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3》教案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3》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会认11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3、感受祖国的伟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正确认读本课生字,会书写三个生字。
教学难点: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
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电脑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上学期学过的三字经你们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拍手背诵好吗?(小朋友,正年少,尊长辈,懂礼貌,父母教,认真听,做错事,即改正。长辈错,要提醒,态度好,心意诚。家务事,愿承担,洗碗筷,扫庭院。家爱我,我爱家,好孩子,人人夸。)
2、老师相信,同学们都是好孩子!你们、我,我们大家都是祖**亲的孩子,我们都爱伟大的祖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采用了“三字经”的形式,在我们面前描述了一幅祖国的美丽图画。板书课题:识字3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听老师读课文,注意听每个字的读音。
2、老师在读的时候,发现有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自己 读了,接下来请同学们赶快拿起笔,边读边画出本课的生字,画好后自己读一读。
3、大屏幕出示带拼音生字:这就是我们本课要认识的生字。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把你认为不好读的生字多练读几遍。
4、谁来说说,你觉得哪个字的读音容易读错?(并且领大家读一下)
生1:我认为“州”是翘舌音,不能把它读成平舌音,而且从外形上它与“川”有点相同。
生2:我认为“与”应读第三声,不能读成第四声。生3:民族的“族”是平舌音,不能读成翘舌音。
生4:“峡”不能读成jiá.生5:“隔”声母是“G”,不能读成“K”。
5、谁能把这些字全读准呢?
6、谁还能读?看来同学们很喜欢挑战,注意了,老师把拼音去掉你还能读吗?指名读、开火车读、组词练习。
7、同学们能又快又准地读出这些生字,你们一定有自己识记生字的好办法,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生1:有一座孤零零的山称为“岛”。
生2:“涌”是指水在流动,所以有“涌”字是三点水旁。
生3:写字的“写”去掉秃宝盖就是“与”。
生4:“神州”指中国的代称,所以“州”字有三点,这三点表示中国有很多的城市,“山川”指的是山,没有很多小城市,所以“川”字没有三点。
三、游戏巩固认字。
1、同学们识记生字的方法真好,水果识字袋里的生字朋友非常佩服你们,想跟你们交朋友呢,快把它们请出来吧。(把水果识字袋中的生字宝宝读一个摆一个,平摆在桌面上。)
(1)游戏开始:老师说一个字,学生找到它赶快举起来,看谁动作快。
(2)请学生站到讲台前当小老师考大家,他说出哪个字,下面的学生必须举起哪个字
(3)同桌互相考一考。
(4)把这些生字朋友读一个收一个,收好后送回到识字袋中,看谁读得准收得快。
四、练习朗读课文。
1、这篇课文是赞美伟大祖国的,同学们应用洪亮的声音,自豪的语气来读课文,老师请同学来读一读课文,其他同学帮老师听一听,看他读得好不好。(请学生读)
2、教师用低缓、深情的声音示范朗读第三句“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表现宝岛未归的遗憾和盼望祖
国统一的心愿。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这句,读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教师简单介绍下当时台湾的历史背景)
3、请同学比赛读全文,评议。(配音乐)
同学们读课文有了这么大的进步,为了奖励同学们,老师请你们看几幅图片:屏幕出示黄河、长江、长城、珠峰的图片。
4、我们神州大地,山河壮美、风景如画。让我们以洪亮的声音、自豪的语气齐读课文。(配音乐)
五、书写生字。
1、屏幕出示“我会写”。学生练读、组词、练习选词说话。
2、观察“与、州、川”三个字,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仿写这三个字,师巡视指导、评议。
六、读韵语结束。
1、屏幕出示韵语,学生读,巩固生字,体会感情。
神州大地,山川壮丽。
黄河长江,奔涌不息。
宝岛台湾,隔海相望。
中华民族,奋发图强。
2、是呀,我们的祖国多么伟大,我们的人民多么勤劳团结,我们作为一名中国人是多么的自豪!下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有关祖国方面的知识,我们在下节课交流。
教学反思:
