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隋文帝执法历史故事
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后,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巩固政权。他改革了官制,首创了科举制度,修订了刑律,对贪婪的官污吏采取了许多严厉措施,使国家出现了一派兴旺景象。
隋文帝有个毛病,就是火气太大,动不动就爱发脾气,一发脾气就要下圣旨,乱杀人。
对于这些,执管法律的大理寺官员们谁也不敢吭气。有时明知皇上杀的是好人,也没有人敢站出来讲一句真话。这天,御林军在街头巡逻时抓住两个用破损纸币兑换合格钱币的商人。这之前,朝廷曾三令五申,不准使用次市,两个商人胆敢违抗圣命,这还了得。
案子传到了皇宫,喝得半醉的隋文帝听说此事,火气不打一处来。二话没说,把桌子一拍:“斩!”
执行问斩的命令到了大理寺少卿赵绰的手里。他是专门办理这类案子的,越想越不对头,马上去见隋文帝,为两个商人求情。隋文帝问他为什么,赵绰回禀道:“两个商人犯了罪,理应受罚,但法律上只规定用木板打屁股,说什么也犯不上杀头之罪呀!”
隋文帝听了火冒冒的。心想,一个堂堂的天子,还受你小小的赵绰管束,笑话。他白了赵绰一眼,喃喃地说:“朕已下达了命令,你只管执行就是了,罗嗦什么!”
赵绰把脖子一梗:“陛下,可你忘了,刑律也是按你的旨意制定的,怎么能违背呢!”
隋文帝冷冷地说:“刑律是对的,朕现在下的命令也是对的,与你无干!” “怎么能说与我无关。”赵绰忘记了自己的身份,据理力争,“陛下,你让我执掌大理寺,现在碰上这件不依刑律乱杀人的事,我能不管吗?”
“住口。”隋文帝气得胸脯一起一伏,指着赵绰怒斥,“怎么,你真想撼大树吗?太自不量力了。”
赵绰毫无惧色:“我没敢撼大树,也没想撼大树,只想规劝陛下改变主意。”说到这里,他已是满眼泪水了,“其实,臣何尝不是为陛下好,怎么谈到撼大树不撼大树呢?”
隋文帝看都不看他一眼,在心里嘀咕:“要不是看你立过功,今天定饶不了你!”他打鼻子里哼了一下,袖子一拂,扬长而去。
文武官员纷纷散去,唯有赵绰孤单地立在殿上,一直到夜幕降临的时分。
赵绰回到家,心中依然不得平静。他连夜在灯下写了封奏章,又将刑律的部分条款认真抄写一遍。第二天一早上朝时,呈给了皇上。
隔了一夜,隋文帝的酒兴已过,加上皇后的劝说,心里的火气已消了许多,头脑也清醒了。他仔细看完了赵绰的奏章。一条条重温了自己制定的刑律,把脑门直拍:“哎呀,我怎么这样胡涂呢?“他立即下了一道圣旨,取消了杀人的命令。
两个商人绝路逢生,一起跑到赵绰府上,跪在地上感谢赵大人的救命之恩。赵绰伸手把他们扶起,连声道:“我哪有本事救你们,救你们的是刑律,是回心转意的皇上!”
这件事很快在朝廷内外传扬开来。于是,赵绰的威望更高过了没几天,隋文帝接到一封告密信,说一个叫辛亶的官员在家中大搞不法的迷信活动。
隋文帝火了,不问青红皂白,大笔一勾,命大理寺把他处死。
当时赵绰正巧到外地巡察去了。
离行刑的时刻仅有半天了。赵绰风尘仆仆地回到京都。听说此事,连家也没回,捺起袍服直奔大殿,往皇上面前一跪,大声道:“辛亶有错,但不犯死罪,大理寺不能执行皇上的命令。”
满朝文武个个伸颈侧目,面面相觑。他们知道,当这么多人的面抗拒圣上是有杀身之祸的,这个赵绰上回差点丢了乌纱帽,这回又来自讨苦吃,真是活得不耐烦了。几个对赵绰怨恨的官员在一旁冷冷地窈笑,等着皇上下旨。
一股火气又在隋文帝心中升腾,抚着龙桌的手指在不停地抖动,正想发作,想想又忍住了。堂堂的一国之君,当这么多人的面大动肝火像什么样子。
他怒力克制着自己,一字一顿地说:“赵绰,如果你真想救辛亶,你也就别想活了。”说着陡然大叫一声:“来人,把他给我拖下去,斩!斩!斩!” 文武百官被吓得一跳。
赵绰也被吓得一愣,但很快镇静下来,他大笑两声:“好啊,我终于有了这个结果。”
当刀斧手把他拖到汉白玉台阶上时,他还挣扎着扭过头声嘶力竭地喊:“陛下可以杀我,但不该杀辛亶,不能违反你自己制定的刑律。”
他的脸憋得乌紫,脖子上的青筋活像几条蠕动的蚯蚓。隋文帝看他嘴硬,当场叫人剥去他的官服,一直把他推到午门外。
开斩的时间到了。执刑官问他还有什么话说,赵绰跪在地上,挺着胸脯道:“只有一句话告诉陛下,为了执法,我死而无憾。”
就在这时,大殿上的文武官员齐刷刷地跪在皇上面前,有的泪流满面,有的低声嚼泣,有的大声疾呼:“求皇上免赵绰一死。”
隋文帝看看这个,瞅瞅那个,再瞟瞟午门外赵绰那憨直的背影,头脑里乱成了一锅粥。他沉吟了一会,忽然笑了一下,挥手说:“别杀了赵绰,先把他关进大牢,等等再说。”
半夜里,隋文帝从梦中惊醒,眼前仿佛出现赵绰那扭头呼喊的神态,他惊恐不安,问自己,我怎能在一怒之下处置一个忠臣呢?他再也睡不着了,天亮时亲自赶到牢门口,要见赵绰。赵绰被放了出来,见到皇上,赵绰还没开口,皇上抢先道:“朕向你赔礼来了,让你受委屈了。”他在早朝时向文武百官说明自己的心情,表扬了赵绰的忠贞。
第二篇:《蒙曼说隋:隋文帝杨坚》讲座暨读者见面签售会主持稿
主持稿
各位朋友:
大家早上好!为了进一步唱响“崇文佛山,全民阅读”的主旋律,展现城市文化形象与文化品位,进一步开拓群众的视野,培养读书兴趣,营造读书节活动的浓郁书香氛围,让广大群众在读书中感受快乐,在讲座中感受知识的魅力。今天在此举办高明区第六届读书节之“名家讲坛”第二场名家讲座。
首先我让介绍出席今天活动的嘉宾他们分别是:
本次讲座特邀的主讲嘉宾是:
央视“百家讲坛”电视栏目的王牌主讲人、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副教授蒙曼做客今天的讲座。
首先我代表主办单位感谢各位的到来。
下面讲座即将开始,为保持一个良好的听课环境,请大家在讲座期间唔好随意走动,并把你的手机调到振动或关闭状态,多谢合作!
