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年级第二单元解决实际问题试题
1.一节火车车厢限载60吨货物,要运走560吨货物,至少要多少节这样的火车车厢?
2.做一个中国结要用去60厘米丝带,小星买了7米的丝带,最多多少个这样的中国结?
3.汪芳读一本182页的故事书,已经读了40页。剩下的每天读30页,至少还需要多少天才能读完?
4.一年级有新生150人,每班大约有40人,把一年级新生编成几个班比较合适?
5.每副乒乓球拍30元,每副羽毛球拍40元。(1)刘老师有200元,如果买羽毛球拍,可以买几副?如果买乒乓球拍可以买几副?(2)张老师有200元,买了一副羽毛球拍后,剩下的钱够买6副乒乓球拍吗?
6.123厘米的彩带,每20厘米剪成一段,一共可以剪成多少段?还剩多少厘米?
7.小强储蓄罐里有52个1元的硬币和126个5角的硬币,1元的硬币和5角的硬币分别可以兑换成几张十元的纸币?
8.有一根长234厘米的铁丝,如果要围成长7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框架,最多可以围成多少个?
9.三味书屋打算把600本《故事大王》寄往外地,如果每包40本,需要捆成几包?如果每50本呢?
10.一节货车车厢限载60吨货物,如果要走500吨货物,至少要多少节这样的货车车厢?
11.大华宾馆10月份用水279吨,这个问题月平均每天用水多少吨?
12.把一根钢管锯成3段需要24分钟,用这样的速度一共锯了96分钟,钢管被锯成了多少段?
13.小红家有40只鸡,23只鸭,鸭和鸡的总数正好是鹅的21倍,鹅有多少只?鸡、鸭、鹅一共有多少只?
14.小明家到学校共992米,他7:02从家出发,7:18到达学校。他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
15.马虎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65错看成了56,结果得到的商是15,余数是54,如果你帮小马虎订正,正确的结果是多少?
16.两数相除,商和除数都是28,余数最大是多少?这时,被除数最大是多少?
17.一堆地瓜360千克,已经吃了270千克,剩下的计划每天吃15千克,还够吃多少天?
18.电脑公司要安装360台电脑,已经装了300台,剩下的每天装配12台,还要几天才能装完?
19.□72÷29,要使商是一位数,□内最大填(),要使商是两位数,□内最小填()。
20.除法试商时,如果余数比除数大,应该把商()。A、改小 B、改大 C、不变
21.学校有一块长方形的苗圃,面积是560平方米,已知它的长是35米,它的宽是多少米?周长是多少米?
22.山田牛奶厂每天能向市场供应牛奶300箱、高钙奶260箱,一辆卡车一次能运40箱,这辆卡车要运多少次才能把这些牛奶全部运完?
23.买2支钢笔的价钱等于买8支圆珠笔的价钱,如果买3支钢笔和5支圆珠笔共34元,问每支钢笔和圆珠笔各多少元?
第二篇:四年级下册最新解决实际问题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课主要教学利用平移的方法把不规则图形转化成规则的几何图形,进而求其面积,使学生体会转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因此在教学设计上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
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与学生以往解决的问题有所不同,由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过渡到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这对于学生来说很陌生。因此在教学时,先引导学生回顾简单的规则平面图形面积的求法,然后利用课件动态演示把一个长方形通过剪一剪变成不规则的图形,并让学生试着计算其面积。这样的设计可以给学生造成认知上的冲突,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2.自主探究,在操作中发现新旧知识间的异同。
在教学中,以问题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在操作活动中引领学生体会到所谓的新知识其实不新,关键在于转化思想的运用,把不规则图形通过剪一剪、移一移转化成学习过的规则的图形,这样就把新知识纳入到了学生已学的知识中。
3.多样的练习促使学生灵活运用图形的运动解决问题。在探究新知后设计多样的练习题,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复习。
我们认识了很多平面图形,请你说一说你所认识的平面图形及其相关知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及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等)
2.导入。
课件出示平面图形,动态演示把长方形变成不规则图形的过程。
师:把长方形变成不规则图形以后,你还会计算它的面积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问题。(板书课题:解决实际问题)
⊙自主探究
1.这个不规则图形有两条边都是曲线,怎么计算它的面积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
2.学生汇报。
预设
生1: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直接计算起来很难,可以把不规则图形转化成规则图形,从而变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所以可以把不规则图形左边的这部分剪下来,向右平移之后,正好变成了一个规则图形——长方形,这说明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
生2: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就相当于计算出这个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了。
生3:这个长方形的长是6 cm,宽是4 cm,所以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是24 cm2。
生4:我发现运用图形平移的知识可以解决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问题。
生5:我还发现转化法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可以把陌生的问题转化成已经学习过的问题。
3.教师小结:同学们的发现都很正确,当我们遇到陌生的问题时,一定要想办法把它变成熟悉的问题。就像在这节课中,我们借助平移的知识把不规则图形转化成了规则图形,就把陌生的问题变成了学习过的问题。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试着解决其他问题。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时,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学生相互合作、补充,共同努力解决问题。
第三篇:《第二单元-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P31页例4,练习七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主题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让我们一起到儿童商场逛一逛。出示例4的主题图。
问:你们瞧,这个柜台里有什么?
