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林业工程树木养护管理技术研究论文
摘要:做好树木的养护和管理工作,是保证林业工程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前提,文章主要针对现阶段我国林业工程养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探究了相关的养护工作技术要点,详细分析相关技术的使用方法,通过构建出完善的管理体系,提升林业部门的管理效率,推动林业部门的发展。
关键词:林业工程;树木养护;管理技术;应用措施
林业工程研究,主要是对树木的种植以及采伐使用过程中的综合利用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强化对播种环节的土地利用情况,以及对自然环境方面的影响因素的规划和设计,完善对种植环节的流程体系的建设,实现其科学合理的发展。在研究过程中,同时需要引进环境学和农学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进行补充。通过对种植基地的整改工作,改善了培养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但是由于养护工作方面的纰漏,导致很容易引发树木死亡的情况,由于后期养护工作缺乏严谨的技术支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林业系统的良性发展,阻碍了树木种植工作的开展。在树木的养护技术应用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次。
1强化对土壤含水情况的管理
在树木生长的过程中,对于水分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科学定量,当土壤中的水分含量过高时,会导致树木根部腐烂,严重时会引发树木死亡。当土壤缺乏水分时,树木的根系无法在土壤中汲取充足的养料,导致树木因为缺乏必要的水分和营养物质难以维系生命,致使树木处于生长静止期,严重时同样会引发树木死亡。因此,养护工作的重点任务在于保证水分的平衡。土壤中由于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元素,使得植物在吸收水分的过程中,同时可以吸收需求的养料。在对土壤的含水量进行抽样调查时发现,必须根据其中的营养物质含量进行化验,并结合相关的数据分析出科学的水分含量。由于在也会受到温度的影响,如果在降雨后,温度偏低,这时候,养护人员一定要及时做好排水工作,如果是持续高温且干燥的天气,树木缺水会导致灼伤而造成死亡。因此,在这一过程中,要求种植管理人员充分根据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情况,进行适度的人工灌溉工作,保证土壤的水分含量,维持在一个适合树木生长的范围之内。
2确保肥料的科学供给工作
在树木管理的过程中,对于大型乔木而言,由于其需要的肥料要求较为特殊,因此在肥料供给的过程中,要坚持科学的原则。由于乔木生长中的根系发展不够,导致往往在肥料吸收方面,往往集中在固定的区域之中,所以需要在肥料的供给时,进行全面的掌握和控制,要根据不同树木种类的特点,构建出完善的施肥计划,提高施肥过程中的管理力度。与此同时,要求在施肥的过程中,加强对有机肥料的使用,避免因为使用单一肥料导致土地板结现象的出现。在使用有机肥料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对有机肥料进行充分的腐熟处理工作,保证肥力的有效提升。同时,施肥的时间尽量以白天为宜,避免因为阴雨天造成肥料浓度和区域的不均匀情况的发生。在施肥中,要注意减少肥料触及叶片,避免引发叶片烧伤的情况。在树木养护管理过程中,应该将营养液直接注射到树干之中,以满足树木对于营养的基本需求。在营养液注射的过程中,应该做好钻孔的消毒工作,避免因为工作失误引发感染。
3加强对杂草的处理工作
在树木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土壤的整改和处理工作。使用中耕技术是有效缓解土壤板结的方法,通过中耕技术,能够提升土壤的通透性能,提高土壤的温度,促进了肥料的快速分解。根据林业工程的特点以及肥料的使用情况,分析整个园区的土壤很容易出现僵化和板结的情况。因此,要求根据不同的树木年龄,制定出科学的土壤松动程度,在肥料施加情况的配合下,保证最大化的施肥效果。同时,在植物生长的茂盛时期,应该加强对杂草的清理工作,减少杂草和树木争抢养分的情况,保证树苗的健康茁壮成长、通过杂草的处理工作,能够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在杂草处理中,应该坚持尽早进行处理工作,避免出现大量滋生的情况。在清除过程中,尽量减少化学除草剂的使用,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4强化病虫害的防护工作
