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高八斗的解释及成语故事

时间:2019-05-15 12:45: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才高八斗的解释及成语故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才高八斗的解释及成语故事》。

第一篇:才高八斗的解释及成语故事

【成语】:才高八斗

【拼音】:cái gāo bā dǒu

【解释】:才:才华。比喻人极有才华。

【成语故事】:

南朝宋国有谢灵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山水诗作家。他的诗,大都描写会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善于刻划自然景物,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

他写的诗艺术性很强,尤其注意形式美,很受文人雅士的喜爱。他的诗篇一传出来,人们就竞相抄录,流传很广。宋文帝很赏识他的文学才能,特地将他召回京都任职,并把他的诗作和书法称为“二宝”,常常要他边侍宴,边写诗作文

一直自命不凡的谢灵运受到这种礼遇后,更加狂妄自大。有一次,他一边喝酒一边自夸道:“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一种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其中曹子建(即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一斗。”

第二篇:四上课外成语故事及解释

四上课外成语

1.沧海桑田:桑田:农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近义词】:日新月异、沧桑陵谷、白云苍狗

【反义词】:一成不变 成语故事:

从前有两个仙人,一个叫王远,一个叫麻姑。一次,他们相约到蔡经家去饮酒。

到了约定的那天,王远在一批乘坐麒麟的吹鼓手和侍从的簇拥下,坐在五条龙拉的车上,前往蔡经家。

王远一行降落在蔡经家的庭院里后,王远和蔡家的成员互相致意,然后独自坐在那里等候麻姑的到来。

王远等了好久还不见麻姑到来,便朝空中招了招手,吩咐使者去请她。没多久,麻姑从空中降落下来了。麻姑和王远互相行过礼后,王远就吩咐开宴。席间,麻姑对王远说:“自从得了道接受天命以来,我已经亲眼见到东海三次变成桑田。刚才到蓬莱,又看到海水比前一时期浅了一半,难道它又要变成陆地了吗?”

王远叹息道:“是啊,圣人们都说,大海的水在下降。不久,那里又将扬起尘土了。”

2.草船借箭: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故事梗概:

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一天周瑜在商议军事时提出让诸葛亮赶制10万支箭。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事后请鲁肃帮他借船、士兵和草把子。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去取箭。这天,大雾漫天,对面看不清人。天还没亮,诸葛亮便下令开船,并让士兵擂鼓呐喊。曹操召弓弩手来向船射箭。于是船两边都插满了箭。诸葛亮下令回去,这时曹操想追也来不及了。就这样,10万支箭“借”到了手。周瑜得知借箭的经过后长叹一声:“我真不如他!”

3.盲人摸象:比喻看问题总是以点代面、以偏概全。寓言讽刺的对象是目光短浅的人。【近义词】: 管中窥豹、坐井观天

【反义词】: 洞察一切、仰视观察 故事梗概:

从前,有四个盲人很想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可他们看不见,只好用手摸。胖盲人先摸到了大象的牙齿。他就说:“我知道了,大象就像一个又大、又粗、又光滑的大萝卜。”高个子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耳朵。“不对,不对,大象明明是一把大蒲扇嘛!”他大叫起来。“你们净瞎说,大象只是根大柱子。”原来矮个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而那位年老的盲人呢,却嘟嚷:“唉,大象哪有那么大,它只不过是一根草绳。”四个盲人争吵不休,都说自己摸到的才是真正大象的样子。而实际上呢?他们一个也没说对。后以“盲人摸象”比喻看问题以偏概全。

4.囫囵吞枣: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笼统地接受。【近义词】不求甚解、生吞活剥

【反义词】含英咀华、细嚼慢咽、融会贯通 故事梗概:

从前有个人看书的时候,总会把书中文章大声念出来,可是他从来不动脑筋想一想书中的道理,还自以为看了很多书,懂得许多道理。有一天,他参加朋友的聚会,大家边吃边聊,其中有一位客人感慨地说:“这世上很少有两全其美的事,就拿吃水果来说,梨对牙齿很好,但是吃了伤胃;枣子能健胃,可惜吃多了会伤牙齿。”大家都觉得很有道理。这个人为了表现自己的聪明,就接下去说:“这很简单嘛!吃梨子时不要吃进果肉,就不会伤胃;吃枣子时用吞的,就不会伤牙啦!”这时桌上正好有一盘枣子,他便拿起枣子打算直接吞下去。

