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地瓜优美散文

时间:2019-05-15 12:17: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怀念地瓜优美散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怀念地瓜优美散文》。

第一篇:怀念地瓜优美散文

也许是对地瓜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每次走在街上,看到街道两旁小贩们吆喝叫卖的烤地瓜,总会想起故乡的地瓜以及童年的一些趣事。

关于地瓜的记忆始于童年。每当地瓜丰收的时节,家里堆满如山的地瓜。童年的我常常和伙伴们一起用破草帽装满地瓜,跑到村后路边的垃圾堆里烧烤。地瓜有的被烤焦,有的半生熟,我们却吃得津津有味。回到家时,总被姐姐取笑我“黑脸猫”。每次放牛,肚子饿了,到地里挖几个地瓜,拾些干牛粪烧烤着吃,那可真是一种享受。

故乡的地瓜种在春季,收在秋季。春天来时,把地瓜藤剪成小段播人土里,到了秋天便有收获了。秋收时,全家大小一整天都得呆在地瓜园里摘地瓜,然后把地瓜刨开成小薄片,晒干,砸粹,再用麻袋包装好,用牛车拉回放进缸里,作为人、畜一年四季的食粮。听母亲讲,在那吃不饱饭的年代里,地瓜曾是我家的主食。地瓜的许多故事,仍挂在母亲的嘴上。童年的许多关于地瓜的记忆,仍在我的脑海里清晰透明。因为饥饿,童年的我站在一张小板凳上,把头和手伸进了装有地瓜干的大缸里,不小心栽倒进去,幸好母亲刚从地里回来,及时把我抱了出来。

理解了地瓜,时光已流逝成不可弥补的苍桑。

离开故乡的那天,母亲特地烤了一筐地瓜让我吃个饱。临行时,母亲塞给我一小包地瓜干,亲切地说:“不要忘记地瓜”。

参加了工作,走在都市的大街上,看到卖地瓜的小贩们整天为生计而奔忙,才真正理解包括地瓜在内的一切粮食得来的不易,才真正理解临行前母亲的话语。

端起饭碗,都会使我怀念故乡那香喷喷的地瓜。想起地瓜,就会想起母亲,心中就会涌起一阵温情。

第二篇:地瓜优美散文

地瓜,又名红薯,是一种极普遍的作物,又是一种极普通的食品。有人甚至把某件事办砸了,也说成是“地瓜”了,只是语调稍为变了一下。足见地瓜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

因为我的平常,似乎越是普通的东西于我也就越是久长。从记事起,直到这过了花甲,仍然于地瓜不离不弃。

童年的时候,村里不种地瓜,据说是因山里缺水。我认识地瓜,是在村头小集的地瓜锅旁。每到收完了秋,有人就从很远的地方贩来地瓜,在集上支一口锅,一集一锅。五天一集,逢二逢七,爷爷就攥着我的手,在地瓜锅前等着掀锅。我两眼盯着透过锅盖蒸腾而上的热气,那香甜的气息,让我吞咽着口水。地瓜熟了,锅盖掀开了,热气在冷风中弥漫。在温湿甜润的热气里,掌锅的称给两块,爷爷掏钱,却不舍得吃,我吃着一块,拿着一块,蹦着跳着回家了。

后来村里有了互助组,提倡种地瓜,说山里也行。村头盘起了地瓜炕,生火升温,育出了地瓜苗。田里起垅,垅上刨坑,一瓢水栽三棵地瓜。当年地瓜丰收。大人在前边刨,我在后边拾。擦擦地瓜上的土,就啃了一块,脆里带甜,好吃。中午就忙不迭地煮了一锅,吃了个够。

不久,成立了农业合作社,为了创高产,地瓜渐渐多了起来。育秧,栽苗,翻蔓,追肥,除草,直到把地瓜刨出来,下井储藏,切片晒干,我这个小社员跟着大人从春忙到秋。当然,小小的年纪,也学会了种地瓜的全套本事。