在病虫害的防治环节中,应该坚持科学性和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由于树木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原因,因此在进行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应该减少农药和化学药物的使用情况。所以,就要求在病虫害的防治方面,尽量采用生物手段,合理引进病虫害的天敌,同时有目的的经营病虫害天敌的生存坏境,加强对病虫害数量的控制工作。同时,还要通过综合手段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运用物理手段,强化对病虫的诱杀和清除工作。当需要进行药物防护时,要注重对农药的使用浓度的控制,避免因为药物危害到病虫害天敌的生存。
5结束语
在树木生长的过程中,由于其具备观赏性和维护生态平衡的特点,使得在养护过程中和单一的经济型树林呈现出一定的区别。因此,要求在养护过程中,重视对单个树种的特性进行分析,调整树木的生长状态,从而保证树木在生长过程中,呈现出健康的生存状态。针对水分和施肥情况,要求应该构建出完善的水肥供给设备,保证水肥的正常化供给。同时,通过中耕技术,避免土壤的板结和僵化,还应该尽量避免农药的使用,并注重环境方面的影响。
第二篇:探究林业工程树木养护管理技术
探究林业工程树木养护管理技术
摘要:做好树木的养护和管理工作,是确保林业工程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与前提,本文主要阐述目前中国林业工程养护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加以分析,探讨了相关的养护工作技术要点与相关技术的使用方法。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提高林业部门的管理效率,大力推动林业部门健康发展。
关键词:林业工程;树木养护;管理技术;应用措施
林业是中国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与其它行业有不同的功能及特点。森林属于再生的生物资源,具有经济价值。可以净化空气、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重要的环境效益和森林游憩等社会效益。
林业工程研究,林业工程是研究森林资源培育、开发利用及林产品加工理论与技术的工程技术领域。其工程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培养从事林区规划,森林播种、培育、保护、及合理开采技术,木材制品设计、加工和利用,开采设备和木制品加工设备的设计、制造及使用等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通过对种植基地的整改工作。改善了培养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养护工作方面不到位,导致树木死亡的情况,同时养护工作缺乏严谨技术支持。这也限制了林业系统的健康发展。阻碍了树木种植工作的开展。在树木的养护技术应用方面有以下几个层次。
1、加强对土壤含水情况的管理
在树木生长的过程中。对于水分的要求必须科学定量,如果土壤中的水分含量过高就会造成树木根部腐烂以及树木死亡。土壤如缺乏水分时,树木的根系就无法在土壤中汲取充足的养料。树木因为缺乏必要的营养物质和水分。便难以维系生命,影响树木发育生长,导致树木死亡。所以养护工作的重点任务在于保证水分的平衡。由于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元素,使得植物在吸收水分的过程中,同时可以吸收需求的养料。在对土壤的含水量进行抽样调查时发现,要根据其中的营养物质含量进行化验,并结合相关的数据分析出科学的水分含量。调查也会受到温度的影响,一般在降雨后,温度偏低,此时养护人员必须做好排水工作,在高温或干燥的天气,树木就会缺水,会导致灼伤进而死亡。所以要求种植管理人员充分根据温度以及湿度的变化情况进行适度的人工灌溉工作。确保土壤的水分含量,保证在一个适宜树木生长的范围之内。
2、确保科学肥料的供给工作