学生观察主题图后回答。
【设计意图】:把学生带入商场,身临其境,提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教学例4。
(1)、出示情境图:从他们的议论中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出里面的数学问题。
(3)、小明想买5辆小汽车。,应该付多少钱?
引导学生得出:12÷3=4(元)是求1辆小汽车多少钱。因为要知道小明买5辆小汽车应付多少钱,必须要先知道1辆小汽车多少钱。
(4)、鼓励学生再提出问题。
2、小结: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把探索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汇报的形式,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引发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应用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1题。问:要完成这道题必须先知道什么?
2、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3、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并掌握利用乘法和除法的实际问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四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
主备教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页例2,”练一练”以及练习二第1~5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x=c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 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难点:
正确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进行解题。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2 出示例2挂图。
提问:颐和园和水面面积与陆地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要求什么问题?
启发:为了看得更加直观和清楚,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表示题目中的水面面积与陆地面积之间的关系呢?
追问:从这幅线段图上你知道了什么?怎样知道的?
提问:如果用x表示陆地面积,那么可以怎样表示水面面积? 启发:题中有怎样的相等关系?
提问:那么根据这个数量关系式我们可以怎样列方程?
板书:X+3X=290 提问:这样的方程与我们前面两节课所学习的方程有什么不同之处?出现了两个“X”,同学们会解吗?
指名: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解的。
启发:求出的方程的解,接下来该做什么?这道题可以怎样检验?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本题中有两问,检验时要同时检查两个未知量是否正确。
二、课堂练习
出示练一练。
问:这题的解答过程与例2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列方程解答这样的问题要注意些什么?
三、巩固练习。
1、练习
二、1 提问:谁来说说解这些方程时第一步需要怎样做?(化简)化简的依据是什么?
2、练习
二、2 提醒学生:填出的含有字母的式子要进行化简。提问:你是怎样想的?
3、课堂作业练习二3—5题
四、评价总结。
你们今天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第五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案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案(2)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五年级下册初步认识方程,并会用等式的性质解一步方程、会列方程解决相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时,教师注意以数量甲比数量乙的几倍多(少)几的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相关方程的几解法,积累分析数量关系并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的经验。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出示例题
1.谈话引入:西安是我国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很多著名的古代建筑,其中
包括闻名遐迩的大雁塔和小雁塔,(出示相应图片)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一个与这两处建筑有关的数学问题。(出示例题的文字部分)
2.提问: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
启发:你能从题目中找出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吗?题目中的哪句话能清楚地表明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关系?(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在题目中相关文字下作出标志,并要求学生进行完整地表述)
提出要求:你能不能用不同的等量关系式将单眼塔 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表示出来?
交流板书学生想到的等量关系式:①小雁塔的高度×2-22=大雁塔的高度; ②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③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
3.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等量关系式,提问:在这个等量关系式中,哪个数量是
已知的?哪个数量是要我们去求的?
【评析:这只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步,因为找到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才能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也才能列出相应的方程解答问题。并通过小组交流各自的思考,促使学生透彻地理解“大雁塔与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从而灵活地解决问题。】
追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明确方法,揭示课题:这样的问题可以列方程来解答。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4.谈话:我们已经学过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谁能说说列方程解决问题一般要经过哪几个步骤?
让学生先自主尝试设未知数,并根据第一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5.提问:这样的方程,你以前解过没有?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你能解出这个方程吗?
交流明确:首先要应用等式的性质将方程两边同时加上22,使方程变形为:“2x=?”,再用以前学过的方法继续求解。要求学生接着例呈现的第一步继续解出这个方程,组织交流解方程的完整过程,核对求出的解,并提示学生进行检验后再写上答句。
【评析:以解决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相关方程的解法。从而使学生适时地把获得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解决其他一些类似的问题。】
6.提问:还可以怎样列方程?(学生自己列出方程后,在小组内交流并说说怎样求出方程的解。
引导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列方程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你能说说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大致步骤吗?其中哪些环节很重要?
引导学生关注:①要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寻找等量关系,而且一般要找出最容易发现的等量关系;②分清等量关系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用字母表示未知量并列方程;③解出方程后,要及时进行检验。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并根据不同的等量关系列出不同的方程,体会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性,感受方程的优点和价值。】
(二)、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先让学生读题,并设想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找出了怎样的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出了怎样的方程,是怎样解列出的方程的,对求出的解有没有检验等。再让学生核对自己的答案,检查自己的解题过程。
启发思考:这个一 与例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做练习十六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解这些方程时第一步要怎样做,依据是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反馈时,要在关注结果是否正确的同时,了解学生是否进行了检验。
3.做练习十六第2题、第3题。
生独立完成后,指名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进一步突出要根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通过练习,有利于学生及时巩固并掌握有关方程的解法,进一步熟悉此类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三)、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没有疑惑的地方?
(四)、课堂作业
1.做练习十六的第4题和第5题。
2.补充与习题相应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