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咏柳》

时间:2019-05-15 12:56: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诗歌《咏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诗歌《咏柳》》。

第一篇:诗歌《咏柳》

《咏柳》三章

(一)办公室内

窗外独立一倩影,眼中绿意交相映。

春光无限惹人醉,谁说此景孤伶仃。

(二)黄河桥上

黄河两岸绿柳多,碧水蓝天泛银波。

夕阳催人把家还,此间佳景独恋我。

(三)回家路上

一条大路向西去,左右两边尽是树。

无人知是我归来,柔枝细腰斓影疏。

后记:我于繁忙的工作中偷出片刻闲暇,站在窗前赏景,看到一株垂柳绿意盎然,煞是可爱。遂作一首七言《咏柳》诗以自娱,不觉感到无人分享的落寞。回家路上,偶与同车乘友“一枝独秀”闲聊,没想到完全彻底的被颠覆。闲谈中,逗其文思泉涌,与我唱和,又作成这首《咏柳》三章,颇感人生路上有此雅友同行,也是一大快事!可惜至家路短竟致曲终人散,一路同行的浪漫趣味戛然而止,总使人颇为遗憾。

注:诗中偶句皆为“一枝独秀”所作,特此致谢!

第二篇:咏柳【练习】

二、古诗两首

一、默写古诗。

1、咏柳(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咏柳》是描写 季的景象的。

3、《咏柳》这首诗中的“妆”的意思是,“一树”的意思是。

四、实践活动

1、实地观察柳树。

更多资源微信jxzy888666

第三篇:《咏柳》说课稿

《咏柳》说课稿

《咏柳》说课稿1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这首诗通过赞美嫩绿多姿的柳树来赞美春天,歌颂春风给大地带来了一派生机。

下面谈谈这一课的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是教师以优美的导语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就是苏醒,就是温暖,就是繁荣,就是希望。春是花的世界,是鸟的天堂,是诗的故乡。春天如此美好,有许多诗人都用优美的诗句赞美春天的可爱,你能背出1-2首你学过的与“春”有关的诗吗?然后指名背《春晓》《绝句》《草》等诗。学生背完后,教师揭题:今天我们要学的第八课《古诗两首》也都是描写春天景物的诗。请同学先自由读《咏柳》一诗。

二、指导预习,划出不懂的字、词。

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然后听录音读课文,划出不懂的字、词,接着指名读课文,正音。引导学生质疑,把自己不懂的字、词或问题提出来。

三、回忆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并按此方法指导学生自学。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归纳古诗学习的方法:(1)解字词;(2)明诗意;(3)赏意境;(4)诵诗句。

先学习一、二行诗。

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先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咏、碧玉、妆、万条、丝绦”的意思,再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小组自学后,进行反馈,检查自学效果,先指名说说以上字词的意思,老师重点点拨:万条不是实指,而是虚指,并让学生再举出类似的例子。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千里江陵一日还”,“危楼高百尺”,“飞流直下三千尺”等,并指出此处用了夸张的手法。在理解诗意时,老师重点点拨一、二行诗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即把嫩绿的柳树比作碧玉,把柳枝比作丝带。

一、二行诗学完后,小结一下学法:先解字词,再明诗意,接着让学生自学三、四行,重点理解“不知、细叶、裁、似”的含义,讨论三、四行诗意。学生自学后,交流自学情况,老师重点点拨“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一句运用了设问、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体会这一问一答,问得新奇,答得有理,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是全诗的妙处所在,也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它让人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抒发了诗人对春光赞美的喜悦心情。

理解一至四行的字义、诗意后,老师小结学法。接着就引导学生紧扣字词赏意境并进行讨论:诗中哪些字、词用得好?为什么?在反馈时,老师适时点拨:碧玉写出了柳树的嫩绿,万条写出了柳枝数量多,丝绦写出了柳枝的轻柔美丽,以及把春风比作剪刀写出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作者借柳树来赞美春天,赞美生命的萌发,赞美大自然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景象。

接着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这首诗,并达到熟读成诵。

四、迁移运用,培养能力。

《咏柳》这首诗描写了柳树迷人的姿态,赞美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天,抒发了作者的喜悦心情。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描写春天的一处景物(如:稻田、油菜田、荆江大堤等),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咏柳》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揠苗助长》位于本册教材的第七单元,本单元教材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内容丰富,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懂得做事要善于动脑思考,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揠苗助长》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爬,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作者安排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体会寓言包含的道理。寓言本身通俗易懂,故事情节鲜明有趣,但寓意深刻,体会这个故事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踏踏实实,不能急于求成学习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本课我准备用一课时来完成。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焦、喘、截”3个生字,会写“焦、望、费、算”4个字,理解并掌握“巴望”、“焦急”“筋疲力尽”等词语。掌握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读懂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老老实实,不能急于求成。

3。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寓言故事。

三、说教法

1。自主识字法:

新课程的识字教学重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教师不以零为起点,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打破以往传统的老师教读学生跟读的做法,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2。情景教学法:

我除了充分运用课文中的精美插图外,还应该充分运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提供一种氛围,一个场景,从而有效地唤醒学生的内心体验,

3。朗读教学法:

生是学习的主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学会读书。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求知获艺的先导”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始上课先播放《揠苗助长》的动画视频有效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引出课题:我们刚才看的动画片有个名字叫《揠苗助长》,是一个寓言故事。接着在学生讨论什么是寓言的基础上我简单介绍:寓言是一种文章的体裁。“寓”是寄托的意思。“言”是话,比喻故事,寓言就是以比喻的手法讲一个有趣的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那么揠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中包含这什么道理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吧。以此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顺利地带学生进入文本的学习中。

(二)自学字词,整体感知。

1。自主识字,交流方法。《课标》指出“要让儿童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这就必须先帮助学生扫除文字的障碍,这样,他们的情感才能融入到语文学习之中,才能引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不过本课生字并不多,而且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识字能力,所以先我引导学生先自主学习,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互教互评,教师点拨等方式,鼓励学生采用多样方法来识记生字,如:区别比较法、部件分析法,动作演示法、自编儿歌法等。

2.学生再读课文,并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学听,师生共同评议。这一设计意在引导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同时体现尊重学生选择,以生为本,体现个性化阅读。

3。出示古时候有个人,因为想让禾苗xxxxxxxxxxx,就把禾苗xxxxxxxxxxx,结果xxxxxxxxxxxxxxxxxxx。引导学生用这个句式,说说自己对课文的初步理解。这样学生对课文会有一个整体上的感知,有了这个浅层次的理解。为下面深层次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品读课文,悟出寓意。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准备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和种田人心情变化两个方面展开学习与讨论。抓住几个主要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交流讨论,同时以读贯穿始终。如:“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希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画出有关的词语”,再如“此时,农夫的心情如何?请带着这种着急的心情读一下”如:课文的最后提出“儿子看到禾苗都枯死了,就急匆匆的赶回家,他会怎样对他的父亲说”“而农夫听了儿子的话,看见枯死的禾苗,想着自己拔禾苗那么辛苦,他会说些什么呢?”。就这样通过品词析句、通过朗读指导、通过想象补白等方法,逐步引导学生从中体会种田人的急切、兴奋、得意、后悔;从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从中明白做事要遵循规律,不能急于求成的道理。

在这一环节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课文,激发情感、培养语感。这样设计与安排,能够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本内容;在想象创造中加深对文本内容的感悟;将较深刻的寓意层层推进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四)演演比比,加深理解。

在学生对故事情节比较熟悉的情况下,分小组让学生自己演一演这个寓言故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纪的小学生,对表演的欲望很强烈,他们非常想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这一环节的设计既使学生好表演的天性得到了释放,同时也再现了课文内容,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为学生复述课文降低了难度,三全其美。

(五)文本延伸,训练语言。

在课末,通过“复述故事”、“运用词语”的设计,既训练了学生的复述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力求体现寓言梗概和深刻寓意,既重点突出,又便于学生复述。

五、说效果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我认为我的这课时设计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语文学习能力,突出了四个亮点:1、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识字,提高了认字能力。2。注重书写指导,培养了良好书写习惯 3。以读为本,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4。注重语文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表达能力。

《咏柳》说课稿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古诗二首《咏柳》。

一、说教材

本单元以春天为人文主题,依次编排了四篇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个《语文园地》和一个《快乐读书吧》。《找春天》《开满鲜花的小路》《邓小平爷爷植树》这三篇课文用优美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描绘了春天的足迹,激发学生发现、观察、感受春天。

古诗《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一首世代流传,脍炙人口的佳作。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在诵读中了解大自然春天的美丽和勃勃生机,从中感悟春天生命力的美好,同时,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二是让学生积累诗句,培养对祖国古代诗歌的热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准确认读“咏,绦”两个生字,会写“咏、碧、妆、裁、剪”五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过程和方法:

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想象《咏柳》描绘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诵读、感悟诗歌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绘的美丽景色。

难点:体现在品味诗歌的意境上。

四、说学情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形成了一定的语感。他们能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读懂一些浅显的诗歌。《咏柳》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学生学习诗歌也正逢春天,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对春天的景物有一定的感知,对诗句内容一定能产生浓厚的兴趣!

五、说教法

诗歌的教学离不开诵读和意境的想象。教学中,我采用诵读法,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品赏诗的意境,诗的感情。还采用想象法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对诗句的内容进行补白。

六、说学法

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主要引导学生采用“读、写、说”的方法学习诗歌。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诵读为主线”的原则。

七、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首先投影春天的图片,唤起他们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季节?”学生回答后,我顺势引导:“你怎么知道是春季呢?”接着小结:“最先感受到春天的是柳树,唐代大诗人贺知章被柳树的美所陶醉,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咏柳》。”(板书:《咏柳》)解题并介绍作者,把学生带入对文本的学习中。

(二)初读古诗,读写生字

1、读准字音。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的范读是让学生感知教材、生发情感的有效手段。我首先进行范读,然后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学生练读之后,我采用指名读、挑战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古诗,根据学生读的情况适时进行读音的指导。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2、识记字形

识字写字教学是二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学生已有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因此我让学生找出古诗中的生字读一读,利用已知的、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如:加一加、说顺口溜、换部首变魔法等识记字形,再全班汇报。之后利用生字卡做开火车的游戏检查指导认读生字,让学生在快乐中牢固记忆生字。

3、指导书写生字

面面俱到,等于不到。我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时特别注重有重点地指导。“碧、绿、剪”是学生识记和书写的难点。为突破难点,我利用课件指导学生写好“碧”等难写的字,然后让学生书写,并且关注他们的书写姿势,让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4、整体感知。

生字障碍扫除后,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再整体感知古诗内容,读一读自己认为写的美的或者是自己喜欢的诗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三)、指导朗读,感知诗意

1、指导朗读学习前两句诗。

我让学生观察柳树的图片。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柳树,想象他们像什么?我根据学生说的情况,及时的加以补充、描述。这样让学生不但在观察想象中解诗意,悟诗情,而且在读中明白了“碧玉、丝绦”的意思,体会出诗句中比喻的精妙。

2、学习3、4句。

再让学生局部观察柳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柳叶的细小,想想诗人由此想到些什么?引导学生体会“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两句诗。放手让学生自己朗读,注意节奏。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谁裁出”,“似剪刀”来了解柳叶的细小以及春风的灵巧。我让学生想象: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还裁出了什么?使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感受它的神奇灵巧,感受春天的美好。

(四)总结全文,拓展思维

1、我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诗意情感及学习古诗方法:

(1)诗意: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叶子,好像是用碧玉装扮的一样。从树上垂下来无数好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2)主题感悟:《咏柳》通过描写在春风吹拂下柳树迷人的姿态,表达了诗人对柳树、对春天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学习古诗的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

2、提问:春风还剪出了什么?拓展学生想象。最后,我用课件出示几句跟春天有关的诗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读,既积累了古诗,又增加了识字量。

八、说板书设计

板书以简洁明了为主,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使学生更清楚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以加深记忆。

九、说练习

1、(检查背诵情况)碧玉妆成一树高,。

不知细叶谁裁出,()。

2、(检查比喻手法掌握情况)《咏柳》的前两句作者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把柳叶比(),因为两者()相同;把柳条比作(),因为两者的()和()相似,体现了柳条的柔美。

十、说反思

1、整个教学过程,以生为本,以读为本,以画促说,以读促想,充分关注到学生学法的指导。适时注重用恰当的评价语言引导学生去读、去说、去想象。

2、紧抓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的每一步设计无论是开课的激趣还是初读检查、吟诵环节,我都力求让学生带着盎然的兴趣进行到底。

3、因为文本的内容是一首古诗,针对古诗的内容少、画面感强等特点,于是我让学生从生活踏入诗歌的殿堂,然后由诗中走入大自然。

十一、课堂中应注意的问题

1、语文教学,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这是新课标中明确规定的,所以在《咏柳》这一课教学中,应注意根据低年级学生喜欢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这一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热情。

2、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应注意充分发挥“主人”意识,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及找识字方法,从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贯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课标精神。

3、注意让学生在学诗歌中练习写话,消解写作神秘感,让学生想说什么就写什么。

4、二年级孩子年龄小,自控能力不强,课堂上既需要想法调动孩子们学习积极性,又要掌控好课堂授课时间,不宜过长。

《咏柳》说课稿4

教学理念:

本课设计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入境,通过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展开想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教材简说:

本课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描写春天的诗,诗中描写在春风吹拂下,柳树迷人的姿态,赞美了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碧玉妆成一树高”写柳树的全貌,突出了柳树绿的特点。柳树枝叶翠绿,好像是用碧玉装扮起来一样。“万条垂下绿丝绦”写柳枝,突出了它们柔美而细长的特点。无数柳条如同一根根柔软的丝带,纷纷下垂。“不知细叶谁裁出”,写柳叶,突出它们细巧的特点。“谁裁出”是诗人对柳叶发出的赞叹。那一片片细小精致的新叶,是哪个心灵手巧的人剪裁出来的呢?“二月春风似剪刀”是对上一句的回答。原来是二月的春风,像剪刀一样,把这细巧的叶子裁剪出来的。这一问一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使我们感到强烈的春天气息,抒发了作者赞美柳树、讴歌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一)谈话导入课题。

1、启发谈话:同学们,春天来了,自然界的景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谈春天的景色)春天是温暖的,是充满生机的,是美好的。自古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文,今天,我们学习的《咏柳》,就是唐代大诗人贺知章,通过描写柳树来赞美春天的诗。

2、解题:“咏”,歌颂、赞美。咏柳,赞美柳树。那么,诗人在诗中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1、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兴趣。

2、自己试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每句话读通顺。

3、指导读课文,把课文读流畅。

(三)细读课文,了解诗句大意。

1、自读诗歌前两行,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同学间互相解答,教师随机点拨,理解重点词语:碧玉、妆、万条、丝绦等。然后,教师指导学生说说诗的大意。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2、同样方法,使学生理解第三四行的重点词语,了解诗句的意思。

3、把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看着插图了解全诗描写的内容。

(四)朗读背诵,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评议指导;教师范读,学生仿读。使学生读出诗的节奏,读出韵脚,读出感情。

2、看图练习背诵,好像是面对真实的情景作诗。可指名到讲台上看图背诵。

作业布置:

春天是美丽的,正因为如此古今中外有无数的人描写春天,赞美春天。这些人中有画家,音乐家,诗人等。大家回到家后收集一下有关的资料,当然也可以把你对春天的看法收集进去。我们来开展一次“春天”展示会。

《咏柳》说课稿5

一、说教材

1、选文缘由

中国是诗的国度,优秀的古代诗歌如耀眼的群星般璀璨夺目。学习古代诗歌,既能够丰富人的精神生活,给人以启迪,又能够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培育民族精神。

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中的《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一首世代流传,脍炙人口的佳作。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在诵读中了解大自然春天的美丽和勃勃生机,从中感悟春天生命力的美好,同时,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二是让学生积累诗句,培养对祖国古代诗歌的热爱之情。

2、文本魅力

贺知章的诗以绝句见长,《咏柳》像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彩画,着墨不多,却意境鲜明,耐人寻味。这首咏物诗,通过描写春风吹拂下,柳树的婀娜多姿,对大自然的神奇发出由衷的赞叹,歌颂春天,赞美大自然呈现出的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歌浅显易懂又寓意深刻,情调健康又意境优美,形象鲜明。诗的前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柳树的姿态。在诗的后两句,诗人运用新奇的想象,以自问自答的形式,生动的比喻,形象说明了柳树之所以美好动人的原因。

二、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形成了一定的语感。他们能够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读懂一些浅显的诗歌。《咏柳》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学生学习诗歌也正逢春天,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对春天的景物有一定的感知,对诗句内容一定能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目标:准确认读两个生字,会写五个生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能力目标: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想象《咏柳》描绘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悟诗歌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绘的美丽景色。

教学难点:体现在品味诗歌的意境上。

四、设计理念

1、坚持“以读为本”的理念,采用范读、指名读、挑战读、竞赛读、配音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感受古诗的节奏韵律,激起学生美美地诵读古诗的兴趣,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和积淀。

2、始终以美为线索,让美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诗歌中深深地感受语言文字之美,真切感受春天柳树之美,感受祖国诗歌文化之美。

五、教法学法

诗歌的教学离不开诵读和意境的想象。教学中,我采用诵读法,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品赏诗的意境,诗的感情。还采用想象法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对诗句的内容进行补白。

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主要引导学生采用“读、写、说”的方法学习诗歌。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诵读为主线”的原则。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感受美

一堂新课的导语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好像师生之间驾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通过桥梁来连通师生的心。

开课时,我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眼中的春天,然后出示有关春天的图片,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把学生引入一个万物复苏、充满勃勃生机的情境当中,紧接着揭示课题,师生共同介绍作者,最后解题。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导入方式,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受到美的熏陶,营造课堂的浓浓春意,奠定课堂的情感基调。

(二)自主读文,整体感知——探究美

这一环节,我首先饱含深情的范读诗歌,引领学生走进诗歌,感知文本内容。接着提出自读要求,让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把字形记清楚,把诗歌读流利,找出自己认为写的美的诗句反复读一读,大致了解诗意,把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学生自主学习后,我利用生字卡,开火车、回音壁等多种方式检查指导认读生字,指导学生写好“裁”等难写的字。再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读一读自己认为写的美的诗句,说一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感受诗人笔下的柳树之美。这样设计使学生自己去独立动动脑,动动口,动动手,在自读自悟、观察、思考的过程中掌握字词的音、形、义,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质疑问难,品读鉴赏——品析美

俗话说,学贵有疑,这一环节首先让学生质疑问难,我根据学生的质疑进行梳理。以“作者为什么把春风比作剪刀?这把灵巧的剪刀裁出了什么?”为重点,引导学生进行品析。在层层推进的线索中,以“美”字为着眼点,通过指名读、挑战读、分组读、男女生赛读等多种形式的“美美”朗读,引导学生在诗中透过字里行间寻找美、体会美。通过对“碧玉”、“绿丝绦”等词的反复咀嚼,使学生对诗句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此时,学生的思维活跃,有的学生说“碧玉”写出了柳树的嫩绿,多惹人眼呀!有的说“万条”写出了柳枝的茂密。还有的学生说“丝绦”写出了柳枝的轻柔美丽。学生在理解诗意中,真正领会诗中用词的准确与精妙,感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形象之美。其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把二月春风比作剪刀,使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显示了它的神奇灵巧。教学中,以诗眼“裁”字为突破口,将该字与“剪”字相比较,帮助学生体会到那“忽如一夜春风来”的内在意蕴,引发学生想象“春风还裁出了什么?”学生将已有的对春天的认识,在脑海中立刻形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学生有的说裁出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有的说裁出了各色鲜艳的花朵;也有的说裁出了万紫千红的春天;还有的说裁出了我们在美好的春光里踢球、打滚、放风筝、嬉戏的笑脸。最后,让学生体会这首诗不仅描写春天的柳树,而且还写出了诗人愉悦的心情。这一过程,拉近了古诗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丰富了古诗的意蕴,使学生体会到春天那万物苏醒,到处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四)读中入境,体验升华——想象美

古诗作为一个整体,传达出各不相同的情感和意境,而这恰恰是一首诗的精髓所在。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吟诵,边吟边想象诗歌的意境,然后让学生交流读诗时,眼前浮现的景象。此时的诗歌,在孩子们的眼中变成了一幅幅活的画。有的学生说,我看见一位诗人正在作诗,旁边有一排排柳树,一阵微风吹来,柳枝摇摇摆摆。有的学生说,我看见波光粼粼的湖面,岸边的柳条垂下来特别美。接着我通过优美流畅的语言和课件描绘我眼中的景象,通过展示婀娜多姿的柳树,配上吟诵《咏柳》的音乐,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了古诗的意境美,使他们置身于古诗创造的艺术境界之中,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使自己的感情得到升华,认识柳树美,春风美,春天美,大自然美,生活美。最后让学生做一回诗人,可以配上适当的动作,也可以背一背古诗。这样有利于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有利于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加深对诗意的理解,领悟诗人把对柳树的赞美,升华到对春天的赞美的创作用意。

(五)趣味作业,迁移运用——拓展美

学完这首诗后,让学生自主的选择趣味作业,

①我会唱。

②我会画。

③我会写。让学生自主的选择作业,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

《咏柳》说课稿6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是一首散文诗,以儿童的眼光去追想那古老的原始森林。用充满童真童趣的幻想、优美的语言,把我们的思绪引向遥远而又神秘的远古时代,去探寻人类祖先生活过的地方。诗歌共有5小节。第1小节由爷爷的话引出“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的'说法,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由此,“我”产生了丰富的想象,而这些想象又都源于“我”真实的童年生活。课文最后,树叶的响声使“我”的思绪回到现实中来,并与诗歌的开头相照应,将情感充分地表达了出来。

二、说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问句。

3.展开想象,仿照课文内容说一说。

4.学习准确使用动词,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三、说教法

1.识字时,可以让学生在读课文的同时借助拼音认识生字。写字时,注意偏旁部首的写法,教师可以结合学过的字,引导学生交流写字的方法。

2.采取以读为主的教学策略,注意诗歌中有的语句比较长,而且排成两行,教师应该通过范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注意语句中的停顿。

3.以画助读,展开想象。在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之后,可以让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展开想象,动手画画这美丽的摇篮

四、说教学流程

1.解析“摇篮”导入,并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播放原始森林录像)

2。范读

3。学生自学:出示自学要求

(1)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新词。

(3)思考:“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课文的大意是什么?

