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制度管理的改革与创新之我见论文

时间:2019-05-15 12:02: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校制度管理的改革与创新之我见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校制度管理的改革与创新之我见论文》。

第一篇:学校制度管理的改革与创新之我见论文

学校制度管理是使学校各项工作纳入科学规范的轨道,实现学校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环,从而提高办学效益,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有效的制度管理机制。学校制度管理既包括相对稳定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程的建立,又包括这些规章制度能够全面实施,确保学校各项工作正常有序运转的管理机制。

我校是一所初级中学,在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始终突出质量为本、管理立校方针,不断创新学校内部管理机制,尤其在学校制度管理上,坚持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发展。

一、激励约束——学校制度管理的意义重大

学校的管理离不开制度,要加强学校制度管理,而首要的是正确认识以激励和约束为主的学校制度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1.学校制度管理是建立正常学习和工作秩序的基本保证。

学校要把每一个成员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发挥并最优化地组织起来,就必须有一整套规章制度,使学校一切工作和所有师生员工有章可循、有矩可蹈。我们学校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积淀了一系列这样的制度,如目标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考核评价制度、分配奖励制度、教育科研制度、师资队伍建设制度、学生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后勤保障制度等等。实践证明,学校制度的完善和有效实施,形成了良好的运行秩序,有效地奠定了其他学校工作的基础。

2.学校制度管理是调动师生员工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只有每一位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得到了充分发挥,并形成了一种集体教育力量时,学校办学效益才能提高。我们在管理中建立起了符合教育规律、符合现代管理理念的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使全体师生员工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和应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以及对整个学校工作具有什么意义和作用。这样,就能把全校师生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成为推动学校工作不断前进的巨大动力。

3.学校制度管理是形成优良校园文化的基础。

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是办好学校的重要条件,也是学校特色的重要标志。学校制度管理要求师生员工按章办事,行为有所规范,并在日积月累、反复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和优良的学习、工作习惯,促进制度文明,进而形成一种独特的校园文化,在有形无形间奠定学校发展的深厚底蕴。

二、全面协调——构建学校制度管理体系

学校是个多种教育因素集成的复合体,制度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在建立和实施制度时,应该以系统论为支撑,形成制度管理体系。多年来,我们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结构与功能的正确关系,在学校行政管理、教育教学、后勤保障等各领域建立了全面、系统、协调的制度管理体系,有效地提高了学校管理效益和教育质量。

1.以质量为核心,形成和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制度。

制度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校管理效益和教育质量,我们以实施学校全面质量管理为核心,实施和完善全面、协调的学校质量管理制度。在学校质量管理的点、线、面上,从学校规划策略、发展目标确立、工作计划制定、考评督办检查以及奖励惩罚等都形成了一整套系统、全面、协调的管理制度,建立了“全员、全面、全过程”的“三全”管理机制,使学校制度管理在一个完备的系统中良性运行。

2.以发展为目标,形成教师专业化发展制度。

在队伍建设上,我们形成了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标、以校本培训为依托的制度化机制,着重建设三个队伍:建立“新教师帮教制度”,培养新教师尽快成为合格的教师;建立“骨干教师培养制度”,培养教学拔尖人才;建立“名教师选拔制度”,培养教育能手。三个专业化制度是教师成长和发展的阶梯,使不同年龄段的每位教师都能找到自己的坐标,都有实现自我和超越自我的机会,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和教师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以激励为导向,形成和实施教职工奖励分配制度。

在分配机制上向初三年级倾斜,设立和不断完善“教学质量”奖,以中考培养质量确定不同的奖励标准,拉开差距,好的重奖,不好的不奖甚至罚,有效地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同时,我们形成了学校先、优、模评选奖励制度,每年评选“优秀班主任”、“教学能手”、“教科研先进个人”、“服务育人先进个人”,学校进行通报嘉奖,充分发挥了奖励机制的导向激励作用。4.以校本为基础,形成校本教研制度。

我校的科研工作遵循“以改革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以课题研究为形式”的指导思想,建立了立足校本的教育科研制度。学校制定了包括理论学习、新课程研修、课题研究、考核评价等一系列教育科研制度。尤其是校本研修逐步走向制度化,以学科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每个学科教研组每周活动一次,备课组每周活动一次,有效推动了校本教研的进行。

5.以成长为指引,形成和实施学生教育制度。

我们按照制度管理要求,不断加强德育工作,注重德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逐步形成了学生的文明行为养成和守纪教育、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拓展学生个性发展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育等各项德育制度;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建立了每年举办“艺术活动”、“春秋季体育运动会”等大型文体活动制度,每周的升旗仪式、国旗下演讲等活动都纳入了制度化管理,使德育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有声有色。

