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个医生治好了我的恐婚杂文随笔(范文)
“你什么时候发现你恐婚的?”坐在我对面的白衣先生问。
我想了想说:“我也不知道。”
“你谈过恋爱吗?”白衣先生继续问。
我点头,接着将我的两段感情经历告诉他。
和初恋谈了近一年,因为他劈腿而分手了。
第二段是和大学同学,从读书到工作共五年,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他还对我挑三拣四,本就没信心的我提出了分手。
白衣先生沉默了片刻,问:“你单身多久了?”
“两年。”
“现在想谈恋爱吗?”
我连连摇头:“我觉得一个人生活得轻松自在,找个人来吵架,没必要。”
白衣先生轻轻蹙眉,表情微妙,良久后说:“你这恐婚的病,只有我能治。”
**
上述场景发生在一家甜品店里,白衣先生自诩是老天派来给我治“恐婚病”的医生。
其实他的职业并不是医生,他是我工作上的一个合作伙伴,由于工作原因,我们常常待在一起。
前几天他告诉我,他喜欢我。
所以我约他在甜品店是为了告诉他,我的“恐婚病”是顽疾,让他不要在我身上浪费时间。
谁知道,他却说能够把我的“病”治好。
接下去的日子,他就紧锣密鼓地开始对我进行“治疗”——不遗余力地对我好。
他每天早上说“早安”,晚上发“晚安”;人肉天气预报,每天提醒我次日天气;一起工作时给我准备好吃的甜品;研究了口红色号后,挑了四支最适合我的颜色的口红送给我;知道我某手机游戏段位始终不上去,特地练了个小号带我上分……
只要我提的要求,他的回答都是“好”;我说的话,他的回应都是“对”。
这个伪医生可谓是事无巨细,让我给这个男人打个分,足以接近满分。
只是我不确定,这个华丽的糖衣里,是甜蜜的果实还是罪恶的毒药。
我开始不敢面对他对我的好,因为我厚重的心房仿佛已经被封死,没有钥匙。
于是,我想尽办法躲他,比如我不再打游戏,他约吃饭我找借口不去,他发工作以外的微信我不回,他的电话我也少接。
但是,他却始终不放弃,像一个执着的长跑运动员,明明就看不到终点,却依然在炎炎烈日下狂奔,孤独且悲壮。
终于我忍不住了,在他追求我的第45天,我当面认真地拒绝了他。
我说:“对不起,我没有准备好,还不想谈恋爱。”
他笑着说:“没关系,我可以等。”
我顿了顿,吸了口气:“我不喜欢你。”
霎时,他脸上的笑容消失了,深邃的眼眸中藏着无尽失望。
几天后,我申请了休假,十天。
我回了远在另一个城市的家,终于,我清净了。
再也没有人给我发“早安”和“晚安”;没有人每天嚷嚷着要带我打游戏上分;没有人老是在我耳边叽叽喳喳个不停;也没有人再和我说“你的病,只有我能治好”了……
奇怪的是,我居然觉得有些不习惯,像是心口被利刃割开,什么时候被挖去了一块?我也不知道,只发觉空落落的。
回家的日子很清闲,于是我热情地邀请爸爸陪我去看电影,被惨拒,我爸说这浪漫的事儿,他要和我妈去做。
得!又被喂了狗粮。
我发朋友圈吐槽我爸“令人发指”的行为,只有不到10个赞,其中没有白衣先生——大家应该都很忙吧?毕竟他们都在忙着工作。
心,一下子更空了——我什么时候开始变得患得患失了?
周六,我许久没响的手机响了。
是白衣先生!
他说:“我陪你去看电影吧?我现在在你家附近了。”
我懵了,讶异道:“啥?”
“你朋友圈里不是说你想看电影吗?你爸不陪你,我陪你!”
“你怎么知道我家?”
