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指责别人,等于惩罚自己情感故事范文
有这样一位年轻人,他在生活中处处碰壁,因此慢慢地产生了厌倦尘世的感觉。
一天,他来到一座寺庙,想请一位得道高僧为其指点迷津。
年轻人说:“大师,如今这世道实在太险恶了,处处充满了冷漠和陷阱。不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就是互相倾轧,争得你死我活。人情薄得就像一张纸。不知为什么,我看到的总是人们虚伪的面孔,感受到的总是人们的自私自利。请问大师,我该怎么办呢?是找一个无人的深山隐居起来,还是与混浊的社会对抗到底?”
沮丧的年轻人刚抱怨完,就在这时,树上几只鸟儿叫了几声,随后,一摊鸟粪不偏不差,正好落在了年轻人的身上。年轻人怒不可遏,放声骂道:“你这该死的鸟,没看见下面有人吗?待会儿我找个弹弓打死你!”大师听罢,双手合十,微笑着说:“善哉!施主,这不是鸟儿的过错,因为树木本就是它们栖身的地方,有鸟粪落下也是很正常的事,怪只怪我们站错了地方,不该打扰了鸟儿的宁静。”
年轻人一脸迷惑,仍余怒未消。见此,大师继续说道:“施主,请看看你伸出的手,你在指责鸟儿时,食指指着鸟,而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则指着自己。也就是说,当你在指责别人时,你要承担三倍于别人的责任。因此,对于人情世故,要与人为善,宽以待人,能让人时且让人,能容人处且容人,那样你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听了大师的启发,年轻人恍然大悟,原来不是人心险恶,世态炎凉,而是自己缺乏一颗理解、宽容的心。从那以后,年轻人不再抱怨别人,而是在自己的身上寻找原因,多年后,他成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名士,人们纷纷称颂着他的贤德。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责怪别人时,恰恰是因为自己站错了地方。
在面对一件事时,我们往往只看到了自己的利益,而忽略了别人的利益,所以总认为自己是对的,而别人是错的。
如果能换一个角度,站在别人的位置思考问题,结果就会大相径庭。
第二篇:帮助别人等于帮助自己
帮助别人等于帮助自己
闲暇之余,在网上浏览,看到这样一个故事,很受启发,与大家共同分享一下。
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一位名叫克雷斯的年轻人因为汽车“抛锚”被困在郊外。正当他万分焦急的时候,有一位骑马的男子正巧经过这里。见此情景,这位男子二话没说便用马帮助克雷斯把汽车拉到了小镇上。事后,当感激不尽的克雷斯拿出不菲的美钞对他表示酬谢时,这位男子说:“这不需要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也要尽力帮助他人。”于是,在后来的日子里,克雷斯主动帮助了许许多多的人,并且每次都没有忘记转述那句同样的话给所有被他帮助的人。许多年后的一天,克雷斯被突然暴发的洪水困在了一个孤岛上,一位勇敢的少年冒着被洪水吞噬的危险救了他。当他感谢少年的时候,少年竟然也说出了那句克雷斯曾说过无数次的话:“这不需要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 克雷斯的胸中顿时涌起了一股暖暖的激流:“原来,我穿起的这根关于爱的链条,周转了无数的人,最后经过少年还给了我,我一生做的这些好事,全都是为我自己做的!”
我想对于大多数人以下这几件事都不难做到,哪怕只做到其中的一件事,就很了不起了。
1、如果钱还算宽裕,别养二奶,偷偷“养”几个贫困山区的学生,相信你一定不会后悔;
2、遇到夜里摆地摊的,能买就多买一些,别还价,东西都不贵。家境哪怕好一点,谁会在大冷天夜里摆地摊;
3、遇到学生出来勤工俭学的,特别是中学生、小姑娘,她卖什么你就买点。如果她不是家庭困难,出来打工也需要勇气的,鼓励鼓励她吧!