1958年来了,风调雨顺,大丰产。要十五年赶超英国,大炼钢铁,家里的锅砸了,送进了炼铁炉。村里办起了共产主义食堂,集体吃饭。开饭了,抬出一大箩地瓜,吆喝一声:“吃吧!”一天三顿。不用问明天吃什么,一准还是地瓜。我竟然也有吃够的时候,拿起地瓜来,实在不愿往嘴里送。

毕竟老人心里有数,狠狠地道了我一句:

“到了时候,还得靠地瓜救命。”

1958年的丰产并没有丰收。转过年头,吃饭就成了大问题。共产主义食堂办不下去了,解散了。粮食没了,地瓜吃完了,地瓜的蔓和叶成了好东西。在碾上压碎,再上磨磨细,烙饼子吃。大便是困难一些,可比肚皮贴着脊梁好受得多。放了学,先拎着书包上山坡,寻觅去年收地瓜干时落下的碎片。运气好,半个下午能捡拳头大的一包,娘给煮了,就是晚饭。当然不饱,那个年代又何曾饱过。

春天,南坡的地向阳,开冻早。我和弟弟扛了镢头,提了篮子,顺着去年地瓜垅刨下去,寻找落下的小地瓜。刨到一块,用手把皮一捋,那地瓜上还粘着一些泥土,不擦了,三口两口就吃到肚子里去了。冻地瓜不苦,好吃。时过四十多年,我还清晰地记得刨到冻地瓜的兴奋,嚼着冻地瓜的味道,还有吃到肚子里的熨贴。这种拾荒,不知抡多少镢头才碰到一块,忍不住,要先填自己的肚子,一个上午篮子里没有多少,可娘看了还是高兴,一边剥着冻地瓜的皮,一边夸我:

“孬好,你刨来的是粮食,比糠菜强。”

三年的大饥馑,我没有饿死,地瓜帮了大忙。

过了1960年,日子渐渐好起来,地瓜又可以尽吃了。娘摊完煎饼,总是把鏊子底下的热灰扫到一边,把洗好的地瓜码在滚烫的地上,扣上瓦盆,再把热灰覆在瓦盆上。我挑着柴禾,一迈进家门,就闻到烤地瓜的香气。扔下柴禾,扁担也来不及抽,就跑到厨屋里,扒去草灰,翻开瓦盆,那地瓜焦皮黄瓤,香气要顶倒人,咬一口真甜倒牙,直到如今,回想起来,齿颊里还隐约着那香甜。

后来进了城,栽地瓜,刨地瓜,切瓜干,晒瓜干的事自然是不做了,在鏊子窝里烤的地瓜,当然也吃不到了。但,我并没有忘却。那一年四季的劳作,是辛苦,可到了秋天,看到一块块憨厚的大地瓜排在地皮上,心里是欢乐的,用现在的话说,那成就感是欣慰的。

一天,约了几个伙计吃饭,中间上了一盘烤地瓜,每块断为两截,也是焦皮黄瓤,色香味俱在,看着就好吃。一位伙计却不以为然,惺惺地说了一句:

“就是为了不吃地瓜才出来的。”说着放下了筷子。我乐得吃了两份。

衣食所好,概不可强勉。吃地瓜,不是吃忆苦饭,是为了不忘本;不吃地瓜,也不就上了一个层次,成了“出来者”的标志。况最近报载: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蔬菜榜,高居榜首的竟是红薯(地瓜)!专家解释说,红薯中的纤维含量高,每100克红薯产生的热量比米饭低1/3,维生素B1、B2的含量分别比大米高六倍和三倍,还含有丰富的赖氨酸。”

是这则报道勾起了这些零星的回忆。

我想地瓜窝在土里,那块茎土里土气,其貌不扬,远没有人参高贵;那蔓子匍匐在地上,长短不齐,毫无眩人眼目的地方,不像凌霄那样爬上高枝,放出鲜艳的花来供人欣赏。可地瓜立地不问肥瘠,旱灾来了,没见旱死,一场细雨,它又蓬勃起来;雹灾来了,打掉了叶子,打烂了蔓茎,雹灾一过,新芽又发了出来。秋天到了,它又把丰硕的果实献给人们,简直是一种铁粮食。