(4)读完课文后,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4。检查自学情况

(1)朗读课文:齐读,指名读。

(2)检查字词:你在自学课文时遇到了哪些生字新词?你是怎样学习这些字词的?

出示生字词卡,指名读。

(3)提出问题:你在自学课文时有什么疑难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4)学习动词。

读一读以下短语,注意加点的词语。再在文中用横线画出带有动词的短语,读一读。

摘野果 采蘑菇 挖野菜 逗松鼠 捉蜻蜓

逮蝈蝈 看夕阳 赏明月 数星星

5。初读课文,了解祖先的摇篮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数一数这首诗共有几小节。

(2)指名读课文第1小节,其他同学思考:祖先的摇篮是指什么?

(3)分组讨论:第1小节写了祖先的摇篮的什么特点?

(写了祖先的摇篮很大。)

(4)再读课文,找一找有关句子,说说课文中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为“祖先的摇篮”?

(5)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里做了些什么?

(6)想象一下,你如果像祖先一样在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里摘野果、掏鹊蛋、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会有怎样的感觉?(学生自由发言)

(7)教师范读第2、3小节,引导学生读好问句。

(8)学生练读第2、3小节。

(9)配上欢快的音乐,齐读第2、3小节。

(10)想一想,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仿照第2、3小节,说一说。(分组讨论,自由发言)

五、拓展延伸

1.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摇篮中会做些什么?画一画吧!

2.如果我们置身于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中,你会做些什么?

六、说板书

祖先的摇篮

摘野果 和野兔赛跑

掏鹊蛋 看蘑菇打伞

逗小松鼠 捉红蜻蜓

采野蔷薇 逮绿蝈蝈

原始森林 苍苍茫茫

七、教学感悟

这是一首儿童诗,作者把原始森林比喻为“祖先的摇篮”,深情地回想我们的祖先质朴率真的田园生活,真切地希望大森林永远青翠苍茫,大自然永远清秀明净,表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我通过一堂课的教学,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整堂课从课前学生的预习到读通诗句到初步感受诗意,从读好诗句到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帮助学生在读中体验、感受,养成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

《咏柳》说课稿7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古诗两首》中的《咏柳》。

一、说教材

《咏柳》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千古佳作,诗人用独特的笔触描写了春天的柳树,歌颂和赞美了春天的创造力。依据学生实际及教材特点,从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确定本课。

二、说学情

这首诗是描绘了春天里一种常见的柳树作为诗歌描绘的内容。题材是学生易于接受的,整首诗也浅白易懂,读来非常有画面感,加上二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具有爱表达、爱表现得欲望。因而我在教学中初从实景入手引导畅说所见;然后指导学生自读自认,自由吟诵来把诗歌读正确、读流利、最后达到吟诵的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认识“咏、妆”等生字,会写“柳、丝”。

2、通过古诗教学,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背诵。

四、说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想象《咏柳》描绘的美丽景色。

五、说学法教法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心灵对话的过程,古诗教学也是如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情境创设、自读自想、边看边说等方法学习。为了充分体系那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运用最多的便是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想象画面,感悟情境,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将以读为主旋律,以读促读思,读中悟情,让学生在说说、读读,吟吟,诵诵中轻松领悟诗歌魅力。

下面,我着重谈谈教学过程:

一、激趣——入画

课前我以一首《我的家乡——我的枝江》这首歌为引子,引出孩子们最熟悉的家乡景色,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五柳公园的话题说到春柳图,然学生有顺序的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柳树的美,接着引入正题:今天我们就带着愉快的心情来学习一首春天的诗。并且在此环节还要完成认咏,写柳的任务。

二、初读—入诗

有了前面的情境创设及铺垫,首先用饱含深情的范读诗歌,把学生引领学生带进诗中。然后提出自读要求,让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把字形记清楚,把诗歌读流利,学生自读自学后,我采用齐读、开火车等多种方式检查指导认读生字,指导学生写好“丝”字并给生字介绍词语朋友。此环节的最后一步是让学生将正确读整首诗。从上课后的效果看,这两个环节的把握也是非常得当的。

三、品读——入境

起初这个环节我是想借助学生的边读边想象着读诗歌,读出诗歌的味道。但今早上反复一斟酌自己的这个环节二年级的孩子怎么会有读出诗味的能力了,而且学法指导不明确,于是我临时更改了当时的设计初衷,把此环节定为边读边想,边想边吟,同时告诉学生读出停顿、读出重音诗的味道便会水到渠成。看到学生们高昂的小手,强烈的吟诵欲望,我才发现我的更改是合适的。

四、吟诵—入情

此时,学生的情感已经被调动起来了,我适时进行引导:二月的春风吹呀吹呀吹绿了柳树,吹来了燕子,吹红了桃花,春天多美呀,喜欢吗?现在你们面对的就是美丽的春景,想不想作一回诗人也来吟颂一下这首诗呢,接着我会放上音乐,让学生大胆的去表现把诗中丰富的内涵大声的朗读出来。乘着学生的情绪高涨时,我会鼓励学生,试着背诵古文,积累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最后引用雪莱的名言,旨在激发学生对春天的想象,渗透生活经验、学习方法,哪就是鼓励多到春天里,去观察、去寻找、去发现。

七、说预期效果及反思

1、整个教学过程,以生为本,以读为本,以画促说,以读促想,充分关注到学生学法的指导。适时注重用恰当的评价语言引导学生去读、去说、去想象。

2、同时,紧抓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的每一步设计无论是开课的激趣还是初读检查、吟诵环节,我都力求让学生带着盎然的兴趣进行到底。

3、第三,因为文本的内容是一首古诗,针对古诗的内容少、画面感强等特点,于是我让学生从生活踏入诗歌的殿堂,然后由诗中走入大自然。

《咏柳》说课稿8

教材分析:

《咏柳》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千古佳作,诗人用独特的笔触描写了春天的柳树,歌颂和赞美了春天的创造力。依据学生实际及教材特点,从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确定本课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

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到美,并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

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体会诗歌思想感情。

教学方式的构建

语文教学首先是人文教育。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之瑰宝,如何顺应新课程理念,使学生愉快轻松的学习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领悟作者的审美情趣呢,在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以读为主旋律,以读促读思,读中悟情,让学生在读读,吟吟,唱唱,演演,画画中轻松领悟诗歌魅力。

1、初读,文通字顺。即一看见诗后,要求学生先大声朗读,读准字音,扫清生字词的障,碍,把诗读的通畅,既是学生的兴趣所致,也是为以后的深入理解奠定基础。

2、再读,领悟诗意。即在读顺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自己借助插图读动诗句。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不一定能全读懂诗中每词每句的含义,可通过小组或全班交流诗句的含义。当然,在最疑惑时还需老师精当的点拨。

3、读,体会感情。古曰“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之而入情”,在了解了诗的大意后再反复朗读就能体会到诗中情感,这里我们可以借用多媒体手段把学生带到春的意境,加强感知,形成表象,此外,我会借助录音范读,让学生听中感悟,从模仿练读中得到自悟提高。

4、读,熟读成诵。在悟情的基础上熟读,指导有感情的读,以达到成颂的目的。

5、读,唱唱,画画,演演。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诗再现,让诗丰富的内涵再现,让学生得到真正的理解。

下面,我着重谈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感知美

课前我以一首《春天在哪里》为引子,并播放几幅春景图,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引入正题:今天我们就带着愉快的心情来学习一首春天的诗。接着出示春柳图,使学生初步感知柳树的美,再进行过渡:柳树真美呀连诗人贺知章也被柳树的没陶醉了,所以写下了这首赞美春天的诗,(出示诗)让学生自己大声朗读,读通畅,对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地方作个记号,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既扫清了生字词的障碍,又为深入理解诗奠定基础。

朗读全诗,初知大意——领略美

通过初读课文后,我会问学生:你读懂了什么,请大家自由来说说,有的可能会说柳树真美,我会趁热打铁问:你认为最美德地方是什么,有的会说树很高,有的会说叶很绿,我会顺势引导这柳树的确很美惹人喜爱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呢?学生一定会说赞美的语气,这时,我让学生齐读古诗进一步体会它的美。

质疑问难,交流朗读——品味美

在读的过程中,学生一定对一些词句还有不理解的地方,诗中三个比喻句的理解可能还不透彻,我会逐一出示课件,让学生体会用碧玉来比喻柳树新长出来来的嫩叶写出柳树颜色碧绿生机勃勃。用绿丝绦来比喻柳条写出了柳条随风飘拂轻柔美丽的特点。用剪刀来比喻二月春风的精妙之处。接着我会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配乐诗朗诵,想象一下这首诗的意境再让学模仿练读,更好的体会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想象意境熟读成颂——欣赏美

此时,学生的情感已经被调动起来了,我适时进行引导:现在你们面对的就是美丽的春景,想不想作一回诗人也来吟颂一下这首诗呢,接着,我会放上音乐,让学生大胆的去表现把诗中丰富的内涵大声的朗读出来。

自主作业,迁移能力——延伸美

乘着学生的情绪高涨时,我会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诗再现可以画可以演把诗中丰富的内涵变为简单的形象画面,再现诗中意境,得到真正的理解。

总之,这一节课我以读为本,以读促思重在感悟为教学方式,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学习方法,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陶冶了情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真正从朗读课文中感受到阅读的兴趣。

《咏柳》说课稿9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咏柳》一课位于义务教育课程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本单元以“亲近自然”为主题展开,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人文精神,歌颂着生命的美丽。

本课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物佳作,诗歌歌咏了早春的柳树,既有鲜活的形象、新奇的比喻,还有响亮的音节。整首诗基调清新、明快,借物抒情,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对低年级古诗教学的要求,结合本课特点,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准确识记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课后的8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引导学生由整体到局部观察柳树,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4、能说出“谁裁出、似剪刀”等重点词语的意思,并结合图画,联系生活,在反复朗读中感受柳树的美,感受春天的活力,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对二年级学生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识字,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的局限性,把感受柳树的美,感受春天的活力,确立为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低年级学生需要在老师指导下感悟诗歌意境。因此我采用导读、演示、创设情境等教学方法。依据“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诵

读为主线”的原则,引导学生运用朗读、交流和勾画圈点等方法学习,在多姿多彩的视听环境中朗读诗歌,感受春天之美、中华语言之美。 我将用一课时来完成这首诗的教学。

三、说教学程序

整个教学程序分为六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投影春天的图片,唤起他们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季节?”学生回答:“春季。”我顺势引导:“你怎么知道是春季呢?”生答:“柳树刚刚发芽。”接着我小结:“最先感受到春天的是柳树,唐代大诗人贺知章被柳树的美所陶醉,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咏柳》。”(板书:《咏柳》)把学生带入对文本的学习中。

(二)初读古诗,读写生字

1、读准字音。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的范读是让学生感知教材、生发情感的有效手段。我首先进行范读,然后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学生练读之后,我采用指名读、挑战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古诗,根据学生读的情况适时进行读音的指导。

2、识记字形

识字写字教学是二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学生已有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因此我让学生找出古诗中的生字读一读,利用已知的、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如:加一加、说顺口溜、换部首变魔法等识记字形,再全班汇报。之后利用生字卡做开火车的游戏检查指导认读生字,让学生在快乐中牢固记忆生字。至此,生字教学已解决了字音、字形的问题。

3、指导书写生字

面面俱到,等于不到。我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时特别注重有重点地

指导。“裁、垂、谁”是学生识记和书写的难点。为突破难点,我利用课件指导学生写好“垂”等难写的字,然后让学生书写,在学生书写时我关注他们的书写姿势,笔顺、笔画是否正确。让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4、整体感知。

生字障碍扫除后,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再整体感知古诗内容,读一读自己认为写的美的或者是自己喜欢的诗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三)、指导朗读,感知诗意

1、指导朗读前两句诗。

我让学生观察柳树的图片。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柳树,由整体观察柳树,描述柳树的样子。再局部观察那些倒垂下来的柳枝,想象他们像什么?我根据学生说的情况,及时的加以补充、描述:“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装饰成的一样,翠绿晶莹,美极了。而下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这时,柳树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栩栩如生,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朗读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但在观察想象中解诗意,悟诗情,而且在读中明白了“碧玉、丝绦”的意思,体会出诗句中比喻的精妙。我又说“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样来读这两句诗?”来激发学生读的兴趣,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进一步感受诗歌的节奏美,感知柳树的高大碧绿、婀娜多姿。

2、学习3、4句。

再让学生局部观察柳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柳叶的细小,想想诗人由此想到些什么?引导学生体会“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两句诗。放手让学生自己朗读,注意节奏。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谁裁出”,“似剪刀”来了解柳叶的细小以及春风的灵巧。我让学生想象: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还裁出了什么?使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感受它的神奇灵巧,感受春天的美好。进而在

一次次朗读中了解诗人不仅赞美柳树,还赞美了春天的创造力。

(四)、体会意境,熟读成诵

古诗作为一个整体,传达出各不相同的情感和意境,而这恰恰是一首诗的精髓所在。我安排了下面的环节

(1)体会意境

我再次配乐朗诵《咏柳》,让学生闭目想象意境,之后学生交流想到的画面。这样既强化了古诗的意境美,使他们置身于古诗创造的艺术境界之中,又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使自己的感情得到升华,认识柳树美,春风美,春天美,大自然美,生活美。

(2)让学生吟诵本诗。

通过“我来做诗人”的活动。学生可以配上适当的动作来吟诵古诗。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加深对诗意的理解,领悟诗人把对柳树的赞美,升华到赞美春天的创作用意。

(五)、总结全文,拓展思维

这时候我引导学生看板书进行总结:春天来了,高高的柳树垂下碧绿的枝条,晶莹透亮。那在风中轻扬的细长柳叶,原来是二月春风巧手裁剪出来的。

最后,我用课件出示几句跟春天有关的诗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读,既积累了古诗,又增加了识字量。

(六)、自主作业,迁移能力

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我就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春天。(说说、画画等)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四、说板书设计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板书设计中,我利用简笔画,清晰直观的把柳树碧绿的颜色、体态轻盈的特点展示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咏柳》说课稿10

教材分析:

《咏柳》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千古佳作,诗人用独特的笔触描写了春天的柳树,歌颂和赞美了春天的创造力。依据学生实际及教材特点,从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确定本课。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本课的5个会写字。

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到美,并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

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体会诗歌思想感情。

教学方式的构建

语文教学首先是人文教育。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之瑰宝,如何顺应新课程理念,使学生愉快轻松的学习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领悟作者的审美情趣呢,在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以读为主旋律,以读促读思,读中悟情,让学生在读读,吟吟,唱唱,演演,画画中轻松领悟诗歌魅力。

1.初读,文通字顺。即一看见诗后,要求学生先大声朗读,读准字音,扫清生字词的障,碍,把诗读的通畅,既是学生的兴趣所致,也是为以后的深入理解奠定基础。

2.再读,领悟诗意。即在读顺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自己借助插图读动诗句。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不一定能全读懂诗中每词每句的含义,可通过小组或全班交流诗句的含义。当然,在最疑惑时还需老师精当的点拨。

3.读,体会感情。古曰“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之而入情”,在了解了诗的大意后再反复朗读就能体会到诗中情感,这里我们可以借用多媒体手段把学生带到春的意境,加强感知,形成表象,此外,我会借助录音范读,让学生听中感悟,从模仿练读中得到自悟提高。

4.读,熟读成诵。在悟情的基础上熟读,指导有感情的读,以达到成颂的目的。

5.读,唱唱,画画,演演。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诗再现,让诗丰富的内涵再现,让学生得到真正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1.课前我以一首《春天在哪里》为引子,并播放几幅春景图,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引入正题:同学们,春天来了,自然界的景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谈春天的景色)春天是温暖的,是充满生机的,是美好的。自古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文,今天,我们学习的《咏柳》,就是唐代大诗人贺知章,通过描写柳树来赞美春天的诗。

2.解题:“咏”,歌颂、赞美。咏柳,赞美柳树。那么,诗人在诗中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

(二)朗读全诗,初知大意——领略美

通过初读课文后,我会问学生:你读懂了什么,请大家自由来说说,有的可能会说柳树真美,我会趁热打铁问:你认为最美德地方是什么,

有的会说树很高,有的会说叶很绿,我会顺势引导这柳树的确很美惹人喜爱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呢?学生一定会说赞美的语气,这时,我让学生齐读古诗进一步体会它的美。

(三)质疑问难,想象意境熟读成颂——欣赏美

此时,学生的情感已经被调动起来了,我适时进行引导:现在你们面对的就是美丽的春景,想不想作一回诗人也来吟颂一下这首诗呢,接着,我会放上音乐,让学生大胆的去表现把诗中丰富的内涵大声的朗读出来。

(四)自主作业,迁移能力——延伸美

乘着学生的情绪高涨时,我会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诗再现可以画可以演把诗中丰富的内涵变为简单的形象画面,再现诗中意境,得到真正的理解。

总之,这一节课我以读为本,以读促思重在感悟为教学方式,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学习方法,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陶冶了情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真正从朗读课文中感受到阅读的兴趣。

《咏柳》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咏柳》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千古佳作,诗人用独特的笔触描写了春天的柳树,歌颂和赞美了春天的创造力。依据学生实际及教材特点,从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确定本课。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本课的5个会写字。

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到美,并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

三、说教法

语文教学首先是人文教育。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之瑰宝,如何顺应新课程理念,使学生愉快轻松的学习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领悟作者的审美情趣呢,在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以读为主旋律,以读促读思,读中悟情,让学生在读读,吟吟,唱唱,演演,画画中轻松领悟诗歌魅力。

1。初读,文通字顺。即一看见诗后,要求学生先大声朗读,读准字音,扫清生字词的障,碍,把诗读的通畅,既是学生的兴趣所致,也是为以后的深入理解奠定基础。

2。再读,领悟诗意。即在读顺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自己借助插图读动诗句。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不一定能全读懂诗中每词每句的含义,可通过小组或全班交流诗句的含义。当然,在最疑惑时还需老师精当的点拨。

3。听读,体会感情。古曰“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之而入情”,在了解了诗的大意后再反复朗读就能体会到诗中情感,这里我们可以借用多媒体手段把学生带到春的意境,加强感知,形成表象,此外,我会借助录音范读,让学生听中感悟,从模仿练读中得到自悟提高。

4。诵读,熟读成诵。在悟情的基础上熟读,指导有感情的读,以达到成诵的目的。

5。演读,唱唱,画画,演演。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诗再现,让诗丰富的内涵再现,让学生得到真正的理解。

四、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题。

1。课前以一首《春天在哪里》为引子,并播放几幅春景图,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引入正题:同学们,春天来了,自然界的景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谈春天的景色)春天是温暖的,是充满生机的,是美好的。自古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文,今天,我们学习的《咏柳》,就是唐代大诗人贺知章,通过描写柳树来赞美春天的诗。

2。解题:“咏”,歌颂、赞美。咏柳,赞美柳树。那么,诗人在诗中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

(二)朗读全诗,初知大意——领略美

通过初读课文后,我会问学生:你读懂了什么,请大家自由来说说,有的可能会说柳树真美,我会趁热打铁问:你认为最美德地方是什么,

有的会说树很高,有的会说叶很绿,我会顺势引导这柳树的确很美惹人喜爱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呢?学生一定会说赞美的语气,这时,我让学生齐读古诗进一步体会它的美。

