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构建与创新论文
二十一世纪的学校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人才的管理。科学地培养使用人才,构建有利于人才成长发展的激励机制,对于充分挖掘教师的创新潜能,建设一支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高素质的新型教师队伍,加快学校现代化的步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发挥激励机制的多元功能
激励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其功能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它的满足个体需要的功能
需要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需求的反映,是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基本动力。激励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有助于个体不同层次需要的实现,是教师所处社会环境的重要因素。激励是对教职工的工作、人品和才能的一种肯定,对他们的个体需求也是一种满足。教职工可以通过激励洞悉学校管理的思路,明晰自己奋斗的目标、认清自己的地位,从而焕发工作热情,实现个体需求。
二是它的挖掘潜力的动能
所谓潜能则是指人们所具有的尚待挖掘的某种能力。教师的潜能能否被认知,激发是根本。激发既然作为营造社会环境的一种手段而存在,那么学校激励机制的构建,使教师处在一种宽松和谐的社会环境中,使他们始终有一种被重视、被认识的成就感,他们的潜能也就更加易于发挥,他们也就心情舒畅、激情饱满、干劲倍增,其潜能也就会逐渐成为“显”能。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尤其要通过激励来挖掘教师在教学管理中的创造性才能,为他们的脱颖而出创造有利的环境。
三是放大绩效的功能
管理绩效能否充分放大,主要依赖于全体成员积极性、创造性能否充分放大;而师生员工积极性、创造性的放大,又依赖于激励功能的发挥。我们应当看到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凡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的学校,无不是通过构建激励机制,通过学校管理者的行为激励,引导焕发教师的积极性才取得的。
二、创设激励机制的实践途径
1、机会激励法
当代教师最大的需求莫过于有好的成才空间和发展机遇。时下大学生择业时最大的看点就是发展的空间。现实生活中常常见到有的老师因工作出不了成绩而怨天尤人,哀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固然与教师个人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学校领导对教师关心不够、分析不够,没有为教师提供发展的机会和空间。作为学校,在实绩评估、进修考察、教学研讨等方面,应当为教师创造更多展现才华的机会,充分信任他们、使用他们,让他们在实践中拼打磨练。这样既可满足他们的成才需求,又可在实践中增长他们的才干。要知道机会对领导来说可能很平常,对老师来说,却显得很珍贵。因此作为学校管理者,应当学会创造机会给教师,让机会给教师,比如说,外出考察、教学研讨、组织活动等等,尽可能提高教师的参与率,为教师发展搭建平台。相信一个具备正确价值取向的老师,一定会格外珍惜这样的机会,内心深处的原动力也就会发挥无遗。
2、评价激励法
教师的工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的认知度,正常、及时、准确、客观、公正的评价。作为学校管理者,应当特别注重完善学校的评价制度,评价教师的工作业绩、工作态度、管理水平、业务才干,评价教师的价值取向、人生态度、道德品质等。而不应该只把学校的管理看作是领导的单边行动,整天挥着指挥棒让教师干这干那,而任务完成后却不声不响、不闻不问。那样会大大损伤教师的自尊,进而产生消极情绪。完善评价制度的主体是教师,所以对教职工的评价还应当注意把领导评价与教师的自我评价和相互之间的评价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提高评价的信度,使教职工评价机制不断完善。
3、信任激励法
我们常说:“用人不疑”“知人善任”,其实这两句话说到底是一个信任问题。作为一名校长,应当在实践中学会信任人、使用人,放手让教师在职责范围内自主工作、自主创新。尽可以尊重教师对任务完成的设计以及完成任务的过程措施,肯定他们取得的每一点成绩。大可不必事必恭亲,这也不放心,那也去过问。要看到新时期的教师队伍思维敏捷、敢于创新、善于开拓,作为学校管理者考虑得更多的不是他们能不能胜任某项工作,而是怎样为他们创设和谐、融洽、协调的工作环境,使教师产生一种被信任的感觉,精神百倍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4、参与激励法
现代管理和实践经验研究表明,现代员工都有参与管理的要求和愿望,学校创造和提供一切机会让教职员工参与管理是调动他们积极性的有效方法之一。学校可以通过正常民主生活会、教学听证会、教研分析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广开言路,倾听、收集教职工的意见、建议,通报学校重要事务,让教职工主动参与学校管理,共同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加强对学校管理的监督作用,使他们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通过参与,使教职工对学校产生归属感、认同感,进一步实现教职工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公平理论”提出:人能否受到激励,不但受他们得到什么而定,而且还要受他们所得与别人所得是否公平而定,如果得失比例和他人相比大致相当,就会心理平衡。所以学校激励机制的使用,还要遵循科学的发展规律,而不要把激励庸俗化,甚至把激励作为施舍,滥用激励,这样必将损害学校的长远利益,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第二篇:关于学校管理中的教师激励机制论文
