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父亲的箴言美文
年夏天,师范大学的一纸大红烫金录取通知书飞进我的家门。全家人都为我高兴——我是这个家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就连远方的亲戚们,听了这个喜讯之后,也第一时间来人来电庆贺。
按照当地的惯例,在我开学之前,家人是要放放鞭炮,摆几桌酒席的。但是父亲不允许,他坚决要求我安安静静地去上学,无需任何宣扬和炫耀。
亲戚们都反对,觉得喜事就应该庆贺一下,与宣扬和炫耀扯不上关系。但父亲执意不从,且拉下了脸,大家只好作罢。
父亲为了缓和气氛,道出了原因:“四合院里张大叔的孩子已经连续两年没考上大学,全家的心情定然忧郁,孩子更是内心难受。我们如果在此时大肆显摆,他们一家人的心情会好受吗?”
“可是,我们庆贺我们的,又没去打击他们,两不相干嘛。再说了,咱侄儿和他家孩子是同学,还上门安慰过他呢。”大姑第一个找到了理由来反驳父亲。
“不!”父亲摆着手说,“人家不好受时,咱别露出笑脸。”
临行前,我们没通知任何亲友,由母亲做了一桌菜,自家人在屋里聚了聚,算是为我饯行。
一直到我长大之后,我才明白父亲当年的苦心。
他没啥文化,说不出啥大道理,但做人处世时始终想着他人。
“人家不好受时,咱别露出笑脸”,这句朴实的话语,是指引我一生的箴言。它告诉我,当别人悲伤地哭泣时,请收起自己的笑脸。在他人碰到不幸时,如果我们无力伸出援助之手,那就应当深怀怜悯之心,这是最起码的做人底线。
第二篇:父亲的三句箴言伤感美文
父亲的三句箴言伤感美文
父亲是位农民。他幼年失怙,家中贫穷,没有上过学,因而目不识丁。幸亏,“生活是本无字书”,他从生活中汲取了诸多人生经验和生活智慧,令我至今记忆犹新。
30多年前的一个冬夜,父亲有事出门,母亲睡在牛屋里看牛。半夜,窃贼把牛屋的后墙掏出一个大洞,偷走了牛。那时,牛是农家的“半边天”,耕地打场都指望着它。这下“半边天”塌了,母亲自责得吃不下饭。父亲回来,不但没怪她一句,反而微微一笑,安慰她说:“不要气。大风刮走鸭蛋壳,财帛去了人安乐。”后来,父亲借钱又买了一头小牛。
曾经,我家和二叔家共住一处老宅子。后来分家时,本应一人一半,但二叔蛮不讲理地霸占了大半。父亲不和他争,母亲责怪他窝囊,他却淡淡一笑:“不要争。争名夺利是枉然,临死两手攥空拳。”过了几年,二叔因为和他儿媳妇争一块菜地,气得脑溢血发作,匆匆离世。
那年,父亲从集市上买回一棵核桃树,栽在院子里。栽好之后,他摸着我的脑袋说:“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栽上就卖钱。等着这棵核桃树给你结核桃吃吧。”可是,我在树下眼巴巴地盼望了好几年,核桃树却仍然一个核桃也没结。听人说,核桃树有公母之分,母的结果,公的不结果。年年失望惹得我一肚子怒火,我拿着一把锯子对父亲说:“这棵核桃树是公的吧?还不如锯掉算了!”父亲拿过我手中的锯子,呵呵一笑:“不要急。天地从容,万物从容。”
我只好耐着性子又等了一年,它终于结出许多青青圆圆的核桃。秋天,核桃成熟了,敲破果壳,吃着清香的核桃仁,我想父亲的话是对的。天地从容,万物从容,人也要从容。
如今,闲暇时,我爱细细品味父亲的这三句箴言。“不要气”,他教我做一个豁达乐观的人;“不要争”,他教我做一个宽容厚道的人;“不要急”,他教我做一个镇定从容的人。这三句箴言,虽然简短,却意义深远,每一次品味都促我反躬自省,让我受益匪浅。
第三篇:一个父亲的箴言
读《一个父亲的箴言》有感
今天我读了马德的一篇文章,叫《一个父亲的箴言 》,它让我深受感动。
文中写了他的孩子因为一件事做错了而哭,他去安慰,容忍了他孩子的调皮。然后让他的孩子买醋,只要一个硬币,而多给了他的孩子,孩子想起了父亲的箴言只拿了一个硬币其余的都放在了桌上,爸爸笑了。
我还隐约记得有这样一段话:因为你的舍弃,你豁然开阔的眼界里,将会发现人生中更多更美的景象。就这句话启发了我。
还有一段讲了父亲不贪污的事,用这件事教育子女。
这个父亲让我想起了我的父亲。记得有一次,妈妈让我去买盐,盐本来只要两三块钱,妈妈给了我5块钱。我到了超市,买了盐,经不住零食的诱惑用找到的钱买了零食吃等到回来的时候,爸爸问我找到的钱呢,我不敢说买了零食吃,就撒谎说没找到钱,我买两袋盐要5块钱,爸爸不信,一看上面写的价格,一袋才两元钱,爸爸说:“说实话,钱呢?”我支支吾吾的说:”卖小食吃了."告诉了爸爸后,我以为爸爸会骂我,可是爸爸却没有骂,跟我讲道理,让我说实话,不能撒谎,自己做的是要自己承担,更多的时候,得到自己该要的该有的就足够了。从那以后,我很少撒谎,但是有些时候,我在说谎时,同时也想到了爸爸这些教训,也包括文章中父亲的教导。