我所讲授的是《识字3》的第一课时。本课是以三字经的形式展现的,文字虽小,内涵却极为丰富。因为三字经是传统蒙学教材的一种形式,学生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除了识字,还要继续感知三字经的语言形式,感悟丰富的文化内涵。基于此,在导入新课时,我以让学生背诵他们所熟悉的旧知识——一年级下半年学过的三字经来做铺垫,激发学习兴趣,树立起学习信心。本课的课文洋溢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感和浓郁的时代气息,体现了盼望两岸统一、祖国繁荣昌盛的强烈愿望,朗读起来,每一句都气势磅礴、很有力度。所以在指导朗读上我采取了范读――练读――赛读――配乐齐读等形式,训练学生的朗读水平,但从课堂朗读效果来看,个别学生并没达到很理想的地步,需在第二课时加强练习。另外,本文的识字教学效果较好,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学习活动巩固了生字的字音、字义、字形。总之,在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会注意知识由静态到动态的生成,调动学生的感知、理解和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信心和决心.湾里三小熊慧芳
第二篇:(人教新课标)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识字3》2
最新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识字3》
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
3、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学习重点:学文中认识本课生字,掌握“夕、与”等字的写法。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收集祖国各地风景图片、少数民族资料,做词语卡片。
2、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多媒体播放歌曲《大中国》
师说:是啊,谁不爱自己的祖国呢?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是祖国的孩子,我们都爱伟大的祖国。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描写祖国山河的三字歌。
2、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对照下面的拼音读一读,还可以问问同桌,注意把字音对准。
2、卡片检查生字的字音,正音。
3、多媒出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带拼音):神州、山川、长江涌、珠峰耸、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民族
这些生字放在词语中你能把音读准吗?
2017.3.1 最新版
4、合作学习,识记生字。
(出示生字)这些生字里面有没有你已经会认的字?还没学呢,你是怎么认识的?(学生介绍课外识字方法、途径。)
5、词卡去拼音检查。
相机纠:州---川
鸟---岛
与---写
族---旅
6、多媒体,读去拼音的词。
7、读通课文。生先自由练读,在四人合作读并正音。
8、质疑:课文我们读通了,你有什么不懂得问题吗?
三、朗读感悟。
1、师说:我们中国在古代又称神州、华夏,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风景如画。想去看看吗?(多媒体)
2、你看到了什么?你到过哪里?
3、边看多媒体边介绍有关黄河、长江、长城、珠峰的知识。
指导朗读第一、二句。
4、看多媒体介绍台湾。
在我国东南部有一座宝岛—台湾岛。它虽然远离大陆,但与我们大陆却是一家的。它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但由于历史原因,台湾至今还没回到祖国的怀抱。
指导朗读第三句。
5、多媒体展示全国各族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指导朗读第四句。
6、师生交叉朗读全文。
四、读韵语,巩固识字。
神州大地,山川壮丽;
黄河长江,奔涌不息;
宝岛台湾,隔海相望;
2017.3.1 最新版
中华民族,奋发图强。
五、指导书写。
1、多媒体出示:夕、与。(点名读)
2、观察:这两个字都是我们学过的熟字的一部分,是哪两个?
学生讨论说出“夕、与”的重点笔画。
3、教师范写,学生临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卡(去拼音个别读,男女生读,分组读,齐读)
师说: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生字、学习了课文。那么,你们和生字都交上朋友了吗?
2、认读词语
师说:同学们可真棒!下面我们来做个“读词语登山峰”的游戏。(出示多媒体)
只有又对又快的把这些词语全部读对,才能胜利的登上珠穆朗玛峰。
学生自由练读、开火车读词
3、有感情齐读课文
师说:是啊,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不仅有珠峰,还有黄山、黄河、长江等许多秀丽的景色,让我们一起再来看看吧!同学们要边看边想课文。(放多媒体)
我们的祖国美吗?(美)那我们一起美美的把课文读一读吧!
二、课外拓展,课内外识字相结合
1、小组内展示各自收集的祖国山川名胜图片、资料,并当小老师带读自己做的词语卡。
2017.3.1 最新版
2、评选出“祖国山河锦绣图” 投影展示图片及词语,并作介绍。
3、多媒体出示香港、澳门、台湾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渗透课外识字。
4、师说:我们的祖国山河锦绣,文化悠久,是谁将我们的祖国变得这样繁荣昌盛?(56个民族人民的共同创造)
5、问:你了解那个民族?说说看
6、多媒体出示有代表性的民族服饰及相关词语。看看图,认认字,读读词。
三、指导书写
1、多媒体出示:川、州、台、争、民、族
生观察分析,同位间互相读读、记记生字,说说怎样把字写好。
2、指名说,相机组词。
3、师重点指导“民、族”
4、学生练习书写。
四、结束全文
1、问:同学们都是祖国的孩子,我们能为祖国做些什么呢?
