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拉萨的天空》优秀教案设计
一、背景知识的了解,为学语文做铺垫
1.课件出示:中国地图——找到青藏高原——点击拉萨。
2.走进拉萨(了解海拔、气候、布达拉宫等资料)。
3.学生自我介绍课外积累的相关材料。
二、揭题明题,整体感知全文
1.读题,明确课题的中心词是“天空”,因此,读文时要带着“拉萨的天空是怎样的?”这一问题来读。
2.充分朗读,让学生自己参照生字表上的注音,读到正确流利。然后出示生字词,教师不教,先让学生认读,对读错的及时进行指导。
3.学生完成板书填空:
拉萨的天空留给你的第一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湛蓝的、蓝色、蓝晶晶)
4.课件出示:湛蓝、蓝色的色板。你看见过这样色彩的天空吗?
三、品读课文,各抒己见
1.现在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争取读好。读完后,想想这段的意思。
2.先读读下列这些句子,然后来谈谈你读后的感受。
(1)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理解“总是”和“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的联系,“透亮,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是怎样的?”)
(2)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这句是一句夸张句,可联系诗句“手可摘星辰”来理解。为什么说声音可以碰到蓝天,手可以摸到蓝天?)
(3)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重点理解“纯净”、“明洁”的意思)
(4)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请你想想一下,当时,作者的内心在想些什么?)
3.学生交流对拉萨的天空的新感受。
板书:拉萨的天空是__________________(美丽的、令人神往的……)
4.以各种形式朗读课文。
四、观景回味,课后延伸
1.看拉萨的纪录片(片断),观景回味。
(看完后,你想说些什么吗?)
2.课后要求搜集有关拉萨的图片、文字介绍,做一张介绍拉萨得手抄报。
第二篇:《拉萨的天空》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湛蓝、纯净、明洁等词语。
3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通过对拉萨天空来表达热爱拉萨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特别是对课文中优美的句子反复的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拉萨天空的美。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天空一词(蓝色),同学们,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或句子!
2、总结引出课题:看来孩子们搜集了很多描写天空的词、句。老师也搜集了一句描写天空的句子,出示第三自然段,齐读,这里讲的是哪儿的天空呢?拉萨的天空怎样呢?为什么那儿的天空会将你的视线紧紧地吸引呢?我们今天接着学习第七课。(齐读课题)
二、精读第一自然段
1、拉萨的天空到底有多美呢?他能把人们的视线紧紧地吸引,让女孩子告诉我们。女生读第一段。男生找出里边写天空美的词语。
2、指名说。
3、结合P38页图,理解湛蓝,透亮。
4、想一想蓝宝石有多美,这湛蓝的天就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谁能把好像换一个说法?(犹如,仿佛,宛如)
5、孩子们找到的词让我的确觉得拉萨的天空很美,那要怎样让大家感受到呢?(试读、指名读、评价、齐读)
三、精读第二段。
1、那里的天空除了湛蓝、透亮,还怎样呢?听于老师告诉大家,说说你认为拉萨天空怎么样?
2、指名说。相机:
(1)比较,映衬,对照。一个是靠近陪衬,一个是相对比较,明白作者用词准确性。结合37页图画来说。
(2)理解掬的意思。
3、嗯!拉萨的天空真是太神奇,太漂亮了,能用你们的声音再让我去感受一下吗?二组读,其他同学看图、想像,你就站在这里欣赏美景,你会说什么?
四、第三段一代而过
难怪小朋友发出了这么多的赞叹,因为:引读第三段。这么美的地方你想去吗?找其中一个词来说说?神往。
五、第四段
1、他还有什么妙用呢?自读4段。(1)指名说,抓蓝晶晶,不管总是
2、看P36页图,生自试,遮住蓝天与不遮的区别。明白蓝天的妙用。看谁把天空的妙用读得更好。指名读,学读。
六、第五段
1、拉萨的天空除了让布达拉宫变得更加在雄伟、壮丽,还让整个拉萨都变得更美了。男生读5段,为什么这么说?
2、拉萨的天空还让更多拉萨的事物增色不少,有了拉萨天空的陪衬,拉萨变得更美了,让我们记住这拉萨别致的美、神奇的美。齐读。
七、总结:
拉萨的天空真是神奇无比,有机会希望小朋友亲自去感受一下,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请求,如果你去观赏了之后,一定要把你的感受告诉我,好吗?