4、如果不小心捡到钱包就找找失主。如果实在缺钱就把现金留下,打电话告诉失主就说你在厕所里捡到的。把信用卡、身份证、驾驶执照还给人家,一般别人也不会在乎钱了。把人家的地址记在你的笔记本上,以后发达了去找人家道个歉,把钱还给人家,我想一般人也不会介意的,谁都有遇到困难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
6、遇到问路的,碰巧你又知道那个地址,就主动告诉一声。别不好意思,没有人笑话你;
7、如果丢的垃圾里有碎玻璃、大头针、刀片等,请用胶带把它们缠裹一下,并尽量多缠几层,这样就降低了保洁人员或者捡垃圾者被伤害的概率。他们大都是没有医保的弱势群体,体贴体贴他们吧,好人会有好报的!
8、遇到迷路的小孩和老头、老太太,能送回家就送回家,不能送回家的送上车,并替老人或小孩打个电话再走,反正你也不缺那两个电话费;
9、雨雪天的时候、天冷的傍晚,遇到卖菜的、卖水果的,剩的不多了又不能回家,能全买就全买,不能全买就买一份,反正吃什么也是吃,买下来让人早点回家,免得人家挨饿受冻;
10、上车遇到老弱病人、孕妇,让座的时候别动声色,也别大张旗鼓。站起来用身体挡住其他人,留出空位子给需要的人,然后装作下车走远点。人太多实在走不远,人家向你表示谢意的时候微笑一下就行;
我希望每一位有幸看到这个故事的人,请将这个故事转述给自己的亲人或朋友。我相信有更多的人需要我们的帮助,都是有传统美德的中国好人。正义会传染,您一定也愿意做这样的好人,我相信做好人不吃亏!我更相信现在为别人做善事也是为了将来的自己,帮助别人就等于帮助自己。
第三篇:帮助别人就等于帮助自己
帮助别人就等于帮助自己 过时的故事,不过时的道理: 漆黑的夜晚,瞎子打着灯笼走在路上。禅师上前问道:你是盲人,为什么还要打灯笼呢?
盲人答:“夜晚没有灯光,怕互相碰撞,所以打着灯笼。”
禅师感叹:“原来你所做的一切是为了别人!”
盲人答:“不,为我自己!”其实,帮助别人就等于帮助自己
第四篇:尊重别人等于尊重自己--国培体会
尊重别人等于尊重自己--国培体会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有篇自读课《孤独之旅》,是曹文轩教授长篇童话小说《草房子》的节选。本来同行们都说初三课业紧张留给学生自读好了,我出于好奇,自己先读了一遍,感觉文章虽然没有巧妙的构思,也没有精美的语言,更没有灵活的表现手法;但其内容还是很充实的,而且立意也比较积极,自己就破例讲读了。也就是通过这篇课文,我算知道了一点曹文轩教授的风采;第一感觉曹教授还是有一定艺术才华的,只是碍于各种原因我没机会拜读他的其他佳作。
最近在接受“国培”时,聆听了曹教授主讲的“培养学生的文学美感”讲座,再一次加深了对曹教授的影响,感觉曹教授并不是我想象的那么有修养,也不是我想像的那么才华横溢,更不是我想象的那么为人地道;反倒觉得曹教授的言谈有点狂妄,曹教授的思想有点偏激,曹教授的为人有点自大。
或许有人会指责我胆大妄为不自量力,竟敢恶意中伤大名鼎鼎的曹教授。我不想争辩,只想用事实说话。
反复聆听了曹教授的讲座,愚以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探讨。
其一,培养学生的文学美感,共和国的教育有一大失误就是缺乏美学教育。
在这方面,曹教授拿蔡元培先生做挡箭牌,说蔡先生做文化总长时以为美学应该贯穿在整个教学中,哪个学科都得有美学教育,美学是基础教育。不能说德育教育就包括了美学教育,也不能用音乐课和美术课代替美学课。
对此,曹教授举了物理学家杨振宁的例子,说他在许多场合给大学生演讲时都阐明一个道理:自己喜欢物理学不是自然科学的奥妙而是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创造性。虽然我们不排除物理学富有创造性,但物理学首先是自然科学,不倾心钻研学科知识就想当然创造美那是天方夜谭。我想,稍有头脑的人都会明白,杨振宁教授在演讲时绝不会只强调物理学的创造美。
众所周知,美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
