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段人生一个原则的美文摘抄大全
(一)
她父亲曾是一名南下干部。在她16岁那年,她跟随父亲来到福建永定县一个贫困的山村下乡干活,那时的她日夜盼着回城。6年后,她终于盼到了那个时刻。可真到走的那一天,她才发现那片土地已经收藏了自己美好的年华。
多年之后,她坐着父亲驾驶的小汽车再次回到知青点,此时的她已经在上海定居、结婚、过上了稳定的生活。可她看到村里的人还是一如往昔,她有些惆怅,有些落寞。在回去的路上,她透过车窗看到一片葱郁的果林,还有很多果农在路边卖梨。
她让父亲把车停下来,说要买几斤梨。父亲跟她一起下车,走向果农。她一辈子也忘不了,当他们经过那些小摊时,每个果农流露出的眼神。果农们的眼神惊人地相像,都渴望客人买他们的梨。她还发现果农们的另一个共同点——他们的梨又大又新鲜,价格却低得吓人。
最终,她没买一个梨,拉着父亲上了车。上车后,她一直低头不语。
(二)17年前,她从上海一家食品厂辞职下海,自己成立了一家装潢公司。一次,公司的一个年轻设计师按照客户的要求设计了一个粘在墙上的电脑台,可客户对做出来的东西不满意。她二话没说,当场让设计师重新设计。
设计师大为不满,她对设计师说:“你要记住,你的报酬是我给的,而我给你们的钱是客户给的,所以,客户就是我们的上帝。”
过了一个星期,新的电脑台做出来了。这一次,客户还是不满意。她又让设计师重新设计。设计师委屈地哭了,认为责任不在自己。这时她对设计师轻轻说了一句话。这句话让设计师擦干了眼泪,克服重重困难,设计出了让客户满意的产品。
这件事情之后,她的装潢公司在短短两年内迅速崛起,常常刚做完一个项目,连钱都来不及收,就要赶下一个施工项目。只要有她在,公司从来不会接到客户的投诉。几年之后,她的装潢公司年产值达到了一千多万。
(三)10年前,她在江苏省溧阳市社渚镇一个山头包下了1000多亩荒山。从进山的第一天开始,她每天和工人一起在山上开荒种树。3年后,荒山种出了毛竹、桂花、茶花等几十种花草树木,加上鱼塘及各种景观,荒山变成了花果山。很多旅游公司盯上了这里,都想把游客带过来,她统统拒绝。
3年里,她投资了600多万,可一分都没进账。她不慌不忙,因为她等待的就是树木成林,让土鸡和巴马香猪在这样一个生态环境里成长。在得天独厚的条件下,她放养的土鸡大规模产蛋了。
土鸡蛋多了,她就拿到当地的农贸市场里批量销售。市场上也有不少农户拎着篮子在卖土鸡蛋,价格是3毛钱一个。她固执地给自己的鸡蛋定价每个1元钱。周围的人断言,她的鸡蛋肯定卖不出去。
果然,几天时间过去了,她的鸡蛋没卖出一个。此时正值母鸡产蛋的高峰期,她很快就囤积了将近10万个鸡蛋。更要命的是,因为缺少经验,她没有提前把冷库建好,随着气温越来越高,一些鸡蛋开始坏掉。不少人劝她降价卖蛋,她却一根筋地重复一句话,坚决不降价。
两个多月后,冷库建起来了。但此时,她已经浪费了20万个鸡蛋。
这三段故事都是同一个人的人生,她的名字叫汤宜萍。在浪费了20万个鸡蛋之后,她把剩下的土鸡蛋做成了礼盒,并把目光瞄准了高端市场。溧阳市的天目湖,每天都有很多来自上海、苏州等地的游客。汤宜萍把自己的鸡蛋礼盒摆到了天目湖土特产供货中心的柜台上。凭借良好的品质,她很快打开了高端市场。
汤宜萍还把游客请进了精心筹备多年的生态园。在这里,她组织巴马香猪赛跑活动,以此吸引游客,并把土鸡蛋作为奖品发给游客。生态园成了她推广土鸡蛋的销售平台,土鸡蛋的销售更是带动了土鸡、巴马香猪和园里竹笋等农产品的销售。2012年,汤宜萍的生态园营业收入高达5000多万,园里仅土鸡蛋和土鸡两种产品,销售额就高达1000多万。
