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总站在左边的总统美文摘抄
欧尔曼是美国第一份面向平民百姓发行的“便士报”——《纽约太阳报》的出版人,同时他也是美国第30任总统卡尔文·柯立芝多年的好朋友,两人像家人一样经常见面聊天。此外,柯立芝还常常邀请欧尔曼陪同自己一起出席各种公开活动。
但细心的人会观察到这样一个细节,每次柯立芝与欧尔曼会面交谈时,总统总是站到欧尔曼的左边,无论是在办公室还是其他公共场合,甚至在一起吃饭时,柯立芝都会主动、非常自然地坐到欧尔曼的左边。
柯立芝为何要这样做,多年来一直都是一个谜,直到多年后,人们才在欧尔曼出的一本书里找到了答案。欧尔曼在书中这样写道:“每当总统有意无意地走到我左边时,我都会情不自禁地要感动一回。极少有人知道,我在年轻的时候,曾因为一次意外伤害,导致自己的右耳永久性失聪,关于这件事,我也只是无意间跟总统提起过一次,没想到他却始终记着,并且做得从不让我有任何的难堪,总统站到我的左边,只为了照顾我的听力……柯立芝当政期间,有什么样的丰功伟绩,发表过什么样的精彩演说,我都记不得了,但我记得他走到我左边的样子,犹如发生在昨天。”
打动人心,让人永生难忘的,很少是那些轰轰烈烈的大事,相反,那些关怀人心、尊重人格的每一个细节却总能被人们所牢记,友谊也因此越发历久弥新。
第二篇:站出来的总统美文摘抄
在20世纪30年代初的一个早春二月,在当时苏联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里,出生了一个男孩。这是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所以,男孩一出生,他艰辛的童年就开始了。男孩的家里有6口人,他们全家挤在一起,住在一间破旧的小屋子里,男孩的家里除了农庄里分的一头奶牛之外,就没有什么别的值钱的东西了。
男孩上学了,他学习非常刻苦认真,成绩也非常优异,而且,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和拥护他,所以,他在同学中的威信很高。但是,有些老师却不喜欢他,并把他当成一个坏学生,甚至有好几次,有的老师向学校提议,希望能开除这个男孩,因为,这个男孩在班里总是喜欢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鬼点子。最让老师恼火的是,当这个男孩或者班里的其他同学受到老师不公正的批评后,男孩总是会勇敢地站出来说话,他那些有情有理的话语总是让老师无言以对,瞠目结舌,十分尴尬。
那年学校的毕业考试结束了,男孩的各门功课的考试成绩都非常优异,几乎门门功课都是满分,因此,男孩对自己能够圆满顺利地毕业充满了信心。学校举行毕业典礼的那天,会场上的气氛非常热烈和隆重。一个个学生都走到台上,恭恭敬敬地从老师的手里拿到了自己的毕业证书。当男孩走到台上的时候,他说自己有话要说,希望能得到主持典礼的老师的同意。主持典礼的老师感到很新奇,他想听听这个男孩究竟要说些什么,就同意了男孩要发言的请求,台下的同学们也都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发言。于是,男孩在台上开始说话了,他先是对那些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关心、帮助过自己的老师致以诚挚的感谢,台上和台下的人都给予了他赞许的掌声。接着,男孩开始评论自己的班主任老师,并尖锐地指出了班主任老师在工作中的缺点和失误,他指出,班主任老师的教育方式非常不得当。他的话语让当时在台上端坐的那位班主任老师又气又急,非常尴尬,也非常恼火。
毕业典礼结束之后,男孩去拿自己的毕业证书,学校却告诉男孩,他不能得到自己的毕业证书,学校只能发给他一张肄业证书。男孩对学校这样的做法非常不服气,他认为,自己已经通过优异的考试成绩证明了自己是有资格拿到毕业证书的,学校拒绝发给他毕业证书是一种极其无理的行为,学校这样的行为侵犯了他的权利。于是,男孩开始在学校以及政府主管教育的部门来回奔走,为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而大声疾呼。经过男孩的不懈努力,上级主管教育的机构专门成立了一个检查班主任行为的工作委员会,最终,那位被男孩评价为教育方式非常不得当的班主任老师受到了处理。男孩以自己无畏的勇敢精神而站出来大声地说话,他最终得到了那张应该属于自己的毕业证书。
这个男孩没有因为自己出身贫困而看不起自己,他战胜了自卑,在那些和大家的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上,该说话的时候,他敢于站出来大胆地说话,勇敢地去争取公平和公正。这个男孩就是俄罗斯的第一任总统叶利钦,他一直保持着该说话时就要勇敢说话的处世风格,最终在人生的道路上拥有了引人注目的成功和辉煌。