6.以规范为坐标,形成和实施教学管理制度。

在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上,我们按照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试、评价等教学环节,制定了“教学常规检查制度”和“教师业务考评制度”,使教师在每个教学环节都遵循必要的规程,促进整个教学环节始终在一个良性轨道运行,保障了学校常规教学秩序。

三、以人为本——实现学校制度管理的与时俱进

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促进人的发展,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这应该成为今天学校制度管理改革与创新的基本走向。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学校教育走向人本和建立校本管理、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理念的深入,传统的学校制度管理应在内涵、方法、途径的不断改革和创新中赋以新的内涵。我们在近年的实践中,力图建立“以人为本”的制度管理,突破传统制度清规戒律式的规范功能,让制度管理与时俱进,赋予制度管理以人性化、人文性,最终达到“发展人”的目的,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新课程的改革,在诸多领域推动着学校管理的内在变化,学校制度管理也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而改变。在课程管理上,我们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建立了新课程上课制度、综合实践课程推进制度、以校为本的科研制度、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生教育管理制度等,为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做好了制度上的铺垫。此外,在教学制度的改革上,我们改变了过去一些与新课程不适应的旧有制度,着重建立了提高教师专业化素质制度、教师角色转变制度、改变学生学习方法制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制度、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制度等等。

我们尝试了教学质量评价制度上的创新。对教学质量和教师的评价,多数学校往往仅以高中升学率来评价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成绩。其弊端在于与素质教育的内涵相背,使学校无法摆脱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纠缠,也难以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工作成果。但作为衡量办学成果的重要标尺,教学质量又不能不评价。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的课程改革精神,我们进行了教学质量评价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我校在教学质量评价上使用了“高中生、高职生培养率”的概念,建立了以“培养率”为坐标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具体做法是客观定位学生入学时的状况作为基数,经过三年培养,以每名学生的提高幅度作为最终评价结果,作为对教师的工作成果进行定位和奖励的依据。这种动态的、发展的评价制度实施,形成了一种以学生成长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正确导向,促进了教师“面向全体学生、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观念的形成,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提高,从而推动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使我校的教学质量有了稳步的上升。

在学校制度管理的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实践和尝试,推动了学校内部管理和办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制度管理既是一个老话题,又是一个新课题,在基础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的今天,还需继续努力去探索、创新。

第二篇:高校班级管理创新制度之我见

高校班级管理创新制度之我见

当今中国,教育体制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在新时代的浪潮下,社会对于大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班级创新思维管理也成为了新形势下大学生健康成才的必然需要。我们作为老师,就要与时俱进,用创新的思维进行班级管理,用新制度、新方法来适应新形势,我想,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抑制社会不良风气的渗透影响,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和接受良好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能促进学生在心理上慢慢走向成熟,进而应付人生中的各种困难。

一、创新学习管理,加强学风建设

在当今日新月异的社会和时代中,不难看出,越有能力者越受欢迎,这么说来,学习依然是当代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搞好学习才是重头戏,也是一个班级发展的必由之路。学风,是读书之风,是治学之风,更是做人之风,是一个班级的气质和灵魂,更是一所学校的立校之本。优良的学习风气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它直接影响到教学改革的步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到校风的形成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才能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增强全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为顺应当代教育体制改革的潮流,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利用最新发展成果以及高端前沿的科技成果来搞好教育事业。比如上课之前的点名工作,可以利用智能手机上的“蓝墨云班课”进行签到,本来需要用5分钟进行课前点名,现在1分钟都不到,班级里的所有同学都能完成签到工作,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能很方便地活跃课堂氛围。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蓝墨云班课”等学习软件布置作业,并向学生发送优秀课件以及课外习题。在签到方面,每一班级可以利用指纹识别器进行早晚自习的考勤,指纹识别器交与班长管理,每次早晚自习开始之前把指纹识别器放在门口,来上自习的学生按先后进行“签到”,这不仅可以作为考勤的方式,而且能够作为优秀学生评选的重要依据,衡量学生是否积极认真对待学习。

为了进一步保持和发扬优良的班级学风,我们可以举办“优秀班级”的评选以及PPT展示,PPT主要包括各班学习情况、获奖情况、优秀学生表彰和早晚自习情况等方面的内容,把这些内容一一在大屏幕上展示出来,通过现场观众投票,以及微信微博投票等方式评选出优秀班级。