由此可见,美学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一个深奥的道理,一个艺术的范畴,需要有一定涵养的人接受和探讨,而不能笼统的定义为一种基础学科,让什么人都具备。实际上,很多时候,中国人崇尚美德主要是从道德的范畴去理解的,主要是从思想教育方面去落实的。用孔融让梨教导孩子做人的原则或许能行得通;但从美学角度教育孩子那就有点费劲了。同样,一个宏大的建筑物,不懂得建筑学的人肯定是说不出其美学价值的。
但曹教授却说:“五十年共和国没有审美教育理念”。他到南方讲学时看到浙江有些农村建筑物“很奇怪很奇怪的”。屋子的墙壁用白瓷砖贴着,远远的看上去就像一个大厕所,因为现在的城市厕所墙壁就是白瓷砖贴的。屋顶上的那种伊斯兰风格的图案不知道要表现什么意思。“花那么多钱盖那么丑陋的房子,真是悲哀!”由房屋的建筑“我看到的不是前进,而是衰退”。因为盖房子要讲求审美,但我看到的却是丑陋不堪:“颜色不对,形体不对,空间不对,哪儿对不对,没办法为他们的富裕而高兴”。
说实在的,愚以为曹教授在建筑美学上是个门外汉。因为我去过嘉兴,那里的农村房屋建筑确实很特别:整体建筑西洋化,那是崇尚“发达”的意思;屋顶的坡度很陡,那是因为南方多下大雨流水利索;屋顶上有不同数量的圆球和标杆,那是“财源滚滚,奋发向上”的代名词;房屋的墙壁通用白瓷砖装潢,那是“晶莹剔透,高贵”的象征。曹教授却用皇城的建筑或者大红大紫的四合院风格来强求一律。悲哀的应该是他,而不是富裕起来的农民。
其二,中国人缺乏审美情趣。
我们知道,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审美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统一上追求真理、追求发展。也就是说,懂得审美的人,首先得具备丰富的文化,成熟的思想,判断问题的能力。
而曹教授却笼统地说,中国人早在十几年前喝茶穿衣毫无情趣可言,“一人喝茶得其神,俩人喝茶得其趣,一群人喝茶糟蹋茶叶,简直像《红楼梦》中说的驴饮啊!一点不讲究,一点没斯文”。
应该说,品茶是一种雅趣,但用“喝”字,它的本意就是放开喉咙畅饮,曹教授却不懂得咬文嚼字就信口开河了;而且,就说喝茶也有讲究,那毕竟是个别人的闲情逸致,中国绝大多数人还奔命于生活劳作的第一线上,他们哪有曹教授说的那么斯文呢?
曹教授还说:十几年前中国人品茶不讲究,实际上工艺制作也是很粗糙。就说自己上大学时提水吧,“鹿”牌水壶提把锋利无比,自己提四把水壶从28号到32号楼,走一趟手痛的就像狗咬了一样。“我就不相信无产阶级大手怎么就那么迟钝,怎么就能造出那样害人的水壶,你们真的麻木了吗?”
我们姑且不说水壶的质量问题,也不说曹教授缺乏劳动锻炼,单就他的上述言论判断,愚以为曹教授对“无产阶级专政”和“工人阶级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缺乏了解,甚至不理解。用铁水壶是“大炼钢铁”的成果展示,而那时的工人阶级都是没有文化的劳动者,他们能创造出一些像样的产品来已经是破天荒了;在知识分子都是“臭老九”的时代,让那些只知道蛮干的工人追求精湛,让那些目不识丁的人讲求审美,就相当于把断臂的维纳斯拿给老农看,把《春江花月夜》弹给一个音盲听,那不是难为人家吗?
在审美这方面,曹教授还多次说:自己在日本的陶瓷店转悠时很难过,几乎是汗颜。日本的陶器工艺很精美,日本人的手感怎么就那么好?人家的工艺制作分寸感怎么就掌握的那么精准?而中国作为瓷器大国,工艺制作技术竟然衰败到无法形容的地步;他说自己在海淀区买十个碗,挑来挑去还是不规则,回家后使用了一段时间,却发现餐桌表面上满是疤痕,自己只好在磨刀石上磨平了碗底再用。“改革怎么就那么糟糕?如果说在日本陶瓷店看到的工艺是异邦人对祖国的汗颜,而在我家发生的事情就是后人对前人的汗颜。”
他还说,记得自己在装修阳台时请了三个湖北木匠,其中一个师傅拿着一把凿子什么空眼都用,完全不考虑大小粗细;而日本人干活什么工具都有。有位师傅给玻璃抹腻子时划破了手竟然没有感觉。不知道的人看了还以为是凶杀案呢。
有忧患意识,这是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应该具备的素质。但是曹教授上述言论显然有点“长他人志气,灭自家威风”的汉奸嫌疑。而浙江大学的郑强教授也是一个学贯四海,才满天下的人。他到处讲学似乎没有赞美过西洋人的才华;而且,一个普通的民用瓷碗,你要那么精细美妙难道做摆设吗?日本人的工艺精湛,为什么世界人却看好中国的陶瓷器业呢?
