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们吃到了最小的饺子心情日记
人一辈子吃了多少顿饺子谁也记不清,唯独在西安出差吃了顿最小的饺子终生难忘。
那天离开西安的中午,好客的于经理把我们引进西安钟鼓楼广场德发长饺子馆。服务员端来几盘小菜,送来几本中华老字号简介。这家饺子馆已62岁,有200个品种,一饺一型,一饺一馅,百饺百味。我们开始品尝,第一道秋蝉声声,接着有金鱼摆尾、刺猥蒸饺、虾仁蒸饺、核桃蒸饺、月色声色、芝麻鸭子、酥栏雏鸡、目鱼蒸饺、铁板煎饺、三鲜水饺、企鹅蒸饺、素马蹄饺、绿茵白兔、南瓜蒸饺、花生蒸饺、虎皮炸饺、白菜蒸饺,一连十七八种,吃得津津有味,赞不绝口。
最后一道是太后菊花火锅。服务员刘海霞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公元一九00年,清王朝慈禧皇太后移驾古城西安,旅途劳累,食欲不佳,下令御厨做一道从未吃过、并且要现做现吃的膳食。御厨灵机一动,精选上等鸡脯肉,制成形似珍珠的小饺子,配以鸡鸭鲜菇汤料,用龙凤紫铜火锅烹制,火苗状如怒放金菊,饺巧汤鲜,香味夺人。
刘小姐讲罢故事,端来一盘20多个小姆指甲那么大的饺子,轻轻投入火锅里,她祝愿好运地说:“如果吃到一粒,一路顺风,二粒双喜临门,三、六、九粒步步高升,四粒四季发财,五粒五谷丰登,事业成功,七粒七星高照,八粒八仙过海成神仙,十粒十全十美,没有吃到的话,是无忧无虑,平平安安。”
接着,刘小姐一勺一碗给客人捞饺子。
“二个,双喜临门!”第一碗是《光明日报》记者徐尊六,大家热烈祝贺。
“没吃到,无忧无虑,平平安安。”第二碗是我,有汤无饺,正合我的心情。
“五个,五谷丰登,事业成功!”第三碗是《中国检察报》记者玉宪福,他也十分高兴。
四碗、五碗、六碗、七碗,一连盛了十来碗,每位客人自得其乐,大家兴高彩烈,笑声连连。你一句,他一句,还凑了一首赞饺子宴的打油诗。
饺兴浓浓。我们欢声笑语走出德发长饺子馆大门时,热情的服务员送给我们一张《三秦美食》报,得知饺子馆创始人名叫赵辑五,祖藉北京东郊西庆村人。他认为经商必须讲究个“德”,只有德行好,不愁发不了财,不愁长远不了,所以将饺子馆命名为“德发长”。来自五湖四海的客人带着“华夏一绝”的饮食文化传遍全国,走向世界。
第二篇:过年吃汤圆的心情日记
过年家家户户吃汤圆是我们这地方传统习俗,它象征着家家团团圆圆、和和美美、甜甜蜜蜜、生活幸福。
汤圆分甜、咸两类,有许多种。甜的有芝麻馅心汤圆、糖腌猪油馅心汤圆、豆沙馅心汤圆等。咸的有咸肉馅心汤圆,荠菜馅心汤圆等等,不过过年吃的汤圆都是些香甜类的汤圆,基本上不吃咸馅心汤圆。这主要图的是个吉利,香甜馅心汤圆,意味着在新的一年里一家人心想(香)事成,事业兴旺、万事顺心、甜甜蜜蜜。
制作汤圆很讲究,一定要用糯米面粉。因为糯米面粉有很强的粘性,汤圆是以粘为主,过年吃汤圆就是用的这个“粘”字,象征着团团圆圆粘粘不断的甜蜜。在几十年前制做汤圆是件很复杂的麻烦事。那时没机械,都用人工。把糯米上碓舂成面粉,是个很重的体力活,因为这糯米面粉不能用石磨磨,磨了面就不那么粘,碓舂的面粉能保持糯米的粘性。
碓,现在的年轻人很少见过。过去老人常说汤圆好吃,碓难舂。碓是加工粮食的一种器具,它的结构是由碓桯、桯栓、桯尾、碓头、碓嘴、碓牙、碓臼七个部分组成。碓桯是用一棵整树木纵向取个能站人的平面,在碓桯的尾部斜着横锯掉与地面接触时多余的那一部分,形成鱼尾形的桯尾。在碓桯总长度的三分之一处横闩上一根木栓,在碓桯左右两侧的地下埋下两根木桩,撑起桯栓,脚踩桯尾桯头就能上下运动,再在碓桯的最前端开个上下洞口,装进一根粗木棍,固定在碓桯上,那就是碓头。再在碓头向下木棍的末端开成几个对称的槽,用一只铁圈将木棍下端固定,就叫碓嘴。在碓嘴预先开好的对称槽里装上三角形的铸铁片,就叫做碓牙。在与碓头相对应的地上埋一个外方内为圆锥形的石臼,这就成了一个完整的碓。
