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野下环境管理研究论文

时间:2019-05-15 12:09: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态文明视野下环境管理研究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态文明视野下环境管理研究论文》。

第一篇:生态文明视野下环境管理研究论文

摘要:环境管理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当代环境管理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协调,从而有利于人们的生存与发展。在生态文明的视角来看,环境管理的实质内涵主要有技术内涵、经济内涵和制度内涵。本文对生态文明视野下环境管理的三个实质内涵进行分别的阐述,以前提高环境管理的水准。

关键词:生态文明;环境管理;内涵

环境管理是预防和质量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只有做好环境管理工作才能有效的协调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保障人们的物质很精神需求。本文对生态文明视野下环境管理的三个实质内涵进行分别的阐述,以前提高环境管理的水准。

1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环境管理的技术内涵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环境管理的技术内涵是调节城乡、产业以及上下游地区之间的生态关系,在环境管理中要协调好之间的关系。

1.1城乡之间的关系协调

城乡生态关系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垂直生态链。在三大产业中农村是第一产业的基地,而城市工业作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则是链接农村和城市之间的生态系统的中间环节。在三大产业的生态关系中,我们不但要实现城市化道路,消除城市化的污染转移到农村的现象出现,同时要加强新农村的建设,消除农村污染,向城市输送更多安全生态的农产品,实现城乡生态系统相结合形成良性循环。

1.2上下游地区的生态关系协调

上下游地区的生态关系是呈水平状态。在环境的管理中,我们要协调好上游生态保护与下游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让生态工程带动新城市和新农村的建设发展,对于农村的环境管理要更加重视,由于农村环境管理比较薄弱,我们要控制对农田、引用水源和养殖业的污染,最大限度的减少上游的污染而造成对下游的影响,积极处理好上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关系。

2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环境管理的制度内涵

2.1环境管理的主流化

环境管理的主流化的概念是在进行环境管理的过程中,我们要得到国家和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并让社会大众都能参与到环境的保护中来。这就要求政府部门要将环境保护纳入到相关部门的议事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环境管理的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环境管理的日程上来,通过各种措施和制度不断加大宣传的力度,让社会公众对环境保护的理解和认可,并参与到环境的保护公益事业中来。同时还要协调好区域的经济发展和对资源的有效利用、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建立各种有效的环境管理制度,积极调动社会大众的积极性。

2.2环境管理的生态化

只要是指在进行环境管理制度的制定时要充分考虑的生态化的因素,并将生态化作为制度制定的基本原则,使环境管理制度符合生态系统的要求,同时还要求多个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管理。政府要在环境管理中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积极给社会公众提供各种平台参与到环境管理中来,让环境管理制度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

2.3绿色政绩制度化

绿色政绩制度化主要是指树立起绿色化政绩观,将环境保护工作成效作为考察政府职能部门管理工作效能及效率的重要指标,同时保证环境管理工作考核的制度化,为实现环境管理的目标提供制度上的保证。绿色政绩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要求,也是环境管理的制度化要求之一。

3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环境管理的经济内涵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为了谋求经济的发展而对环境进行肆意的破坏和污染,也让环境管理工作难以开展。在生态文明视野下我们必须处理好环境管理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已经成为了环境管理的经济目标。

3.1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位

科学发展观是党针对我国经济发展提出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指出只有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在环境管理中我们要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实处,走新型的城市工业化的路线,实现高效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经济。

3.2推动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目前,生态文明社会所提倡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循环经济,所以在开展环境管理工作时应注重资源的整合,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从而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提供帮助。另外,应将建设生态型社会和可持续发展型社会作为环境管理的出发点与立足点,确保生态环境保护能够与经济持续发展能够实现相互协调。此外,应将制定环境污染治理对策,处理收入与环境服务需求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结构效应及规模效应作为环境管理的重点内容。

4小结

综上所述,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环境管理的内涵在建设物质文明社会的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要使环境管理能够很好的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我们就必须要了解生态文明视野下环境管理的经济内涵、制度内涵和技术内涵。

作者:郑江宁 单位: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

参考文献:

[1]陈蓓,王雪琴.区域环境管理指标体系研究与水平评价———以大渡口区为例[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9(2):42-46.