论文摘要:激励机智的实质是通过一定的激发和鼓励,催人奋进。它是取得最佳领导效能的前提与备件。结合分宜中学的实际做法,从思想激励、信任机制、目标机制、物质激励、关爱激励等方面总结和探讨了如何建立学校管理中的教师激励机制。
论文关键词:学校管理;教师;激励机制;分宜中学
教师是学校的核心资源。如何开发利用教师资源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发展。激励,作为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之一,贯穿于学校管理活动的始终。激励机智的实质是通过一定的激发和鼓励,催人奋进。它是取得最佳领导效能的前提与条件。因此,建立有效的学校管理激励机制,是值得校长们深思的课题。校长们在激励机制的建立过程中须轻重适宜,权衡得当。几年来,我们学校认真运用学校管理中的激励理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发挥每一位教师的能动性,努力培养一支肯学习、敢尝试、重在参与、不断进取、敬业爱生、奋发向上、士气高昂、凝聚力强的教师队伍,在队伍建设中熔铸学校精神。我们是从以下几方面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的。
一、思想激励
思想是行动的源泉。意识形态的多元化,使我们的群众容易受到各种各样思潮的影响,甚至是一些不链康的思潮的影响。我们的教师也不例外。因此,校长要千方百计的从思想政治方面来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教职工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和价值观念,绝不能忽视政治学习。我校每两周召开一次校务会议,每两周召开一次年级组大会,由年级组长和分管领导传达校务会议精神,组织全体老师开展政治学习。学校还利用每周一次的备课组会,由备课组长带领组员开展各式各样的学习活动。
我校实施的名师工程,每年推出一批优秀教师予以表彰,并委以重任,从而在全校形成一股学名师、创名师的良好风气。聘请本校及外校的特级教师和模范教师宣讲先进事迹和优秀经验,让全体教师聆听大师教诲。通过学习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学习优秀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教职工能够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从而树立乐观向上的思想,养成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用平常心、喜悦情、快节奏、高效率的主人翁心态做好自己看似平凡却很伟大的工作,以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党和人民。
思想激励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校领导的身体力行、模范带头作用。在学校里,校领导是明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你要求教职工要按时到校,你自己得做到;你要求教职工要履行因事请假制度,你自己也得做到。为此,我要求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带头执行学校的考勤等各项制度,做全体教职工的表率。
教师精神上的享受重于物质上的享受,尤其珍惜自己的成就和荣誉,这也是教师这一特殊职业的需求。因此,要在教师中形成一种比学习、比上进、比贡献的局面,对教师在工作中做出的成绩和效果要通过种种方式给予积极的强化,给予肯定和奖赏,以增强教师工作的行为倾向和增强教师群体成员之间的竞争力。学校领导要鼓励并且正确引导教师问的竞争,强化竞争意识,形成竞争风气,采取措施,为竞争创造条件。每年的五四青年节,我校都举行隆重的优秀青年教师评选,并大张旗鼓地进行嘉奖,优秀教师大幅像片张贴在学校的玻璃橱窗内,成为全校教师的学习榜样。
二、信任机制
诸葛孔明为报刘备三顾茅庐之相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故事,以及古人的“士为知己者死”这句名言,充分体现了彼此信任的心理力量是巨大的。“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一治国安邦的道理也适合于我们的学校管理。校长的信任,会激发出教职工的内在动力,使教职工发挥自己的潜能,感到自己价值的存在,从而形成一个团结一心、协同作战的集体。我校选拔一批年轻人担任年级组干事,参与学校管理,既细化了管理目标,又体现了年轻人的价值。年轻人有朝气,接受事物快,往往有一些新的行之有效的管理理念。他们感觉到了学校对他们的信任,更加认真的做好自己的工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校还让年轻人担任重点班的科任教师。他们感到既光荣,又紧张。都想要努力把工作做好,要对得起这份信任。
校领导的随堂听课有时会让上课的年轻老师感到紧张,这时,我们的一个微笑可能化解所有的紧张。是的,有时一句“相信你会于好”,甚至是一次点头,一个微笑,都会如春风般沁人心脾,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目标机制
校长要帮助教师确立明确的目标。校长要带领各处室制定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教育目标,使每个教职工明白自己在具体的工作中应当怎样去奋斗,怎样才能创造性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不能以己昏昏,使人昭昭。目标既然明确了,全体教职工就会按照所规定的目标具体的、有效的去完成各项指标,就会将自己的聪明才智毫无保留的运用在教育教学中。同时,这个目标是有目共睹的,是一把尺子,它可以科学准确的衡量每个人的工作情况。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教学制度,如《分宜中学教师十不准》,《分宜中学坐班制度》以及学科平均分相差5分要当作教学事故处理等。我校建立了长期的高考目标和思想道德目标培养机制,将目标层层分解到每个班、每个教职工身上,完成了给予一定的奖励。我校改革考试制度,将传统的期中期末考试,改为段考制,订立帮扶目标,完成的给予一定的奖励,并作为评奖评优的一个要素。校长要作到目标面前人人平等,谁走在目标前列,谁就是标兵,就该褒奖,要克服漫无目的凭印象的激励方式。
