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习题及答案

时间:2019-05-15 12:40: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习题及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习题及答案》。

第一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习题及答案

(二)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乙)宋昭公出亡(1),至于鄙(2),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3)得反国。(节选自刘向《新序》)

注释:(1)出亡:失国后逃亡。(2)鄙:边境。(3)卒:终于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分)

(1)四境之内 四境之内(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私(3)谄谀者众也 谄谀

3.用现代汉语分翻译下列句子。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9.(甲)文写邹忌以 说理的方法委婉进谏;(乙)文则认为宋昭 公失国逃亡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甲)(乙)两文给我们的启示是:(5分)

第二篇:邹忌讽齐王纳谏习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问题梳理

1.主要内容:本文生动记述了邹忌的以自己的切身体验来启发齐王纳谏除弊的故事 2.标题含义:二层,一是邹忌讽齐王,二是齐王纳谏 3.面对邹提出的同一问题,邹妻妾客回答有何异同? 1)同:都肯定了邹忌比徐公美。

2)异:妻用反问,表示一种十分肯定,不用怀疑的口气,表达由衷热情,为妻偏爱之情。

妾:反问句少了君美甚三字,语气拘谨勉强表现她低位地位和畏怯的心理

客:用陈述句语气平淡表现他应酬逢迎的态度。4.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邹忌体现了哪些性格特点?

他不得意忘形,不盲目自信,有自知之明,事必躬亲。细致求实,头脑领情善于思考,体察人情事理。5邹忌是怎样劝说齐威王,使之纳谏的?

先用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小事现身说法,谈切身感受在用设喻说理方法以家事喻国事,将二者进行类比由此及彼,由小见大委婉进谏,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最终使齐威王纳谏。6邹忌进谏的特点是什么?

1)运用设喻类比的方法现身说法,委婉进谏。

2)用具体的事物说明抽象的道理,变深奥为浅显,变逆耳为顺耳。由自己及君,有家及国,以小见大,使说理说委婉亲切,又极具,说服力。

3)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其即深受启发。明白事理,又能愉快接受。7邹忌讽谏艺术的现实意义?(有何启发?)1)(忠言不一定逆耳)

2)现实生活中,我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时,要充分尊重对方,针对被劝说者的特点,采用恰当的方式,语言要含蓄委婉,即动之以请,又能晓之以理,这样就会达到良好的预期效果。8邹忌进谏成果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人物形象)

1)邹忌大胆含蓄的进谏(勇于巧于进谏)是成功首要因素他是一位良臣,责任感强,尽职尽责,有远见卓识,有智慧,能言善辩。

2)齐王察纳雅言,是成功的次要因素。

他是一位明君,明辨是非,知错能改,胸襟宽广,悬赏纳言,言而有信。9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齐国怎样实现战胜于朝廷的?

邹忌已生活小事喻国家大事,类比推理,大胆含蓄的指出国家治理的问题所在——君主备受蒙蔽。齐王胸襟宽广,接受建议,广开言路,察纳雅言。

齐国因此政治清明,国力强盛,使四方畏服做到了不动兵卒而战胜于朝廷。10此文精炼含蓄,意味深长,能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1)人贵有自知之明,不要被不合实际,赞誉冲昏头脑。2)君贵有纳谏之德,勇于纳谏,知错能改,方能有作为。

3)国贵有清明之治,不动一兵一卒,政治清明,必然会使别国畏服。11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1)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以生活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有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2)结构严谨,三部分之间联系紧密,比一部分的叙事是第二部分设喻说理的前提,第二部分是设喻说理本分,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必然发展和结果。

1.人物形象: 邹忌是一位聪明智慧、善于思考、头脑冷静、勇于进谏的谋臣形象。他以自身生活中的小事设喻,劝说齐王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以此作为施政的依据,使国家强盛。

齐威王是一位闻过则改、从谏如流、明智果断、兴利除弊的明君。他听了邹忌的劝谏立刻颁布政令革除弊政,从而使齐国大治。

2.历史上敢于直谏的贤臣和从谏如流的明君:

1]唐朝的魏征敢于直谏,他多次上书劝谏唐太宗,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谏太宗十思疏》,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治国之道。唐太宗从谏如流,对于魏征所言,多能采纳,故有了“贞观之治”。2]鲁庄公听从曹刿的正确意见,取得了长勺之战的胜利。3.历史上上谏难,纳谏更难的事例:

1]商朝大臣比干,他力谏商纣王不要虐待人民,被纣王剖心而死。

2]春秋时吴国大臣伍子胥,劝吴王夫差杀死越王勾践,以免后患,吴王不听,最后伍子胥自杀。3]战国时楚国的屈原,因主张革新政治被陷害,遭楚怀王流放,最后自沉汨罗江。4]西周厉王暴虐无道,召公劝谏,西周厉王不听而被人民流放。

一、用原文回答问题。

(1)文中写邹忌相貌美的句子是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文中写邹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是 :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3)文中写齐王纳谏而达到国内大治的句子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⑷邹忌与徐公比美的前提是: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⑸表现邹忌为何在与徐公比美时不自信的句子是: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⑹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启发的句子是: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⑺邹忌是从什么地方看出齐威王受了蒙蔽的?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⑻威王采取的纳谏措施: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⑼威王采纳谏措施后收到效果的句子是: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⑽邹忌劝谏齐王的原因的句子是:王之蔽甚矣

⑾文中写齐王纳谏而达到国内大治的句子(侧面写出劝谏结果的句子)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⑿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⒀作者发表议论的句子是: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二、问答题

1、揣摩“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活动,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人物的活动分为三个层次。邹忌对徐公“孰视之”,表明他的认真,也表明了徐公的美;“窥镜而自视”是为了作比较,显示出邹忌虽不自信但也不轻信;“暮寝而思之”则表明他是一个善于思考、有自知之明的人。

2、邹忌进谏时说到“王之蔽甚矣”就戛然而止,有什么好处?

要点:齐威王是个聪明有为的国君,只要认识到自己受到了蒙蔽,下一步该怎么办,他很清楚,对聪明有为的国君,不需说多余的话。

3、齐威王设上、中、下三等奖赏的区别在哪里?为进谏者颁奖看出什么?

要点:批评者勇气的大小。有改正缺点的勇气,振兴国家的决心。

4、文中依次叙述“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进谏者的人数,这是为什么?

要点:说明齐国的政治日益清明。

5、邹忌是在什么情况下“讽”齐王的?

由一件家庭琐事引起联想,然后围绕这件家庭琐事展开提问。

6、这件家庭小事是什么?

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与徐公比美的问题。

7、“朝服衣冠,窥镜,问妻”这三个行动表现出邹忌什么样的心态? 答:自觉其美,颇有炫耀之意,8、“复问其妾,再问来客”等行动表现了邹忌什么样的心理? 答:其妻的过分赞美之词和徐公是齐国著称的美男子这一客观事实,使他反而不敢自信,说明他尚有自知之明;于是有“复问其妾,再问来客”等行为.这正是他很想胜过徐公,又怀疑不如徐公的心理.9、当徐公来时,邹忌当面孰视之,发现不如徐公美,还不甘心,又窥镜自照来比较,更觉得弗如远甚,这表现了邹忌什么样的精神?

答:不肯盲目自信,事必躬亲考察的求实精神.10、本文在刻画人物形象上采取了哪些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有什么好处?

答:细节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

有力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11、邹忌“入朝见威王”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入朝后,并没有单刀直入向威王进谏,而是先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推理的方式委婉进谏。

12、讽谏的结果如何?

齐威王接受了邹忌的谏言,立即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求谏。从“令处下,群臣进谏,门廷若市”到“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直到“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说明齐威王完全采纳了群臣吏民的意见,大家已无以可谏,无怪乎“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13、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答:因为齐王身边的人阿谀奉承(私王、畏王、有求于王),不可能听到真实的情况。

14、齐王是怎样对待邹忌的进谏的?