2、全班有感情朗诵全文。
2017.3.1
第三篇: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5教案设计
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5研讨课教案设计
允景洪小学教师:张永亚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由5条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组成,这几条谚语通俗易懂,给人们启示也很深刻。如“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座右铭,用来时时提醒自己,教育自己。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人多力量大”。培养学生友好相处,团结合作的好习惯。
2、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培养学生有积累谚语的兴趣。教具准备:
字音卡片,学生自画图片,多双筷子,多条绳子。教学重点、难点:
识记10个生字是本课的重点。
对5条谚语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与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必需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有自由表达的空间,有展示才能的舞台,有自主发现的过程。“在读课文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还发现了什么?”作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设计,这几句话不但构建了本课教学的整体思路,而且把学习的自主权完全还给了学生,使学生放开了手脚,大胆去探索,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
利用学生喜爱“团结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导入新课。今天,老师给你们唱首歌,听了之后,唱一句给同学听。
团结起来__________,一个人的力量__________,集体的力量__________。谁能不能举个例子来说明,拿一根筷子,许多筷子对比做实验。
师:其实还有很多的谚语也是说明团结合作精神,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识字5》。
二、整体感知,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
师:老师告诉你们一个秘诀,那就是认真读,反复读,遇到难读的字多拼几次,边读边思考。
2、配乐范读课文。
师:看到你们读的这么有味道,老师也很想读一读。
3、同学互读,学生模仿老师的读法有趣练读。
师:你们喜欢像老师这样读吗?赶紧读给同桌的朋友听吧!
4、读全文。小组赛读,开火车轮流读。用不同方法熟读课文。
三、学中发现,积极探究。
1、读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还发现什么?让学生自由议论。
2、组内说自己对每一句谚语的理解,也可以提出不懂的地方。如:(1)“人心齐,泰山移”图片抗洪,加深对谚语的理解。(2)“人多计谋 广,柴多火焰高。
出示课件:柴多火烧得旺的画面。再让学生说说这句谚意思。理解“计谋”的意思。
(3)“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
指导学生可以从字面上理解,了解容易的反义词是困难。(4)“树多成林不怕风,线多搓绳挑千斤”。
出示画面:大片树林(讲解有关植树防止风沙的故事。)再出示“搓绳”的画面,来理解这句谚语的意思。(5)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出示春天的画面 师:春天是怎样的景象?(百花盛开),出示画面
3、选择自己喜欢的谚语,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四、有趣游戏,巩固字形。
1、师生对读,体会每句谚语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之间的联系,再齐读全文。
2、小组学习,让小组与组对口令。
3、背5句谚语。
4、与动物交朋友。
出示课件:在绿油油的草地上有一群动物,有天上飞的老鹰,地上跑的小兔、大象、小狗等点击他们会出示自己的生字。
师:你们想和动物们交朋友吗?想和动物交朋友有个条件,就要得读有关动物身上的生字,并给生字组个词语,好吗?说明这个朋友跟你已经成为好朋友,谁最有信心。
五、识记生字字形。
1、掌握生字字音,抽读生字卡片。
2、我会记,记住自己用什么办法记住了。(用熟字去换加偏旁识字)
3、交流体会,教师指导。
(1)找出左右结构的字:谋、移、焰、折、搓、绳、独(2)这些熟字是由哪些部首构成的。(3)给生字口头组词。
六、知识回味,巩固课文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5句谚语,给大家很深的印象,比如,“人心齐,泰山移”等,却作为我们生活中的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教育自己。
七、实践活动,收集起来的谚语读读。
1、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
2、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3、家合万事兴。
4、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
八、板书设计
识字五
团结带来力量
团结一心,众志长城
九、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我采用了音乐导入的方式,先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感受,同时展示几个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词义。本课是一篇识字教学,所以对于词语一定要先理解后有感情诵读。本节课的优点是:导入很直接,有种开门见山的感觉,实验学生很感兴趣。学生不论朗读还是回答问题都能够给予适当的评价。范读比较到位。板书较为规范,上课教态自然,很有感情。不足点是:对于学生关注不够,提问太片 面,没有让大部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写字指导环节做得不够到位,占得时间较少,应该指导学生后,给学生留出多余的时间让学生练习。
第四篇: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5教案设计
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5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企石东山小学 教者:叶有仪 通讯员:姚礼光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由5条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组成,这几条谚语通俗易懂,给人们启示也很深刻。如“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座右铭,用来时时提醒自己,教育自己。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人多力量大”。培养学生友好相处,团结合作的好习惯。