首先,让我为大家详细介绍今天讲座的主讲嘉宾,蒙曼教授教授。相信我还没有介绍之前大家对今天的主讲嘉宾已经很熟悉了,很多现场的听众相信也是冲着主讲人的魅力而来的。没错,蒙教授的确有着她个人的演讲魅力,在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栏目中蒙曼教授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有幸能现场听蒙教授讲述隋文帝的故事真的很幸运。易中天先生曾说过蒙曼教授她是为讲坛而生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过程,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被她举重若轻地娓娓道来,让人恍然大悟,豁然开朗。我们今天讲座的主题是:《蒙曼谈隋文帝》。
蒙教授,现任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央视“百家讲坛”2011年最高人气的主讲人。研究方向为隋唐五代政治军事史和中国古代妇女史。2007年开始,蒙曼主讲的32集系列讲座《武则天》开始在百家讲坛播出。2008年重登百家讲坛,18集《太平公主》讲述后武则天时期政局。2009年,41集《长恨歌》系列在百家讲坛开始播放。2010年至今,蒙曼在百家讲坛录制《大隋风云》,该系列于2011年5月14日在百家讲坛开始播出。节目播出后,受到大量好评。蒙教授演讲风格不会简单地按照时间线索去讲述,也不会平铺直叙地介绍,而是带着问题讲,用悬疑去吸引观众。
下面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欢迎蒙教授为我们作讲座。
将近1个小时过去了,刚才蒙教授,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感谢蒙教授,多谢!
刚才蒙教授
下面是交流互动的时间,难得有机会和蒙曼教授面对面交流,请大家抓紧机会向蒙教授提问。同时我们提问的朋友将能获得由高明书城提供的蒙曼教授的新书《蒙曼说隋:隋文帝杨坚》一本。好的现在有请大家抓紧机会提问。
还有边位朋友需要提问的,机会难得。
因时间有限,今天讲座在此结束了。接下来是签售环节,蒙曼老师带来了她的最新作品《蒙曼说隋:隋文帝杨坚》,如没有购书的朋友可到报告厅门口选购,签名请按秩序排队!请按秩序排队!(重复)
高明区第六届读书节还有更多更精彩的活动即将举办,请各位留意图书馆广场以及各大媒体的公告。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蒙曼教授!谢谢!最后,我代表主办方谢谢大家的积极参与。
讲座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三篇:3分钟读懂隋前全部历史
3分钟读懂隋前全部历史!
秦始皇统一中国:秦王先后灭韩、赵、燕、魏、楚、齐山东六国,实现了中国的统一,并决定采用皇帝的称号,自称“始皇帝”,秦始皇建立了一套封建专制制度,实行中央集权统治,地方实行郡县制,同时采用丞相李斯的建议,“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
为抵御匈奴的侵犯,修筑了西起临洮(tao)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另一方面又焚书坑儒,实行愚民政策;大兴土木,横征暴敛,导致民不聊生,在他死后不久便被农民义军推翻。陈胜吴广起义:秦始皇死后,其十八子胡亥(hai)篡位称帝,即秦二世,在郎中令赵高(有“指鹿为马”典故)的唆使下,变本加厉,继续兴建阿房宫,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兵夫屯长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反秦农民大起义。
西楚霸王项羽:陈胜、吴广被害后,反秦声势以南方会稽郡最大,其首领是楚国大将项燕的儿子项梁和侄子项羽,北上进军沿途收编了刘邦、英布、吕臣的反秦武装,并在巨鹿一战,破釜沉舟,一举击溃了秦军主力,扭转了反秦战局。鸿门宴:反秦义军刘邦攻下秦都咸阳,秦王朝灭亡,西楚霸王项羽从范增之计预设鸿门宴铲除刘邦,刘邦携张良、樊(fan)哙(kuai)赴宴,席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刘邦在项伯、樊哙的养护下得以逃脱。
萧何月下追韩信:汉王刘邦谋士萧何月下追回了韩信,并举荐给刘邦为将军,韩信采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攻下三秦,占据关中,后协助刘邦击败项羽建立汉朝。
刘邦做了皇帝后,以韩信匿藏项羽部下将其治罪降职,后萧何与吕后(刘邦妻)设计将韩信处死,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霸王别姬:刘邦趁项羽出兵之际,自汉中出击攻占了项羽都城彭城,项羽回攻,大败汉军,擒获了刘太公和吕雉(zhi),刘邦求和,范增未允,刘邦用反间计离间了范增,又以划分楚河汉界为诱救回老小。
后采用韩信的十面埋伏之计将项羽困在垓(gai)下,项羽爱妻虞姬,唱罢“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拔剑自刎,一代名姬香消玉损。
项羽退至乌江,乌江亭长劝其退回江东称王,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在乌江边拔剑自刎,“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西楚霸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吕氏之乱:吕雉,刘邦结发之妻,其子刘盈即位,吕氏便执掌大权,进入了吕后时代,吕后为人阴险毒辣、残酷无情,残害刘氏家族,欲将刘氏天下改为吕氏天下。