四、物质激励
过去,对教职工进行精神鼓励是最直接有效的激励,然而,目前的教育环境,给校长管理学校带来了问题。在经济社会时代,精神鼓励不能满足激励的需要。只有物质与精神激励都处于高值时才能有最大的激励力量。其中只要有一个处于低值,都不能获得最佳最大的激励力量。推行合理的分配制度,实行多劳多得,使教师得到的物质报酬与教师付出的劳动相当,实现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教师就会增强工作动机,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促进教师努力去完成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学校在精神激励的同时,积极开展分配制度的改革,加大物质激励的力度,实施多劳多得的结构工资制,提高课时工资单价,从而鼓励教师多上课、上好课。工资不搞一刀切,每学期期末考试根据老师的教学平均分在全年级的排名,确定等级,按等级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学校根据班主任工作考核条例,确定班车任津贴等级,拉开r班主任的收入距离。学校对教师的工作进行全面、公正的考核,“论功行赏”,使教师认识到,工作的好坏,贡献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切身利益,从而把时间和精力用到工作上。
当然,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是相辅相成的。如派老师去参加培训、学术会议,把握好教师的晋级、评优等,这本身既是对教师的精神鼓励,又隐含着物质奖励。
五、关爱激励
关爱激励就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对人倾注真挚的、炽热的感情。学校领导对教师的感情激励主要表现为对教师的关怀。关怀能对教师产生极大的心理效应,提高教师的主人翁责任感,密切学校领导者与教师的人际关系,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我们学校建立了访问制度:教师生病、产假、丧假、家中发生意外事故等,学校一定派人前往慰问。过年过节学校领导与家在外地的教师团聚同乐。为了方便教职工的出入,我校设法整修了家属区外的道路。为了教师办公的舒适,我们更换了办公桌,购买了笔记本电脑,安装了空调。为了让老教工老有所乐,学校修建了新的门球场,并经常举行各类活动,让他们快乐地安享晚年。因为教学的需要,学校实行了封闭管理,教师家属不得到教学区操场上和慕星园去散步。尽管家属们很支持学校的工作,但确实存在散步锻炼没地方去的问题。为此,学校在家属区修建了一个漂亮的休闲广场,并安装了健身设施。事情虽小,却大大促进干群之问的关系。对教师的关心、理解和尊重使学校的发展势头正猛。近年来,学校各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高考连年取得好成绩,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获得了“江西省园林化单位”、“江西省文明单位”、“江西人民满意十大品牌中学”等荣誉称号。
第三篇:酒店管理的激励机制与创新论文
1.现代酒店管理现状及主要问题
1.1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
良好的企业文化对员工的职业素质和价值观都有直接影响,目前各大酒店的企业文化主要体现出以下两种观念:一是坚持“以顾客是上帝”的服务理念,二是形成“以老板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在两种不同的企业文化氛围下,企业员工的基本素质和理念也会有所差异,在实践中,提供的服务也有所不同。现代酒店管理中,主要采用的是家族式管理模式,酒店管理层人才基本上都是家族成员,导致酒店管理层人员结构呈扁平结构,思维模式较为单一,缺乏创新性。
1.2缺乏培训机会
员工培训是提高员工业务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重要手段,但是在现代酒店管理过程中,多数酒店管理者一味追求眼前短期利益,认为员工培训在短期内不会有成效,与酒店的经济效益提高无明显相关性,且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是一种没有实效性的投资,因此对员工培训的投入相对较少。加上酒店人员流动较大,很多酒店管理人员对培训投入有所顾忌,导致酒店目前并没有建立相对完善、有效的员工培训激励体系,直接影响了酒店员工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质的提高。
1.3员工的薪酬福利较低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人的就业平台和机会越来越多,然而目前我国国内大多数酒店的员工薪酬体制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基本工资+效益工资+福利”三部分构成的按岗定级定薪体制。酒店员工要想提高薪酬待遇水平,仅仅通过优秀的表现,或者职位升迁的方式,且通常情况下,酒店员工的薪酬待遇会与酒店的实际经营状况挂钩。这种较呆板的薪酬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是导致酒店人员流失的主要根源。
2.现代酒店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创新手段
2.1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氛围
酒店文化是伴随酒店的长期经营而形成、发展、沉淀形成的一种具体酒店特色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酒店文化是酒店整体服务质量水平的重要体现。酒店文化对于员工的行为和价值观有很大影响,加强酒店文化建设对于员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意识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激励效能。酒店文化的建立应该以“以人为本”的基本指导思想,充分突出“人”的重要性,凡事以酒店员工为根本点,考虑员工的实际需求,让员工感受到自己被关爱、被尊重,处于人性化的管理环境氛围中。应将员工激励目标与企业整体发展的战略目标相结合,提高激励机制的实效性,摒弃传统的家族连带式管理模式,建立公正、公平的用人机制,为酒店招聘真正具有潜能、实力的优秀人才,提高酒店员工队伍素质,建立“人尽其才,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2.2加大员工培训力度
