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消防安全管理现状与创新论文
摘要:消防安全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企业消防安全管理,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可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安全事故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如今,企业消防安全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企业管理者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消防安全设备不完善等等,这些都为企业的生产埋下了安全隐患。要想保证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就必须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创新管理模式。
关键词:消防安全管理;消防监督管理;创新
要想加强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首先要增强企业管理人员的消防安全管理意识,其次企业要不断完善消防安全设备,加强人员培训,把消防安全管理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
一、消防安全管理现状
(一)消防设备不完善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企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如今,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对国家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相对来说,很多行业属于消防高危行业。因此企业必须加强消防安全管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如果企业发生安全事故,不仅危害到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也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但是,从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可以看出,消防安全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需要相关部门积极采取解决对策。很多企业都是在建国初期建立的,建国初期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缺乏政策保障,而且建国初期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企业没有能力购买消防安全设备,这就为企业后期的生产埋下安全隐患。目前,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安全疏散设备的管理,二是对灭火设备的管理。如今,消防安全设备正在不断完善和改进,能够保证企业和国家降低经济损失。但是,很多企业没有认识到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消防设备不够完善,这对企业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企业必须认识到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完善消防设备,才能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
(二)消防安全管理意识淡薄
企业的数量在不断增多,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生存发展,就必须加强消防安全管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企业和国家的经济损失。很多企业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消防安全管理意识淡薄,这必定会给企业的生产埋下安全隐患,比如:某企业在2012年发生了管道爆炸事故,这次事故给该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2012年7月16日,该企业正在使用油轮向油罐区卸载石油。傍晚,工作人员向油罐区输油管内加入了脱硫剂,但由于安全意识的薄弱和操作的失误,第二天夜间,加入脱硫剂的管道突然发生爆炸,导致12人受伤,众多管道破损,大量石油泄露并迅速燃烧起来。随着火势的不断蔓延,危害到周围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从这次安全事故可以看出,企业工作人员缺乏消防安全意识会造成很大的危害。企业为了降低经营成本,减少了消防安全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也没有成立消防安全管理机构,即便是成立了消防安全管理机构,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也过于形式化,没有真正发挥出作用。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增强消防安全管理意识,提高管理水平,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合理地制定消防安全管理方案,创新管理模式,否者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三)企业不符合消防安全审批条件
如今,很多企业都属于民营企业,这些民营企业的生产规模相对较小,企业的条件达不到国家消防安全审批标准。国家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强企业消防安全检查,保证企业生产的安全性。国家必须对民营企业消防设备配置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并保证民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符合国家审批条件。
二、消防监督管理模式创新对策
(一)加强生产设备安全管理
企业在建立厂房之前,一定要对当地的环境进行研究分析,并结合当地环境的特点合理地选择厂房的修建地址。企业的生产一定不能影响到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也不能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通常情况下,企业和明火点的间隔距离不能小于26米,企业的厂房也一定不能修建在地下。由此可以看出,企业的厂房选址对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有很大影响。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还要加强设备的安全管理。生产设备在使用一段时间以后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磨损,导致消防安全隐患的产生。因此,企业必须定期维护生产设备,保证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只有加强设备管理,才能保证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增强企业人员的消防安全管理意识
要想加强企业消防安全管理,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水平,首先要让企业管理者认识到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增强消防安全管理意识。其次,企业应该加强人员培训,增强企业员工的消防安全管理意识,把消防安全管理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让员工也参与到消防安全管理中来。最后,企业要和政府联合,制定消防演练方案,从被动管理变为主动管理。
(三)加大消防安全管理宣传
政府应该在消防安全管理过程中发挥其职能,加大消防安全管理宣传,进而增强企业管理人员的消防安全管理意识。并在厂房内部张贴消防安全宣传海报,让员工意识到加强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四)完善消防安全设备
为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水平,企业必须加大消防安全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完善消防安全管理设备。如果企业的消防设备不够完善,火灾发生时企业无法及时制止火势蔓延,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完善消防安全设备,才能更好地保障企业的生产安全,减少安全事故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企业还应该做好安全事故预防措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结语
要想加强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水平,首先要让企业管理者认识到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增强消防安全管理意识。其次,企业应该加强人员培训,增强企业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把消防安全管理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让员工也参与到消防安全管理中去。政府应该在消防安全管理过程中发挥职能,加大消防安全管理宣传,增强企业管理人员的消防安全管理意识。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还要加强设备的安全管理,生产设备在使用一段时间以后,设备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磨损,最终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企业必须定期维护生产设备,保证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林鑫.石油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探讨[J].江西化工,2013,(02).[2]伍绯.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的探讨[J].化工管理,2015,(18).[3]王维.石油化工园区应急消防布局规划模型及应用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4]王慧丽.危险化学品监管机制建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
