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啰嗦是爱的体现抒情散文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听到“唠叨”与“啰嗦”两个词语。当一个人愿意对你啰嗦,那是担心你,关心你,在乎你,希望你过得好,过得开心快乐!啰嗦,唠叨那是一种关心的体现,更是一种爱的体现。
——题记
今天早上在聊天时,因为担心,所以关心。对在乎的人情不自禁的说了些语重心长,掏心挖肺的话。话虽然有多了些,但都是出自于内心的话。只希望你过得好,开心,快乐,轻松幸福,不希望你时常烦恼,忧愁。
当我在说最后一句:“对你总是啰嗦了点。”我在说这句话时,实质就是在说,只是对你比较特别,比较关心,比较在乎,便会有时候关心变成一种罗嗦!我自己知道,只要是我在乎的人,我才有时候会对他们罗嗦,话多了些。我更加知道,啰嗦其实是会惹人厌的,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宁愿被讨厌,也希望自己爱的人好。
当我说最后那句话的同时你也说:“知道啦,老呒咻(老呒咻是闽南语总是唠叨,罗嗦,话多的意思)。”也感受得到你是懂的,知道我是为了你好,只是关心你而以。所以你的语气,表情,动作都是很柔和,很体贴,也有点烦的感觉。
有时候,会感觉自己挺罗嗦的,对一些生活琐碎,身体健康,关心,照顾方面感到自己罗嗦;但又有时候,感觉自己很干脆利落,在工作,处理事情时又很反感罗哩罗嗦,有什么事情喜欢快刀斩乱麻,当理则理;不喜欢拖拖拉拉的,脱泥带水很折磨人,会让人快崩溃掉。
其时,人该要有双面性,该罗嗦该关心的事情,也是要细腻点,耐心点,用心点,细心点对待。该干脆的事情,那么就要冷静点,妥当的用心认真点,仔细点,负责点的适时处理好。
当断则断,当理则理。是今天的事就今天处理,别等到明天。因为明天还有明天的事,每天都嘛有个明天。这样拖拉做事情,只会把事情越积越多,而造成一种烦恼。事多必成烦,无事一身轻!
其时,当一个人愿意对你罗嗦时,那是你的一种幸福,一种荣幸。那证明你被人在意,被人在乎,被人喜爱,被人关心。如果不是因为爱你,因为在乎你过得好不好,那么人家是不会对你罗嗦太多的。对不乎的人,不懂的人,不会理解的人说太多,大多人都会觉得那是一种浪费口舌,浪费心思。
对于一个不爱,不在乎的人,有时也会理都懒得理会了,根本就不可能会对你掏心挖肺的。怎么可能会对啰嗦,唠叨吗?
很多时候,人就是会控制不住自己去关心爱的人,在乎的人。只因为爱,只因为在乎,只因为希望爱的人过得好,那么看着所爱的人过得好,过得开心,过得快乐,过得幸福!她的内心也会由衷的感到开心,快乐,幸福,欣慰!
或许,有些时候他不会懂,但是她并不求于他必须得懂,只要感受得到温暖,开心,快乐,幸福就够了。不会去强求于就非懂不可,因为会懂的人不用多说也是会懂,不懂的人说太多始终也是不会懂的。当然若能懂,那是再好不过了。
其时,人很多时候,做某一件啰嗦事情时,虽然有时会让人感到有些烦,但是把心放平静的想一想,其时爱你的人对你啰嗦在烦的同时,也让人感到温馨,温暖,欣慰,舒坦。
有时候,只因为想做,觉得对自己爱的人付出是一种快乐。看到心爱的人感受得到你带给他开心,快乐,温暖,温馨时。那么同时你也会感到很快乐,很幸福。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许多人觉得啰嗦很烦或者很讨厌。甚至会因为这样而对这个对他关心,唠叨,啰嗦的人产生一种厌烦感,或者变成讨厌此人。
当然也是有部分人,只是感到很难受而已,并不会因此感觉厌烦。因为他们知道,懂得这是一种关心,是为他们好。他们还是会打从心里感激。但这部分人,虽懂得,知道感激,心还是会难以习惯这种啰嗦。
其时,啰嗦的本意上是好的,是善意的,是关心的,是在乎的表现。啰嗦是一种关心的体现,啰嗦更是一种爱的体现。有人对你啰嗦,唠叨是一种荣幸,一种幸福!请珍惜对你啰嗦,唠叨的人!