班级内部可以召开“知识竞赛”、“有奖问答”“每周讲座”等学习活动,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我们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班级,每周都会举办一次“诗文展示”活动,展示内容为诗歌、散文等文学题材,虽然题材不限,但必须保证原创;展示对象为全体班级学生,按照“谁的作品谁展示,谁的作品谁讲解”的基本原则,调动起了全班同学共同创作、亲身实践的活力,形成了良好的艺术创作氛围。

二、加强班级思想建设,探索文化管理模式

加强班级思想建设,对于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认为,大学班级思想建设要走新思路,不应该再按照传统模式、传统方法去加强巩固,所以我们建议使用文化管理的方式加强班级建设,虽然这种方法还不算太完善,但我们相信,只要对学生有利的制度,一定是班级管理的好制度。

所谓文化管理,就是通过明确的价值导向和行为准则,使班级组织成员认同组织里的良好的工作作风,在行为上达到协调一致,用温和、文明的方法进行思想导向、文化导向以及各种活动开展与建设。作为一种班级管理方法,文化管理也是班级管理者采用正?_文化指导班级成员行为的理念、方法和过程。文化管理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一种以各班级成员学习、卫生等要求为基础、以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为核心,以文化执行力为驱动的一种班级管理思想;二是一种探索研究如何建设和运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新文化进行班级管理的理论体系;三是一种把文化管理思想和理论运用到各班级的实践中去。

我们所谓的“文化管理”是以班级全体学生为主体,以学习活动为基础,以师生间、学生间的交往为纽带建立起来的班级组织体系。有明确的方向性。其组建的目的就是完成社会、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意图,它必须成为教育、影响学生以及按照教育目标要求来培养塑造学生的特殊环境。

“文化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建立“文化班级”。现代大学班级是社会的典型缩影,也是是社会组织的特殊形式。“文化班级”是大学生认识和了解社会,学习适应社会生活,实现个体融入社会的重要环节。“文化班级”必将成为新一代大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

我国大学教育起步较晚,发展大学教育主要是借鉴国外高等教育的成功经验,在班级管理模式上,“文化班级”模式将继续沿用“国家―学校―院系―辅导员―班主任―班级―学生个体”的层级式管理结构,班级在这一结构中属于组织环节的末端,是实施具体工作层面,所以班干部的评选与任用至关重要。

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思想教育与班级教学、管理相辅相成,教育方式以灌输为主。但目前,学生之间关系松散,各自接受的教育与对历史与现实的认同感存在较大差异,学生的思想越来越混乱,越来越繁杂,原有的以固定班级为基础的教育模式陷入困境。基于此,我想呼吁广大教育工作者挺身而出,建立新型教育模式,探索创新教育方法,运用“文化管理”的方式来进行班级管理,我想,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共同尝试,那么我们必能做到!

三、建设“议会制”班级

如今学生热衷于自由民主,不喜欢强压式的管理机制,因此,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放权给学生治理班级,让学生学会在自我管理的同时能够照顾别人,在独立攻坚的同时能够互相合作,在做好本职的同时能够创新工作。“议会制”班级主要适应学生的自由民主心理,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以此来加快运转班级工作,促进班级管理的有效进行。

“议会制”班级,就是通过“议会制”的形式组织班级,每两周召开一次班级“议员”大会。每班设置“议会长”一人,即原团支书,负责组织开展议会,宣布议会结果;设置“内阁总理”一名,即原班长,负责组织责任“内阁”,提名生活委员、学习委员、宣传委员、组织委员、纪律委员、文艺委员、体育委员,另由议会投票选举产生;全体班级成员参当“议员”,负责听取各类班级事务汇报,行使投票表决权。班委组织活动时,先提出若干活动计划,向“议会长”和“内阁大臣”递交策划案,提请议员大会讨论投票表决,表决成功方能由班委会执行;每学期期末时,各班班委进行工作汇报,同时进行新一届班委竞选演讲,由议员大会投票决定新一届班干部名单。

在这项方案提出之后,我们就立即应用到了实际中去,典型案例如汉语言文学二班选举入党积极分子。首先,由班委提出选举计划,并递交选举策划书,他们的主要计划有人员报名、“议会长”、“内阁大臣”提名、上台演讲、民主评议、议员投票。随后,“议会长”与“内阁大臣”进行筛选、提名,主要筛选掉经常缺勤、使用大功率等违反纪律的同学,被提名的同学才有资格参与竞选。接着,班委组织召开班会,被提名的同学上台演讲,“议会长”和“内阁大臣”负责记录、审核。上台演讲完毕,“议会长”组织召开议会,“内阁大臣”组织召开内阁会议,单独召开完之后,议会与内阁召开联席会议。议员行使投票选举权,“议会长”以及“内阁大臣”确定最终入选名单。

