、你认为是个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八、阅读作者宗白华的诗歌《夜》完成题目:
一时间 一会儿 觉得我的微躯 又觉著我的心 是一颗小星,是一张明镜,莹然万星里 宇宙的万星 随著星流。在里面烁著
1、这首小诗题名为《夜》,是在静静的夜空下,凝望在浩瀚太空中闪闪发光的星群,但它的深意却不仅仅写夜的景致,还抒发一种思想,试做分析,阐述其内在的哲理。
2、“一时间/觉得我的微躯/是一颗小星/莹然万星里/随着星流”用自己的话说说其中的内
容,理解其寓意。
3、“一会儿/又觉著我的心/是一张明镜/宇宙的万星/在里面烁著”与上一节内容是不是自
相矛盾?该怎样理解这首诗?
4、五四时期曾经盛行过哲理诗,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诗曾对五四新诗人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同期另一位著名的女诗人也是以哲理小诗而享誉诗坛,她是谁?能举出她诗中的名句吗?
5、去感受夜色,带着自己的体验写几行小诗。
一、参考答案:
1、答:轻声到来的客人、辛勤洗擦大地的清洁工人、把情人拉到伞下的红娘、拉着小提琴的歌手.这首诗通过奇峭的比喻和连珠似的妙想,主要表现了生活分外美好
2、答:这节诗用了拟人(辛勤地擦洗大地)、比喻(闪光的镜子)、夸张(城市一下亮了起来)、比喻(地下也联起灯的长虹)修辞手法,描写夜雨十分生动形象。
二、参考答案:
1、这首诗共两节,第一节主要写告别秋的心情;第二节主要写面对秋晨的情态。
2、苦难;东曙
3、秋夜的凄冷苦难的深沉
4、作者面对秋晨的情态,先是抱住太阳的脚,在看见叶颤、禅舞。听市声沉醉,直到喜极而泣,表达作者对光明无限渴望的感情。
5、全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语言简洁形象生动,耐人寻味。
三、参考答案:
1、第一句,运用拟人,形象的写出了星星在夜空中所占的位置。2指星星发出的光芒,写出了他的能力和作用。
3、说明了星星在夜空中虽然渺小,却并不受任何排挤,永远有自己的位置。
4、说明了星星在夜空中的渺小并不引人注意。
5、任何时候也不要放弃,要知道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存在价值,不要因为别人而改变自己,要相信自己,肯定自己的价值。
四、参考答案:
1、刻,车,歌。
2、C。
3、此题为开放性试题,无惟一答案。如“两行慈母泪,万缕恩师情。”理由:这句诗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师对学生的浓厚感情,;同时也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之情。
4、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在离别之际想到了老师的点滴生活以后对老师的依依不舍和感激之情。
5、“老师”是和蔼的,他一直鼓励学生,给予他们爱和知识,当他的学生要离开时,他会欣慰的笑,会在心中为他们祝福,老师把学生送向了光明,而他们仍然无私奉献,永远守在自己的讲台上。
五、1、主要写诗人在田野漫步的情景。
2、色彩丰富鲜明美丽的图画。
3、开头两句都是静态描写:林子、山坡、草原。“草原上流着„„烟„„”一句运用动态描写,这样使画面具有美感有具有动感,富有活力。
4、“新鲜的乳液似的的烟”把烟的清新流动感、质感以及烟的美妙描绘出来了,而且可以看见可以捉摸。比喻可谓精妙。
六、1、默默无闻、乐观、心灵纯洁
2、乐观向上
3、在生活中,即使我们很普通很平凡,或遇到困难我们仍然应该乐观向上,不要抱怨什么,应该永远保持一颗纯真善良的心。
4、例如:我不是巍峨的高山,也不是连绵的峻岭,我就是我,一座矮小的山丘。
七、1、因为动态的飞鸟充满活力,给静态的天空带来生机。
2、十全十美的人是没有的,但作为人绝不能因此降低自己的要求,哪怕自己平凡得像一颗石子,总希望他有一点花纹,这是人对美的天性追求,3、大地生动,是因为有了花朵,那是一幅缤纷的画卷。
4、是一个积极追求进取,努力奋斗,并希望自己有一番作为的人。
八、1、抒发了一种天人合一的无神论思想,把个人的未知与“神”等同,这是五四时期反对专制,提倡个性解放的要求。
2、伟大由渺小组成,所以渺小同时也是伟大,这一节表现诗人归随宇宙的心愿,是“万物即我”的体现。
3、不矛盾,归化宇宙,身心与万物融会,精神得到净化和升华。而一旦达到如此境界,诗人的心就如同一张明镜一般,能容下宇宙星辰。
4、冰心,她的诗集有《繁星》《春水》
5、略
第五篇:饮酒赏析及答案
《饮酒》(结庐在人境)赏析训练及答案
1、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是:。
2、诗中表现自己在俯仰之间悠然自得形象,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诗句是:。
3、诗中被王国维誉为“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达到物我合一境界”的两句诗是:。
4、诗中展示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旷达心胸的句子是:,.5、本诗中以物我两忘的超然神韵而千古流传的诗句是。
6、“南山奶粉”的广告巧妙套用诗中佳句是:。
7、诗中 几个字暗写官场的污浊。
8、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 的心境。
9、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看”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或改成“望”好不好?为什么?)