我们真的该夸一夸地瓜了。

第三篇:怀念凉椅优美散文

凉椅,在夏天,一听到这名儿,就有了几分凉意几分惬意。

凉椅一般是祖传家俬,靠背是一些竹片,用棕绳编辑而成。虽简陋,但一靠上去,刚好把整个身子安放得服服帖帖,且有弹性,比坐硬板凳舒服。

因此,凉椅成了农家不可或缺的家俬。在炎炎夏日,在时光被蝉声拉得老长老长的午后,父亲靠在凉椅上眯一小会儿,打个盹儿,下午下地干活才会干劲十足。

凉椅用得久了,那些茶色的竹片靠背上,就会因为汗水浸染而形成一个的深色“背影”。那“背影”里,有父母的影子,有父母的疲惫与困乏,也有我们甜甜的鼾声,和让我们垂涎三尺的白日梦。

夏天到来之前,父亲总不忘把旧凉椅修补一番。更换或添补被坐断的竹片,重新编织或绷紧已经松弛的棕绳,使它们完好如初,牢固如初。

凉椅,顾名思义,是纳凉的工具。不错,满天星斗,晚风徐徐,父亲抽把凉椅,摇把蒲扇,去院坝歇凉,有时与邻居们唠几句嗑,有时沉默不语。但能感觉到,父亲对乡村生活是那样的喜欢和满足。

一把凉椅,可能坐过几代人。双目失明的祖母坐在门口凉椅上看家护院的印象,如雕塑一般永远留存在我们的记忆中了。

享用凉椅,似乎成了父亲的专利。那时,脚不停手不住的我们喜欢在凉椅上磨磨蹭蹭,但一看见父亲收工后,一手拿了叶子烟杆,一手端了烟篓子过来,我们就心领神会,立即起身让座。要是客人光顾,那凉椅就成了待客的“宝座”。现在看来,那凉椅不仅是父亲树立家长威严的道具,也成了他们教育子女敬老爱幼、礼貌待人的教具。

其实,凉椅还扮演特别的角色,见证着人生的忧与乐。用竹竿将凉椅绑成滑竿,就成了山里人出行的座驾。当时,裹了小脚的祖母坐上颤颤悠悠的滑竿去七大姑八大姨家走人户,那威风那气派哟,不亚于国家元首出访。

那时,在不通公路的老家,在拐弯抹角的山路上,滑竿就相当于担架。用它把重病的父亲送往医院,反反复复很多次,我们都毫无怨言。那滑竿那凉椅,成了血浓于水的见证。

也许,是为了平息我们某次有关凉椅的纷争,父亲曾许诺:等你们长大了,各自成家了,每家分一把凉椅去。可如今,父亲走了,弟兄们各散五方,大都进城安了家,几乎家家都有真皮沙发,有电脑椅,有老板椅,有沙滩椅,有逍遥椅,甚至有按摩椅……唯独没有凉椅。

哦,凉椅,虽然远离了我们的生活,但依然叫人怀念。

第四篇:怀念桑树优美散文

春节过后,春的脚步也就越来越快了,而这个时候,人们大都脱下了厚重的冬衣,人也变得跳跃和轻松起来。每当徜徉在春日暖阳的街巷,看着路旁一丛丛、一蓬蓬的各色树木,树梢上渐渐绽出的嫩绿新芽,心底不由有一种蓬勃在涌动。

今年的春天,雁城衡阳兴起了一场“十万乔木进雁城”的绿化活动。据报载:今年中山南路和船山大道新植了桂花树和丛生桂花,蒸阳路加种了二行广玉兰,蔡伦大道种上了红花玉兰和银杏,蒸湘北路有中华楠木和红叶李,而江东的东风北路还种上了樱花。所以这段时间,你常可发现突然间被翻开的泥土和挖开的树坑。不经意间,你会蓦然发现某一条大街上新植的一行行树木整齐地闯入了你的眼帘。