(三)质疑问难,想象意境熟读成颂——欣赏美

此时,学生的情感已经被调动起来了,我适时进行引导:现在你们面对的就是美丽的春景,想不想作一回诗人也来吟颂一下这首诗呢,接着,我会放上音乐,让学生大胆的去表现把诗中丰富的内涵大声的朗读出来。

(四)自主作业,迁移能力——延伸美

乘着学生的情绪高涨时,我会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诗再现可以画可以演把诗中丰富的内涵变为简单的形象画面,再现诗中意境,得到真正的理解。

总之,这一节课我以读为本,以读促思重在感悟为教学方式,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学习方法,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陶冶了情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真正从朗读课文中感受到阅读的兴趣。

六、说板书

板书力求简洁,便于学生记忆和背诵,又能让学生体会比喻的妙处以及赞颂春天的主题。

碧玉 —— 青翠

咏——赞美

丝绦 —— 柔顺

《咏柳》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人教版二年级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宗旨是让学生明白:有爱,才会甘于奉献;有爱,才会乐于助人。本文是一首儿童诗,作者以优美的语言和流畅的音韵,沿着“长长的小溪”和“弯弯的小路”娓娓的向我们述说着,轻轻地拨动着我们的心弦。读完这首诗,要让学生明白,人们寻找雷锋、呼唤雷锋,其实就是寻找雷锋精神,呼唤我们都要向雷锋同志学习。

二、说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写本课9个生字。

2。 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

目标1、2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可通过多读成诵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体验,逐渐能够背诵课文。结合本课,让学生课前搜集关于雷锋的资料,并在上课时交流,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目标3是难点,通过课件展示资料图片,和课外延伸的小诗入手,使学生明白了要乐于助人,乐于奉献爱心。

三、说教法

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确定“情景激趣法”、“指导朗读法”、“故事法”、“展示法”等教学方法,以及“朗读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歌唱法”等形式的学习方法来教、学本课。力求紧密结合课文,贴近学生心理,符合学生年龄特征。

四、说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先利用课件播放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出示图片导入,板书,并随即讲解“锋”“叔”二字。然后,请同学们说说课前搜集到的关于雷锋的资料,讲讲雷锋的故事。

2。整体感知课文,首先利用视频播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听范读,熟悉课文。然后自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读准字音,勾出生字,标出小节,学生自读课文。然后小组内自学字词。教师只重点强调几个易错字的读音:如“锋、曾、泞、荆、莹”都是后鼻音;“曾”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céng;“泞”读第四声,不要读成第二声;“棘”读第二声,不要读成第四声。

字音读准了,接下来让学生把课文读通顺。同桌的小伙伴读一读,比一比,谁读得好。同桌互相读,互相正音。然后指名读,让学生读出感情。

最后,请同学们再把课文读一读,边读边开动脑筋想一想:雷锋叔叔到过那里?他在那里做了什么好事?边想边做上记号。划出有关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课文的哪几个小节讲的是雷锋叔叔帮助迷路的孩子?哪几个小节讲的是雷锋叔叔帮助年迈的大娘?让学生提出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

3。深入理解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首先学习第一、二小节

学习第一、二小节朗读时,重点指导两个“你在哪里”。讲解第二个比第一个语气加重,语调拖长,要读出深情呼唤的语气,要根据情感的起伏,读出急与缓的变化。小溪和小路的话,语速稍慢,娓娓道来,“瞧”以后的诗句可适当提高音调。

边读边想这两小节中,雷锋都帮助了谁?你从哪些地方看出雷锋叔叔帮助了小孩儿的?体会“蒙蒙”、“冒着”的意思。

然后学习第三、四小节。法与第二小节差不多。要体会“荆棘”的意思。

下一个环节,听老师的朗读,闭上眼睛做想象,如果你是那个迷路的孩子,或是年迈的大娘,你想对雷锋叔叔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最后学习第五小节。提示雷锋叔叔在长长的小溪边帮助了迷路的孩子;在弯弯的小路上帮助了年迈的大娘。他还会到哪儿呢?我们大家愿意去寻找他好吗?引起学生兴趣后让学生把第五小节读一读。并指导第五小节的第一句的朗读,要注意:读出急迫寻觅的感觉。然后突破重点。引读: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讨论: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雷锋叔叔真的会出现吗?这里的“雷锋叔叔”指的是谁?

播放一段公益广告,展示现实生活中“雷锋”图片,让学生体会雷锋精神一直鼓舞着人们,雷锋就在我们身边。懂得谁为人们做了好事,谁就是“活雷锋”。

最后,请学生看看书上的学习伙伴,他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建议,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活雷锋。

四、巩固练习积累“弯弯的小路”、“晶莹的露珠”这样的词语吗。试着用这些词说话,或再找一些这样的词语,再读一读。体会这篇课文中语言的优美。

五、板书设计

抓住诗歌的层次结构,帮助学生理清条理。

小溪 抱过迷路的孩子

处处 爱的奉献——雷锋精神

小路 背过年迈的大娘

《咏柳》说课稿13

一、教材及教学目标

中国是诗的国度,优秀的古代诗歌如耀眼的群星般璀璨夺目。学习古代诗歌,既能丰富人的精神生活,给人以启迪,又能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培育民族精神。《咏柳》宛如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彩画,着墨不多,却意境鲜明,耐人寻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一首世代流传,脍炙人口的佳作。这首咏物诗,通过描写春风吹拂下,柳树的婀娜多姿,对大自然的神奇发出由衷的赞叹,歌颂春天,赞美大自然呈现出的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诗歌浅显易懂又寓意深刻,情调健康又意境优美,形象鲜明。诗的前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柳树的姿态。在诗的后两句,诗人运用新奇的想象,以自问自答的形式,生动的比喻,形象说明了柳树之所以美好动人的原因。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形成了一定的语感。他们能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读懂一些浅显的诗歌。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悟诗歌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绘的美丽景色。教学难点:体现在品味诗歌的意境上。

结合古诗特点和本班学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咏,绦”两个生字,会写“咏、碧、妆、裁、剪”五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想象《咏柳》描绘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3、通过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教法学法

1、情境教学法

我除了充分运用课文中的精美插图外,还应该充分运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提供一种氛围,一个场景,从而有效地唤醒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在优美的画面和音乐声中披文入情,尽情释放自己的情感。

2、诵读法、诗歌的教学离不开诵读和意境的想象。教学中,我准备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品赏诗的意境,诗的感情。还采用想象法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对诗句的内容进行补白。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在学法上我采用合作学习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综合学习方式,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注重讨论、交流、合作、体会,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团结合作、用于创新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我将用五个板块的设计来实现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初读感知,知人解题;

(三)图文结合,理解诗意;

(四)指导书写,规范美观。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上课伊始我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眼中的春天,然后出示有关春天的图片,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把学生引入一个万物复苏、充满勃勃生机的情境当中,紧接着揭示课题,师生共同介绍作者,最后解题。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受到美的熏陶,营造课堂的浓浓春意,奠定课堂的情感基调。咏柳第一课时说课稿设计

第二板块:初读识字,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我首先饱含深情的范读诗歌,引领学生走进诗歌,感知文本内容。然后提出自读要求,让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把字形记清楚,把诗歌读流利,找出自己认为写的美的诗句反复读一读,大致了解诗意,把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学生自主学习后,我利用生字卡,开火车、回音壁等多种方式检查指导认读生字,再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读一读自己认为写的美的诗句,说一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感受诗人笔下的柳树之美。这样设计使学生自己去独立动动脑,动动口,动动手,在自读自悟、观察、思考的过程中掌握字词的音、形、义,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三板块:图文结合,理解诗意

俗话说,学贵有疑,这一环节首先让学生质疑问难,我根据学生的质疑进行梳理。以“作者为什么把春风比作剪刀?这把灵巧的剪刀裁出了什么?”为重点,引导学生进行品析。在层层推进的线索中,以“美”字为着眼点,通过指名读、挑战读、分组读、男女生赛读等多种形式的“美美”朗读,引导学生在诗中透过字里行间寻找美、体会美。通过对“碧玉”、“绿丝绦”等词的反复咀嚼,使学生对诗句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此时,学生的思维活跃,有的学生说“碧玉”写出了柳树的嫩绿,多惹人眼呀!有的说“万条”写出了柳枝的茂密。还有的学生说“丝绦”写出了柳枝的轻柔美丽。学生在理解诗意中,真正领会诗中用词的准确与精妙,感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形象之美。其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把二月春风比作剪刀,使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显示了它的神奇灵巧。教学中,以诗眼“裁”字为突破口,将该字与“剪”字相比较,帮助学生体会到那“忽如一夜春风来”的内在意蕴,引发学生想象“春风还裁出了什么?”学生将已有的对春天的认识,在脑海中立刻形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学生有的说裁出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有的说裁出了各色鲜艳的花朵;也有的说裁出了万紫千红的春天;还有的说裁出了我们在美好的春光里踢球、打滚、放风筝、嬉戏的笑脸。最后,让学生体会这首诗不仅描写春天的柳树,而且还写出了诗人愉悦的心情。这一过程,拉近了古诗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丰富了古诗的意蕴,使学生体会到春天那万物苏醒,到处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第四板块:指导书写,规范美观

写字是语文课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在阅读教学中也不能忽视对书写的训练。本课要写的生字“咏、碧、妆、裁、剪”五个生字。新课标要求学生在第一学段“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为此我设计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写正确,学生仔细观察哪些字容易写错。我先出示生字然后引导,小朋友们,老师请来了一些小动物,每个动物身上都有一个字,要仔细认一认。如果这些字你都能读正确,写正确,它们就能成为你的朋友啦。第二层次:写美观。在学生仔细观察字的间架结构的基础上,我范写,然后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让学生进入静心写字的氛围,感受到汉字的形体美丽,体验写字的乐趣。

四、板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相机板书下列内容,以帮助学生领悟古诗的语言艺术,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

飞直三千尺喜爱赞美

疑银河

五、说效果

我以读为主旋律,以读促读思,读中悟情,让学生在读读,吟吟,看看,想想,说说中轻松领悟诗歌魅力。

第四篇:《咏柳》说课稿

《咏柳》说课稿 14篇

《咏柳》说课稿 1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这首诗通过赞美嫩绿多姿的柳树来赞美春天,歌颂春风给大地带来了一派生机。

下面谈谈这一课的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是教师以优美的导语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就是苏醒,就是温暖,就是繁荣,就是希望。春是花的世界,是鸟的天堂,是诗的故乡。春天如此美好,有许多诗人都用优美的诗句赞美春天的可爱,你能背出1-2首你学过的与“春”有关的诗吗?然后指名背《春晓》《绝句》《草》等诗。学生背完后,教师揭题:今天我们要学的第八课《古诗两首》也都是描写春天景物的诗。请同学先自由读《咏柳》一诗。

二、指导预习,划出不懂的字、词。

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然后听录音读课文,划出不懂的字、词,接着指名读课文,正音。引导学生质疑,把自己不懂的字、词或问题提出来。

三、回忆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并按此方法指导学生自学。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归纳古诗学习的方法:(1)解字词;(2)明诗意;(3)赏意境;(4)诵诗句。

先学习一、二行诗。

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先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咏、碧玉、妆、万条、丝绦”的意思,再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小组自学后,进行反馈,检查自学效果,先指名说说以上字词的意思,老师重点点拨:万条不是实指,而是虚指,并让学生再举出类似的例子。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千里江陵一日还”,“危楼高百尺”,“飞流直下三千尺”等,并指出此处用了夸张的手法。在理解诗意时,老师重点点拨一、二行诗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即把嫩绿的柳树比作碧玉,把柳枝比作丝带。

一、二行诗学完后,小结一下学法:先解字词,再明诗意,接着让学生自学三、四行,重点理解“不知、细叶、裁、似”的含义,讨论三、四行诗意。学生自学后,交流自学情况,老师重点点拨“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一句运用了设问、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体会这一问一答,问得新奇,答得有理,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是全诗的妙处所在,也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它让人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抒发了诗人对春光赞美的喜悦心情。

理解一至四行的字义、诗意后,老师小结学法。接着就引导学生紧扣字词赏意境并进行讨论:诗中哪些字、词用得好?为什么?在反馈时,老师适时点拨:碧玉写出了柳树的嫩绿,万条写出了柳枝数量多,丝绦写出了柳枝的轻柔美丽,以及把春风比作剪刀写出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作者借柳树来赞美春天,赞美生命的萌发,赞美大自然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景象。

接着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这首诗,并达到熟读成诵。

四、迁移运用,培养能力。

《咏柳》这首诗描写了柳树迷人的姿态,赞美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天,抒发了作者的喜悦心情。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描写春天的一处景物(如:稻田、油菜田、荆江大堤等),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咏柳》说课稿 2

一、说教材

∽锋叔叔,你在哪里》是人教版二年级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宗旨是让学生明白:有爱,才会甘于奉献;有爱,才会乐于助人。本文是一首儿童诗,作者以优美的语言和流畅的音韵,沿着“长长的小溪”和“弯弯的小路”娓娓的向我们述说着,轻轻地拨动着我们的心弦。读完这首诗,要让学生明白,人们寻找雷锋、呼唤雷锋,其实就是寻找雷锋精神,呼唤我们都要向雷锋同志学习。

二、说教学目标

1、知士标:写本课9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

目标1、2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可通过多读成诵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体验,逐渐能够背诵课文。结合本课,让学生课前搜集关于雷锋的资料,并在上课时交流,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目标3是难点,通过课件展示资料图片,和课外延伸的小诗入手,使学生明白了要乐于助人,乐于奉献爱心。

三、说教法

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确定“情景激趣法”、“指导朗读法”、“故事法”、“展示法”等教学方法,以及“朗读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歌唱法”等形式的学习方法来教、学本课。力求紧密结合课文,贴近学生心理,符合学生年龄特征。

四、说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先利用课件播放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出示图片导入,板书,并随即讲解“锋”“叔”二字。然后,请同学们说说课前搜集到的关于雷锋的资料,讲讲雷锋的故事。

2、整体感知课文,首先利用视频播放∽锋叔叔,你在哪里》,听范读,熟悉课文。然后自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读准字音,勾出生字,标出小节,学生自读课文。然后小组内自学字词。教师只重点强调几个易错字的读音:如“锋、曾、泞、荆、莹”都是后鼻音;“曾”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céng;“泞”读第四声,不要读成第二声;“棘”读第二声,不要读成第四声。字音读准了,接下来让学生把课文读通顺。同桌的小伙伴读一读,比一比,谁读得好。同桌互相读,互相正音。然后指名读,让学生读出感情。

最后,请同学们再把课文读一读,边读边开动脑筋想一想:雷锋叔叔到过那里?他在那里做了什么好事?边想边做上记号。划出有关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课文的哪几个小节讲的是雷锋叔叔帮助迷路的孩子?哪几个小节讲的是雷锋叔叔帮助年迈的大娘?让学生提出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

3、深入理解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首先学习第一、二小节学习第一、二小节朗读时,重点指导两个“你在哪里”。讲解第二个比第一个语气加重,语调拖长,要读出深情呼唤的语气,要根据情感的起伏,读出急与缓的变化。小溪和小路的话,语速稍慢,娓娓道来,“瞧”以后的诗句可适当提高音调。边读边想这两小节中,雷锋都帮助了谁?你从哪些地方看出雷锋叔叔帮助了小孩儿的?体会“蒙蒙”、“冒着”的意思。

然后学习第三、四小节。法与第二小节差不多。要体会“荆棘”的意思。下一个环节,听老师的朗读,闭上眼睛做想象,如果你是那个迷路的孩子,或是年迈的大娘,你想对雷锋叔叔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最后学习第五小节。提示雷锋叔叔在长长的小溪边帮助了迷路的孩子;在弯弯的小路上帮助了年迈的大娘。他还会到哪儿呢?我们大家愿意去寻找他好吗?引起学生兴趣后让学生把第五小节读一读。并指导第五小节的第一句的朗读,要注意:读出急迫寻觅的感觉。然后突破重点。引读: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讨论: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雷锋叔叔真的会出现吗?这里的“雷锋叔叔”指的是谁?

播放一段公益广告,展示现实生活中“雷锋”图片,让学生体会雷锋精神一直鼓舞着人们,雷锋就在我们身边。懂得谁为人们做了好事,谁就是“活雷锋”。

最后,请学生看看书上的学习伙伴,他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建议,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活雷锋。

四、巩固练习

积累“弯弯的小路”、“晶莹的露珠”这样的词语吗。试着用这些词说话,或再找一些这样的词语,再读一读。体会这篇课文中语言的优美。

五、板书设计

抓住诗歌的层次结构,帮助学生理清条理。

小溪抱过迷路的孩子

处处爱的奉献——雷锋精神

小路背过年迈的大娘

《咏柳》说课稿 3

【说教材】

这是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2册第7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是苏教版小语教材采用的一种古诗教学的新课型——“文包诗”。它有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把一首古诗巧妙地包含在一篇浅近的现代白话短文中,“诗”是“文”话题由头和故事中心,“文”是“诗”的背景材料和形象说明,“诗”与“文”浑然一体,相映成趣。

首先,《咏华山》一文以平实浅近的短文故事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浓厚兴趣,学生读了故事短文进而学习古诗,就好比在已知和未知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很容易登堂入室,进入诗境,这就自然地降低了坡度,化难为易,为儿童学习古读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其次,《咏华山》以一篇完整的阅读课文的形式出现,学生必须像阅读其他课文一样,首先认真读好课文,借助语言文字,读懂课文内容,捕捉有效信息,学习课文语言,提高阅读能力,然后借助短文研究古诗,领悟诗的丰富内涵,接受美的熏陶,一篇课文既读文又学诗,可收到读文、学诗一箭双雕的功效。

再则,学生在读文与诗的过程中,势必要以文诗对照进而比较学习,寻找文与诗的内在联系,了解古诗写作的来龙去脉,探索理解古诗的丰富内涵,体会古诗句法结构的特点,这就可以从多角度地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对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发挥综合效应。

基于以上认识,针对新大纲对一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的和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3、学习本课14个生字,理解本课新词。

对课文第2段诗文的体会领悟是本课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说教学方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如何能让学生学有所获,并且学得轻松愉快呢?在整个充满灵性感悟的教学过程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他们在读中自悟,自己悟出课文中蕴含的情感、道理,感悟出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情为上,情愈浓,感悟愈深;读为主,情、理、法尽在读中悟出,在读中体现。教师只需当一名导游,引导学生游历于诗文的意境中,让学生自己体会文章之美妙。

【说教学过程】

在钻研教材、研究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我在教学中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步骤:

(一)谈话揭趣,引入情境。

课堂气氛的营造至关重要,良好的气氛更易让学生入情、入境,产生心灵的共鸣,尤其导入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导入时我说:哎呀!华山可是我国的一座名山呀!小朋友们你们想去看看吗?我们这节课就跟着小寇准和先生一块去登华山好吗?几句话就让学生都做个局内人,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之感,使课堂上的气氛轻松愉快。

(二)学习第2段。

学习这段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首先,整体感知。我们都知道这一程序设计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定的,又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在这里我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让他们说说,你觉得华山怎么样?让学生初步感知华山的高,并且十分自然地引出了第三段的中心句:“啊!华山真高啊!”和既是描述华山的高大,又是下文古诗意思的两句话。

然后循文明像,体情悟道。自然过渡华山到底有多高呢?我们一起到山顶上去看一看,再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你站在山顶上看到什么?这样就将课文的语言文字还原成是具体的形象,将远在天边的华山美景一下子拉到了学生眼前,再用生活实际与在华山上的所看到的情景作比较,借助图文质疑,学生就自然地领悟出这些都是因为华山是太高太高了。

再精读品味。人类的学习一般都经过形象——抽象——形象,具体——概括——具体,语言——思维——语言的过程,因此在引导学生感悟华山的高后,这时再引导学生读出感觉。这个过程的设计就要学生在已有经验参与下,对语言文字描写的具体事物进行理解、加工,当他想象出画面又把自己体会出的情感抒发出来时,这时的形象是高层次,而此时学生抒发的感情也就与课文表达的感情融为一体了。

接着背诵积累。如果说培养语感是学习语言的前提和关键,那么积累语言则是学习语言、积累语感的基础和目的。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在学生入情入境之时,我顺理成章地引导学生把这几句话背下来,真正达到让学生话记乐背。在指导背诵时,则是按照提供拐杖(看图)到去掉拐杖让学生练习熟读成诵,积攒语言。

最后诗文对照,读懂诗句。本课的文意即诗意,没有必要将诗剖开分析。我便将前文的两句话与古诗放在一起,提醒他们这首诗有两句话,这里也有两句话,联系起来,读读想想,看谁能自己读懂这首诗,充分地相信学生,让他们在读中自悟,再一齐说说诗句的意思。

