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为群众解难日记
根据市委统一安排,今天原来要到市委组织部报送乡党委换届有送材料,在乡办公室整理材料即将完毕时,接超田村委干部电话,说工作组在超田村岽下小组动员欧广东、宋艳香夫妇落实结扎手术,遭到宋艳香的辱骂,甚至受到其家属的围攻,要求紧急前往协助处理。
接到电话后,我立即收拾好材料赶到岽下,到达现场后,我向乡村干部了解问题症结所在,在得知该夫妇因夫妻关系一直不和,经常闹离婚,宋艳香怕自己实施结扎手术后被丈夫赶出家门,所以极力抵制结扎,同时因为宋艳香近期身体状况不是太好,担心结扎影响自己的健康。
在了解这些情况后,我俯下身子与宋艳香沟通,刚开始她也极力排斥我,用极其难听的语言谩骂侮辱我,甚至拿扫把赶我出门。面对这种场面,我没有退缩,也没有被激怒,反而更耐心细致地向她宣传现行计划生育政策。在了解到她丈夫在外的联系方式后,我及时打电话给欧广东,耐心地向他宣传婚姻法及计生政策,在经过近一个小时反复地与他们夫妇俩沟通,终于把原来紧张的夫妻关系融化了,针对宋艳香体质弱的问题,我告诉她能否实施结扎手术医生会把握,同时结扎了反而对身体会有好处,不会因为意外怀孕流产而伤身体。这时,村委干部也积极出谋献策,说可以帮她买点土鸡蛋补补身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过多次反复工作后,宋艳香终于打消了以前的顾虑,当天就去了市计生服务站实施节育手术了。
是呀,其实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只要稍稍转变一下方式方法,或许原来看视复杂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当前的“三送”活动,就是需要我们去贴近群众、了解群众、服务群众、帮助群众。
第二篇:山北乡一线值班制度为群众分忧解难
山北乡一线值班制度为群众分忧解难。
为有效的解决群众来政府办事找不到人的问题、矛盾纠纷难题,更好的为农牧民群众分忧解难,山北乡乡政府坚持让驻村工作队员在村级一线值班制度,即分别在山北村、中秋村、双岩建立值班点,实行常年值班制,每个班次值班时间为5天,均由乡机关干部带队,村干部到位,及时解决村民来办事找不到人、矛盾纠纷难题,及时报告值班情况,遇重大及突发性事件及时向乡主要领导汇报,真正做到为农民群众分忧解难,做农民群众的贴心人。
第三篇:贴心大走访,为百姓解难演讲稿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那凛然的正义,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自由而宁静;那博大的胸怀,让我的心灵栖息、依偎。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壮丽而光辉;那永恒的炽热,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这是温总理创作的一首小诗,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读到一位大国总理的所思所想。全诗平白质朴而又意味深长,诗中所透露的对真理、正义、自由、博爱的思考,对国家民族人类共同命运的关怀,令人动容,发人深省。是啊,关注百姓生活,服务百态人生是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基层干部应尽的责任。
今年3月,我们长征社区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与百姓贴心,为百姓解难”大走访的活动精神,在政法委刘金鹏书记和法院沈建平院长的带领下,对辖区居民进行了走访,切切实实地做到了急民之所需,解民之所想。
我们长征社区现有居民近5000人,户数1200多户。大部分为市建二站和三湘印刷厂的下岗职工及散户,无人管理的小区较多,人口结构复杂,给走访工作带来巨大困难。但在困难面前,我们没有低头,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心头,为群众排忧解难。
在走访中,我们了解到所辖的顺达花园居民对于小区沿线的油烟问题意见很大。由于历史问题,顺达花园周边现有20余家小饭店,所产生的废气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排到小区,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我们马上联系了小区物业公司和饭店负责人,召开了多次协调会,最终决定由饭店出资修建了四根烟囱,解决了这一历史遗留问题。还给了居民一个自由呼吸的空间,小区居民对我们竖起了大拇指。
我们是辛苦的,因为我们从事的是世上最辛苦的职业,但我们是快乐的,因为忙碌让我们体验到了人生的价值。
我们辖区有位叫曹迎文的居民,是市建二站的下岗职工。丈夫前两年因患脑癌过世,留下了大笔债务,而她本人由于多年来照顾卧病在床的丈夫加上年纪偏大,找不到适合的工作,生活十分艰难。在今年的高考中,她的女儿张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高昂的学费无疑使这个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唐雅主任和区总工会文钢铁主席来到了她家,给了她们莫大的安慰,并积极为张笑争取到了市政府资助的5000元奖学金。此举如雪中送炭般温暖了她们一家的心,张笑表示将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大努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大家对她的爱。