其中,将刘邦爱妾戚夫人,砍手足、挖出双目、熏聋耳朵、弄哑喉咙,扔进猪圈,做成“人彘(zhi)”。吕氏执政16年,死后,刘氏势力消灭吕氏家族势力,迎立刘邦之子刘恒为帝,恢复了刘氏家族的统治。但吕氏继承了汉高祖开创的“与民休息、无为而治和对外和亲”政策,是历史上值得肯定的一面。
飞将军李广:汉朝猛将,一生抗击匈奴,赢得飞将军美名,后被卫青陷害引剑自刎。有唐诗人王昌龄诗云:“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龙城飞将说的就是李广。
卫青和霍去病:均为西汉时期抵抗匈奴的将军,“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是霍去病一生的写照,霍去病病逝年仅23岁。
张骞通西域:西汉张骞是历史上第一位有影响的对外友好使者,二次出使西域,对开辟丝绸之路卓有贡献。司马迁写《史记》:西汉司马迁秉承父志编写《太史公记》(《史记》),因替大将李陵求情被汉武帝处以“腐刑”,忍辱含垢(gou)地生存,深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6年出狱后奋发著述,终于完成了《史记》,历时10余年,共130卷,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昭君出塞:王昭君,汉元帝时宫女,名王嫱(qiang),字昭君,因未行贿画师毛延寿而被丑化,不得宠幸。
后汉室与匈奴和亲嫁给匈奴单于,出塞途中因曲哀人艳,南飞大雁为之驻足,故有“落雁”之称。从此,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60余年,王昭君成为民族团结的象征。王莽改制:汉成帝时大司马,公元8年,王莽篡汉位称帝,该国号“新”,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制,均未成功,公元25年,汉皇族子弟刘秀推翻了王莽新朝,建立了东汉王朝。马援老当益壮:东汉大将马援,曾言:“大丈夫立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其以“堆米为山”分析战局也是战争史上的创举。
班超弃笔从戎:班超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探险家,通军事,有胆气。40岁出使西域,71岁回洛阳,历经31年,招抚了西域鄯(shan)善、于阗(tian)、龟兹等50余国再度隶属于东汉统治。
党锢(gu)事件:指东汉汉桓帝时期,以李膺(ying)、陈蕃为首的官僚集团与以郭泰为首的太学生结成朋党,抨击宦官的黑暗统治。
官宦依靠皇权,两次向党人发动迫害,史称:“党锢之祸”,时光荏(ren)苒(ran),党人“杀身以成仁”的气节为历代文人所推崇。
黄巾军起义:东汉晚期,官宦和外戚两大集团交替专政,社会动荡不安,民众流离失所。冀(ji)州巨鹿人张角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举行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规定义军以黄巾缠头,故称“黄巾起义”,后被官军镇压,余部作乱了20余年,使得东汉王朝奄奄一息。
董卓专权:黄巾起义后,各地豪强以镇压黄巾为名,招兵买马,扩充实力,割据一方。凉州军阀董卓以铲除宦官为名进京驻守,废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帝(汉献帝),董卓自封相国,独揽大权。
骁(xiao)骑校尉曹操,联络冀州袁绍,聚集各州郡人马,选袁绍为盟主,进军洛阳。董卓得知,迁都长安,烧毁洛阳城。
袁绍尽灭宦官:东汉末年,宦官当政,大将军何进召前将军董卓进京协助诛灭宦官,反被宦官谋杀,袁绍、袁术引兵入宫,大杀宦官两千多人,宦官张让、段珪(gui)挟帝出逃,后被逼投水自尽。
王允巧诛董卓:董卓挟天子专横当道,发展到“董卓不除,国无宁日”的地步,司马王允将义女貂蝉同时许给吕布和董卓(义父子关系),使之反目,并挑唆吕布将董卓诛杀。挟天子以令诸侯:王允定计诛董卓,执掌朝政,董卓部将郭汜(si)帅大军攻陷长安,吕布出逃,王允被杀,郭汜当政,国舅董承及部将杨奉护汉献帝出逃,被曹操接至许昌为都,曹操自封大将军,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
官渡之战: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与北方的袁绍产生了冲突,公元200年,袁绍派军10万进军,先是大将颜良、文丑被暂降曹操的关羽所杀,形成了官渡对峙。
袁绍谋士许攸(you)献计不被采用,且家人被拘捕,弃袁投曹,并向曹操献计火烧袁绍粮营乌巢,一战将袁绍击败,两年后袁绍忧愤而亡。官渡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而后曹操各个消灭袁绍残余,统一了北方。华佗:汉末注明医学家,外科技术尤为精湛,首次将全身麻醉(酒服麻沸散)应用于外科手术。并模仿“虎、鹿、熊、猿、鸟”5种禽兽创编了“五禽戏”。三顾茅庐:袁绍败北,刘备投靠刘表,屯驻新野小县,访襄阳水镜先生司马徽(hui)知: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卧龙”诸葛亮,字孔明,刘备三访襄阳隆中,求得诸葛亮出山辅佐,并按照《隆中对》“东联孙吴,西据荆益,南和夷越,北抗曹操”的策略,成就了三分天下的大业。
赤壁之战:曹操消灭袁绍统一北方,预南下扫平刘表和江东孙权,刘表病故,次子刘琮(cong)继位,向曹操递了降表,刘备腹背受敌,撤往江陵,被曹军在长坂坡追上,幸有赵云、张飞奋力拼杀得以脱险,退至江夏与刘琦汇合;
同时,孙权接到曹操檄文,劝其投降,鲁肃献计联合刘备抗曹,任周瑜为大都督,程普为副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领兵五万赤壁下寨抗曹。