其三,中国的作家很少像我一样讲美学,当代的中国文学作品没有几篇有审美感的,只能找鲁迅的作品。
我们知道,艺术美是指各种艺术作品所显现的美。艺术美作为美的一种形态,它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作为一种精神生产活动,从本质上说,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定向化活动。因此,艺术美也就是人的本质力量在艺术作品中通过艺术形象的感性显现。是指存在于一切艺术作品中的美,是艺术家按照一定的审美目标、审美实践要求和审美理想的指引,根据美的规律所创造的一种综合美。
改革开放,我们兼容并收世界各种文化和精神财富,在这种大转型期文学作品自然要与时俱进,作品的审美情趣就不单是为一部分人而设立。愚以为不是中国当代没有审美文学作品出现,而是网络信息等便利条件打破了常规以书本为契机的阅读习惯;真正喜欢文学作品或者懂得鉴赏的人,谁会相信曹教授说中国当代没有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呢?
令人费解的是,曹教授以为中国新时期作品大都是厕所文学,“这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奇观”。他说有部电影写一个人找另一个人办事,被找的人尿急了去街头上厕所,等的人等急了也去陪着撒尿,那声音好响亮;而《百年孤独》的作者马尔加斯也写过一个老人的尿尿,“但人家表现的是生命的衰老无法阻挡,我不知道中国的电影要表现什么?”难道这个电影表现的不是一种办事拖沓扯皮怪相吗?同一内容,不同的表现形式,中国的电影怎么就不如人家了?
其四,美在中国文学界是非常矫情,非常做作的文字。
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文学作品都具备虚拟性。民俗不同,文化底蕴不同,欣赏水平和生活习惯不同,作品的审美情趣也不同。但曹教授却把审美和思想联系起来,说什么“美的力量绝不亚于思想的力量,美在世界上最有杀伤力的。”他说,一个人想死,党支部派人怎么做思想工作都无效,但是他面前突然出现了一道美景,一位美女,一幅美画,他就有可能活下来,而这正是美的力量让他活下来的;记得《战争与和平》里面描写主人公安德烈受伤在战场上,万念俱灰,只有一死了,但他仰望天空又活下来了。“这不是祖国的概念,政治制度概念,而是天空丛林,也就是庄子说的天地之大的魅力。”
曹教授列举的这两个例子实在很荒谬。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如果一个人从思想情感方面都感化不了,而让一种景观感动,那这种人起码神经不正常,起码缺乏分辨好坏的能力,起码缺乏人性。
其五,中国人喜欢附庸风雅,却没有自己的审美情调。
应该说,没有模仿就没有创新。附庸风雅本身就是一种模仿。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我们附庸了对方,吸其精华,除其糟粕。扬长避短,发展自己。有什么不对?曹教授一边说中国人喜欢附庸风雅,另一边又说中国人矫情做作。这种前茅后盾的语言,反映了曹教授的模糊逻辑。不信诸君请看:
“一个人,一个民族的真正风雅都是从附庸来的,如第一次穿西服就是附庸行为,日本大臣鼓励日本女人和西洋人睡觉改变人种就是一种附庸维新风雅。美在中国文学界是个矫情做作的字眼,谁讲风雅谁就附庸风雅,谁谈崇高谁虚伪,谁谈美学谁矫情。日本因为明治维新使自己的国家真正发达,而中国不附庸风雅险些丧国”
显而易见,别人可以附庸风雅,中国人不行;别人的文学可以虚情假意,中国的文学却不行。其实,我们只要懂得附庸风雅的真正含义,曹教授的上述言论就回不攻自破。但曹教授却还振振有词地说:
“审美和情调是有联系的,培养学生有情调,跟培养知识思想一样重要,作为一个人,一个完整的人,情调是非常重要的,但今天的老师并不是有这样的意识的,教数学化学等都应该讲美学,我们需要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有思想,同样是有情调的人,在共和国教育领域里面,我们不能没有这个维度”
实际上,真、善、美理应成为审视学校教育的三个基本价值尺度。“真”使人具有智慧,“善”叫人享有幸福,“美”则让人拥有自由。然而,“智育重要,德育次要,美育不要”,却是我国中小学教育的不争事实。原因很简单:中小学学生身体、思想、知识等还都不成熟,专门设立美学课就有点大材小用无的放矢了,但我们把美学的意念贯穿于德育教育中,让未成年人在接受做人教育的同时接受审美熏陶,何罪之有?更何况,素质教育强调了教学不单是教书,还要育人。曹教授身在天子脚下,为北大教授,却说现在的教师没有审美情调,不注重教授美学。试问曹教授,中小学教师开展什么样教学才有审美情调呢?
