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尽量享受它们的美文摘抄
从前有个富翁,他对自己的地窖和窖藏的葡萄酒非常自豪。窖里保留着一坛只有他才知道的、某种场合才能喝的陈酒。
州府的总督登门拜访时富翁提醒自己:“这坛酒不能仅仅为一个总督启封。”
地区主教来看他,他自忖道:“不,不能开启这坛酒,他不懂这种酒的价值,酒香也飘不进他的鼻孔。”
王子来访和他同进晚餐。但他想:“区区一个王子喝这种酒过分奢侈了。”
甚至在他亲侄子结婚那天,他还对自己说:“不行,接待这种客人,不能抬出这坛酒。”
一年又一年,富翁死了。像橡树的籽实般被埋进了地里。
下葬那天,陈酒坛和其他酒坛一起被搬了出来,左邻右舍的农民把酒统统喝光了。谁也不知道这坛陈年老酒的久远历史。
对他们来说,倒进酒酹里的仅是酒而已。
第二篇:享受美文摘抄
美国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花费了17年的时间,缝制了一床拼花棉被。这床棉被在美国民间艺术展中,引起观赏者极大的兴趣。有一位记者采访老人时问:“用17年缝制一床棉被,你不觉得辛苦、寂寞吗?”老人回答说:“不,一点也不。这17年我每天都感到快乐和满足。用17年缝制一床棉被对我来说不是受苦,而是一种享受。”
近日读到作家林斤澜写的一篇短文,说是作家孙犁曾有一个出国机会,众人垂涎欲滴,但他轻易就放弃了,原因竟是:他不会打领带。其实领带原本不必每天重新打过,拉开摘下,再套上拉紧就是。不会打领带只是借口,关键是孙犁没有把出国当做享受。孙犁的享受是什么呢?在他写的《书衣文录》里,我们读到了这样的句子:“一九七五年,十一月十六日上午,冬日透窗,光明在案。裁纸装书,甚适。”
人生的享受有许多,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享受。然而,现在人们的享受变得越来越趋同了。几乎每个人都认为,住豪宅开名车是享受,大把花钱是享受,吃山珍海味是享受;而很少有人留意骑车、散步是享受,种花养鸟是享受,亲朋相聚是享受,明月当空是享受,与爱人相濡以沫是享受……
享受并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享受和金钱无关。人生处处有享受,然而怎样享受,全看我们有怎样的情怀。
第三篇:尽量不打扰别人美文摘抄
出差路过某城市,到达时将近傍晚,有好几个小时等待转车。同行的同事说,我在这里有个好哥们儿,让他请我们吃晚饭。我问同事事先告诉人家没有,否则很唐突。同事说,你放心,凭我和他的关系,只怕他高兴还来不及。电话讲了很长时间,同事的脸色越来越不好看。最后他说,要不我请你,你再忙总要吃晚饭的嘛。结束电话,同事骂了一句粗话。
为了让同事真正放下这次不愉快,我把《世说新语》中王子猷的故事讲给他听:王子猷某夜一觉醒来,看到大雪纷飞,一片洁白,吟咏起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起了好友戴安道,当即起程上船,连夜去拜访远在剡县的戴安道。船冒着风雪行了一夜,到了戴安道家门前,他却吩咐将船掉头返回。仆人间他这是干吗呢,他说:我是乘着兴致来的,兴致没了自然返回,为什么一定要见人呢?
同事听了,扑哧一笑。
我讲这个故事的真正意思是想说,对真正的好朋友来说,见不见面并不重要。好朋友并不是拿来应酬的,重要的是在你人生要紧的时刻,他的情感和心灵是不是跟你在一起。至于一般意义上的朋友就更不应该随意打扰,一个人正一心一意忙着自己的事,忽然被人打扰,的确是很不爽的事。
不随便打扰朋友应该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门功课,在这方面我是有深刻教训的。有一次我得到一位我很敬仰的作家的赠书,受宠若惊之下,竟忘乎所以——觉得书里作家自己画的插图不错,便想也没想就去信,要拿自己的字交换对方的画。对方回信,只说眼下没有画画的想法,很婉转很礼貌地回绝了我。我马上意识到了自己的可笑:别人干吗要给你画画,干吗要跟你交换?这些都没想好就冒失提出要求,那就只能是一种无理打扰。
《弟子规》中也有“人不闲,勿事搅”。人家正在休息或做事还去打扰,人家门上明明挂了“请勿打扰”还使劲敲门,人家已经说了无数遍“好的”还不肯挂电话之类,都是不得体的。与朋友交往时应该懂得察言观色,不能只想到自己而不顾及别人,那样最终受伤害的一定还会包括自己。
第四篇:享受平淡美文摘抄
18世纪的法國思想家伏尔泰说过一句话:“能够享受平淡生活的人们。才能真正领悟人生的真谛。”
也许有人会问,要领悟人生最真实的意义或道理,为什么离不开享受平淡的生活呢?