这让我深深地忆起了儿时曾经生活相伴了很多岁月的那株桑树,让我久久地挥之不去。

小时候,我常跟奶奶住在石鼓区一个叫做松角坪的地方。小巷里一间挨着一间的都是些低矮的砖瓦平房,有的还是树皮和稻草的屋顶。那时奶奶的矮房就在这条小巷的当口,门前是坚实的泥土地,只不过在房门口垫了几条青石板的台阶。抗战时期的衡阳保卫战使整个衡阳城几乎夷为平地。后来人们只得就着些残砖剩瓦搭建起这些简朴的房舍,以后不断地修修补补,才有了那时的格局。

隔奶奶家只三四间房,有位我称“大伯伯”的女主人,她家里紧挨着的,就有一株硕大伟岸的桑树。在我幼小的记忆里,那株桑树一直就是那么高大遒劲,粗黑的树干足有半米还多,高高的树冠远远高过那些屋顶。站在它的下面,我常常要仰视它那如伞盖般宽阔浓密的树冠。眯着眼从树叶的缝隙间探视那一束束撒落下来的阳光,摇曳的树影儿和斑斑驳驳的阳光在地上来来回回的晃悠,听着树梢上不时传来的阵阵蝉鸣,夏日的午后显得那样的宁静,仿佛只有我独自在这世界伫立。

而春天的时候,桑树的叶子长得特别可爱,叶子上沿着叶脉疏疏地长着细细的绒毛,用手指轻轻地拂去可以仔细地感觉到细细绒毛在指尖滑过的惬意。每当这时,我常常要摘下一些桑叶,认真地拾掇干净,把它们平平地放置在一个纸盒里,然后捉几条白白胖胖的蚕宝宝爬在上面,托着腮久久地端详,看着蚕宝宝们沿着桑叶边缘蠕动着笨拙的身体,有节奏地点头一样的进食动作。只一会儿功夫,好好的桑叶就被它们啃噬下一块凹凹的缺口来。如果蚕宝宝多了,你还可以真切地听见那轻轻的沙沙声。绿的一片上爬着一条一条胖胖的蚕宝宝,着实可爱。看着它们忙碌的样子,心里也又甜滋滋的起来。

每年的五到七月,是桑椹成熟的时候。这时候,树上挂满了一坠坠沉甸甸的,红红紫紫粒粒饱满的果实,有些熟得能滴出汁儿来。而这时,树下常常引来一群群的小屁孩,倘若要是有个人胆儿大的又会爬树,往往会在小伙伴们的齐心帮助下,偷偷地攀上树去,就着够得的那些熟了的桑椹急急地摘下几挂来,然后就匆匆溜下树,高兴地与小伙伴们呼啸着一轰而去。大家追着这个勇敢的英雄,争着抢着能多得几颗,然后挑那好的塞到嘴里去,嚼出一些紫黑色的汁来挂在嘴边。吃多了,也就把红红的唇染成了黑色。因为上树摘桑椹常常弄坏“大伯伯”家的屋墙和瓦檐,一听得外面有动静,“大伯伯”就气冲冲地拿着一根细竹竿追了出来。警惕的小朋友们也就撒腿跑开了,只留下一串串的尖叫声和怒骂。

上学后,一到暑假放学,松角坪的孩子们又常有机会凑到一块了。夏天太阳虽有些晒,但硕大的桑树能给我们辟出一大片阴凉。小伙伴们取下谁家一块平平整整的门板架在上面就成了一张大桌子,大家围坐在一起,各自取出自己的假期作业,不知疲倦地一做就是大半天。有算算术的,有写小字的,还有弄出毛笔和墨汁来写大字的,那时从文具店里买来的墨汁常有股不好闻的气味,于是小巷里充满了这种特有的气息。

其实衡阳这地方是很容易植桑的。桑树应该算是衡阳地域的本土树种。然世事变迁,现在的城里是很难觅见成片成林的桑树了,常说“沧海桑田”,那么这“桑田”呢?