板书设计
湛蓝、透亮
7、拉萨的天空
纯净、明洁
蓝晶晶
课后小结:
1、本堂课抓住词语来展开教学,如:让学生看着天空说想到的词句,并抓住第三自然段来质疑,让学生来读课文。
2、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文中的插图,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如:湛蓝、纯净、明洁,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掬。
3、抓住映衬和对照的比较来感受文章用词的准确性。
第三篇:《拉萨的天空》教案设计
《槐乡五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草桥镇堰头小学 曹会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感受槐花的美和孩子的快乐。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语意思,感受槐花的美。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学习之前,先给大家看几幅图片(课件出示槐花的图片)同学们,图片上向我们展示了什么呀?(槐花)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写槐花的。
2、“槐”是本课的生字,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一写这个字,注意最后两笔不能丢。
你能给“槐”找个朋友吗?(说到槐乡,就板书)槐乡是个什么地方?
3、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走进槐乡,去看看那里的槐花,通过预习,你知道槐花是在什么季节盛开吗?(补全课题)快,我们一起走进五月的槐乡吧!
4、板书课题:槐乡五月
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同学们,赶快读读课文吧,要看清要求哦!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划出生字新词,以自己的方式理解词语。
(2)读通顺句子,标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3)读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检查自学情况
2、这节课的生字特别多,你都会读了吗?(1)课件出示生字:炒、挎、摆、拌 谁来读一读?
你发现了这行字有什么特点吗?(都是表示动作的,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这些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左窄右宽)
选择其中一个在书上描红。两个学生到黑板上田字格里写一写。(评价:你的字写得真漂亮)大家一齐把这几个字读一读。
(2)这些表示动作的词大家都读得很好,如果把他们放在课文的短语里就更丰富了。找一找这些字在文中什么位置?
课件出示词语: 洋槐、山山洼洼、肩头、挎篮子、咸的、蒜泥、芝麻、陈醋、小罐、酿蜜、醇香、熏醉。读一读,你知道它们意思吗?(3)课文中还有一些很有意思的词语 出示:小辫儿 篮儿 旋儿
加上“儿”这些词读起来就更加的有趣,变得很轻巧了,你能轻快地读一读吗?(4)课文中还有一些词语的结构很特别,它们是“ABB”形式的,你能找出来吗?我们一起来看:
出示课件:白茫茫 甜丝丝 喜盈盈
白生生 香喷喷 傻乎乎
(同学们看,竖着第一排词语都是表示——颜色的,你能读好吗?第二排词语你发现是表示什么的?味道,其实甜丝丝不仅表示味道,还表示心情呢,看看这里还有哪个词表示心情?喜盈盈)谁完整地为我们大家读一读这些特别的词语?(你不仅读得流利,还很有节奏感,同样也读出了自己的味道和心情)谁能模仿写一写,看谁写的多。
(5)有了这些词,句子就有了自己的颜色,有了自己的味道,也有了美丽的心情,出示词语所在的句子,你能读好吗?
A、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你把“白茫茫”这个表示颜色的叠词读得真好)
B、“啪啪啪„” 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儿化音读得轻快,你的心里也是喜盈盈的)
C、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看看你脸上的表情就知道你一定馋了)
3、同学们,把这些词语和句子代入到课文中,大家再读读课文,看看五月的槐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5、说一说五月的槐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课文里有一句话把作者游览完槐乡的感受给写了出来,你找到了吗?(最后一小节)
过渡:五月不仅是槐花飘香的季节,它还是槐乡孩子的季节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第四篇:《拉萨的天空》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散文,文笔优美,描写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表达了作者对拉萨的喜爱之情。
课文共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日光城”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第二自然段写拉萨的天空在白云和草地地映照下越发纯净、明洁;第三自然段写拉萨的天空蓝得令人神往;第四自然段写一年四季拉萨的天空总是蓝晶晶的,也把布达拉宫衬托得更加雄伟、壮丽;第五自然段写湛蓝的天空像圣地拉萨的窗帘。