2012年04月01日于福建漳州
第二篇:师爱是师德的最好体现
精选范文:师爱是师德的最好体现(共2篇)师爱是师德的最好体现陶行知有一句著名的座右铭:“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如果缺乏无私奉献的精神,教育是无法成功的。教师是继承和发扬文化遗产的桥梁,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工程师。“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要当好一名教师,就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爱得专心致志,爱得无私无畏!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师爱”。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但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是师德最好的体现。师德主要从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但是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师德才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任何一个民族群体都是由一个一个的个体所组成。每个个体的道德风貌反应出整个民族的发展水平。每个个体的许多道德习惯、道德品质都是从小形成,每一个人从儿童开始所形成的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世界观等教师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尽管社会风气、家庭环境对儿童的道德品质形成有一定影响,但无法代替教师教育的优秀。因为,教师的教育具有长期性、系统性、科学性,无论是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甚至德育手段等都是长期而系统地对学生产生影响。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不仅以自己的知识技能去影响学生,而且还以自己的道德文化修养、仪表作风等对学生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表率作用,是任何其他教育因素都无法取代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首先教师应该自我雕塑和不断完善,否则又何以塑人呢?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的道德榜样,因此,必须以完善美好的人格出现在学生面前,用时代精神去塑造新一代。“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这是人们通常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教师在不断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的前提下,知识需要不断更新,并不是“一桶水”就够了,应该具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教育人、培养人是一种富于艺术性、创造性的复杂劳动。教育者不应只是“教书匠”,而应当是“工程师”。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思考力、灵活的应变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德高学精,这些都愿与是否具有高尚的师德,因为高尚的师德是一切的动力。
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就因为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圣洁光荣而艰辛的。教师要用自己的汗水、心血和智慧,去精心浇灌祖国的幼苗和花朵,要有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崇高风范,求真知、做“真人”,不断加强道德修养、自尊、自重、自强不息,用自己的无限忠诚,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奋力去托起明天的太阳。
[师爱是师德的最好体现(共2篇)]篇一:师爱是师德的最好体现
师爱是师德的最好体现
师爱是师德的最好体现
陶行知有一句著名的座右铭:“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如果缺乏无私奉献的精神,教育是无法成功的。教师是继承和发扬文化遗产的桥梁,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工程师。
“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要当好一名教师,就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爱得专心致志,爱得无私无畏!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师爱”。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但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是师德最好的体现。
师德主要从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但是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师德才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任何一个民族群体都是由一个一个的个体所组成。每个个体的道德风貌反应出整个民族的发展水平。每个个体的许多道德习惯、道德品质都是从小形成,每一个人[师爱是师德的最好体现(共2篇)]从儿童开始所形成的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世界观等
教师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尽管社会风气、家庭环境对儿童的道德品质形成有一定影响,但无法代替教师教育的优秀。因为,教师的教育具有长期性、系统性、科学性,无论是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甚至德育手段等都是长期而系统地对学生产生影响。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不仅以自己的知识技能去影响学生,而且还以自己的道德文化修养、仪表作风等对学生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表率作用,是任何其他教育因素都无法取代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首先教师应该自我雕塑和不断完善,否则又何以塑人呢?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的道德榜样,因此,必须以完善美好的人格出现在学生面前,用时代精神去塑造新一代。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这是人们通常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教师在不断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的前提下,知识需要不断更新,并不是一桶水就够了,应该具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教育人、培养人是一种富于艺术性、创造性的复杂劳动。教育者不应只是“教书匠”,而应当是“工程师”。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思考力、灵活的应变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德高学精,这些都愿与是否具有高尚的师德,因为高
尚的师德是一切的动力。
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就因为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圣洁光荣而艰辛的。教师要用自己的汗水、心血和智慧,去精心浇灌祖国的幼苗和花朵,要有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崇高风范,求真知、做真人,不断加强道德修养、自尊、自重、自强不息,用自己的无限忠诚,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奋力去托起明天的太阳。
篇二:师爱是师德的最好体现4 师爱是师德的最好体现
从小,我就梦想有一天能立足三尺讲台,手持三寸粉笔,画出天地方圆,写尽学海茫茫。后来,我读到这样一首诗:
我是一个老师,我把手中的红烛高高举起,只要我的鸽群能翱翔蓝天,只要我的雏鹰能鹏程万里,只要我的信念能坚如磐石,只要我的理想能永远年轻,我情愿燃烧我的每一寸躯体,让我的青春乃至整个的生命,在跳动的烛火中升华,在血液的鲜红中奔腾„„
这首诗点燃了我心中的激情,澎湃起我教育的梦想!带着这份激情与梦想,我踏上了由知识、情感、理想、信念汇成的三尺讲台,从此,我拥有了一个和妈妈一样神圣的名字——教师!