首先肯定“善”。“乃下令”完全采纳了邹忌的建议。

15、“王曰„善‟。”请你结合文意品析“善”字的表达作用。答:一是说明邹忌艺术的进谏,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二是说明齐威王善于纳谏。

16、“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说明了什么问题?答:说明在此之前,齐国的朝政等方面确实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17、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渐进”,再到“无可进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答:齐王纳谏后,朝政的弊端越来越少。或齐王纳谏后,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两个要点:一是齐王纳谏,一是朝政的弊端或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

18、“王”下令是受了谁的启发?他颁布了什么命令?他为什么要颁布这一道命令?

答:受了邹忌的启发;“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实现齐国治国安民、繁荣富强。

19、“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中的“此”指代什么?“战胜于朝廷”的意思是什么?

答:“此”指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这种情况。“战胜于朝廷”是指内政修明,不必用兵就能使别的国家畏服。

20、“门庭若市”这一成语是出自此文的,它的含义是:门前和庭内像市集一样,形容进谏的人很多,场面很热闹,请写出与之意义相反的一个成语:门可罗雀。

21、邹忌善于言辞,但他从生活小事中领悟事理的独特思维方式更令人佩服。邹忌是怎样把生活小事同国家大事联系起来的?

邹忌把妻、妾与客比齐王的妃嫔、群臣及其他诸侯国。把“我”比徐公美的蒙蔽比齐王受妃嫔、群臣和其他诸侯国的蒙蔽,使齐王深受打动。

22、“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在表达上的有什么作用?

答:使用排比句,营造了一种步步逼近的语势,一环扣一环,给人以无可辩驳的感觉,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23、从选文中看,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请你从中概括出一条对我们的学习有指导意义的建议。答:第一问:一是有邹忌这样的敢于直谏且善于劝谏的忠臣,二是齐威王善于采纳群盲。第二问答案开赦,言之成理即可。答案示例:(1〉要虚心地向师长、同学征求学习方面的意见。(2〉要虚长、同学提出的学习方面的批评和建议。(3〉在学习过程中要敢于挑战权威,大胆质疑。(4)要敢于、替干指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24、文中的邹忌由“比美”之事想到了国君受蒙敝的严重性。生活中的哪些小事也引起过你的思考,你是怎样想的?

答:由洗澡想到思想。心灵上的尘埃,要是不“清洗”,人就会变质。

25、《邹忌讽齐王纳谏》对联

1.邹忌比美谈国事 威王下令改过失

2.妻美妾美客美,美丑自晓

上赏中赏下赏,赏罚分明 3.邹忌设喻讽谏以小见大,威王悬赏纳言战胜于朝 4.邹忌巧言善辩进言委婉,威王悬赏纳谏从谏如流

5.思君王治乱邹忌推己及人勇讽谏,谋社稷安危威王虚怀若谷勤纳言 6.邹忌献巧计

齐王纳良言

7.邹忌深谋远虑善进谏,进谏论道;齐王广开言路乐纳言,纳言除弊

第三篇:《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归纳重点实词的词义、词类活用和句式。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

[教法设想]

设计一条明确的朗读思路,以读代讲,以读代解,以读代译。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二、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朗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学生通过初读,筛选出自己读不准或不会读的字,借助工具书查明后再读一遍。易读错的字有: 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guān)窥(kuī)镜 期(jī)年

朝(cháo)于齐

间(jiàn)进

(二)再读课文,读清句读。让学生根据课文下的注解,理解字义、词义、句意,在此基础上读出语句的停顿。可让一学生读,让其他学生听他哪些句子读错了,然后一起纠正。如:

1、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修/八尺有余(√)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3、王之蔽/甚矣!(√)王之/蔽甚矣!(×)

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三、三读课文,品味赏析。学习文言文不能仅停留于浅层次的字、词、句的理解上,还进一步品味语言的感情、韵味,分析人物形象,赏析行文技巧,领悟所含哲理。本文可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品味赏析:

1、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这件家庭琐事是什么?