在指导朗读背诵时,我引导学生移情入境,将自己想象成小寇准,练习吟诵古诗,并且让他们自己做动作读,增加了情趣,更调动了气氛。

(三)学习第3、4段。

3、4两段通俗易懂,我同样引导学生换位来读,让学生一起来当先生夸夸他,同时自然地悟出小寇准语文学得认真又好,我们都要向他学习的道理。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本课时安排学习古诗中的三个生字,重点放在指导学生书写上。

【说板书设计】

本文重点段第2自然段无论是写景写诗都紧扣一个“高”字,针对课文特点与学生年龄特点,我只板书了一个“高”字,突出重点,一目了然。

《咏柳》说课稿 4

一、教材及教学目标

中国是诗的国度,优秀的古代诗歌如耀眼的群星般璀璨夺目。学习古代诗歌,既能丰富人的精神生活,给人以启迪,又能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培育民族精神。《咏柳》宛如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彩画,着墨不多,却意境鲜明,耐人寻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一首世代流传,脍炙人口的佳作。这首咏物诗,通过描写春风吹拂下,柳树的婀娜多姿,对大自然的神奇发出由衷的赞叹,歌颂春天,赞美大自然呈现出的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诗歌浅显易懂又寓意深刻,情调健康又意境优美,形象鲜明。诗的前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柳树的姿态。在诗的后两句,诗人运用新奇的想象,以自问自答的形式,生动的比喻,形象说明了柳树之所以美好动人的原因。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形成了一定的语感。他们能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读懂一些浅显的诗歌。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悟诗歌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绘的美丽景色。教学难点:体现在品味诗歌的意境上。

结合古诗特点和本班学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咏,绦”两个生字,会写“咏、碧、妆、裁、剪”五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想象《咏柳》描绘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3、通过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教法学法

1、情境教学法

我除了充分运用课文中的精美插图外,还应该充分运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提供一种氛围,一个场景,从而有效地唤醒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在优美的画面和音乐声中披文入情,尽情释放自己的情感。

2、诵读法、诗歌的教学离不开诵读和意境的想象。教学中,我准备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品赏诗的意境,诗的感情。还采用想象法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对诗句的内容进行补白。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在学法上我采用合作学习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综合学习方式,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注重讨论、交流、合作、体会,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团结合作、用于创新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我将用五个板块的设计来实现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初读感知,知人解题;

(三)图文结合,理解诗意;

(四)指导书写,规范美观。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上课伊始我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眼中的春天,然后出示有关春天的图片,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把学生引入一个万物复苏、充满勃勃生机的情境当中,紧接着揭示课题,师生共同介绍作者,最后解题。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受到美的熏陶,营造课堂的浓浓春意,奠定课堂的情感基调。咏柳第一课时说课稿设计

第二板块:初读识字,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我首先饱含深情的范读诗歌,引领学生走进诗歌,感知文本内容。然后提出自读要求,让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把字形记清楚,把诗歌读流利,找出自己认为写的美的诗句反复读一读,大致了解诗意,把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学生自主学习后,我利用生字卡,开火车、回音壁等多种方式检查指导认读生字,再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读一读自己认为写的美的诗句,说一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感受诗人笔下的柳树之美。这样设计使学生自己去独立动动脑,动动口,动动手,在自读自悟、观察、思考的过程中掌握字词的音、形、义,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三板块:图文结合,理解诗意

俗话说,学贵有疑,这一环节首先让学生质疑问难,我根据学生的质疑进行梳理。以“作者为什么把春风比作剪刀?这把灵巧的剪刀裁出了什么?”为重点,引导学生进行品析。在层层推进的线索中,以“美”字为着眼点,通过指名读、挑战读、分组读、男女生赛读等多种形式的“美美”朗读,引导学生在诗中透过字里行间寻找美、体会美。通过对“碧玉”、“绿丝绦”等词的反复咀嚼,使学生对诗句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此时,学生的思维活跃,有的学生说“碧玉”写出了柳树的嫩绿,多惹人眼呀!有的说“万条”写出了柳枝的茂密。还有的学生说“丝绦”写出了柳枝的轻柔美丽。学生在理解诗意中,真正领会诗中用词的准确与精妙,感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形象之美。其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把二月春风比作剪刀,使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显示了它的神奇灵巧。教学中,以诗眼“裁”字为突破口,将该字与“剪”字相比较,帮助学生体会到那“忽如一夜春风来”的内在意蕴,引发学生想象“春风还裁出了什么?”学生将已有的对春天的认识,在脑海中立刻形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学生有的说裁出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有的说裁出了各色鲜艳的花朵;也有的说裁出了万紫千红的春天;还有的说裁出了我们在美好的春光里踢球、打滚、放风筝、嬉戏的笑脸。最后,让学生体会这首诗不仅描写春天的柳树,而且还写出了诗人愉悦的心情。这一过程,拉近了古诗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丰富了古诗的意蕴,使学生体会到春天那万物苏醒,到处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第四板块:指导书写,规范美观

写字是语文课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在阅读教学中也不能忽视对书写的训练。本课要写的生字“咏、碧、妆、裁、剪”五个生字。新课标要求学生在第一学段“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为此我设计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写正确,学生仔细观察哪些字容易写错。我先出示生字然后引导,小朋友们,老师请来了一些小动物,每个动物身上都有一个字,要仔细认一认。如果这些字你都能读正确,写正确,它们就能成为你的朋友啦。第二层次:写美观。在学生仔细观察字的间架结构的基础上,我范写,然后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让学生进入静心写字的氛围,感受到汉字的形体美丽,体验写字的乐趣。

四、板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相机板书下列内容,以帮助学生领悟古诗的语言艺术,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

飞直三千尺喜爱赞美

疑银河

五、说效果

我以读为主旋律,以读促读思,读中悟情,让学生在读读,吟吟,看看,想想,说说中轻松领悟诗歌魅力。

《咏柳》说课稿 5

一、说教材

《咏柳》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千古佳作,诗人用独特的笔触描写了春天的柳树,歌颂和赞美了春天的创造力。依据学生实际及教材特点,从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确定本课。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本课的5个会写字。

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到美,并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

三、说教法

语文教学首先是人文教育。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之瑰宝,如何顺应新课程理念,使学生愉快轻松的学习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领悟作者的审美情趣呢,在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以读为主旋律,以读促读思,读中悟情,让学生在读读,吟吟,唱唱,演演,画画中轻松领悟诗歌魅力。

1。初读,文通字顺。即一看见诗后,要求学生先大声朗读,读准字音,扫清生字词的障,碍,把诗读的通畅,既是学生的兴趣所致,也是为以后的深入理解奠定基础。

2。再读,领悟诗意。即在读顺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自己借助插图读动诗句。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不一定能全读懂诗中每词每句的含义,可通过小组或全班交流诗句的含义。当然,在最疑惑时还需老师精当的点拨。

3。听读,体会感情。古曰“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之而入情”,在了解了诗的大意后再反复朗读就能体会到诗中情感,这里我们可以借用多媒体手段把学生带到春的意境,加强感知,形成表象,此外,我会借助录音范读,让学生听中感悟,从模仿练读中得到自悟提高。

4。诵读,熟读成诵。在悟情的基础上熟读,指导有感情的读,以达到成诵的目的。

5。演读,唱唱,画画,演演。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诗再现,让诗丰富的内涵再现,让学生得到真正的理解。

四、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题。

1。课前以一首《春天在哪里》为引子,并播放几幅春景图,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引入正题:同学们,春天来了,自然界的景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谈春天的景色)春天是温暖的,是充满生机的,是美好的。自古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文,今天,我们学习的《咏柳》,就是唐代大诗人贺知章,通过描写柳树来赞美春天的诗。

2。解题:“咏”,歌颂、赞美。咏柳,赞美柳树。那么,诗人在诗中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

(二)朗读全诗,初知大意——领略美

通过初读课文后,我会问学生:你读懂了什么,请大家自由来说说,有的可能会说柳树真美,我会趁热打铁问:你认为最美德地方是什么,

有的会说树很高,有的会说叶很绿,我会顺势引导这柳树的确很美惹人喜爱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呢?学生一定会说赞美的语气,这时,我让学生齐读古诗进一步体会它的美。

(三)质疑问难,想象意境熟读成颂——欣赏美

此时,学生的情感已经被调动起来了,我适时进行引导:现在你们面对的就是美丽的春景,想不想作一回诗人也来吟颂一下这首诗呢,接着,我会放上音乐,让学生大胆的去表现把诗中丰富的内涵大声的朗读出来。

(四)自主作业,迁移能力——延伸美

乘着学生的情绪高涨时,我会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诗再现可以画可以演把诗中丰富的内涵变为简单的形象画面,再现诗中意境,得到真正的理解。

总之,这一节课我以读为本,以读促思重在感悟为教学方式,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学习方法,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陶冶了情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真正从朗读课文中感受到阅读的兴趣。

六、说板书

板书力求简洁,便于学生记忆和背诵,又能让学生体会比喻的妙处以及赞颂春天的主题。

碧玉 —— 青翠

咏——赞美

丝绦 —— 柔顺

《咏柳》说课稿 6

一、教材分析

1、选文缘由

中国是诗的国度,优秀的古代诗歌如耀眼的群星般璀璨夺目。学习古代诗歌,既能丰富人的精神生活,给人以启迪,又能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培育民族精神。

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中的《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一首世代流传,脍炙人口的佳作。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在诵读中了解大自然春天的美丽和勃勃生机,从中感悟春天生命力的美好,同时,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二是让学生积累诗句,培养对祖国古代诗歌的热爱之情。

2、文本魅力

贺知章的诗以绝句见长,《咏柳》宛如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彩画,着墨不多,却意境鲜明,耐人寻味。这首咏物诗,通过描写春风吹拂下,柳树的婀娜多姿,对大自然的神奇发出由衷的赞叹,歌颂春天,赞美大自然呈现出的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歌浅显易懂又寓意深刻,情调健康又意境优美,形象鲜明。诗的前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柳树的姿态。在诗的后两句,诗人运用新奇的想象,以自问自答的形式,生动的比喻,形象说明了柳树之所以美好动人的原因。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形成了一定的语感。他们能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读懂一些浅显的诗歌。《咏柳》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学生学习诗歌也正逢春天,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对春天的景物有一定的感知,对诗句内容一定能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目标:准确认读两个生字,会写五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能力目标: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想象《咏柳》描绘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悟诗歌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绘的美丽景色。

教学难点:体现在品味诗歌的意境上。

四、设计理念

1、坚持“以读为本”的理念,采用范读、指名读、挑战读、竞赛读、配音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感受古诗的节奏韵律,激起学生美美地诵读古诗的兴趣,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和积淀。

2、始终以美为线索,让美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诗歌中深深地感受语言文字之美,真切感受春天柳树之美,感受祖国诗歌文化之美。

五、教法学法

诗歌的教学离不开诵读和意境的想象。教学中,我采用诵读法,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品赏诗的意境,诗的感情。还采用想象法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对诗句的内容进行补白。

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主要引导学生采用“读、写、说”的方法学习诗歌。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诵读为主线”的原则。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感受美

一堂新课的导语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驾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通过桥梁来连通师生的心。

开课时,我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眼中的春天,然后出示有关春天的图片,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把学生引入一个万物复苏、充满勃勃生机的情境当中,紧接着揭示课题,师生共同介绍作者,最后解题。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导入方式,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受到美的熏陶,营造课堂的浓浓春意,奠定课堂的情感基调。

(二)自主读文,整体感知——探究美

这一环节,我首先饱含深情的范读诗歌,引领学生走进诗歌,感知文本内容。然后提出自读要求,让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把字形记清楚,把诗歌读流利,找出自己认为写的美的诗句反复读一读,大致了解诗意,把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学生自主学习后,我利用生字卡,开火车、回音壁等多种方式检查指导认读生字,指导学生写好“裁”等难写的字。再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读一读自己认为写的美的诗句,说一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感受诗人笔下的柳树之美。这样设计使学生自己去独立动动脑,动动口,动动手,在自读自悟、观察、思考的过程中掌握字词的音、形、义,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质疑问难,品读鉴赏——品析美

俗话说,学贵有疑,这一环节首先让学生质疑问难,我根据学生的质疑进行梳理。以“作者为什么把春风比作剪刀?这把灵巧的剪刀裁出了什么?”为重点,引导学生进行品析。在层层推进的线索中,以“美”字为着眼点,通过指名读、挑战读、分组读、男女生赛读等多种形式的“美美”朗读,引导学生在诗中透过字里行间寻找美、体会美。通过对“碧玉”、“绿丝绦”等词的反复咀嚼,使学生对诗句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此时,学生的思维活跃,有的学生说 “碧玉”写出了柳树的嫩绿,多惹人眼呀!有的说“万条”写出了柳枝的茂密。还有的学生说“丝绦”写出了柳枝的轻柔美丽。学生在理解诗意中,真正领会诗中用词的准确与精妙,感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形象之美。其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把二月春风比作剪刀,使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显示了它的神奇灵巧。教学中,以诗眼“裁”字为突破口,将该字与“剪”字相比较,帮助学生体会到那“忽如一夜春风来”的内在意蕴,引发学生想象“春风还裁出了什么?”学生将已有的对春天的认识,在脑海中立刻形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学生有的说裁出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有的说裁出了各色鲜艳的花朵;也有的说裁出了万紫千红的春天;还有的说裁出了我们在美好的春光里踢球、打滚、放风筝、嬉戏的笑脸。最后,让学生体会这首诗不仅描写春天的柳树,而且还写出了诗人愉悦的心情。这一过程,拉近了古诗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丰富了古诗的意蕴,使学生体会到春天那万物苏醒,到处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四)读中入境,体验升华——想象美

古诗作为一个整体,传达出各不相同的情感和意境,而这恰恰是一首诗的精髓所在。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吟诵,边吟边想象诗歌的意境,然后让学生交流读诗时,眼前浮现的景象。此时的诗歌,在孩子们的眼中变成了一幅幅活的画。有的学生说,我看见一位诗人正在作诗,旁边有一排排柳树,一阵微风吹来,柳枝摇摇摆摆。有的学生说,我看见波光粼粼的湖面,岸边的柳条垂下来特别美。接着我通过优美流畅的语言和课件描绘我眼中的景象,通过展示婀娜多姿的柳树,配上吟诵《咏柳》的音乐,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了古诗的意境美,使他们置身于古诗创造的艺术境界之中,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使自己的感情得到升华,认识柳树美,春风美,春天美,大自然美,生活美。最后让学生做一回诗人,可以配上适当的动作,也可以背一背古诗。这样有利于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有利于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加深对诗意的理解,领悟诗人把对柳树的赞美,升华到对春天的赞美的创作用意。

(五)趣味作业,迁移运用——拓展美

学完这首诗后,让学生自主的选择趣味作业,

①我会唱。

②我会画。

③我会写。让学生自主的选择作业,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

《咏柳》说课稿 7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古诗二首《咏柳》。

一、说教材

本单元以春天为人文主题,依次编排了四篇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个《语文园地》和一个《快乐读书吧》。《找春天》《开满鲜花的小路》《邓小平爷爷植树》这三篇课文用优美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描绘了春天的足迹,激发学生发现、观察、感受春天。

古诗《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一首世代流传,脍炙人口的佳作。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在诵读中了解大自然春天的美丽和勃勃生机,从中感悟春天生命力的美好,同时,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二是让学生积累诗句,培养对祖国古代诗歌的热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准确认读“咏,绦”两个生字,会写“咏、碧、妆、裁、剪”五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过程和方法:

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想象《咏柳》描绘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诵读、感悟诗歌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绘的美丽景色。

难点:体现在品味诗歌的意境上。

四、说学情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形成了一定的语感。他们能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读懂一些浅显的诗歌。《咏柳》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学生学习诗歌也正逢春天,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对春天的景物有一定的感知,对诗句内容一定能产生浓厚的兴趣!

五、说教法

诗歌的教学离不开诵读和意境的想象。教学中,我采用诵读法,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品赏诗的意境,诗的感情。还采用想象法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对诗句的内容进行补白。

六、说学法

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主要引导学生采用“读、写、说”的方法学习诗歌。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诵读为主线”的原则。

七、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首先投影春天的图片,唤起他们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季节?”学生回答后,我顺势引导:“你怎么知道是春季呢?”接着小结:“最先感受到春天的是柳树,唐代大诗人贺知章被柳树的美所陶醉,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咏柳》。”(板书:《咏柳》)解题并介绍作者,把学生带入对文本的学习中。

(二)初读古诗,读写生字

1、读准字音。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的范读是让学生感知教材、生发情感的有效手段。我首先进行范读,然后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学生练读之后,我采用指名读、挑战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古诗,根据学生读的情况适时进行读音的指导。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2、识记字形

识字写字教学是二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学生已有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因此我让学生找出古诗中的生字读一读,利用已知的、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如:加一加、说顺口溜、换部首变魔法等识记字形,再全班汇报。之后利用生字卡做开火车的游戏检查指导认读生字,让学生在快乐中牢固记忆生字。

3、指导书写生字

面面俱到,等于不到。我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时特别注重有重点地指导。“碧、绿、剪”是学生识记和书写的难点。为突破难点,我利用课件指导学生写好“碧”等难写的字,然后让学生书写,并且关注他们的书写姿势,让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4、整体感知。

生字障碍扫除后,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再整体感知古诗内容,读一读自己认为写的美的或者是自己喜欢的诗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三)、指导朗读,感知诗意

1、指导朗读学习前两句诗。

我让学生观察柳树的图片。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柳树,想象他们像什么?我根据学生说的情况,及时的加以补充、描述。这样让学生不但在观察想象中解诗意,悟诗情,而且在读中明白了“碧玉、丝绦”的意思,体会出诗句中比喻的精妙。

2、学习3、4句。

再让学生局部观察柳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柳叶的细小,想想诗人由此想到些什么?引导学生体会“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两句诗。放手让学生自己朗读,注意节奏。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谁裁出”,“似剪刀”来了解柳叶的细小以及春风的灵巧。我让学生想象: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还裁出了什么?使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感受它的神奇灵巧,感受春天的美好。

(四)总结全文,拓展思维

1.我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诗意情感及学习古诗方法:

(1)诗意: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叶子,好像是用碧玉装扮的一样。从树上垂下来无数好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2)主题感悟:《咏柳》通过描写在春风吹拂下柳树迷人的姿态,表达了诗人对柳树、对春天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学习古诗的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

2.提问:春风还剪出了什么?拓展学生想象。最后,我用课件出示几句跟春天有关的诗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读,既积累了古诗,又增加了识字量。

八、说板书设计

板书以简洁明了为主,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使学生更清楚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以加深记忆。

九、说练习

1.(检查背诵情况)碧玉妆成一树高,。

不知细叶谁裁出,()。

2.(检查比喻手法掌握情况)《咏柳》的前两句作者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把柳叶比(),因为两者()相同;把柳条比作(),因为两者的()和()相似,体现了柳条的柔美。

十、说反思

1、整个教学过程,以生为本,以读为本,以画促说,以读促想,充分关注到学生学法的指导。适时注重用恰当的评价语言引导学生去读、去说、去想象。

2、紧抓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的每一步设计无论是开课的激趣还是初读检查、吟诵环节,我都力求让学生带着盎然的兴趣进行到底。

3、因为文本的内容是一首古诗,针对古诗的内容少、画面感强等特点,于是我让学生从生活踏入诗歌的殿堂,然后由诗中走入大自然。

十一、课堂中应注意的问题

1.语文教学,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这是新课标中明确规定的,所以在《咏柳》这一课教学中,应注意根据低年级学生喜欢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这一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热情。

2.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应注意充分发挥“主人”意识,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及找识字方法,从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贯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课标精神。

3.注意让学生在学诗歌中练习写话,消解写作神秘感,让学生想说什么就写什么。

4.二年级孩子年龄小,自控能力不强,课堂上既需要想法调动孩子们学习积极性,又要掌控好课堂授课时间,不宜过长。

《咏柳》说课稿 8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咏柳》一课位于义务教育课程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本单元以“亲近自然”为主题展开,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人文精神,歌颂着生命的美丽。

本课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物佳作,诗歌歌咏了早春的柳树,既有鲜活的形象、新奇的比喻,还有响亮的音节。整首诗基调清新、明快,借物抒情,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对低年级古诗教学的要求,结合本课特点,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准确识记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课后的8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引导学生由整体到局部观察柳树,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4、能说出“谁裁出、似剪刀”等重点词语的意思,并结合图画,联系生活,在反复朗读中感受柳树的美,感受春天的活力,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对二年级学生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识字,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的局限性,把感受柳树的美,感受春天的活力,确立为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低年级学生需要在老师指导下感悟诗歌意境。因此我采用导读、演示、创设情境等教学方法。依据“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诵读为主线”的原则,引导学生运用朗读、交流和勾画圈点等方法学习,在多姿多彩的视听环境中朗读诗歌,感受春天之美、中华语言之美。我将用一课时来完成这首诗的教学。