“我偷看过你身份证……”
我快速换衣服出门见到了白衣先生,他还是一身白衣,阳光地站在我家路口处等我。
看完电影,他送我回家,被本来趴在窗口偷看我们的爸妈发现,硬把他邀请进家里喝茶。
爸妈很热情,对白衣先生问长问短,还差遣我去给他拿果盘。
我从厨房准备好果盘回到客厅,在门口听到他们三人的低声细语。
妈妈内疚地说:“在她小的时候,我和她爸三天两头吵架,弄得他对婚姻很恐惧,现在连恋爱都怕。”
爸爸叹气:“我们结婚早,那时年轻不懂事,没想过我们吵架会对她造成影响。”
妈妈说:“可是这孩子只记得我们过去的不和谐,现在我和她爸的美好她都看不到。”
白衣先生听后安慰我爸妈:“叔叔阿姨放心,我一定会加倍对她好,治好她的恐惧。”
不自觉,我的嘴角勾起一丝微笑。
我端着果盘进客厅,他们的对话停止,我假装什么都没听到,淡然地坐下。
白衣先生拿出我最钟爱的牌子的巧克力,递给我,说:“差点忘了给你。”
我接过来,拿出一颗塞进嘴里——很甜。
而后我抬起头看着一脸真诚的白衣先生,说:“你的医术还真挺好。”
第二篇:北京有个798杂文随笔
坐上地铁14号线,望京南站下车,就是著名的北京798艺术区了。798艺术区位于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街道大山子地区,故又称大山子艺术区(英文简称DAD-Dashanzi Art District),原为原国营798厂等电子工业的老厂区所在地。
厂区里管道穿行,砖房林立,几十年来经历了无数的风雨沧桑。随着北京都市化进程和城市面积的扩张,原来属于城郊的大山子地区已经成为城区的一部分。工业外迁,原址上必然兴起更适合城市定位和发展趋势的、无污染、低能耗、高科技含量的新型产业。大批艺术家文化人的入驻,正是这一历史趋势的反映。
如今798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媒体和大众的广泛关注,成为了北京都市文化的新地标。艺术家和文化机构进驻后,成规模地租用和改造空置厂房,逐渐发展成为画廊、艺术中心、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公司、餐饮酒吧等各种空间的聚合,形成了具有国际化色彩的“SOHO式艺术聚落” 和“LOFT生活方式”,引起了相当程度的关注。
这批入驻者中,包括设计、出版、展示、演出、艺术家工作室等文化行业,也包括精品家居、时装、酒吧、餐饮等服务行业。大小店面林林总总,和谐相处。一直想去798看看,终未成行,赶巧女儿在那附近参观学习,我就急匆匆过去与她会合,我们先在Laker餐馆吃午餐,点了水果沙拉、咖哩猪排饭和龙利鱼薯条,吃饱喝足了才有劲儿走啊,在炎炎烈日下开始慢慢逛。
艺术区内还尽可能保留着原貌,粗粗的管道规律地架在上方,砖墙上的涂鸦杂而不乱,有的还挺逗。
随处能见的小雕塑大方可爱,店里的产品有的实用,大多只能观赏,甚至价格不菲,一件不起眼的东西就几十万,真不知道这些店具体是怎么生存的,也许半年不开张,开张吃半年吧。
走累了就近找一家咖啡店坐坐,这壶加勒比海水果茶是个惊喜,请店员加了糖,并续了水,坐在冷气实足的咖啡店内,喝到胃里热乎乎的,酸甜可口,最后连里面泡的橙子也都吃了,满足地站起身,接着欣赏特色小店。
这里有许多个性化的原创店,不论是创意还是造型都非常新颖,走累了请画家给画张肖像也不错啊,才30块钱一张。
来到这里,就适合悠闲地逛着,渴了饿了旁边有餐厅和咖啡店歇脚,没有雷同的店,如果有时间,一整天待在这里也有的看。
随便一个地方就是取景的好地方,女儿的摄影技术越来越高了啊。
女儿说:妈,你的背影比正面好看!我说:好吧,我走在你前面!