明确: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2、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的语气有差别。有何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情色彩。

明确: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赞美,口气易毋庸置疑。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讨好,口气有点勉强。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感情色彩是礼貌、尊重,口气有点客气。(可让三位同学分角色表演。)

3、面对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

明确:面对赞美,邹忌并未得意忘形。“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见邹忌很有自知之明。

4、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威王进谏,而是以“闺房小事”谈自己 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正如《古文观止》编者评价:“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

5、讽谏的结果如何?

明确:齐威王接受了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尔“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四、归纳整理(一)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名词作状语)

4、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使动用法)(二)古今异义

1、今齐地方千里

(土地方圆)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国君旁边的近臣)

3、邹忌讽齐王纳谏。

(委婉劝说)

4、能谤讥于市朝

(公开指出)(三)句式

1、忌不自信

(宾语前置)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介词结构后置句)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

4、王之蔽甚矣

(被动句)(四)实词见课后练习板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 联想

妻私我 →

宫妇左右私王 妾畏我 → 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 →

四境之内有求于王《邹忌讽齐王纳谏》达标测试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基础知识

1、句子与成语中加线字,读音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朝令夕改 A、朝服衣冠

间不容发 B、时时而间进 一言蔽之 C、王之蔽甚矣

罄竹难书 D、上书谏寡人者

2、省略的成分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A、与之坐谈,问之

B、又弗如远甚 C、暮寝而思之

D、于是入朝见威王

3、对下列句子中涉及到的称呼,归类正确的一组是()①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③臣之妾畏臣

④臣之妻私臣

⑤王之蔽甚矣

⑥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⑤/②③④/⑥ C、①⑤/②⑥/③④

D、①②/③④⑥/⑤

4、选出和例句用法相同的一句()例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A、徐公何能及君也

B、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D、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5、《邹忌讽齐王纳谏》文题中的“讽”字,正确的理解应是()A、从反面讽刺批评

B、从正面说服教育 C、用含蓄的话嘲讽

D、用委婉的话劝告

6、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7、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朝服衣冠

C、登泰山而小天下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8、与“邹忌修八尺有余”中的“有”字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孙权据有江东

B、蜀之鄙有二僧 C、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D、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9、为下列句中的“莫”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没有谁

②不要

③不 A、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B、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C、朝廷大臣莫不畏王()

D、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E、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10、对第一自然段段意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A、通过城北徐公的衬托,邹忌的妻、妾、客的赞美,极力渲染,突出邹忌“形貌昳丽”。

B、写邹忌在听到妻、妾、客赞美后领悟到的道理。

C、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奉承而受蒙蔽,并从中悟出道)

理。

D、反复说明邹忌之美,并揭示出邹忌美的原因。

11、下面几句话读音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今齐/地方千里

B、今齐地/方千里 C、今齐地方/千里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12、选出“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①皆以美于徐公

②能谤讥于市朝 ③皆朝于齐

④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3、下列对邹忌的赞美,语气由轻到重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②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③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A、②③①

B、①②③

C、②①③

D、③②①

14、下列译文有误的一句是()A、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译文:邹忌身高八尺有余,形体美丽,光彩照人。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就战胜了别国。

C、忌不自信。

译文:邹忌自己不相信妻子的话。D、吾与徐公孰美?

译文:我和徐公谁漂亮?

15、按设喻的内在关系连接相关的项: ①妻A、宫妇左右 ②妾B、四境之内 ③客C、朝廷之臣

16、填空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体的史书《 》。全书篇,着重记载了。该书是由 时期的 编订而成的。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7~20题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7、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

18、解释下列加线词的意思 ①能谤讥于市朝()

②群臣进谏,门庭若市()③期年之后,„„()

④王曰:“善。”乃下令()

19、这一段是写进谏的结果,即齐威王下令纳谏及收到的效果。请按下列要求填空

①悬赏进谏的三个等级:。②纳谏后的三大变化: ; 。20、翻译下列句子

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译文:

②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译文:

(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21-23题

吕不韦贾于邯郸,见秦质子异人。归而谓父曰:“耕田之利几倍?”曰:“十倍”。“珠玉之赢几倍?”曰:“百倍。”“立国家之王赢几倍?”曰:“无数。”曰:“今力田疾作,不得暧衣余食;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愿往事之。”(选自《战国策》)