三、说教学程序

整个教学程序分为六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投影春天的图片,唤起他们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季节?”学生回答:“春季。”我顺势引导:“你怎么知道是春季呢?”生答:“柳树刚刚发芽。”接着我小结:“最先感受到春天的是柳树,唐代大诗人贺知章被柳树的美所陶醉,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咏柳》。”(板书:《咏柳》)把学生带入对文本的学习中。

(二)初读古诗,读写生字

1、读准字音。在朗读教学中,教师的范读是让学生感知教材、生发情感的有效手段。我首先进行范读,然后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学生练读之后,我采用指名读、挑战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古诗,根据学生读的情况适时进行读音的指导。

2、识记字形

识字写字教学是二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学生已有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因此我让学生找出古诗中的生字读一读,利用已知的、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如:加一加、说顺口溜、换部首变魔法等识记字形,再全班汇报。之后利用生字卡做开火车的游戏检查指导认读生字,让学生在快乐中牢固记忆生字。至此,生字教学已解决了字音、字形的问题。

3、指导书写生字

面面俱到,等于不到。我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时特别注重有重点地指导。“裁、垂、谁”是学生识记和书写的难点。为突破难点,我利用课件指导学生写好“垂”等难写的字,然后让学生书写,在学生书写时我关注他们的书写姿势,笔顺、笔画是否正确。让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4、整体感知。

生字障碍扫除后,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再整体感知古诗内容,读一读自己认为写的美的或者是自己喜欢的诗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三)指导朗读,感知诗意

1、指导朗读前两句诗。

我让学生观察柳树的图片。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柳树,由整体观察柳树,描述柳树的样子。再局部观察那些倒垂下来的柳枝,想象他们像什么?我根据学生说的情况,及时的加以补充、描述:“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装饰成的一样,翠绿晶莹,美极了。而下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这时,柳树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栩栩如生,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朗读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但在观察想象中解诗意,悟诗情,而且在读中明白了“碧玉、丝绦”的意思,体会出诗句中比喻的精妙。我又说“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样来读这两句诗?”来激发学生读的兴趣,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进一步感受诗歌的节奏美,感知柳树的高大碧绿、婀娜多姿。

2、学习3、4句。

再让学生局部观察柳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柳叶的细小,想想诗人由此想到些什么?引导学生体会“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两句诗。放手让学生自己朗读,注意节奏。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谁裁出”,“似剪刀”来了解柳叶的细小以及春风的灵巧。我让学生想象: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还裁出了什么?使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感受它的神奇灵巧,感受春天的美好。进而在一次次朗读中了解诗人不仅赞美柳树,还赞美了春天的创造力。

(四)体会意境,熟读成诵

古诗作为一个整体,传达出各不相同的情感和意境,而这恰恰是一首诗的精髓所在。我安排了下面的环节

(1)体会意境

我再次配乐朗诵《咏柳》,让学生闭目想象意境,之后学生交流想到的画面。这样既强化了古诗的意境美,使他们置身于古诗创造的艺术境界之中,又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使自己的感情得到升华,认识柳树美,春风美,春天美,大自然美,生活美。

(2)让学生吟诵本诗。

通过“我来做诗人”的活动。学生可以配上适当的动作来吟诵古诗。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加深对诗意的理解,领悟诗人把对柳树的赞美,升华到赞美春天的创作用意。

(五)总结全文,拓展思维

这时候我引导学生看板书进行总结:春天来了,高高的柳树垂下碧绿的枝条,晶莹透亮。那在风中轻扬的细长柳叶,原来是二月春风巧手裁剪出来的。

最后,我用课件出示几句跟春天有关的诗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读,既积累了古诗,又增加了识字量。

(六)自主作业,迁移能力

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我就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春天。(说说、画画等)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四、说板书设计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板书设计中,我利用简笔画,清晰直观的把柳树碧绿的颜色、体态轻盈的特点展示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咏柳》说课稿 9

一、说教材

《咏柳》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千古佳作,诗人用特的笔触描写了春天的柳树,歌颂和赞美了春天的创造力。依据学生实际及教材特点,从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确定本课。

二、说学情

这首诗是描绘了春天里一种常见的柳树作为诗歌描绘的内容。题材是学生易于接受的,整首诗也浅白易懂,读来非常有画面感,加上二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具有爱表达、爱表现得欲望。因而我在教学中初从实景入手引导畅说所见;然后指导学生自读自认,自由吟诵来把诗歌读正确、读流利、最后达到吟诵的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认识“咏、妆”等生字,会写“柳、丝”。

2、通过古诗教学,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背诵。

四、说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想象《咏柳》描绘的美丽景色。

五、说学法教法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心灵对话的过程,古诗教学也是如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情境创设、自读自想、边看边说等方法学习。为了充分体系那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运用最多的便是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想象画面,感悟情境,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将以读为主旋律,以读促读思,读中悟情,让学生在说说、读读,吟吟,诵诵中轻松领悟诗歌魅力。

下面,我着重谈谈教学过程:

一、激趣——入画

课前我以一首《我的家乡——我的枝江》这首歌为引子,引出孩子们最熟悉的家乡景色,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五柳公园的话题说到春柳图,然学生有顺序的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柳树的美,接着引入正题:今天我们就带着愉快的心情来学习一首春天的诗。并且在此环节还要完成认咏,写柳的任务。

二、初读—入诗

有了前面的情境创设及铺垫,首先用饱含深情的范读诗歌,把学生引领学生带进诗中。然后提出自读要求,让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把字形记清楚,把诗歌读流利,学生自读自学后,我采用齐读、开火车等多种方式检查指导认读生字,指导学生写好“丝”字并给生字介绍词语朋友。此环节的最后一步是让学生将正确读整首诗。从上课后的效果看,这两个环节的把握也是非常得当的。

三、品读——入境

起初这个环节我是想借助学生的边读边想象着读诗歌,读出诗歌的味道。但今早上反复一斟酌自己的这个环节二年级的孩子怎么会有读出诗味的能力了,而且学法指导不明确,于是我临时更改了当时的设计初衷,把此环节定为边读边想,边想边吟,同时告诉学生读出停顿、读出重音诗的味道便会水到渠成。看到学生们高昂的小手,强烈的吟诵欲望,我才发现我的更改是合适的。

四、吟诵—入情

此时,学生的情感已经被调动起来了,我适时进行引导:二月的春风吹呀吹呀吹绿了柳树,吹来了燕子,吹红了桃花,春天多美呀,喜欢吗?现在你们面对的就是美丽的春景,想不想作一回诗人也来吟颂一下这首诗呢,接着我会放上音乐,让学生大胆的去表现把诗中丰富的内涵大声的朗读出来。乘着学生的情绪高涨时,我会鼓励学生,试着背诵古文,积累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最后引用雪莱的名言,旨在激发学生对春天的想象,渗透生活经验、学习方法,哪就誓励多到春天里,去观察、去寻找、去发现。

七、说预期效果及反思

1、整个教学过程,以生为本,以读为本,以画促说,以读促想,充分关注到学生学法的指导。适时注重用恰当的评价语言引导学生去读、去说、去想象。

2、同时,紧抓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的每一步设计无论是开课的激趣还是初读检查、吟诵环节,我都力求让学生带着盎然的兴趣进行到底。

3、第三,因为文本的内容是一首古诗,针对古诗的内容少、画面感强等特点,于是我让学生从生活踏入诗歌的殿堂,然后由诗中走入大自然。

《咏柳》说课稿 10

教材分析:

《咏柳》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千古佳作,诗人用独特的笔触描写了春天的柳树,歌颂和赞美了春天的创造力。依据学生实际及教材特点,从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确定本课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

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到美,并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

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体会诗歌思想感情。

教学方式的构建

语文教学首先是人文教育。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之瑰宝,如何顺应新课程理念,使学生愉快轻松的学习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领悟作者的审美情趣呢,在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以读为主旋律,以读促读思,读中悟情,让学生在读读,吟吟,唱唱,演演,画画中轻松领悟诗歌魅力。

1初读,文通字顺。即一看见诗后,要求学生先大声朗读,读准字音,扫清生字词的障,碍,把诗读的通畅,既是学生的兴趣所致,也是为以后的深入理解奠定基础。

2再读,领悟诗意。即在读顺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自己借助插图读动诗句。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不一定能全读懂诗中每词每句的含义,可通过小组或全班交流诗句的含义。当然,在最疑惑时还需老师精当的点拨。

3读,体会感情。古曰“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之而入情”,在了解了诗的大意后再反复朗读就能体会到诗中情感,这里我们可以借用多媒体手段把学生带到春的意境,加强感知,形成表象,此外,我会借助录音范读,让学生听中感悟,从模仿练读中得到自悟提高。

4读,熟读成诵。在悟情的基础上熟读,指导有感情的读,以达到成颂的目的。

5读,唱唱,画画,演演。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诗再现,让诗丰富的内涵再现,让学生得到真正的理解。

下面,我着重谈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感知美

课前我以一首《春天在哪里》为引子,并播放几幅春景图,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引入正题:今天我们就带着愉快的心情来学习一首春天的诗。接着出示春柳图,使学生初步感知柳树的美,再进行过渡:柳树真美呀连诗人贺知章也被柳树的没陶醉了,所以写下了这首赞美春天的诗,(出示诗)让学生自己大声朗读,读通畅,对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地方作个记号,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既扫清了生字词的障碍,又为深入理解诗奠定基础。

朗读全诗,初知大意——领略美

通过初读课文后,我会问学生:你读懂了什么,请大家自由来说说,有的可能会说柳树真美,我会趁热打铁问:你认为最美德地方是什么,有的会说树很高,有的会说叶很绿,我会顺势引导这柳树的确很美惹人喜爱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呢?学生一定会说赞美的语气,这时,我让学生齐读古诗进一步体会它的美。

质疑问难,交流朗读——品味美

在读的过程中,学生一定对一些词句还有不理解的地方,诗中三个比喻句的理解可能还不透彻,我会逐一出示课件,让学生体会用碧玉来比喻柳树新长出来来的嫩叶写出柳树颜色碧绿生机勃勃。用绿丝绦来比喻柳条写出了柳条随风飘拂轻柔美丽的特点。用剪刀来比喻二月春风的精妙之处。接着我会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配乐诗朗诵,想象一下这首诗的意境再让学模仿练读,更好的体会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想象意境熟读成颂——欣赏美

此时,学生的情感已经被调动起来了,我适时进行引导:现在你们面对的就是美丽的春景,想不想作一回诗人也来吟颂一下这首诗呢,接着,我会放上音乐,让学生大胆的去表现把诗中丰富 的内涵大声的朗读出来。

自主作业,迁移能力——延伸美

乘着学生的情绪高涨时,我会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诗再现可以画可以演把诗中丰富的内涵变为简单 的形象画面,再现诗中意境,得到真正的理解。

总之,这一节课我以读为本,以读促思 重在感悟为教学方式,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学习方法,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陶冶了情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真正从朗读课文中感受到阅读的兴趣。

《咏柳》说课稿 11

说教学理念:

本课设计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入境,通过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展开想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说教材简说:

本课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描写春天的诗,诗中描写在春风吹拂下,柳树迷人的姿态,赞美了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碧玉妆成一树高”写柳树的全貌,突出了柳树绿的特点。柳树枝叶翠绿,好像是用碧玉装扮起来一样。“万条垂下绿丝绦”写柳枝,突出了它们柔美而细长的特点。无数柳条如同一根根柔软的丝带,纷纷下垂。“不知细叶谁裁出”,写柳叶,突出它们细巧的特点。“谁裁出”是诗人对柳叶发出的赞叹。那一片片细小精致的新叶,是哪个心灵手巧的人剪裁出来的呢?“二月春风似剪刀”是对上一句的回答。原来是二月的春风,像剪刀一样,把这细巧的叶子裁剪出来的。这一问一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使我们感到强烈的春天气息,抒发了作者赞美柳树、讴歌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一)谈话导入课题。

1、启发谈话:同学们,春天来了,自然界的景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谈春天的景色)春天是温暖的,是充满生机的,是美好的。自古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文,今天,我们学习的《咏柳》,就是唐代大诗人贺知章,通过描写柳树来赞美春天的诗。

2、解题:“咏”,歌颂、赞美。咏柳,赞美柳树。那么,诗人在诗中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1、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兴趣。

2、自己试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每句话读通顺。

3、指导读课文,把课文读流畅。

(三)细读课文,了解诗句大意。

1、自读诗歌前两行,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同学间互相解答,教师随机点拨,理解重点词语:碧玉、妆、万条、丝绦等。然后,教师指导学生说说诗的大意。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2、同样方法,使学生理解第三四行的重点词语,了解诗句的意思。

3、把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看着插图了解全诗描写的内容。

(四)朗读背诵,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评议指导;教师范读,学生仿读。使学生读出诗的节奏,读出韵脚,读出感情。

2、看图练习背诵,好像是面对真实的情景作诗。可指名到讲台上看图背诵。

作业布置:

春天是美丽的,正因为如此古今中外有无数的人描写春天,赞美春天。这些人中有画家,音乐家,诗人等。大家回到家后收集一下有关的资料,当然也可以把你对春天的看法收集进去。我们来开展一次“春天”展示会。

《咏柳》说课稿 12

一、说教材

《揠苗助长》位于本册教材的第七单元,本单元教材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内容丰富,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懂得做事要善于动脑思考,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揠苗助长》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爬,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作者安排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体会寓言包含的道理。寓言本身通俗易懂,故事情节鲜明有趣,但寓意深刻,体会这个故事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踏踏实实,不能急于求成学习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本课我准备用一课时来完成。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焦、喘、截”3个生字,会写“焦、望、费、算”4个字,理解并掌握“巴望”、“焦急”“筋疲力尽”等词语。掌握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读懂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老老实实,不能急于求成。

3。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寓言故事。

三、说教法

1。自主识字法:

新课程的识字教学重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教师不以零为起点,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打破以往传统的老师教读学生跟读的做法,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2。情景教学法:

我除了充分运用课文中的精美插图外,还应该充分运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提供一种氛围,一个场景,从而有效地唤醒学生的内心体验,

3。朗读教学法:

生是学习的主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学会读书。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求知获艺的先导”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始上课先播放《揠苗助长》的动画视频有效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引出课题:我们刚才看的动画片有个名字叫《揠苗助长》,是一个寓言故事。接着在学生讨论什么是寓言的基础上我简单介绍:寓言是一种文章的体裁。“寓”是寄托的意思。“言”是话,比喻故事,寓言就是以比喻的手法讲一个有趣的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那么揠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中包含这什么道理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吧。以此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顺利地带学生进入文本的学习中。

(二)自学字词,整体感知。

1。自主识字,交流方法。《课标》指出“要让儿童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这就必须先帮助学生扫除文字的障碍,这样,他们的情感才能融入到语文学习之中,才能引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不过本课生字并不多,而且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识字能力,所以先我引导学生先自主学习,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互教互评,教师点拨等方式,鼓励学生采用多样方法来识记生字,如:区别比较法、部件分析法,动作演示法、自编儿歌法等。

2.学生再读课文,并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学听,师生共同评议。这一设计意在引导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同时体现尊重学生选择,以生为本,体现个性化阅读。

3。出示古时候有个人,因为想让禾苗xxxxxxxxxxx,就把禾苗xxxxxxxxxxx,结果xxxxxxxxxxxxxxxxxxx。引导学生用这个句式,说说自己对课文的初步理解。这样学生对课文会有一个整体上的感知,有了这个浅层次的理解。为下面深层次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品读课文,悟出寓意。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准备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和种田人心情变化两个方面展开学习与讨论。抓住几个主要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交流讨论,同时以读贯穿始终。如:“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希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画出有关的词语”,再如“此时,农夫的心情如何?请带着这种着急的心情读一下”如:课文的最后提出“儿子看到禾苗都枯死了,就急匆匆的赶回家,他会怎样对他的父亲说”“而农夫听了儿子的话,看见枯死的禾苗,想着自己拔禾苗那么辛苦,他会说些什么呢?”。就这样通过品词析句、通过朗读指导、通过想象补白等方法,逐步引导学生从中体会种田人的急切、兴奋、得意、后悔;从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从中明白做事要遵循规律,不能急于求成的道理。

在这一环节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课文,激发情感、培养语感。这样设计与安排,能够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本内容;在想象创造中加深对文本内容的感悟;将较深刻的寓意层层推进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四)演演比比,加深理解。

在学生对故事情节比较熟悉的情况下,分小组让学生自己演一演这个寓言故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纪的小学生,对表演的欲望很强烈,他们非常想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这一环节的设计既使学生好表演的天性得到了释放,同时也再现了课文内容,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为学生复述课文降低了难度,三全其美。

(五)文本延伸,训练语言。

在课末,通过“复述故事”、“运用词语”的设计,既训练了学生的复述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力求体现寓言梗概和深刻寓意,既重点突出,又便于学生复述。

五、说效果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我认为我的这课时设计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语文学习能力,突出了四个亮点:1、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识字,提高了认字能力。2。注重书写指导,培养了良好书写习惯 3。以读为本,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4。注重语文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表达能力。

《咏柳》说课稿 13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是一首散文诗,以儿童的眼光去追想那古老的原始森林。用充满童真童趣的幻想、优美的语言,把我们的思绪引向遥远而又神秘的远古时代,去探寻人类祖先生活过的地方。诗歌共有5小节。第1小节由爷爷的话引出“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的说法,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由此,“我”产生了丰富的想象,而这些想象又都源于“我”真实的童年生活。课文最后,树叶的响声使“我”的思绪回到现实中来,并与诗歌的开头相照应,将情感充分地表达了出来。

二、说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问句。

3.展开想象,仿照课文内容说一说。

4.学习准确使用动词,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三、说教法

1.识字时,可以让学生在读课文的同时借助拼音认识生字。写字时,注意偏旁部首的写法,教师可以结合学过的字,引导学生交流写字的方法。

2.采取以读为主的教学策略,注意诗歌中有的语句比较长,而且排成两行,教师应该通过范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注意语句中的停顿。

3.以画助读,展开想象。在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之后,可以让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展开想象,动手画画这美丽的摇篮

四、说教学流程

1.解析“摇篮”导入,并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播放原始森林录像)

2。范读

3。学生自学:出示自学要求

(1)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新词。

(3)思考:“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课文的大意是什么?

(4)读完课文后,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4。检查自学情况

(1)朗读课文:齐读,指名读。

(2)检查字词:你在自学课文时遇到了哪些生字新词?你是怎样学习这些字词的?

出示生字词卡,指名读。

(3)提出问题:你在自学课文时有什么疑难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4)学习动词。

读一读以下短语,注意加点的词语。再在文中用横线画出带有动词的短语,读一读。

摘野果 采蘑菇 挖野菜 逗松鼠 捉蜻蜓

逮蝈蝈 看夕阳 赏明月 数星星

5。初读课文,了解祖先的摇篮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数一数这首诗共有几小节。

(2)指名读课文第1小节,其他同学思考:祖先的摇篮是指什么?

(3)分组讨论:第1小节写了祖先的摇篮的什么特点?

(写了祖先的摇篮很大。)

(4)再读课文,找一找有关句子,说说课文中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为“祖先的摇篮”?

(5)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里做了些什么?

(6)想象一下,你如果像祖先一样在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里摘野果、掏鹊蛋、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会有怎样的感觉?(学生自由发言)

(7)教师范读第2、3小节,引导学生读好问句。

(8)学生练读第2、3小节。

(9)配上欢快的音乐,齐读第2、3小节。

(10)想一想,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仿照第2、3小节,说一说。(分组讨论,自由发言)

五、拓展延伸

1.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摇篮中会做些什么?画一画吧!

2.如果我们置身于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中,你会做些什么?