现代酒店管理者应充分意识到员工培训的重要性,明确员工对于酒店人才建设,提高酒店市场竞争力的现实意义,加大对员工培训的投入,建立科学、完善、系统的员工培训制度。首先应增强酒店员工的酒店服务意识、服务质量意识、礼节礼貌意识,树立团队协作精神。其次加强客房服务员、餐厅服务人员、收银人员和前台接待人员的服务技能培训,加强对酒店员工的职业感培训,培养员工恪尽职守、爱岗敬业、高度责任感的职业素质。总而言之,现代员工培训的目的是不仅让员工具备深厚、扎实的相关理论知识,而且注重培养员工的职业素质、道德素养和实践技术能力,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提高酒店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酒店服务质量,尽早实现酒店发展目标。
2.3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福利制度
薪酬福利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激励酒店员工的基本手段。酒店应建立浮动工资制度,将酒店员工的工资直接与酒店总体经济效益挂钩,增强酒店员工的岗位责任感,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应进一步完善工资结构,尽可能丰富职工工资内容,多向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方面倾斜,多考虑促进员工成长,稳定员工队伍,保证员工基本生活水平,提高酒店经营效益等。其次应建立合理的福利待遇制度,可以借鉴国外一些大酒店成功经验,从安排员工奖励旅游,适当增加带薪年假,发放俱乐部会员卡、提供集体旅游等文化性福利,提供学费报销计划、短期培训、脱产进修等教育培训性福利,提供购房低息贷款、房租补贴等住房性福利和储蓄计划等金融性福利等手段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综上所述,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机制和酒店优秀人才高离职率现状,酒店应加强员工激励机制创新,建立“以人为本,人尽其才”的酒店文化,加大员工培训力度,建立完善、科学的员工薪酬福利制度,充分发挥员工激励机制的真正价值与效能,提高现代酒店管理水平,促进酒店的健康、稳定发展。
第四篇:公务员激励机制论文:论我国公务员法中激励机制的创新
公务员激励机制论文:
论我国公务员法中激励机制的创新
摘 要:一套科学的公务员激励机制对于提高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在现实的运行过程中,影响公务员激励机制运行效果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公务员的整体素质、公务员的偏好、国家法律制度、行政文化等等,本文主要是以公务员法为基准,通过对《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暂行条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下简称《公务员法》)之间进行比较,分析我国《暂行条例》中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从而近一步揭示我国《公务员法》中激励机制的创新。
关键词:公务员法 激励 激励机制
激励因素对于工作的影响作用,不仅在现代的企业人事管理中得到了重视,而且在现代的政府人事行政中也得到了—定的关注和应用。随着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不断完善,从而逐渐发展完善起来的公务员奖惩制度、职务升降制度、工资津贴制度与福利保险制度,这些制度共同构成了现代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激励机制:一方面能够增加公务员在工作中的责任感、自尊感和成就感,激发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又可以保障公务员有安定、良好的正常生活,使公务员的生理、安全、社会需求得到满足,从而稳定公务员的工作情绪。
一、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的概述
所谓激励,是指组织以一定的奖励性和惩罚性措施来激发、引导、保持组织成员的行为,从而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管理活动。而激励机制指的是激励主体为实现特定的组织目标,综合了运用各种激励手段与激励客体之间相互作用并使之规范化和相对制度化,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运行规则与工作方式的总和。它主要有动力机制(奖励)和约束机制(惩罚)两部分组成,两个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完整的激励机制1。激励以人本理论为基础,追求管理活动的人性化,强调管理过程中人的行为的感性层面;机制是以制度为导向,追求管理活动的制度化,强调人的行为的理性层面,因此激励机制则以制度化为基础,以人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基于以上观点,笔者认为可以把公务员激励机制定义为:政府通过各种方式影响国家公务员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其行为方式符合政府和社会的行为期望,以实现国家行政目标的运行规则与工作方式的总和。公务员激励机制中的主要激励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其激励的客体是国家及地方公务员,即公务员法中规定的“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国家公务员激励机制的主要内容包括公务员的职务任免、职务升降、奖励与惩罚、工资与福利、保险制度等等。其主要的激励的手段包括:嘉奖、晋升、发放奖金、提高工资福利满足公务员需要等等。在国家公务员系统中引入激励机制,其目的就在于通过激励,使公务员行为在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下,始终保持在一种兴奋的、积极状态,提高公务员的工作效率及行政有效度,最终达到国家的行政目标。