我们没有奢华的住房,没有优厚的待遇,也没有令人羡慕的地位。可我们为什么却从不退让?诗人艾青曾这样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满泪水,因为我爱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因为爱,我们努力拼搏;因为爱,我们开拓创新。因为爱,我们无怨无悔。
由于所辖居民白天大都在外工作,为使走访工作不流于形式,我们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利用晚上深入住户,了解情况。多少次披星戴月,多少次挑灯夜战。当同样忙碌的丈夫好不容易抽空想和我们谈谈心时,我们只能报以歉疚的眼神;当乡下的父母想要女儿陪她们逛逛街,我们又让老人失望而归;当因为加班而把年幼的孩子送到爷爷奶奶家时,孩子委屈的面容依然会让我们潸然泪下……想起这些,我们便会感到满心的酸楚和难过,因为我们是
女人,有着和别的女人一样的心情和欲望。但我们清楚的知道我们的工作职责,既然选择了这一职业就只能风雨兼程。
走访工作开展以来,我们走访了500多户居民,解决了一系列百姓关心的棘手问题。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百姓的赞誉,彰显了新时代人民政府关注民生,为民服务的新形象。
仰望星空,我们时刻牢记总理让“人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的嘱托;脚踏实地,我们将把大走访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开展下去。伟大的时代需要我们奉献,火热的生活需要我们奉献。让我们张开真诚的翅膀,在社区建设的蓝天上自由飞翔,用我们的汗水和智慧谱写出人生最华丽的篇章!
第四篇:积极为党政分忧 努力为职工解难
积极为党政分忧 努力为职工解难
——大观区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及帮扶中心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大观区现有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和个体从业人员39410人,其中企业单位从业人员30800人。全区现有工会组织415个,含大观经济开发区和3个乡镇、7个街道办事处及所辖社区、村67家工会联合会,共涵盖法人单位1318个,工会会员38956人,其中女会员18865人,农民工会员13580人,困难企业 家,困难职工 人。
在市总工会、区委、区政府领导和支持下,大观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于2006年9月正式挂牌成立,使我区帮扶救助工作由此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社会化轨道。多年来,中心本着“提升地位、扩大影响、放大功能、打造品牌”的工作思路,切实发挥帮扶中心的职能作用,为来访和求助的困难职工(农民工)提供快捷、周到的帮扶服务。区总工会“送温暖”工作、“育才关怀行动”、再就业等多项围绕帮扶救助方面的工作受到省市表彰。今年对照省总工会《关于开展全省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达标评比活动的通知》精神和市总工会《关于开展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达标评比活动的说明》要求,已按三星级标准申请达标验收。
一、严格规范管理,构筑长效机制
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主要为困难职工提供信访接待、农民工维权、法律援助、困难救助、创业救助、技能培训等“六位一体”服务,这几项工作是中心工作的重点,也是区总工会工作的重点,更是大观区构建和谐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
分,可以说,帮扶中心的责任重大,社会意义不一般。为此,区帮扶中心的各项工作,既从长远着眼,又从基础工作入手。
一是明确分工,制定计划。个人在总体目标下专岗专责,积极主动的开展工作,突出特色工作。在帮扶中心全年工作计划的基础上,做到月月有安排,季季有重点,帮扶中心工作人员各司其责,分工协作,从而使帮扶中心在具体目标下,务实高效地开展工作。
二是抓好软硬件建设。为建立帮扶长效机制,使帮扶中心真正起到社会保障机制的补充和调解社会矛盾通道作用,中心强化软硬件建设,在人员、资金、场地均紧张有限的情况下,克服困难为中心配备了3名工作人员,设分管主席1人,兼职工作人员2人,区总还专门挤出资金给中心配置了空调、办公桌椅及档案柜等。在软件建设上,中心制定了《大观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救助办法实施细则》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规定,均一一上墙,既方便人们知晓,又使工作人员时时对照执行。中心还制定了救助基本程序,做到按章办事,规范运作。