六、说板书

祖先的摇篮

摘野果 和野兔赛跑

掏鹊蛋 看蘑菇打伞

逗小松鼠 捉红蜻蜓

采野蔷薇 逮绿蝈蝈

原始森林 苍苍茫茫

七、教学感悟

这是一首儿童诗,作者把原始森林比喻为“祖先的摇篮”,深情地回想我们的祖先质朴率真的田园生活,真切地希望大森林永远青翠苍茫,大自然永远清秀明净,表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我通过一堂课的教学,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整堂课从课前学生的预习到读通诗句到初步感受诗意,从读好诗句到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帮助学生在读中体验、感受,养成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

《咏柳》说课稿 14

教材分析:

《咏柳》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千古佳作,诗人用特的笔触描写了春天的柳树,歌颂和赞美了春天的创造力。依据学生实际及教材特点,从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确定本课。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本课的5个会写字。

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到美,并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

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体会诗歌思想感情。

教学方式的构建

语文教学首先是人文教育。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之瑰宝,如何顺应新课程理念,使学生愉快轻松的学习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领悟作者的审美情趣呢,在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以读为主旋律,以读促读思,读中悟情,让学生在读读,吟吟,唱唱,演演,画画中轻松领悟诗歌魅力。

1、初读,文通字顺。即一看见诗后,要求学生先大声朗读,读准字音,扫清生字词的障,碍,把诗读的通畅,既是学生的兴趣所致,也是为以后的深入理解奠定基础。

2、再读,领悟诗意。即在读顺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自己借助*图读动诗句。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不一定能全读懂诗中每词每句的含义,可通过小组或全班交流诗句的含义。当然,在最疑惑时还需老师精当的点拨。

3、读,体会感情。古曰“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之而入情”,在了解了诗的大意后再反复朗读就能体会到诗中情感,这里我们可以借用多媒体手段把学生带到春的意境,加强感知,形成表象,此外,我会借助录音范读,让学生听中感悟,从模仿练读中得到自悟提高。

4、读,熟读成诵。在悟情的基础上熟读,指导有感情的读,以达到成颂的目的。

5、读,唱唱,画画,演演。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诗再现,让诗丰富的内涵再现,让学生得到真正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1、课前我以一首《春天在哪里》为引子,并播放几幅春景图,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引入正题:同学们,春天来了,自然界的景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谈春天的景*)春天是温暖的,是充满生机的,是美好的。自古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文,今天,我们学习的《咏柳》,就是唐代大诗人贺知章,通过描写柳树来赞美春天的诗。

2、解题:“咏”,歌颂、赞美。咏柳,赞美柳树。那么,诗人在诗中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

(二)朗读全诗,初知大意——领略美

通过初读课文后,我会问学生:你读懂了什么,请大家自由来说说,有的可能会说柳树真美,我会趁热打铁问:你认为最美德地方是什么,

有的会说树很高,有的会说叶很绿,我会顺势引导这柳树的确很美惹人喜爱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呢?学生一定会说赞美的语气,这时,我让学生齐读古诗进一步体会它的美。

(三)质疑问难,想象意境熟读成颂——欣赏美

此时,学生的情感已经被调动起来了,我适时进行引导:现在你们面对的就是美丽的春景,想不想作一回诗人也来吟颂一下这首诗呢,接着,我会放上音乐,让学生大胆的去表现把诗中丰富的内涵大声的朗读出来。

(四)自主作业,迁移能力——延伸美

乘着学生的情绪高涨时,我会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诗再现可以画可以演把诗中丰富的内涵变为简单的形象画面,再现诗中意境,得到真正的理解。

总之,这一节课我以读为本,以读促思重在感悟为教学方式,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学习方法,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陶冶了情*,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真正从朗读课文中感受到阅读的兴趣。

第五篇:咏柳说课稿

咏柳说课稿15篇

咏柳说课稿1

教学理念:

本课设计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入境,通过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展开想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教材简说:

本课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描写春天的诗,诗中描写在春风吹拂下,柳树迷人的姿态,赞美了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碧玉妆成一树高”写柳树的全貌,突出了柳树绿的特点。柳树枝叶翠绿,好像是用碧玉装扮起来一样。“万条垂下绿丝绦”写柳枝,突出了它们柔美而细长的特点。无数柳条如同一根根柔软的丝带,纷纷下垂。“不知细叶谁裁出”,写柳叶,突出它们细巧的特点。“谁裁出”是诗人对柳叶发出的赞叹。那一片片细小精致的新叶,是哪个心灵手巧的人剪裁出来的呢?“二月春风似剪刀”是对上一句的回答。原来是二月的春风,像剪刀一样,把这细巧的叶子裁剪出来的。这一问一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使我们感到强烈的春天气息,抒发了作者赞美柳树、讴歌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一)谈话导入课题。

1、启发谈话:同学们,春天来了,自然界的.景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谈春天的景色)春天是温暖的,是充满生机的,是美好的。自古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文,今天,我们学习的《咏柳》,就是唐代大诗人贺知章,通过描写柳树来赞美春天的诗。

2、解题:“咏”,歌颂、赞美。咏柳,赞美柳树。那么,诗人在诗中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1、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兴趣。

2、自己试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每句话读通顺。

3、指导读课文,把课文读流畅。

(三)细读课文,了解诗句大意。

1、自读诗歌前两行,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同学间互相解答,教师随机点拨,理解重点词语:碧玉、妆、万条、丝绦等。然后,教师指导学生说说诗的大意。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2、同样方法,使学生理解第三四行的重点词语,了解诗句的意思。

3、把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看着插图了解全诗描写的内容。

( 四)朗读背诵,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评议指导;教师范读,学生仿读。使学生读出诗的节奏,读出韵脚,读出感情。

2、看图练习背诵,好像是面对真实的情景作诗。可指名到讲台上看图背诵。

作业布置:

春天是美丽的,正因为如此古今中外有无数的人描写春天,赞美春天。这些人中有画家,音乐家,诗人等。大家回到家后收集一下有关的资料,当然也可以把你对春天的看法收集进去。我们来开展一次“春天”展示会。

咏柳说课稿2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是一首散文诗,以儿童的眼光去追想那古老的原始森林。用充满童真童趣的幻想、优美的语言,把我们的思绪引向遥远而又神秘的远古时代,去探寻人类祖先生活过的地方。诗歌共有5小节。第1小节由爷爷的话引出“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的说法,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由此,“我”产生了丰富的想象,而这些想象又都源于“我”真实的童年生活。课文最后,树叶的响声使“我”的思绪回到现实中来,并与诗歌的开头相照应,将情感充分地表达了出来。

二、说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问句。

3.展开想象,仿照课文内容说一说。

4.学习准确使用动词,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三、说教法

1.识字时,可以让学生在读课文的同时借助拼音认识生字。写字时,注意偏旁部首的写法,教师可以结合学过的字,引导学生交流写字的方法。

2.采取以读为主的教学策略,注意诗歌中有的语句比较长,而且排成两行,教师应该通过范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注意语句中的停顿。

3.以画助读,展开想象。在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之后,可以让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展开想象,动手画画这美丽的摇篮

四、说教学流程

1.解析“摇篮”导入,并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播放原始森林录像)

2。范读

3。学生自学:出示自学要求

(1)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新词。

(3)思考:“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课文的大意是什么?

(4)读完课文后,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4。检查自学情况

(1)朗读课文:齐读,指名读。

(2)检查字词:你在自学课文时遇到了哪些生字新词?你是怎样学习这些字词的?

出示生字词卡,指名读。

(3)提出问题:你在自学课文时有什么疑难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4)学习动词。

读一读以下短语,注意加点的词语。再在文中用横线画出带有动词的短语,读一读。

摘野果 采蘑菇 挖野菜 逗松鼠 捉蜻蜓

逮蝈蝈 看夕阳 赏明月 数星星

5。初读课文,了解祖先的摇篮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数一数这首诗共有几小节。

(2)指名读课文第1小节,其他同学思考:祖先的摇篮是指什么?

(3)分组讨论:第1小节写了祖先的摇篮的什么特点?

(写了祖先的摇篮很大。)

(4)再读课文,找一找有关句子,说说课文中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为“祖先的摇篮”?

(5)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里做了些什么?

(6)想象一下,你如果像祖先一样在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里摘野果、掏鹊蛋、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会有怎样的感觉?(学生自由发言)

(7)教师范读第2、3小节,引导学生读好问句。

(8)学生练读第2、3小节。

(9)配上欢快的音乐,齐读第2、3小节。

(10)想一想,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仿照第2、3小节,说一说。(分组讨论,自由发言)

五、拓展延伸

1.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摇篮中会做些什么?画一画吧!

2.如果我们置身于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中,你会做些什么?

六、说板书

祖先的摇篮

摘野果 和野兔赛跑

掏鹊蛋 看蘑菇打伞

逗小松鼠 捉红蜻蜓

采野蔷薇 逮绿蝈蝈

原始森林 苍苍茫茫

七、教学感悟

这是一首儿童诗,作者把原始森林比喻为“祖先的摇篮”,深情地回想我们的祖先质朴率真的田园生活,真切地希望大森林永远青翠苍茫,大自然永远清秀明净,表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我通过一堂课的教学,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整堂课从课前学生的预习到读通诗句到初步感受诗意,从读好诗句到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帮助学生在读中体验、感受,养成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

咏柳说课稿3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咏柳》一课位于义务教育课程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本单元以“亲近自然”为主题展开,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人文精神,歌颂着生命的美丽。

本课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物佳作,诗歌歌咏了早春的柳树,既有鲜活的形象、新奇的比喻,还有响亮的音节。整首诗基调清新、明快,借物抒情,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对低年级古诗教学的要求,结合本课特点,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准确识记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课后的8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引导学生由整体到局部观察柳树,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4、能说出“谁裁出、似剪刀”等重点词语的意思,并结合图画,联系生活,在反复朗读中感受柳树的美,感受春天的活力,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对二年级学生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识字,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的局限性,把感受柳树的美,感受春天的活力,确立为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低年级学生需要在老师指导下感悟诗歌意境。因此我采用导读、演示、创设情境等教学方法。依据“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诵

读为主线”的原则,引导学生运用朗读、交流和勾画圈点等方法学习,在多姿多彩的视听环境中朗读诗歌,感受春天之美、中华语言之美。我将用一课时来完成这首诗的教学。

三、说教学程序

整个教学程序分为六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投影春天的图片,唤起他们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季节?”学生回答:“春季。”我顺势引导:“你怎么知道是春季呢?”生答:“柳树刚刚发芽。”接着我小结:“最先感受到春天的是柳树,唐代大诗人贺知章被柳树的美所陶醉,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咏柳》。”(板书:《咏柳》)把学生带入对文本的学习中。

(二)初读古诗,读写生字

1、读准字音。在朗读教学中,教师的范读是让学生感知教材、生发情感的有效手段。我首先进行范读,然后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学生练读之后,我采用指名读、挑战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古诗,根据学生读的情况适时进行读音的`指导。

2、识记字形

识字写字教学是二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学生已有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因此我让学生找出古诗中的生字读一读,利用已知的、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如:加一加、说顺口溜、换部首变魔法等识记字形,再全班汇报。之后利用生字卡做开火车的游戏检查指导认读生字,让学生在快乐中牢固记忆生字。至此,生字教学已解决了字音、字形的问题。

3、指导书写生字

面面俱到,等于不到。我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时特别注重有重点地

指导。“裁、垂、谁”是学生识记和书写的难点。为突破难点,我利用课件指导学生写好“垂”等难写的字,然后让学生书写,在学生书写时我关注他们的书写姿势,笔顺、笔画是否正确。让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4、整体感知。

生字障碍扫除后,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再整体感知古诗内容,读一读自己认为写的美的或者是自己喜欢的诗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三)、指导朗读,感知诗意

1、指导朗读前两句诗。

我让学生观察柳树的图片。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柳树,由整体观察柳树,描述柳树的样子。再局部观察那些倒垂下来的柳枝,想象他们像什么?我根据学生说的情况,及时的加以补充、描述:“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装饰成的一样,翠绿晶莹,美极了。而下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这时,柳树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栩栩如生,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朗读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但在观察想象中解诗意,悟诗情,而且在读中明白了“碧玉、丝绦”的意思,体会出诗句中比喻的精妙。我又说“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样来读这两句诗?”来激发学生读的兴趣,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进一步感受诗歌的节奏美,感知柳树的高大碧绿、婀娜多姿。

2、学习3、4句。

再让学生局部观察柳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柳叶的细小,想想诗人由此想到些什么?引导学生体会“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两句诗。放手让学生自己朗读,注意节奏。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谁裁出”,“似剪刀”来了解柳叶的细小以及春风的灵巧。我让学生想象: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还裁出了什么?使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感受它的神奇灵巧,感受春天的美好。进而在

一次次朗读中了解诗人不仅赞美柳树,还赞美了春天的创造力。

(四)、体会意境,熟读成诵

古诗作为一个整体,传达出各不相同的情感和意境,而这恰恰是一首诗的精髓所在。我安排了下面的环节

(1)体会意境

我再次配乐朗诵《咏柳》,让学生闭目想象意境,之后学生交流想到的画面。这样既强化了古诗的意境美,使他们置身于古诗创造的艺术境界之中,又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使自己的感情得到升华,认识柳树美,春风美,春天美,大自然美,生活美。

(2)让学生吟诵本诗。

通过“我来做诗人”的活动。学生可以配上适当的动作来吟诵古诗。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加深对诗意的理解,领悟诗人把对柳树的赞美,升华到赞美春天的创作用意。

(五)、总结全文,拓展思维

这时候我引导学生看板书进行总结:春天来了,高高的柳树垂下碧绿的枝条,晶莹透亮。那在风中轻扬的细长柳叶,原来是二月春风巧手裁剪出来的。

最后,我用课件出示几句跟春天有关的诗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读,既积累了古诗,又增加了识字量。

(六)、自主作业,迁移能力

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我就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春天。(说说、画画等)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四、说板书设计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板书设计中,我利用简笔画,清晰直观的把柳树碧绿的颜色、体态轻盈的特点展示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咏柳说课稿4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古诗两首》中的《咏柳》。

一、说教材

《咏柳》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千古佳作,诗人用独特的笔触描写了春天的柳树,歌颂和赞美了春天的创造力。依据学生实际及教材特点,从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确定本课。

二、说学情

这首诗是描绘了春天里一种常见的柳树作为诗歌描绘的内容。题材是学生易于接受的,整首诗也浅白易懂,读来非常有画面感,加上二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具有爱表达、爱表现得欲望。因而我在教学中初从实景入手引导畅说所见;然后指导学生自读自认,自由吟诵来把诗歌读正确、读流利、最后达到吟诵的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认识“咏、妆”等生字,会写“柳、丝”。

2、通过古诗教学,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背诵。

四、说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想象《咏柳》描绘的美丽景色。

五、说学法教法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心灵对话的过程,古诗教学也是如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情境创设、自读自想、边看边说等方法学习。为了充分体系那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运用最多的便是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想象画面,感悟情境,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将以读为主旋律,以读促读思,读中悟情,让学生在说说、读读,吟吟,诵诵中轻松领悟诗歌魅力。

下面,我着重谈谈教学过程:

一、激趣——入画

课前我以一首《我的家乡——我的枝江》这首歌为引子,引出孩子们最熟悉的家乡景色,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五柳公园的话题说到春柳图,然学生有顺序的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柳树的美,接着引入正题:今天我们就带着愉快的心情来学习一首春天的诗。并且在此环节还要完成认咏,写柳的任务。

二、初读—入诗

有了前面的情境创设及铺垫,首先用饱含深情的范读诗歌,把学生引领学生带进诗中。然后提出自读要求,让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把字形记清楚,把诗歌读流利,学生自读自学后,我采用齐读、开火车等多种方式检查指导认读生字,指导学生写好“丝”字并给生字介绍词语朋友。此环节的最后一步是让学生将正确读整首诗。从上课后的效果看,这两个环节的把握也是非常得当的。

三、品读——入境

起初这个环节我是想借助学生的边读边想象着读诗歌,读出诗歌的味道。但今早上反复一斟酌自己的这个环节二年级的孩子怎么会有读出诗味的能力了,而且学法指导不明确,于是我临时更改了当时的设计初衷,把此环节定为边读边想,边想边吟,同时告诉学生读出停顿、读出重音诗的味道便会水到渠成。看到学生们高昂的小手,强烈的吟诵欲望,我才发现我的更改是合适的。

四、吟诵—入情

此时,学生的情感已经被调动起来了,我适时进行引导:二月的春风吹呀吹呀吹绿了柳树,吹来了燕子,吹红了桃花,春天多美呀,喜欢吗?现在你们面对的就是美丽的春景,想不想作一回诗人也来吟颂一下这首诗呢,接着我会放上音乐,让学生大胆的去表现把诗中丰富的内涵大声的朗读出来。乘着学生的情绪高涨时,我会鼓励学生,试着背诵古文,积累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最后引用雪莱的名言,旨在激发学生对春天的想象,渗透生活经验、学习方法,哪就是鼓励多到春天里,去观察、去寻找、去发现。

七、说预期效果及反思

1、整个教学过程,以生为本,以读为本,以画促说,以读促想,充分关注到学生学法的指导。适时注重用恰当的评价语言引导学生去读、去说、去想象。

2、同时,紧抓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的每一步设计无论是开课的激趣还是初读检查、吟诵环节,我都力求让学生带着盎然的兴趣进行到底。

3、第三,因为文本的内容是一首古诗,针对古诗的内容少、画面感强等特点,于是我让学生从生活踏入诗歌的殿堂,然后由诗中走入大自然。

咏柳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1、选文缘由

中国是诗的国度,优秀的古代诗歌如耀眼的群星般璀璨夺目。学习古代诗歌,既能丰富人的精神生活,给人以启迪,又能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培育民族精神。

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中的《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一首世代流传,脍炙人口的佳作。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在诵读中了解大自然春天的美丽和勃勃生机,从中感悟春天生命力的美好,同时,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二是让学生积累诗句,培养对祖国古代诗歌的热爱之情。

2、文本魅力

贺知章的诗以绝句见长,《咏柳》宛如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彩画,着墨不多,却意境鲜明,耐人寻味。这首咏物诗,通过描写春风吹拂下,柳树的婀娜多姿,对大自然的神奇发出由衷的赞叹,歌颂春天,赞美大自然呈现出的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歌浅显易懂又寓意深刻,情调健康又意境优美,形象鲜明。诗的前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柳树的姿态。在诗的后两句,诗人运用新奇的想象,以自问自答的形式,生动的比喻,形象说明了柳树之所以美好动人的原因。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形成了一定的语感。他们能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读懂一些浅显的诗歌。《咏柳》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学生学习诗歌也正逢春天,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对春天的景物有一定的感知,对诗句内容一定能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目标:准确认读两个生字,会写五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能力目标: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想象《咏柳》描绘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悟诗歌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绘的.美丽景色。

教学难点:体现在品味诗歌的意境上。

四、设计理念

1、坚持“以读为本”的理念,采用范读、指名读、挑战读、竞赛读、配音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感受古诗的节奏韵律,激起学生美美地诵读古诗的兴趣,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和积淀。

2、始终以美为线索,让美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诗歌中深深地感受语言文字之美,真切感受春天柳树之美,感受祖国诗歌文化之美。

五、教法学法

诗歌的教学离不开诵读和意境的想象。教学中,我采用诵读法,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品赏诗的意境,诗的感情。还采用想象法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对诗句的内容进行补白。

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主要引导学生采用“读、写、说”的方法学习诗歌。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诵读为主线”的原则。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感受美

一堂新课的导语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驾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通过桥梁来连通师生的心。

开课时,我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眼中的春天,然后出示有关春天的图片,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把学生引入一个万物复苏、充满勃勃生机的情境当中,紧接着揭示课题,师生共同介绍作者,最后解题。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导入方式,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受到美的熏陶,营造课堂的浓浓春意,奠定课堂的情感基调。

(二)自主读文,整体感知——探究美

这一环节,我首先饱含深情的范读诗歌,引领学生走进诗歌,感知文本内容。然后提出自读要求,让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把字形记清楚,把诗歌读流利,找出自己认为写的美的诗句反复读一读,大致了解诗意,把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学生自主学习后,我利用生字卡,开火车、回音壁等多种方式检查指导认读生字,指导学生写好“裁”等难写的字。再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读一读自己认为写的美的诗句,说一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感受诗人笔下的柳树之美。这样设计使学生自己去独立动动脑,动动口,动动手,在自读自悟、观察、思考的过程中掌握字词的音、形、义,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质疑问难,品读鉴赏——品析美

俗话说,学贵有疑,这一环节首先让学生质疑问难,我根据学生的质疑进行梳理。以“作者为什么把春风比作剪刀?这把灵巧的剪刀裁出了什么?”为重点,引导学生进行品析。在层层推进的线索中,以“美”字为着眼点,通过指名读、挑战读、分组读、男女生赛读等多种形式的“美美”朗读,引导学生在诗中透过字里行间寻找美、体会美。通过对“碧玉”、“绿丝绦”等词的反复咀嚼,使学生对诗句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此时,学生的思维活跃,有的学生说“碧玉”写出了柳树的嫩绿,多惹人眼呀!有的说“万条”写出了柳枝的茂密。还有的学生说“丝绦”写出了柳枝的轻柔美丽。学生在理解诗意中,真正领会诗中用词的准确与精妙,感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形象之美。其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把二月春风比作剪刀,使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显示了它的神奇灵巧。教学中,以诗眼“裁”字为突破口,将该字与“剪”字相比较,帮助学生体会到那“忽如一夜春风来”的内在意蕴,引发学生想象“春风还裁出了什么?”学生将已有的对春天的认识,在脑海中立刻形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学生有的说裁出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有的说裁出了各色鲜艳的花朵;也有的说裁出了万紫千红的春天;还有的说裁出了我们在美好的春光里踢球、打滚、放风筝、嬉戏的笑脸。最后,让学生体会这首诗不仅描写春天的柳树,而且还写出了诗人愉悦的心情。这一过程,拉近了古诗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丰富了古诗的意蕴,使学生体会到春天那万物苏醒,到处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四)读中入境,体验升华——想象美