难道是庄老的玄学?黑格尔的哲学?梵高的意象派?卡夫卡的意识流?抑或是物理学中的核聚变?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其六,中国是一个很有教养的国家,现在变得很没有教养。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个礼仪之邦。凡是接受过儒家思想教育的中国人,没有一个是不懂得文质彬彬的。曹教授这样说,实际上也反映了西洋文化对汉文化的渗透,外来思想对儒家思想的冲击。我们提倡拿来主义,就免不了有良莠混杂,但我们挑选了精髓,形成自己的东西,有什么不好?可曹教授却说:
“中国很多人把丑和脏混为一谈,文学作品写的不是丑而是脏,把虚伪和假混为一谈”。
他举例说,中国的餐厅总是很喧闹,外国人却很文雅;中国的很多人行为很粗鄙,外国人却很斯文;外国人签字文质彬彬,中国人却开怀敞胸。
实际上,民俗不同,意识观念也不同;国情不同,教育模式也不一样。如果说丑是一种行为表现,那么脏就是一种心灵反应。我们的文学作品如果不从人的心灵深处挖掘,单从表面形式上做文章,那还要文学干什么?要说虚伪就是假的代名词未尝不可,曹教授怎么就能把这两者严密地区分开来呢?
一言以蔽之曰,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中国人一贯崇尚虚怀若谷,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曹教授的演讲那么目空一切,那么信口雌黄,那么夜郎自大,那么看不到生活的亮点,那么不从正面谈“培养学生的文学美感”;实在是有失北大教授的名分,实在是让有理智的人所不齿,实在是贻笑大方。索性曹教授认准了在中小学校不懂事的孩子跟前疯嘴;否则,在其他公开场合面对成人说这番话,恐怕激起的不刚是民怨,更多的应该是扔鞋。
第五篇:别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别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谈班主任的健康心理的教育手段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陈瑞祺中学
杨端茂
“怎么样的,你班又是那样,好几次了,你不在,你的班就出乱子了,英语老师、数学老师、体育老师和美术老师都来告状,说什么你班也太难搞了,说好听些就是太活跃了,活跃得无法上好一节课。”我出差三天后回来就被级长连珠炮似地诉开了,出差时的那份高兴也全给抛到九霄云外。看着级长那神采飞扬,我这个无能的班主任也只有听的份却没有反驳的理。没等他说完,我已火冒三丈,箭在弦上,急不可耐地找到班长并历声对她喊:“小兰,这几天你是……”话到嘴边又忍住了,此间我想起了刘良华博士的一句话:我们老师千万别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再看看班长小兰,她低沉下去,头也不敢抬起来,就要哭似的。我也许在忏悔,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也不知说什么好,就向班长打了一个手势——你走吧!是呀,怎么办呢?算了吧,就别像级长那样一般见识,何必拿学生来做出气筒?要怪就怪自己没真正做好工作。
记得一个优秀班主任在做经验报告的时说:班主任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基本合格的班主任;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班主任在,学生仍不能做好,则是一个失败的班主任。对于我免强算是个基本合格的班主任罢了。多年以来,我一直积极思考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希望自己成为一名智慧爱心型的优秀班主任,千万别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更不要拿学生的错误来惩罚学生。是呀,他们也多不容易,何必让他们生活在老师的痛苦中。
真是经一事长一智,我陷入了深感不安的自责中,于是我与书为友,借鉴他山之石来耕种属于我的三亩田地,不,该说是三亩荒地烂田。就这样,我又多方调查研究,挖掘潜力,掌握特别情况,重整旗鼓。