通过阅读,我知道了,说谎没有好处,更不要因为在你触手可及的但不是你应得的时候而心生贪念,这是考验你的意志力以及自我控制能力的时候。记住千万不找借口,这是一位父亲教育你的。
第四篇:强盗的箴言美文
安萨里外出游学近十载,几乎集中了那个时代人与主的全部智慧。他把这些书籍、笔记打包背在身上。
终于,他可以背着自己鼓鼓囊囊的包回家了,离开尼沙布尔———那个中世纪最负盛名的“知识之城”———满怀着对知识的虔诚。
在西亚通向中亚的茫茫高原上,有好多的商队,为知识而奔波的人毕竟是少数,而为金钱不择手段者则充塞了道路。
安萨里遇到了强盗。他们搜掠了商队的所有财宝。现在轮到安萨里了。
“除了这些东西,我可以把我所有的东西给你们,求你们把这些东西留给我。”安萨里抱着自己的包裹。
这些东西是什么?难道比金银珠宝更贵重?强盗们打开了安萨里的包,看到里面不过是一大堆黑纸。强盗们大概很迷惑,这个文弱的青年不远千里要背回家的难道是这堆没有一点儿光泽的黑纸?
“这是什么?有什么用处?”
“这是我多年的学习笔记,对你们毫无用处,对我却是无价之宝。如果你们把它拿走,我的知识就没了。求求你们,我在求知的路上付出了太多的艰辛啊。”
黄沙弥漫,地阔天空。中世纪的太阳高悬在一文不名的年轻学者和腰缠万贯的强悍文盲头上,苍茫而鲜亮。
强盗头子哈哈大笑:“抢走你的知识?哼!”强盗们发出此起彼伏的笑声。“什么知识?我看到的不过是一堆破书和笔记而已。捆在包里的知识、能被我抢走的知识恐怕不是你的知识吧。蠢货,打你都怕脏了我的手,滚吧!”
史书没有记载安萨里包裹的去向。我大胆推测,强盗们一定是以轻蔑的眼神狠狠地把包裹掷向安萨里的怀里,绝尘而去。
安萨里后来成为塞尔柱王朝时期最伟大的思想家和著作家,他的《哲学家的矛盾》、《迷途指津》成为那个时代思想的高峰,他的仅有两万多字的《致孩子》在上个世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儿童必读书。
安萨里说:“引导我思想成长的最好箴言是从强盗的口中听到的。”
第五篇:父亲的三句箴言
父亲的三句箴言
父亲是位农民。他幼年失怙,家中贫穷,没有上过学,因而目不识丁。幸亏,“生活是本无字书”,他从生活中汲取了诸多人生经验和生活智慧,令我至今记忆犹新。
30多年前的一个冬夜,父亲有事出门,母亲睡在牛屋里看牛。半夜里,窃贼把牛屋的后墙掏出一个大洞,偷走了牛。那时,牛是农家的“半边天”,耕地打场都指望着它。这下“半边天”塌了,母亲自责得吃不下饭。父亲回来,不但没怪她一句,反而微微一笑安慰她说:“不要气。大风刮走鸭蛋壳,财帛去了人安乐。”后来,父亲借钱又买了一头小牛。
曾经,我家和二叔家共住一处老宅子。后来分家时,应一人一半,但二叔蛮不讲理地霸占了大半。父亲不和他争,母亲责怪他窝囊,他却淡淡一笑:“不要争。争名夺利是枉然,临死两手攥空拳。”过了几年,二叔因为和他儿媳妇争一点儿菜地,气出了脑溢血,匆匆离世。
那年,父亲从集市上买回一棵核桃树栽在院子里,栽好之后摸着我的脑袋说:“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栽上就卖钱。等着这棵核桃树给你结核桃吃吧。”可是,我在树下眼巴巴地盼望了好几年,却仍然一个核桃也没结。听人说,核桃树有公母之分,母的结果,公的不结果。年年失望惹得我一肚子怒火,我拿着一把锯子对父亲说:“这棵核桃树是公的吧?还不如锯掉算了!”父亲拿过我手中的锯子,呵呵一笑:“不要急。天地从容,万物从容。”
我只好耐着性子又等了一年,它终于结出许多青青圆圆的核桃。秋天,核桃成熟了,敲破果壳,吃着清香的核桃仁,我想父亲的话是对的。天地从容,万物从容,人也要从容。
如今,闲暇时,我爱细细品味父亲的这三句箴言。“不要气”,他教我做一个豁达乐观的人;“不要争”,他教我做一个宽容厚道的人;“不要急”,他教我做一个镇定从容的人。这三句箴言,虽然简短,却意义深远,每一次品味都促我反躬自省,让我受益匪浅。
童年好似一杯浓浓的咖啡,当年苦涩,如今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