在树木管理的过程中,对大型乔木需要的肥料较为特殊,所以在肥料供给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科学原则。因乔木生长中的根系生长不够,多发生在肥料吸收方面,或固定的区域之中。故此在肥料的供给时,需要全面进行掌握与控制,首先必须根据不同树木种类的特点,建立合理完善的施肥计划,加强施肥过程中的管理力度。同时还要在施肥的过程中,提高有机肥料的使用,避免使用单一肥料造成土地板结现象的发生。有机肥料使用过程中。首先应对有机肥料进行充分合理的腐熟处理工作,提升肥力的有效使用。选择施肥的时间必须以白天为宜,一般阴雨天会对肥料造成浓度以及区域的不均匀情况产生。在施肥中应减少肥料触与叶片,减少叶片烧伤的情况发生。在树木养护管理过程中,一般应将营养液直接注射到树干之中,依次满足树木对于营养的基本需求。在营养液注射的过程中必须做好钻孔的消毒工作,以免因工作失误引发各种感染。
3、加强对杂草的处理工作
在树木管理过程中,加强土壤的整改和处理工作。一般选用中耕技术,主要是效缓解土壤板结的方法,通过中耕技术,可以改善土壤的通透性能以及土壤的温度,加快肥料快速的分解。一般根据林业工程的特点或者肥料的使用情况,充分分析整个园区的土壤,易发生僵化以及板结的情况进行了解。首先根据不同的树木年龄。科学的制定出土壤松动情况,在以肥料施配合使用,保证最大化的施肥效果。如在植物生长茂盛时期,必须及时加强杂草清理工作,因杂草和树木争抢养分,为了确保树苗的健康、茁壮的成长。通过杂草的处理工作,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的产生以及传播。在杂草处理中,应采取尽早处理,以免杂草大量滋生的情况发生。在清除过程中,尽可能减少使用化学除草剂,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4、强化病虫害的防护工作
在森林病虫害的防治环节中,必须坚持科学性、以及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运用物理手段。强化对病虫的诱杀和清除工作。当需要进行药物防护时。要注重对农药的使用浓度的控制,避免因为药物危害到病虫害天敌的生存。因树木管理工作的具有特殊性原因,一般在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农药或者化学药物的使用。尽量在病虫害的防治方面开展工作,适宜选择生物手段,合理科学的引进病虫害的天敌,对病虫害天敌的生存环境加以经营,控制病虫害数量。同时。还要通过综合手段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5、结束语
养护管理在园林绿化建设中十分重要,所谓“三分栽植,七分管理”就是说高效的管理、科学的养护、是巩固以及提高园林绿化建设成果的关键环节。在树木生长的过程中,既可以维护生态和平衡又具备观赏性的特点。使得在养护过程中和单一的经济型树林呈现出一定的区别。所以在养护过程中必须重视对单个树种的特性进行科学分析,调整分析树木的生长状态,进而保证树木在生长过程中呈现出健康发展状态。针对水分和施肥情况,必须该构建出完善的水肥供给设备,确保水肥的正常化供给。通过中耕技术,避免了土壤的板结以及僵化。同时尽量避免使用农药,并注重环境方面的影响。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可有效提高各部门工作效率,对林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第三篇:农村公路沥青路面养护管理技术研究
农村公路沥青路面养护管理技术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公路近些年来快速发展。自我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第一次大规模修建公路开始,迄今我国公路通车里程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一。这表明我国的主要公路网络已经修建成功。但是随着我国公路网络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公路损坏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由于我国现今养护技术薄弱、养护设备陈旧以及管理制度不完善等等一系列问题的影响。我国农村公路在养护方面仍然存在着极大的问题。这些问题极大的限制了我国支线公路的发展。为了保证我国农村公路可以收到较好的养护处理。保证我国农村公路的健康状况。本文提出了对农村公路进行高质量养护的理论。通过对农村公里养护理论进行分析并总结农村公路养护经验教训。进行了以下几点工作:(1)对农村公路早期的损坏特征进行研究。对农村公路路面的衰退规律进行研究;(2)对农村公路进行高质量养护进行理论分析与研究,得到后期养护的必要性;(3)为农村公路沥青路面后期养护以及养护管理提出建议。
【关键词】农村公路;沥青路面;后期养护;工程管理;公路工程