学生干部是班级民主自治的骨干力量,我们作为政治辅导员,需要强化对班级学生干部的培训,使他们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较好的工作水平,从而实行有力的管理方案。

作者简介:

刘广辉(1965―),男,商丘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实用书法》,政治思想教育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第三篇:成人教育管理的危机与改革创新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扩大和深入,人才培养与教育事业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才能适应当前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要求。针对现在国家科技、经济、管理人才的发展现状,成人教育在人才的培养方面担负着重大的责任。虽然在过去的发展进程中做出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纵观国内的成人教育管理工作,还存在着很多的弊端,使得成人教育管理出现危机。如何更好地对待危机,解决危机,是本文主要探讨的内容。

关键词:成人教育;管理危机;改革创新

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成人教育在国家倡导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是在实现科技进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为社会输送高端复合型人才上承担着终身教育的职责。当下的成人教育内容包括了再就业培训、岗位培训、成人学历教育培训、为企事业单位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等多项办学形式。不仅成为终身教育事业中的重要一员,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社会攻坚人才,还不断谋求各方面的合作与沟通,继续探索合作办学的新思路。但是与普通高等学校的集中教育管理有所不同,成人教育存在发散性、不完善性等缺点,给成人教育发展之路带来重重危机。需要我们在开展成人教育的同时,根据时代需要实施必要的改革创新,谋求成人教育生存与发展之路[1]。

1、成人教育管理的危机

我国成人教育发展的历史较短。真正可以称为发展开端的年份大约是在上世纪的90年代后期。根据国家颁布的有关教育改革发展纲要规定,将成人教育纳入到了教育制度中,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一员,与终身教育、职业教育并列存在与我国教育制度之下,成为当时一种新型的教育制度。成立之初,成人教育被赋予了很高的评价和期待,也让很多错过高等全日制院校学习的年轻人获得了同等的学习机会和学历。但是同时,成人教育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给成人教育带来了一些不好的影响,让成人教育在社会和群众的心目中的地位打了折扣。管理危机主要表现在:

①经费投入过低是成人教育与高等院校相对而言的。教育的投入资金相对固定,但在以往的分配比例上,重点大学、普通大学、成人教育所受到的投入比例是不同的,尤其是成人教育,在教学设备、师资配备、仪器采买上都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

②教学方式墨守陈规,管理方式落后陈旧,与快速发展的社会与经济不协调,导致成人教育的成果与社会地位逐渐不如人意,因此受到政府的重视也随之降低,投入减少,出现成人教育和普通教育双轨制的现象。

③成人教育的师资力量中存在资质等方面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一些学生或者缺乏教师资质的社会人士涌入成人教师行列,他们并不具备教学经验和能力。对学生的教育没有提高作用。

④学校在管理上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由于很多是在职人员兼职做专业老师,因此工作繁忙,疲于应付,更无法谈及教学改革和教育创新了。管理者大多年龄比较大,对社会发展变化的适应程度不足,思想相对保守,难以为现代化教育做出更多的贡献。

⑤在人们的心目中,对于成人教育的认可程度远远不及高等院校的认可度。虽然我国对成人教育的地位有明文规定,与高等教育系列地位平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成人教育学历在众多学历中地位较低。社会对成人教育学历的重视程度和认可度不高。

⑥成人教育发展历史较短,在制度上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教学模式停留在课堂授课模式上,对先进的信息技术的利用率不高。如网站、博客、微信平台等没有普及开来,因此成人教育的自我宣传力度不够。

⑦成人教育的教育质量,在许多实际参与授课的学员反应中得到的结果是不高的。由于教学模式多模仿全日制教学,缺乏自己的特色。教学手段又过于陈旧,难以吸引学员的兴趣和注意力。因此学员在参加成人教育的过程中,多为应付,难以提高学习质量。

2、成人教育管理改革方法探析

政府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投入是对成人教育最大的支持。当政府作为外部环境为成人教育提供更多的财力、人力等帮助后,成人教育就会拥有更多的力量进行教育体制机制革新与创新,对成人教育配套规章制度进行治理和制定,按照国家对于成人教育的法规和条例要求进行逐步规范,给予成人教育教师职业资格认定等要求,实行聘用制。

①借鉴国外成人教育先进做法,开放成人教育优先权,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到成人教育的建设与运营。给予成人教育一定的办学自由。

