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时间在往前走美文摘抄
那天在办公室,我跟同事东拉西扯。她说:“有一次你说过一句话,可能你自己已经记不得了,但对我来说非常有震撼性。”
我问:“我说什么了?”
她说:“你说一个人到40岁如果没有成功的事业,那说明他生活中一定有除了事业以外的其他支点。”
我想起来了,当时她说如果到40岁时,自己如果没有达到自己事业的预期,那么自己就是失败者。
我理解的“四十而不惑”,并不是人到40岁,有了可以立身的事业或财富,懂得自己真正要什么。这个“不惑”应该指的是内心价值观的确立吧。确立内心坚韧的内核,同时把自己的内核放到一个更大的坐标中,尊重别人内心中“不惑”的东西。
《艺术人生》采访杨丽萍时,她说:“有些人创造生命是为了传宗接代,有些是享受,有些是体验,有些则是旁观。我来到世上,就是看一棵树怎么生长,河水怎么流,白云怎么飘,甘露怎么凝结。”
我跟朋友说:“人家活得多有境界。”
朋友说:“我看过她的专访,能看出来,其实杨丽萍对自己非常狠的。”
我一直认为,来到这个世界走一趟,做一个旁观者,到处走走看看就挺好。人很渺小,根本实现不了什么。“改变”、“实现”,这是多么大的字眼,观察和体验就很足够了。
偶然看到塔科夫斯基的一句话:“要忠于生命,而不是生活。”
这句话来得真是时候。时间在往前走,自己的想法也在往前走。
第二篇:含着微笑往前走美文摘抄
上帝给人一只左手,又给了人一只右手。为了使自己帮助自己
十六七岁的花季,我们都渐渐成为与小时候大不相同的人,带着各种灿烂表情的我们却还像孩子般嬉笑打闹着,不愿去想再美好的青春也是有苦难的,面对它们时,勇气竟像老鼠撞到猫一样躲到了黑暗的角落,是不是我们都懦弱了?难道青春都是多愁善感、风花雪月的吗?
腊月二十二,得知爸爸出车祸的消息,我像个无知的孩子傻傻地愣在原地。这时,爸爸已被安排好,住进了医院。我不知道爸爸受了多重的伤,多想知道爸爸好不好,可看到一脸凝重的姐姐,便不敢多问,只是看着姐姐为爸爸做着一切,看到她帮爸爸整理衣服,开火、煮粥、清理日用品,因为信任姐姐,所以我不去掺和。当把所有的事都办好,已将近傍晚,姐姐与我来到医院,与往日不同,今天姐姐显得很:安静。
走进病房,浓重的药水味迎面扑来,很刺鼻。爸爸躺在右边的病床上,一脸憔悴,额头上的血迹还在,全身很无力,瘫软在床上。见到我来,嘴里似乎在念叨什么,听不清楚。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很累,眼皮都已塌下来,看到父亲这般模样,我心里说不出地难过。强忍着泪水,不让它流下来,因为我说过,我要紧紧握住爸爸的手,给他关怀,给他爱,给他勇气。
手术后的几天里,爸爸开始好转,一家人相互支撑。是爱让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更或是血浓于水的亲情。劳累的生活害苦了爸爸,连累了妈妈,更忙坏了姐姐。所以,我的寒假竟是以一种难以言说的苦涩滋味结束的。
当我匆匆赶回学校,开始新的一学年,恍然间,只感觉到眼睛生疼生疼的,脸上的肌肉也有些僵硬,家庭的苦难让我忘记为朋友送上祝福,抑或是一个简单的微笑,只想着自己竞活得如此狼狈,却不知怎样在新的一年里重新开始。坐在课堂上,眼睛注视着黑板,耳朵仔细听着,手不停地写着,真的开始了吧!开始再一次放下怯懦,重新奋斗,想到自己沉浸在课堂中,这样努力地,不禁感到一阵惊喜,喜的是我能这样坚持,尽管大声哭过,但是我还是要放平心态,静下心来想一想,该怎样重新开始?