[2]周训芳.湿地保护的主流化与湿地法律制度的生态化[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0,(1).

第二篇:生态文明建设视野下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视野下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入,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我国正从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迈进,旅游业的发展前景不可限量。对于生态文明建设视野下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主要有建立公众生态文明意识;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及考核评价体系;制定科学的旅游规划,合理开发生态旅游资源;提倡绿色低碳发展,倡导游客文明消费;增加对生态环境的投入,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关键词]生态文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0198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入,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旅游业属于资源消耗相对较低、环境破坏相对较小的产业,是较为典型的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产业,但仍存在着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的影响。随着人类的环境意识的觉醒,旅游市场对环境要求越来越高,旅游业自身不断寻求可持续发展,人们开始对传统的大众旅游提出质疑,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低碳旅游、旅游循环经济、洛哈思旅游等新的旅游发展方式。

当前,我国正从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迈进,旅游业的发展前景不可限量。因此,从生态文明建设视野下探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生态文明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21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近年来,源于低碳经济的盛行,在可持续旅游的前提下,Tang等分析了“低碳旅游”的基本概念,主张通过节能减排获得高质量的旅游经历、更大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所谓旅游可持续发展主要是指在保持和增强未来发展机会的同时,满足目前旅客和旅游地居民当前的各种需求,即在旅游业发展中,既要保证旅游业的经济增长,又不能破坏环境,还要兼顾社会文化因素,尽量做到经济、社会、生态三者协调发展。

22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有关生态文明建设视野下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学术论文大多是近些年的研究成果,在CNKI中以“生态文明”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进行高级检索,共检索到相关文献60篇(时间截至2016年3月),主要集中在2008年以后(共计53篇,占了8833%)。由此可见,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文明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旅游业由于自身内部构成的多元性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紧密关联性和敏感性,各要素随机性和不确定的变化都会导致旅游系统的复杂性加剧,无论是在旅游系统的内部构成中还是在旅游系统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中都存在着大量的能量、信息和物质之间的复杂交流。将生态文明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可以发挥二者各自的长处,同时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视野看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比较系统、合理、公平地配置各项资源和生产要素,而可持续发展的探索又可以为旅游系统的研究注入历时性的意义。

3生态文明建设视野下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31游客及当地居民的生态文明意识不高

中国是个人口大国,近年来,旅游业的发展尤为迅速,2015年,国内旅游总收入增长19%,国内旅游人数达到40亿人次,年人均达3次,成为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入境旅游约133亿人次,出境旅游约12亿人次。目前,全国星级饭店总数达15万家,旅行社达27万家,各类旅游景点景区达2万多家,其中,5A级景区超过210家。在各大旅游景点景区中,仍存在各种不文明现象,如乱写乱刻、随手丢垃圾、随意攀爬文物,广大游客和民众生态文明意识不够,缺乏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虽然有些景区景点有宣传标语,例如违者罚款之类的,但没有具体实施,所以,对游客起不到相应的作用。

32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破坏生态环境

在对旅游景区景点进行规划开发时,未能保护好山体、河流、湿地、生物多样性等生态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山体、植被、水系,这些破坏必然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这种影响如果不超过环境的承载力,我们也不必过于担心,但人们往往在追求旅游的经济利益时,容易忽略环境自身的承载能力,如果长期超出环境的承载能力必然会导致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这些破坏主要是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超额利用。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把节约资源作为根本之策。加强水源地保护,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提高矿产资源勘查合理开采和综合利用水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33缺乏生态环境的相关保护措施

近年来,我们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的旅游业快速发展,由于缺乏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积累下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进入高发频发阶段。例如,因为经济利益上的驱动,部分历史文化遗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一些自然景观也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全国江河水系、地下水污染和饮用水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有的地区重金属、土壤污染比较严重,全国频繁出现大范围长时间的雾霾污染天气,有些城市已经很少见到蓝天白云。这些突出的环境问题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和损害,社会反映强烈。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等的要求越来越高,良好的生态环境在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越来越高,环境保护问题日益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