也许有人会答,因为平淡是生活的常态。如果把人生的精彩比作浪花。那么人生的平淡就是河水。相比而言。精彩的日子少,平淡的日子多;精彩是人生的点缀,平淡是生活的主线。显然,如果不能享受平淡的生活,就等于漠视人生的常态,自然就不可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也许有人会答,因为平淡是生活的真实。白岩松说:“人的一生只有5%是精彩的,也只有5%是痛苦的,另外90%是平淡的。人们往往被5%的精彩诱惑,忍受着5%的痛,在90%的平淡中度过。”平平淡淡就是真实。显然,如果不能享受平淡的生活,就等于漠视人生的真实,自然就不可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也许有人会答,因为平淡是生活的幸福。请想一想,在当今的世界上。有多少人在饥饿、贫困、疾病和战火中挣扎,有多少人没有健全的身体,有多少人已经失去了自由……相比之下,如果能平淡地度过每一天,难道不是莫大的幸福吗?显然,如果不能享受平淡的生活,就等于漠视人生的幸福,自然就不可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也许有人会答,因为平淡是生活的宝藏。其实,平淡如水,水如人生,想调成什么味道,全凭自己。可以说,人生百味,都源于平淡,归于平淡。显然,如果不能享受平淡的生活,就等于漠视人生的宝藏,自然就不可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也许还有更多的回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从以上这些回答中,就足以得到一个有益的启示:应该热爱常态的平淡生活,珍惜真实的平淡生活,享受幸福的平淡生活,开发平淡生活的宝藏,尽力将平淡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如诗如画、如歌如舞。
享受平淡生活的过程,也是提高人生境界的过程,可以让人逐步走向真淡无味、真水无香和真人无名的可贵境界。而这,才是人生的大智慧和大境界啊。
第五篇:享受在哪里美文摘抄
魏书生老师教的学生每天都写一篇日记,从进入中学开始,一直写到毕业。说是日记,其实许多是命题作文,题目由魏老师来出。
刚入学没几天,学生问:“老师,今天日记的题目是什么?”
魏老师说:“写《谈学习是享受》吧!”
“学习那么苦,怎么能是享受?”
“每件事都是有一失必有一得,有一苦必有一甜。大家站在甜的一面想一想,保证有享受的感觉。”结果,这篇文章许多同学写得非常成功。
过了些天,学生又问:“今天日记的题目是什么?”
魏老师说:“《谈学习是享受》。”
学生喊:“老师说错了,已经写过了!”
“我知道写过了,但是没有错,今天是《谈学习是享受》之二,换一个新的角度去论述。”
又过了些天,魏老师留的日记题目还是《谈学习是享受》。
这次没有人说老师错了,纷纷问:“老师,是不是之三啊?”魏老师说:“正确。”
“老师,我们究竟还得写几篇《谈学习是享受》?”
魏老师说:“请同学们注意,这是我教大家几年中最重要的一个命题,到毕业前夕老师准备让大家写完《谈学习是享受》之一百。”
“老师,为什么说这是几年中最重要的一个命题?为什么要写那么多遍?”
魏老师说:“因为不同的享受观使人成为不同层次的人,所以我说这是老师教大家的第一重要的命题。吸毒是不是享受?从某个角度看,也许是享受,但那是犯法者干的事儿。是不是享受?对不眠不休的赌徒来说,也许是享受,但那是者干的事儿。有了点权力就吓唬吓唬老百姓,欺负欺负普通人,是不是享受?这种耀武扬威或许在他们看来是享受,但老百姓却痛恨无比。有点权力,拿着它为老百姓多做实实在在的事,是不是享受?无疑是享受,这是咱们周总理、焦裕禄、孔繁森的享受观。许多科学家、思想家,都把学习、劳动、科研当成享受。我是教书的,就应该把教书当作享受。”
这些年来,魏老师教的学生写过《谈预习是享受》、《谈背英语单词是享受》、《谈做数学题是享受》、《谈写作业是享受》、《谈背课文是享受》、《谈写左手小楷是享受》、《谈写日记是享受》、《谈跑步是享受》、《谈读课外书是享受》……
有一天,魏老师问学生:“咱们天天到学校干什么来了?”
大家喊:“享受来了!”
魏老师说:“这就对了!我们生活在和平环境中,每天在学校里不愁吃、不愁穿,专心致志地学习,的确是享受。消极悲观的人觉得学习是受罪,积极乐观的人觉得学习是享受。要不断强化学习是享受的观念,想得多了,写得多了,便形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形成了爱学习的品质。学习优异的学生,大多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把学习当成享受。现在,同学们要一百次、一千次、一万次地强化学习是享受的观念,感受学习的快乐。将来,同学们也要善于在人生的道路上寻找享受。”
后来,魏老师班里的一位同学在一篇《寻找享受》的日记中写下了这样的话:“享受在哪里?我可以告诉你。她在刻苦的学习中,她在知识的海洋里;她在艰苦的劳动中,她在辛勤的耕耘里;她在奉献的人生中,她在晶莹的汗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