三是落实资金保障。区政府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听取帮扶中心的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职工群众的困难问题,使特别困难的职工群众得到及时、有效的帮扶。从07年起,在区政府与区总工会联席会议的推动下,区政府每年按5万元纳入财政预算,作为专项帮扶配套资金,确立了帮扶资金的来源,保障了帮扶中心工作的正常开展。中心总筹集资金达80万元以上,资金做到专款专用,专户储存,中心还制定了资金使用、管理、审批制度,办公经费从工会经费
中列支,接受主管财务和审计部门审计、检查和社会监督,每年均开展同级审,定期报送财务报表。
二、发挥服务职能,倾心排忧解难
区帮扶中心工作之初就以履行职责、真诚服务、救急济难解困为宗旨,不断丰富工作内容,力争把各项帮扶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热情接待信访。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把信访接待当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环节,坚持和完善中心日常接待制度,办好热线服务。在信访工作上,工作人员本着“热心、耐心、诚心”的工作态度,做到事事有记录,件件有回音,依法科学主动为困难职工维权。06年以来,共接待来访817 人次,做到信访有登记、件件有结果,没有因工作失误导致越级上访,制定有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实行帮扶中心信息季报,对突发事件在第一时间报告,并协助做好工作。区帮扶中心工作之初就以履行职责、真诚服务、救急济难解困为宗旨,不断丰富工作内容,力争把各项帮扶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温情实施救助。针对一些困难职工因病致贫、因灾致困造成家庭生活困难又无钱应对的问题,中心多次同有关部门协调,最大限度地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通过“育才关怀行动”、“金秋助学”等帮扶形式,把有限的帮困资源用到最困难、最需要的职工身上,缓解困难职工的生活压力。中心成立以来,共帮扶 人次(其中农民工 人次),资助困难职工、单亲困难女职工和困难农民工子女 人次,逐年提高标准,共发放资助学金 万元。每年“两节”期间,在做好城区职工帮扶救助的同时,始终把农民工纳入工会帮扶救助的范围,深入困难职工和群众家中,访贫问苦送温暖,做到日常救助和上门慰问相结合。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区帮扶中心还主动协调民政部门,帮助困难职工进入低保。中心还联合其他部门多次开展“情系昌宁村三峡移民”慰问、“品元宵、送真情,走访慰问开发区农民工”等活动,中秋节和老龄节期间,组织慰问了 名(人次)患重病的高龄市以上劳模。共三次组织 名(人次)困难企业职工和工会干部赴巢湖半汤工人疗养院做免费健康体检。
三是真情促进就业。为使下岗职工尽快找到新的就业机会,减轻生活压力,在零就业家庭、大龄下岗失业人员和关闭破产企业下岗失业人员中,实施以小额信贷、创业培训、创业指导与服务、政策支持、就业服务与援助为主要内容的工会“5·1创业行动”,推动全省工会新一轮三年“三个10万”促进再就业工作目标任务的落实。配合区政府督促企业贯彻落实下岗失业人员的有关政策和措施,建立再就业工作网络,开展再就业援助行动,免费提供政策咨询、信息服务和技能培训,重点帮扶就业困难尤其是“4050”人员实现再
就业。每年均与区劳动部门联合开展了 “民营企业招聘周”及参与开展以“搭建劳务对接平台,帮您尽早实现就业”为主题的春风行动等活动,共提供空岗信息2250条,签订就业合同协议634人,发放政策宣传资料1416份。重视和发挥我区省、市工会再就业基地创业培训的作用、劳模创业示范基地和农民工就业示范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强对下岗失业人员的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和创业指导,切实提高帮扶救助水平,增强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能力和质量。据统计,10个工会再就业基地和2个示范点去年共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1815人,帮助1799人实现了再就业。与市总工会、华亭宾馆联合举办了三期酒店礼仪与服务实用技能培训班,免费为112名(人次)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了培训机会和就业岗位。与区劳动、建设部门通力协作,率先在全市工会系统创办了“大观区农民工业余学校”,多次举办讲座,参加培训的农民工还接受了健康培训和免费健康检查,每年技能培训并取证均在200人次以上。