0 概述
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我国公路通车里程达到了世界第一。在如此庞大的交通网中,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的养护任务日益严重起来。路面养护工作作为公路养护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关系着农村公路养护的成败。而沥青路面作为我国农村公路路面结构材料的重要形式,针对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决定了我国农村公路的运营状况。所以,针对我国先进的农村公路发展形势一定要对农村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提起重视。保证我国农村公路的长寿运行。我国农村公路养护技术理论研究
1.1 当前我国公路路面养护工作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国的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是由于我国在农村公路管理方面起步较晚。所以我国在农村公路管理与养护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路面养护方面我国无论在管理还是在技术方面都存在着不小的差距。通过对农村公路路面养护工作进行理论分析,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得到了我国在农村公路路面养护方面的主要问题有:
(1)养护机构设置过于复杂,管理体制不能满足时代要求:由于我国公路管理机构仍然是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机构设置。所以先进的机构无论是在设置方面还是在体制方面都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公路养护工程的发展。
(2)养护专业化程度低,机械化生产水平较差:由于体制问题导致我国公路养护部门人员组成多偏重于管理型人才,真正的技术型人才较少,不能在人才结构上保证养护专业化程度。而且由于各个养护公司规模较小,所以由于经济问题的限制,导致无法购买使用先进的养护设备。
(3)规范以及定额缺乏导致公路养护没有技术参考,技术设置不规范:由于我国近年来在农村公路养护规范方面缺乏大量的技术工作作为支撑,导致行之有效的规范较少。无法保证公路养护技术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4)资金投入较少,重建轻养问题严重:由于各方面原因,导致我国农村公路工程方面在养护专业投入资金较少,重视建设轻视养护问题严重。
1.2 我国农村公路养护技术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农村高质量公路的快速发展,农村公路网的逐渐建立以及养护工作重点难点的逐渐突出。我国必然会在农村公路事后养护方面进行较大的改革。随着农村公路改革的逐步进行必然会朝以下方向发展:
(1)养护公司专业化,机构人员技术化:随着公路工程的发展。原有的公路管理机构中的养护部门必然会得到重视。随着改革的深入,养护公司地位逐渐提升,人才技术层次逐渐增加,专业化必然加强。
(2)管养分离,组建大型养护公司,集中实力专业养护: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原有的一路一所的模式难以满足社会经济以及科技发展形势。随着改革对养护公司进行整合、调整。集中优势资源统一养护。既可以在经济上有所节约,也可以保证养护技术专业化发展。
(3)作业机械化、决策科学化、管理网络化:随着技术方面的逐渐改进,经过统一合并的养护公司必然要实现作业机械化、决策科学化以及管理网络化的现代企业管理经营模式。农村公路沥青路面预先养护技术研究
2.1 农村公路沥青路面预先养护技术理论研究
农村公路养护策略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预防性养护、策略性养护以及应急型养护。作为事后养护,养护频率是三种养护方法中最高的。事后性养护时依靠对农村公路面检查,及时发现农村公路路面细微破坏与病害预兆,通过分析原因并针对病害原因进行对症处理,提前对公路进行养护,防止病害进一步加大。在现在我国农村公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农村公路事后养护是极其重要的。
2.2 农村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内容以及特点