②加强对学校内部的管理。

1)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成人教育的学员与高等院校的学员在年龄、社会阅历、工作经历等方面都有不同,成人教育的学生大多是有工作经验的人,社会阅历丰富、来源复杂。不能按照普通学生的要求来进行管理。教师应以学生的立场为参考,为学生考虑问题,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的特点。采取激励与鼓励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获取知识的决心与意志。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热情来。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排除学生的后顾之忧。成人教育学院从管理人的思路转变为服务人,改正学校在管理中的不足,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

2)加强成人教育课程设置水平。提高成人教育教师的水平。采用立法和法规相提并论的方式,实行教师全员聘用上岗。选拔教师要经过考试和考核,将优秀的人才引进来。在授课阶段采用试用制,通过学校、学员的双重考核来进行评定,懒政必须要被淘汰。教师对自身要加强约束,要求自己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强化与优秀教师的沟通和交流,结合管理教学经验,对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进行创新。

3)根据成人教育学院本身的特点,将学校的软硬件等纳入到城市建设的体系中,加强与省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联系。从学校和学员的需要出发,展开理论课程的设置和实践课程的探索与开设。

4)采用学分制,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下的学分设置为毕业的参考数值。使用学分制的优势在于,针对学生的特点,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上课时间。摆脱过去单纯以考试成绩来进行评定的传统考核制度。学员只要学习课程内容,达到学习目的,并参加开卷闭卷考试、上机操作,小论文等多重评价方式,并获得较高的实践课程的评价,就可以获得毕业的资格。这种方法教育出来的学员不仅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还拥有较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方法,更加适合社会需要。

③加强学校的核心管理层的凝聚力。首先要有优秀的带头人,能够带领学校走出危机和困境。带头人必须具备高瞻远瞩的见识、德高望重的人脉关系、与时俱进的管理方式,超人的人格魅力,才能影响教师和学生的行为。领导人在借鉴和学习国内外先进管理模式的同时,不断寻找新的突破口,给自己以思想动力;并且能够组合协调各方力量,解决成人教育面对的困难和难题。组织专家学生参与成人教育改革和改制,传播新观念,交流新知识,共同研究如何将成人教育正规化的问题[3]。

3、结语

挑战就是机遇。我国成人教育在当下必须抓住时机,转变办学理念,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结合自身优势,不断寻求合作。探索与社会办学、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发展继续教育等多种运营模式,才不会面临危机的威胁。只有突破当下,另谋出路,探求新的办学模式和管理模式,才能让成人教育与时俱进,把握时代脉搏,走出当下的困境与危机。

参考文献:

[1]张英民.浅谈成人教育管理的危机及改革创新[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16):236.[2]秦凯.成人教育管理危机与应对策略[J].考试周刊,2014(89):148-149.[3]陈林选.探究成人教育管理的危机及改革创新[J].山海经(故事),2015(7):109.

第四篇:安全教育与管理之我见(论文)

安全教育与管理之我见

在校学生增多,校园周边环境日趋复杂,给中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带来许多新的问题,中学生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民族的兴旺和国家的前途。因此,教育和保护好下一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中学教育尤其是中学生安全教育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一个人将来是否成为人才,理想抱负能否实现的问题。

我认为对中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必要性有以下几点:

1、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和提高民族素质的需要。”凡已入学的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按照当地学制的规定,学习到毕业,而不能中途辍学。只有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才能使一些学生不中途辍学,保证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实施,从而提高我国的民族素质。

2、开展素质教育的需要。开展安全教育,可以提高中学生的素质,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文化氛围。中学生一方面要自我约束,遵纪守法,另一方面,其学习和生活又要有必要的外部条件和稳定的治安秩序作保障,而中学生安全教育恰恰在这两方面得到了全面体现。

3、正确引导特殊中学生的需要。现在的中学生,绝大多数与生俱来就有优越感,攀比之风日盛。当愿望不能实现时,少数自我约束能力差的学生便动起了歪脑筋,把手伸向了周围的同学。造成许多学生宿舍内盗窃事件时有发生,有许多学生的钱物也被抢劫。有些女生为了钱,结交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为“友”。同时,单亲家庭、再婚家庭的孩子也较以前多,其心理往往存在障碍。由于心理状态不好,导致个别学生面对缤纷的世界不能自恃,面对突发的意外事故及人身伤害等束手无策。

4、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的需要。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育的不断发展,在校中学生数量不断上升,校园社会化现象日益明显,校内和校外周边环境日趋复杂。学生被拦路抢劫或被他人伤害,学生宿舍内钱物丢失、女生宿舍内遭流氓滋扰、酒后滋事、斗殴事 件等屡屡发生。大量事实说明,安全问题不仅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今后走向社会要遇到的问题。