2、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培养学生有积累谚语的兴趣。
教具准备
字音卡片,学生自画图片,多双筷子,多条绳子。
教学重点、难点
识记10个生字是本课的重点。
对5条谚语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必需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有自由表达的空间,有展示才能的舞台,有自主发现的过程。“在读课文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还发现了什么?”作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设计,这几句话不但构建了本课教学的整体思路,而且把学习的自主权完全还给了学生,使学生放开了手脚,大胆去探索,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一、利用学生喜爱“团结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你们唱首歌,听了之后,唱一句给同学听。
团结起来__________,一个人的力量__________,集体的力量__________。谁能不能举个例子来说明,拿一根筷子,许多筷子对比做实验。
师:其实还有很多的谚语也是说明团结合作精神,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识字5》。
二、整体感知,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
师:老师告诉你们一个秘诀,那就是认真读,反复读,遇到难读的字多拼几次,边读边思考。
2、配乐范读课文。
师:看到你们读的这么有味道,老师也很想读一读。
3、同学互读,学生模仿老师的读法有趣练读。
师:你们喜欢像老师这样读吗?赶紧读给同桌的朋友听吧!
4、读全文。
三、学中发现,积极探究。
1、读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还发现什么?让学生自由议论。
2、组内说自己对每一句谚语的理解,也可以提出不懂的地方。
如:
(1)“人心齐,泰山移”图片抗洪,加深对谚语的理解。
(2)“人多计谋 广,柴多火焰高。
出示课件:柴多火烧得旺的画面。再让学生说说这句谚意思。理解“计谋”的意思。
(3)“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
指导学生可以从字面上理解,了解容易的反义词是困难。
(4)“树多成林不怕风,线多搓绳挑千斤”。
出示画面:大片树林(讲解有关植树防止风沙的故事。)
再出示“搓绳”的画面,来理解这句谚语的意思。
(5)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出示春天的画面
师:春天是怎样的景象?(百花盛开),出示画面
3、选择自己喜欢的谚语,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四、有趣游戏,巩固字形。
1、师生对读,体会每句谚语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之间的联系,再齐读全文
2、小组学习,让小组与组对口令。
3、背5句谚语。
4、与动物交朋友。
出示课件:在绿油油的草地上有一群动物,有天上飞的老鹰,地上跑的小兔、大象、小狗等点击他们会出示自己的生字。
师:你们想和动物们交朋友吗?想和动物交朋友有个条件,就要得读有关动物身上的生字,并给生字组个词语,好吗?说明这个朋友跟你已经成为好朋友,谁最有信心。
五、识记生字字形。
1、掌握生字字音,抽读生字卡片。
2、我会记,记住自己用什么办法记住了。(用熟字去换加偏旁识字)
3、交流体会,教师指导。
(1)找出左右结构的字:谋、移、焰、折、搓、绳、独
(2)这些熟字是由哪些部首构成的。
(3)给生字口头组词。
六、知识回味,巩固课文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5句谚语,给大家很深的印象,比如,“人心齐,泰山移”等,却作为我们生活中的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教育自己。
七、实践活动,收集起来的谚语读读。
1、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
2、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3、家合万事兴。
4、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由5条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组成,这几条谚语通俗易懂,给人们启示也很深刻。如“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座右铭,用来时时提醒自己,教育自己。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培养学生有积累谚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识记10个生字是本课的重点。
对5条谚语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课时
全课时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必需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有自由表达的空间,有展示才能的舞台,有自主发现的过程。“在读课文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还发现了什么?”作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设计,这几句话不但构建了本课教学的整体思路,而且把学习的自主权完全还给了学生,使学生放开了手脚,大胆去探索,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一、利用学生喜爱的卡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朋友,大家看他是谁?出示课件,他就是小朋友最喜欢的小博士,他还带来了一些礼物,看这是他带来的智慧星,他让我奖给那些肯动脑、会合作、积极参与的同学,你们想不想得到智慧星?要想得到奖品,先过第一关,老师出一些填空考大家。
团结起来__________,一个人的力量__________,集体的力量__________。谁能不能举个例子来说明,(出示课件)蚂蚁搬豆。
师:其实还有很多的谚语也是说明团结合作精神,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识字5》。
二、整体感知,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
师:老师告诉你们一个秘诀,那就是认真读,反复读,遇到难读的字多拼几次,边读边思考。
2、配乐范读课文。
师:看到你们读的这么有味道,老师也很想读一读。
3、同学互读,学生模仿老师的读法有趣练读。
师:你们喜欢像老师这样读吗?赶紧读给同桌的朋友听吧!