课文的语文优美,用词准确、生动,比喻贴切,对拉萨的天空的描写细致而且形象。因此,上课时要注意引导学生重点读好“湛蓝”、“透亮”、“用清水洗过”、“纯净”、“明洁”等词语,让学生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的文字感受拉萨天空的“蓝”。
【设计理念】
细翻了一下《语文新课程标准》,发觉第二学段(3~4年级)阅读目标一共10条,其中1、2、3、4、5、8条是这样描述的: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读了《语文新课程标准》的1、2、3、4、5、8条,我发现:对于文质兼美的文章,只有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借助图画以及音像资料营造情境,才能帮助学生体会、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在领悟的过程中才能逐步培养学生发现、感受、赞颂美的能力。因此,我对《拉萨的天空》这篇课文作出下面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课文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品读语言,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纯净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品读语言,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纯净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脑一台,轻音乐,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
1、揭示课题。
(出示地图)老师游览过许多地方,去过秀美的江南,到过豪情的塞北,(边说边指地图上的位置)然而有一个地方,令我神往,却一直没有机会去。(指到拉萨所在地)——它在我国的最西部,海拔最高,离天空最近的地方,它就是我心中的圣地——拉萨。今天,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和同学们一起走进拉萨,用心去感受拉萨的天空。
板书课题:拉萨的天空。(齐读)
2、拉萨能成为老师乃至全世界亿万人心中的圣地,一半的功劳在拉萨的天空。请你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课文,等我读完后告诉大家,你都看到了怎样的画面?(配音乐读)
3、学生自由交流。
4、老师总结,过渡:同学们是擅于欣赏美的小行家,听一遍优美的语言就能带给你无限的遐想,读一读优美的文字一定能给你带来更多的收获。
二、初读课文。(10分)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流利。
2、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一共有5个自然段,老师请同学来读,哪一组举手多就请哪一组。指名小组读,评价。
3、大家喜欢拉萨的天空吗?那老师请你们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小节多读读,体会体会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小节。
4、喜欢各自然段的分别举一下手。
三、交流反馈。(这是全课的重点所在)
(一)第一自然段
1、请喜欢第一小节的同学把第一小节读给大家听。
2、这小节告诉我们拉萨的天空是怎样的?(湛蓝透亮)(板书:湛蓝透亮)
什么是湛蓝、透亮?(深蓝透明发亮)
3、发现没有,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拉萨湛蓝透亮的天空比作清水洗过的蓝宝石)。洗过的蓝宝石是什么样的呢?(也是湛蓝透亮的)。我们来看看。(课件出示蓝宝石和拉萨天空的图)瞧,两者都是那么湛蓝透亮,美吗?
4、你能把这个句子读好吗?(课件: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评价:在你的朗读中,老师看到了蓝宝石,但还不够湛蓝、不够透亮,这宝石是用清水洗过的吗?(重读“清水洗过的”)再指名读。
5、为什么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呢?告诉大家,这和拉萨的日照时间长有很大的关系呢,因为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谁来读好第一个句子?(课件: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
6、正因为如此,拉萨的天空才总是那么湛蓝透亮,谁再来读第二句,让我们看到总是湛蓝透亮的天空。(重读“总是”)。我们一起读第一小节。
(二)第二自然段
1、请喜欢第二节的读给大家听。
2、谁来说说,这一节,拉萨的天空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纯净、明洁
1)书上哪个句子告诉我们,拉萨的天空是纯净、明洁的?生读。
(课件: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2)(课件演示有了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的天空,有了河畔草地对照的天空)师略加讲解:在白、绿的映照下,显得完美无暇。你看了以后有什么感想?