舂碓这个体力活一般都是男劳力做,用碓舂稻做米一天只能舂几十斤。舂做汤圆米面就费事多了,先将糯稻放到碓臼里舂,去掉稻壳成糙米,一臼只能舂几斤,待见碓臼里80%的稻子脱了壳成糙米时,将糙米拿下,把剩余的稻子再放到碓臼里舂,就这样循环往复。待糯稻全部舂成糙米后,再将糙米放到碓臼里舂,去掉糯米表层黄皮,筛出白净的糯米,再淘洗。淘洗后的糯米放到清水里浸泡一天左右,用箩筐爽干后再上碓舂面。糯米下了碓臼舂到见有细面时,就取出来用细面筛子筛,筛子上面的粗面再放回碓臼里舂,这样循环往复,直到糯米全部舂成细面为止。
那时候,一般的家人过年只舂十斤糯米面,大户人家三五十斤。就是舂头十斤糯米面也要花半天工夫。尽管吃顿汤圆这么费事,大家小户还是乐意去做,图的是过年讨个吉利。那时吃汤圆只有大年初一才能只上一顿,余下的面粉再也舍不得吃了,都用于招待来客,用汤圆招待客人是最客气的接待。而今吃汤圆虽不那么稀奇了,但我小时候吃汤圆的那股甜美劲儿,至今难以忘怀。
第三篇:我们的心情日记400字
那一段时间,你根本就不能说太多的话,因为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别人根本就不知道,你到底经历了什么,而你自己却还是以为,自己的梦想和心情,从来都不是只在这一个世界里,有所体现。
我见过你的时候,其实你根本没有那么华美,其实你看起来也是很普通的,但是你却根本不知道,这些对于你来说,根本就没有什么意义。
可是,可笑的是,你却一直拿着这一点和别人做出比较,去从来都没有想过,这里所有的一切,都不是你想要那么轻松,就可以生活的那么轻松的。
你付出的每一点心血,在别人那里看来,似乎也是一文不值,没有什么价值的,可是如果别人都把这些,集中在一点,也许你就会知道,原来这些梦想,都是如此简单。
如此简单,就会失去。
可是我还要去图书馆,明天要早起。
吃早餐,迎新生。是不是这一切听起来或者看起来,都显得那么理所应当,但是你在和他们交谈的时候,你也根本不能够去理解,他们的思路,到底在哪条线上。
这就是我们的心情吧。
第四篇:吃焦屑心情日记
记得童年吃焦屑,至今难忘那碗里焦屑香。每到农历六月六,家家户户都要炒焦屑。“六月六,吃口焦屑长块肉。”焦屑确实成了一道美食,老少皆宜,香甜可口。
焦屑,即炒面。其原料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小麦磨成的面粉,炒熟后叫小麦焦屑;一种是糯米磨成的面粉,炒熟后叫糯米焦屑。
儿时就盼早点到六月六。这一天,小孩们都不吃早饭,围着锅灶团团转,等着母亲炒焦屑。母亲先烧好一锅开水,接着将预先准备好的面粉倒进锅里,然后用铲子不停地翻炒。母亲炒的焦屑,一点焦味没有,等到面色牙黄时,锅膛里就停火,再慢慢翻炒锅里的面粉,直到散发出一股浓浓的香味,才停铲翻炒,让它在锅里凉着,既不糊,又不焦。
炒焦屑,关键是要掌握好火候。火太大了,靠锅的面粉,来不及翻就糊了,而上面的面粉夹生炒不透;火太小了,又不易炒黄,只能是用细软小把草,在锅膛里慢慢引着,文火慢焙。这确实是一项细致的技术活!等到焦屑不烫手时,孩子们就用手抓,用瓢子舀着吃了。
正常的吃法是用开水泡焦屑。先在碗里放进半碗焦屑,然后倒开水冲泡,边倒边用筷子搅拌均匀。少倒开水就泡成厚焦屑,多倒开水就泡成薄焦屑,吃厚吃薄因人而异。有条件的吃法还有讲究,喜欢吃甜食的,可以放些食糖;喜欢吃油的,可以倒些香油、麻油之类,其香味扑鼻,让人食欲大增。糯米焦屑比小麦焦屑更胜一筹,其味焦香而口甜,口感细腻而绵软,真的好像能吃口焦屑长块肉。
每每想到这些,耳畔便传来那首:
六月六
吃口焦屑长块肉
弟弟笑得泪儿流
姐姐笑得腰儿扭
……
第五篇:最小的蛋数学日记
前几天数学课上,老师给我们做了一道应用题,这题中说世界上最大的鸟蛋是鸵鸟蛋,它的蛋有1300克。那最小的蛋有多重呢?我在心里打了个问号。
经过我上网、翻书百般途径,终于在《中国少年百科全书》上找到了答案:最小的蛋是蜂鸟蛋,蜂鸟妈妈每次产蛋2~1枚,只有豆粒般大小,每枚重0。5克,大约200个蜂鸟蛋才有一个鸡蛋那么大,小蜂鸟生活约20天后,就能飞出鸟窝觅食,开始独立的野外生活了。
多么有趣的知识呀,这真既能学习,又能增长课外知识,真是两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