我的童年大部分时间就是在这个叫做松角坪的地方,在这株大桑树下度过的。伴随我的,就是年迈花白头发的奶奶和小巷里和谐相处的老街坊。街巷虽小,但对于那时的我来说却是那么的大,足够我游戏和闲耍。夏日宁静的午后,大人们都去午休了,我常独自坐看对面高墙屋顶上那些黑色羽毛的不知名的鸟儿们来回地飞来飞去,觅食、进巢、喂雏的忙碌。轻风吹得墙头上的小草和树枝一阵阵晃动。偶尔,秋风起后,还可以看到高天上飞过来一行排着“人”字的大雁,整齐地向着南方移动,慢慢地消失在我的眼前。看着它们远去的身影,我常在想,它们这是要飞到哪里去呢?一定很遥远很遥远吧。

时间过得真快,我的奶奶和那些熟识的街坊邻里,很多都已作古多年了。曾经,我去造访过那个叫“松角坪”的地方,原来的景致早已不存在了,而那株桑树也没了踪影。于是心里不免一阵怅惘。

再过些日,又到清明了,我在想,今年清明,是不是到奶奶的坟边去植几株桑树苗呢。待到它们再长得高高大大的时候,我可能就能带着自己的孙子去看老老奶奶了。

第五篇:童年的烤地瓜优美散文

走在大街上,每每听到小贩们叫卖烤地瓜的声音,童年时我和小伙伴们在秋天的田野里烤地瓜的情景便会一幕幕地浮现在脑海中。

那时,村中很多农户的家中养着三五只羊,除了上学外,放羊割草成了我们这帮小孩儿主要的任务。秋天,地瓜收获的季节,我和一帮小伙伴一边放羊一边找个地方烤地瓜吃,那是我童年里最快乐最解馋的时候。我们常把羊群放到田间的沟渠里,然后开始分工。先选一个人看管羊群,其余的小伙伴有的负责挖坑垒窑,有的拾柴烧火,有的到附近的地里“偷”地瓜。挖坑垒窑这可是个功夫活儿,在沟壑的边沿,挖一个土坑,下面留一个烧火口,上面用土块一块一块地垒起来,下面用大的土块,往上逐渐用小的土块围拢成一个中空的圆锥体,没有经验往往垒到一半就坍塌了,还要从头开始。每次挖坑垒窑的工作就由年龄最大的雪宝负责,不到半小时的工夫,一座像模像样的土窑就垒好了。地瓜当然是就地取材,谁家近就到谁家的地里去“偷”,时间长了,也就总结出一个经验,看哪棵地瓜秧长得粗壮茂盛,而且根部的土被拱得裂开了,那么准会在下面挖出一块大的地瓜。每次雪宝都告诉我们,挖地瓜时不能连根拔起,更不能把一棵瓜秧结的地瓜全部扒光,每棵挖一个后再用土埋上,这样就不容易被人发现了。

土窑和地瓜备好后,我们这帮小伙伴围成圈,开始点火烧窑,先用拾来的干草慢慢点着,鼓起嘴小心地把火吹旺,再用田间拾来的玉米秸、干树枝烧。烧火时也要小心翼翼,唯恐上面的土块坍塌,红红的火,烤着雪宝的脸,不一会儿工夫就满头大汗。野地里,火就风势,越烧越旺,等烧到垒在上面的土块大部分变红就可以停火了。这时把坑里的灰烬扒出一些,将垒在上面的土坷垃一小部分抖落到坑底,然后一块一块地把地瓜放到土坑里面,再把余下的土块全部压在地瓜上面,用脚把烧红的土块踩踏碎,盖在地瓜上面。为了把热量封存好,还要用周边的细土把土坑封好,用手摸着哪儿热就往哪儿培土,直到周边的温度和常温差不多,就算大功告成了。