21、解释文中加线词的意思

①贾:

②谓„„曰: ③利:

④力田 ⑤泽:

⑥之:

22、翻译下列句子

①吕不韦贾于邯郸,见秦质子异人。译文:

②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愿往事之。译文:

23、试评论一下吕不韦其人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24~26题

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选自《古文观止》)

24、对加线字的注意、释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细细详勘

勘:kān 调查,核对 B、正欲于此参出微理

参:cān 探究并领会 C、千古臣谄君蔽

蔽:bì 被蒙蔽

D、从闺房小语破之

语:yù 告诉

25、与“从闺房小语破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齐国之美丽者也。

B、妾之美我者,畏我也。C、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D、燕、赵、韩、魏闻之。

26、结合课文,说说“正欲于此参出微理”的“微理”的内容

第四篇:邹忌讽齐王纳谏精华习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整体感悟

1、题目“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纳”、“谏”分别是什么意思?

答:讽:动词,讽喻。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特指下对上用委婉曲折的言辞进行规劝。)纳:动词,接受。谏:名词,指批评建议。

2、概括各段大意。

第1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第2段: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刺齐王除蔽纳谏。第3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3、概括本文的主旨

本文通过记叙邹忌讽谏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表现邹忌有自知之明,善于推理,巧于讽喻的谋臣形象,表达作者要求统治者能听取不同意见,有自知之明,不受蒙蔽的愿望。

4、本文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人不能被美言所迷惑,要有自知之明;说话要讲究方式,语言要委婉;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批评意见等。(或:启示:从邹忌的角度说,要冷静地对待他人的赞誉,不盲目听信;从齐王的角度说,要有虚怀若谷,勇于听取批评的胸襟。)

二、用原文回答 ★第一自然段

1、文中表明邹忌有自知之明的语句是? 自以为不如;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2、邹忌悟出妻、妾、客赞美自己的原因的句子是?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第二自然段

邹忌分析“王之蔽”的句子是?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第三自然段

暗示“王之蔽”已彻底根除,突出纳谏效果卓著的语句是?虽欲言,无可进者。

三、段落分析 ▲第一自然段

1、第1段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邹忌形象的?从这段文字看,邹忌有哪些特点?

答:从肖像、语言、心理等方面来刻画邹忌的形象。相貌美丽,虚怀若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

2、妻、妾、客对邹忌的赞美有何不同?从中可以看出他们怎样的不同的心态? 答:语气明显不同。

妻的回答,多了“君美甚”三个字,可见其妻的偏爱之情,用反问句,语气十分肯定,不容置疑。

妾的回答少了“君美甚”三个字,但仍然用反问句,表现了她低微的地位和畏怯、顺从的心理。

客人的回答不仅少了“君美甚”三个字,而且是平淡的肯定,表现出一种应酬、逢迎的态度。

3、妻、妾、客三答后,邹忌“暮寝而思之”,“之”指代什么?邹忌由此又想到了什么呢? 答:①“之”指代上文的“三问”“三答”,尤其是“三答”。

②邹忌由此想到了“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至此,他豁然顿悟,认识到凡是对自己有偏私、有畏惧、有所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会说些献媚讨好的假话。这“比美”悟出的道理为邹忌讽齐王埋下了伏笔。

4、面对妻、妾、客的不同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

答:不盲目亲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性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第二自然段

1、邹忌怎样讽谏齐王除蔽纳谏?

答:先以切身经历设喻,指出妻、妾、客三种不同回答的原因,就是“私臣”“畏臣”“有求于臣”;然后拿齐王的地位和自己做比较,把家事与国事进行类比,从而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以此劝谏齐王。

2、“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在表达上的作用是什么?