由于我国农村公路的快速发展,由于一些设计以及施工甚至是使用条件的影响。一些农村公路经常会先天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在使用以后再加上使用状况不合理、交通量过大等等一些因素往往会在路面使用性能方面快速下降。农村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主要由以下几点内容:
(1)养护时间:我国农村公路沥青路面在其寿命周期内主要有三个分段寿命。依次是建成使用时,沥青逐渐氧化损耗阶段;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沥青逐渐开始出现细小裂缝损坏阶段;路面出现较大病害,大规模的出现裂缝等病害阶段。事后性养护由于其自身性质决定了养护时机主要存在于第三阶段。
(2)养护周期:由于沥青路面自身性质的独特属性,决定了在进行事后性养护时应当注意的主要问题应该是分周期进行事后性养护。根据常年工作经验总结并与理论分析相互比较,我们可以认为在一个寿命周期内进行6次事后性养护较为符合我国农村公路使用情况。
(3)应急性:应急性作为农路公路沥青路面事后性养护的关键因素,一定要在首要位置进行考虑。在进行事后性养护期间必须要经过长期监测与预测,确定沥青路面损毁原因与修复方法后对农村公路进行快速修复。绝对不能盲目进行修复,避免无功而返的错误。修复一定要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保证技术合理,程序科学有效,才可以保证农村公路沥青路面事后性养护发挥作用。结论及展望
3.1 结论
通过对我国农村公路养护技术进行理论研究,并根据自身经验总结。我们具体得到了以下几点结论:
(1)沥青路面应急性养护实施周期在农村公路沥青路面性能使用较差的阶段。
(2)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是必然趋势。
(3)农村公路养护需要进行网络化市场化模式发展。
(4)针对农村公路养护技术的继续发展,针对农村公路的监测技术应当在养护技术方面得到重视。
3.2 展望
由于我国现今超载现象过于严重,所以在进行应急性养护时需要对超载对公路的破坏作出具体的研究。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急性养护逐渐会成为公路养护工程的重点研究对象。而超载以及重载现象的研究也会成为公路事后性养护的重点。
[责任编辑:邓丽丽]
第四篇:园林树木的养护管理
园林树木的养护管理
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树木栽后成活率的高低,是否能尽快达到很好的效果,取决于养护水平。养护工作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根据树木的生长习性、气候、土壤、栽植环境等条件,采取科学的养护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浇水、排水、中耕除草、施肥、整形修剪、补植与防护、病虫害防治等养护管理方面。
一、土、肥、水的管理
(一)土壤改良。粘性土壤土气性差,易引起树木生长不良,早衰或烂根死亡,因此采取客土栽植或综合改良措施。如深翻,挖大穴,换种植土,树穴掺砂,施有机肥,适时中耕锄草等,来改良土壤结构。
(二)土壤施肥。树木栽植后,不能总在一个地点施同样的肥,会使土壤肥力降低,影响树木的正常发育。树木施肥应注意以下几点:
1.施肥深度应根据肥料的性质、树龄及树木根系分布特点而定。树木根系发达,分布较深远的如柳树、油松、杨树的树种,施肥宜深,范围也要大。而根系较浅的如火炬、刺槐、白桦、蒙古栎及花灌木等应浅施。大树宜深施,幼树应浅施,基肥应深施。
2.基肥施用时,追肥要巧。3.施肥应与深翻、灌水相结合。
4.树木生长后期应控制灌水和施肥,以免导致枝条徒长,降低抗旱能力,宜于8月底结束施肥。
5.碱性土不可施用草木灰。6.针叶树幼龄期不宜施用化肥。7.不过量施肥,不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
(三)灌水与排水。
1.灌水时期根据树木的习性,不同时期对水分的要求,当地气候的特点,土壤水分变化规律而定。
(1)休眠期浇水。冬春季节干旱风大,因此休眠期浇水特别重要。a、在秋末冬初进行,称为浇冻水、封冰水。可提高树木越冬能力,对防治早春干旱有利。b、早春浇水一般在三月初进行,称为浇返青水。可增加土壤湿度和水分,防止春寒晚霜危害,有利于萌芽新梢和叶片生长及春花树种,果树的开花。