古诗作为一个整体,传达出各不相同的情感和意境,而这恰恰是一首诗的精髓所在。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吟诵,边吟边想象诗歌的意境,然后让学生交流读诗时,眼前浮现的景象。此时的诗歌,在孩子们的眼中变成了一幅幅活的画。有的学生说,我看见一位诗人正在作诗,旁边有一排排柳树,一阵微风吹来,柳枝摇摇摆摆。有的学生说,我看见波光粼粼的湖面,岸边的柳条垂下来特别美。接着我通过优美流畅的语言和课件描绘我眼中的景象,通过展示婀娜多姿的柳树,配上吟诵《咏柳》的音乐,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了古诗的意境美,使他们置身于古诗创造的艺术境界之中,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使自己的感情得到升华,认识柳树美,春风美,春天美,大自然美,生活美。最后让学生做一回诗人,可以配上适当的动作,也可以背一背古诗。这样有利于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有利于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加深对诗意的理解,领悟诗人把对柳树的赞美,升华到对春天的赞美的创作用意。

(五)趣味作业,迁移运用——拓展美

学完这首诗后,让学生自主的选择趣味作业,

①我会唱。

②我会画。

③我会写。让学生自主的选择作业,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

咏柳说课稿6

教材分析:

《咏柳》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千古佳作,诗人用独特的笔触描写了春天的柳树,歌颂和赞美了春天的创造力。依据学生实际及教材特点,从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确定本课。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本课的5个会写字。

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到美,并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

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体会诗歌思想感情。

教学方式的构建

语文教学首先是人文教育。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之瑰宝,如何顺应新课程理念,使学生愉快轻松的学习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领悟作者的审美情趣呢,在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以读为主旋律,以读促读思,读中悟情,让学生在读读,吟吟,唱唱,演演,画画中轻松领悟诗歌魅力。

1.初读,文通字顺。即一看见诗后,要求学生先大声朗读,读准字音,扫清生字词的障,碍,把诗读的通畅,既是学生的兴趣所致,也是为以后的深入理解奠定基础。

2.再读,领悟诗意。即在读顺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自己借助插图读动诗句。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不一定能全读懂诗中每词每句的含义,可通过小组或全班交流诗句的含义。当然,在最疑惑时还需老师精当的点拨。

3.读,体会感情。古曰“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之而入情”,在了解了诗的大意后再反复朗读就能体会到诗中情感,这里我们可以借用多媒体手段把学生带到春的意境,加强感知,形成表象,此外,我会借助录音范读,让学生听中感悟,从模仿练读中得到自悟提高。

4.读,熟读成诵。在悟情的基础上熟读,指导有感情的读,以达到成颂的目的。

5.读,唱唱,画画,演演。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诗再现,让诗丰富的内涵再现,让学生得到真正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1.课前我以一首《春天在哪里》为引子,并播放几幅春景图,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引入正题:同学们,春天来了,自然界的景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谈春天的景色)春天是温暖的,是充满生机的,是美好的。自古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文,今天,我们学习的《咏柳》,就是唐代大诗人贺知章,通过描写柳树来赞美春天的诗。

2.解题:“咏”,歌颂、赞美。咏柳,赞美柳树。那么,诗人在诗中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

(二)朗读全诗,初知大意——领略美

通过初读课文后,我会问学生:你读懂了什么,请大家自由来说说,有的可能会说柳树真美,我会趁热打铁问:你认为最美德地方是什么,

有的会说树很高,有的会说叶很绿,我会顺势引导这柳树的确很美惹人喜爱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呢?学生一定会说赞美的语气,这时,我让学生齐读古诗进一步体会它的'美。

(三)质疑问难,想象意境熟读成颂——欣赏美

此时,学生的情感已经被调动起来了,我适时进行引导:现在你们面对的就是美丽的春景,想不想作一回诗人也来吟颂一下这首诗呢,接着,我会放上音乐,让学生大胆的去表现把诗中丰富的内涵大声的朗读出来。

(四)自主作业,迁移能力——延伸美

乘着学生的情绪高涨时,我会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诗再现可以画可以演把诗中丰富的内涵变为简单的形象画面,再现诗中意境,得到真正的理解。

总之,这一节课我以读为本,以读促思重在感悟为教学方式,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学习方法,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陶冶了情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真正从朗读课文中感受到阅读的兴趣。

咏柳说课稿7

一、说教材

《咏柳》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千古佳作,诗人用独特的笔触描写了春天的柳树,歌颂和赞美了春天的创造力。依据学生实际及教材特点,从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确定本课。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本课的5个会写字。

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到美,并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

三、说教法

语文教学首先是人文教育。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之瑰宝,如何顺应新课程理念,使学生愉快轻松的学习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领悟作者的审美情趣呢,在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以读为主旋律,以读促读思,读中悟情,让学生在读读,吟吟,唱唱,演演,画画中轻松领悟诗歌魅力。

1。初读,文通字顺。即一看见诗后,要求学生先大声朗读,读准字音,扫清生字词的障,碍,把诗读的通畅,既是学生的兴趣所致,也是为以后的深入理解奠定基础。

2。再读,领悟诗意。即在读顺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自己借助插图读动诗句。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不一定能全读懂诗中每词每句的含义,可通过小组或全班交流诗句的含义。当然,在最疑惑时还需老师精当的点拨。

3。听读,体会感情。古曰“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之而入情”,在了解了诗的大意后再反复朗读就能体会到诗中情感,这里我们可以借用多媒体手段把学生带到春的意境,加强感知,形成表象,此外,我会借助录音范读,让学生听中感悟,从模仿练读中得到自悟提高。

4。诵读,熟读成诵。在悟情的基础上熟读,指导有感情的读,以达到成诵的目的。

5。演读,唱唱,画画,演演。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诗再现,让诗丰富的内涵再现,让学生得到真正的理解。

四、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题。

1。课前以一首《春天在哪里》为引子,并播放几幅春景图,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引入正题:同学们,春天来了,自然界的景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谈春天的景色)春天是温暖的,是充满生机的,是美好的。自古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文,今天,我们学习的《咏柳》,就是唐代大诗人贺知章,通过描写柳树来赞美春天的诗。

2。解题:“咏”,歌颂、赞美。咏柳,赞美柳树。那么,诗人在诗中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

(二)朗读全诗,初知大意——领略美

通过初读课文后,我会问学生:你读懂了什么,请大家自由来说说,有的可能会说柳树真美,我会趁热打铁问:你认为最美德地方是什么,

有的会说树很高,有的会说叶很绿,我会顺势引导这柳树的确很美惹人喜爱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呢?学生一定会说赞美的语气,这时,我让学生齐读古诗进一步体会它的美。

(三)质疑问难,想象意境熟读成颂——欣赏美

此时,学生的情感已经被调动起来了,我适时进行引导:现在你们面对的就是美丽的春景,想不想作一回诗人也来吟颂一下这首诗呢,接着,我会放上音乐,让学生大胆的.去表现把诗中丰富的内涵大声的朗读出来。

(四)自主作业,迁移能力——延伸美

乘着学生的情绪高涨时,我会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诗再现可以画可以演把诗中丰富的内涵变为简单的形象画面,再现诗中意境,得到真正的理解。

总之,这一节课我以读为本,以读促思重在感悟为教学方式,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学习方法,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陶冶了情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真正从朗读课文中感受到阅读的兴趣。

六、说板书

板书力求简洁,便于学生记忆和背诵,又能让学生体会比喻的妙处以及赞颂春天的主题。

碧玉 —— 青翠

咏——赞美

丝绦 —— 柔顺

咏柳说课稿8

一、说教材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人教版二年级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宗旨是让学生明白:有爱,才会甘于奉献;有爱,才会乐于助人。本文是一首儿童诗,作者以优美的语言和流畅的音韵,沿着“长长的小溪”和“弯弯的小路”娓娓的向我们述说着,轻轻地拨动着我们的心弦。读完这首诗,要让学生明白,人们寻找雷锋、呼唤雷锋,其实就是寻找雷锋精神,呼唤我们都要向雷锋同志学习。

二、说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写本课9个生字。

2。 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

目标1、2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可通过多读成诵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体验,逐渐能够背诵课文。结合本课,让学生课前搜集关于雷锋的资料,并在上课时交流,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目标3是难点,通过课件展示资料图片,和课外延伸的小诗入手,使学生明白了要乐于助人,乐于奉献爱心。

三、说教法

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确定“情景激趣法”、“指导朗读法”、“故事法”、“展示法”等教学方法,以及“朗读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歌唱法”等形式的`学习方法来教、学本课。力求紧密结合课文,贴近学生心理,符合学生年龄特征。

四、说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先利用课件播放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出示图片导入,板书,并随即讲解“锋”“叔”二字。然后,请同学们说说课前搜集到的关于雷锋的资料,讲讲雷锋的故事。

2。整体感知课文,首先利用视频播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听范读,熟悉课文。然后自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读准字音,勾出生字,标出小节,学生自读课文。然后小组内自学字词。教师只重点强调几个易错字的读音:如“锋、曾、泞、荆、莹”都是后鼻音;“曾”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céng;“泞”读第四声,不要读成第二声;“棘”读第二声,不要读成第四声。

字音读准了,接下来让学生把课文读通顺。同桌的小伙伴读一读,比一比,谁读得好。同桌互相读,互相正音。然后指名读,让学生读出感情。

最后,请同学们再把课文读一读,边读边开动脑筋想一想:雷锋叔叔到过那里?他在那里做了什么好事?边想边做上记号。划出有关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课文的哪几个小节讲的是雷锋叔叔帮助迷路的孩子?哪几个小节讲的是雷锋叔叔帮助年迈的大娘?让学生提出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

3。深入理解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首先学习第一、二小节

学习第一、二小节朗读时,重点指导两个“你在哪里”。讲解第二个比第一个语气加重,语调拖长,要读出深情呼唤的语气,要根据情感的起伏,读出急与缓的变化。小溪和小路的话,语速稍慢,娓娓道来,“瞧”以后的诗句可适当提高音调。

边读边想这两小节中,雷锋都帮助了谁?你从哪些地方看出雷锋叔叔帮助了小孩儿的?体会“蒙蒙”、“冒着”的意思。

然后学习第三、四小节。法与第二小节差不多。要体会“荆棘”的意思。

下一个环节,听老师的朗读,闭上眼睛做想象,如果你是那个迷路的孩子,或是年迈的大娘,你想对雷锋叔叔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最后学习第五小节。提示雷锋叔叔在长长的小溪边帮助了迷路的孩子;在弯弯的小路上帮助了年迈的大娘。他还会到哪儿呢?我们大家愿意去寻找他好吗?引起学生兴趣后让学生把第五小节读一读。并指导第五小节的第一句的朗读,要注意:读出急迫寻觅的感觉。然后突破重点。引读: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讨论: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雷锋叔叔真的会出现吗?这里的“雷锋叔叔”指的是谁?

播放一段公益广告,展示现实生活中“雷锋”图片,让学生体会雷锋精神一直鼓舞着人们,雷锋就在我们身边。懂得谁为人们做了好事,谁就是“活雷锋”。

最后,请学生看看书上的学习伙伴,他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建议,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活雷锋。

四、巩固练习积累“弯弯的小路”、“晶莹的露珠”这样的词语吗。试着用这些词说话,或再找一些这样的词语,再读一读。体会这篇课文中语言的优美。

五、板书设计

抓住诗歌的层次结构,帮助学生理清条理。

小溪 抱过迷路的孩子

处处 爱的奉献——雷锋精神

小路 背过年迈的大娘

咏柳说课稿9

一、教材及教学目标

中国是诗的国度,优秀的古代诗歌如耀眼的群星般璀璨夺目。学习古代诗歌,既能丰富人的精神生活,给人以启迪,又能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培育民族精神。《咏柳》宛如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彩画,着墨不多,却意境鲜明,耐人寻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一首世代流传,脍炙人口的佳作。这首咏物诗,通过描写春风吹拂下,柳树的婀娜多姿,对大自然的神奇发出由衷的赞叹,歌颂春天,赞美大自然呈现出的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诗歌浅显易懂又寓意深刻,情调健康又意境优美,形象鲜明。诗的前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柳树的姿态。在诗的后两句,诗人运用新奇的想象,以自问自答的形式,生动的比喻,形象说明了柳树之所以美好动人的原因。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形成了一定的语感。他们能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读懂一些浅显的诗歌。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悟诗歌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绘的美丽景色。教学难点:体现在品味诗歌的意境上。

结合古诗特点和本班学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咏,绦”两个生字,会写“咏、碧、妆、裁、剪”五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想象《咏柳》描绘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3、通过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教法学法

1、情境教学法

我除了充分运用课文中的精美插图外,还应该充分运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提供一种氛围,一个场景,从而有效地唤醒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在优美的`画面和音乐声中披文入情,尽情释放自己的情感。

2、诵读法、诗歌的教学离不开诵读和意境的想象。教学中,我准备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品赏诗的意境,诗的感情。还采用想象法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对诗句的内容进行补白。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在学法上我采用合作学习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综合学习方式,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注重讨论、交流、合作、体会,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团结合作、用于创新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我将用五个板块的设计来实现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初读感知,知人解题;

(三)图文结合,理解诗意;

(四)指导书写,规范美观。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上课伊始我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眼中的春天,然后出示有关春天的图片,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把学生引入一个万物复苏、充满勃勃生机的情境当中,紧接着揭示课题,师生共同介绍作者,最后解题。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受到美的熏陶,营造课堂的浓浓春意,奠定课堂的情感基调。咏柳第一课时说课稿设计

第二板块:初读识字,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我首先饱含深情的范读诗歌,引领学生走进诗歌,感知文本内容。然后提出自读要求,让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把字形记清楚,把诗歌读流利,找出自己认为写的美的诗句反复读一读,大致了解诗意,把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学生自主学习后,我利用生字卡,开火车、回音壁等多种方式检查指导认读生字,再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读一读自己认为写的美的诗句,说一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感受诗人笔下的柳树之美。这样设计使学生自己去独立动动脑,动动口,动动手,在自读自悟、观察、思考的过程中掌握字词的音、形、义,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三板块:图文结合,理解诗意

俗话说,学贵有疑,这一环节首先让学生质疑问难,我根据学生的质疑进行梳理。以“作者为什么把春风比作剪刀?这把灵巧的剪刀裁出了什么?”为重点,引导学生进行品析。在层层推进的线索中,以“美”字为着眼点,通过指名读、挑战读、分组读、男女生赛读等多种形式的“美美”朗读,引导学生在诗中透过字里行间寻找美、体会美。通过对“碧玉”、“绿丝绦”等词的反复咀嚼,使学生对诗句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此时,学生的思维活跃,有的学生说“碧玉”写出了柳树的嫩绿,多惹人眼呀!有的说“万条”写出了柳枝的茂密。还有的学生说“丝绦”写出了柳枝的轻柔美丽。学生在理解诗意中,真正领会诗中用词的准确与精妙,感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形象之美。其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把二月春风比作剪刀,使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显示了它的神奇灵巧。教学中,以诗眼“裁”字为突破口,将该字与“剪”字相比较,帮助学生体会到那“忽如一夜春风来”的内在意蕴,引发学生想象“春风还裁出了什么?”学生将已有的对春天的认识,在脑海中立刻形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学生有的说裁出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有的说裁出了各色鲜艳的花朵;也有的说裁出了万紫千红的春天;还有的说裁出了我们在美好的春光里踢球、打滚、放风筝、嬉戏的笑脸。最后,让学生体会这首诗不仅描写春天的柳树,而且还写出了诗人愉悦的心情。这一过程,拉近了古诗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丰富了古诗的意蕴,使学生体会到春天那万物苏醒,到处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第四板块:指导书写,规范美观

写字是语文课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在阅读教学中也不能忽视对书写的训练。本课要写的生字“咏、碧、妆、裁、剪”五个生字。新课标要求学生在第一学段“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为此我设计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写正确,学生仔细观察哪些字容易写错。我先出示生字然后引导,小朋友们,老师请来了一些小动物,每个动物身上都有一个字,要仔细认一认。如果这些字你都能读正确,写正确,它们就能成为你的朋友啦。第二层次:写美观。在学生仔细观察字的间架结构的基础上,我范写,然后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让学生进入静心写字的氛围,感受到汉字的形体美丽,体验写字的乐趣。

四、板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相机板书下列内容,以帮助学生领悟古诗的语言艺术,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

飞直三千尺喜爱赞美

疑银河

五、说效果

我以读为主旋律,以读促读思,读中悟情,让学生在读读,吟吟,看看,想想,说说中轻松领悟诗歌魅力。

咏柳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揠苗助长》位于本册教材的第七单元,本单元教材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内容丰富,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懂得做事要善于动脑思考,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揠苗助长》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爬,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作者安排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体会寓言包含的道理。寓言本身通俗易懂,故事情节鲜明有趣,但寓意深刻,体会这个故事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踏踏实实,不能急于求成学习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本课我准备用一课时来完成。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焦、喘、截”3个生字,会写“焦、望、费、算”4个字,理解并掌握“巴望”、“焦急”“筋疲力尽”等词语。掌握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读懂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老老实实,不能急于求成。

3、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寓言故事。

三、说教法

1、自主识字法:

新课程的识字教学重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教师不以零为起点,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打破以往传统的老师教读学生跟读的做法,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2、情景教学法:

我除了充分运用课文中的精美插图外,还应该充分运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提供一种氛围,一个场景,从而有效地唤醒学生的内心体验,

3、朗读教学法:

生是学习的主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学会读书。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求知获艺的先导”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始上课先播放《揠苗助长》的动画视频有效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引出课题:我们刚才看的动画片有个名字叫《揠苗助长》,是一个寓言故事。接着在学生讨论什么是寓言的基础上我简单介绍:寓言是一种文章的体裁。“寓”是寄托的意思。“言”是话,比喻故事,寓言就是以比喻的手法讲一个有趣的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那么揠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中包含这什么道理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吧。以此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顺利地带学生进入文本的学习中。

(二)自学字词,整体感知。

1、自主识字,交流方法。《课标》指出“要让儿童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这就必须先帮助学生扫除文字的障碍,这样,他们的情感才能融入到语文学习之中,才能引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不过本课生字并不多,而且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识字能力,所以先我引导学生先自主学习,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互教互评,教师点拨等方式,鼓励学生采用多样方法来识记生字,如:区别比较法、部件分析法,动作演示法、自编儿歌法等。

2、学生再读课文,并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学听,师生共同评议。这一设计意在引导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同时体现尊重学生选择,以生为本,体现个性化阅读。

3、出示古时候有个人,因为想让禾苗xxxxxxxxxxx,就把禾苗xxxxxxxxxxx,结果xxxxxxxxxxxxxxxxxxx。引导学生用这个句式,说说自己对课文的初步理解。这样学生对课文会有一个整体上的感知,有了这个浅层次的理解。为下面深层次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品读课文,悟出寓意。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准备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和种田人心情变化两个方面展开学习与讨论。抓住几个主要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交流讨论,同时以读贯穿始终。如:“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希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画出有关的词语”,再如“此时,农夫的.心情如何?请带着这种着急的心情读一下”如:课文的最后提出“儿子看到禾苗都枯死了,就急匆匆的赶回家,他会怎样对他的父亲说”“而农夫听了儿子的话,看见枯死的禾苗,想着自己拔禾苗那么辛苦,他会说些什么呢?”。就这样通过品词析句、通过朗读指导、通过想象补白等方法,逐步引导学生从中体会种田人的急切、兴奋、得意、后悔;从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从中明白做事要遵循规律,不能急于求成的道理。

在这一环节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课文,激发情感、培养语感。这样设计与安排,能够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本内容;在想象创造中加深对文本内容的感悟;将较深刻的寓意层层推进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四)演演比比,加深理解。

在学生对故事情节比较熟悉的情况下,分小组让学生自己演一演这个寓言故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纪的小学生,对表演的欲望很强烈,他们非常想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这一环节的设计既使学生好表演的天性得到了释放,同时也再现了课文内容,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为学生复述课文降低了难度,三全其美。

(五)文本延伸,训练语言。

在课末,通过“复述故事”、“运用词语”的设计,既训练了学生的复述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力求体现寓言梗概和深刻寓意,既重点突出,又便于学生复述。

五、说效果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我认为我的这课时设计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语文学习能力,突出了四个亮点:

1、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识字,提高了认字能力。

2、注重书写指导,培养了良好书写习惯。

3、以读为本,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4、注重语文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表达能力。

咏柳说课稿11

教材分析:

《咏柳》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千古佳作,诗人用独特的笔触描写了春天的柳树,歌颂和赞美了春天的创造力。依据学生实际及教材特点,从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确定本课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

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到美,并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

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体会诗歌思想感情。

教学方式的构建

语文教学首先是人文教育。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之瑰宝,如何顺应新课程理念,使学生愉快轻松的学习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领悟作者的审美情趣呢,在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以读为主旋律,以读促读思,读中悟情,让学生在读读,吟吟,唱唱,演演,画画中轻松领悟诗歌魅力。