接下来就是耐心的等待,我们各自放羊去了,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有人说,应该熟了。几个伙伴再围在一起,小心地扒开土与灰。嗬!首先一股甜甜的香味冲出来。这时,你看吧,一个个眼睛都瞪得圆圆的,暗暗地咽着口水。选一人拣出那些热气腾腾的地瓜,接着按照人数将地瓜平均地分开,否则会因为分配不均闹矛盾。拿到地瓜后,每人都边吹着气,边从左手扔到右手,再从右手换到左手……烫手的地瓜掰成两半,热气顿时冒出来,香气扑鼻,忍不住诱惑的小伙伴把黄黄的地瓜瓤吃到嘴里,但不能着急,心急了不烫着也得噎着。有的一边剥着皮一边吹着气,待热量散尽再慢慢地享用。一阵狼吞虎咽之后,等把分到手的地瓜全部吃完,用黑黑的手掌顺手一抹嘴,瞬间成了花鬼脸。你指着我乐,我指着你笑,脸不黑的,也要给他抹黑,嘻嘻哈哈地你追我打……待到日落西山,大家心满意足地打着饱嗝,嘴唇乌黑的赶着羊群往家赶,远处村落里灯火渐起,不时传来谁家吆喝孩子吃晚饭的声音。

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我怀念和小伙伴一起烤地瓜的童年时光。物质生活相对丰富的今天,地瓜从人们的餐桌上渐渐地消失了,唯独在街头巷尾,仍能见到烤地瓜的推车,那已成为一种小吃。走在街头巷尾,在香味的诱惑下,我总是情不自禁地要买两块烤地瓜,以满足自己对逝去的那段童年时光的美好追忆和对现在富足生活的珍惜。

下载怀念地瓜优美散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怀念地瓜优美散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怀念那时的鱼优美散文[推荐]

    一份考古杂志上讲,人并不是猴子所变,而是来自水里,鱼与人类应该算是亲近的,是鱼养活了人。印证此话的是儿时对鱼的鲜活记忆。家乡的小河是长江这根大动脉上的一根伸向江南的支脉......

    秋天, 怀念一只逃亡的鸡优美散文

    我总认为秋天早晨的阳光是最好的阳光,新鲜、干爽、柔嫩、清凉,我最喜欢坐在这样的阳光里喝喝茶、读读报,当然,我还会怀念它,一只很多年前、在这样的阳光里,从我手中跑掉的鸡。那时......

    优美散文

    1愿望是汇集的磁石,通往理想的征帆;渴望是寄托未来的灯塔,奋争拼搏的航标;希望是执着追求的目光,开拓奋进的动力优美散文段落_优美排比句大全优美散文段落_优美排比句大全。 2.初......

    优美散文

    我有时喜欢一个人行走。闲暇之余,可以不做闲人,却又不可以没有闲情。这样一来,我有时就喜欢一个人行走。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唯有一个人行走才没有羁绊束缚;唯有一个人行走才能感......

    优美散文(★)

    优美散文 秋夜听雨 听雨,在深夜,在老楼老屋。 雨打在院里泡桐叶上,沙沙声不急、不密。雨声苍老、平缓、幽深。这是初秋的雨。雨声在夜色里,一滴一滴,淡凉、惆怅、肃然。像是不常......

    优美散文

    关于手牵手 因为爱着你的爱,因为梦着你的梦,所以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如果没记错的话,这首歌流行的时候,我刚步入初一。记得当时同校的一位高中部的哥哥在上学的......

    优美散文

    善良是心灵的灯盏 ⑪风中夹杂着雪花,纷纷扬扬,如柳絮般飘落,小小山村,已经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显得那么晶莹、那么剔透、那么恬静。下了火车,他下意识地裹紧了棉衣,朝家的方向走......

    优美散文

                 ·优美散文 十月的思念 秋雨 若是可以做一缕清风,我放的下生活 在南湖公园 成长中遇见 沧海一粟,红尘过客,岁月亦无情 花落南城,只为你殇 秋深处,岁月静美 因为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