据统计,来798艺术区的以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居多,大学生和刚步入社会的姑娘小伙子们经常来到这里感受艺术的熏陶,这也不失为一个三三两两朋友聚会的好地方。酒吧不那么喧闹,小店各具特色,还有名目繁多的展览,公益性和商业性的都有,象征性地收取一些门票,有的就是自觉给,所获得的感受应该远远超值。
来逛798的,除了北京人,还有许多外国友人,或许还有外地一些慕名而来的游客吧,艺术没有国界,在这里,各自都能找到引起心灵共鸣的作品和感应。艺术是虚幻的,也是具体的,我们虽然是门外汉,也希望能经常感染艺术的气息,让生命中增添一份高雅。
第三篇:我有话说杂文随笔
鲁迅先生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脊梁”其实就是中国精神,这种精神即使是在皇权统治下的私有制社会,也是一种衡量世界观的价值尺度。也可以说就是中国的“普世价值”,是得到公认的中国人的精神楷模。反之,就登不得大雅之堂,或者说就是有伤风化了。
这几天,网上盛传一则消息,据崔永元先生爆料,一位叫什么冰冰的红得发紫的女艺人获得了中国精神造就者荣誉。崔先生也在微博上有如是的评论:一个真敢发,一个真敢领。这显然是针对发奖者和领奖者而言,倒也切中要害一语中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评奖机构,有什么样的背景,我没有详细的了解过,不得而知。至于这个什么冰呀雪呀的,倒是有所耳闻。据说她涉嫌偷税漏税,被爆出与演艺界盛行的“阴阳合同”有些瓜葛。是否真有其事,还有待于相关部门最终的调查结果。我在这里不好预测,也不好作评论。但这“中国精神造就者荣誉”,她可确实是领受了。不但“敢领”,而且领得理所当然堂而皇之,也没听说她有什么受之有愧不好意思。一时间成了中国人的精神高标了,形象变得异常伟岸,须仰视才见。是不是让“追星族”们欣喜若狂,让专注于花边新闻的小报记者们趋之若鹜如猫见腥如蝇竞血,按常理推测应该是这样的。在这方面咱们是有过先例的。前几年,一个明星在上海大婚盛况空前,是否绝后,不敢断言。媒体的报道铺天盖地。而几乎与此同时的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报道却显得冷冷清清,有点“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味道。还有就是一位男星,因为女友劈腿经纪人而闹离婚,也闹得沸沸扬扬舆论一片哗然,着实是出尽了风头,不花广告费地火了一把。实在是赚足了人们的眼球!
而这次是中国精神荣誉的头筹,那可上升到民族精神的高度,那是十足的正能量。媒体怎么能不像打了鸡血针一样亢奋呢,更何况还是演艺界的大腕呢?当然,我并不是说,“中国精神造就者荣誉”就不能颁发给艺人。想当年,在抗战时期,梅兰芳先生蓄须明志,宁死也不为日本侵略者的“大东亚共荣”“王道乐土”去站台演出。抗美援朝时期,著名的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女士,为了民族大义,捐献给志愿军一架飞机。如果把“中国精神造就者荣誉”授于他们,我想大家都不会反对吧,毕竟他们的所做所为体现出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拳拳的爱国之心,尽管他们都是艺人。但范这“烂”艺人,无论是操守还是德行,都与梅常二位不可同日而语。倒是和十多年前穿着日本军旗装招摇的另一位大眼睛女星有一拼,总觉得仿佛让人吞了一只苍蝇,感到恶心。现在却居然把一个崇高的荣誉给了一个劣迹斑斑的人,就匪夷所思耐人寻味了。另据爆料,2008年汶川地震时,她还有过诈捐的丑闻。这和给潘金莲立一个贞节牌坊有什么区别吗?而且还要授之以“中国精神造就者荣誉“的桂冠,这简直就是对”中国精神"的彻头彻尾的污辱!这是对国民智商的严重的毫无底线的挑衅!这是赤裸裸的戏子误国!
倘这就是“中国精神”,那可真是英雄枯骨无人问,演员糗事天下知了。那我们的有关部门就决不可一味地装聋作哑姑息纵容听之任之了!