因北方士兵不习水战,曹操采用庞统之计将战船连在一起,孙刘联盟设反间计(蒋干中计)、苦肉计(周瑜打黄盖),并巧借东风,火烧连营,曹操败走华容道,被关羽所放(曹操对关羽有救命之恩),逃回江陵。赤壁一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孔明巧取荆襄:周瑜在赤壁大败曹操后,诸葛亮乘周瑜和曹仁周旋之计,略施小计,兵不血刃,巧夺南郡、荆州和襄阳。刘备丧偶,周瑜生计,用孙权的妹妹向刘备招亲为由,欲将刘备骗到南徐,以换回荆州。
刘备协同赵云如约而至,在诸葛亮三个锦囊的帮助下,带着妻子安全回到荆州,所谓“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建安七子:在曹操统治集团里,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can)、徐幹(gan)、阮瑀(yu)、应玚(yang)、刘桢(zhen)主导文坛发展。
公元220年,一月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在洛阳病逝,十月,曹丕称帝,建魏,东汉灭亡。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关羽因大意失荆州,公元222年,刘备为夺回荆州,替关羽报仇,出兵三峡,进攻东吴,在彝(yi)陵猇(xiao)亭被陆逊打败,于次年病逝。
自蜀汉建兴5年起,诸葛亮上书《出师表》给后主刘禅(shan),六次出兵北伐,史称“六出祁山”。在最后一次北伐,至五丈原,终因心力交瘁(cui),病逝,年仅54岁。虽然没有实现统一中原的愿望,但他的智慧和品格万古流芳,他为蜀汉的巩固和发展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国号吴,迁都建业,至此“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件”,杀曹爽、何晏(yan)等,司马氏至此专权魏国。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曹髦(mao),曹丕之孙,公元260年,因司马昭权势日重,危及帝位,声称司马昭代魏之心,路人皆知,率殿中卫士、僮仆讨伐司马昭未果被害;曹髦死后,司马昭立曹奂(huan)为帝,即魏元帝,自己独揽大权。三国归晋:司马昭立了魏元帝后举兵进攻蜀汉,蜀汉后主刘禅昏庸透顶,是扶不起来的天子,在奸佞(ning)宦官黄皓(hao)的唆使下负荆而降,刘备、诸葛亮千辛万苦开创的蜀汉政权从此灭亡。
蜀汉灭亡不久,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为晋武帝,建立了晋朝,公元279年,起兵灭吴,三国归晋,全国统一。
公元290年,晋武帝病重,弱智太子司马衷即位,为晋惠帝,晋惠帝皇后贾南风(贾后)阴险毒辣,先后除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wei),废太子(后毒杀),赵王司马伦联合齐王司马囧(jiong)废除贾后,司马伦称帝,之后各诸侯为争夺皇位展开了厮杀。
有: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囧、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yong)、长沙王司马乂(yi)、东海王司马越,加上被贾后所杀的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史上称“八王之乱”,持续16年,独剩东海王司马越,司马越毒死晋惠帝,立司马炽(chi)为帝,即晋怀帝,西晋王朝从此衰落。公元308年,匈奴人刘渊称帝,国号汉,十六国开始,公元316年汉军大举进攻西晋都城长安,晋愍帝赤上身,乘羊车出城请降,西晋灭亡。
次年东海王司马越侄司马睿(rui)在南方建业正式称帝,为晋元帝,建立东晋王朝,任王导为宰相,共同执掌朝政,实为“王与马,共天下”,司马睿亦因不满“王马共天下”的局面,最终抑郁病死。
十六国:从刘渊的后汉开始,北方的一些民族先后建立了许多国家,史上称为“十六国”,南方由东晋统治。十六国与东晋并立百余年。
南北朝:公元420年,东晋将领刘裕登基,国号“宋”,统治南方,晋恭帝退位,东晋灭亡;次年刘裕毒杀晋恭帝,开了杀“禅让退位者”的先例。北方的北魏灭掉北方的几个小国,结束了十六国分裂的局面,公元439年统一了北方。南方的宋和北方的魏分统天下,并立百余年,历史上把这段时期叫“南北朝”。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作者不详,如侵权请联系我们
第四篇:梁武帝、隋文帝、武则天和明成祖极力崇佛的政治原因
梁武帝、隋文帝、武则天和明成祖极力崇佛的政治原因
(兰州大学 杜斗城 杜赟清)
内容摘要: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崇佛的四位皇帝——梁武帝、隋文帝、武则天和明成祖都在其统治期间将抬高佛教地位、广建佛塔寺院、翻译佛经等佛事活动推向了高峰。他们之所以如此崇佛,其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即他们获得皇位的方式都是不符合中国儒家传统伦理思想的。
关 键 词:梁武帝;隋文帝;武则天;明成祖;阿育王;转轮王;佛教信仰
在佛教传入中国后,经过与本土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长期的斗争与融合,很长时期内形成了中国儒、释、道三家并立互存的格局。但对于这种外来的宗教思想,中国历代统治者们对其态度是不同的。在中国佛教的发展历史中,有过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及后周世宗的“三武一宗灭佛”事件;也有过诸如被称为“皇帝菩萨”的梁武帝,数次分送舍利、广建佛塔寺院的隋文帝,自称“金轮圣神皇帝”的武则天及编纂《神僧传》的明成祖朱棣等这样极力崇佛的皇帝。然这几位对佛教表现出异乎寻常态度的皇帝,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是虔诚的信仰,还是有某种目的?本文将试探讨之。