4、读全文。
三、学中发现,积极探究。
1、读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还发现什么?让学生自由议论。
2、组内说自己对每一句谚语的理解,也可以提出不懂的地方。
如:
(1)“人心齐,泰山移”图片抗洪,加深对谚语的理解。
(2)“人多计谋 广,柴多火焰高。
出示课件:柴多火烧得旺的画面。再让学生说说这句谚意思。理解“计谋”的意思。
(3)“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
指导学生可以从字面上理解,了解容易的反义词是困难。
(4)“树多成林不怕风,线多搓绳挑千斤”。
出示画面:大片树林(讲解有关植树防止风沙的故事。)
再出示“搓绳”的画面,来理解这句谚语的意思。
(5)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出示春天的画面
师:春天是怎样的景象?(百花盛开),出示画面
3、选择自己喜欢的谚语,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四、有趣游戏,巩固字形。
1、师生对读,体会每句谚语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之间的联系,再齐读全文
2、小组学习,让小组与组对口令。
3、背5句谚语。
4、与动物交朋友。
出示课件:在绿油油的草地上有一群动物,有天上飞的老鹰,地上跑的小兔、大象、小狗等点击他们会出示自己的生字。
师:小博士还带来了一些动物,你们想和动物们交朋友吗?想和动物交朋友有个条件,就要得读有关动物身上的生字,并给生字组个词语,好吗?说明这个朋友跟你已经成为好朋友,谁最有信心。
五、拓展训练,穿插写字。
1、我会读,读出生字。
2、我会记,记住自己用什么办法记住了。(用熟字去换加偏旁识字)
3、我会写,指导书写。
六、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5句谚语,给大家很深的印象,比如,“人心齐,泰山移”等,却作为我们生活中的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教育自己。
七、实践活动,收集起来的谚语读读。
(1)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2)众人划浆开大船。
(3)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4)让人一寸,行理一尺。
(5)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6)风大就凉,人多就强。
(7)一争两丑,一让两有。
第五篇:《拼音识字3》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属拼音识字,这类教材要求学生借助汉语拼音学习汉字,同时在识学过程中巩固汉语拼音。
一、教学要求
1.学会5个生字:二、四、六、八、十。这五个生字中读音的难点比较多,二是特别韵母,要帮助学生正音。
四、十是整体读音节、四是平舌音,十是翘舌音,学生容易混淆,教师要及时纠正。
2.学会三个笔画名称:
一、丶、八。
3.学习三条笔顺规则:十先横后竖,八先撇后捺,四先外后里再封口。指导写字的可先写
十、再写
八、然后写四。
二、教法特点
1.拼音识字采用看图识字的形式,通过插图把字的意思形象地表示出来,这不仅便于教,也便于学。本课配有一幅荷花开满池的综合图,通过大小荷花、红黄荷花的朵数,把本课要学的生字二、四、六、八、十的意思形象地反映在画面上,这样能在学生识字的同时启发他们的思维,发展他们的语言。
2.本课除综合图帮助学生字外,还用汉语拼音编写了短句:èrsì liùbā shí,héhuā kāi mǎn chí,这也是S版新教材的一种创新。
这样安排,为学生学习生字创设了语言环境,有助于克服孤立识字和单纯识字的弊病,也有助于学生在识字中发展思维、发展语言。
本课设计了看图提问,分步出示音节,组成拼音短句,引出生字的教学步骤,为学生分散难点、复习拼音,发展语言,发展思维提供了训练条件。