四是广开渠道,扩大服务领域。为了缓解特困职工因病致困的压力,中心积极与医疗机构进行沟通,先后把市第三人民医院、大观区医院、协和医院、丰源大药房、春源大药房等医疗机构,作为我区特困职工医疗救助定点医院和药房,为特困职工提供各种优质优价医疗救助。在全市率先成立并充分发挥职工(农民工)10个维权工作站和10个维权代表的作用,努力为困难群体提供及时便捷有效的法律服务的同时,又与区法院联合,率先在全市乃至全省工会系统创立了大观区“困难职工(农民工)巡回维权法庭”,专门受理困难职工(农民工)维权案件,成立当年该法庭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启动为农民工追薪绿色通道,将努力追讨到的1.9万元欠薪送到了桐城市唐湾镇唐湾村唐述银等21名农民工手中,多家媒体作过报道。同时,协助做好人民陪审员选任工作,先后推荐4名企业工会主席担任了区法院人民陪审员。今年又在全市率先与区司法局联手成立了困难职工法律顾问团,聘请了7名律师为困难职工法律顾问,形成了联动协
调的工作格局。如此同时,还开展了系列送法活动,与区司法局、区文广新局联手组织开展主题为“关爱困难职工,法律援助在行动”“共创和谐——法律援助与困难职工同行”大型公益活动,现场发放《新劳动合同法》等“三法”汇编和《工会法》汇编宣传资料120多本。与区司法局、区妇联等单位联手在十里铺乡五里村开展了“送法进乡村”主题活动,现场发放宣传资料200多本,现场接受咨询50余人次。
三、不断探索创新,提升服务内涵
中心本着面向职工、快捷准确、因地制宜、长期坚持的原则,不断探索帮扶救助形式,做好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
一是力争把帮扶中心窗口前移,掌握第一手资料。与乡镇、街道和企业建立联系制度,逐步形成了层层核实、层层复查、层层办理、层层落实的预警和预测体系,使帮扶中心逐步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救助中心”。通过工会工作网络掌握了下岗职工、困难职工家庭的基本情况,实现了乡镇(村)、街道(社区)、企业工会三级建档。由中心实行数据库统一管理,同时,还深入基层调查了解,对特困职工家庭生活状况、贫困原因、家庭住址都进行详实记录,同时建立了求职人员档案、职业培训档案、信访接待档案等,能够及时对困难企业和求助的困难职工的生产、生活和劳动关系矛盾情况进行分析,及时掌握动态,及时做出处理,及时帮扶救助,为中心有效开展帮扶救助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依据。
二是加强横向联动,力争信息畅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联合民政、劳动、经济等部门,互通信息,共同研究和制定
帮扶工作措施和方法,力戒帮扶措施、信息不通、条块分割现象,建立沟通协调,最大限度实现一定范围内资源共享,帮扶措施相对统一的帮扶工作格局。我们还加强横向联系,与兄弟县区沟通,相互交换情况和经验,努力构造帮扶工作大格局。
三是拓展帮扶平台,开展“结对”帮扶。2007年,区委、区政府再次下发了县级干部联系企业、联系困难职工结对帮扶的通知,通知要求联系干部要经常深入企业调查研究,为企业搞好全方位的服务和协调,并做好企业问题的协调解决、企业经济环境的改善、企业安全生产的督导、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干部要经常上门联系困难职工,了解困难职工的思想状况、生活状况,认真困难原因,及时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帮助,直至生活条件改善为止。到目前为止,全区31位县干联系了62家困难企业,115 名干部联系困难职工家庭 170个。为联系企业衔接融资5000多万元,完成技改项目56个,办事实120多件。干部为困难职工捐款捐物折合共计160多万元,解决实际问题240多个。
四、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主要问题有:
1、资金筹集难。资金是建立工会帮扶长效机制的基石,也是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开展工作的物质基础。目前帮扶中心,尤其是乡镇、街道帮扶工作站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基础薄弱,缺少必要的办公设备,如电脑、打印(复印)机,缺乏持久的经费支撑,制约了工会帮扶工作的进一步深化。
2、劳动用工制度不规范,用工歧视现象仍然存在。一
些企业招工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性别歧视和年龄歧视,或提高对女性的录用标准,或因不愿承担女职工劳动保护责任而拒绝招收女职工;同等条件下招用男工多,招用年轻未婚女性多,如餐饮服务业只招用黄金年龄段的女职工,“4050”人员就业再就业相对困难。
3、缺乏与社会保障体系有效衔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作为工会帮扶工作的平台,基本上与社会其他组织开展的救助活动联系相对较少,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和协调相对不够,没有将社会其它救助资源有效整合利用。
4、帮扶力量有限。工会作为社会团体,与政府职能部门相比, 在政策上、经济上、信息上都略有不足,帮扶的力度不够,对困难职工不能从根本上给予扶贫救助。
主要建议有:
1、形成帮扶中心内外协调的工作机制。目前,困难职工问题涉及的人数多、范围广、工作领域宽、政策性强、原因复杂,解决起来难度较大,需要动员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齐抓共管。应不断拓宽与政府有关部门协调解决困难职工问题的渠道,建立定期联系、沟通和共同解决问题的制度,积极争取有关方面的政策支持、信息支持、资金支持。