一、梁武帝
梁武帝萧衍,于梁天监元年登皇帝位,太清三年(公元549年)崩,在位四十八年。萧衍本为齐武帝萧赜的族弟,史载其人才艺兼备、文武双全,在数次征战中都有功,遂在朝野中有了相当的权威。公元499年,齐东昏侯萧宝卷即位后,出于巩固中央皇权和自身统治的需要,开始大肆残杀各方权势王侯,并派兵袭杀时为雍州刺史的萧衍。萧衍此时便应齐和帝萧宝融之命,出兵声讨东昏侯萧宝卷。在击败并斩杀萧宝卷后,于公元502年逼迫和帝“禅位”,改国号为梁,即皇帝位。
梁武帝在位期间,是南朝佛教最为兴盛的时期。在即位之前,梁武帝信仰的并不是后来影响了他整个统治时期的佛教,而是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天监三年
(公元504年),也即是他做上皇帝的第三年,梁武帝即下《舍事道法诏》一诏,正式宣布他不再奉事道教,而改奉佛教。《广弘明集》(卷四)中录有此诏书,摘录如下:
维天监三年四月八日,梁国皇帝兰陵萧衍稽首和南十方诸佛法僧,伏见经云发菩提心者,即是佛心………若不逢值大圣法王,谁能救接……弟子痴迷,耽事老子,历叶相承,染此邪法。今愿发菩提心,弃迷归正;原未来世中,童男出家,广弘圣教,化度含识,同成正觉。宁在正法之中长沦恶道;不愿依老子教暂得生天、涉大乘心、离二乘念,祈愿诸佛证明,菩萨摄受。弟子萧衍和南。
在此诏颁布之后,梁朝君臣一时上行下效,纷纷改奉佛教、或者开始信奉佛教。①之后,梁武帝又在天监十八年(公元519年)“于无碍殿受佛戒”②,《续高僧传·慧约传》中又更进一步指出“天子发宏誓心,受菩萨戒”。由此我们可知,梁武帝当时不仅受了戒,而且还是“菩萨戒”。梁武帝也由此而被称为“皇帝菩萨”了。与此同时,梁武帝还“令其王侯子弟,皆受佛戒”。③这里要说明的是,梁武帝本人对佛的信仰并不只是形式而已,据《魏书·萧衍传》中的记载来看,其对佛教的尊崇甚至深入到日常的衣食住行中。最集中的表现就是梁武帝四次“舍身”同泰寺让大臣回赎这类在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事迹”④。除此之外,梁武帝在位期间,令臣下以亿万钱奉赎;施舍财物,动辄以千万计,他所建的诸大寺院,立丈八佛像,其富丽宏大在南朝都是罕见的。⑤在译经方面,梁初便敕扶南(今柬埔寨)僧伽婆罗于寿光殿等处译经。另有扶南沙门曼陀罗带来梵本经典,收敕与僧伽婆罗共译。初译经日,梁武帝亲临译场笔受其文,又敕宝唱、慧超、僧智、法云等僧协助。共译出《阿育王经》、《解脱道论》等经十一部三十八卷。⑥而梁武帝本人也有很高的佛教理论造诣,他所著的《立神明成佛义记》等 ①释道宣:《广弘明集》(卷4)。《南史·梁纪上·武帝纪》 《魏书·萧衍传》
关于梁武帝“舍身事佛“一事,《梁书·武帝纪》记载的次数是三次,而《南史•梁纪上•武帝纪》中②③④记载的则是四次。这里以《南史》中载的四次为准,这四次“舍身事佛”的时间分别是:大通元年三月辛未,大通元年秋九月癸巳,大同元年三月庚戌(《梁书》未有记载)及太清元年三月庚子。
⑤参见杜继文:《佛教史》,第162页。任继愈:《中国佛教史》,第3卷,第21页。⑥
关于佛教理论的书籍当时都很有影响。在佛教戒规方面,他下诏禁止出家人饮酒食肉,否则将以国法、僧法处治;同时,又宣扬“行慈戒杀”。①梁武帝的这一戒律,对后世佛教戒律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其支持翻译《阿育王经》是有明显的政治意图的。
由此可见,梁武帝对佛教并非一般的尊崇。为什么会这样呢?很明显,是他的身份发生了根本变化,即由人臣变成了天子,而这种转变的方式却又是儒家传统思想所不能容忍的。所谓“禅让”,实则是大权在握后的逼宫。通过这种方式登上帝位的梁武帝,无疑有悖于儒家的君臣思想的。既然得不到儒家思想的支持,那么这位新皇帝就必须寻找新的理论武器了。而正在中国迅速传播的佛教中正好有这种思想武器。
值得注意的是,在梁武帝在组织国内外僧人们编译佛经时,即有《阿育王经》这样一部经。众所周知,这是一部主要以记述印度阿育王崇护佛法的事迹为主的佛经。阿育王是古印度孔雀王朝得第三代国王,他继承了父王(宾头沙罗王)的王位,成就了印度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帝国。但阿育王的这种继承是在杀戮了自己的众多兄弟及胁迫父王的基础上取得的,而这种杀戮在其即位后更甚,各种滥杀无辜使得他有了“暴恶的阿育王”之名。但后来在高僧优波毯多的感化下,阿育王“放下屠刀”皈依了佛教,修持佛法,并以“转轮王”的政治理想自许,宣布以“正法”来统治天下。当时的佛教僧徒们都把他当作理想的国王而追崇,并尊称他为“护法国王”。
在梁武帝登基做皇帝之前,佛教思想已经在中国广为传播,梁武帝对佛教中的这些内容肯定是熟悉的。依靠“禅让”取得皇位的梁武帝要得到民众的支持,传统的儒家思想显然是不行的,而佛教中的阿育王及《阿育王经》却能够给予他这种理论上的支持。这样,梁武帝支持翻译《阿育王经》的目的就是非常明显的了。
二、隋文帝
隋文帝杨坚,在位二十三年。隋文帝之父杨忠,早年跟随北周太祖皇帝宇文泰于关西起义,后官至柱国、大司空,并受封为“隋国公”。其父杨忠死后,杨坚便承袭父爵,进为“隋国公”。在杨坚在北周朝为仕期间,北周武帝宇文邕和 ①方立天:《魏晋南北朝佛教论丛》,第193页。
之后的宣帝宇文赟都对其心存疑心。而犹以宇文赟为甚。在宇文赟传位于其子静帝宇文衍之后,杨坚以外戚的身份迅速控制了北周朝政,开始了其篡夺北周大权的计划。公元581年,北周静帝“以众望所归”,下诏“禅位”。随后,杨坚称帝,改国号为隋。隋文帝用这种“非法”手段夺取北周政权之后,北周旧臣纷纷反对,甚至起兵反抗,但被隋文帝一一镇压下去。
隋文帝与佛教的因缘自其出生起就有了,《隋书·帝纪·高祖上》在写隋文帝降生时有这样的描述:
皇妣吕氏……生高祖于冯诩①般若寺……有尼来自河东,谓皇妣曰:“此儿所从来甚异,不可于俗间处之。”尼将高祖舍于别馆,躬自抚养。至于这位僧尼,虽然《隋书》中没有明确提及,但在《续高僧传》等佛经与史籍中我们可以知道,她叫智仙。也就是这个神尼智仙,将隋文帝在寺庙中抚养了十三年,并一直与杨氏一家维持着非同一般的关系。从小就受佛教思想熏陶的隋文帝,在其即位后,即大力弘扬和推广佛教。
高祖文皇帝即位之年(开皇元年)即普诏天下,任听出家,仍令计口出钱,营造经像。而京师及并州、相州、洛州诸大都邑,并官写一切经,置于寺内,又别写藏于秘阁。天下之人,从风景慕,民间佛经,多于六经数十百倍。又因沙门智周等自西域赍经论至,敕付有司翻译。又下诏度千余人,从僧人昙延之请也。开皇元年闰三月,诏于五岳之下各立一寺。七岳又诏在其父建功之处襄阳、随郡、江陵、晋阳各立寺一所,建碑颂德。又当文帝为相,辅周攻破邺城,故七月敕与相州战地,建伽蓝一所,立碑记事。三年又诏每年正月、五月、九月,自八日至十五日,凡京州诸寺均令行道,行道之日,悉不得杀。四年敕天下凡北周已入官而未毁之像再行安置。五年受戒大赦,召僧入宫讲经。十一年令天下之寺应无分公私,混同施造。同年令天下州县各立僧尼二寺。十三年发露忏悔,参与者日十万人。十九年十二月下诏禁毁佛、道等像。又因少时得尼智仙之养育,及即帝位,每谓群臣曰:我兴由佛法。命史臣王劭为尼作传。仁寿元年以后,立舍利塔,普及天下。②
①冯诩,今陕西大荔县。
②汤用彤:《隋唐佛教史稿》,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第1-3页。
与此同时,隋文帝又敕立五众主(开皇十七年),以当朝各地高僧为各众众主,作为国家管理全国僧尼和领导佛教方向的中心。唐代僧人道世总计隋文帝兴佛之功行时做了如下统计:
隋文帝开皇三年周朝废寺,咸乃兴立之。名山之下,各为立寺。一百余州,立舍利塔。度僧尼二十三万人,立寺三千七百九十二所,写经四十六藏,十三万二千另八十六卷,修故经三千八百五十三部,造像十万六千五百八十躯。自余别造不可具知之矣。①
这些统计数据的真实性虽值得怀疑,却也已无法去考证。但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隋文帝在位期间对佛教兴盛所做的贡献。汤用彤先生在《隋唐佛教史稿》中说到隋文帝对当时佛教的贡献时,认为其主要贡献有二:一是中兴佛法,二是广建舍利塔。这其中,又以广建舍利塔一事对后世的影响最为深远,也是隋文帝和其他奉佛皇帝最为不同的一点。“隋文帝直接选择了印度的护法之王——佛教极力歌颂的转轮王——阿育王为其榜样,是以阿育王的气魄来“宏法护教”的。”②至于隋文帝分舍利建塔的具体内容及过程,本人在《隋文帝分舍利建塔的意义及其有关问题》及《隋文帝分舍利建塔有关问题的再探讨》两文中已有详尽的论述,此文便不再赘述。
隋文帝不仅以阿育王为榜样,更是自称自己为转轮王。《广弘明集》卷二十八中收录有一篇《隋文帝为太祖武元皇帝行幸四处立寺建碑诏》,其中有这样的记载:
朕……事冥真寂,降生下土,权变不常,用轮王之兵,伸至人之意,百战百胜,为行十善,故以干戈之器,已类香花:玄黄之野,久同净国。思欲崇树宝刹,经始伽蓝,增长福因,微副幽旨。
在这里,隋文帝已经把自己当作佛教中的护法之王——转轮王了。作为一个封建王朝最高的统治者,隋文帝推崇阿育王及转轮王是有他自己的政治意图的。同梁武帝一样,隋文帝亦违背了儒教“君臣父子”的古训,以极其奸诈的手法夺取了北周政权,又滥杀了起来反对他窃位的北周臣民,所以继续借用儒教中的那一套东西来蒙蔽天下已很不合适了,这样,外来的佛教便被他充分利用了。在佛教中,连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都可以舍弃父母出家,至于佛教所拥戴的“护法之王”阿育王、阿阇世王等等,虽皆有杀害父母兄弟,篡夺王位之 ①《法苑珠林》卷100;并参见《历代三宝记》卷12。
杜斗城:《隋文帝分舍利建塔的意义及其有关问题》,《人文杂志》(增刊),1993。②
嫌疑,但后来皆“放下屠刀”,皈依佛教,改恶从善,甚至登上了现实世界的“最高果位”,成为统治天下的转轮王。在此种情况下,隋文帝当然愿意选择后者。这样,我们对隋文帝时“民间佛经多于六经十百倍”等情况就不难理解了。
三、武则天
武则天,载初元年(公元690年)正式称帝,神龙元年(公元705年)退位,同年底崩,在位16年。作为中国封建王朝唯一称帝的女皇帝,武则天先是以才人的名号被唐太宗召入宫中,“及太宗崩,遂为尼,居感业寺”。唐高宗立治即位登基后,武则天又复被召入宫,进为“昭仪”。永徽六年,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高宗称天皇,武后亦称天后”。由于高宗的信任,及高宗本人身患风疾,“百司表奏,皆委天后详决”①。自此,武则天开始正式涉入朝政。高宗崩后,其开始独揽朝权,临朝听政,中宗李显、睿宗李旦相继被废。载初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改元建制,正式称帝。
武则天,这位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争议的女性皇帝,从其开始掌权、称帝到最后让位于唐中宗李显期间,一直给予佛教以特殊的地位与尊荣,极大的促进了唐代佛教的发展。
天授二年,亲自请禅宗大师神秀入京行道。神秀肩舆上殿,则天亲加跪礼,丰其供施,时时问道。②除过以身作则来提高佛教地位外,她还允许僧侣参与政 治、军事活动,并赐予官号爵位。怀义监修明堂,以功拜左威卫大将军,封梁国公;嵩山僧韦什方,自称净光如来,被则天信重,赐姓武,拜正谏议大夫、同平章事。区区僧侣,竟获如此之高的官职,可知佛教地位之高,权势之大,已达佛教史上登峰造极的地步,而这也充分说明了武则天对佛教的极力支持和维护。载初二年(公元691年)四月,武则天下诏正式规定佛教位列道教之上,从而扭转了前面三位唐朝皇帝的政策,并规定自今之后僧尼位列道士女冠之前。③至此,佛教在武则天统治时期的地位达到最盛。