第二篇:消防安全管理与消防监督管理模式创新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转移,城市居住人口累积增加,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高层建筑建设也不断增多,消防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也在逐年攀升。在一定程度上,人口与建筑的密集均为城市消防安全带来了难度与挑战。因此,在现行的消防工作条件下,我们应该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完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普及消防安全理念,减少消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本文通过简析消防安全管理现状,继而对我国消防安全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做了归类,最后提出了针对消防监督管理模式的创新,为我国消防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安全事故;法律制度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方便快捷的生活,例如城市大型建筑物的增多不仅美化了城市的面貌,也给人们以现代化的感受和体验。随着楼宇的功能和布局日益复杂化、多样化,安全问题逐渐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有数据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消防安全基础设施已经出现落后的情况,消防安全事故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隐患,消防安全管理的传统方法日渐跟不上现代社会发展的速度和人们生产生活的要求,因此,要向让消防监管走上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一致的发展轨道,就必要在管理理念、方法、措施上不断创新,完善消防安全类设备,强化消防安全人员的培训,寻求消防安全监督管理模式的转变与革新。
1我国的消防安全管理现状
近年来,我国消防安全事故频频发生。根据公安部消防局统计.相比2014年,2015年全国火灾事故数有所下降。同比2014年,火灾发生次数下降比例为14.5%,死亡人数下降比例约4%,受伤人数下降比例约26.5%,产生的直接财产损失下降比例达16%。尽管消防安全监管的问题,被纳入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议题上,并对其相关内容做了深入讨论,但我国的消防管理仍然存在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首先是目前我国消防安全的基础设施普遍落后,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其次是我国消防安全的保障功能并未完全体现;最后是我国人民普遍消防安全意识淡薄。
2现行消防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安全事故是在近些年呈现增长态势的,传统处理方法已经跟不上现代社会发展步伐,给经济转型升级带来很大的困扰。主要的差异性表现在:①许多单位对待消防安全处理的传统方法是重视经济利益,忽视安全生产。这种意识形态上的轻视态度导致了对安全工作的忽视,包括各种巡查的敷衍了事,疏于消防设备的养护等等。②对消防安全法规视若无睹,违法违规行为频发。这些年来虽然消防安全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一些问题依然存在:一些商场或者影院、宾馆等将安全设施随意改造,安全通道被占用。防火门等安全设施被破坏无法使用。例如在一起重大火灾事故的现场,其本身就是一个违章建筑,在经营中,电动轮机的电气发生了故障,本应起到撤离作用的安全通道由于摆放了橱柜等,延误了楼上居民的撤离,因此火势迅速蔓延,造成了十数人死亡、财产遭到重大破坏的严重后果。③在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缺乏过硬的专业素质,导致一些单位的安全负责人本身不具备专业的消防安全资质,而且流动性比较大。消防安全部门或者负责人往往是兼管和兼任。消防管理水平良莠不齐。第二,我国的基础消防设施建设不够完善。不少城市存在消防站少、消防装备落后等问题。贻误了消防安全事故救灾的黄金时间,不利于消防安全抢险救灾。第三,政府的公共消防安全服务职能缺失。我国的消防安全管理与监督相对处于弱势地位,同时,政府的公共消防安全意识薄弱,实际工作中有很多疏漏与形式工作。尤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当代,一切更以利益为导向,却以消防安全事故作为了代价。第四,我国消防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并不健全。尽管就目前而言,我国已颁布了很多类型的消防安全法规,但在法律体系建设方面,仍然有诸多不足。同时,在涵盖范围与标准大小等方面,也应逐步完善和斟酌。
3消防监督管理模式的创新
①对社会场所中必须的消防安全设施,尤其是人员密集地区和场所进行大力整改。摒弃传统的管理模式,加强警力配备。例如某地消防支队采取的“一卡式”管理模式,就是对管理分级分类,省级消防管理部门根据生产特点、规模以及消防安全隐患几率进行分级管理。根据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奖惩办法、评定办法来对各级地方消防安全管理部门进行分级管理。根据隐患大小对各级单位进行奖惩与考核,形成了有序的消防监管系统。②由政府投入加强社会消防检查队伍建设。这种社会消防检查队伍的创新是安全检查工作对传统模式的突破。通过消防安全办公场所的建立,消防责任的层层落实,消防检查队伍弥补了过去人员不足、力量薄弱的局面,形成了政府与社区联动的消防管理模式,消防管理工作被推上了新的高度。上海佳和社区以政府为主导,消防机构为引导,组织社会力量组成消防检查队伍,有效解决了消防管理工作任务重、监管力度不足的问题。如今,这支检查队伍目前已经拓展到了社区居委会一级,通过检查队伍的工作开展,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得到更好的提高,消防安全管理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改善。③采用共同决议和公共服务的模式,是对公共治理理念的延伸与拓展。针对我国消防管理力量薄弱,社会参与度不足的现状,采用消防监管主体多元化的模式才能让社会整体提高安全意识。因此,主体多样化是社会消防监管模式转型升级的创新举措。消防部门变成了监管部门,监管体系引入了竞争机制。消防的公共服务能力得到提升,预警机制和安全引导被提上了日程。尤其是社会志愿者队伍的加入,为国家消防公共治理带来了新鲜有力的力量。如图1所示。图1说明:对新时期消防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索、创新社会消防安全管理机制和模式:全面推行消防行业特有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落实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人员、消防安全检查人员职业资格证制度;鼓励试行消防安全检查师制度,将单位的消防安全状况纳入信用等级评定、火灾公众责任保险费率调整的内容,推动单位自觉做好消防工作。④对消防监督管理工作进行划等级分类管理。消防安全的分级分类管理,是通过针对消防安全监督的具体工作,将政府部门的消防监管责任落到实处。通过对工作的分级分类管理,逐步使消防监督管理更加科学、更加规范、更加精确。建立起“重点突出、监管有序”的监督机制,提高监督执法的工作效率,以及政府机构单位消防安全管理的总体水平,奠定坚实的防控火灾的基础。分级分类管理的实施方法,就是将消防安全分类管理,根据不同类型、不同要求,对单位采取消防安全综合评价。通过定量和定性方法的结合,评估单位组织的消防安全管理体系中的科学性、合理性。同时,公安消防机构利用评价结果,做出科学预警的判断,据此形成区域性的消防安全形势分析报告,然后定期向社会公众公告。
4结语
由于城市消防安全事故的频频发生,直接与间接地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难以弥补的经济损失。因而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消防安全管理不可不重视。一方面,政府机关单位需要加强消防安全管理与监督;另一方面,也应加强国民的消防安全理念与意识,控制消防安全隐患,从根源上扼杀消防安全事故的种子,降低消防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同时,借助创新的消防安全监督管理模式,提高我国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促进消防安全建设,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邓志明.消防安全管理现状与消防监督管理模式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06:247-248.[2]陈晨.消防安全管理现状与消防监督管理模式创新探讨[J].科技传播,2013,22:148-149.[3]黄子鹏.消防安全管理现状与消防监督管理模式创新[J].电子制作,2015,22:82.[4]谢玉印.简析消防安全管理现状与消防监督管理的创新模式[J].消防界(电子版),2016,01:47-48.[5]巫立斌.消防安全管理现状与消防监督管理模式创新[J].电子世界,2014,18:63-64.