几天的课程让我感受到了老师与同学营造的幸福的天地,在这个可以获得更多安慰的天地里,我应该微笑着往前走。
虽然有落寞、有失望、有哭泣,但是我悄悄告诉自己,要微笑着面对,要竭尽全力。饶雪漫说:人生就是这样的吧,结束,开始,再开始,再结束……不论如何,我们都将背负着各自的灾难和幸福,往前走,不回头。生活或许多的苦难,我还会与它们不期而遇,但我学会了含着微笑往前走。
第三篇:不要怕,往前走美文
个男人在他家的草坪上做着什么,我不大懂。我路过的时候,他正在用一把钝刀清理着一条长长的帆布带子,像是在磨刀。带子悬空挂着,系在两棵树之间。他向我点点头,从牛仔帽底下露出一张笑脸。我也冲他点点头,笑了笑,然后继续沿着街道走,惊讶这里多了这么些新房子。
当我返回到街角时,那个男人正站在悬挂于两棵树之间的带子上。他在上面走走跳跳。在我刚才沿着长长的街区闲逛的时候,他已经在草坪上铺了两块厚厚的缓冲垫,脱掉了软皮鞋,跳到了带子上。等他跳下来后,我问他玩走绷索有多长时间了。
他晃着一根手指说:“不是绷索,是软绳啊。从十月份开始的,我玩得还不怎么好,你要不要试试?”“我穿的鞋子不适合。”“没事的,别人穿啥都这么玩。”
我一直都惧怕摇晃而且狭窄的东西。我一辈子都在躲着这些东西,但现在我已经四十多岁了,时间本身已经不那么宽裕了。我一下子甩掉木底鞋,穿着袜子站在那儿。这个陌生人拿钝刀清理掉带子上的泥土。
他给我解释说,我应该先上右脚。我照做了。带子只有一英寸(约2。54厘米)左右宽,我一踩上去,绳带立刻剧烈晃动起来。
“那是因为你紧张,别在意。另一只脚也踩上去,我扶着你。眼睛一直向前看,别往下看。如果感觉自己要掉下去了,就把膝盖弯下来。”
我紧紧地抓着他的肩膀。他很牢靠、温暖,让我感觉很安稳,所以当我把两只脚都踩在带子上后,也不敢放开双手。带子还在晃,我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我想起要目视前方。如果感觉自己要掉下去,就弯曲膝盖。
我感受到那个奇妙的时刻:忘掉自己,忘掉那些完全不大可能的事———遇到一个戴着牛仔帽的男人,并且让自己悬空在他家的草坪上。虽然只有几秒钟,但我放开了。
我一直没有忘记:拥抱在带子上晃动的奇怪感觉。晃动的不是绳子,而是你自己。
第四篇:在低处美文摘抄
人其实就是一棵树,唯有抓紧土地,着眼于低处,才能把握好自己。
在低处仰望,瞄准目标,让目光穿透现实的云层。汉代司马迁虽遭腐刑。但致力于遗世之作——《史记》,最终流芳百世;三国孔明虽居茅庐。但能洞悉天下,终于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后,助刘得蜀;清代曹雪芹虽家道中落,但呕心沥血,给后世留下了文学巨著《红楼梦》。倘若没有司马迁在低处的心态,没有诸葛亮在低处的思索,没有曹雪芹在低处的遭际,何来践言遂志,留名后世?在低处仰望,平和心态,脚踏实地,最终才会达到云层之上。
在低处奋斗,坚持不懈,让奋斗的过程亦留下印迹。滴水可以穿石,因为一种坚持,才有了穿石的成就;沙砾因为有河蚌的不懈磨砺,才有了珍珠的玉洁。着眼于低处因地制宜,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在低处生活。灵魂要在高处,让生活充满精彩。沈从文生活在一个枯燥而灰色的现实中,但源于他心中的高处,仍然能把湘西小镇描绘成一个山美、水美、人更美的桃源世界。丛飞的坚毅、邰丽华的执着、史铁生的刚强,这些都来自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淡定,都是处在生活低处的一种薄发!
当我们逐渐习惯了世俗的生活方式以后,我们的灵魂却在痛苦地呻吟。于是,在黑夜中,出现了那一双双黑色的眼睛!有的只愿永远地面朝大海,祈盼春暖花开;有的费力地寻找那把丢失的钥匙;也有的流浪在基督或释迦牟尼的门前,半信半疑地等待着上帝或佛祖的召唤。灵魂,在现实中是痛苦的。因此。灵魂必须皈依,皈依在精神的家园里,我们需要记住:生活在低处,灵魂要在高处。
潭水宁静,是因为它看到了山的雄伟;流云飘逸,并非是对低处的舍弃,而是对过去在低处的体味。着眼低处,重视积累,就会有一种令人惊喜的收获。
树,其实就是一个站立的人,它在风雨中紧抓大地。而人,只有在每天饱食天的甘泉,吮吸大地的汁液之后,才能更好地把握自己,这样才能离天空更近!
第五篇:时间让人与众不同美文摘抄
1902年,27岁的诗人里尔克应聘去给62岁的画家、雕塑大师罗丹当助理。在诗人的猜想中,名满天下的罗丹一定过着十分浪漫、疯狂、与众不同的生活。然而,他看到的与想象中的大相径庭,罗丹竟是一个整天孤独地埋头于画室的老人。里尔克问:“如何能够寻找到一个要素,足以表达自己的一切?”罗丹沉默片刻,严肃地说:“应当工作,要工作,还要有耐心。”
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想一夜成名。其实,你如果把人生当成一次马拉松长跑,在前1000米是否跑在第一名真是一件那么重要的事情吗?
我身边有着很多与众不同的杰出人物,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全身心地投入于自己的工作中。
在我熟悉的中国经济学家中,张五常大概是天赋最高的一位,他在四十多岁的时候就差点儿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同时他又是一个十分勤勉的人,早年为了写《佃农理论》,他把十几箱原始档案一一分拣完,这份工作大概是很多博士不屑于去做的。
英国的尼尔·弗格森是公认的“神童”,不到30岁就被牛津大学聘为研究员,40岁时被《时代》周刊评为“影响世界的一百人”。为了写作《罗斯柴尔德家族》一书,他和助理们翻阅了罗氏家族百年来的上万封家信及成吨的原始资料。
所以,在与众不同的背后,往往是一些不足与外人道的辛苦。他们做事,只为意义本身。所谓的成功,只是一个结果,它也许水到渠成,也许永无来日。
与众不同的东西,往往在制造的过程中是枯燥的、重复的和需要耐心的。
在流传至今的明清瓷器中,有犀皮斑纹的是最昂贵的。在很长的时间里,人们甚至不知道它是由哪些天才制作出来的。后来,王世襄终于在他的书中把秘密泄露出来。工匠制作犀皮,先用调色漆灰堆出一颗颗或者一条条高起的地子,那是“底”;在底上再刷不同颜色的漆,刷到一定的厚度,那是“中”和“面”了,干透了再磨平抛光,光滑的表面于是浮现细密和多层次的色漆斑纹。
当我读到这个秘密的时候,突然莞尔。
每一件与众不同的绝世好东西,其实都是以无比寂寞的勤奋为前提的,要么是血,要么是汗,要么是大把大把的曼妙青春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