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过不去,就绕一下哲理故事
春秋时期,在楚庄王的治理下,楚国人民安居乐业。但是,楚国的运输工具仍比较落后,出行用的马车底座较低,不仅容易碰伤马腿,而且车速很慢,一旦发生战争,不利于运送物资。
楚庄王注意到这点,于是召集大臣,商议将全国的马车底座改高。楚国令尹孙叔敖认为这种做法不妥,对楚庄王说:“老百姓已习惯乘坐这种低矮的马车了,如果大王强行命令老百姓改造马车,势必会招致老百姓不满。”
楚庄王听了,觉得有道理,就问孙叔敖有什么办法。孙叔敖提议说:“其实很简单。只要让各地的官府发布告示,就说根据天文历法推算,今年有可能会发大水,为了避免洪水漫进房屋,各家各户的门槛都要加高一些,这样就可以了。”
很快,告示就在全国发布。老百姓为防范洪水,都加高了自家的门槛。可这样一来,马车再进门时,车底就会碰到门槛,车上的人不得不先下车,让人把车先抬过去。一开始,大家还能忍,时间一长,都觉得这种低矮的马车太不方便了,于是纷纷把马车底座改高。半年后,楚国低矮的马车全都改造完毕。
欲速则不达。过于直接的强硬要求,往往会招致抵触和不满。这时,就需要孙叔敖这种“绕”的智慧。
第二篇:踏痰就口哲理故事
古时候有个小人一直在一家有钱人家当差,他一直想找个机会向主人献殷勤、拍马屁。
但是这个贵人屁股后面总是跟着一大群拍马之徒。这些人善于察颜观色,见风使舵,处处讨好贵人,只要贵人吐出一口酽痰,大家便蜂拥而上,争着用脚踏去痰迹。
他始终没有机会讨主人的好,不是他不够机灵,而是因为他身材矮小,手脚笨拙,每次拼命挤到人堆中,都踏不到痰迹,心中十分懊恼。
有一次,贵人“咳咳”地清清喉咙,嘴巴撮拢,正待吐痰,那个人连忙抬起脚板,一脚踩在贵人的嘴巴上。
贵人吓得倒退三步,大发雷霆:“你想造反啦!为什么用脚踩我嘴巴!”
这个人慌忙恭恭敬敬地说:“小人怎敢造反,完全是好意。”
“你不造反,为何踩我嘴巴?还敢大言不惭地说是好意?”
“老爷您每每吐痰,小人因反应迟钝,实在争夺不过众人,故而提前来踩,也好表表小人的一片敬意。”顿了顿,他又说道:“小人对老爷的敬仰简直是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还望老爷能够明察……”他好像还想要说些什么。但是却被老爷的一声令下给打断了,老爷说:“给我把他拉出去重打五十大板,并且轰出家门,永远不得进来。”
时机未到,就急于求成,只会把事情弄糟。那些靠逢迎拍马往上爬的小人,往往没有好的下场。
第三篇:没有过不去的坎励志故事
一个夏天的傍晚,刚下完雨,天气很凉爽,我决定一个人去公园散散步。我在公园的空地上看到一个母亲带着十岁左右的儿子玩,那个孩子正在用弹弓打一只立在空地上、离他七八米远的玻璃瓶,他的弹弓很粗糙。他的母亲蹲在一旁,每当孩子打完一次,母亲就从身边的一堆小石子里捡起一颗递给他,然后孩子再把小石子放进弹弓的皮套里继续打。
小孩打弹弓的技术很差,时高时低,有时候甚至还偏离一米左右。但他却非常认真,打弹弓的速度也很慢,他会瞄很久才打一下。
我很想帮助那个小孩,于是走上前对他妈妈说:“你好,我能教他怎样打弹弓吗?”男孩听到我的话以后停顿了一下,但还是一直注视着前方的玻璃瓶。
他的母亲会意地对我笑了笑说:“谢谢,不用,他看不见的。”
我顿时怔住了,我轻声地询问:“对不起……那为什么还要让他打弹弓呢?”
孩子的母亲回答我:“别的小孩也是这样玩的,我不想让他和别人不一样。”
“可是,他能打中吗?”我疑惑地问道。
“我一直告诉他,只要坚持打,那他一定会打中的。”孩子的母亲坦然地说。
过了一会儿,天色慢慢变暗了,当我已经看不清楚玻璃瓶的轮廓的时候,我准备离开公园。就在这时,我听到了玻璃瓶清脆的碎裂声。那个只知道大致方向的孩子打中了玻璃瓶。
人生中没有不能逾越的障碍,如果自己把自己否定了,任何事情都不去尝试,又怎会取得成功呢?