(2)生长期浇水。a、萌芽及展叶期:这段时期是干旱多风少雨季节,应及时浇水。这个时期也正是土壤返盐季节,应明水浇足,要浇透。b、枝叶旺盛生长期:这个时期树木需水量大,应及时浇水,满足树木对水分的需求。c、夏季:夏季气温高多雨,一般不需多浇水,要适量浇水,宜叶面喷水(早晚喷水),但在干旱年份及时浇水。对早春观花及某些果树类树种,在花芽分化期应及时适量浇水,有利于花芽分化、果实发育和提高坐果率。d、秋季:土壤过于干旱时应适量浇水,但在一般性情况下应控制浇水,以免引起枝条徒长,不利越冬。
2.浇水量与次数。树种不同,栽植年限不同,一般花灌木及喜湿润土壤的树种,浇水量和浇水次数要比一般树种多。深根性及耐旱树种浇水量和浇水次数可少些。土质差的地方,树木生长不良或遇干旱年份,可适量多浇。
3.排水。夏季降雨量多时,在低洼地极易形成水涝,因此大雨过后应及时排涝。
二、园林树木的整形及修剪
(一)整形修剪的意义:对树木的整形修剪是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整形修剪,可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虫害,促进开花结果,能调节树木生长势,促使树木健壮生长,保持合理的树冠结构,形成优美的树形,达到树木栽植的最高成活率。
(二)整形修剪的原则:成形是对树木实行的修剪措施(剪、锯、捆、扎等手段)使树木形成某种特定形状。修剪是对树体的某一些器官(茎、枝、叶、花、果、芽、根)部分进行剪裁或删除的措施。在对树木整形修剪时,根据下列原则进行。
(1)根据树木生长发育习性进行整形修剪。顶端生长势的(银杏、云杉、油松),应保留中央领导干的整形方式;顶端生长易形成丛生状的(珍珠梅、黄刺玫),可修剪成圆球形、半球形。
(2)根据树木对光的需求:喜光的树种(桃、樱花)可采用自然开心形的修剪方式;一般乔灌木可通过疏枝,保持冠内通风透光。
(3)根据树木萌芽和发芽力的强弱:萌芽发枝力强的树种(大叶黄杨、榆树)可好多次修剪和重剪,萌芽发枝力和愈伤能力弱的树种(白兰花、樱花)应少行修剪。
(4)根据各部位枝条生长状况:为平衡各主枝的生长势,应对强主枝重剪,弱主枝轻剪;与调节侧枝的生长势,对强侧枝轻剪,弱侧枝重剪。
(5)根据不同的树种其不同功能的要求不同,整形修剪的方式也不同,会形成的不同景观效果。灌丛装栽植和作棚架在职的紫藤,修剪的方法也不同。孤植的圆柏和作绿篱栽植的整形修剪方法又有很大区别。园林中各类的树木整形修剪应根据其在园林绿化中不同功能要求进行。
(6)根据树木的生长条件、环境:在土壤瘠薄或地下水位较高处,应适当降低树的分支点;在多风处宜采用低于矮冠或疏冠整形方式。
(7)根据树木年龄阶段:衰老树生长势已经衰弱,修剪应以强剪达到更新复壮的目的。
(三)树木整形修剪
1.整形修剪是养护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修剪可调节和均衡树势,使树木生长健壮,树形整齐,树姿美观,还能提高新植树木的成活率,达到理想的树形,增加观赏美感。通过人为控制,使植物的生长沿着人们的要求发展,在掌握树木生物学特性的前提下,通过系统的技术措施达到充分挖掘植物的自身潜力,抑制其生长的随意和失衡(即控制技术),改变树木放任自流的生长方式,更能向着符合人们的栽培要求方向发展。因此修剪是一项需要进行周密安排的系统工作。
2.修剪、整形的依据:
(1)树种和习性:园林植物种类丰富,习性各不相同,整形修剪有所区别。如大多数针叶树中心主枝优势较强,整形时主要控制中心主枝上端竞争枝的发生,辅助中心主枝加速生长。
(2)栽培目的:立地条件不同整形修剪的方法不同,如建筑物附近的绿化,要利用自然开展的树冠姿态,丰富建筑物的立面构图,改变它单一规整的直线条。整形修剪就要顺应自然姿态,对不合要求,扰乱树形的枝条进行适度短截或疏枝。
(3)树种分枝习性:大多数针叶和少数阔叶树为单轴分枝,应短截强壮侧枝,不使形成双叉树形;大多数阔叶树则为合轴分枝,则宜短截中心主枝顶端,以逐段合成主干向上生长。假工叉分枝则宜短截中心主枝,改造成合轴分枝,使主干逐段向上生长。
(4)树龄:幼树以整型为主,迅速矿大树冠;成年树以平衡树势为主,要掌握壮枝轻剪,缓和树势;弱枝重剪,增强树势;衰老树要复壮更新,通常采用重修剪,以使保留芽得到更多的营养而萌发壮枝。
(5)修剪规律:同一树种枝条类型、生长位置、姿态、长势不同,进行短截、疏枝后的反应也不相同。修剪必须顺应其规律,给予相适应的修剪措施。
(6)树势:长势不同,对修剪的反应不同。旺盛生长的树木,修剪宜轻,防止过重修剪造成枝条旺长,加剧导致树冠郁闭,通风透光恶化,不仅影响美观,而且不利于开花结果。衰老树适当重剪,逐步恢复树势。
3.整形修剪时期:(1)休眠期修剪
自秋冬落叶至早春萌芽前的休眠期间,进行的修剪称为休眠期修剪,又称冬季修剪。冬季修剪对观赏树种树冠的构成,枝条的生长,花果枝的形成都有重要影响,通常幼树以整形为主;林荫树以观叶赏形为主,主要控制侧枝生长,促进主枝旺盛生长;花果树则着重于培养丰满树形,促进主枝、侧枝等骨干枝的生长,以期早日成形,提前结果。
(2)生长季节修剪