5、提高中学生安全意识的需要。当前中学生安全意识普遍比较淡薄,自身安全意识不强。一些中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看到违法违纪事件,没有关系到自身利益,装作视而不见。认识不到打架斗殴、盗窃等给自身、他人、学校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不采取有效的制止措施。因此,要切实加强中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中学生安全的防范意识。

那么,对中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途径和措施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切实提高对中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安全教育是维护中学生安全的一项基本教育,是中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人才保障的根本教育,它始终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发生学生安全事故,不仅仅是个别学生受到伤害的问题,还会牵动学生家长,涉及其他学生的情绪,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甚至还会影响到部分地区的社会稳定。因此,我们要把做好中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到能不能营造优良育人环境、能不能维护校园和社会的稳定、能不能实现学校的教育培养目标这一高度来认识,时刻把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摆在重要位臵。

2.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仅靠保卫部门和学校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依靠学生管理工作者和学生组织及学生家长等有关部门和人员共同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特别是要发挥思想教育阵地的作用,利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体系和优势。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因人因事有针对性的进行安全教育。

3.突出重点、注意提高教育实效

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既要全面展开,更要有重点地进行。做到点面结合,以点带面。一是教育的内容要以防人身伤害、防财务受损、防心理失常、防违法犯罪、保学业完成为重点。二是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开展不同内容的教育。

4.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

让中学生参与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是提高中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有效途径。学校要十分注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建立激励机制,通过经常开展创“文明班级”、“创三好”、“模范团员”、“优秀班干部”和“出色兴趣小组”等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在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模范榜样作用。

5、争取相关部门协作,整治校园周边环境,优化育人环境

学校在加大对校园安全保卫力量的投入、提高保卫人员素质和学校安全教育水平的同时,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公安机关的支持,严厉打击危害学校及中学生安全的不法行为,切实改善校园周边治安状况,优化育人环境。

我们在进行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加强职责管理,构建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保证学校安全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

第二,健全学校安全预警机制,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组织应急小组,完善事故预防措施,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不断提高学校安全工作的管理水平。

第三,学校要与地方派出所加强联系,建立校园周边整治协调工作机制,维护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

第四,学校要定期对校园内的所有设施、场所检查,消除一切安全隐患。尤其注意电、火、体育设施等方面的安全隐患排查,从而保障学生学习和教师工作环境的安全。

第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利用班会、队活动、活动课对学生开展安全预防教育,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病、防体育运动伤害、防火、防盗、防震、防骗、防煤气中毒等安全知识。教育学生不买三无食品,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不喝不卫生的水和饮料,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通过教育提高广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第六,加强演练,通过模拟实践,引导学生掌握求生自救自护的本领。生活之中,很多事情是难以预料的。假如一旦有险情发生,我们要教导学生不要慌乱,必须冷静学会求生,学会保护自己。我们可以通过演练的方式、体验的方式、观看录象、邀请专业人士示范引导以及社会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各种自救自护本领。

第七,家校联系,保障安全。学生家长的联系电话,各班主任要始终时刻携带着,以便随时可以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同时强调家长和学校一起教育孩子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认识到 “安全第一”。

总之,学校安全是一个需要长抓不懈的漫长工作,学校要以政教处为龙头,努力探索安全教育工作的新规律和新方法,发挥安全教育工作的强大优势,让校园更美丽,学生成长更健康!

第五篇: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学校管理之我见

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学校管理之我见

农二师二十六团中学

刘长江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发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1年6月,国务院又发出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随后,教育部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于是在世纪之交的2001年9月,新课程在全国38个国家级实验区正式启动了。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提出到进一步明确任务,再到确定改革目标,只用了短短两年时间,足见这次课程改革之紧迫性,党中央、国务院直接领导这次课程改革,既见其重要性,也预示着此次课程改革之艰难。从这次课程改革的广度和深度来看,已不是教育系统内部独自所能做到的,只有依靠政府的权力,号召和组织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课程改革,方能使本次课程改革达到预期的目标。推进课程改革,教师起着关键作用。所以有人说,新课改中教师的意识和观念的转变是关键。笔者不否认这一看法,只不过我认为教师教育观念是否转变、转变得是否快、是否转变到新课程理念上来,不完全决定于教师本身。理由何在?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学生为分数而学,教师为分数而教,学校为分数而管,在这种盛行分数的“应试教育”下,结果自然是见分不见人,重分不重人。由于“应试教育”的惯性和影响,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内容和方式,可以说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力。长期以来,教师在“应试教育”中疲于应付,“逼、压、跟”似乎已是使学生取得好成绩的“绝招”和“灵丹妙药”,教师实际上成了监工,成了分数的奴隶。这不能不说是学生厌学、辍学、师生关系紧张的重要因素之一。