一路走来,汤宜萍感慨万分,她说自己的第三段人生与前两段密不可分。当年,她看到路边那些果农卖的梨都特别诱人,但价格却很低廉。她深知农民的辛苦,但因为不了解市场,缺少品牌意识,农民的东西总卖不上好价钱。于是从那时起,她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将来的某一天,在农业上做点成就,让农民从中得到启发——种地不是这样种的,只要坚持走品牌路线,我们就可以让辛苦付出才收获到的农产品卖出高价。
汤宜萍开装潢公司时坚持“客户至上”的原则,卖鸡蛋坚持高价出售,为的就是建立属于自己的品牌。当初,她对设计师以及劝她贱价卖蛋的人说的都是同一句话:“相信品牌的价值,这个时候别太把赚钱当回事。”正是坚持奉行这样的创业原则,汤宜萍的第二段和第三段人生都成功了,而且一次比一次精彩。
第二篇:一个但是两种人生美文摘抄
一场车祸中,两位幸存者都失去了一条腿。亲友探望时,二者却有截然不同的感受。
一个对亲友说:虽说命保住了,一条腿却没了,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于是,他和亲友的脸上都阴云密布。
另一个人对亲友说:虽说一条腿没了,但是命保住了,以后还可以过日子。于是,他和亲友脸上都洒满阳光。
同样的生活情境,为什么感受如此不同?就在于他们的话里有着不同的“但是”。
“但是”也许算大家最熟悉的转折词了。把它用在前言后语之间,可以让后面的意思转个“弯”。“弯”究竟转到什么方向去,就看应用者的心境了。比如,说起人生,可以说“努力了一辈子,但是碌碌无为”,也可以說“虽说碌碌无为,但是努力了就问心无愧”,说起儿女,可以说“孩子心眼好、身体好,但是工作不好”,也可以说“孩子虽然工作不好,但是心眼好、身体好”……
“但是”除了表示转个“弯”,还表示转弯后的东西才是着重点。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思维有不同的倾向性:有人习惯于消极思维,有人习惯于积极思维。前者总是想到事物的阴暗面,哪怕面对好的机会,也总是想到忧患,哪怕是在阳光中,也总是看到阴影;后者的思维总是朝向积极的一面,哪怕在忧患中,也总能抓住机会,哪怕是在阴影中,也总是看到阳光。不同的“但是”,蕴含了我们看人看事的不同视角,甚至蕴含了不同的人生。如此说来,怎样用好“但是”就是一种智慧了。
经常让“但是”引导我们转换视角,会看到生活的两面,就不至于陷入极端思维。这样心中就会少一些抱怨、偏激,多一份淡然、平和。
第三篇:一个小动作美文摘抄
列车缓缓前行,一抹夕阳从车窗前一格一格地闪过,站台就快淡出视线时,小张不经意地把刚喝完的啤酒瓶随手扔出窗外。这对他来讲已是习以为常的小动作,就像他以前乱丢任何东西一样。
哎哟!
似乎听到下面有人在喊,他急忙伸出头去看:只见一个穿橙黄颜色的人捂着头在追列车,在他伸出头的一刹那,那人手便突然指向了他,他赶紧把头缩了进来。四周看了看。好在今天乘车的人不多,刚才自己慌张的举动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他恢复常态,懒懒地伸了下腰,有点犯困,便想迷糊一下。
小张这次是到南方A市一家公司索要单位的一笔货款。由于飞机航班因天气原因被取消,无奈之下,他才赶坐这趟列车。
就在他迷迷糊糊将要睡着时,感觉列车突然减速,接着慢慢停了下来。正疑惑之际,只见他这节车厢有警察从两头堵了上来,并把大家集中在中间的地方。一开始小张并没有在意,以为警察是在例行公事。只见其中一个左臂挂有警长臂章的警察说:“很抱歉打扰大家,我们这节车厢有个旅客把人砸伤了,我们希望他能主动站出来承认,否则的话,这节车厢的人都得下车,接受调查。”
警长的话音一落,小张立刻明白了是怎么回事,而此时的乘客也早已炸开了锅,他们有的愤怒地骂着:是谁这么缺德,让他们跟着受牵连。也有的找警长理论:一人做事一人当,凭什么让我们当人质?