5.入木三分: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近义词】力透纸背、铁画银钩

【反义词】略见一斑 出处:

王羲之字逸少,晋朝时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书法家之一,因为他曾经做过右军将军,所以后人又称他为王右军。

有一次,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辞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时非常惊奇,王羲之写的字,笔力竟然渗入木头三分多。他赞叹地说:“右军将军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

6.见怪不怪:看到怪异的现象不要大惊小怪。指遇到不常见的事物或意外情况,要沉着镇静。【近义词】: 以怪为常、见怪未怪、司空见惯

【反义词】: 大惊小怪 成语典故

宋朝的时候,某城有个叫姜七的人,开了一家旅店,接待过往客商,也代销一些货物。

一年春天,姜七常常听见后院那边隐隐传来悲切的声音,但到那里去张望,又一无所见。次数多了,他也不以为然。

过了两个月,有五个客商来到他的店里居住。当天夜里,五个客人都听到了悲切的哭声。他们一一起床,到了后园,发现哭声从附近的猪圈里发出来的。走到那里一看,见是一头老母猪在流泪哭泣,便争相问道:“你这畜生,为何半夜里在此作怪?”

说来也怪,那老母猪竟然口出人言道:“列位不知,我本是姜七的祖母啊!我生前以养母猪为业,等产下猪仔后便卖掉,一年卖掉的多达数百头,靠此撑起了家业。我死之后受到了惩罚,被投生为猪,如今真是懊悔啊!”

第二天一早,客商们把这件怪事告诉了姜七,并规劝他好生养那老母猪。姜七不以为然的说:“畜牲的话怎能相信?两个月前我就觉察到这件怪事了。见到怪异的事不惊怪,这个怪便会自己败坏,你们不必大惊小怪。就算它是我祖母投生的,又怎么样?随它去吧!”客商们还是劝他好生奉养那头老母猪,姜七不屑再听,反跟其中一位客商争吵起来,闹得大家不欢而散。

过了两天,姜七突然患病。他怀疑是那头老母猪在作怪,便叫屠夫把它杀了卖掉。不料,姜七的病越生越重,到了不可救药的程度。临死时,他发出猪被杀的叫声。

7.程门立雪: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比喻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近义词】 尊师重教、程门度(duó)雪、立学求道

“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家喻户晓。它出自宋代著名理学家将乐县人杨时求学的故事。

“程”指程颐,杨时的老师。

8.名落孙山:名字落在榜末孙山的后面。指考试或选拔没有录取。【近义词】:一败涂地

【反义词】:名列前茅 故事梗概:

在中国宋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孙山的才子,有一次,他和一个同乡的儿子一同到京城去参加举人的考试。放榜的时候,孙山的名字虽然被列在榜文的倒数第一名,但仍然是榜上有名,而那位和他一起去的那位同乡的儿子,却没有考上。

不久,孙山先回到家里,同乡便来问他儿子有没有考取。孙山既不好意思直说,又不便隐瞒,于是,就随口念出两句:“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解名,就是中国科举制度所规定的举人第一名。而孙山在诗里所谓的“解名”,乃是泛指一般考取的举人。他这首诗全部的意思是说:“举人榜上的最后一名是我孙山,而令郎的名字却还在我孙山的后面。”