二、《暂行条例》中激励机制的不足
1993年颁布实施的《暂行条例》,是我国有关公务员管理的一部比较正规的法规条文,它标志着我国公务员管理开始进入制度化阶段。伴随着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也逐步发展成熟起来。在暂行条例中初步规定了国家公务员职位分类、职务任免、职务升降、考核、奖励等一系列条文,随后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公务员管理的规章或单行条例,如1994年考录制度,1995年辞职辞退制度,1996年交流回避、轮岗制度,1997年竞争上岗制度等十几个配套的实施细则,对规范我国公务员的管理起了积极的作用。十几年来随着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暂行条例中的激励机制逐渐呈现出一定的不适应性,其主要
不足之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职位分类不够科学。《暂行条例》第9条将公务员划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两类,这种划分的方法并不是根据公务员的职位性质及工作特点进行划分的,实际上是以公务员是否承担领导职务为标准进行的分类,这使得公务员的职业发展阶梯过于单一,职业发展的空间太小。特别对于广大的基层公务员而言,由于基层级别低,领导职务有限,因此基层公务员难以依靠职务晋升来得到有效的激励,无形中抑制了公务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考核结果层次较少。《暂行条例》第25条规定“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不称职三个等次。”同时《暂行条例》第6条的规定“被确定为优秀等级的人数,一般掌握在本部门国家公务员总人数的百分之十以内,最多不超过百分之十五”,立法者的本意在于保证优秀者的质量,达到罚劣奖优的效果。但在具体实践中,很多单位为照顾到大小不同部门,于是按照各部门实际人数乘以15%的比例和四舍五入的方法,将名额分配下去,结果产生了两个问题:一是不管部门工作优劣,一律按人数分配指标,有指标就可评优;二是四舍五入的办法使人数少的部门获得的评优机会,反而会比人数多的部门要大。这将导致人数比较多的部门的某些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优秀公务员评不上优秀,而某些部门比较差的公务员却能够评上,使得考核体现不出公平、公正,难以真正起到奖优罚劣的激励作用。
3.缺乏充分的物质激励。《暂行条例》中“对国家公务员的奖励,坚持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相结合的原则。”但实际执行物质激励的时候,缺乏更多的有效手段选择,其主要依靠工资再起到激励作用。同时《暂行条例》中规定公务员工资“主要由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和工龄工资构成” 这对于一个具体的公务员而言,由于职务、级别、工龄确定,其工资不会因为其一段时间的努力工作而增加,因此也不存在着激励作用
4.职务的任免及晋升缺乏有效的民主监督。在《暂行条例》中有关对于国家公务员职务的任免及晋升,并没有明确的提出相应具体的公示制度、民主监督制度。考核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了公务员的任免及晋升缺乏了公平客观的参考基准,而且在现实的晋升工作中,资历主义泛滥,论资排辈之风盛行,导致政府机关在用人上的腐败,很大程度上打击了真正具有才能的公务员的积极性。
5.负激励操作缺乏统一的标准。负激励就是政府对公务员不符合组织愿望的行为进行惩罚,以纠正公务员行为表现的管理过程。《暂行条例》第33条规定“行政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但由于缺乏具体的规定,在现实操作过程中,容易存在着标准不一致,操作不规范的问题。例如,浪费多少国家公款,才受警告处分?滥用多大的职权,才会被降级?等等这些问题,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各个地方做法不一致。缺乏统一标准的负激励行为,容易使得各地方部门公务员容易产生不公平心理,降低其工作积极性。
三、《公务员法》中激励机制的创新之处
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是以暂行条例为基础,同时又吸收了我国近年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的经验修编而成的综合性法律。《公务员法》与《暂行条例》相比较,就公务员激励机制而言就具有几个创新之处:
1.公务员权利保障机制更加完善。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保健因素如果以良好的情况出现时,则能消除员工的不满足感,若这个保健因素未得到满足,则会引起员工的不满足感,影响其工作积极性2。可见强调公务员权利及其保障也是对公务员进行激励的重要措施。《公务员法》第十三条规定了公务员依法享有工作条件、工资报酬、参加培训、申诉控告、对机关工作和领导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申请辞职等八个方面的权利。同时《公务员法》也在法规的后面部分做出了一些具体的细则规定。例如,工资福利保险待遇方面,《公务员法》第七十八条规定:“任何机关不得违反国家规定自行更改公务员工资、福利、保险政策,擅自提高或者降低公务员工资、福利、保险待遇。任何机关不得扣减或者拖