2、建立稳定的资金筹措机制。最大限度的争取党和政府的支持,通过政府拨款、工会经费投入、社会捐助等方式筹集资金。积极争取政府对帮扶中心的资金支持,通过多种形式筹集社会资金,努力拓宽资金和物资筹措渠道。
3、进一步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就业才是解困的根本途径。各级政府部门应把解决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问题作为
首要发展目标,广开就业门路,制定出台再就业优惠政策。对下岗职工自主经营和创业的,要切实落实劳动、财政、税务、工商和贷款方面的优惠政策;对下岗职工通过务工市场再就业的,要加大督查工作力度,规范就业市场,严惩侵犯职工利益的事件,为劳动就业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对政府出资兴办的公益性项目,以及招商引资的普通技术项目,应首先安排下岗职工上岗,并考虑利用老企业的设备和员工。
4、建立帮扶中心工作长效机制。一是要加强对帮扶中心的组织领导,在人、财、物方面提供必要帮助。定期研究帮扶中心工作,对职工群众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进行研究,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意见。二是要进一步健全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制,实行规范化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三是要加大培训力度,加强横向交流与沟通,走出去请进来,学习先进经验,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工会帮扶工作队伍。四是力争市编委的重视和支持,将县(市)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作为财政全额拨款的副科级事业单位固定下来,实行“三定”。
全区“送温暖”工作和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多年来的有效运作,打响了“工会维权”的品牌,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但我们感到仍有许多工作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深化。在健全制度、规范运作、延伸服务、扩大筹资上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切实把帮扶中心建成我区困难职工的“社会救急中心”。下一步,我们主要具体在帮扶范围和方式上要有新举措、新进展:一是进一步注重做好对农民工的法律援助和帮扶工作;二是提高帮扶标准,提高大病救助幅度;三是进一
步完善职工培训机制,促进就业再就业;四是发挥好帮扶服务平台作用,扩大救助范围;五是争取资金支持,改善办公条件,提高服务效率。同时,将继续开展好“两节”送温暖、夏日送清晾、“育才关怀行动”和“姐妹献爱心”等活动,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2011年8月6日
第五篇:重视民族工作,为少数民族排扰解难
xxx社区地处止xx街道东部,有居民2340户,人口6426人,其中少数民族家庭443户(回族439户、满族3户、壮族1户),人口803人(回族798人,满族4人,壮族1人),少数民族家庭占居民总户数百分之十九。xxx地区是城南有名的回民聚集地,尽管因建设需要、房屋拆迁,回民搬迁了不少,但目前少数民族家庭仍不在少数。在这样的情况下,社区党支部把民族工作列入重要内容之一,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近年来,我们针对社区实际,认真开展工作,在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抓紧基础工作的落实,积极为少数民族排忧解难,热心为~对象服务,努力办实事,做好事,促进了民族团结,维护了社会稳定,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不断提高做好民族工作自觉性我们党的八十多年的光辉历程中,统一战线始终是党的工作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要充分认识民族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就必须认真学习有关重要论述,熟悉基本理论和方针、政策。我们社区少数民族工作小组成员认真学习了市、区~工作会议精神,学习民族工作的有关文章,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方向,大家认为,在新世纪,要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实现最广泛的团结,把方方面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争取人心、凝聚力量,为完成不同时期党的奋斗目标提供力量支持,提高了做好民族工作的自觉性。