乘客愤怒的情绪让小张的额头冒出了冷汗,他知道,他扔的啤酒瓶惹麻烦了。眼看着是躲了和尚也躲不了庙,他只好主动站起来承认了。于是,在乘客的一片骂声中,他被地方的两个片警带下了车。
停车的地方是个小镇,他先是被带到镇上一个医院看望了伤者。片警告诉他,幸亏车速不快,啤酒瓶只是砸伤了事主的头,造成轻伤。要不,就难说了。
见完伤者,他又被带到小镇派出所。
问讯,笔录,签字,小张把整个经过向片警复述了一遍。好在案情并不复杂,当他签完字问片警他是不是可以走了,去赶下一趟火车时,片警微笑地摇摇头,告诉他:他要在小镇呆上七天的时光。
什么?!小张的头有点大。为什么?不为什么。片警说:你的行为已经给对方造成了轻伤,既要被拘留,还要赔偿事主医药费和精神抚慰金。
赔钱倒好说,但要被关在这里七天七夜却是让小张万万不能接受的。于是他不停地强调他这次出差的重要性,既关系到公司100万元的货款,也关系到他的工作甚至晋升。他表示愿意多多赔偿以减轻处罚。
片警耸了耸肩说:没办法,你那边就是有天大的事,这边你违法了,就得接受处罚。
小张不甘心,开始与片警大声嚷嚷:不就扔了一个啤酒瓶,凭什么要关我七天。
片警也不说话,把一本已经翻得很旧的法律文本递到他面前。在那页已经用红笔画了粗杠杠的地方,小张看到了与他有关的处罚条款。
估计再解释也没用了,小张反而冷静下来,开始思考眼下最需要做的是什么。在考虑片刻后,他向片警提出两个要求:一个是请求派出所不要将这个情况反映到他们单位,否则他会被单位除名的。再一个是允许他给业务单位和家里各打一个电话。
也是现在的警察比过去有人情味了,两个要求都满足了他。
小张先给业务单位打电话,告诉他们他在坐车途中意外受了伤,不得不在小镇上进行包扎。他希望对方能兑现承诺,如期汇出货款。当然,他还特地交代一下,请不要把自己受伤的事和自己单位说。对方倒是很同情他,也是老关系了,问候一番后表示一周内货款肯定汇出。
他给家里打电话,告诉老婆一切都好,他会按期回家的。尽管他的语气很平淡,但老婆还是听出点异样,问他怎么了?他强打起精神说:没什么,放心吧。便挂了。
认认真真地在小镇的拘留所里呆了七天,小张尝试最多的就是控制自己的手,每当他要随手丢什么东西时,他就会用另一只手狠狠地抽打,经常举动大了,弄得值班警察以为他是不是得什么病了。
出所的那天,小张真的感觉自由真好。正是初春天气,天蓝水碧,整个人也感觉神清目爽。
回到家,老婆从他淡然的目光里读出了他与出差前的明显不一样,他却笑笑说:那是离开一段时间的原因。到单位上班,财务便通知他,对方货款已经到了50万,这让他如释重负。在以后的几天里,他的沉默寡言和谨小慎微,让大家又议论一番,都说怎么出了个差,整个人都变了。当有人试图来问他怎么回事时,他便不置可否地说一句:变了就变了吧。
第四篇:人生美文摘抄
哲理就是人类确定性认识能力逐渐完善的过程,这个确定认识过程就是哲理性的。为大家分享了人生美文摘抄,一起来欣赏吧!