10、“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此”是指作者的 生活,“真意”是指。
1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本诗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B.本诗融情于景,情景浑然一体,表现出一种平淡而又质朴的美。C.前四句和后两句主要是说理,是寓情于理,中间四句主要是写景,是融情于景。融写景、抒情、说理于一体。
D.“飞鸟相与还”写诗人的悠然自得,诗人完全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连飞鸟也跟着他一起回家。
12、诗人归隐之后,在与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 的心境。
13、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简洁的语言说出诗中蕴藏的几幅画面。
14、作者在这首诗中展现了什么样的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5、诗中无一字写酒,无一笔画饮,为何题目为“饮酒”?说说其原因。
16、诗中问答妙趣盎然,形象生动,与李商隐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同样运用了设问的句子是:。
17、身居闹市,如能不受世俗诱惑,保持高洁的情操,也能获得一份心灵的宁静。正如诗人在诗中所说 ?。
18、结合诗人的理想,谈谈你对诗中“真意”的理解。
19、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
20、“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历来为人称颂,谈谈你的理解。
21、让我们走近诗人,去体验:,的淡泊与和谐;让我们走近李商隐,去感受:
,的执着与奉献;让我们走近王安石,去学习:,的坚毅无畏。这样,我们才能找到精神的寄托。
22、说说你对“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理解。
23、诗中:,一句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
24、“心远地自偏”的含义是什么?并结合作者的写作风格进行简要赏析
2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指的是:
26、“心远地自偏”中“心远”的对象是什么?作者的用意指什么?诗句说明了什么道理?
27、诗中“心远”的意思是,在诗中的作用是
28、历来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人认为“悠然见南山”好的,也有认为它不好的。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29、这首诗的语言与《归园田居》一样具有 的特点。30、这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欣赏,反映出作者怎样的人生追求?
31、《饮酒》诗序中说:“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然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而李白在《行路难》诗中却写了对酒停杯的情景。一个是“既饮”之作,一个是“未饮”之歌,试比较这两首诗抒发的感情有什么不同.32、诗中表明诗人心境的两个词是:、。
3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描绘了怎样的景色?从中可感受到诗人怎样的人生哲理? ※ 参考答案
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2~
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7、车马喧
8、恬静(悠然、闲适、恬淡、愉悦)
9、示例一:“悠然”二字写出了诗人闲适、恬淡自得的心情(或心境)。因为“见”字生动地描绘出了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中所“见”,把人与影融为一体,从而很好地表现处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示例二:因为“见”是有意无意之间的一瞥,反射出诗人超脱飘逸的悠闲心情。而“望”“看”属于有意识地注视、远观,使人与物拉开了一段距离,也缺乏有“悠然”的情味。示例三:“见”字用得非常精妙,“见”是无意中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望机的天真意趣。示例四:因为用“见”字,就好似无意之中,南山撞人了自己的眼帘,最能表现他归田后悠然自适的情韵。改为“望”字,表示有意识地注视,缺乏“悠然”的情味,就变得兴味索然。
10、隐居或田园 人生的真谛或自然纯真的情趣。、11、D
12、悠然自得(或闲适惬意)
13、秋景晚霞图、远望南山图、徜徉篱下图、慢摘菊花图、飞鸟回巢图、晚霞掩映图、悠然自得图等
14、秋季的傍晚,诗人徜徉在简陋的篱墙下,手捧摘来的盛开的菊花,无意间抬眼见到南山正掩映在夕阳之下,飞鸟结伴回巢,景象佳妙神奇,展现出一种宁静、自由、和谐的意境。作者通过展现这样的意境,反映了诗人归隐之后的那一份恬静、闲适、惬意的情怀以及对坚贞、高洁品格追求的思想情感