从此,人们便根据这个故事,把投考学校或参加各种考试,没有被录取,叫做“名落孙山”。

9.两败俱伤:败:失败;俱:全。斗争双方都受到损伤,谁也没得到好处。【近义词】: 同归于尽

【反义词】: 两全其美

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聪明、讲话幽默的人,名叫淳于,他知道齐宣王正准备要去攻打魏国。便去晋见齐宣王,说:“大王,您听过韩子卢和东郭逡(qūn)的故事吗?韩子卢是天底下最棒的猎犬,东郭逡是世界上最有名的狡兔。有一天,韩子卢在追赶东郭逡,一只在前面拼命的逃,一只在后面拼命的追,结果呢!它们两个都跑到精疲力竭,动弹不得,全倒在山脚下死了。这个时候,正好有个农夫经过,便毫不费力地把它们两个一齐带回家煮了吃掉。”齐宣王一听:“这跟我要去攻打魏国有什么关系呀?”淳于:“大王,现在齐国发兵去攻打魏国,一定不是能在短期内就 可以打赢的。到头来,双方都弄成民穷财尽,两败俱伤,不但老百姓吃苦,国家的兵力也会大受损伤,万一秦国和楚国趁机来攻打我们,那不是平白送给他们机会一并吞掉齐国和魏国吗?”齐宣王听了淳于的话,觉得很有道理,就停止攻打魏国的计划。

后来,大家在形容两个能力差不多的人互相争斗,不但谁也没赢还彼此都受了伤,就说是“两败俱伤”。

10.邯郸学步:指到邯郸去学走路的步法。后人用邯郸学步的意思和故事来比喻模仿别人不得法,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领忘掉了。

【近义词】鹦鹉学舌、东施效颦、照猫画虎、生搬硬套

【反义词】标新立异、独辟蹊径、择善而从 故事内容:

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寿陵少年吧!

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

成语漫画

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他一听,对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第三篇:成语故事解释xin

成 语 故 事 解 释

病入膏肓: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与膈膜之间叫“肓”。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道听途说:道、途:路。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废寝忘食: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不为五斗米折腰: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开天辟地:古代神话传说:盘古氏开辟天地,开始有人类历史。后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来没有过的。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德高望重:德:品德;望:声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害群之马:危害马群的劣马。比喻危害集体的人 画饼充饥:画个饼来解除饥饿。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东山再起: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苟延残喘:苟:暂且,勉强;延:延续;残喘:临死前的喘息。勉强延续临死前的喘息。比喻暂时勉强维持生存。

负荆请罪: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百折不挠:折:挫折;挠:弯曲。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黄粱一梦:黄粱:小米。比喻虚幻不能实现的梦想

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春风得意:旧时形容考中进士后的兴奋心情。后形容职位升迁顺利。东施效颦:效:仿效;颦:皱眉头。比喻胡乱模仿,效果极坏 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得心应手:得:得到,想到;应:反应,配合。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比喻技艺纯熟或做事情非常顺利。伯乐相马:伯乐: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姓孙名阳,善相马。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买椟还珠: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嫉恶如仇:指对坏人坏事如同对仇敌一样憎恨。

大公无私: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舐犊情深:比喻对子女的慈爱

骇人听闻:骇: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拔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不远千里:不以千里为远。形容不怕路途遥远。

精卫填海: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戮力同心:戮力:并力;同心:齐心。齐心合力

萍水相逢:浮萍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洁身自好:保持自己纯洁,不同流合污。也指怕招惹是非,只顾自己好,不关心公众事情。扑朔迷离:指难辨兔的雌雄。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口蜜腹剑:外貌乖巧,内心刻忌。犹言口蜜腹剑。下笔成章:一挥动笔就写成文章。形容写文思敏捷。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外面象金象玉,里面却是破棉絮。比喻外表很华美,而里面一团糟。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

出类拔萃: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栩栩如生: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鸡犬不宁:形容骚扰得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嗟来之食: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一鸣惊人:鸣:鸟叫。一叫就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盲人摸象:比喻对事物只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经验,就乱加猜测,想做出全面的判断 悔过自新:悔:悔改;过:错误;自新:使自己重新做人。悔恨以前的过失,决心重新作人。

望洋兴叹: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不拘一格:拘:限制;格:规格,方式。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脍炙人口: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和称赞和传讼 门庭若市:门前和院子里人很多,象市场一样。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舍生取义:舍:舍弃;生:生命;取:求取;义:正义。舍弃生命以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升堂入室:古代宫室,前为堂,后为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的成就。两袖清风:衣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老当益壮:当:应该;部分国:更加;壮:雄壮。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捉襟见肘: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守株待兔: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