很多时候,人生就需要勇气,需要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只有具备了无畏的勇气,才会从拘自我的小天地里解脱出来,才会更广泛自如地与人沟通交流,才会听到不同的声音,共鸣或批评。正如歌德所说:“卑怯的人叹息、沉吟,而勇者却向着光明抬起他们纯洁的眼睛。”
第三篇:站在对方的角度想美文摘抄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如果想问题时,考虑一下,你的上级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怎样决策,你的工作就顺利多了。
16岁的卡内基来到美国西部铁路管理局当差,做电报员。一天,卡内基收到一封发给局长的加急电报:“货车在阿尔图纳单轨路线上已堵塞4个小时,请尽快给出处理意见。”他带着电报去汇报,这才知道局长外出了,没有人知道他何时回来。当时铁路部门明文规定:不管遇到什么情况,只有局长才有权下达列车调度令,其他任何人违反禁令,不问理由一律革职。每多耽搁一分钟,就将给铁道公司带来更加严重的损失。卡内基看着电文,焦急万分。时间一秒秒地过去,卡内基实在无法忍受这种没有时限的等待,不顾众人劝说,径自走进了局长办公室。在查看过货车的配位图后,他很快找出了列车阻塞的原因,然后拟好电文,签上局长的名字发了出去。大家都替他的前程担忧,卡内基却故作镇静地笑了:“我想局长在现场,他也会像我这样处理此事。”局长回来后大为光火:“谁批准你这么干的?”卡内基说:“时间紧迫,加之我长期留意您处理事情的方法,所以完全清楚您对此事的处理意见。您看我这样处理是否正确?”局长仔细读了电文,发现上面签名的笔迹都与自己的极其相像,这才没再说什么。不久后,局长升迁至新的岗位,卡内基非常渴望追随他,却遭到了拒绝。“你的才能远非做个电报员,我已推荐你去宾夕法尼亚担任局长。”卡内基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犯下错误不仅未遭开除,反倒被提拔。局长意味深长地说:“其实上司和下属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思考的高度。你已习惯站在我的立场谋事做事,完全具备当局长的能力。”
宋仁宗赵祯,没有辜负一个仁字。这一点,贵为一国之君,实属不易。《宋史》记载,一天夜里,仁宗批阅奏章,直至深夜,肚子饿得咕咕叫,十分想喝一碗热乎乎的羊肉汤,但是他一晚上也没说出来。第二天,皇后知道了,就劝他:“陛下日夜操劳,千万要保重身体,想吃羊肉汤,随时吩咐御厨就好了,怎能忍饥让龙体受亏呢?”仁宗说:“宫中一时随便索取,会让外边看成惯例。我昨夜如果吃了羊肉汤,御厨就会夜夜宰杀,一年下来要数百只,形成定例,日后宰杀之数不堪计算,为我一碗饮食,创此恶例,且又伤生害物,于心不忍。因此我宁愿忍一时之饿,也不干这种劳民伤财、涂炭生灵的事。”
正是因为宋仁宗经常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才得以做出了一系列的业绩,让后人对他刮目相看。在他一朝,出了许多名垂千秋的大文豪。唐宋八大家,有六个人出在宋朝。而出在宋朝的六个人,又均出于他当政时期。时至今日,有谁不知欧阳修、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的大名呢?为什么能这样呢?林语堂说得好,因为这时是中国文人所处的“最好的时代”,文化氛围轻松。在宋仁宗一朝,不只出大文豪,而且出大政治家出能臣出大忠臣,如范仲淹、富弼、韩琦、文彦博、包拯、杜衍等。他支持范仲淹的新政,容忍臣子与自己争辩,在一定程度上说是有民主雅量。
散文家朱自清曾经做过清华大学图书馆馆长,朱自清在辞去图书馆馆长职务准备办理移交时,呈递了两份辞职报告。其中一份,是一个图书管理员的名单,在名单下有注解:“我不能让有生命力和活力的书本遭到病菌侵袭,无疾而终。这个管理员因为不称职,所以在我辞职之际也一并将他辞退。我离开后,不能拍了屁股一走了之,因为我明白,我不能将带菌人员继续留下来,把确实无法胜任图书馆工作的人留给继任的图书馆馆长,让我充当健儿,让下一届的新任馆长唱黑脸戏,让他当恶人。”朱自清的担责,也是一种肯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态度。
1923年8月,鲁迅搬到了砖塔胡同61号,白天在几所大学兼课,早出晚归,工作繁忙,晚上还要伏案写作至深夜。一天深夜,鲁迅文思泉涌,正写得酣畅淋漓的时候,窗外却突然传来两个妇女的吵架声,愈吵愈烈,严重干扰了他的思路。他索性放下笔,不写了,想等她们吵完后再写。谁知那二人吵起来竟没完没了,一时半会儿看来不会停歇。他有些无奈,只好倒头睡觉,但那吵闹的声音那么大,入睡谈何容易。结果,他彻夜难眠,第二天精力不支。后来说起这件事,有人说:“那你为什么不去喝止她们呢?其实只要你咳嗽几声,她们就不敢再吵了。”鲁迅摇摇头:“她们吵嘴,彼此心里都有气,若制止她们,虽不会再吵,但心火不消,恐怕也要失眠,与其三个人睡不着,不如我一个人睡不着。所以还是让她们吵一吵,话说清楚了,她们心里的气也消了。”鲁迅真的是善解人意啊!