欠公务员的工资。”;《公务员法》七十七条还规定了公务员保险制度,保障公务员在退休、患病、工伤、生育、失业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除了以上权利保障之外,公务员法中还有许多类似的保障公务员权利的规定,它为公务员的生活提供坚实的基本保障,从而能有效地激励公务员,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2.公务员职位分类更科学。职位分类是一种以“事”为中心的科学的人事管理方法和制度,它在现代人事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它是公务员管理的基础和出发点3。不同职位类别的公务员行使不同性质的国家职能,而各种不同性质的国家职能的运作方式均不一样,也因而要求不同的公务员管理制度与之相适应。《公务员法》在《暂行条例》的职位分类基础上,规定“国家实行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公务员法中科学的职位分类,使得专业化的公务员专注于各类专业化工作,这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丰富了公务员的晋升渠道,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
3.公务员的录用及晋升凸现激励。麻宝斌等人在对黑龙江省海林市(县级市)的县乡公务员调查中发现,基层公务员最重视的激励因素依次是“工作本身因素、晋升机会、工作氛围、工作稳定性、收入和福利、公平分配和领导因素”4。可见晋升机会可成为激励公务员的重要手段。在《公务员法》二十一条明确规定,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同时《公务员法》还将竞争上岗与公开选拔明确写入法规之中,为公务员的公平晋升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这种平等竞争、唯才是举、择优录用规定,不仅让干部任用更加公开、透明,同时有利于抵制公务员选拔任用中出现的“跑官要官”的现象。对于普通的公务员而言,只有其在岗位上努力工作,凭自己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也能够晋升到领导职位,这无疑大大促进了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
4.考核制度的优化。《暂行条例》只将公务员的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不称职”三个等级,而《公务员法》则将考核的结果分为较为详细的 “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 四个等级。在原有的《暂行条例》中,考核结果为优秀与不称职的公务员为少数,而大部分的公务员均为称职,但在称职的公务员群体中,囊括了一部分德才、实绩都较好的公务员与一部分德才、实绩都较差的公务员《公务员法》实施后,考核部门可对德才和实绩表现都较差的公务员评为“基本称职”,实际上是给予其一个警示,若在未来一定时间其工作并未得到改善,那么他很可能就下降到“不称职”的级别中去,从而激励该层次的公务员努力改善自身的工作效果。除此外,《公务员法》第三十七条还规定:“定期考核的结果作为调整公务员职务、级别、工资以及公务员奖励、培训、辞退的依据。”如此一来,通过将考核结果与公务员的奖惩、职务升降、级别和工资的调整等挂钩,有利于激发公务员的竞争意识,促使其尽忠尽责,从而使得考核制度成为公务员制度激励机制中有效的激励手段。
5.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公务员工资制度既能保证公务员本人及其赡养人员的基本生活需要,解除公务员的后顾之忧,又有效地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公务员法》第七十三条规定:“公务员实行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设置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可以使公务员在不晋升职务的情况下,通过晋升级别来提高工资待遇。这一规定对于层次较低、职务晋升机会较少的基层政府中的公务员而言激励性较大。同时实行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有利于合理的拉开工资收入差距,使工资收入能综合体现出公务员的工作能力和业绩,从而有利于鞭策公务员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6.奖励制度的优化。与《暂行条例》只对公务员个人奖励进行规定相比,《公务员法》四十八条中规定,“对工作表现突出,有显著成绩和贡献,或者有其他突出事迹的公务员或者公务员集体,给予奖励”,它明确了对公务员的集体奖励,解决了之前在现实中存在而法律没有规
定的集体奖励的情形,这有利于公务员内部的团结,为公务员集体效率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总之,公务员激励保障机制对于提高行政效能、优化施政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暂行条例》相比,《公务员法》坚持“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并重的原则”,突出激励导向,在建立公务员激励保障机制上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完善,使《公务员法》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较为系统、完整和科学的公务员激励保障机制,从而有利于激励广大的公务员,从而使其更好地为国家和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
参考文献:
1.齐明山:试论国家公务员激励机制[J].新视野,2000(l):49-51
2.邵冲编著.管理学概论[M].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224.3.徐银华, 石佑启, 杨勇萍 著.公务员法新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81
4.麻宝斌,李广辉,李辉.基层政府公务员激励状况调研报告[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85.