我早已懂得教育是一个单调而琐碎的职业,伟大在平凡中孕育,崇高以单调为面孔。但是,短短两个月的教育生涯,渐渐平息了我初为人师的热情,当我回首这日日夜夜,便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对曾经和仍然战斗在教育战线上的前辈们产生了更由衷的敬仰!
在这样繁重而平凡的工作中,他们默默奉献,甘于付出。而且,星河耿耿,银汉迢迢,岁月的长河,千回百转,千淘万漉,使他们中的一些皎皎者如一颗颗明珠浮出了水面,他们的异彩流光,道德风范,照亮了中国教育发展的历程,为千千万万的师者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孔子的“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韩愈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陶行知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林崇德教授的“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疼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等等名言佳句一直启迪和警醒着我!从叶圣陶到吕叔相,从魏书生到余映朝,从夸美纽斯到苏霍姆林斯基,从杜威到马卡连柯,无一不诠释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高尚的师德就无法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这句话。它鞭策着我,鼓舞着我,使我向一名更优秀更崇高的教育者迈进!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对政治的关心和了解,对职业的热爱和投入,与同事的团结和合作,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对学术的严谨和进取,对自己的要求和自律都在时时刻刻地影响着学生的学风和学校的校风,教师形象直接关系到学生素质的培养。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立师德,铸师魂,练师功,树师表。”是这个时代的召唤,“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教师不朽的追求。教书育人是爱的事业,关爱每一位学生是我们教师的责任。教师的爱与众不同,它是严与爱的有机体现,是理智与热情的巧妙结合。因此,在这条道路上,我愿将青春融化在教育的沃土中,和在座的同仁们一起肩负起国家和人民赋予我们的责任,将一只只凝聚着师爱的手高高擎起,搭建一片教育的蓝天!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师爱是师德的最好体现(共2篇)]
第三篇:爱啰嗦的姥姥(xiexiebang推荐)
爱啰嗦的姥姥
六安市解放路小学二(5)班王怡然小朋友们,你们最喜欢家中的那位成员呢?我啊,我最喜欢我的姥姥。嘘,可千万别被我妈妈听到吆。
我的姥姥今年才五十一岁,非常年轻漂亮,也特别时尚。一头淡黄色的卷发,白白的皮肤,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只要她一生气,就会瞪着大眼睛,连妈妈也非常害怕。
姥姥非常爱我,虽然身体不好,可每天都会起的早早地去菜市场买我最爱吃的菜,然后回家烧给我吃。不过我的姥姥挺爱啰嗦,当然,她啰嗦最多的人就是我:每天中午一到家,她就会说:“我宝贝回来了啊,洗洗手,准备吃饭,不要吃零食啊,不然就不想吃饭了。”吃完饭后,她又说:“快洗洗脸,睡觉去,不然下午上课可没精神呀!”上学走时,她会说:“宝贝,要认真听课,好好记作业。”晚上一到家,她就说:“今天上课有没有乖乖的啊?作业多吗?赶紧写啊!今天姥姥做了你最爱吃的……”刚一吃过晚饭,她便开始催我和妈妈:“赶紧带小宝回家,看看书检查检查作业,然后早点睡,不能看电视啊。”每天都是如此,以前我也挺烦的,可妈妈说,姥姥这样都是为了我好,是关心我,爱我!从那以后,我就不觉得烦了,我知道姥姥非常的爱我,我也爱姥姥,我一定要好好学习,让姥姥为我而骄傲!
第四篇:师爱是师德的最好体现4
师爱是师德的最好体现
从小,我就梦想有一天能立足三尺讲台,手持三寸粉笔,画出天地方圆,写尽学海茫茫。后来,我读到这样一首诗:
我是一个老师,我把手中的红烛高高举起,只要我的鸽群能翱翔蓝天,只要我的雏鹰能鹏程万里,只要我的信念能坚如磐石,只要我的理想能永远年轻,我情愿燃烧我的每一寸躯体,让我的青春乃至整个的生命,在跳动的烛火中升华,在血液的鲜红中奔腾……
这首诗点燃了我心中的激情,澎湃起我教育的梦想!带着这份激情与梦想,我踏上了由知识、情感、理想、信念汇成的三尺讲台,从此,我拥有了一个和妈妈一样神圣的名字——教师!
我早已懂得教育是一个单调而琐碎的职业,伟大在平凡中孕育,崇高以单调为面孔。但是,短短两个月的教育生涯,渐渐平息了我初为人师的热情,当我回首这日日夜夜,便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对曾经和仍然战斗在教育战线上的前辈们产生了更由衷的敬仰!