有个化学术语叫置换,行动之前,不妨把自己置换成对方,不仅成功的几率大大增加,更能赢得别人的信赖和支持,受到别人的尊重和爱戴。
第四篇:躲在厨房里的将军总统美文摘抄
1953年7月的一天,已是美国第34任总统的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在芝加哥的一条邮轮上,设宴款待二战时跟随他出生入死、浴血奋战过的将领们,并把他们都奉为上宾,安排在主席上,而自己则坚持坐在一个偏席上。
晚宴一开始,大家便开始争相兴奋地回忆起作为盟军欧洲战场总指挥、陆军五星上将的艾森豪威尔,是如何发挥他那卓越、高超、罕见的军事指挥才能,带领着他们,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不可思议的胜利。每个人的言语中,都充满了溢美褒扬之词。
艾森豪威尔先听了一会儿,然后拿起餐刀,将面前的一块大牛排切分成两半。随后,他趁人不注意,端起其中的一块,悄悄地走开了。
十多分钟后,沉浸于往昔“光辉岁月”的将领们,才发现总统不见了,于是赶紧让服务生去找。最后,服务生竟然在厨房里找到了艾森豪威尔。原来他把那一半牛排送还给了厨师,理由是“这块我吃不了的,不应该浪费”。
更让人没料到的是,之后,他竟然跟厨师学起了厨艺,面对服务生“您怎么会躲在这个又闷又热的厨房里”的疑问时,艾森豪威尔是这样回答的:“是有点热,但在这里,我至少能学到些东西,长些本领。我怕回到席位上后,自己的体重会迅速减轻,脱离地球的吸引力——他们的过度恭维会让我‘飘飘然’起来。”
被重新请回到宴会现场后,艾森豪威尔从钱夹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旧剪报,称这张旧报跟随自己已经有20多年了,上面有一个小的寓言故事,故事的结尾是这样的——他开始照着上面大声地念道:“尽你最大的可能去做,为你自己感到骄傲,但要记住,千万不要自以为是,因为在这个世上,没有什么人是不可缺少的。”
比失败时不气馁,并敢于承担责任更难做到的是,不居功自傲,不被赞誉冲昏头脑。
第五篇:美文摘抄
它的歌声就象朋友的倾诉,丝丝快乐荡漾在其中。
沐着习习秋风放飞梦想;望着丝丝秋雨微笑如歌;嗅着淡淡菊香醉如梦乡。转眼,秋又快过了,心里不免有些不舍,但秋不能永驻,终是要走的。就这样,秋总是悄悄地来,又悄悄地走,轻轻漫步于四季,徘徊其中,但明年秋又会轻轻走来,我期待着那一天!
月光
夜,刚刚暗下来,浓雾层层弥漫、漾开,熏染出一个平静祥和的夜,白雾在轻柔月光和路灯的照耀下,便染成了金色。月光下,树叶儿“簌簌”作响,仿佛在弹奏着一首《月光曲》,婉约而凄美,悠深而美妙,那跳动的音符仿佛是从朦胧的月色中跃出来的,令人陶醉。
夜的深处,田园朦胧,山影憧憧,水光溶溶,萤火点点,烛灯盏盏,好一幅月下画卷!
生命又多像《月光曲》和画卷啊!跳动的旋律演绎着生命的悲欢和离合。人生苦短,又怎么不像是《月光曲》呢?