第五篇:酒店管理中的激励机制探讨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有了较高的追求。近几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酒店行业也由此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当前,在酒店行业的管理当中,要想得到长久的持续发展,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其得以发展的根本保障。本文主要针对酒店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以期提高现代酒店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酒店管理;激励机制;解决措施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在社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各行各业的发展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当今世界竞争是人才的竞争,酒店行业想要得到持续长久的发展,就必须具有高素质的人力,这是其提升的根本保证。而伴随酒店从业人员素质的提升,其民主观念、自我提升意识和观念也会得到发展。然而,酒店这一以人为本的服务行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暴露出员工积极性低、服务观念较差、员工流失比较严重等很多方面的问题。酒店管理是一门艺术,对服务人员的管理和激励更是艺术的灵魂。总之,我国现代酒店管理中存在各种问题的原因在于没有把人作为一种资源来对待,因此本文主要从从现状分析、激励模式及如何加强酒店管理等几方面对现代酒店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做了初步的研究。
一、激励机制在现代酒店人员管理中作用
(一)建立激励机制人性化管理是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高的关键
酒店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是靠人力来完成的,在参与酒店一切服务和管理过程中人是主要因素,只有人保持乐观的心态、热情的服务态度,让顾客消费的放心和满意,建立起适合酒店经营的特色,让员工尽情的发挥自己所长,把握激励机制的人性化特点,这样才能提高酒店管理水平,人性化特点成为酒店激励机制发展的关键。
(二)合理采取激励措施,不但能够让员工的素质得到提升,还可以使酒店中的各项工作环节得以完善
要提高酒店管理水平,就必须提高员工自身的专业素质,加强对员工各方面的培训。对员工的培训在提高员工自身素质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以及销售业绩,从而促进酒店经营管理层次的提升。
(三)在酒店管理中,激励机制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
通过激励机制的运用能够在酒店的人力管理当中引入竞争,构建以竞争作为主要考核方式的管理机制,这是现代酒店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二、现代酒店管理激励机制的现状及问题
现代酒店管理中的激励机制是建立在人力资源有效管理的基础之上的,这就要求酒店各级管理人员能够掌握激励机制相关方面的知识以及理论,从而实现和调动员工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及自身潜能。以下内容是通过对几方面的现状做出的相应分析。我们从一些报纸、杂志上也看到过这样的内容:一些单位的员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错误不断、缺少熟练的专业技术、一直得不到上级的奖励和赞赏,这样的员工肯定会义无反顾地离开。相关的研究显示,如果受到较强的激励时,一个人就会非常努力地工作,同时会更为积极地向顾客提供服务,相反如果没有受到激励就可能受到不良的情绪影响,甚至感到挫败,不愿意热情洋溢地提供服务。所以,作为酒店的管理者来说,最为重要的任务就应该采取激励措施,让员工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使其在工作中的表现更加出色,进而促进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所期望的最佳绩效的实现。
(一)现代酒店缺乏合理的引进人才机制
我国大部分酒店管理中,多数的管理层主要靠自己的经验得到提拔和认可,部分管理者因专业知识不够深入,学历文凭相对较低,造成在一定程度上对激励机制的误导。例如有些酒店虽然在管理上加强了对员工的激励,也制定了许多激励机制,但是,有些人认为对于员工来说最大的激励就是物质激励,这样长期下去员工看重的只是物质奖励,对薪酬和绩效也就越来越挑剔,从而酒店管理只会过分强调投入更多物质激励,在精神及其他方面得不到激励,从而导致激励机制不灵活。
(二)没有给予足够的培训
对于酒店管理来说,促进员工素质的提升是其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强化对员工的培训,促进其专业知识以及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在很多酒店管理的过程中,很多都认为对员工的培训不会有很大成效,实践大于理论,因此也不会过于重视这方面。另一方面,酒店酒店工作人员流动量大,为了对培训投入方面的顾忌,也不会在物力、财力以及人力上投入较多,造成很多酒店并没有构建健全科学的激励机制,进而使得员工的能力提升以及专业技能发展受到了影响。
(三)在薪酬福利上缺少足够的创新
伴随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求职者的就业选择越来越多。然而酒店经营理念与员工的激励机制密切关联,经营状况不好,员工就得不到奖励和福利,一般的酒店是按岗位定薪酬,大体工资都是底薪+提成+福利,这样呆板的薪酬结构,起不到对员工的激励作用,这也是导致人员流失的原因。因此,在酒店管理中上层管理者只有认识到“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构建合理完善的员工激励机制,可以促进员工积极性的提升,使其可以在当前竞争如此激励的市场中很好地生存与发展。
三、激励机制的基本模式
激励机制主要是激发人的动机,使人充满前进的动力。在满足人心理各方面要求的同时,促进人满足某种目标而去行动,达到了目标和满足,对人的激励过程也就完成了,随着新需求的产生,新的行为和激励又会产生。激励机制会影响人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好的激励机制可以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以下内容是马斯洛对人类需求层次理论的揭示:
1、生理需求合理的休息时间、合理的工作环境、合理的薪酬。
2、安全需求工作环境安全、便利的停车场所、现代化设备。
3、归属需求与同事交往的机会、节假日聚餐、业余活动。
4、尊重需求评比活动、顾客评比、员工评比。
5、自我价值需求参加学习培训的机会、员工培训的投入。满足以上员工的基本要求,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可以在不同的企业环境以及企业文化中更好的让员工的潜能得以最大发挥,进而促进企业期望目标的实现。
四、实施激励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对酒店员工激励因素的分析
根据上述员工需求理论,将员工在工作中的需求划分几个方面:在生理方面,要完善工作管理制度,满足员工适当的作息时间、便利的工作环境、合理的薪酬;在安全方面,尽量满足员工需要的设备及工作场所环境;在归属感方面,要提供员工之间交往的机会、节假日聚餐、闲暇的娱乐活动等,以满足员工各方面的需求。
(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通过各方面激励机制鼓励员工工作。例如:发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对员工的良好行为举止或工作表现给予的积极肯定与表彰,目的是为了对员工的良好行为给予奖励,同时鼓励他们继续发扬和保持这种行为,使其成为其他员工的榜样,鼓励员工积极工作,激发斗志,促进发展。酒店管理激励机制的创新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在不同的企业文化、不同的组织结构、变化的企业环境中发挥最大潜能。因此,酒店管理应注意到各方面的变化对员工需求造成影响,对激励机制做出相对应的调整,设计出最符合企业员工激励机制。
1、激励机制的设计应从实际出发,随着发展的变化而变化。激励机制的原理是共同的,简单的,即从人是利己的这一前提出发,把个人利益与个人业绩联系在一起,按贡献付酬。但当把这一原理应用于现实时就没那么简单了。现实世界的情况千差万别,千变万化,激励机制起作用的方式也各种各样。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激励方式。一种激励方法好还是不好,取决于它有用还是无用,正如一种药品好不好要看疗效一样。判断一种激励机制是否成功,就看它能否提高效率。所以,在对激励机制进行设计时必须结合实际情况,结合酒店的具体问题来采用不同的激励方式。现在我国酒店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中期,酒店业的形态及结构还不是很标准化,尤其是对一个小型饭店转向连锁饭店的同时,激励机制决不能一成不变。
2、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方式。酒店可以根据本酒店的特点而采用不同的激励机制,例如可以运用工作激励,尽量把员工放在他所适合的位置上,并在可能的条件下轮换一下工作以增加员工的新奇感,从而赋予工作以更大的挑战性,培养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其次可以运用参与激励,通过参与,形成员工对企业归属感、认同感,能够更好的使得自尊满足,促进自我需要的实现。我国企业职工参与企业决策和企业管理的渠道有许多,其中,职工通过“职代会”中的代表参与企业重大决策较为普遍。然而当前“职代会”就是一种形式而已,很少会真正的起到作用,所以需要对其进行健全和完善。事实上激励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是采用适合本企业背景和特色的方式,并且制定出相应的制度,创建合理的企业文化,这样综合运用不同种类的激励方式的同时,还可加强多跑道、多层次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实施,这样就一定可以激发出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酒店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现代酒店管理随着经济的跨速发展,管理模式也随着创新,对员工培训这方面一定要重视,明确酒店对人力资源的投入,构建完善、科学的员工培训体系。在培训这方面应首先强调酒店的服务意识,礼貌意识,树立团结一致的合作精神;其次应加强服务员、收银人员和前台接待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技能培训。总之,现代酒店管理目的不仅是让酒店员工具备专业的道德素质,更重要的是注重培养员工关于酒店方面的理论知识,使大家各尽其能,以提高酒店整体的服务质量,尽早实现酒店发展的目标。
4、构建合理完善科学的薪酬制度。对于人才来说,薪酬如何非常的重要,这不仅有助于吸引人才,同时也是对员工进行激励的重要方式。酒店应进一步完善员工工资结构,将员工工资直接与酒店总体经济效益挂钩,以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完善员工工资内容,多向员工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方面房展,满足员工内心的需求。另外,我国现代酒店管理应借鉴国外一些成功的酒店管理经验,多增加和安排员工的福利,例如提供员工旅游福利、带薪休假、提供员工培训学费、提供员工房租补贴等各种福利,以留住人才。
五、结语总之,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机制和现代酒店管理中的现状,我们不得不高度重视酒店激励机制的作用。酒店管理离不开人力资源,因此,针对酒店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要建立“以人为本、人尽其才”的管理理念,创新激励机制、改变思维模式,充分发挥员工自身价值,使酒店有限的人力资源发挥最大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在如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程子非.浅析我国酒店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新财经(理论版),2012(6).[2]骆云霞.现代企业与职工激励[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0.[3]林艳丽.酒店人才流失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