在这样繁重而平凡的工作中,他们默默奉献,甘于付出。而且,星河耿耿,银汉迢迢,岁月的长河,千回百转,千淘万漉,使他们中的一些皎皎者如一颗颗明珠浮出了水面,他们的异彩流光,道德风范,照亮了中国教育发展的历程,为千千万万的师者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孔子的“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韩愈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陶行知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林崇德教授的“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疼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等等名言佳句一直启迪和警醒着我!从叶圣陶到吕叔相,从魏书生到余映朝,从夸美纽斯到苏霍姆林斯基,从杜威到马卡连柯,无一不诠释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高尚的师德就无法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这句话。它鞭策着我,鼓舞着我,使我向一名更优秀更崇高的教育者迈进!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对政治的关心和了解,对职业的热爱和投入,与同事的团结和合作,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对学术的严谨和进取,对自己的要求和自律都在时时刻刻地影响着学生的学风和学校的校风,教师形象直接关系到学生素质的培养。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立师德,铸师魂,练师功,树师表。”是这个时代的召唤,“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教师不朽的追求。教书育人是爱的事业,关爱每一位学生是我们教师的责任。教师的爱与众不同,它是严与爱的有机体现,是理智与热情的巧妙结合。因此,在这条道路上,我愿将青春融化在教育的沃土中,和在座的同仁们一起肩负起国家和人民赋予我们的责任,将一只只凝聚着师爱的手高高擎起,搭建一片教育的蓝天!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五篇:啰嗦,是家庭中最无效的教育!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的父母会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进行教育,我们经常会听到的对话可能是:
-孩子:好啦好啦,知道了!少啰嗦!
-父母:我说这么多也是为了你好!你要是能听话一些,需要我……
周而复始,父母啰嗦的毛病,导致孩子更加逆反。
其实,父母这样的教育会适得其反。父母的啰嗦可能会导致孩子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会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在心理学中称为超限效应。
1、啰嗦是最无效的教育
不少父母在“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观念支配下,总是对子女不厌其烦地说教、嘱咐、训斥、终日喋喋不休,总以为这就是爱的表现。有些父母在批评孩子之后,又觉得意犹未尽,重复地多次批评,把一些陈年旧事都翻出来,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同样的批评,使孩子极不耐烦,讨厌至极。
批评的累加效应会更大,厌烦心理也会增加,说不定因而演变成反抗心理,甚至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对于批评不能过度超量。
反反复复的叮嘱,不是在促进孩子的进步和独立,而是在消磨他们的生命活力。
2、不干涉他人,是对自己的尊重
这个世界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和老天的事。自己的事,只能自己做,不要依附他人;别人的事,只可以尊重和接受,不应该干涉;老天的事,好好配合。
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做事情的过程中一直喋喋不休,指手画脚,这也不对,那也不正确。这样一方面是对孩子的不信任,容易让孩子养成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己的不尊重行为,要约束自己,放手让孩子去做
3、情绪对健康的作用力比环境更大
亲戚家的孩子,两三岁就得了哮喘病。这个病一般会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而日渐减轻,到青春期基本就会自愈。
但是,由于亲戚家条件很好,四个老人又都健在,所以,全家上下所有的关注点,全在孩子的健康上。相反的,过多的担心和焦虑,反而成了一种无形的引力,让哮喘挑衅似的,更加频繁的出现在孩子身上。
孩子听了家人催眠似的叮嘱,对环境充满了恐惧和敌意。这样环境下,孩子的情绪有怎么能好呢?
最后全家人做了个一劳永逸的决定,决定移民去空气好的国家。听说移民后孩子的哮喘真的神奇般的自愈了,全家人终于温馨和谐,睡得安稳了。
亲戚说这完全归功于那边的好空气。与其说是空气救了孩子,不如说是全家在好空气面前,放下戒备后的情绪救了孩子。
4、家庭教育需要注意“度”
父母在家庭教育的任何方面都应注意“度”,也就是要“恰到好处”,才能避免“物极必反”、“欲速则不达”的超限效应。
有位学者说过:“一万打空洞的说教,还不如一个实际行动。”很多时候,过于冗长的讲话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有时反而会适得其反。人接受任务、信息、刺激时,存在一个主观的容量,超过这个容量,人就不愿意认真对待这些任务了。
那么,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做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多沟通交流中,考虑孩子的感受,让他们有自由表达的权利。
2、及时学习沟通的新方法,无效、加重的方法停止使用。
3、注意把握好“度”,沟通时注意情景、情绪与时间的合适度。
4、学会换位思考,不同年龄孩子进行不同的沟通方式。
家长们在遇到关于孩子的事情,可以先停下来,想想解决的办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啰嗦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为了家庭的和谐,请各位家长要学会适当的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