人生美文摘抄
1幸福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或许每个人心中的答案都不同。我们的生活经历不同,对于幸福的诠释,也就各有不同。但无论哪一种幸福的复述,都是源自一个人内心最温情的认知,和最丰裕的感受。
幸福,是一种有趣的生活。一个人心灵与精神的富足,才最接近人生的完满。自己在有限的生存时间里,有一个好的状态,有一些情趣爱好,每天所做的事都顺应心意,感觉生动美好,就很幸福。比如读书、品茶、养花、画画,跑步、健身等,使人生达到一定境界,确是一种最靓丽而尚美的幸福生活。幸福,就是一个人每天明朗愉悦的好心情。
幸福,是一份自觉的责任。周国平曾在与俞敏洪的访谈对话中说:“幸福,是家庭美满和事业成功的综合体。”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在履行中,就会自然而然地获得幸福。为事业、家庭,即使付出再多的汗水辛劳,内心也是很快乐的。展现自身的能力,体味亲情、爱情的美好;自身价值有所肯定,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品尝着自酿的甘美,必然是满满的幸福感。所以说:人类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
幸福,是一切苦难的终结。说:“如果痛苦换来的是结识真理、坚持真理,就应自觉的欣然承受,那时,也只有那时,痛苦才将化为幸福。”人总是在经历一些磨难悲痛之后,才会对以往以为的平常有所不同的感悟;总是在起伏跌宕之后,才会懂得一成不变的安稳与珍贵。我们最初的人生,曾向往生命的繁华景象,曾渴望山河岁月的浩荡模样,也曾为此拼的伤痕累累;等到了一定年纪,才会懂得,原来没有风浪、没有荆棘的人生,才是最安稳的幸福生活!
幸福,是一颗懂得感恩的心。岁月流逝中,每一种缘分的姿态,都留下回望的感动;每一份真心的陪伴,都带着命运的恩慈。若能如此慈悲而深情地活着,所有过往人际的记取,都会化作心底的粒粒珍贵。懂得感恩的人,一定是富有的,一定是懂得珍惜的人。内心充满爱与感激,爱你的人也会更多,你就一定是个幸福的人。
幸福,是一颗容易满足的心。幸福,不是你拥有多么优越的物质生活,而是你内心的愉悦晴朗,和一些小小的幸运与快乐、真切的宽容与满足。幸福的人,不与任何人攀比,也没有觊觎,只要自己觉得满意,就是最适合自己的生活。鲜衣怒马也好,素衣粗食也罢,倘若内心明媚温暖,寻常日子也会过得滋味丰足。时光里,心怀惊艳的绮盼,倒不如安于岁月的平宁静好。
有一种幸福,其实并不遥远。你不断在追寻的幸福,也许就是平日被你忽视的生活;你值得珍惜的人,也许从来都妥贴地存在着。幸福,是你远行时父母亲的牵挂;是你下班时一盏等候的灯火、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是你心酸疲惫时可以温柔倾诉的人。人生四季,难免相遇风雨,幸福,是心底不缺失的一份温情与感动,撑起你生命的船帆!
幸福,不是仰望的姿态,不是眺望的期盼,不是停不下来的努力,更不是多么华丽、浩荡的人生,而是一种细微、恬静的切切体味;而是你内心可以感受的一份踏实与温暖。日子周而复始,看似平淡无奇,然而,你能想到和想要的都拥有了,你以为最美最好的正在经历着,就是最难求的幸福了!