答:使用排比句,营造了一种步步逼近的语势,一环扣一环,给人以无可辩驳的感觉,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3、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答:原因有三:

①齐国是大国,齐王位高权重。②齐王身边的人偏爱或者害怕他。③举国上下都对齐王有所求。

4、请就第2自然段的内容或写法写一段评注性的文字。

答:如内容方面:作者以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推己及人,由此达到讽劝的目的。▲第三自然段

1、邹忌讽谏的结果如何?

答:齐威王接受了邹忌的谏言,立即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求谏。

2、文中说“王曰:‘善。’”这里的“善”表明了齐威王怎样的纳谏态度? 答:表明了齐王心悦诚服的纳谏态度。

3、“王”下令,是受了谁的启发?他颁布了什么命令?他为什么要颁布这一道命令? 答:①邹忌

②颁布的命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③颁布命令的目的:是让人们敢于说真话,实现齐国国泰民安、繁荣富强的政治理想。

4、齐王在接受了邹忌的劝谏之后,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最终取得了什么效果? 答:①措施:下令群臣吏民提意见,并给予了不同的奖赏。

②效果:纳谏除弊,内政修明,四国朝齐。

5、从“面刺”、“上书”“谤讥”三种不同奖赏,可以看出齐王怎样的胸怀? 答:广开言路、虚怀若谷,听取批评的胸怀。

6、文章依次叙述“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进谏的人数,说明了什么? 答:依次说明:

①“令初下”“门庭若市”说明齐王治政问题很大。

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说明齐王采纳了很多人的意见,不断改正了错误。③“期年之后”“无可进者”说明齐王已完全采纳群臣吏民的意见,国家大治。

总之,这样写,就是为了说明齐王纳谏后,朝廷的弊端越来越少,齐国的政治日益清明。

7、第3段中的“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三个短语能否互换?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这三个短语从时间上表现进谏由多渐少至无这一渐进过程,突出纳谏的卓著效果。

8、齐威王设上、中、下三等奖赏的区别在哪里?为进谏者颁奖意味着什么? 答:①区别在批评者勇气的大小。

②为进谏者颁奖表明齐威王有改正缺点的勇气,振兴国家的决心。

9、“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中的“此”指代什么?“战胜于朝廷”的意思是什么? 答:①“此”,指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这种情况。

②“战胜于朝廷”是指内政修明,不必用兵就能使别的国家畏服。▲全文

1、从文中看,齐王之所以能够最后“战胜于朝廷”,原因何在?请你从中概括出一条对我们学习有指导意义的建议? 答:原因有二:

一是有勇于并善于讽谏的邹忌;二是齐威王勇于纳谏、勇于改过。贤臣、明君精诚团结,所以“战胜于朝廷”。启示:(1)要虚心地向师长、同学征求学习方面的意见。

(2)要虚心对待师长、同学提出的学习方面的批评和建议。(3)在学习过程中要敢于挑战权威,大胆质疑。

(4)要敢于、善于指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2、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本文中的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痛快地接受了。请问那句俗语是不是错了?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答:那句俗语没有错。我们可以有新的理解。劝谏别人要看对象,有人适合听顺耳之言,有人则非逆耳之言不起作用,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一定要讲究劝谏方式。既然是给别人提建议或意见,又希望被别人接受,最好选择一种让人愉快的方式,因而忠言未必逆耳。

3、邹忌的谏言和诸葛亮《出师表》的进言有相似之处,邹忌的建议是什么?请用《出师表》中的四字词语来回答。邹忌的进谏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答:①建议:开张圣听

②启示:邹忌是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劝说齐王的。而委婉劝说的优点在于充分尊重对方,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用对方可以接受的方式提出建议,语言委婉,从而使之愉快地接受意见。今天的人际交往中仍然可以借鉴这种做法。

4、你从全文中得到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

答:(1)人贵有自知之明;(2)兼听则明,偏听则暗;(3)批评人要讲究方式方法。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从这个故事中你悟到的道理?

答: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作为领导,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别人的批评意见,对于奉承话要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并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作为普通人,亦应如此。

6、邹忌用什么方式来讽谏齐王?这有什么作用?高明在哪里?