第三篇:消防安全管理论文
1、概述
我国目前使用的燃气主要有煤气、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三个大类。燃气产业的发展领域大致分燃气汽车、城市燃料、燃气发电、基础化工四方面。随着燃气事业日新月异的蓬勃发展,生产与消费规模越来越大,使用场所越来越多,情况也越来越复杂,现有的安全管理机制已跟不上燃气事业飞速发展的步伐。在政策、法规、标准及规范等方面的不同步、不配套等落后弊端也凸显了出来。近年来,在生产、运输、储存、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火灾、泄漏与爆炸等重、特大事故层出不穷,其等级与数量也不断上升,如98年3月西安液化气球罐泄漏、爆炸事故等,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也给社会的公共安全与稳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从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燃气事业的推进与发展。
因此,理清当前我国燃气消防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于有关部门在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燃气消防安全管理保证新体系时提供参考依据,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正是从消防的角度,系统地对当前我国在燃气消防安全管理保证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分析和论述。
2、我国燃气消防安全管理机制现状
根据1991年3月30日由建设部、劳动部、公安部联合发布的第10号令《城市燃气安全管理规定》的规定,建设部门是城市燃气安全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消防部门作为燃气安全管理的监督部门,劳动部门作为燃气安全管理的监察部门和压力容器的主管部门。
作为消防部门,在燃气安全管理方面的业务,主要涉及:参与制定与燃气消防安全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并执行;负责相关消防产品的检测认证;对燃气生产、运输、储存、使用等环节上的相关场所、管线、设备、用户进行防火监督管理;参与燃气灾害事故的处置;日常的消防培训和宣传教育工作。
我国目前与燃气消防安全管理有关的法律有三个,即《消防法》、《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相关的消防法规和规章非常多,如《化学危险品管理条例》、《城镇燃气安全管理规定》、各省市的《燃气管理条例》等;以及众多的产品技术标准和工程设计规范,如《城市燃气设计规范》、《汽车用液化石油气加气站设计规范》等。
3、我国燃气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燃气消防安全管理涉及规划、设计、建审、施工、监理、验收、运行、日常维护及应急处理等环节,通过对有关资料的收集分析、组织专家研讨,以及对北京,上海、广东、四川和黑龙江等地的调研,就目前我国在燃气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归纳如下:
1)安全管理机制不适应燃气产业市场经济发展
燃气产业涉及建设、能源、交通、劳动安全监察、农业等各管理领域,燃气行业的安全管理也涉及公安消防以及上述各主管部门,目前由中央和各地方的上述部门颁布有关政令,对燃气实施安全管理。但地方与中央以及地方各部门之间的政令协调难度较大;同时我国南方和北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用气差异也较大,要求同一种安全管理机制或法规有时势必造成诸多不适应。
第10号令第四条明确了建设部负责管理全国城市燃气安全工作,劳动部和公安部分别负责安全监察和消防监督,因此,各省市的燃气安全工作应当由建设主管部门负责。但是,各地建设部门作为行政主管部门,在燃气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各职能部门之间缺乏经常性协调,使得各地区的燃气安全隐患整改力度不够。从调查情况来看,全国大多数大、中型城市都在建设主管系统设立了燃气管理办公室或者燃气管理处,但由于受人员编制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些部门履行着行业管理的职能要大大多于履行安全工作职能,有的办公室只有几个人,忙于应付日常工作,根本没有精力通盘考虑安全管理,而把安全管理的职能依托于公安消防、安全生产监察等监督部门,或者让燃气供应单位自行强化安全管理。
此外,随着科技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我国的燃气事业将得以迅猛发展。而国际上通行的由行业协会、中介组织、保险业、企业主等共同参与进来的燃气消防安全管理的社会化模式尚未形成;另一方面,政府机构改革,人员精简,公安消防部门被动地大包大揽式的消防监督检查,难度将越来越大。
2)法制建设滞后
我国目前燃气安全管理的法制建设力度明显不够,现有的法规严重滞后,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法规制定滞后。我国目前执行的较权威的燃气规定只有1991年发布的第10号令,该规定对燃气的安全管理只提出了原则意见,相关的法律责任也不够明确,在实际操作中弹性太大,有一定难度。而且该规定发布至今已有10年,其间的经济体制、市场发展和行政部门的变化很大,迄今尚未进行修订。
(2)各地管理法规不一。全国各地为了加强本地区的燃气管理和安全工作,又在第10号令的基础上制定了各种各样的燃气管理条例、办法。但
由于各地方使用的燃气的种类、数量、地理环境等情况不同,所制定的法规也存在较大的差异,造成全国燃气管理没有较为统一的管理模式,管理多头,职能重叠,监督与管理的界限不明确,使得许多安全隐患无法得到及时整解。
(3)政出多门、缺乏协调。不同部委的法规不一致或相互矛盾,给具体执行部门带来诸多管理上的不便。例如:1998年由建设部
独家发布的第62号令--《城市燃气管理办法》中“城市燃气安全”一章的多项规定与10号令有较大出入;关于轻烃燃料(碳5),农业部等七家单位联合发文要求大力推广使用这种新型燃料,而公安部等三家单位从安全管理的角度出发,也曾联合发文禁止在城市使用这种燃料。这些法规的前后不符或自相矛盾,使得基层管理监督部门无所适从、难以把握,最终造成各部门推卸责任,管理上陷入混乱。
(4)政府部门执法力度不够。燃气行业的安全管理关系重大,国外燃气行业的经营者不敢以身试法,严格的法制管理将使违法经营者损失重大以至破产。我国目前对燃气行业违章经营的主要手段之一是下达整改通知或罚款,其罚款力度远不足以震慑违法经营者,此外罚款往往上下幅度甚大,且无配套实施细则,使执法操作难以把握或效果不理想。
3)规范、标准不健全
燃气行业设计规范和相关产品标准是设计、施工的技术依据,是燃气安全管理的技术法规。而现行的技术标准存在多方面问题:
其一,制定的年代比较晚,同时为了照顾到方方面面的利益,规范的内容也就是当时实际操作的翻版,先进的技术内容少,无法体现通过提高燃气设备设施本身的高技术含量来实现的本质安全的指导思想;
其二,技术规范修订的周期较长,与迅速发展的经济形势和城市环境不相适应,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所带来的新措施无法在实际应用中找到法律依据。
其三,主要技术指标缺乏科学依据。如在关键的燃气设施的防火间距确定问题上,俄罗斯地广人稀,至今仍沿用加大燃气设施的防火间距这种消极防护观念,在规范标准中较少强调科技含量和质量等技术措施,来保证燃气设施自身的运行安全。我国现有标准规范的制定中较多沿用这种理念。然而该理念并不适应我国,特别是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的燃气建设的发展。一是上述地区宝贵的地皮很难实现这种远距离的安全隔离设计;二是一旦高压燃气设施发生爆炸,一、二百米的安全距离也无法保证安全。而欧美、澳洲和日本等国则采用高技术含量以确保安全,标准规范制定部门的科研和实验基础较强,他们以实验数据为依据确定保证安全所必须采取的技术措施,并根据不同地区级别和技术措施来确定不同的安全距离。