34生态旅游景点景区游客严重超载

生态旅游景点景区因其原始性、自然性、生态资源脆弱性、生态环境敏感性,所以需要良好的保护,一般不允许有超容量与超限度的人为开发和干扰活动。生态旅游的开发必须以生态环境容量为依据,但有些景区淡旺季区分明显,就容易造成旺季旅游景区超负荷运作,给生态旅游区域的生态景观和自然遗迹带来严重的破坏和影响。故宫从2008年起逐步建立监测信息平台,在多年数据研究的基础上,同时结合多年工作经验,以及故宫世界文化遗产地的特点,限定单日接待人数为8万人次,当日游客达到8万后将关闭窗口停止售票;另外,故宫还于每年的11月1日起至第二年的3月31日(不含元旦、春节假日期间),网上以20元(不含钟表馆、珍宝馆)的半价出售优惠门票。

第三篇: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查和研究.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查和研究

-----记常德市双桥坪镇大桥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

一.调研背景

我国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后,又提出生态文明。并且把它写入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之中,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到社会发展目标中统筹考虑,成为中国共产党对子孙后代和世界负责的庄重承诺。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将使人类社会形态发生根本转变。

生态文明是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发展的一个更高阶段;从狭义的角度讲,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是并列的文明形式,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文明。在生态文明理念下的物质文明,将致力于消除经济活动对大自然自身稳定与和谐构成的威胁,逐步形成与生态相协调的生产生活与消费方式;生态文明下的精神文明,更提倡尊重自然、认知自然价值,建立人自身全面发展的文化与氛围,从而转移人们对物欲的过分强调与关注;生态文明下的政治文明,尊重利益和需求多元化,注重平衡各种关系,避免由于资源分配不公、人或人群的斗争以及权力的滥用而造成对生态的破坏。生态文明是对现有文明的超越,它将引领人类放弃工业文明时期形成的重功利、重物欲的享乐主义,摆脱生态与人类两败俱伤的悲剧。生态文明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可持续发展性,这种可持续发展性体现在了物质文明的可持续、精神文明的可持续、政治文明的可持续,结合调研村的实际情况具体到我们的调研角度上我们是从农村商业发展的情况,农村社会风气的情况、农村基层民主的情况这三个方面进行的调研。

二、调研人员:丁海、黎玲、刘娟、熊宇明、钟泽洲、刘美琪

三、调研分组:

农村商业发展(物质文明)调研小组:钟泽洲、刘美琪 农村社会风气(精神文明)调研小组:丁海、刘娟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文明)调研小组:熊宇明、黎玲

四、调研时间:2008年7月12日~2008年7月16日

六、调研目的:

1、深入基层,实地调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问题,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个大的方面着手在一定层面上进行调研,尽最大的努力真实的反映在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2、作为党员或是入党积极分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基层农民处了解农民的疾苦,加强自己的党性修养,提高自己的实践水平

3、锻炼我们吃苦耐劳的坚韧品质和协调合作的精神

调研报告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是构成农业的最基层农村居民单位,农村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影响到国计民生,因此如何建设农村就一直是党和国家最关心的一大问题。每年国家都会向农村建设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提供更多的惠农政策,帮助建设农村的基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社会主义国家有着社会制度上的巨大优越性,因为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有着手足般的兄弟情谊,所以这种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中华大地的广大农村应该更需要体现,同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是党和国家最广大农民朋友的庄严承诺。经过几年甚至上十年的发展,农村的面貌的确发生了巨大的、翻天覆地般的变化,正是在这样的一个发展时期很多以前忽视的问题却层出不穷的出现:农药化肥以次充好的现象开始蔓延、基层民主开始被把持、农村朴实的风气开始败坏……在这样的情况下,党和国家提出了要建设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那么生态文明视野又将从哪些方面体现呢?我们调研小组讨论认为应该从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文明建设、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文明建设几大方面入手,而将生态文明视野定义为是否可以进行可持续的发展。鉴于我们调研村的实际情况,我们将物质文明建设局限在了农村商业发展方面,将精神文明建设局限在了农村社会风气方面,将政治文明建设局限在了农村基层民主方面。农村商业发展调研小组主要的工作是辨别农村小商店的商品的真伪、在农民朋友口中了解现在农资物品的价格和实际的效果以及分析这些情况的可持续性,农村社会风气调研小组主要工作是挨家挨户走访了解现在农村社会风气的实际情况,并对结果做可持续性的分析,农村基层民主调研小组主要工作是了解当地农村基层的民主情况从基层干部和农民朋友口中得到最真实的情况。