人生之旅漫长,但用一颗感恩的心看待生活,你会发现,其实幸福一直在你身边……
人生美文摘抄
2生活本是一张素白的纸,沾了红尘花香,染了流年薄凉,才让这张褶皱里藏下许多喜悦和忧伤。光阴里的故事,似乎有着太多的相似,但唯一不同的地方,就是那些仍然无法割舍的结局,谁也不知道该怎样去释怀。
沿着光阴清晰的脉络,走进淡紫色铺成的过往里,走进那个温柔的目光,走进那场雨中,走进一痕浅梦。所有往事,都许以时光,光阴交错,岁月的轮回里,唯有那一处的回眸,留下美丽的花开。
光阴的背影里,遗忘了老去的流年。一帘轻雨,拾起记忆的碎片,在如烟的往事中,开启了时光尘封的锁。
灵魂深处的重逢,就是心灵相惜的一树繁花。心在,念在;意在,情在。低眉,无语,你在就是安好,相安一方心田,且可为梦吟诗。
红尘一幕又一幕光影,一程又一程风景,交替起伏的聚散依依,经过岁月的冲刷,早已斑驳在年华的枝头。天涯海角的许诺,终还是没能经受起缘分的阻隔。
轻轻的风略过尘缘的窗口,有安暖,也有薄凉。默默的静坐中,尝一颗前世种下的果,吐出万千情怀;静静的沉寂里,念一段温情的岁月,清澈一世琉璃。
荷花盛开的季节,循着时光深处的苍翠,淡开几许禅意的幽香。红尘烟火里,心灵的相约,又一次在文字里重逢。手握岁月的余香,只把一些清浅,放在浅浅的字里行间,蘸着婉约的墨香,品味寻常的温良。
时光久远,走过岁月的山山水水,一念花落,一念花开。静倚光阴的巷口,尝过了多少苦辣酸甜,经历了多少尘世沧桑,感慨尘烟,浅笑而过,已是云淡风轻,抖落一身尘埃过往。
红尘辗转,始终相信,最暖的日子就是浅守一朵幸福的花开,不必铭记,能把花落读到下一个尘世的轮回,依然相望,安然静好,便是最暖的爱。
一直以来,总是拥着自己的一方小天地,煮字为念,墨染清欢。守着这一池平仄的文字,却不敢过多深入,生怕一泄如洪。人生多少往事,哭过,笑过,爱过也伤过。其实,人的一生就是默默承受,来过,不虚此行;懂了,不再难过。
生活如酒,岁月如歌,漫雨的黄昏,站在光阴的渡口,遥望途径生命的岁月,终于明白,老去的旧时光里,那些等不到结局便曲终人散的故事,不过是人生又一个匆匆的过客。原来,这世间所有的过往,都是为了在岁月中锤炼淡然和懂得。
夜就是无声的念,不想也牵挂;月光就是醇美的酒,不喝也醉人。幽幽的风,也忽然间仿佛有了爱意,不知何时送过一程暖暖的香柔,心随之起了千千的结,依然眉前眺望,只是不再执着。
人生美文摘抄
3盛夏时光,一城烟雨中,莲,低调的从容,低温的白,雅若一位隐修的女子,不与陌上千红争艳,默默而清艳地开在幽寂的水池。一种寂寞的美,力透光阴的凉薄。
莲,纯洁的灵魂,带着微微禅意,散着柔美的佛光;嫣然浅颦,不发一语,已是众生倾慕的姿容。凝神相望,蓦然所思:原来世间寂寞,亦可如此美好端然的模样!
莲花,又名荷花,菡萏,水芙蓉;是夏季里最美好清贵的花。莲花,气质优雅,品性高洁,被人誉为“花之君子”。自古至今,是多少文人墨客不倦描写和咏颂的对象。唐诗宋韵,汉赋元曲,关于莲花的诗文,数不胜数。
说起莲花的文字,我们首先想到的,必然是北宋周敦颐那篇脍炙人口的《爱莲说》。其佳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把莲花清逸超凡的风骨神韵描画的淋漓尽致!此文中的莲,实则隐喻一种不慕名利、淡泊处世的人,怀着对高尚情操的崇奉,不被浑浊世事所玷染。
心似一座莲城,那里有一份最纯美的安放。一种植物姿态的生命,在每一分钟里高贵,演绎一世的绝尘风华。林清玄的《清净之莲》有语:“在人间寻求智慧也不是那样难的,最要紧的是,使我们自己有柔软的心。柔软到我们看到一朵花中的一片花瓣落下,都使我们动容颤抖,知悉它的意义。”一朵素心之莲,深意,温慈,在尘风中轻轻摇曳。
夏日莲塘,一片荷叶莲壁的浩荡。如铺如盖的延展,映透一片盛夏朗晴天。偶来一袭夏风,轻推湖水波澜,荡漾着一湖夏日光阴的欢喜,拂起每一片莲叶的生趣。一池莲语浮动,恍若夏梦轻旖,仿佛说: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如锦如簇的荷叶中,散布着几支粉红色的菡萏花苞。眼前景致,心头不觉念起南宋诗人杨万里的那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最是美的应景,懿思怡情。