15、①这首诗是组诗中的一首,总题为“饮酒。”原序说这些诗都是醉后写的,所以题为“饮酒”。②其实,作者在饮酒之后,醉眼迷离,心中多少有些快意,暂时忘却并远离自己在现实中的烦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与大自然的纯洁、闲适、恬美融合在一起,眼睛里都是美的色彩,美的景物,山、鸟、花、霞、人交互相爱,亲切自然。也由此题为“饮酒”。16~17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18、“真意”可以理解为诗人希望远离污浊世俗的纷扰,对恬淡闲适的田园生活的毕生追求。(或表明作者厌恶世俗和官场的污浊风气、名利纠纷,归隐田园,希望在田园的悠然和闲适中保持高洁的品行。)
19、此句被视为体现陶诗意境、风格的名句。表现出物我合一、浑然一体的意境。诗人悠闲、淡泊地在篱下采菊,眼神不经意间与青山如黛、绿水长流、鸟语花香、鹿影常现的南山美景相遇。
20、这联诗句向我们展示了诗人悠然采菊和迷醉田园风光的图景,悠闲淡泊宁静,体现了田园生活的优雅和平静。
2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2、山林中的雾霭在夕阳之下紫气升腾,若有若无缭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相伴飞回巢,归隐山林。写出了诗人“悠然”所见之景,体现了诗人宁静恬淡的主观心境。
23、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24、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住之处再喧闹也会显得偏僻安静。此句表达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另外蕴含一定的哲理,是作者追求心灵宁静的体现。
25、面对良辰美景,再精妙的语言,也不足以传达出人们复杂的感受与人生的真谛。
26、“心远”对象是官场的生活和世俗往来的纷扰。作者用意指思想远离官场和世俗。“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27、心志高远(或心境高远)点明全诗的诗眼(或概括全诗的中心词)
28、“见”字用得好,好在更能显示出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南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态,从而显示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此题如果谈“望”字用得好,可认为:“望”表示有意识地凝目眺望,更能寄托诗人对僧道云集的南山胜地一往情深的向往,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外化,体现着艺术形式服从于思想内容是创作原则。)
29、平淡自然 30、厌恶官场腐败,决心归隐自洁。
31、示例①《饮酒》是作者归隐田园后写的抒情小诗,是他的“酒后真言”。他对自己的隐居生活表示满意,也能从心灵安逸、远离世俗烦恼的高度来认识。唯其具有宁静安详的心态,才能有“悠然见南山”的自得以及看山雾飞鸟的真趣。《行路难》是李白借乐府古题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诗篇。面对美酒佳肴,他与陶渊明正好相反,“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高呼“行路难”。因为他辅佐明君、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无从实现,故愤愤不平之气溢于言表。这两位诗人抒发的感情不同,除了他们的身世、追求不同的原因外,还有一个大的社会背景问题。陶渊明身处晋宋易代之际,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虽有济世情怀却不能施展;李白身处大唐盛世,社会相对稳定,士人学子人人自奋,期望为国为民有所作为,故仍存积极进取之心。示例②《饮酒》写于归田之后,此时正值晋宋易代之际,政治极端腐败,世族高门把持高官要职,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无心于争权夺利,毅然辞官归家,情愿过躬耕的田园生活。这首诗借饮酒抒发情怀,表现了诗人厌弃世俗、陶醉自然的情感和可贵的情操、志节,这首诗既有不满现实、洁身自好的一面,同时也流露出一种避开矛盾,在平静中求得解脱的情绪。《行路难》则是一首感情十分强烈的诗歌,作者在诗中借乐府旧题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和不平。作者生活的时代正值盛唐时代,社会安定,读书人多抱有为国效力、积极进取的心情。面对“金樽清酒”,李白由于心情郁闷,“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无心饮酒,也饮不下酒。他多么希望能“渡黄河”“登太行”,直至到“日边”呀,然而现实却是“多歧路”“行路难”,诗人找不到出路,壮志难酬、愤愤不平之气溢于言表。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并不气馁,他那种积极入世的强烈要求,再次使他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乐观高昂的调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2、心远、悠然
33、景色:傍晚,山上的气象越发美好,在这从容而浑然的暮色里,飞鸟一群群地结伴而还。哲理:归还自然(或返璞归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