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赢在格局和气度美文摘抄
一群绑匪绑架了一位富豪的财产继承人,匪首很贪婪,也很嚣张,把勒索电话打给富豪时说:“为了表示做这笔生意的诚意,我亲自到你府上来谈,欢迎吗?”
在电话那头,富豪表示随时“恭候”,显得极为冷静,这令匪首很感意外,因为他从前打勒索电话,对方都是惶恐至极,而这位富豪却平静如水。
很快,匪首来到富豪家里,一副大摇大摆模样,眼睛却在警惕地扫视。这时,富豪对匪首说:“放心,我这里没有警察。”说着,他还心平气和地领着匪首查看每一个房间。在确定安全后,匪首开始要价,开出一个天文数字:20亿元现金。富豪丝毫没有惊讶,淡定地说:“20亿不现实!我有10亿元现金的调动权,你如果要,我可以立即到银行提取。”
匪首决定速战速决,同意只要10亿元现金。不过,在拿走赎金时,他实在憋不住,便向富豪提了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这么冷静?”
“因为这次是我错了。”富豪依然平静地回答道,“我的知名度这么高,但是一点防备都没有,我要仔细检讨一下。”言外之意:因为自己有错,所以没有理由不平静地为错误买单。
临危不乱,处变不惊,富豪就这样打发走了匪首。那10亿元的损失,富豪把它当成一次股市震荡的结果。
在此后的岁月里,富豪赚得更多财富,并顺利传给继承人;匪首拿到巨额赎金后,却很快挥霍殆尽,在另一次犯案时被捕,并被执行枪决。
富豪终究是最后的赢家,他着眼大局和长远,且懂得反思过错,吸取教训,赢在格局和气度上。而匪首呢,他铤而走险,要的却只是眼前财富,图的也是短暂刺激,输在浅薄和贪婪上。匪首名叫张子强,富豪就是李嘉诚。
“与其到头来收拾残局,甚至做成蚀本生意,倒不如当时理智克制一些。”这是李嘉诚经常对员工们说的一句话,谈的是理财,其实也是在谈做人。
第二篇:赢在瑕疵美文摘抄
谭木匠名叫谭传华,当过民办教师,卖过菜,开过预制板厂。可是,这些营生都没有让他赚到钱。1993年,谭传华又拾起了自己的家传手艺,开始做木梳。
谭传华做木梳的事儿曾经在家乡传为笑谈。谭传华只有一只手,经常剃一个光头。这样的人能做出木梳来吗?人们很是怀疑。况且,一把木梳几毛钱,什么时候能发家致富哇!可是,谭传华还是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谭传华召集工人,开始做木梳,他一口气做了30万把木梳。当时,市场上流行塑料术梳。塑料木梳是化学合成,花样多、成本低、价钱便宜,而且经久耐用。他做的木梳是木质的,全部是手工做成,成本高、怕腐蚀、易虫蛀、寿命短。在塑料木梳的冲击下,谭传华的30万把木梳一把也没有卖出去。他一气之下把这些木梳全部付之一炬。
这时候,谭传华已经山穷水尽了,他赔完了自己所有的积蓄,而且还欠了工人十几万元的工资。
妻子的吵闹、亲朋的白眼、乡亲们的冷嘲热讽,使他的境况糟糕到了极点。一天,他到菜市场买菜,看到一种有虫眼的白菜不仅价格高,而且卖得火热。那位卖菜的大嫂一边做生意,一边大声吆喝:无公害白菜,绿色食品,快来买哟。谭传华内心一动,木质木梳虽然寿命短,但是,它也是绿色产品。对于木质木梳而言,它的瑕疵反而是一种价值啊。对头皮无损伤,这就是它的最大卖点。
于是,谭传华打出了瑕疵品牌,把木质木梳的缺点刻写在木梳上。这次,谭传华成功了。他的瑕疵哲学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不少人喜欢上了这种无污染无公害的木质木梳。
木梳小、利润小,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谭传华想扩大企业规模。但是,由于没有固定财产作抵押,银行不予贷款。谭传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困境中的谭传华再次打出了他的瑕疵品牌。他在重庆一家报纸打出了一整版广告。广告内容是:谭木匠工艺品有限公司生产木质木梳,因资金短缺,现在全国招聘银行。一家资金短缺的民营企业招聘银行?谁愿意把自己的钱打水漂哇。不过,这件事轰动了全国。媒体接连报道,谭传华出了名,谭木匠木梳出了名。一家银行找上门,贷给谭传华500万元。谭传华有了这500万元贷款,企业开始规模化生产了。