笔者认为,新课程要得以有效实施,使教师的教学行为符合新的 教育理念,关键在于教育系统内部,也就是在于教育行政部门如何评价学校,学校如何评价教师。如果学校能挣脱“应试教育”下管理思想的束缚,建立起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管理策略,就为实施新课程扫清了方向上的障碍。虽说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共同努力,但这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不是均衡的,学校毕竟是教育的主阵地,我们没有更多的理由去指责家庭和社会应负什么责任。当然,良好的家庭环境、良好的社会风尚也会使教育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尽管如此,学校和教师是无法去选择社会和家庭的,但学校可以通过教育影响家庭和社会。家庭、社会在教育教学中属于外部因素,对其要求再多,“外因”也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故笔者认为,新课程改革,学校管理策略要体现新课程理念。应做好以下几项基础性工作。

首先,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新课程强调,教育要以人(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学活动的 宗旨是“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充分突出了人的价值。新课程要求教师目中有学生,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这一前提是学校管理者要目中有教师,要相信教师、尊重教师、依靠教师、发展教师,为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减轻教师个人所承担的压力,这样才能使教师心情愉快,从而高效的工作。这样,教师必然会在工作中做出成绩。每位教师都有一个成长过程,需要领导的关心和同事的帮助。没有哪一个教师在进学校工作的那一刻就是很优秀的。领导要坚信“强将手下无弱兵”这一至理名言,要相信每位教师都能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采取各种措施进行培养,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不能让其自生自灭。要充分尊重和依靠教师,要让每位教师都知道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方向、具体措施、长远目标、近期目标、学年目标和学期目标,这样才能使教师工作起来有统一的目标、一致的方向,才能避免人才资源的浪费和能量的内耗,教师工作起来也有信心。要真正实行民主化管理,广泛听取教师的意见哪怕是批评和错误意见,“兼听则明”嘛。民主化管理可以使教师自觉地成为学校的主人,自觉地把学校的发展作为自己的事。

其次,切实加强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

新课程指出,教师的角色要从传统的“教教材”的“教书匠”转变为“用教材教”的“研究者”。这一要求对教师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它不是教师个人所能实现的,只有在学校通过教研制度化建设,营造出崇尚学术、崇尚教研的浓厚氛围的条件下才有实现的可能。为此,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势在必行。校本教研是教学改革不断发展的动力,是保证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有力的内在机制。校本教研是为了满足学校和教师发展的需要,以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作为学校领导,应该把学校的发展作为其工作的重心,学校是否发展了是衡量工作成败的重要内容。而学校的发展要靠教师的发展,也只有教师的发展才能实现学生的发展。

1、教学主管人员和教学研究人员要做好教师的专业引领工作。要理论与实践结合,既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要躬身实践,既要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又要在自身实践和全体教师实践中深化和提升理论,使静止、笼统的理论变得生动具体。切忌把理论教条化,僵硬化,脱离实际去指点甚至指责教师的教学行为。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评价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发展,不是作为对教师某种定性的手段。因此,评价者要具有科学的方法,使被评者在评价中获得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提高的驱动力。

2、选拔一批教学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勤于钻研的教师,作为教学改革的骨干和排头兵。一线教师的创新是最具有现实意义的,他们大多都是对教学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抓好骨干教师的教研工作,可以起到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当然,如果教学主管人员以及教研人员能经常结合自己的示范课进行专业引导和理论指导,那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今年4月上旬全国目标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武镇北先生来我师讲学时,一堂《散步》示范课,使听课教师对这位古稀老人肃然起敬。他那矫健的身躯,深厚的文学底蕴,坚实的教学内功,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敏捷的思维,充满智慧的目光,极强的亲和力,令我们深深叹服。从而使我们不认为他那高深的理论仅是“夸夸其谈”之词,而是他毕生教学实践经验浓缩成的精华。从此“武镇北”这个响亮的名字定格在我们听课人的心里,他带领着无数教师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新课改中。

3、要加大师资培训力度,重点做好校本培训。要通过培训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树立起新课程教育理念。教育理念不仅仅是一种观念,而更是一种教育行动,所以培训的内容及形式要能促进教师对教育思想认识的内化,从而建立起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培训的目的就是要让教师积极行动起来,做新课程的实践者、探索者。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培训方案,培训规模可以是全体教师(适合于通识培训)或教研组(适合于专业培训); 培训形式可以是讲座(适合于理论学习)或课例(适合于解决具体问题);培训内容可以是专家理论,也可以是教师体会及教学反思;培训时间可以设定期、不定期两种;培训力量可以是专家、学校领导或一线教师。另外,还要重视和利用校园文化环境对教师新课程理念形成的促进作用,可以通过专栏、墙报、板报、条幅等形式不断宣传新课程,内容既要有理论又要有实践经验总结,要有教师和学生的作品等,这样使教师一踏进校园就置身于浓郁的课改氛围中,时时刻刻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通过各种培训使教师树立起新的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学生观和师生观。