答:①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即以家事喻国事,由自己的切身体会进行类比推理,由小及大,现身说法,启发诱导,委婉规劝。

②作用: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含蓄委婉。③高明:使对方乐于接受。

8、课文题目中哪个词标明了邹忌劝说齐王的方式?请你简评一下此种方式的好处。

答:“讽”标明了劝说方式。“讽”之意是“委婉劝说”,它的优点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这种劝说方式在今天的人际交往中仍然可以借鉴。

第五篇: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练习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共12分,10~12题每题2分,13题6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景公好戈,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日:”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日:”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日:”独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已毕,请杀之.公日:”勿杀!寡人闻命矣。”

(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①弋:系有丝绳的箭,用来射鸟。②主:掌管。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宫妇左右莫不私王(私:偏爱)

B.时时而间进(间:偶尔)

C.数烛邹已毕(数:数量)

D.寡人闻命矣(闻命:接受教导)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

A.皆以美于徐公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威王和景公都善于纳谏,能理解大臣的良苦用心。

B.邹忌和晏子都采用了巧妙的规劝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C.两个文段都是用日常小事作类比,用排比手法增强语气。

D.两个文段给了我们一个启示:给别人提意见要注意方式。

4.请把“文言文”【甲】【乙】两个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3分)

(2)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3分)

答案:

1.C;2.A;3.C;

4.(1)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重点词语“面”“刺”)

(2)让我们的君王因为鸟的缘故杀人。(重点词:“使”“以”)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25-29题。(14 分)

【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

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战国策》)

【乙】(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侍臣:身边的大臣。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③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丰收。

1.选出下列对加点文言虚词理解有误的一项()(2 分)[来源:ZXXK]

A.虽欲言(虽然)皆朝于齐(向)

B.意犹不足(还)遂致亡灭(于是)

C.百姓何得不安乐乎(怎么)乃下令(于是)

D.燕、赵、韩、魏闻之(代词,代这件事)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助词,的)

1.A

2.选出对下列文言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2 分)

A.门庭若市(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热闹,指人多)

B.年谷丰稔(谷物丰收)

C.面刺寡人(当面指责我)

D.穷兵黩武(用尽兵力来炫耀武力)

2.D

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 分)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3.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4.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

4.(1)能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让我听见的,可以得到下等奖赏。

(2)因此我从早到晚孜孜不倦,只是希望清清静静的,让天下平安无事。

5.【甲】文中齐国“ 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2 分)

【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之道是(用自己的话表述)。(2 分)

5.【甲】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或:善于纳谏)

【乙】治国以民能本,要让百姓安居乐业

下载《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习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及答案

    1、邹忌与徐公比美的基础条件是什么?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明日,徐公来,邹忌通过比较,得出一个什么结论?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3、邹忌以己身之事设喻类比......

    《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

    《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 一. 文学常识 ①本文选自,这是一部历史著作。是西汉末年编订的,反映了战国时策士谋臣的。全书弓12策篇。本文是一篇。 ②邹忌:战国时人,善长;齐王指。 二......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①了解《战国策》的有关常识;②掌握重点文言实词 2.过程和方法①引导学生归纳重点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和特殊句式 ②学习类比推......

    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邹忌讽齐王纳谏 2007-04-0720、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教学目的 1. 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

    《邹忌讽齐王纳谏》训练

    《邹忌讽齐王纳谏》训练 一.文学常识 1.本文节选自《》。 2.《战国策》:是一部体历史著作,由时期编订。 二.解词(书下注释) 1、讽()2、谏() 3、修()4、昳丽()5、窥() 6、孰与()7、旦日()8、孰视......

    《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

    《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相貌光艳美丽。(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察看了一下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比,谁更美呢?”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

    《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后感

    读好文章,好饮醇酒,其味无穷,久而弥笃。《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初中时就成诵了,觉得它故事性强,有情趣,引人入胜,几个月后,再读一遍,如故人重逢,格外亲切。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篇1 [设计意图]中学古文教学,以往的程式为介绍作者、背景、解题、翻译、串讲、归纳段意、总结中心等。本设计试图从引导学生领悟前人结构文章的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