“谭木匠”出名之后,其他木梳企业也开始苏醒,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这时候,谭传华花巨资为公司导人了CIS销售体系,撤出各地商场柜台,将商业模式转向专卖店连锁加盟的模式。
如今,谭木匠木梳专卖店遍布世界各大城市,总数已经达到了2000家。2010年,谭传华的个人净资产达到5。9亿元人民币,被《福布斯》财富榜誉为“中国最具潜力的企业家”之一。不过,谭木匠木梳专卖店与其他专卖店不同的是:顾客一进入专卖店,营销员不是宣传产品的优点,而是反复地向购买者介绍这种木梳怕腐蚀、寿命短等瑕疵,告诫顾客慎买慎用。把瑕疵当做广告做,哪有这样做生意的呀!奇怪的是,谭木匠木梳专卖店的生意却出奇地好,价格也特别高,最贵的木梳单价竟然卖到9999元人民币。
有时候,瑕疵也是一种价值。赢在瑕疵,这就是谭木匠的瑕疵哲学。其实,生活中有很多有价值的瑕疵,当你正在为自己的瑕疵苦恼的时候,不妨从瑕疵的另一面看看,也许就会开发出这些瑕疵的价值来。
第三篇:加薪的气度美文摘抄
上世纪初,福特汽车公司的员工流失率每个月高达31。9%,公司人力资源部为此要常年不停地招聘新员工并进行培训。
一天,公司总裁亨利·福特找来人力资源部经理沃尔特,想了解员工频繁辞职的原因。沃尔特说:“没什么特别原因,可能是他们不喜欢每天做同样的工作吧。”“可是我听说公司给他们的报酬有些低?”福特不动声色地问道。“是。一个月60多美元的工资,已经能让他们养家糊口了。”沃尔特并不觉得给员工的薪酬低。“可员工们工作不仅仅为养家糊口呀,这点钱能让他们买上好房子和车子,让家人享受到更好的生活吗?”“当然不能。”沃尔特有些不好意思。“那为什么不给他们涨点工资呢?”沃尔特说:“那样员工们或许会因为生活过于安逸而不再努力工作。”“难道贫困的生活就能努力工作吗?”福特有些生气地说,“公司要的是员工的创造力,这只有在他们心情舒畅的状况下才能产生呀!只有当他们衣食住行都无忧时,他们才能拿出更充沛的精力去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呀!”
沃尔特觉得福特的话有些道理,但停了停又说:“可几乎所有的美国公司都是这样做的。”“那就让我们带头改变这个做法吧!”福特最后说。
从1914年1月起,福特公司开始给所有员工涨工资,每天工资是之前的两倍多,而且还将每天工作时间由9小时减为8小时。那些工作能力特别强的员工工资涨幅更大。果然员工月流失率一下子大幅降到1。4%,很多优秀人才还纷纷来福特公司应聘。
世界上的员工分三种:第一种是喝粥的,公司只要能给他们一口饭吃,他们便满足了,奖金有没有,多不多无所谓;第二种是喝酒的,需要公司给他们足够好的报酬和平台,让他们在衣食无忧后施展才能;第三种则是喝茶的,且陪着喝茶的还得是公司的最高决策层,愿意听他们说心里话,让他们能在公司里找到自我价值。
像沃尔特那样,把所有员工看成是来喝粥的,这很容易。而像福特那样帮助员工实现自我价值则相当不易,因为那需要智慧、气度和长远的眼光。
第四篇:赢在妥协美文摘抄
18年前,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采访参加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白岩松问:“你们谈判,就像是和对手吵架吗?”龙永图回答道:“不,谈判是一门双方妥协的艺术,不妥协,就不会赢。”
白岩松事后回忆说:“我是在40岁的时候才明白这个道理的。任何单方面谈判都不是谈判,那是战争、是侵略。人和自己的理想、事业、同伴、生命都是一场谈判,从来不会有单方面的获胜,只有双方妥协才有获胜的可能。我现在一周踢两场球,别忘了,我40多岁了,要学会用40岁的方式去踢球。我如果还在用20岁的方式去踢——很暴力。现在我明白了,我必须妥协。”