4、确立课题,组织教师进行研究,并收集和整理课改实践中的材料,提炼出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成功经验,便于指导和改进下一步工作。一提到课题研究,很多教师或哑然失笑,或望而却步。其实对中小学一线教师来说,搞教研旨在解决实际问题,不像大学教师和专家搞教研最终一定要有理论成果。当然,完全可以向上级申报课题(地区级以上),或完成某一课题下的一个子课题,或子课题下的一个具体问题。教师只有涉入具体的问题中,才能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如此不断反复,必然会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平。

第三,要重视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构建学校办学特色。新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赋予了地方(可能主要是省级)和学校开发或选用课程的权力,国家在新课程设置及课时比例中,给予地方和学校自主开发或选用课程的比例为10℅—12℅。如果学校每学年上课35周,每周34课时(以初中课时数计算),则地方和学校课程一学年是119—142.8课时,这是一个不小的数据。如何科学地安排好、利用好这些课时,学校要做好统筹安排。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是为适应和满足本地区教学的实际与需要,促进教育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所以要把开发出来的资源编写成教材,供本地区各学校使用。如兵团开发的地方课程《可爱的兵团》、《兵团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资料》、《中小学生成长记录袋》(公开发行),农二师开发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案例集》(内部资料)等。那么,学校是不是也一定要编上几本书才算是开发了校本课程资源了呢?笔者认为,一线教师开发课程资源要从广义上理解,只要能为教学服务的,就要“拿来”为我所用,校本课程更多的是以活动形态方式进入课堂。比如,校园建筑物及体育设施、实验室、图书室、社区活动中心、展览馆、旅游区、工厂、纪念碑等,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将是新课程有力的补充。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灵活地开发它们,用来为教学服务。在开发利用校本课程资源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勤于动手,收集整理资料,制作成小资料卡片保存下来,日积月累就会形成一个内容丰富的资料库。这也是编制校本教材非常重要的过程。事实上,以前设计开展的能够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的,已经过学校一定的合理性论证的活动课等就已经具有了校本课程的意义,已经是校本课程的雏形。因此,学校要建立一种机制,激发教师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的热情和积极性,对教师实行过程管理,为教师建立成长记录袋,将会促进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速度和质量,学校一定会发展成为一所有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名校。

(荣获2004农二师中小学优秀教学论文二等奖)

下载学校制度管理的改革与创新之我见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校制度管理的改革与创新之我见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学校管理论文:新时期小学学校管理之我见

    小学学校管理论文: 新时期小学学校管理之我见 ----徐树洋 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呼唤教育改革,学校管理顺应时代潮流应运而生,人才和知识......

    创新创业之我见论文

    导语:大学生创业已经很普遍了。在你眼中的创新创业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创新创业之我见论文,欢迎阅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

    学校工会工作创新之我见

    如何开展学校工会工作的创新局面 金沙中学贾建平学校工会工作的创新,是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跨越式发展的有力保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学校党支部和上级工会的领导......

    学校管理之我见

    学校管理之我见 学校管理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学校管理者必须以做好人的工作为本,要一切着眼于师生员工,一切依靠师生员工,创设和谐的学校氛围,让每一位教师都奋发向上,努力......

    小城镇建设论文——小城镇建设改革之我见

    农村行政管理《小城镇建设》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城镇建设改革之我见 小城镇建设论文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 业: 学 校: 农 村 行 政 管 理 青 龙 电 大 小城镇建设改......

    企业创新管理之我见

    企业创新管理之我见摘 要:企业内部要求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必然促使企业管理的管理理念、经营思路、组织机构、管理制度、管理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创新。因此,对企业管理创新问题进......

    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之我见

    《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学习心得之“四重”甘南县巨宝镇中心学校于丽教育事业是一个光辉而神圣的职业,我们从事的教育事业有其目的性,也是我们社会中一种特有的活动。通过学习......

    制度创新与规范化管理

    制度创新与规范化管理许多规章制度严细且执行起来铁面无私的企业,均取得了较为出色的经营业绩,但他们又常常为同一问题的困扰,这样做是否有悖于人本管理的原则,是不是在束缚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