第四篇:我是个跑龙套的杂文随笔
我平生最爱的四大爱好,玩群,打油,唱歌,跳舞。
这群玩的吧,我都不好意思说。貌似和谁都熟悉,其实和谁都不熟悉。究其原因,就是一个字,懒,懒得去深入了解。还美其名曰,君子之交淡如水。和他们的关系仅止于表面,永远都停留在萍水相逢的擦肩。和我在一起玩几年的群友们,几乎都不QQ好友,就这样肤浅,疯的不成样子。
跳舞更是像狗熊掰玉米,掰着扔着,学着后边的忘着前边的。好像什么舞都会跳,有什么舞都不会跳。每次站在跳舞的队伍里,人家都是整天看人家脸色行事,不过到我这里不好使了,变成整天看人家脚行事。这么说吧,跳舞这么多年,我这头就没有抬起来过。别的不敢夸,舞伴们穿什么鞋,他们呢有多少双鞋。我了如指掌,再说这唱歌吧,最是打击我的自尊心。我爹说我半截腔,唱歌彪高音像狼掐着脖子一样。哪有什么美得享受呀。听着真遭罪,老公说我飙高音,憋的脸红脖子粗的,像严重的便秘患者。面目狰狞,表情夸张。孩子说我飚高音时,像快断气了一般,气息奄奄的,听着揪心,要是半夜来听,根本不扰民,直接把人吓的魂飞魄散的,别人唱歌要钱,你唱歌真的要命呀。原作者和原唱听你演绎他们的作品的和歌,都能听哭,气的,可不是感动的。他们这一盆盆凉水浇的我都成冰雕了,但是我内心的狂热的小火苗依然熊熊燃烧。大概被我的脸皮厚的精神所感动,他们也习以为常,每当我唱歌时,家里人立马逃之夭夭,省的他们万一忍无可忍,朝我身上扔鸡蛋这样的事件发生。
还有就是打油,更是不伦不类。想整点小资情调玩个古风,平仄韵呀律的什么的雅词之类的,结果只感动了自己。刚开始也曾自信满满,不知天高地厚的拿到雅群,得意的炫耀,还得装着很虚心的样子,诚恳的求老师们点评改正,然而结果却让大失所望,我的所谓我作品拿到大群里,老师们从来不屑一顾,根本不做点评,有的老师碍于面子,会说,精神可嘉,继续努力,就这两句话就把我打发了,时间一长,我也就失去信心,退群了。毕竟咱一俗人,玩不了阳春白雪,那就来点接地气的吧,玩打油吧,这油让让我打成了四不像,我喜欢走幽默路线。可是眼高手低,幽默变成了尴尬。这油让我打的外行人看不懂,内行人不明白,土不土洋不洋的。看的我自己都不认识这是什么玩意。一点创新意识都没有,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生拼硬凑的不知所云的大白话。,郁闷死了。
好在姐内心强大,不靠别人的赞美和肯定活着,不管你怎样贬低和排斥,依旧我行我素这样乐活,我有自知之明,不和汽车比赛跑,不和姚明比身高。在文盲里我的文采最好,在跑调门里,我的歌唱的最棒,在阿姨们面前,我是最年轻的,在老奶奶们面前,我是最活泼的。在贫穷的人面前,我是最富有的。
在这个世界里,我就是一个地地道道跑堂的,估计这辈子我都是个纯纯粹粹跑龙套的。
第五篇:我去买了个白炽灯杂文随笔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事情的起因是我和一个女人聊起,我们没有见过面,我也没有问过她名字,我唤她作网友。
事情是这样的,她调侃说家中电灯坏了。我说我上门来修,但不买LED灯泡,只买老式的白炽灯,因为这个最容易坏,这样我就可以经常来你家给你换灯泡。
这确实是嘴炮且拙劣的调侃,但是我今天真的是去买了一个白炽灯,可能是因为我潜意识里是真的想去给她换灯泡。夏天的午后,我骑着单车走街串巷,这让我想起了很多年前我提着胶片相机走街串巷的日子。
我在一家社区的小店里买到它,店里很暗,一个老人家经营着这家店,一共四块钱。
我开始想一些以前的事情:
为什么不停电了? 我印象中已经是十几二十年没有停电了,小时候夏天停电,母亲就嘱咐,停电不要开冰箱。而我又不顾叮嘱又偷偷去打开冰箱拿冰棍吃,我很开心。
还有深夜突然跳闸,保险丝烧断,举着蜡烛兴奋的在楼道中跑来跑去,大呼小叫。
也许一些老旧的物件,它们虽然不好用,但是总是令人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