1初读,文通字顺。即一看见诗后,要求学生先大声朗读,读准字音,扫清生字词的障,碍,把诗读的通畅,既是学生的兴趣所致,也是为以后的深入理解奠定基础。

2再读,领悟诗意。即在读顺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自己借助插图读动诗句。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不一定能全读懂诗中每词每句的含义,可通过小组或全班交流诗句的含义。当然,在最疑惑时还需老师精当的点拨。

3读,体会感情。古曰“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之而入情”,在了解了诗的大意后再反复朗读就能体会到诗中情感,这里我们可以借用多媒体手段把学生带到春的意境,加强感知,形成表象,此外,我会借助录音范读,让学生听中感悟,从模仿练读中得到自悟提高。

4读,熟读成诵。在悟情的基础上熟读,指导有感情的读,以达到成颂的目的。

5读,唱唱,画画,演演。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诗再现,让诗丰富的内涵再现,让学生得到真正的理解。

下面,我着重谈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感知美

课前我以一首《春天在哪里》为引子,并播放几幅春景图,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引入正题:今天我们就带着愉快的心情来学习一首春天的诗。接着出示春柳图,使学生初步感知柳树的美,再进行过渡:柳树真美呀连诗人贺知章也被柳树的没陶醉了,所以写下了这首赞美春天的诗,(出示诗)让学生自己大声朗读,读通畅,对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地方作个记号,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既扫清了生字词的障碍,又为深入理解诗奠定基础。

朗读全诗,初知大意——领略美

通过初读课文后,我会问学生:你读懂了什么,请大家自由来说说,有的可能会说柳树真美,我会趁热打铁问:你认为最美德地方是什么,有的'会说树很高,有的会说叶很绿,我会顺势引导这柳树的确很美惹人喜爱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呢?学生一定会说赞美的语气,这时,我让学生齐读古诗进一步体会它的美。

质疑问难,交流朗读——品味美

在读的过程中,学生一定对一些词句还有不理解的地方,诗中三个比喻句的理解可能还不透彻,我会逐一出示课件,让学生体会用碧玉来比喻柳树新长出来来的嫩叶写出柳树颜色碧绿生机勃勃。用绿丝绦来比喻柳条写出了柳条随风飘拂轻柔美丽的特点。用剪刀来比喻二月春风的精妙之处。接着我会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配乐诗朗诵,想象一下这首诗的意境再让学模仿练读,更好的体会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想象意境熟读成颂——欣赏美

此时,学生的情感已经被调动起来了,我适时进行引导:现在你们面对的就是美丽的春景,想不想作一回诗人也来吟颂一下这首诗呢,接着,我会放上音乐,让学生大胆的去表现把诗中丰富 的内涵大声的朗读出来。

自主作业,迁移能力——延伸美

乘着学生的情绪高涨时,我会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诗再现可以画可以演把诗中丰富的内涵变为简单 的形象画面,再现诗中意境,得到真正的理解。

总之,这一节课我以读为本,以读促思 重在感悟为教学方式,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学习方法,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陶冶了情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真正从朗读课文中感受到阅读的兴趣。

咏柳说课稿1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古诗二首《咏柳》。

一、说教材

本单元以春天为人文主题,依次编排了四篇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个《语文园地》和一个《快乐读书吧》。《找春天》《开满鲜花的小路》《邓小平爷爷植树》这三篇课文用优美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描绘了春天的足迹,激发学生发现、观察、感受春天。

古诗《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一首世代流传,脍炙人口的佳作。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在诵读中了解大自然春天的美丽和勃勃生机,从中感悟春天生命力的美好,同时,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二是让学生积累诗句,培养对祖国古代诗歌的热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准确认读“咏,绦”两个生字,会写“咏、碧、妆、裁、剪”五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过程和方法:

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想象《咏柳》描绘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诵读、感悟诗歌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绘的美丽景色。

难点:体现在品味诗歌的意境上。

四、说学情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形成了一定的语感。他们能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读懂一些浅显的诗歌。《咏柳》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学生学习诗歌也正逢春天,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对春天的景物有一定的感知,对诗句内容一定能产生浓厚的兴趣!

五、说教法

诗歌的教学离不开诵读和意境的想象。教学中,我采用诵读法,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品赏诗的意境,诗的感情。还采用想象法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对诗句的内容进行补白。

六、说学法

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主要引导学生采用“读、写、说”的方法学习诗歌。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诵读为主线”的原则。

七、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首先投影春天的图片,唤起他们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季节?”学生回答后,我顺势引导:“你怎么知道是春季呢?”接着小结:“最先感受到春天的是柳树,唐代大诗人贺知章被柳树的美所陶醉,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咏柳》。”(板书:《咏柳》)解题并介绍作者,把学生带入对文本的学习中。

(二)初读古诗,读写生字

1、读准字音。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的范读是让学生感知教材、生发情感的有效手段。我首先进行范读,然后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学生练读之后,我采用指名读、挑战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古诗,根据学生读的情况适时进行读音的指导。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2、识记字形

识字写字教学是二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学生已有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因此我让学生找出古诗中的生字读一读,利用已知的、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如:加一加、说顺口溜、换部首变魔法等识记字形,再全班汇报。之后利用生字卡做开火车的游戏检查指导认读生字,让学生在快乐中牢固记忆生字。

3、指导书写生字

面面俱到,等于不到。我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时特别注重有重点地指导。“碧、绿、剪”是学生识记和书写的难点。为突破难点,我利用课件指导学生写好“碧”等难写的字,然后让学生书写,并且关注他们的书写姿势,让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4、整体感知。

生字障碍扫除后,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再整体感知古诗内容,读一读自己认为写的美的或者是自己喜欢的诗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三)、指导朗读,感知诗意

1、指导朗读学习前两句诗。

我让学生观察柳树的图片。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柳树,想象他们像什么?我根据学生说的.情况,及时的加以补充、描述。这样让学生不但在观察想象中解诗意,悟诗情,而且在读中明白了“碧玉、丝绦”的意思,体会出诗句中比喻的精妙。

2、学习3、4句。

再让学生局部观察柳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柳叶的细小,想想诗人由此想到些什么?引导学生体会“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两句诗。放手让学生自己朗读,注意节奏。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谁裁出”,“似剪刀”来了解柳叶的细小以及春风的灵巧。我让学生想象: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还裁出了什么?使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感受它的神奇灵巧,感受春天的美好。

(四)总结全文,拓展思维

1.我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诗意情感及学习古诗方法:

(1)诗意: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叶子,好像是用碧玉装扮的一样。从树上垂下来无数好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2)主题感悟:《咏柳》通过描写在春风吹拂下柳树迷人的姿态,表达了诗人对柳树、对春天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学习古诗的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

2.提问:春风还剪出了什么?拓展学生想象。最后,我用课件出示几句跟春天有关的诗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读,既积累了古诗,又增加了识字量。

八、说板书设计

板书以简洁明了为主,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使学生更清楚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以加深记忆。

九、说练习

1.(检查背诵情况)碧玉妆成一树高,。

不知细叶谁裁出,()。

2.(检查比喻手法掌握情况)《咏柳》的前两句作者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把柳叶比(),因为两者()相同;把柳条比作(),因为两者的()和()相似,体现了柳条的柔美。

十、说反思

1、整个教学过程,以生为本,以读为本,以画促说,以读促想,充分关注到学生学法的指导。适时注重用恰当的评价语言引导学生去读、去说、去想象。

2、紧抓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的每一步设计无论是开课的激趣还是初读检查、吟诵环节,我都力求让学生带着盎然的兴趣进行到底。

3、因为文本的内容是一首古诗,针对古诗的内容少、画面感强等特点,于是我让学生从生活踏入诗歌的殿堂,然后由诗中走入大自然。

十一、课堂中应注意的问题

1.语文教学,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这是新课标中明确规定的,所以在《咏柳》这一课教学中,应注意根据低年级学生喜欢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这一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热情。

2.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应注意充分发挥“主人”意识,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及找识字方法,从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贯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课标精神。

3.注意让学生在学诗歌中练习写话,消解写作神秘感,让学生想说什么就写什么。

4.二年级孩子年龄小,自控能力不强,课堂上既需要想法调动孩子们学习积极性,又要掌控好课堂授课时间,不宜过长。

咏柳说课稿13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这首诗通过赞美嫩绿多姿的柳树来赞美春天,歌颂春风给大地带来了一派生机。

下面谈谈这一课的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是教师以优美的导语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就是苏醒,就是温暖,就是繁荣,就是希望。春是花的世界,是鸟的天堂,是诗的故乡。春天如此美好,有许多诗人都用优美的诗句赞美春天的可爱,你能背出1-2首你学过的与“春”有关的诗吗?然后指名背《春晓》《绝句》《草》等诗。学生背完后,教师揭题:今天我们要学的第八课《古诗两首》也都是描写春天景物的诗。请同学先自由读《咏柳》一诗。

二、指导预习,划出不懂的字、词。

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然后听录音读课文,划出不懂的字、词,接着指名读课文,正音。引导学生质疑,把自己不懂的字、词或问题提出来。

三、回忆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并按此方法指导学生自学。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归纳古诗学习的方法:

(1)解字词;

(2)明诗意;

(3)赏意境;

(4)诵诗句。

先学习一、二行诗。

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先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咏、碧玉、妆、万条、丝绦”的意思,再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小组自学后,进行反馈,检查自学效果,先指名说说以上字词的意思,老师重点点拨:万条不是实指,而是虚指,并让学生再举出类似的例子。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千里江陵一日还”,“危楼高百尺”,“飞流直下三千尺”等,并指出此处用了夸张的手法。在理解诗意时,老师重点点拨一、二行诗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即把嫩绿的柳树比作碧玉,把柳枝比作丝带。

一、二行诗学完后,小结一下学法:先解字词,再明诗意,接着让学生自学三、四行,重点理解“不知、细叶、裁、似”的含义,讨论三、四行诗意。学生自学后,交流自学情况,老师重点点拨“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一句运用了设问、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体会这一问一答,问得新奇,答得有理,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是全诗的妙处所在,也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它让人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抒发了诗人对春光赞美的喜悦心情。

理解一至四行的字义、诗意后,老师小结学法。接着就引导学生紧扣字词赏意境并进行讨论:诗中哪些字、词用得好?为什么?在反馈时,老师适时点拨:碧玉写出了柳树的.嫩绿,万条写出了柳枝数量多,丝绦写出了柳枝的轻柔美丽,以及把春风比作剪刀写出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作者借柳树来赞美春天,赞美生命的萌发,赞美大自然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景象。

接着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这首诗,并达到熟读成诵。

四、迁移运用,培养能力。

《咏柳》这首诗描写了柳树迷人的姿态,赞美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天,抒发了作者的喜悦心情。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描写春天的一处景物(如:稻田、油菜田、荆江大堤等),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咏柳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咏柳》一课位于义务教育课程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本单元以“亲近自然”为主题展开,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人文精神,歌颂着生命的美丽。

本课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物佳作,诗歌歌咏了早春的柳树,既有鲜活的形象、新奇的比喻,还有响亮的音节。整首诗基调清新、明快,借物抒情,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对低年级古诗教学的要求,结合本课特点,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准确识记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课后的8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引导学生由整体到局部观察柳树,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4、能说出“谁裁出、似剪刀”等重点词语的意思,并结合图画,联系生活,在反复朗读中感受柳树的美,感受春天的活力,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对二年级学生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识字,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的局限性,把感受柳树的美,感受春天的活力,确立为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低年级学生需要在老师指导下感悟诗歌意境。因此我采用导读、演示、创设情境等教学方法。依据“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诵

读为主线”的原则,引导学生运用朗读、交流和勾画圈点等方法学习,在多姿多彩的视听环境中朗读诗歌,感受春天之美、中华语言之美。我将用一课时来完成这首诗的教学。

三、说教学程序

整个教学程序分为六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投影春天的图片,唤起他们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季节?”学生回答:“春季。”我顺势引导:“你怎么知道是春季呢?”生答:“柳树刚刚发芽。”接着我小结:“最先感受到春天的是柳树,唐代大诗人贺知章被柳树的美所陶醉,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咏柳》。”(板书:《咏柳》)把学生带入对文本的学习中。

(二)初读古诗,读写生字

1、读准字音。在朗读教学中,教师的范读是让学生感知教材、生发情感的有效手段。我首先进行范读,然后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学生练读之后,我采用指名读、挑战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古诗,根据学生读的情况适时进行读音的指导。

2、识记字形

识字写字教学是二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学生已有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因此我让学生找出古诗中的生字读一读,利用已知的、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如:加一加、说顺口溜、换部首变魔法等识记字形,再全班汇报。之后利用生字卡做开火车的游戏检查指导认读生字,让学生在快乐中牢固记忆生字。至此,生字教学已解决了字音、字形的问题。

3、指导书写生字

面面俱到,等于不到。我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时特别注重有重点地

指导。“裁、垂、谁”是学生识记和书写的难点。为突破难点,我利用课件指导学生写好“垂”等难写的字,然后让学生书写,在学生书写时我关注他们的书写姿势,笔顺、笔画是否正确。让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4、整体感知。

生字障碍扫除后,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再整体感知古诗内容,读一读自己认为写的美的或者是自己喜欢的诗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三)、指导朗读,感知诗意

1、指导朗读前两句诗。

我让学生观察柳树的图片。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柳树,由整体观察柳树,描述柳树的样子。再局部观察那些倒垂下来的柳枝,想象他们像什么?我根据学生说的情况,及时的加以补充、描述:“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装饰成的一样,翠绿晶莹,美极了。而下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这时,柳树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栩栩如生,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朗读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但在观察想象中解诗意,悟诗情,而且在读中明白了“碧玉、丝绦”的意思,体会出诗句中比喻的.精妙。我又说“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样来读这两句诗?”来激发学生读的兴趣,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进一步感受诗歌的节奏美,感知柳树的高大碧绿、婀娜多姿。

2、学习3、4句。

再让学生局部观察柳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柳叶的细小,想想诗人由此想到些什么?引导学生体会“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两句诗。放手让学生自己朗读,注意节奏。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谁裁出”,“似剪刀”来了解柳叶的细小以及春风的灵巧。我让学生想象: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还裁出了什么?使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感受它的神奇灵巧,感受春天的美好。进而在

一次次朗读中了解诗人不仅赞美柳树,还赞美了春天的创造力。

(四)、体会意境,熟读成诵

古诗作为一个整体,传达出各不相同的情感和意境,而这恰恰是一首诗的精髓所在。我安排了下面的环节

(1)体会意境

我再次配乐朗诵《咏柳》,让学生闭目想象意境,之后学生交流想到的画面。这样既强化了古诗的意境美,使他们置身于古诗创造的艺术境界之中,又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使自己的感情得到升华,认识柳树美,春风美,春天美,大自然美,生活美。

(2)让学生吟诵本诗。

通过“我来做诗人”的活动。学生可以配上适当的动作来吟诵古诗。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加深对诗意的理解,领悟诗人把对柳树的赞美,升华到赞美春天的创作用意。

(五)、总结全文,拓展思维

这时候我引导学生看板书进行总结:春天来了,高高的柳树垂下碧绿的枝条,晶莹透亮。那在风中轻扬的细长柳叶,原来是二月春风巧手裁剪出来的。

最后,我用课件出示几句跟春天有关的诗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读,既积累了古诗,又增加了识字量。

(六)、自主作业,迁移能力

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我就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春天。(说说、画画等)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四、说板书设计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板书设计中,我利用简笔画,清晰直观的把柳树碧绿的颜色、体态轻盈的特点展示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咏柳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揠苗助长》位于本册教材的第七单元,本单元教材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内容丰富,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懂得做事要善于动脑思考,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揠苗助长》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爬,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作者安排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体会寓言包含的道理。寓言本身通俗易懂,故事情节鲜明有趣,但寓意深刻,体会这个故事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踏踏实实,不能急于求成学习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本课我准备用一课时来完成。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焦、喘、截”3个生字,会写“焦、望、费、算”4个字,理解并掌握“巴望”、“焦急”“筋疲力尽”等词语。掌握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读懂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老老实实,不能急于求成。

3。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寓言故事。

三、说教法

1。自主识字法:

新课程的识字教学重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教师不以零为起点,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打破以往传统的老师教读学生跟读的做法,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2。情景教学法:

我除了充分运用课文中的精美插图外,还应该充分运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提供一种氛围,一个场景,从而有效地唤醒学生的.内心体验,

3。朗读教学法:

生是学习的主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学会读书。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求知获艺的先导”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始上课先播放《揠苗助长》的动画视频有效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引出课题:我们刚才看的动画片有个名字叫《揠苗助长》,是一个寓言故事。接着在学生讨论什么是寓言的基础上我简单介绍:寓言是一种文章的体裁。“寓”是寄托的意思。“言”是话,比喻故事,寓言就是以比喻的手法讲一个有趣的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那么揠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中包含这什么道理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吧。以此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顺利地带学生进入文本的学习中。

(二)自学字词,整体感知。

1。自主识字,交流方法。《课标》指出“要让儿童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这就必须先帮助学生扫除文字的障碍,这样,他们的情感才能融入到语文学习之中,才能引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不过本课生字并不多,而且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识字能力,所以先我引导学生先自主学习,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互教互评,教师点拨等方式,鼓励学生采用多样方法来识记生字,如:区别比较法、部件分析法,动作演示法、自编儿歌法等。

2.学生再读课文,并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学听,师生共同评议。这一设计意在引导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同时体现尊重学生选择,以生为本,体现个性化阅读。

3。出示古时候有个人,因为想让禾苗xxxxxxxxxxx,就把禾苗xxxxxxxxxxx,结果xxxxxxxxxxxxxxxxxxx。引导学生用这个句式,说说自己对课文的初步理解。这样学生对课文会有一个整体上的感知,有了这个浅层次的理解。为下面深层次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品读课文,悟出寓意。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准备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和种田人心情变化两个方面展开学习与讨论。抓住几个主要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交流讨论,同时以读贯穿始终。如:“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希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画出有关的词语”,再如“此时,农夫的心情如何?请带着这种着急的心情读一下”如:课文的最后提出“儿子看到禾苗都枯死了,就急匆匆的赶回家,他会怎样对他的父亲说”“而农夫听了儿子的话,看见枯死的禾苗,想着自己拔禾苗那么辛苦,他会说些什么呢?”。就这样通过品词析句、通过朗读指导、通过想象补白等方法,逐步引导学生从中体会种田人的急切、兴奋、得意、后悔;从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从中明白做事要遵循规律,不能急于求成的道理。

在这一环节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课文,激发情感、培养语感。这样设计与安排,能够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本内容;在想象创造中加深对文本内容的感悟;将较深刻的寓意层层推进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四)演演比比,加深理解。

在学生对故事情节比较熟悉的情况下,分小组让学生自己演一演这个寓言故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纪的小学生,对表演的欲望很强烈,他们非常想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这一环节的设计既使学生好表演的天性得到了释放,同时也再现了课文内容,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为学生复述课文降低了难度,三全其美。

(五)文本延伸,训练语言。

在课末,通过“复述故事”、“运用词语”的设计,既训练了学生的复述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力求体现寓言梗概和深刻寓意,既重点突出,又便于学生复述。

五、说效果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我认为我的这课时设计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语文学习能力,突出了四个亮点:1、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识字,提高了认字能力。2。注重书写指导,培养了良好书写习惯 3。以读为本,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4。注重语文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表达能力。

下载诗歌《咏柳》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诗歌《咏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咏柳教学设计

    一、猜谜导入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咱们一起来猜谜语吧! 2、(出示谜语)秋天落叶春发芽,爱到河边去安家。河水替她照镜子,春风帮她梳头发。是什么呀?(柳树)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

    《咏柳》赏析专题

    【原作】 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注释】 咏:歌唱,赞美。 碧玉:指绿色的玉石。又指古代年轻貌美的少女,如“......

    咏柳教学设计

    《咏柳》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咏柳》是长春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春之声”中的第一课。旨在春天来临之际,让学生随着文本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学情分析: 大多数孩子已经能熟读......

    三年级语文《咏柳》

    三年级语文《咏柳》 教学内容:湘教版上册《5、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认识、会写“咏、碧、妆、剪、裁”5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咏......

    古诗两首《咏柳》

    1、古诗两首之《村居》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知道春天美好,要珍惜春光。 教学重点......

    《咏柳》教学设计

    古诗《咏柳》教学设计 新密市实验小学陈景明 学习目标: 1.会认2个生字,学会5生字,能正确读写细叶、碧玉等相关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咏柳教学设计

    一、猜谜导入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咱们一起来猜谜语吧! 2、(出示谜语)秋天落叶春发芽,爱到河边去安家。河水替她照镜子,春风帮她梳头发。是什么呀?(柳树)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

    《咏柳》教学设计

    《咏柳》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理解诗歌的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2、理解诗句; 3、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4、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