三支调研队伍经过近一周的分头了解得到了很多关于各自的一些非常有用的信息,并且也放映出了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索。常德市鼎城区双桥坪镇大桥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总体来说有明显的变化也突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风貌,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物质文明建设方面:该调研村商业文明相对比较发达,在贯穿整个大桥村的主街道上有大大小小的日常用品商店4家,服饰店1家,鞋店1家,农资店1家,小餐馆2家,每月农历逢“2、5、8”都会在这个地方进行集市交易,当地称为“赶场”。为时约一天的集市上各个商户会在沿街摆满各种各样的商品进行买卖,每次赶集的场景都是热闹非凡,周围很多的其他村的人也会赶来赶集。但是由于是流动式的商业往来没有一定的固定的交易场所和名目,因此在集市中往往会出现很多以次充好,甚至假冒伪劣的现象,而在固定的商家会出的现象是商品特别是食品过期、大量三无产品、众多冒牌产品等等,就我们在大桥村生活的一周时间里我们共买到了电池、老干妈豆豉等假冒伪劣商品,在我们调查期间我们发现很多农民不辨食品真伪,收到了假货也不会积极找商家调换,同时我们还了解到对于农民朋友最重要的农资商品价格涨幅非常大,并且质量也越来越差,根本到不到相关的实际标准,我们与大桥村村支书交流的时候从他口中得知了一下的一些情况

1、遍存在的现象是“双季改一季,一季变荒田”。可耕地面积大大减少,村支书预测两年后田地将严重荒芜

2、设施破旧、水利设施、交通方式落后。最大的问题是粮食运输道路、新型农耕设施运输道路不通,田间灌溉水路不通,这两个不通是最大的问题。因为政府对田地有补贴,农民不让出田修道路

3、化肥费用高、粮食收购价低,因而造成了这样的一个现象:农耕无收益甚至亏本,农民农耕积极性低落。自己只负责自己的几亩田只管自己吃、不管销售。

4、水严重欠缺和污染,最大的污染是铁元素。自来水项目无法引进到有数千人的大桥村

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听该村一些上了岁数的老人介绍该村以前的风气相当好,很多老人因为当时的实际情况还有夜不闭户的习惯,但是他们也对现在的情况表示扼腕,我们在调研时发现了一种叫做“茶馆”场所(当地人对聚众赌博场所的陈称呼),并且“茶馆”现象相当泛滥:听人介绍一条街有10到20家茶馆,多的时候平均每家茶馆有7到8桌约计400、500人在茶馆进行赌博活动,赌注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输赢有甚者上千元,这样的赌博使农村的风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调查期间属农村最繁忙的“双抢”(抢收、抢种)时期但据我们初步观察在大桥村一条1公里左右的街道便有大大小小“茶馆”(一种对聚众赌博场所的称呼)10多家,每家6-7桌,有些商店门口都是摆着牌桌。很多年轻人不愿在家务农都聚集在“茶馆”赌博,赌注从1、2元到10、20元不等每天输赢好几百,村支书介绍因为种田无收益很多农户宁肯将国家补贴用于牌桌赌博上,现在农村盛传一句话“白头发的种田、黑头发的进茶馆”,这种现象着实让人相当担心,无论年轻还是年老,反正能上桌的就打,不会打牌倒还会受鄙视,尤甚者将一年打工赚的钱统统输掉,这种现象还直接导致现在在家真正务农的只有老人,造成老人生活艰苦,也造成了农村游手好闲的年轻人的数量增多。另外部分村干部通过不民主的手段当选本身素质就不高还欺负很多村民特别是独住在家中的农村老人。现在农村明偷、明抢现象比以前严重得多。

