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二年级上册《5个3加3个3等于8个3》说课稿
教学设计说明
在新课程背景下,计算课到底该怎么上,是每位数学教师都十分关心的问题。算法多样化
又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理念之一,倡导算法多样化的目的是鼓励与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为学生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机会,通过交流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为不同的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提供有效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此,我们开展了《在算法多样化中培养低年级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研究》。
首先谈谈对算法多样化的理解,我们认为,算法多样化不同于算法多样。算法多样是指在数学学习中,对同一个数学问题有多样的计算(解题)方法;算法多样化是指在对同一个数学问题进行多样计算(解题)的基础上,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形成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初步形成了算法多样化的基本教学策略和一般操作形式。具体策略如下: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独立思考,探究算法-交流算法,理解算理-体验感悟,优化算法-联系实际,应用拓展-归纳评价,激励创新。
本次参赛我们选择了5个3加3个3等于8个3这一计算教学内容,旨在体现以上教学策略,汇报我们初步的研究成果。
其次谈谈本课的一些设计思路
在学习本知识之前,学生通过学习,已经理解了乘法的含义(几个几),掌握了乘法口诀,因此,本堂课新的地方是:当每一份的个数相等时,可利用乘法分配律合起来算,在教学中则如何巧妙地渗透乘法分配律的思想。
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较活跃,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强,能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也能听取其他组员的意见;学习中,学生的主体性也较强,但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许多学生不能完整、清晰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因此,在这方面有待于教师的指导与培养。
根据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本课与研究课题之间的关系,我们制订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通过在情景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思想,并能进行相应的计算。
2、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
3、让学生在情景中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交流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是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思想,并能进行相应的计算。难点是理解算理,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思想。
为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并能很好地与课题联系起来,我们是这样设计教学的一、创设生活情景,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生活经
验与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新教材没有独立成章的应用题教学了,在计算教学中,如何恰到好处地渗透解决问题呢?在我们研究课题中也提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呈现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开展教学,使学生领悟到数学的现实意义,就能激发起学生主动参与解题的愿望和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创设了学校成立羽毛球队这样一个真实的生活情景,设计了一连串的问题情景,学生不断地在情景中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充分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一共有多少个羽毛球?、一共有多少个队员?看似是一个个简单的生活问题,实质上蕴含了对学生而言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即如何计算几个几加几个几,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学生既探索了几个几加几个几的计算方法,又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在自主学习中探究算法,理解算理
教学中,我充分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给他们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自主
探究算法,学生在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后,得到的是充满个性化的算法。因此在交流时,我也充分放手,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我则帮助学生把思考的过程通过板书展示出来,但当学生表述不完整或错误时,及时给予帮助或纠正,让学生在群体中呈现自己的算法,从中使学生体会到算法的多样化,感悟同伴算法的特点,理解不同算法的算理。
三、在体验感悟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优化算法,感知乘法分配律
算法多样化后到底要不要优化,这一问题一直是倍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也
是大家争论的焦点。我们认为,算法优化也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在本堂课中,就应该优化,但优化的过程不应该是教师强加于学生的,而是在学生反复地体验感悟中自然而然形成的,是学生思维的水到渠成。在教学中,我虽没有推荐给学生一种自己认为最好的算法,但我在不断地帮学生梳理几个几加几个几等于几个几这一方法,学生在不断地体验中,感悟到这一方法能使运算简便,从而自然而然地应用这一方法,在算法优化的过程中,感知乘法分配律。
四、精心组织练习,在多样化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
在生活化情境中设计开放性、综合应用性问题也是我们课题研究的策略之一。教学中,遵循留给学生更多自主思考的空间这一原则,设计了一组既具有层次性,又具有开放性的练习,使学生多一份感悟,多一份理解,提供更多创新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练习1:由图过渡到算式,提供给学生最基本的练习,这种练习是最枯燥的,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回答正确或能说出想法就奖励小星星,体现了评价的激励机制,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增,将课堂气氛推向了**。