月上中天,皎洁温柔,柔和的月光把夜晚烘托出一片平静与祥和,月亮的光落在树丫上,落下斑驳的黑影,零星的像是碎条儿挂在树丫上一般。
世上的万物都是上帝的造化,都很和诣,而月却不同,月有自己的性格,有阴晴圆缺,月的神韵风采就在这里体现出来了。月何必要争夺辉煌呢?她的目的就是让黑夜不再可怕,给人们送去一片暖意,一片光明罢了!
人不也如此吗?有些人不正像月亮一样默默无闻地为他人奉献吗?虽然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彼此都会感到一丝温暖,这就是月的内涵。
夜,已静寂了。月亮静静洒下余光,竭力驱走黑暗,为人们送来光明、温暖与关爱!
又到草黄时节。遍野的绿色斑驳着消失,只有那干枯的浅黄渐次布满了人的视线,是生命终结时最柔韧的余唱.喜欢看落叶掉到枯草上的情景,红的叶片,黄的草茎,很鲜明的美丽,看着它们,会想起夕阳一轮西下,缓缓下坠时那种有些凄凉的辉煌,会想起石阶上风烛残年的白发老人携手而行,从容安然的那一抹温馨,那一些些的感动。
寒冬的第一场风雪后,它们会在地面消失,重新回到大地母亲的怀抱里安息。等待,漫长的等待之后,第一声春风轻柔的呼唤,就会将它们的子孙全部叫醒。喜欢看草绿江南岸的亮丽,萧索的冬季在它们的浅笑声中逃遁,是怎样柔嫩的一茎茎新绿哦,在石缝里,泥土上,勇敢地挺直它们的细腰,在乍暖还寒的冷风凄雨里,一寸寸地成长,一点点把堤坡,大地湮染,蓝天轻风下编织出让人振奋的春衣。
喜欢看盛夏里的草长莺飞,小草在炽热的阳光爱抚下,将生命里所有的美丽一起释放,无边无际的绿色原野,把各色怒放的花朵衬托得鲜艳欲滴,蓝天在视野里也变低了,似乎弯了腰屈尊来与小草亲近。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柔韧的小草,你究竟是什么呢?是我们无数卑微弱小的生命吧?我们是平凡的草民,却也可以描绘春天,为大地梳妆,弱小的生命联合起来,还可以改变环境,创造世界。月光如水,思念如诗
宁静的夜晚,圆月冷清而幽静地悬挂在黑色的夜幕上,泛着如水的白光。有轻纱般的雾缠绕着,多了几许朦胧和忧郁。这样的暗夜,仿佛是一张无法穿透的网,月色上来,敲打九月的窗,落地成霜。
月色,清亮,透着淡淡的安静;音乐,很美,释放着浅浅的浪漫。心情,朦胧,缠着深深的沉醉。
我以微笑的姿态,静静地想你,透着寂寞的无奈。而你呢?是否也在想我?无论怎样,日子总是柔软、温润的滑过,那一树淡绿色的树叶已经落下,盛开的日子竟是这样短暂。
流去的岁月,随着月光淡淡走远。院子里弥漫着中药厂一丝药味,隐约缠绕,似祭奠什么。心朦胧地在寻找一种曾经永恒的存在。恍惚中,又悠然消失。
举头望月,低头静思,乘着月色,搭乘文字的桥,在一个人的心灵家园祭奠这些枯瘦的想念。早明白你是天空里一只飞掠过我窗前的白鸟,只是短暂的停留。终将离去。月色是你撩人的翅膀,飞向亘古的永恒。
月满西楼,无人懂愁绪,良人何在?闲愁千缕,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月光象你的温柔,从我心头流过,流过的还有无数我们牵手的往事,往事离别的太久,久远成忧伤的歌。
明月依旧。起伏的,是今夜思绪,婉转的,是月色依稀。我躲在角落里,静静的想着你,念着玫瑰梦的词句。细数满书词意,句句叩开心菲,暗哑的秀眉怎关得住满园春色。夜空中,无人觉察到我心碎的虚空,无人听懂我缜密的心语。
长空明月珠有泪,万里无言寄相思。我披着月色的纱衣,飘散一袭长发,象一个月的精灵,游走在时光的河岸,在梦的世界中寻寻觅觅寻寻。
月色,水一样凉,清,澈;思念,诗一样软,香,美。在时光的流转中,我丰盈着我,为我的生命着色,让我彻悟:生活,原本是一场生生死死的爱恋,是一台寂寂散去的大戏,是一首久唱不衰的离歌!沧海桑田的誓言,总会虚无飘渺散去,岁月的厚重,永远也阻挡不了时光的轻盈。
这就是生活,这就是人生,如同诗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清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秋天的美,美在一分明澈。
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韵像秋。
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
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分不需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世俗繁华的孤傲。