三、政治文明方面:我们在做政策宣讲的时候发现这个村的农民朋友都还是比较了解的相关政策的,但是他们也对农村有些村干部表示了极大地愤慨,他们向我们反映有些村干部将国家的粮食补助款收入自己的口袋,有些村干部仗着自己的势力占田霸地,更有人反映村干部将村里的公有产业变卖供自己挥霍,关于基层民主方面,他们说所谓的村民投票不过是走走过场,票都把握在了村干部的手中,又没有监票的人员,也没有公示的情况,总之大家反映在这样的一个农村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民主,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政治文明,这些其实在我们做政策宣讲的时候就亲身体会,有村干部诋毁我们说我们是搞得假事,是没有意义的事情,这也让我们很愤慨。

经过小组成员讨论并咨询了当地有关农民朋友,觉得产生这样现象的原因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阐述:

一. 畸形的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当地有很多外出打工的青年人,他们回到家乡后将在打工地所见的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片面的不加改造的直接搬到了农村,在农村这片地区缺少了发展高级市场经济的基础,猛然的接触沿海城市的市场经济模式,使很多人的思想产生了茫然的变化,盲目的改变原先自己的生活模式和生活状态,使自己沉陷在了一种恶性的循环当中,有时候让自己随着畸形的市场经济模式运转,将市场经济中的一些不好的东西全盘吸收,拜金主义和唯利主义成为农村商业的一大弊病,并且可以从农村风气发生变化,青年人素质下降等事实上得以表现。

二. 村干部素质不高,把持农村民主。有些村干部由于家族的原因或是家势的原因当上了干部,那么为了保证自己的地位就只能通过把持民主保障自己的地位,这种极端的权利欲望就可以幻化成欺农误农,通过自己的权力剥夺农民们应该有的权利,改变了农村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

我们认为这样的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变,并且关键在于运用生态文明的视野来建设。

一、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物质文明建设方案,从商业发展着手,通过合适的宣传手段和强制法规纠正在农村存在的市场经济的恶性循环,将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真正在农村建设作为建设基层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问题来抓。国家严格控制农资用品的价格和性能,使农民朋友真正得到实惠,使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成为农民朋友自觉自愿的一项自己的事来做。

二、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文明建设方案,从我们调研村的实际出发就是整顿社会风气、提供健康的休闲娱乐活动。积极响应政府的政策坚决取缔“茶馆”等聚众赌博的场所,还农村以清新之风,要做到监管得力不能出现包庇现象,没有任何理由的取缔那些聚赌成风的场所,坚决执行以教育为目的、罚款为手段、治安拘留为惩罚的方针,为拯救农村民风必须让我们坚定不移反对和取消“茶馆”。为农民提供一些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而不是让他们沉溺于赌博中不得自拔。加大农村社会治安力度,请专门的青少年犯罪学专家实地指导如何解决那些青少年的心理和思想问题,教育他们使他们重新融入人生。

三、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政治文明建设方案。就我们调研村的实际情况我们需要想办法做到的是扩大基层民主范围,设立专门的监察人员确保每张选票都是选民的真实反映,定时召开群众大会核实一段时间的工作和审核工作计划;设立专门的监督和监察机制,对农村基层干部做公正、公开、公平的监督,让农民朋友真正知道村干部在干什么。

党和国家始终是将农业问题做为国家和政府的最大的一个问题在抓的,相信在生态文明视野下我们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会越建设越好,越建设越体现优越性,希望我们的农民兄弟能正真获得实惠,国家越来越富强!全面发展的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更完美的实现!

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政策宣讲与基层调研“三下乡”小分队

2008年7月15日

第四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

一、引言

自上世纪大力发展工业以来,全球的生态环境开始逐步恶化。目前,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的现状已成难以回避的问题,如何解决环境问题、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人类高度关注的一项重大战略问题。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在改革的三十年里,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环境污染、自然资源过度开发、资源短缺等困难,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发展的“瓶颈”。党和国家对此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同时布置了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战略。