其四,一些重要的燃气设施标准与工程规范尚缺,如《城市超高压天然气管道工程技术规范》、各类燃气工程施工验收规范等。此外,燃气用胶管的质量和老化问题、家用燃气报警器等技术,至今尚无定性和定量的使用概念。
4)设计、建审和验收的可操作性不强
由于规范标准不健全,弹性大,给设计、建审和验收带来操作性不强的弊端。
作为设计部门,在业主控制投资的要求下往往难以采用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及措施来确保燃气设施本身的安全,一旦难以达到安全距离的规范要求,只能采取有关部门协调的办法,而这种协调往往缺乏实验技术依据。
目前燃气项目的建审主体为公安的消防部门,鉴于燃气设施的工艺流程和专业设备的复杂性,消防部门的专业水平远低于燃气行业的技术管理部门,其建审难度较大。如北京等一些省市的消防部门认为消防部门不应承担不能胜任的技术环节方面的建审工作。
此外,现阶段燃气设施中的一些重要配件材料的质量水平与工业发达国家尚存在较大的距离,如各种阀门、管道等。燃气规范标准对产品要求的不严格,将可能使一些低技术含量的配件用于燃气设施的关键重要部位,造成安全隐患。
5)日常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对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安全隐患,以及新形势下出现的新的安全问题,缺乏有效解决办法,造成日常运行管理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城市燃气管网老化现象比较严重。部分管道已连续使用几十年从未进行检测维修,其安全可靠性无法确定,随时有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2)道路改造带来问题。许多城市的燃气管网随着城市建设的需要,局部管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道路拓宽及新出入口的开设致使燃气管道置于车道下方,而原有管道的基础却没有加固,防火间距不足是一个方面,更为严重的是极易造成管道受压损坏,发生燃气泄漏。此外,在燃气管道的上方搭建违章建筑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旦受建筑影响管道发生破裂,会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事故。
(3)违章施工也是影响燃气管道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是燃气管道的施工质量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工程层层转包,质量监理不到位,埋地管道达不到国家技术规范的规定,而且又是隐蔽工程,有些问题较难发现。二是外来施工损坏燃气管道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在燃气管道旁边施工时,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不征求城市规划或燃气管道管理单位的意见,盲目施工,损坏管道,造成燃气泄漏,危及安全。
(4)燃气管道产权归属不明。城市燃气供应系统中,从企业至用户之间的输送管线的产权归属至今未明,随之引出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不清。
(5)居民室内装潢隐患较多。目前对家庭内燃气管道的敷设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
(6)液化气钢瓶管理失控,事故率高。作为取代煤炭的优质燃料,自80年代开始2Kg、5Kg、15Kg的液化石油气钢瓶大量进入居民家庭和餐饮行业,90年代开始在液化气经营、销售、运输等领域,恶性竞争、惟利是图情况突出,因此产生了较多安全隐患。
6)应急处置能力不强。
燃气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包括燃气企业自身应急处置能力和公安消防应急处置能力。燃气事故的应急处置重点为切断气源、扑灭初期火灾、防止蔓延以及保护周围重要设施。
全国在这方面的情况差别较大,如哈尔滨等地目前以人工制气为主(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用户20-30),由于几十年的经营以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安全管理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各级消防部队的灭火技术装备也较先进,一旦发生事故,企业专职消防队、公安消防队以及医疗救护三方在事故现场有效地配合,事故处置成功率较高。
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随着近年来城市煤气向石油液化气、天然气转变的势头不断增强,事故发生频率较高,其应急处置能力明显不足。其中包括企业抢险和公安消防的现场检测、堵漏、个人防护等技术装备的配备、以及消防站的规范设置等等,许多地区消防部门到事故现场受掌握资料和装备的制约,不能及时查明情况,处于盲目状况下,难以决定正确的战术,1998年西安“3.5”爆炸事故就是明显一例。
此外,我国公安消防实行兵役制,消防战斗员服役2年,其技术水平的积累难以适应复杂的燃气事故现场。鉴于现场泄漏气体品种、浓度、设备流程、容器压力难以清楚,消防部门在事故现场仅能起到抢救人员和冷却保护的有限作用。
7)培训不规范、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首先,从业人员的规范操作是杜绝人为燃气事故的关键。随着燃气行业多种经营体制的发展,出现了两头重的现象:一是规范经营的大型企业作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在内外的严格监督管理下,对操作人员的培训较为严格,二是部分经营不规范的中小型企业,单纯追求企业效益,严重忽视操作人员的业务培训。
其次,从事燃气经营的作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还不够高,有些人员没有经过培训就上岗,或没有定期复训,对安全知识尤其是消防安全知识知之甚少,没有能力发现安全隐患,更不用说向用户宣传安全知识。
此外,全国有很多地方都没有专门的专业培训机构,各地区操作人员培训情况差异很大,有的搞形式主义,开两天会就发证书,或者以盈利为目的搞各级重复培训。不同部门基于各自安全责任或经济利益,多头培训、一岗多证现象严重,一些培训单位的资质无权威部门认可授权,而燃气经营单位受条件和水平限制,对自身的安全培训只是走过场。8)保险行业尚未介入消防安全管理
国外保险业作为与风险直接发生经济效益关系的市场经济实体,在介入燃气行业各运行环节的安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实施保险。保险公司与业主、政府防火部门三者相互需求,相互保障,相互制约,成为燃气安全运行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我国目前保险行业尚未真正以市场经济模式操作,参与燃气行业风险评估和安全运行管理监督的意识淡薄,只是关注“彩票?quot;受保规模的业务扩大,同时希望通过政府有关部门对产业的消防安全监督,侥幸地降低或避免所应承担的理赔责任。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外保险业不可避免地要介入到我国的各行各业,我国的保险业也必将改变运行模式,顺应国际形式。
4、结束语
在撰写本文之前的调研过程中,得到了公安部消防局科技处、上海、四川、广东、黑龙江、北京、深圳等地的消防总队、支队、建设主管部门、燃气经营企业和本所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谨向所有提供帮助的各方人士深表谢意!