练习2:由练习1巧妙地变化出:蔡老师一共奖了多少颗星星?这一问题
情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圈一圈,算一算,从而改变了练习为练而练的机械的形式。由于学生思考的角度不同,圈的方法也不一样,从而出现了多种计算方法。通过小组交流,使学生感受到方法的多样,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练习3是开放性的练习,因此,我对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你能写几种就
写几种。充分体现了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最后的课后思考,应用拓展,与课开始的情景遥相呼应,既体现了课的完整性,又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问题出课堂,将课延伸到课外
最后谈谈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为了和课题研究更好地结合起来,我们按对教材可以重组、补充、超越的原则,对教材进行了再处理
1、为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情景,与我校成立羽毛球队相联系,将书上例1的苹果图改成了羽毛球图;
2、无论从整数乘法的定义来看,还是从乘法的实际应用来看,几个几是更为基本的含义,几的几倍是派生的,为突出重点,本节课中我紧扣几个几来帮助学生理解。
几的几倍(即书上的例2)将在学习5个3减3个3等于2个3这一课中进行学习,因为那时学生对几个几已经很熟练了,就可以重点解决几的几倍的问题了。其实,这也是新课程所提倡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新理念。
第二篇:《5个3加3个3等于8个3》教学设计
《5个3加3个3等于8个3》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二年级第一学期 课本第77页。高桥镇小学 方靓
本节课的内容是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课本第77页。在学习本知识之前,学生通过学习,已经理解了乘法的含义:几个几、几的几倍。掌握了乘法口诀,因此,本节课“新”的地方是:当每一份的个数相同时,可利用乘法分配律合起来算,渗透乘法分配律的思想。但本节课又不是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从教材的意图来看,本节课应该更多的是通过引导学生进一步“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与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为学生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机会,通过交流让学生自主选择合适自己的算法,为不同的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提供有效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并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理解“5个 3加3个3等于8个3”的算理,充分体验乘法分配律的思想。故我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通过情景,提出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思想,并能进行相应的计算。
2、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学生养成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并形成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教学重点:
在体会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思想,并能进行相应的计算。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思想。
为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并能很好地与课题联系起来,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
1、在解决问题情景中,计算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所以一开始,我以“圣诞节”引入,请学生计算一共有多少个苹果?你能用几种方法计算的?设计一连串的问题情景,蕴含了对学生而言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即如何计算“几个几加几个几”,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
2、在自主探究算法中,充分体验理解算法的算理。
所以在探究算法的时候,我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交流中,我也充分放手,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然后帮助学生把思考的过程通过板书展示出来,但当学生表述不完整或错误时,及时给予帮助或纠正。让学生在群体中呈现自己的算法,从中使学生体会到算法多样化,理解不同算法的算理。
3、初步感受乘法分配律的思想。
在计算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的过程中,我提供了三个类似的情景: 5盘青苹果 3盘红苹果 每盘3个 5盘青苹果 3盘红苹果 每盘2个 5盘青苹果 3盘红苹果 每盘4个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加了体验的机会,也在脑海中对解决这个简单的生活问题的数学模式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记。如果说“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还是解决生活问题的话,我接着引导学生观察3个算式,比较等式两边,什么不同,什么相同?通过板书整理,有意识的在生活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搭建起了桥梁。
4、认知构建体现算法优化过程中。从刚几个情景问题中,学生能出不体会到算法多样化中存在的规律性,但这种规律有没有普遍性呢?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题。
3盘青苹果 每盘4个 2盘红苹果 每盘3个
让学生的认知产生冲突,从而理解,当每份的个数相同时,才有“5个3加3个3等于8个3”这样的规律。
5、在学生掌握了以上知识后,我又设计了书上题2这类的题目,从倍的关系上学生再一次体会乘法分配率的思想。
6、练习巩固
在练习中,我先设计了让学生直接计算结果,通过比较体会左右两边在计算过程的不同和结果的相同,体验到选用不同的方法可以让我们的计算更快速。而接着两题的设计,便是今天所学内容的应用及拓展。探究感悟“几个几加几个几等于几个几。”
第三篇:《5个3加3个3等于8个3》的数学教学反思
通过一段时间持之以恒地写教学反思,总结后发现,它是对教学领域深层次的思考,在思考中不仅能提高教学理论水平,还能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还在等什么,快来看看这篇关于《5个3加3个3等于8个3》的数学教学反思吧~