莲与佛教的关系十分密切。莲花,比喻从烦恼得到解脱而生于佛国净土的人,都是莲花化生的。佛座称为“莲花座”或“莲台”;结跏跌坐的姿势,称为莲花坐势;释迦牟尼的手称为“莲花手”。佛经《妙法莲花经》简称《法华经》,都是以莲花为喻,象征教义的纯洁高雅;莲花,表示清净的功德,代表一种智慧的境界。即所谓“开悟”。因此,佛教中“莲”就是“佛”的象征。
纷繁人世,流年辗转,掠过日月的风烟,云水禅心的景画中,依然能看见尘间的一隅梵净,能看见一朵莲花的清幽绽放。
莲花,不染纤尘、不着凡色,寂寞里端庄,纵使心有千千结,也从不露愁容。风清月白的时光下,看惯浮萍缘聚,与众生相安无扰是她最简单而美好的愿望。但念,有人懂她暗香的情怀,懂她隐匿的心。
盛夏时光,安怡而稳静,若一亭清灿的莲,将曼妙心事自若承转。岁月情长,愿化作一滴花叶上的清露,静守她纯美无暇的生命之期,陪伴她最好的年华。光阴慈悲,薄暮辰光下,许一支安世的莲,愿她临水照花的美丽,只为一人停靠;半塘风雨,宿命,安生。
相信,每个女子心中,都有一朵莲花,芙蓉出水的娇媚,菡萏半开的美好模样,是最圣洁的一份挚爱。我并非莲花女子,却一直在努力修行莲的品格。我深知,那份高洁圣美的品性,足够自己一世清修。
人生美文摘抄
4做事要实在,才可以始终经得起时间之检验;做人要真诚,才永远可以长久立于不败。若是骗他人,其实最终害的是自己。
生活在“真空”的人,做人不实在,做事不认真,往往喜欢漂在人间,经常浮在空中,始终不想着陆,遇事总是拉客观、找理由,遇事能推则推,面对困难能躲则躲,揽功推过,自以为聪明绝顶,总觉得道高一筹,遇好事就上,碰困难就躲。
生活在“真空”的人,对于来自别人的真诚关心,非但不领情,还总觉得别人是在给自己找茬;对于来自他人的善于提醒,表面上接受,转身就抛在脑后,对自己的诸多缺点、许多不足,不去认真反思、真心改进,总认为没什么,时间久了,难道真如此?
要切记,人在干,云在算。有时候、有些事,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有时候、有些事,哄得了一时,躲不过一世;有时候、有些事,明懂得,已看清,却还自欺,为啥不愿直面现实?要知道,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是终归就是,不是就不是,混淆不了视听,糊弄不了世人。
有些谎言,人一旦撒出了后,就永远收不回来,今后就算说的真话,可能别人都会打折扣,更可能别人都不信任;有些伤害,人一旦造成就很难愈合,不管划在哪里,伤得轻重,都会长驻于他人之心,今后他人要再遇见你,就算不报复,肯定都会果断远离。这样,会导致自己的人生路越走越窄,甚至越走越险,这不是每个人想要的结果,更不是期待的未来人生。
人有人不同,花有各样红。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性格,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特长,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短板,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理想,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选择,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思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殊途,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精彩,正所谓人上一百,展现各种形色,这再自然不过,全社会应营造人在万木丛中竞相伸长,倡导在百花齐放中斗艳。
人人想出彩、盼成功,这无可厚非,更应大张旗鼓地倡导和支持,但做人得真诚,干事得实在,每个人都需要有底线和规矩意识,不该做的不能做,不该为的不可为。