5、参考资料
[1]《落实”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精神,巩固清理整顿城市燃气市场成果确保燃气安全》建设部城市建设司 杨鲁豫2001.8.9
[2]《强化行业管理,确保燃气安全》河南省建设厅2001.8.9
[3]《城市燃气安全管理规定》建设部、公安部、劳动部(第10号令)1991.3.30
[4]《中国城市燃气事业现状及发展前景》中国城市煤气协会张永革
[5]《加大清理整顿力度,加强燃气安全管理》海南省建设厅
[6]《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1998.4.29
[7]《上海市燃气安全管理条例》上海市人大常委会1999.2
第四篇: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创新
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创新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文章阐述了推进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创新的意义及其重要性,指出了当前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创新工作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提出对策和建议。【关键词】社会消防管理;创新问题;对策 加强和创新社会消防安全管理,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提高全民消防安全素质,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必须探索新的社会消防安全管理方式,逐步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决定平安质量,创新决定竞争力,只有与时俱进,探索建立与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消防管理体系,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科学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
一、充分理解和认识社会消防管理创新工作 做好社会消防管理创新工作,是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其目的就要以建立与经济社会相适应的社会管消防理体系,以有效解决影响全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的消防安全问题,充分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创新社会消防管理方式,提升消防安全服务水平,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人民幸福安康、加快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消防安全环境。要真正做好当前社会消防管理创新工作,就要转变思想、提高认识、着眼长远,必须要有创新、有发展、有突破。要将社会消防管理创新工作具体落实到全面落实消防工作责任制,加大火灾隐患排查整治的力度,推动城乡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加强消防宣传的统一和渗透,坚持科技兴消的战略。要健全完善工作机制,重点要建立健全社会管理组织指挥机制,社会管理协调调度机制,社会管理规范引导机制,社会管理综合保障机制,建立社会管理考核奖惩等机制。
二、充分认清当前社会消防管理创新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我们虽然在社会消防创新管理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取得的成效还达不到一定要求,一定标准,存在诸多问题和薄弱环节。一是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许多社会消防管理方式和办法已经不适应新时期消防工作的要求,一些管理还在简单陈旧,管理过程不够透明,管理程序繁琐、环节多、限制多的情况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有些甚至停滞不前。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对新时期的消防工作形势认识不清,重视不够,没有及时转变观念,解放思想。二是社会消防监督管理存在短板。现役消防警力不足与繁重的消防监督任务之间的矛盾还没有得到有效破解,执法力量薄弱。除日常监督外,现役消防警力还要承担繁重的专项整治、火灾调查、消防宣传和各类大型活动消防安全保卫以及其他一些临时性、突发性的工作,任务繁重。无论是部队内部还是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仍缺乏常态化和服务性。三是消防工作社会化程度不高。一些地区消防安全责任体系不够完善,特别是基层乡镇政府、村级组织履行消防安全责任不到位,消防监督管理存在盲点,火灾防控体系脆弱。四是农村防控火灾能力较弱。这种情况在黔东南特别突出,全州17个县市,有14个县属国家级贫困县,地区经济滞后,农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大部分村寨消防建设规划因缺乏资金仅停留在文本上,难以全面实施以“六改”为主的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抗御火灾能力较低,农村消防安全环境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123* 五是社会火灾防范体系不健全。由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面上的火灾隐患及危险源持续增多,一些局部地域、重点行业的火灾风险仍在增大;一些乡镇政府、公安派出所、村(居)民委员会在消防安全工作上履职不到位,用火用电用气管理制度不落实。一些地方、单位尤其是社区、农村消防宣传教育的力度、深度、广度不够,人民群众消防安全素质有待提高。
三、大力加强社会消防管理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一要树立大消防理念。最近几年国内发生的数起重特大火灾事故,血的教训告诉我们,消防安全传统的防火方式需要加强改革创新,务必树立起全民大消防理念,形成政府主导,全民参与消防工作大格局,这种形势已迫在眉睫。各级政府要将消防安全放到更高的位置研究落实,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推进,全局考虑,统筹兼顾;要全面加强全民消防安全理念教育,从保障、制度、宣传、培训等方面入手,结合构筑“防火墙”,瞄准长远目标积极推进消防安全大环境建设。二要创新管理机制。管理机制有没有创新,直接关系到管理的成效和质量。各职能部门,尤其是公安消防机关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职能部门,应进一步创新管理理念,深化管理措施,整合有效资源,切实把发展好、维护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消防监督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多角度、多层面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以确保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持续健康发展。三要创新监管模式。各级应建立完善联管联查机制和信息互通制度,切实加强对建设工程、施工场地、易燃易爆、高层地下、公共娱乐场所、学校、医院、社会福利机构等消防安全管理,形成监管合力,不断创新监管方式方法和加大度监管力度。