最动人的是秋林映着落日。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侵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醉红所摄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曾有一位画家画过一幅霜染枫林的《秋院》。高高的枫树,静静掩住一园幽寂,树后重门深掩,看不尽的寂寥,好像我曾生活其中,品尝过秋的清寂。而我仍想悄悄步入画里,问讯那深掩的重门,看其中有多少灰尘,封存着多少生活的足迹。最耐人寻味的是秋日天宇的闲云。那么澹澹然、悠悠然,悄悄远离尘间,对俗世悲欢扰攘,不再有动于衷。
秋天的风不带一点修饰,是最纯净的风。那么爽利地轻轻掠过园林,对萧萧落叶不必有所眷恋——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无需参与,不必流连。
秋水和风一样的明澈。“点秋江,白鹭沙鸥”,就画出了这分明澈。没有什么可忧心、可紧张、可执着,“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秋就是如此的一尘不染。
“闲云野鹤”是秋的题目,只有秋日明净的天宇间,那一抹白云,当得起一个“闲”字。野鹤的美,淡如秋水,远如秋山,无法捉摸的那么一分潇洒,当得起一个“逸”字。“闲”与“逸”,正是秋的本色。
也有某些人,具有秋的美。也必须是这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美。这样的美来自内在,他拥有一切,却并不想拥有任何。那是由极深的认知与感悟所形成的一种透彻与洒脱。
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也是淡泊的季节。它饱经了春的蓬勃与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它把一切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澹澹的秋光之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虽然冬季已经来到我们的身边,但是那份秋日的情怀却停留在我的心头无法抹去。
秋,是美丽的。秋高气爽,天高云淡,那悠悠的闲云,蔚蓝的天空,丰富的果实,构成了她那沉静、淡泊、成熟而又独特的秋之美。
秋,你没再在淡薄。从那一尘不染的长空,到那又有“闲逛”的白云都蕴含着秋天那独有的平淡与和谐。
秋,最动人的还是她那如画般的黄昏。夕阳西下,火红的阳光照红了一切,红的使人沉醉其中而无法自拔。暮色尽头了一切,沉浸其中,似幻,似梦,展现在你面前的仿佛就是一幅画,而在你心中的荡漾的却是一种成熟的美。
林荫小道,金黄的落叶铺出了一条金黄的地毯,踩在上面树叶在家吓沙沙作响,仿佛在演奏克莱德曼的经典之作《秋日的私语》。而此时,晚风又带着徐徐的凉意向我吹来,他抚摸着我的脸颊,格外的舒畅,但是此时的我已经置身于另外一个世界,一个亦真亦幻的充满秋意的世界,在那里空中飘满了落叶,而有一种声音却一直在我的耳边回响,那就是《秋日的私语》,那萧萧的秋意,宁静的日落,金黄的树林,都在此时,都在这里挥洒得淋漓尽致……
秋天在饱尝了,夏天那火一般的激情后,在此时又将它转化成为温柔的秋意,奉献给人么,把一切所谓的的所谓的赞美,把一切虚伪的赞叹都隔离在了那阵阵秋意外,留下的却是那十足的秋的气息。
此时,我想起了罗兰的一句话“求是成熟的季节,却也是淡泊的季节。她饱尝了春芝蓬勃下之繁盛,不在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他把一切都格在了淡淡的秋光之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及的——秋。
这句话深深的震动的我,秋的真正的意义不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么?
人的一生不可能都在掌声中度过,如果一个人的一生都在荣誉声中度过的话,那么它是不可能体会到人生的真谛,与生命的价值的。一个人的一生总是要从幼稚走向成熟,从空虚走向充实,生命的过程也如此,注定从高亢激昂走向安静祥和。无论你昨日获得过多少荣誉,还是今天又多么辉煌,最终都要归于平淡,但是这种平凡并非代表埋没与无所事事,她是一种精神世界的超越于情怀,这种平凡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这种精神境界则是平凡与辉煌的融合,是一种无需任何点缀的洒脱与情怀。
这,才是生命真正意义。
这,才是永恒的秋之美。
我爱秋,所以我松秋、赞秋。到了今天我才体会到了秋的真正的含义,因为只有当你真正的融入到平凡当中,才会懂得什么才是秋的情怀,才会了解是么是真正的秋……
这就是秋的艺术与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