3)谁来读好这个句子?让人感觉到天空的纯净、明洁。
3、这一小节,拉萨的天空还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离天空很近
1)你从哪里感受到的?(课件: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能摸到蓝天。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
2)我们想象一下,我们现在就在拉萨,我们现在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我们伸出手,哇,能碰到蓝天了,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了,感觉怎样?指名说。是啊,多近哪,而那蓝天就像一池碧水,真是太美了,密老师带大家去掬蓝天洗脸,好吗?闭上眼睛,师范读。
3)谁带大家掬一捧蓝天洗脸?指名读。
4、喜欢这样的天空吗?是呀,这样的天空真是太美了,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读。
(三)第三自然段
1、请喜欢第三节的读给大家听。
2、这一节留给你怎样的印象?(蓝得让人神往)
3、我们一起看看这蓝得让人神往的天空。(课件出示拉萨天空的图片)
4、刚才不少同学在看的时候,眼睛紧紧盯着画面,还不时发出了“啊”的赞叹声,你想说什么呀?指名说。你被深深吸引住了,从心底里向往那拉萨的天空,这就叫“神往”。
5、所以,书上说——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6、来这里的游客回去之后,肯定在心里要留下深刻的印象,还在向往着它。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四)第四自然段
1、请喜欢第四小节的同学读给大家听。
2、这一节告诉我们拉萨的天空总是——蓝晶晶的。
3、见过布达拉宫吗?学生介绍,师给予补充。
布达拉宫在西藏自治区,古时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唐联姻,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建。宫内保存着大量珍贵文物。
(课件出示有蓝天映衬的布达拉宫的图,让学生感受一下,然后擦去蓝天,让学生比较)没有了蓝天映衬的布达拉宫怎样?(再恢复)所以说,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没有了这蓝晶晶的天空,布达拉宫定会失去一半的美。
4、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五)第五自然段
1、喜欢第五小节的读一下。
2、谁发现了,这里有一个什么句?(比喻句。)
把什么比作什么?(湛蓝的天比作圣地的窗帘。)
窗帘有什么作用?(装饰美化房间)
3、那这湛蓝的天空就是装饰美化圣地——拉萨的咯,多形象、贴切的比喻哪!我们一起来读读。
四、进行审美欣赏,陶冶审美情趣。
1.奖励课堂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配音乐朗读。老师和其他学生一起闭眼睛欣赏。
2.创设情境,配解说。
同学们,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同走进了拉萨,欣赏了拉萨天空无与伦比的蓝,感受到了拉萨天空的纯净明洁。
刚才“拉萨的天空”是我们在朗读课文时想象的,现在老师让你们睁开眼,亲自去看一看——(教师课件出示美丽的图片和音乐,并伴着动人的屏幕解说,学生欣赏)
过渡:老师从同学们的眼神中,看得出大家特别想说些什么,我把机会留给大家吧!
3.请学生再说说感受,师相机评价并作总结。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拉萨的天空》第二课时教案之一,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五篇:拉萨的天空教案设计
《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五版)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中国地图,介绍拉萨。
师:同学们,在祖国的最西边、在遥远的青藏高原,有一座令人神往的历史文化名城,它叫——拉萨。(板书:拉萨)
2.师:离我们如此遥远的地方,到底拥有怎样的风景呢?来看看老师带来的照片,想想拉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瞧!(配乐静静欣赏拉萨的图片)
3.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拉萨,去仰望那与众不同的天空。(板书:的天空)
二.初步感知 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请你思考拉萨的天空有什么特点?圈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指名回答,相机板书 “湛蓝、透亮、纯净、明洁、蓝晶晶”)小老师领读这些词语。
2.师:拉萨的天空这样美,让我们一起来赞美拉萨的天空吧!“拉萨的天空是_____________的。”(开小火车说)3.师:课文中多处写了拉萨天空的蓝,蓝得让人沉醉,这蓝给拉萨的天空增添了无限的魔力。
三.感悟天空之“蓝”
(一)第一自然段
1.师:刚才我们用上了这些美妙的词语赞美了拉萨的天空,课文当中作者又是怎么把天空的“蓝、净”的特点写出来的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2-3人)(出示: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师:你读得真美,仿佛让我看到了拉萨的天空是那样的蓝。
师:假如我把“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去掉,我们来读读。这句话也能写出湛蓝和透亮,可以去掉吗?为什么?(生回答)2.生提到蓝宝石时,随机出示蓝宝石图片。
师:老师今天把它带来了。瞧,它是什么样的?指名回答
总结这蓝宝石蓝得透亮,就像拉萨的天空,用了这个比喻,更加让我们感受到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教师指导把“湛蓝、透亮”,“用清水洗过”要重读)指名读3人,齐读。
4.师:拉萨的天空为什么那么湛蓝透亮,其实与拉萨所处的地理位置是有关系的,课文中有一句话解释了这个原因,谁能找出来?(多媒体展示第一句)师解释“日光城”。(拉萨位于青藏高原的西藏,一年的日照时间有3000多个小时,像现在处于秋天的拉萨,早晨8点不到日出,到晚上8点才会日落,一年里几乎都是晴天,所以被称为“日光城”。5.指导朗读。
师:正因为如此,拉萨的天空才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哪位同学再来读一遍第一自然段。(读出感情,指导学生把“总是”重读)
(评语:听你读真是一种享受啊,我仿佛看到了拉萨圣洁的天空;那可是圣地的天空啊,再读读;恩,有圣洁的味道了)
5.师:谁能再说说,拉萨的天空湛蓝、透亮,还好像: 拉萨的天空湛蓝、透亮,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抓住特点“蓝”)
6.师:小朋友们都讲得很棒,但是你们的比喻和作者的比喻相比,你们只是说出了天空的“蓝”,没有说出“亮”和“净”。
(二)第二自然段
1.师:是啊,那是一片像湖一样清亮的蓝天。所以有人说“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板书,出示,生齐读)
①“妙”在哪?(蓝天可以洗脸,可以掬。)
②蓝天能“掬”起来吗?那作者为什么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明确:人们将拉萨的蓝天比喻成了清澈的湖水)③理解“掬”:这个字怎么读?是什么偏旁的?你能用动作来表示一下吗?