1998年,中国体操队参加了在美国纽约市长岛举办的友好运动会。中国女子体操队队员桑兰,不幸跌落而致脊髓严重挫伤,造成高位瘫痪。但她用她的坚强、努力和乐观,征服了世人。从此,桑兰就拥有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微笑天使”。
2011年,由于康复费用无着落,桑兰赴美状告当年友好运动会的承办者——美国体操运动协会,以及原来在美康复期间的监护人等机构和个人。
但在官司的最紧要关头,桑兰却与美国体操运动协会达成妥协协议,之后,又中止了与其律师的代理协议……
面对人们不解和疑惑的神色,桑光的目光中闪烁着一种云淡风轻的平静和淡定,她说:“不妥协,两败俱伤。只有妥协,才会赢。”
那一刻,人们心中溢满了柔软。人们看到的是一个更加成熟的桑兰、一个更加睿智的桑兰、一个千帆过尽后的桑兰,给人一种强大和无畏。
台湾著名艺人林青霞,从1972年到1994年的22个年头里,拍过100多部戏,演过100多个角色,见证了人世间的浮浮沉沉和电影潮流的起起落落。1995年,她正式宣布退出演坛,在家里做个全职主妇。
一次,她去探望病榻上的季羡林。季先生语重心长地对她说,人与外界要达到和谐,更要与自身达到和谐,这才是人生的一种大智慧和聪明。而要和自身达到和谐,必须要做到妥协。妥协,就是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好高骛远做超越自己能力的事情。
季先生鼓励她写作,并说,写作并不难,只要把真性情写出来就好了。
季羡林的一席话,对林青霞影响很大,于是她将自己从影20多年的感受写下来。就这样,林青霞用了整整7年时间,终于写出了她的散文处女作《窗里窗外》。这是56岁的林青霞在淡出影坛17年后,首次以作家身份推出了她的代表作,这是她对自己人生的一个总结。
在这本书的发行仪式上,林青霞充满深情地说道:“我从昔日一名演员到现在作家身份的转换,是向生活妥协的结果。妥协,使我又一次从窗里走出了窗外,让我看到了一个精彩的世界。”
向生活妥协,不是认输,而是为了更好地重整河山,重新找到一个崭新的自我。妥协,也是一种赢,那里有一片可以更加自由翱翔与蹁跹的天空。
第五篇:赢的最高境界美文摘抄
胡雪岩是清朝著名商人,他不仅精于经商,还擅长处理人际关系。
在创立“阜康”钱庄初期,胡雪岩没有多少本钱,“阜康”钱庄也没有多少知名度。胡雪岩决定去当时钱庄业务开展得比较好的湖州看看。
在湖州时,胡雪岩去了一家只有一爿店面的钱庄“永兴盛”,不动声色地问老板,“阜康”的银票在这儿兑不兑?那老板面露鄙夷之色说道:“我怎么会跟这种下三流的钱庄有业务往来。”最让人想不到的是,这家钱庄的老板竟然面朝大家“高谈阔论”,大讲“阜康”没有本钱、肯定倒闭……
胡雪岩很生气,发誓将来要给这家钱庄一些颜色看看。
十几年过去了,胡雪岩的钱庄已经成为当时数一数二的钱庄。有一天,胡雪岩路过湖州,托人打听“永兴盛”钱庄的境况,得知老板债务缠身,钱庄正面临倒闭。
去调查的人建议胡雪岩一举拿下“永兴盛”钱庄,以解当年之恨。可是胡雪岩认为,每个钱庄老板做生意都不容易,现在拿下“永兴盛”,只会损人不利己。
最后,胡雪岩决定出资帮“永兴盛”钱庄偿还债务,还给了老板一笔钱,并派出自己的得力助手帮助他重整事务。老板终于渡过难关,也掂量出了人心,自愿把“永兴盛”钱庄做成胡雪岩“阜康”钱庄在湖州的分号。
胡雪岩一举四得:一是解了早年的心结,二是在湖州找到代理钱庄,三是帮助钱庄老板和钱庄伙计脱困,最重要的是通过这件事,胡雪岩在钱庄同行中树起了好形象——“阜康”并不是一家独大,而是乐于帮助弱小钱庄。
好形象、好口碑带来的裨益,继续在胡雪岩的后半生显现。
在胡雪岩和洋人争斗的时候,所有的钱庄没有落井下石,相反,他们都给胡雪岩大力支持。
其实,赢的最高境界并不是让对手输得多惨,而是双方实现双赢甚至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