生长期修剪在观赏树木生长季节进行,又称夏季修剪。生长期修剪是对休眠期修剪的补充,要剪去大量枝叶,会对树木外形有一定影响,应尽量从轻。花果树、行道树的夏季修剪,主要是控制竞争枝、
第五篇:林业树木栽培技术管理措施论文
1研究林业树木栽培技术的重要意义
林业树木的栽培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林区树木的种植与生长不仅影响着地区的经济建设水平,还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据调查显示,我国很多林区不仅缺乏较好的栽培技术,在林场的建设中投资树立较多,建造成本居高不下,但是林区发展却始终不好,收效甚微。对林业树木栽培技术进行研究,有助于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栽培技术,统筹林业资源的发展,弥补林木结构存在的不足,并提高树木的经济价值,做好病虫防治工作提高成活率。
2林业树木栽培技术的关键
2.1林木的选取
众所周知,树木的种类异常丰富,每种植被适应的生存条件和环节具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做好选苗工作是树木栽培的第一要义。具体而言,在树苗选取之前要对种植地区的土壤、水分、气候、温度、湿度等做一个系统的分析,根据;林区的特点选择适合种植的树木。另外,还要对树苗的优质状况做一个考量,明确投资成本,制定符合实际的栽培方案。
2.2林区的整体改良与优化
林区质量与林区环节紧密相关,要建立优质林区,就必须提高整个地区的抵抗能力。因此,在栽培树木的同时,还要关注林地整体的状况,对环境质量较差的方面予以完善,调节好人工作业,并控制好土壤肥力与药物使用的数量,切实提高树木的栽培情况。
2.3病虫害防治
树木就好比人,在生长的过程中必然会遭到外界的侵袭,减缓树木的成长速度,使其患病或者死亡。林业树木栽培技术的重点就是要做好病虫的防治工作,增强植被抵御威胁的能力。因此,林业区域的工作人员要及时关注树木的状况,一旦发现有病虫存在的可能性,就要通过技术手段做好隔离。此外,还要对林区情况做好实时的监控,在最佳的季节喷洒药物,提高树木的抵抗力。
3林业树木栽培技术措施
3.1缠干作支撑,提高其抵御风险的能力
为了提高苗木的成活率,根据天气状况、苗木粗细、生长特点,对一些需要“支撑”的树木实施缠干,用人工手段帮助其提高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具体操作就是把树木的主干和连接分枝部分用草绳或者其他条状物品缠缚树干,也可以放置坚硬木棍,除了抗风雨能力外,还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加水时也可增加湿润度。
3.2落实浇水培土要求,确保压实周边穴土
林业树木栽培主要是在春季,土壤相对干燥,树木需要补充和保持一定的水分,在栽培过程中,要保持树穴内有充足的水分,苗木放置后,要注意其透气性,以保证树根的成长发育。同时,在栽种树木时,种植深度覆土到水平位置或者略高于原土痕5cm左右,树穴底部要有15cm左右的软土层,放置树苗时,根部与土壤要紧密结合。采取边回填边夯实的方法,每20cm夯实一次,以起到固本培源的作用,提高其成活率。
3.3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我国国土面积广阔,不同地区的气候状况、环境情况都有很大的差异,在林业树木栽培的时候,必须按照要求,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改变原来过于刻板的栽培模式,加大种植的灵活性,并跟军林区的产业结构推行自然环境保护措施。另外,林业区域还要做好技术引进是实验工作,对嫁接技术、无土栽培等新方法进行研究,定期举办学习活动,学习林业树木种植水平高的地区的栽培技术,提高树木成活率。
加强林木栽培技术的研究,能够提升林区的生产力水平,从而推动林业更好更快的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善。因此,林业树木栽培必须完善相关技术,从多个方面做好栽培,选择最佳的树木类型,按季节进行种植,并定期进行施肥和喷药,提高树木的存活率,为林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白建华,胥谦,周艳丽.林业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6,36?(24):190-190.[2]王佳巍,金鑫,狄松巍.林业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管理措施[J].民营科技,2015,(10):19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