哄人干不得,人心不可伤。今天骗了别人、伤了他人,最终就是害自己。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交朋结友应详作甄别,如若识错人,选错友,迟早会被其伤,甚至人生后患无穷,只有看对人,慎交友,人生才会顺当,生活才可能舒畅,更能使企图游离在“真空”中的人没得生存的土壤和空间。
第五篇:简历人生美文摘抄
编一套书,收到几百篇文字的同时,也读了几百个人的简历,并从中窥见几百个人的俗世表情和半生足迹。
最简单的,不过是一行字,说,某某某,出书若干。我相信文字后的这个人,一定有着最丰富的阅历,走过坎坷的道路,于是便淡定如水,对于名利,已不介意,知道这些看似光芒万丈的东西,不过是一件衣服,披在身上,并不能让你的灵魂也跟着荣耀起来;人生很短,来时赤诚相见,去时也是如此,所以那些华衣彩服,除了招蜂引蝶,让自己的安静旅程生出喧哗与聒噪,并无大益。如此简历的主人,大多作品沉稳大气,有大家风范,一行行读下去,犹如与此人对面,无需多言,便能让你品出茶之沉郁味道。
而那些文字短短一页,简历却是长达五百字的人,窥其人生,却是乏味如久泡后的茶水,看似绚丽多彩,喝一口下去,毫无滋味。那些履历,细到连小学曾经得过的一次奖励也写了进去。获过的某项荣誉,除了将名称写上,还会絮絮叨叨地将那颁奖的机构、在当下文艺界的地位,也一块纳入其中,似乎唯有如此,才能让人了解这奖项的重要性及他本人的横溢才华。
而对于那些所获奖项多到无法细数的人,列入简历时的选择,也可窥见此人的一两点小心思。有些人会在简历里,将国内的荣耀全部剔除,只留国际的奖项若干,昂头挺胸地立在那里,只等看见的人投过去仰慕艳羡的视线。这样的人,大多有崇洋媚外的心理,觉得玫瑰都是国外的香,于是乐意弃掉国内的大奖,只留那外人没有听说过,但一窥见“英法德日意”字样便生出赞叹的国际小奖。
也有人善于断章取义,在百度里搜来无名报章的评论,只取那提及自己名字或者作品的关键一句,大张旗鼓地列入简历,并将评论中其他人的名字,毫不留情地去掉似乎,那些概括整个行业的前瞻性句子与荣耀,只是给他一个人的,他取一瓢饮,便可以吞下整个江河。
还有人完全相反,把凡是与名人共同出席的会议全部列入简历,尽管自己的名字常常在最不起眼的角落;但好歹是与名人并列过的,所以,也可以沾些名人散落的光泽,让自己看上去喜气洋洋,昔日晦暗的容颜,可以红光满面地出去见人了。
有热爱职位的,会从少先队大队长写起,将沿途的大大小小的官职一一列来,你会从那些一本正经的理事、主任、主席、副科长、荣誉教授等等的头衔上,看到此人脸上对于世俗职位的垂涎。似乎他退休前的大半生,就是为了这些职位而生的。从入幼儿园的那天起,他就开始了对那一个高于别人的座椅的征服。一步步爬上去,那些阶梯便是他一生的印记。至于途中那些芬芳的花朵,或者茂密的森林、清亮的溪水,则与他无关。
那些实在是无光辉事迹可写,但又不甘心在简历上平庸过他人的,便会用最华丽的词藻为自己粉饰。譬如他会说自己曾经为某知名人士做过翻译,深得名人的信任与认同。又说在业务上勤奋钻研,做出的某项成绩无人可以匹敌。还说因为业绩突出,曾受邀参加京城某知名会议,与国内行业翘楚作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在这样的词语修饰下,原本灰突突的某个人,犹如到了四壁辉煌的宫殿,灯光照耀之下,带褶皱的衣服,也跟着流光溢彩起来。
后来有一天,我偶尔路过城市的某个公墓,走过一个个墓碑的时候,便再一次想起了那些或简约或奢华的简历。原来我们许多人,生着的时候想要荣华富贵,死去的时候,依然想不明白,于是在那小小的墓碑上,用各式的文字提醒着经过的后人,这泥土里埋葬的乃是一个功名显赫的人物。而那些一路行走、始终朴实无华的人,在人生的终点,也如流水行云,给你最安静的一个句号。
我喜欢其中一个墓碑上的文字,很短,说:我曾经来过。我们每一个人,原都是这样,曾经来过,并成为渐渐被人忘记的过去。所以每一程人生,对于别人的意义,不过是瞬间逝去的风景,平淡也好,绚丽也罢,这一程的滋味,真正能够品出的,也只有自己。
而那给别人看的简历,一笔一画写的人,亦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