各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法定职责,做到不缺位、不错位;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发证,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加强对社会单位的监管,严格行业准入条件。四要创新责任举措。严格推行消防安全责任制管理规定,推动各职能部门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切实肩负对本单位消防工作的领导责任,落实对主管行业的监管责任;推动各职能部门在对行业单位例行监管的同时,将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当作一项常态工作来抓,纳入重点工作任务,确保每年对本系统下级部门和社会单位推行标准化管理情况至少开展1至2次检查督导,重点解决消防责任不落实、隐患整改不及时、违法违规行为不禁止的问题。五要创新消防执法监督办法。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指出:“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而做好消防执法监督工作正是推进消防安全创新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落实好胡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和标准要求。因此,必须紧密结合消防工作的现状和特点,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执法为民的理念,运用现代管理原理,不断创新消防安全执法监督模式;要深入理解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制定规范、简单、好用的执法指导手册,在规范基层执法工作的同时方便基层使用,不断推进执法规范化。六要建立“全警消防”制度。公安各警种各部门要站在消防安全工作大局的高度,按照公安部的一系列重要部署,进一步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在抓消防安全问题上,一定要打破部门界限,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齐心协力推动消防安全工作。七要借助有效平台。在推进社会消防管理创新活动中,必须借助创建平安社区、平安校园、平安村寨以及各种文明、示范创建活动平台,纳入其中,共同研究,不断创建消防安全示范单位和示范区,打造一批典型的消防安全创新管理精品点。123* 总之,加强社会消防管理创新,就要充分认识存在的问题,加快创新社会消防管理体制建设,提高社会消防管理水平,强化服务理念。只有充分认识社会消防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断求实、创新,社会消防管理才能得到真正创新,消防工作发展的新局面才能不断得到开创。
结合黄南工作实际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加强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创新
【摘 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黄南州高、多层建筑、人员密集场所大量涌现,而消防部队在维护社会稳定、处置处突事件以及防灭火、抢险救援等方面承担的任务日益繁重而艰巨,开展好消防工作,对黄南藏族自治州人民群众的长治久安和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开展 藏区 消防安全 管理
【内 容】:
黄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东南部,地处九曲黄河第一弯,也因地处黄河之南而得名。它与果洛州、海南州、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相邻,有藏、蒙、汉、回、土、撒拉、保安等15个民族,21万常住人口,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2.23%,藏族占总人口的65.74%,各民族都有着鲜明的民族文化生活习俗,如何引导他们共同参与消防工作,不断提高少数民族自防自救能力,建立藏区消防安全管理网络,构筑黄南消防安全管理新格局,使消防工作融入藏区、进入千家万户是做好藏区消防工作、促进藏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键。下面我就以近年来在黄南藏区工作的一些感受为例,对新形势下如何加强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创新,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当前黄南藏区消防工作的现状。
(一)各类安全隐患不同程度的存在。
1、河南、泽库两县地处青南边区,由于受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当地农牧民建房大多就地取材,大量使用易燃的木材作为建筑材料,砖木结构、土木结构建筑仍占70%以上。部分家庭条件好的家里进行内装修,在材料选用方面基本上全部采用可燃、易燃材料。除民居外,县内有不少藏传佛教寺院,藏族人民全民信教,烧香、点酥油灯是每家每户必不可少的佛事活动,有的家庭在佛堂、神龛内点起长明灯,稍有不慎极易酿成火灾。正是由于当地特殊的民居、寺院建筑和风俗习惯成为藏区火灾多发的主要成因。
2、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藏区农牧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收入不断增加,私人财富大量增加,日常生活逐步向社会大潮流靠拢,许多农牧民都盖了新房,购置了各种家用电器,大大增加了火灾荷载,但是部分家庭只重装修不顾安全,将电气线路直接铺设在可燃装修材料内,将照明灯具、插座设置在可燃构件上,大大增加了火灾危险性。由于意识形态和财富不是对等增长,很多藏区牧民消防意识仍然淡薄,以致儿童玩火、成年人吸烟乱丢烟头等不良现象极为普遍,也是一个消防安全隐患。
(二)对消防认识不足,缺乏沟通渠道。
由于受经济条件、传统观念、文化素质等因素影响,藏区农牧民消防意识很淡薄,缺乏消防安全常识,甚至对消防部队的认识。加之黄南有很多地方属于纯藏区,例如,同仁县曲库乎乡、泽库县的宁秀乡、和日乡等地藏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8%以上,他们中多数人只会讲带有地方特色方言的藏语,语言和其他沟通渠道局限,让消防宣传及管理工作很难进行。
(三)经济落后,基础设施不健全,消防部队车辆装备奇缺。
1、虽然黄南社会经济较之以前有所提高,但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任然非常滞后,别说发达城市,就是与周边的西宁市、海东行署,甚至与海南、海北州都存在不小差距。例如同仁县共有市政消火栓96个,损坏、城乡建设埋压50多个,能用的不足40个,而且大部分水压不足,很多地区由于自然环境的破坏,很多自然
水源出现枯竭现象,一旦周边农牧区出现火灾,只能采取运水供水的方法,不仅造成警力的浪费,而且常常延误最佳灭火时机,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2、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深入发展,各类高、多层建筑火灾、人员密集的商场、娱乐场等火灾扑救,建筑物垮塌、交通事故、化工泄漏救援,各类灾害事故对人类社会和环境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消防部队的任务也越来越艰巨,而黄南消防支队车辆配备根本不能满足辖区任务所需,与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脱轨现象。目前,全州仅有4台消防车,1台3.5吨东风水罐车、1台3.5吨东风泡沫车、1台10吨斯太尔王水罐车、1台康明斯抢险救援车,其中2台东风车配备于2000年,服役长达12年之久,早已到达报废年限。各类器材装备仅有2000多件,特种抢险救援器材奇缺,一旦发生发生化学泄露、建筑物垮塌,只能肩扛手刨,不能有效扑救。
(四)消防管理组织不健全。