3.本课的笔顺与田字格中的生字一一对应,用淡灰色显出整个汉字,用黑色标出具体笔顺,这样做既能了解汉字书写时每一笔的先后顺序,又能明确每一笔在汉字中的具体部位。本课教学设计中注意引导学生看笔顺指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本课建议安排两教时。
第一教时学习二、四、六三个生字,一、丶两个笔画名称及先外后里再封口的笔顺规则。第二教时学习八、十两个生字,一个笔画名称及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两个笔顺规则。也可以先易后难,先学二、八、十,后学四、六,笔画和笔顺规则随生字学习。
【教学主要步骤】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课
(复习与本课有关的声、韵母,音节和笔画名称、汉字。)
1.抽读拼音卡片:i b k h m iuer si shi chi.2.认读笔画和熟字:一丿水孑 乚 孔,一 三 五 七 九。
3.出示pīn yīn shízì(齐读课起)
4.重申拼音识字的任务:拼音识字,就是要求通过仔细看图,认真拼读音节,学会生字。
二、观看插图,整体感知
1.问:图上有什么?出示音节:héhuā(指名读、齐读。)
2.问:荷花开得怎么样?出示音节:kāi mǎn chí(接héhuā后面,成为一个短句。)
3.拼读短句:héhuā kāi mǎn chì
4.看图说说:为什么说荷花开满池?(要求学生根据图意说出荷花开得很多、很好。)
三、从图入手,教学生字
1.教学生字:二
师:小朋友,我们来数一数大荷花有几朵?
一、二,这个二怎么写呢?看看二的两横哪横长?哪横短?写时和三一样从上到下。)
2.教学生字:四
(1)图上的荷花有两种颜色,粉红色的小荷花有几朵?出示投影:粉红色的小荷花。出示音节(sì)和生字
(四)。
(2)读四要注意什么?请第四排的小朋友读。
(3)图上有四朵粉红色的小荷花,还能说说图上黄荷花有多少吗?出示投影:黄色的小荷花(图上有四朵黄色的小荷花)。
(4)指导书写。老师范写,请小朋友说说老师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出示四刚才老师是按笔顺规则来写的,是先外后里再封口。
(5)用复合投影体演示笔顺规则。(开火车说笔顺规则)
(6)学习笔画。四的第四笔是我们新学的笔画名称,谁认识?出示:shùwān(指名读,开火车读,书空笔画。)
(7)指名、开火车、齐书空四。
3.教学生字:六
(1)师问:图上粉红色的荷花共有几朵?出示音节及生字:liù、六。(指名读。说说韵母是什么?)
(2)学习笔画丶。六的第一笔和最后一笔的笔画名称是一样的,叫什么呀?出示:diǎn。(指导从左上到右下,起笔轻、收笔重)
(3)指导书写六(出示:丶亠六)让学生试写在同桌的手心里,指名书空。(第一笔小点,最后一笔大点)。
4.教学生字:八
(1)图上有大荷花和小荷花,那么小荷花共有几朵?出示幻灯、音节及生字。(2)学习笔画。八的第一笔是什么?(撇)那么第二笔叫什么?出示:nà。(指导从左上向右下捺,写出捺角)(3)指导书写。(先撇后捺)(4)请第八行的小朋友开火车书空。
5.学习生字:十
(1)师问:图上大荷花和小荷花共有几朵?红荷花和黄荷花共有几朵?(出示综合图、音节、生字。)
(2)读十要注意什么?
(3)看看十是由哪两笔组成的?出示:一十。看看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用复合投影片演示)指名书空。(先横后竖)。
四、创设情景,复习巩固
1.读生字,做编号游戏。
2.用二、四、六、八、十练习说话。(可看图说,也可不看图说。)
3.小结:二、四、六、八、十这五个生字是双数,上两课学的一、三、五、七、九是单数。
认读一至十的生字卡。
5.读一读,比一比:二十八、六十五、七十九、四十三、九十四等。
五、指导写字,及时反馈
重点指导四、八。(看投影片,按笔顺一笔一笔出示,让学生看清每一笔在田字格里的位置,然后从描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