①《旧唐书·则天皇后》 《宋高僧传》卷8,神秀传 《旧唐书》卷6,第121页。②③
在提升佛教地位的同时,武则天又开始大力建设寺庙塔院、造佛像石窟。载初元年(公元690年)十月,下诏在每一个州各建一座大云寺。①而龙门石窟中保留下来的唐代石窟造像中,有相当一部分便是这个时期开凿的,而这其中又以龙门卢舍那佛像最为有名。此外,据梁思成先生统计,武则天“于佛像雕刻,尤极热心,出内努以建寺塔,且造像供养焉。就唐初遗物观之,唐代造像多在武周”。长安城中,“武后时期造像尤多”。②
武则天统治时期,对佛教的译经也是大力支持。她曾亲自主持了八十卷《华严经》的翻译,而对于翻译佛经的僧人们,她往往都是重赏其人。这其中,就包含有对于武则天来说最重要的两部译经:《大云经》和《宝雨经》,这是两部从佛教理论上支持作为女性的武则天称帝合法性的著作。《大云经》翻译于载初元年,亦即武则天正式称帝之年,是武则天向全国宣讲她以“女身当国王”的合法性所采取的重要措施。而《宝雨经》虽比《大云经》晚译四年,但武则天的地位与权力“仍需进一步巩固,同样需要这类有利于自己的舆论。”③
武则天对佛教给予如此大的推崇和支持,是有其深层次的政治原因在里面的,那就是寻找一种能够给予她这个女皇帝合法性的理论支持。而佛教经典中就有关于女人当皇帝的经文(《大云经》、《宝雨经》就是此类佛经),这无疑是她最看重的地方了。在称帝后,武则天又通过佛教中的“转轮王”思想继续来巩固自己的皇权与地位。她前后多次为自己加“转轮皇帝”的尊号④,又将转轮王的七宝做成模型,陈列于宫廷之中。这一切,都表明了武则天想要成为佛教中的“转轮王”。众所周知,武则天夺权称帝的过程中是充满着杀戮和迫害的,且女性在封建社会里的地位是很低下的。这两者是传统儒家思想所断不能容忍的,君臣、父子、夫妻“三纲”对于武则天来说,她都违背了。在这种情况下,武则天将佛教的地位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以此来为自己称帝的合法性营造舆论和理论支持是必然的,也是很容易理解的。
四、明成祖朱棣
①《新唐书》卷4,第91页。《梁思成文集》第354页。
杜斗城:《关于武则天与佛教的几个问题》,《宗教学研究》,1994年增刊。
分别是“金轮圣神皇帝”,“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天册金轮圣神皇帝”和②③④“停金轮王”等。
明成祖朱棣,公元1402年改元称帝,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崩。这也是一位靠“靖难”起家的皇帝,他用武力夺取了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帝位,也属用“非法”的手段夺取帝位的。
朱棣上台后,废除了建文帝时“限僧、道,人无过十亩,余以均给贫民”的政策①。永乐年间,“京师聚集僧、道万余人,耗米百余石”。在“南京敕建报恩寺,设囚万人”②。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四月十七日,他还为《法华经》写了一篇序文,题为《御制大乘妙法莲花经序》。序文中叙述《法华经》的三次翻译和他的“校讎”、重刻《法华经》的缘起等,对《法华经》大家赞扬。众所周知,《法华经》是“护国”三部经之一,朱棣如此重视此经,应正是看中了《法华经》这一独特功能。《明史》卷98《艺文志》还著录了朱棣“御制”的《御制诸佛名称歌》一卷,《普法界之曲》四卷等。可见其不但从译经、理论上支持佛教,还制作歌曲,对佛教极力歌颂。这在历代帝王中也是少有的。
永乐年间,明成祖还下旨“行脚僧道,持斋受戒,恁他结坛说法。有人阻挡,发口外为民”④。这就是说,明成祖时期采取了极为宽松的宗教政策,甚至鼓励僧、道游方天下,到处结坛说法。
更有甚者,明成祖还撰《神僧传》九卷,其书中共收录“神僧”208人。其实这208人多数已见《高僧传》、《续高僧传》及《宋高僧传》等佛籍。明成祖按自己的标准把某些人物录入《神僧传》,其无疑是看中了这些僧人与当时统治者的关系及在政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讲到这里,我们就不能不涉及姚广孝这个人物了。姚广孝,法名道衍,《明史》本传谓其“本医家子,年十四度为僧,名道衍,字斯道。(先)事道士席应真,得其阴阳术数之术。尝游嵩山寺„„洪武中„„太祖选高僧侍诸王,宗泐时为左善世,举道衍。获王(朱棣)与语甚合,请从之。至北平,住持庆善寺。出入府中,迹亦密,时时屏人语。”就是这个道衍和尚,力劝朱棣起兵靖难,为朱棣练兵后苑中,在朱棣起兵不利时,劝朱棣“毋下城邑,疾趋京师”,即避免在途中攻占其他城镇,直驱南京。故《明史》谓朱棣“用兵由天下,道衍力为多,论功以为第一”。姚广孝还著《佛法不可灭论》一卷,《道 ①
③ 参见《明史》卷150《虞谦传》。《明史》卷164《邹缉传》。
《明史》卷98《艺文志》三著录;又见《大正藏》卷5。
参见《释氏稽古略续集》卷3;又见《大正藏》。②③④
余录》一卷。前者引经据典,论证佛法不灭之道理,后者驳斥程朱之学,谓二程书与朱熹《语录》“不探佛书,不知佛之底蕴,探佛书,不知佛之底蕴, 一以私意,出邪诐之辞,枉抑太过„„极为缪诞。”②由此可知,朱棣所奉的这位“神僧”,在朱棣“靖难”的过程中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其还站在佛家的立场上对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二程与朱熹的著作进行了批驳。换言之,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是一位敢于同中国传统伦理思想进行挑战的人物,而朱棣看中的正是这一点。
朱棣崇佛,还表现在对藏地佛教的支持方面。其封藏僧为王“自阐化(赞善、护教、阐教、辅教)等五王及二法王(大宝、大乘)外,授西天佛子者二,灌顶大国师者九,灌顶国师者十有八,其他禅师、僧官不可悉数。③”僧人封王,史无前例。明代后期,藏僧伪滥,充满京师,成为国之大弊,究其祸源,实始于朱棣。