生态文明是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社会文明的形态,是人与社会文明 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深刻总结,也是对发展现实和发展要求的客观反映【1】。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特殊的阶段,资源、环境和生态等因素对今后十几年、几十年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按照传统的发展模式,我国已经没有足够的资源和空间来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长远来说,只有建设生态文明才是今后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出路。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广阔的完整科学理论体系。其核心价值观是对人类社会前途命运的终极关怀,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亦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立场和价值取向的必然归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和分析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必然结论。

早在19世纪环境问题初露端倪时,马克思、恩格斯已敏锐的感到来自生态环境的威胁,并表达了生态文明的思想。马克思与恩格斯当年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但却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同时还提出要通过实践活动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简言之,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观点是:人与自然的统一,相互依存,人与自然必须和谐,而且能够和谐。

马克思、恩格斯坚决反对对自然采取敌对的态度,人类在支配自然的同时必须服从自然界发展规律,按客观的规律办事。自然界对人的制约作用是客观存在的,不可忽视。否则,就会导致对自然界的破坏,最终人类只能自食苦果,社会的发展将被限制甚至阻断。恩格斯曾明确的说过:“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决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2】的”。马、恩的生态文明思想具有的前瞻性是人类生态文明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来源之一,对应对当前的生态问题,仍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是党中央站在新的时代高度,纵观国际国内形势,根据我国国情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应对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的双重挑战而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我国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努力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等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对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基础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生态文明,而是在马、恩生态文明的思想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有三个主要观点:一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价值观——自然观、和谐观与发展观;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生态智慧——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强不息等;三是中国共产党对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和思想上的成熟。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是共产党思想和我国古代文化结合的共同产物。从可持续发展、两型社会构建,到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科学发展观,到十七大首次提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并将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之一,再到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等理论形成过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形成、丰富并不断发展的过程。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

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关键在于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和消费 模式,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要前提。此前我国在经济上奉行的是“唯GDP论”,“唯GDP论”时期多采用粗犷式经济发展方式,这对生态文明是极具破坏性的。以“绿色GDP”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核算与评估指标,全面推行实施“绿色GDP核算”成为新经济发展模式,是彻底转变上述不合理的发展观、政绩观的重要方法之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需要“顶层设计、中层落实、基础行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研究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政治自觉。高度的政治自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中之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强有力的制度建设。用完善的制度激励、引导社会各类主体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之中,要依法制定更加严格的有关标准,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适应我国具体国情的能效与环保标识认证制度,从而有力地推进与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培育全社会生态文化,培育生态文化的目的,就是要确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生态价值观。在全社会树立“环境保护优先”,形成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生态意识,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

1、对消费者而言

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引导大众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向可持续消费转变。只有深入持久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生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格局,才能真正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时代,才有可能逐渐扭转极为严峻的生态环境现状,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水青山。

2、对生产而言

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化工企业的生产方式进行生态化改造、形成“低消耗、少污染、可循环”的生态化生产方式。产业生态化是生产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建立可循环的“产业生态系统”,可以把产业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最低的程度。

3、对产业结构而言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应加紧产业结构的升级,由轻纺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上升到以重化学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以原材料为重心的经济结构上升到以加工组装为主的经济结构、以低附加价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上升到高附加价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同时,将国民经济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进而向第三产业升级。这是经济新常态的必然发展路线,也是生态文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可行方向【4】。

4、对政府而言

生态文明是不可能自发形成的,其形成需要一个强制力量的推动。我国幅员辽阔,国土空间多样,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只有政府的大力推动才可完成,即依托我国现有的行政管理体制,以政府为主导,通过“自上而下”的行政力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向各个地区落实。

四、结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中国共产党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与时俱进地顺应世界生态文明运动潮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的结果。只有深入持久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生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格局,才能真正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时代,才有可能逐渐扭转极为严峻的生态环境现状,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水青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充分保证。

参考文献

[1]刘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201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3-384页 [3]潘文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2015 [4]黄勤: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进展,2015