回顾过去,我意识到没有交流,就没有教育,就没有感悟,就没有情感。只有走进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每一个学生成为朋友,让他们都尊重我,喜欢我,理解我。我每天忙忙碌碌地跟一堆堆一个个学生谈话交流思想,但好几周过去了,就是不见效,这班没我在还是乱哄哄的,怎么办?啊!周记,何不利用职务之便在本子上写信?从此周记成了我和学生交流的主要渠道。我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学生养成坚持写周记的好习惯,并且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学生,对工作要投入,认真,负责。每个星期一我都会在学生的周记上认真的写上评语,现在,学生已经习惯了在周记上和我交流了,而且,他们的日记也写的越来越好了。当然,还可以利用课间和学生一起游戏,谈笑;利用午饭的时间和学生一起沟通思想,了解情况;利用放学后的时间和学生谈心,交流……
时断时续的用心交流,我班的学风有了好转,但是好景不长,一次我外出听课后又出乱子,只不过是在学生自己掌管的时间内,面对这点,级长不多说,可是我内心过意不去,于是萌生了引导规范早读,午休,自习课的纪律的动机。说干就干,一天早上,我给同学们介绍一篇一位台湾教育工作者的文章——“天下兴亡,我的责任”。目的是让同学们明白我们是国家的主人,祖国的兴亡和我们每一个人有着很密切的联系,爱国,就要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例如捡起地上的一片纸屑,过马路不闯红灯,帮助同学,遵守纪律,爱护集体等等,都是爱国的行动。正如我们这个班就是我们的国,就是我们的家,我们的丁点付出都是爱班爱家的最好体现。接着我在黑板写上:
1、早读:在老师来之前,听写英语单词,每天十个,由英语课代表负责。
2、午休:分时间段安排学生复习功课,写作业,休息,由指定的学生负责。
3、自习课:要求学生必须安安静静的上自习,不准说话,过位等。(起初要求要到位,处理要严,等学生养成了好习惯就可以放手让值日生管理了。)
4、正常课堂:学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学会倾听”,尊重老师的劳动,尊重知识,也遵守了纪律;要放得开,收得住;要配合老师上好每一节课,要从“学会”转变到“会学”。(由值日生每天总结当天的纪律情况,评出每天的先进组。)
有人说:教师是校长的一面镜子。我更想说:教师和家长更是学生孩子们的一面镜子。经过大半学期的督促引导,我们班的班风学风有了很大的改变,教师和家长成为孩子们的好朋友,因为朋友就是关心,支持,信任,鼓励,鞭策……
其实,老师和家长,家长与孩子们的沟通也是很重要的,而且,家长也需要学习,需要和孩子共同成长。通过家访,家长对我也越来越信任了,家里的事情,孩子的事情,工作的事情,我们有很多的交流,希望学生在家长和老师的教育下健康成长。记住:我们教师和家长千万不做哈哈镜。
寒冬的一天,正好是星期一,班长又把周记本送到我办公桌上,走时丢下一句话:老师你一定要先看这一本。我瞥了一眼,只见簿面写着:忠心给祖国;爱心给社会;诚心给朋友;孝心给父母;信心给自己;你的全身(心)都给了我们班。旁边还画了一个大大的笑脸。我开诚地笑出了声,窗外也传来了笑声,一看,正是那几个捣乱鬼的笑脸,于是,我向他们扮演个鬼脸并做了个胜利的手势。铃声响,他们知趣地跑开了。
也许当班主任很累,事情很多,有的时候还会很心烦,这都是免不了的,可能,你真的全身(心)都给了他们,但是,当你走上讲台,看到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当你看到你的学生在你教育下有了很大的改变;当你被学生围着快乐的谈笑;当学生把你当成最好的朋友;当家长打电话来告诉你,孩子变了,变的懂事听话了,进步了……那种快乐是从心里往外涌的,那种甜蜜是从眼、鼻、口、耳、手往内流,一直渗入心灵深处。
我想,工作着的班主任是青春美丽的!那是送人玫瑰,手有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