2.师:人们将拉萨的蓝天比喻成了清澈的湖水,多么奇异的景象,多么奇妙的比喻啊!谁能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师:拉萨的天空除了湛蓝、透亮,还是纯净、明洁的。
红花虽美,还需绿叶相衬。是什么把拉萨的蓝天衬托的更加纯净、明洁?(出示后两句)来,让我们想象这纯净、明洁的天空,来美美地读一读。怎么样,男生女生来比一比。这回男孩先来。听出来了,你很喜欢这纯净、明洁的天空;请个女孩,看来大家都被迷住了。一起来。
3.师:是什么把拉萨的蓝天衬托的更加纯净、明洁?(指名回答)作者为了突出天空的蓝,用了白云和草地来对照,这种写作方法多妙啊。这两句话中还有三组近义词,你发现了吗?(映衬-对照、越发-更加、纯净-明洁)用上了这三组近义词像对对子一样,更朗朗上口。这么美的文字,我们把它们积累下来。看谁能很快地把它背诵下来?(指名回答、男女生回答)(注意要有朗诵的感觉)
出示:有______________映衬,_________显得越发纯净;
有______________对照,_________显得更加明洁。
4.师:现在我们再来想象一下,除了白云、草地的对照,还有哪些也会映衬蓝天呢?请小朋友发挥想象。
(出示图片)图片:高耸入云的雪峰、清澈的湖水、一望无际的草原 ①有________________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②有________________对照,湛蓝的天空____________。③有_________________映衬,湛蓝的天空____________。我们再来读一读我们想象出来的文字。(第四自然段)
1.过渡:白云和草地衬托得天空更纯净、明洁,那么蓝天衬托下的布达拉宫是什么样的呢? 出示:一年四季中,不管是隆冬还是盛夏,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蓝晶晶的。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指名读2-3人、齐读)2.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是谁映衬谁,谁对照谁呢?
“有了_____________映衬(对照),_______________。” “有了_____________映衬(对照),_______________。” 3..指导朗读。(师生配合读)
(第三、五自然段)
1.师:拉萨的天空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你想去看看吗?想到什么程度?(指
名说。)
总结:同学们这种非常想去看的心理,这种迫不及待的心情,这种发自内心的向往就是课文中的——“神往”,读读这个词。(1)出示词语:神往(学生读。)
(2)课文中有一句话也很好的解释了神往的意思。(指名读)
出示句子: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离开。——读出你的神往。(指名读、齐读)
评价:老师听了你的朗读,觉得你是一般想去。/读得真有感情,你一定是特别想去。
2.师:蓝天让拉萨的每一寸土地都变得美轮美奂。作者对它有千言万语,在这里都汇成了一句话——第5自然段。(生齐读)这里讲拉萨的天空比喻成了什么?(板书:这是圣地的窗帘)这也是比喻的一种形式。
五.指导背诵,总结全文
1.师:学完了课文,我们再来赞美一下拉萨的天空吧!(出示图片有多余时间则配乐分小组读)
2.在作者王宗仁心中,这拉萨的天空就是一首诗,还是同学们这节课共同写的一首诗呢!(指板书,齐读)
拉萨的天空
王宗仁
湛蓝、透亮
是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
纯净、明洁 掬一捧就能洗脸 蓝晶晶,蓝晶晶 这是圣地的窗帘
结语:同学们,走进拉萨,也会你会发现理想,走进拉萨,也许你会看见天堂。让我们走进高原,走进雪山,走向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