第四篇:哲理故事
哲理故事
一天早上,小和尚发现师父得到了6个馒头,大师兄也得到了6个馒头,只有他自己得到了4个馒头。
小和尚觉得太不公平了。师父得6个馒头,他没意见,可大师兄也得6个馒头,不是跟师父平起平坐了吗?不行,不行!
于是小和尚找到师父,也要6个馒头。师父说:“你能吃下6个馒头吗?”小和尚大声说:“能!我要6个馒头!” 师父看了看小和尚,把自己的馒头拿了两个给小和尚。不久,小和尚就将6个馒头吃完了,他吃得很饱很饱。小和尚拍着肚子高兴地对师父说:“师父,你看,6个馒头我都吃下去了。我能吃6个馒头,以后每天早上我都像大师兄一样要6个馒头!”师父微笑着看小和尚,说:“你是吃下去了6个馒头,但明天你要不要6个馒头,还是等会儿再说吧!”
小和尚觉得肚子胀,也口渴,然后就去喝了半碗水。接着,小和尚的肚子比刚才更胀了,而且有点儿发痛。小和尚开始难受起来,根本没法像平时那样挑水扫地念经。这时,师父对小和尚说:“平时你吃4个馒头,今天你却吃了6个馒头,你多得到了两个,可是你却并没有享受到这两个馒头的好处,相反,它们给你带来了痛苦。得到不一定就是享受。不要把眼光盯着别人,不要与人比,不贪,不求,自然知足,自然常乐。”
小和尚点点头,捂着肚子,说:“师父,以后,我还是吃四个馒头”。
第五篇:哲理故事
可怕的成功模式
肺鱼不但可以像其他鱼类那样用鳃呼吸,还有一种特殊的本领,那就是靠肺在大气中直接进行呼吸,因此被称为肺鱼。肺鱼大多生活在沼泽地带,一旦栖息地的水质发生变化或沼泽不涸,它们的肺就派上用场了。
每当旱季到来,水源枯竭的时候,肺鱼就将自己藏匿于淤泥之中。它们巧妙地在淤泥中构筑泥屋,仅在相应的地方开一个呼吸孔。它们就这样使身体始终保持湿润,在泥屋中养精蓄锐。数月后,雨季来临,泥屋便会在雨水的浸润冲刷下土崩瓦解,肺鱼又重新回到有水的天地。
最近,科学家发现,当地的土著人居然拿肺鱼当美食。他们在旱季出发,来到肺鱼生活的沼泽地。这时,沼泽地里到处布满了泥屋,几乎每间泥屋都藏着一条肺鱼。土著人就这样轻而易举地将肺鱼捉住了。但他们并不立即将肺鱼煮着吃,而是先用一盆清水将肺鱼养几天,等体内的脏东西都吐出来了,再将肺鱼放在早就用清水以及各种调料和好的面糊里,肺鱼以为旱季到了,便将面糊做成泥屋将自己包裹起来。这时,土著人便可以将肺鱼连同它的“泥屋”一起烤熟后再吃。据说肺鱼自己构筑的面屋因为充分渗入了肺鱼的黏液,故而味道十分鲜美。
千百年来,肺鱼靠构筑泥屋成功地熬过了残酷的旱季,但它们想不明白,为什么没有逃脱被土著人吃掉的命运。其实,正是这种一成不变的成功模式让它们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人生中,前人的成功经验总是吸引着后人去学习和借鉴,但是当前人的成功经验成了后人的模式之后,当事者便很容易走入误区,轻则令事业惨败,重则危及生命。
鱼与渔者
有一个吹萧高手在河边钓鱼,连续3天想以美妙的萧音引鱼上岸,但是一条鱼影也没有见到!第四天,高手撒网捕鱼,一下子捕了几十条大鱼,网中的鱼蹦跳不己!高手愤怒地吼道:之前我吹出那么美妙的音乐,你们不跳,现在才来跳?!鱼回答说:可是我们并不喜欢音乐啊!
这个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哲理???
其中“吹萧高手”就是-----我们的“营销精英”,而“鱼”则是----我们的“客户” 但这哲寓言的寓意告诫我们:做市场营销的时候首先要搞清楚客户的心态,如果客户不喜欢的东西就算你再怎么去推(就算吹出再精美的萧曲),也是白费力气,客户也会无动于衷,一点用处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