黄南州下辖四县,分别是同仁县、尖扎县、河南县和泽库县,但是却只有一个普通一级消防中队(同仁中队)及四个消防大队,很多农牧区无主管机关、无人员负责、无办公环境,成为了消防工作的盲区。由于山高坡陡、路途遥远,消防部队警力有限,一旦发生火灾,不能及时出现在灾害现场,而且藏区农牧民没有专用灭火装备,缺乏自防自救能力,仍是靠“桶浇盆泼”的土办法,不能有效组织救援。
二、加强当前消防安全管理的主要对策。
针对当前藏区火灾形势严峻、城乡消防建设工作不全面、农牧民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等诸多困难及黄南消防工作的现状,提出以下两点愚见。
(一)严抓内部管理教育。
1、抓好民族政策教育,打牢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
积极组织官兵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进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引导广大官兵树立正确的民族观,从根本上解决民族观问题,端正官兵对藏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态度。树立严格执行民族政策的观念,懂得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同时,根据地区情况开展诸如对驻地单位、群众开放消防队(站)、举办警民联欢等活动,在于教于乐的氛围中融洽民族关系。
2、加强自身建设,营造和谐安定浓厚氛围。
由于消防部队特殊性质和黄南藏区的民族复杂性,和地方接触面广,军民之间矛盾纠纷的苗头多。广大群众特别是藏区少数民族企业经营业主消防观念和消防法规意识淡薄,对防火检查和灭火救援工作不能正确理解;因此,藏区及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消防部队一定要把预防和正确处理军民纠纷作为维护稳定大局、树立部队良好形象的大事来抓,教育和引导官兵以大局为重,摒弃比高低、争输赢的错误做法。站在贯彻稳定方针、维护警民团结和民族团结的高度,妥善解决矛盾纠纷,营造和谐安定浓厚氛围,树立消防部队良好的形象。
3、积极参加和支援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支援和参加地方经济建设是部队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也是消防部队必须履行的根本职责。我们全体消防官兵战斗在少数民族地区,必须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一是大力支援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公益事业建设。不断加强消防部队和牧区牧户的警民共建工作,加强消防队(站)的对外开放。二是结合近年来相继开展的“爱民活动进万家”、“开门评警”及“三访三评”等活动,积极开展帮助困难家庭、支持失学儿童、帮扶孤寡老人等活动。从根本上、从源头上帮助他们提高自我脱贫的意识和能力。三是在发生火灾、交通事故和其他各种自然灾害时,消防官兵必须挺身而出,要以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第一宗旨。
4、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
毛泽东同志在《关于西北少数民族工作的指示》中指出: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民族反动派,没有大批从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可能的。这一著名论断,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在黄南这样以藏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更为合适,少数民族干部,在本民族群众中有着特殊的影响力,不仅消除了语言沟通的难题,而且他们的观点和态度也是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因此要借每年招收地方大学生干部时,有侧重的加大少数民族人员名额比例。
5、积极开展地方语言学习制度。
藏区开展消防管理工作,语言沟通是一个关键因素,很多农牧民,尤其是青南边区的少数农村语言交流只靠藏语甚至是带有地方方言的藏语,在这些地方根本无法进行语言沟通,开展消防宣传就成为一句空话,因此要在部队内部掀起学习少数名族语言或者方言的热潮,最起码也要达到能说会听,彻底解除语言沟通的桎梏。
(二)优化外部消防环境。
1、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消防安全意识。
消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群众性很强的综合性工作,它涉及到各个领域、千家万户,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国计民生的大事。消防部队要主动汇报,积极要求各级政府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和藏区群众关心、支持和参与消防管理工作,各级政府要将宣传教育、培训和发动群众参加消防建设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实,将其贯穿于社会经济建设的全过程。同时,要及时发现、大力宣传各岗位在消防工作中忠于职守,敬业爱民,在平凡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模范人物,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通过宣传先进典型,进一步弘扬正气,形成风清气正,心齐劲足的局面,进一步转变形象,树立消防部队新风正气。
2、加强消防经费投资力度,建立健全市政消防设施。
根据藏区发展建设规划要求,协调政府及相关业务部门,积极推动消防队(站)建设项目立项,积极做好财政部新出台的《地方消防经费管理办法》及《青海省公安消防部队消防业务费保障标准》、《青海省公共消防设施建设费征收管理和使用暂行办法》等文件的宣贯工作,按标准落实经费保障。完成各类消防车辆、器材装备的更新、补缺任务,确保消防装备完好率达到100%。大力开展市政消防设施建设。
3、政府统一牵头,打造立体式消防管理模式。
主动汇报,大力宣传,多方协调,全方位调动各方人员,让他们自觉地参加到消防各项活动中,调动参与消防工作的积极性,努力营造浓厚的消防工作社会化氛围。每年与各级政府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对消防安全责任制单位进行考评,通过层层签订责任书,全面促进了各级政府对消防工作的重视,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特别是社会企事业单位对消防工作的责任主体意识,把消防工作纳入政府日常工作中,充分调动抓好消防安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提请政府统一牵头,完善技术、物资、生活保障、装备保障建设,建立健全器材补给、装备抢修、油料、药剂供应、防护装具、被装、饮食供应保障小组人员,健全社会联动保障机制,打造立体式消防安全管理模式。
第五篇:园林施工管理现状与建议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就园林施工的管理问题展开了相关的分析与探讨,首先针对目前园林施工管理的现状予以了简要的接受,而后就前期的施工准备、施工过程中的进度控制及成本监管展开了深入的研究,结合本次研究最终提出了明确施工责任、提升人员素质、加强安全监管、完善管理体系、创新管理制度等具体的施工管理建议,最终希望借助于本文的分析研究,能够引起更为广泛的交流,以促进园林施工管理能够得到不断的发展与完善。
关键词:园林施工管理;现状;建议