二、建立健全组织,抓好基础工作,切实把少数民族工作落到实处。做好民族工作,制度是保证。社区成立了少数民族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制度和职责,做到有章可循。根据基层民族工作群众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确定工作任务,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工作有记录。通过制度建设,促进民族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按照人员流动变化情况,社区每年都对本地区少数民族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少数民族人员、少数民族困难家庭及少数民族下岗失业情况等工作台帐,今年由于区域重新划分,xxx社区和红土桥社区合并,我们又对台帐进行了整理,较好地掌握了少数民族第一手资料,为做好这项工作打下了基础。
三、落实民族政策,强化服务意识,切实帮助少数民族解决实际困难社区民族工作是一项社会性工作,需要社区居民的共同努力,xxx社区是回族居民比较聚集的地方,如何及时、妥善处理好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大事。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注意抓好党的民族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依法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努力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增进了民族感情,口碑较好。针对具体实际,社区分析了少数民族家庭情况,采取了因人而异、分类帮扶的办法:一是对家庭确有困难,符合城市生活最低保障制度规定的少数民族家庭,我们及时申请让他们领到最低保障金,安定了生活,到目前为止,我社区已有19户少数民族家庭,共39人进入了低保,为了解决身体不好的回民看病难的问题,社区还为10名低保人员办理了医疗优惠卡。二是对生活有困难,但又达不到低保政策规定的少数民族家庭,除在重大节日上门慰问、给予经济补助外,把帮助他们再就业当作重要工作来抓。夫妻双下岗的回族居民金泰民家庭收入少,孩子上学费用大,她找到了社区,要求帮助她再就业,我们争取到了辖区单位的支持与帮助,介绍她去了中行城西支行当了保洁员,缓解了经济困难。回民火丽平一家人的生活也时时牵挂着我们的心,他家夫妻双下岗,妻子身体不好,女儿上初中,我们帮他女儿联系了南医大学生义务家教,申办了“春蕾计划”爱心工程政策,下发500元助学金,我们又帮助火丽平干上了保安,一家人很感激,象这样的情况是较多的,在同等条件下,我们优先照顾少数民族就业,如回民柏云强、马学敏、金小玲、金人保、马向方、李宽凤等,我们都真心实意帮助他们排扰解难,尽心尽力安排他们再就业。三是对家庭确有困难而自己又无法解决的,我们尽心心力,帮助排扰解难,真正做到宣传工作到位,热情服务到位,使他们感受到民族政策的温暖,回民马鸿喜居住的大院内,14户居民共用一只电表,负荷大,经常冒火花,他家多次建议增容,但多数住户指望拆迁不愿增容,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老马非常着急,社区知道这一情况后,及时上门做工作,白天家中无人,就晚上门找,一家一家做工作,挨家挨户收增容费,经过我们的努力,多年来自身无法解决的难题得到解决,马家给社区送来了一面锦旗,表示感激之情,近两年来我们帮扶了20余家少数民族,再就业30余人,慰问金4000余元,由于我们真心实意送温暖,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不少少数民族家庭和我们的心贴得更近了,很多同志都成为社区的骨干力量。
四、充分利用民族资源,共同做好民族工作。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党的民族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体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利用辖区内回民医院,回民老年公寓及清真饮食等网点,为广大回族居民提供便捷,热情,优质服务,共同努力把民族工作做好,家住安品街14号回民何佩华,双目失明,单身生活,社区帮助老人安排生活,与回顾民老年公寓联系,一日三餐为其送饭,解决了她的具体困难。去年月牙巷一场火灾给居民正常生活造成很大困难,老年公寓又及时腾出住房,解决群众生活的燃眉之急。在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少数民族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要不断探索民族工作的新路子,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社区实际,挖掘民族资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我们的工作创出特色,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