每节课后,好象总有一些遗憾。例如这节课上有一个学生已经说到5个3加3个3就是8个3。当时我已经意识到应该抓住这个思维的闪光点及时介入,因势利导学生就能水到渠成地得出巧算的方法。而不是到所有学生都肯定了这种好方法时,再问8是怎么来的?在课堂生成中,自己介入的时机太晚、时效性差了。当时我考虑到做好的课件要发挥作用,所以就放过了这个好机会。现在回想起来,让学生自己得出巧算的方法,再用媒体演示小亚的想法进行验证,从感官上加深印象。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更突出,学生的成就感更强烈。作为教师如果善于抓住偶发事件与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则可以生成一堂比较完美比较理想的课。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不断努力。
第四篇:《5个3加3个3等于8个3》的教学反思
次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学术节公开课活动,在孙老师和同组陈老师的帮助下向全体数学老师公开教学了《5个3加3个3等于8个3》。《5个3加3个3等于8个 3》是二年级第一学期整理与提高单元中的一个教学内容,在学习本知识之前,学生通过学习,已经理解了乘法的含义(几个几),掌握了乘法口诀。因此,本堂课 “新”的地方是:当每一份的个数相等时,可利用乘法分配律合起来算,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简单的探究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在备课时有意识的从同学们都喜欢的卡通人物喜羊羊们准备过圣诞节入手,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村长要选一位采购员,喜羊羊和沸羊羊争当采购员而引发的一场比赛,看谁算得快引入教学。
二、自主探究、理解算理。
课的引入部分先出示5盆青苹果,每盆4只;2盆红苹果,每盆3只。一共有多少只苹果?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发现喜羊羊的综合算式和沸羊羊的分布算式其实是一种方法,所以打成平手。然后出示5盆青苹果,每盆3只;3盆红苹果,每盆也是3只。一共有多少只苹果?通过学生的列式5×3+3×3=,让学生讨论是怎样计算的?出现两种情况:方法1: 5×3+3×3=15+9=24(只)方法2: 5×3+3×3=8×3=24(只)让学生比较你认为哪种方便?得出方法1计算3步,方法2只要计算2步,所以方法2方便。然后通过两次的对比,学生讨论得出:第一次每份数是不同的,第二次每一份同样多,都是3只。通过学生两次的讨论、比较,让学生发现当每一份的个数相同时,(也就是有相同因数时)可以把两个乘法算式合并成一个乘法算式,然后就可以用乘法口诀直接算出结果,同时引出课题。学生在这一探究活动中,有自己思考,有同桌两人互说,也有四人小组的交流,形式多样,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了知识,活跃了课堂气氛。这样的设计更加深了学生的映像,而且学生在轻松地故事情境中发现了新的知识,更加激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实践操作,巩固新知。
练习的设计我花了不少心思,在整个练习环节中,共设计了5个环节。每个环节层层递进,落实相应的教学目标。第一环节:看图说一说。利用喜羊羊采购4盘水果糖,每盘4颗;5盘牛奶糖,每盘4颗。一共有多少颗糖?2盘鲜奶蛋糕,每盘6块;3盘松子蛋糕,每盘6块。一共有多少块蛋糕?通过学生自己说、同桌说、大家一起说,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学习数学,为进一步的数学抽象化活动提供感性的基础。第二环节:照样子圈一圈、写一写。用一些图形来代替实物,进一步巩固刚才发现的规律,并引导学生把思考的过程在头脑中逐步再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第三环节:数学抽象活动。通过谁愿意帮助小动物们解决难题拿到圣诞礼物,直接出现一些算式,让学生用今天获得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回归数学的本质。第四环节:动脑筋圈一圈、写一写。这个环节由于学生思考的角度不同,圈的方法也不一样,从而出现了三种计算方法。通过交流,使学生感受到方法的多样,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交流学生发现当相同因数不同,所列的算式也不一样。第五环节:开放性练习30秒计时比赛,看谁填得多。12×6=()×()+()×()这是一道逆向题,因此,我对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你能写几种就写几种。充分体现了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
本节课通过说一说、圈一圈、写一写、比一比等教学手段,从直观——表象——抽象,不断地帮学生梳理几个几加几个几等于几个几这一方法,学生在不断地体验中,感悟到这一方法能使运算简便,从而自然而然地应用这一方法,在算法优化的过程中,感知乘法分配律。通过这样的学习,逐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规律,归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第五篇:5个3加3个3等于8个3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在情景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交流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教学重点/难点
感知5个3加3个3等于8个3的数学思想方法。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有趣的数学问题,今天就让小胖、小亚和我们一起,继续学习和乘法有关的知识。
二、新课探索 探究一
1、师:小胖和小亚买来一些苹果准备招待客人,请你算一算,共有多少个苹果?(学生练习)
5×3=15(个)
3×3=9(个)
5个3是15
3个3是9 15+9=24
答:一共有24个苹果 小结:同学们通过先分别算出青苹果和红苹果各有多少个,再算出一共有多少个,真是个好方法
2、师:能不能把青苹果和红苹果一起算呢?(学生看图思考)
小结:青苹果是:5个3
红苹果是:3个3 一共:8个3 即:5个3 加上3个3是8个3
3、探究一练习(课内练习一)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学生练习)
6×4=24(个)
6×3=18(个)4个6加上3个6就是7个6
24+18=42
7个6就是42
4、探究一练习(课内练习二)一共有几个△?
()个4加上()个4等于()个4()×4+()×4=()×4=()探究二
1、书本P76—2
一个数的3倍加上这个数的4倍就是这个数的()倍。3 ×()+ 4×()=7 ×()
2、探究二练习(课内练习三)6×3+2×3=(8)×3=(24)
4×7+6×7=(10)×(7)=(70)
2×4+(8)×4=10×4=(40)
3×5+5=(4)×5=(20)
6×8+8=(7)×(8)=(56)
三、拓展练习
1、绿苹果和红苹果一共有几个?
红苹果:2×3=6(个)
绿苹果:4×6=24(个)一共:6+24=30(个)思考:把这些苹果重新放一放就可以巧算了。
2、绿苹果和红苹果一共有几个?
红苹果:2×3=6(个)即:看成1个6 1×6=6
绿苹果:4×6=24(个)
4个6 1个6加上4个6是5个6
一共:1×6+4×6=5×6=30
课堂小结
5个3加3个3等于8个3,是因为每一份都是3。只要每份相同,可以合在一起算就方便多了。这样的简便算法在今后的学习中还会经常用到。
课后习题 练习册第52页、第5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