伴随着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相关的建筑领域也取得了极大的繁荣与发展,而作为园林工程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在此方面目前无论是相关的政策法规还是行业标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都逐渐的趋于完善,同时加之各类技术性的创新工作以及新工艺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我国的园林施工管理也越来越科学化。尽管如此,在目前的园林工程施工作业过程中却也存在有诸多的问题因素,特别是园林工程中的施工管理,所需进行的改革创新仍然具有较大的空间范围。据此本文就结合笔者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并就目前园林施工的管理现状展开了具体的分析与探讨,进而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1园林施工管理现状
第一,质量意识不强。在目前的一些园林企业中有时为了追工期、赶进度,相关的施工人员未能够接受相关的知识培训,对于施工质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且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意识,较易引发各类质量安全问题,从而对于园林工程的施工质量产生不利影响。第二,质量控制不足。在园林工程的施工过程之中所需用到的材料数量较多,一些园林企业未建立起必要的监管机制,从而使得大量的劣质材料进入到了施工现场,造成了严重的施工安全隐患,工程质量也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此外,哈有一些企业受制于自身规模较小的影响,相关的技术与设备水平较低,对于一些施工项目无法达到设计标准。第三,质量监管落后。尽管我国相关的政府监管部门在近年来制定了一些相关的政策法规,然而一些具体的制度措施却未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还有一部分企业利用政策的监管漏洞,做出了一些违规操作,对于园林工程的施工质量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相关的工程监理工作也未能够对施工管理问题作出及时的纠正。
2园林施工前期准备
在前期准备阶段当中首先应当依据工程设计标准,对整体工程的费用投资进行大致的估算,从而给予工程的开工建设在施工场地、材料、机械、人员等方面做好准备。其次依据施工工期的具体标准来明确对材料、机械、人员等各方面的安排,合理规划好工程的施工进度,确保施工作业能够有序、高效开展。
3园林施工进度控制
在对园林施工的进度采取控制手段时,可通过构建以项目经理为首的进度控制监管体系,整体工程的每一项具体施工项目负责人、规划者、调度者、作业安排者以及班组长均可纳入到该进度控制监管体系当中。从而促使各项施工任务均能够落实到具体的负责人员,以期达到合理控制施工进度的目的,保障整体施工进度能够按照预定规划顺利实施。
4园林施工成本监管
园林工程的施工成本管理是基于对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工期等相关要求前提之下,并针对项目在实施过程之中所产生的各项成本支出所采取的管理措施,经由规划、组织、控制与协调等具体手段方法来达到预先设定的成本目标,同时还要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减少成本费用的支出。施工成本监管主要是借助于对施工方案的合理化制定、对各项施工要素(人员、材料、设备等)的科学管理,从而达到盈利的目的。成本作为园林施工过程中各类支出费用的总和。其报所含的内涵十分宽泛,能够始终存在于园林工程项目管理活动的整体过程,以及相关的数个方面,如:园林工程在中标、签约直至具体的施工准备、进度控制、竣工验收等环节,并且还囊括了后期的养护监管,每一环节都有成本管理的身影。
5园林施工管理建议
5.1明确施工责任
在园林工程项目的具体施工过程当中,必须要采取施工责任负责制,从而促使整体的施工质量监管能够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个人,最终促使整体施工质量的水平及效益能够得到持续性的提升。在实际的施工监管过程当中,施工企业必须要对施工项目的责任予以明确,且落实到人,加强对质量问题的日常监管,创新管理与施工的方式方法,明确掌控施工现场的实际状况,做到整体把握实际施工进度,将施工过程的安全性风险降至最低。采取第一责任人制度,促使施工管理的效益能够得以增强,加强施工安全的监管效果。施工企业应当针对具体施工项目的负责人,做好安全性、综合性的管理培训,同时将权责明细化,以保障施工安全能够得到良好的执行。
5.2提升人员素质
在对大量的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后,其研究结果均表明人为安全意识的缺乏,以及不当的操作行为是造成安全事故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因此在园林工程的施工现场必须要提高对施工人员的素质培养。具体可采取安全宣讲、张贴标语、会议总结等方式,来促使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能够得以有效的提升。定期开展相关的安全质量培训活动,对相关的施工工艺流程、技术、操作规范等予以详细的介绍,最大程度的避免人为性的不当操作,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保障园林工程的施工质量及安全。
5.3加强安全监管
在园林工程的施工过程当中,较为常见性的危险因素一般来自于周边的环境因素。因此,在实施安全监管之时,相关的施工人员应当综合考虑各方因素,从整体层面来分析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的安全问题及隐患,并予以及时性的解决处理,同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环节把控来建立起安全监管体系,增强对施工环境的控制效果。
5.4完善管理体系
在开展园林工程施工作业之时,监督管理体系的科学性将会对最终工程的完成质量产生直接性的影响。因而,针对不同的施工时期,应当依据总包方与分包方层次技术的差异性,来建立起相应的配套技术管理体系,促使其能够被各个参与园林工程建设的施工单位所接受。对传统的技术管理体系进行变革、创新发展,在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不断总结工作经验,以实践促发展。所有参与园林工程建设的单位,要保障技术管理人员的完备性,同时提升技术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在施工的准备、进行与竣工等各阶段要能够依据具体情况,科学、合理的安排各方面人才,使得全体施工人员局能够建立起质量、安全责任理念。
5.5创新管理制度
要保障园林工程的施工质量,就必须要确保相应法律法规的完善性,重视施工过程的安全性。此外还应当不断的完善发展质量保障体系以及责任人负责机制,使得相关的技术管理人员能够做到有章可循。此外针对一些违法、违规的施工企业必须要采取严厉的惩处力度,以提高其违法、违规成本,使得园林施工行业的整体水平能够得以全面提升。
6结束语
总之伴随着近些年来园林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于园林工程施工作业的要求性也越来越高,相关的施工单位要想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当中屹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不断的提高施工质量,做好施工现场监管,针对所出现的施工问题要能够及时的发现,保障施工作业的顺利进行,此外,园林企业还应当增强对工程质量的管理,采取创新性的管理策略,提升现场监管的水平,最终推动园林工程施工质量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陆志华,贾秀珍.浅析园林施工新工艺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J].民营科技,2013(9).
[2]王运旭.园林施工新工艺的管理与技术难点分析[J].现代园艺,2011(15).
[3]汤桂红.浅析园林施工新工艺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4(15).
[4]舒伶俐.浅析园林施工新工艺的管理与技术难点[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