第五篇:生态美学论文:生态美学视野下的企业文化建设

生态美学论文:生态美学视野下的企业文化建设

【中文摘要】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的更新转变。在社会形态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企业,应运而生。它对物质的生产、劳动效率的提高以及整个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它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人类由原来的敬畏自然的极为消极的生存方式转变为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积极主动从自然界发掘资源来组织生产的生存方式,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和生态系统的失衡,并由此引发了全球生存现状的一系列危机。生态美学概念的提出,恰好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视角。生态美学提倡的基本理念是遵循自然生态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使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共生,达到一种“诗意栖居”的状态。这也就要求我们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只有这样,人类的发展才能在一种和谐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氛围中进行,最终促进人、社会、自然生态的和谐发展。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器,承担着促进社会物质进步的重任,其建设的好坏与否,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因此,鉴于现...【英文摘要】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history, the way of human production and living mode has been changed while

the social development.Enterprise, a new mode of human production mode has risen at the historic moment since the social mode developed from agricultural society to industrial society.It accelerates the improvement of production, labor efficiency and optimal allocation of social resources.Meantime, it also changes the mode of human living.People changed from negative production mode to positive pr...【关键词】生态美学 企业文化 和谐

【英文关键词】Ecological Aesthetics Enterprise Cultural Harmony

【目录】生态美学视野下的企业文化建设3-

4Abstract4

摘要

第一节 研究

第一章 绪论7-1

1背景及意义7-87-8法8-11

一、研究背景7

二、研究意义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方

第一

第二节 研究内容及创新8

第二章 生态观与生态美学的阐释11-27

节 生态观及其分裂性矛盾11-1611-1515-16

一、中西方文化中的生态观

二、生态观的分裂性矛盾分析及美学的观照第二节 生态美学及其价值指向16-2

3一、国内

外生态美学研究状况17-2020-23义23-2

4二、生态美学的基本内容与性质

一、理论意

第三节 生态美学的现实意义23-27

二、实践意义24-27

第三章 企业文化及相关

一、企

概念阐释27-35第一节 企业文化的内涵27-30

32一、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30

二、企业文化的约

四、企业文

第三

一、束功能30-31化的激励功能

31三、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

31五、企业文化的效益功能31-

32节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32-35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32-33

二、原因分析33-3

5第四章 生态美学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度分析35-47生态美学与企业的契合点35-4035-37

第一节

一、建设优美的企业审美环境三、二、培养和谐意识的企业社会责任感37-38

科技发展促使企业注重生态38-40化建设的指导作用40-45设的立足点40-42节点42-43突破点43-4

5第二节 生态美学对企业文

一、整体合一的世界观是企业文化建

二、天人和谐的伦理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

三、肯定自然内在价值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三节 当前生态与企业关系分析45-47

二、生态状况与企业关系分析

一、当前生态状况4545-4747-

53第五章 基于生态建设之上的现代企业文化第一节 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企业文化47-49

二、建设绿色环保型企业一、二、培养

一、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47-4848-49

第二节 企业文化建设应做好的工作49-

53明确生态美学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49-50企业家的生态意识50-51责任感51-53

三、端正企业宗旨,增强企业的社会

致谢55-57

注释

总结53-55

下载生态文明视野下环境管理研究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态文明视野下环境管理研究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贵州经济可持续发展1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贵州经济可持续发展 袁名松 (安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贵州安顺 561000) [摘要] 从党的十五大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贵州在发展生态经济、生态旅游、生态文......

    生态文明视角下林业管理研究论文(合集五篇)

    目前,生态文明已经成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性话题,生态文明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为了打造生态文明的环保型社会,就必须加强林业资源的管理,二者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

    生态文明论文

    环境与生态文明 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生态文明,是以生态意识强、生态产业发达、生态环境良好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形态。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实践,将有力地体现社......

    生态文明论文

    形势与政策 论文 题目: 建设生态文明 院 (部): 建筑城规学院 专业: 建筑学 班级: 建筑112 姓名: 李霄汉 学号: 2011051166 指导教师: 李霄汉 完成日期: 2013年11月26日 一、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论文

    注重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

    生态文明论文

    生态文明论文 院系: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世界伦理社会化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

    生态文明论文

    论生态文明建设 摘要 “生态文明”这个理念的提出,是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之后的第五个文明,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中不可......

    美丽中国视野下市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研究

    美丽中国视野下市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研究 ——以信阳市为例 摘要: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是构筑“美丽中国”的必然逻辑,市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和根本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