总之,明成祖朱棣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崇佛皇帝中是很有代表性的。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知,梁武帝、隋文帝、武则天和明成祖朱棣这四位皇帝在其在位期间都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同时,在他们的影响和推动下,佛教在他们所处的朝代也都获得了相当高的地位,得到了迅速发展,对后世佛教产生了深远影响。而这四位皇帝对于佛教的崇奉,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为维护自身皇权这一目的的。我们都知道,梁武帝、隋文帝、武则天和朱棣,并不是通过中国传统的封建皇位继承制而登上皇位的。他们取得皇位的方式,要么是在大权在握后逼迫前朝皇帝下诏“禅位”以登上皇位;要么则是以皇后身份参政并掌权,最后称帝改朝;而朱棣更是以武力的方式从自己的侄子手中夺取皇位的。他们通过如此方式取得皇位后,首先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便是传统儒家思想给他们带来的强大社会压力——皇位的合法性问题。如果他们继续以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等于自打嘴巴,故他们必须寻找另外一种思想武器。于是,这四位皇帝无一例外的都选择了外来的佛教作为维护和巩固其皇位的理论依据和舆论手段,佛教中的阿育王及“转轮王”就成了他们最直接的榜样。由此可看出,梁武帝、隋文帝、武则天和明成祖朱棣对佛教的崇奉,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获得社会对其“非法”取 ①① 见《明史》卷98《艺文志》三。《释氏稽古略续集》卷3。《明史》卷331《西域传》三。②③
得皇位的支持。纵观中国历史,似乎有这么一个大规律,大凡“非法”夺取帝位的皇帝,其都是极力崇佛的。
(上文为未定稿)
参考文献
[1] 任继愈.中国佛教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1版),1985.[2] 杜继文.佛教史[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3] 方立天.魏晋南北朝佛教论丛[M],北京:中华书局,2002.[4] 汤用彤.隋唐佛教史稿[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5] 杜斗城.隋文帝分舍利建塔的意义及其有关问题[J],人文杂志(增刊),1993.[6] 杜斗城.隋文帝分舍利建塔有关问题的再探讨[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7] 杜斗城.关于武则天与佛教的几个问题[J],宗教学研究(增刊),1994.[8] 梁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9] 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10] 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11] 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第五篇:历史故事
1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坟墓,最大的是胡夫金字塔。
2玛雅文明的终止是(未解之谜)3冒犯上帝的城市(巴比伦),有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4 流浪的(犹太民族)。5(智慧女神)雅典娜。
6希腊奥林匹克亚赛(4)年一次。7 尚武城邦(斯巴达)
8希腊人用(木马计)打败了特洛伊人。
9(波斯)大流士改革。
10马拉松是为了纪念()的功绩。11罗马斗角起义的领袖是(斯巴达克)12哲学家(苏格拉底)
13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和(杠杆原理)。
14佛祖()创立了佛教。15耶稣被门徒犹大出卖,钉死在十字架上。耶稣诞生在12月25日,就是现在的(圣诞节)。
16《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17圣女(贞德)被大火烧死,宁死不降。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开辟了新航路。
20(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圆的。
21(达芬奇)《蒙娜丽莎的微笑》《最后的晚餐》
22海上马车夫(荷兰)
23羊吃人的圈地运动发生在(英国)24断头的国王(查理一世)。25拿破仑发动了(雾月政变)26马克思写了《资本论》。27 彼得大帝创立了《俄罗斯帝国》 28(日本)明治维新
29“萨拉热窝”枪声引发了第一次大战。
30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31列宁带领俄国工人政占冬营,苏维埃政府成立了,这是第一个(由人民 当家的政权)。
32日军偷袭美国(珍珠港)。33日军战犯(东条英机)双手沾满中国人的鲜血。
34联合国总部在(美国纽约)35美(阿波罗)登月。36美“挑战者号”(爆炸)。37(不屈)的曼德拉成了南非第一个黑人总统。38现代奥运会
39世界杯足球赛(4)年一次。40瓦特发明(蒸汽机)41(英特网)把全球一网打进。42 数学王子(高斯)
43(达尔文)是进化论的奠基人。44“昆虫大师”法布尔写了《昆虫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