知变通。

威武不屈:威武:权势,武力;屈:屈服。强暴的压力不能使之屈服。表示坚贞顽强。励精图治: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螳臂当车: 劳苦功高: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以强凌弱: 仗着自己强大就欺侮弱者。初生牛犊不怕虎: 天之骄子:骄子:父母溺爱骄纵的儿子。老天爷的宠儿。怒发冲冠: 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目不识丁:连最普通的“丁”字也不认识。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

掩耳盗铃: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汗马功劳:汗马:将士骑的马奔驰出汗,比喻征战劳苦。指在战场上建立战功。现指辛勤工作做出的贡献。杯弓蛇影: 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鞠躬尽瘁: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脚踏实地:比喻做事踏实,认真。

披荆斩棘:劈开丛生多刺的野生植物。比喻在创业过程中或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黔驴技穷: 黔:今贵州省一带;技:技能;穷:尽。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肝脑涂地:涂地:涂抹在地上。形容惨死。也形容竭尽忠诚,任何牺牲都在所不惜。难兄难弟:指共过患难的人或彼此处于同样困境的人

杞人忧天: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韩信将兵:将:统率,指挥。比喻越多越好。

铁杵成针: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自相矛盾: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水滴石穿:水不停地滴,石头也能被滴穿。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神机妙算:神、妙:形容高明;机、算:指计谋。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的情势,决定策略。

柳暗花明:垂柳浓密,鲜花夺目。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按图索骥:索:找;骥:良马。按照画像去寻求好马。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与虎谋皮:跟老虎商量要它的皮。比喻跟恶人商量要他放弃自己的利益,绝对办不到。盲人摸象:比喻对事物只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经验,就乱加猜测,想做出全面的判断。鹿死谁手:原比喻不知政权会落在谁的手里。现在也泛指在竞赛中不知谁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呕心沥血:呕:吐;沥:一滴一滴。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得陇望蜀: 陇:指甘肃一带;蜀:指四川一带。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

青云直上 :青云:指青天;直上:直线上升。指迅速升到很高的地位。英雄无用武之地: 昭然若揭:昭然:明显、显著的样子;揭:原意为高举,现也指揭开。形容真相全部暴露,一切都明明白白。中流击楫: 比喻立志奋发图强。

明珠暗投:原意是明亮的珍珠,暗里投在路上,使人看了都很惊奇。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视。也比喻好东西落入不识货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师:借鉴。记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欲:要;患:忧愁,担心;辞:言辞,指借口。要想加罪于人,不愁找不到罪名。指随心所欲地诬陷人。

养虎为患:比喻纵容敌人,留下后患,自己反手其害。

迷途知返:迷了路知道回来。比喻发觉自己犯了错误,知道改正。

忠言逆耳: 逆耳:不顺耳。正直的劝告听起来不顺耳,但有利于改正缺点错误 万死不辞:万死:死一万次,形容冒生命危险。万一万次也不推辞。表示愿意拼死效劳。

一丘之貉:丘:土山;貉:一种形似狐狸的野兽。一个土山里的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道不拾遗:遗:失物。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形容社会风气好。兼听则明: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

老生常谈: 老书生经常说的话。比喻人们听惯了的没有新鲜意思的话。兵不厌诈:厌:嫌恶;诈:欺骗。作战时尽可能地用假象迷惑敌人以取得胜利。滥竽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缘木求鱼: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背水一战: 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狼狈不堪: 困顿、窘迫得不能忍受。形容非常窘迫的样子。

克己奉公:克己:约束自己;奉公:以公事为重。克制自己的私心,一心为公 闻鸡起舞: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见利忘义: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

厉兵秣马: 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班门弄斧: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悬梁刺股:形容刻苦学习。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匹夫之勇:指不用智谋单凭个人的勇力。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个人得道面仙,全家连鸡、狗也都随之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

曲高和寡: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少。旧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马革裹尸: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高屋建瓴:建:倒水,泼水;瓴:盛水的瓶子。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鹏程万里:相传鹏鸟能飞万里路程。比喻前程远大。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

名落孙山:名字落在榜末孙山的后面。指考试或选拔没有录取。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困兽犹斗:被围困的野兽还要作最后挣扎。比喻在绝境中还要挣扎抵抗。集思广益:思:思考,意见;广:扩大。指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老马识途: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旗鼓相当: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

坚壁清野:对付强敌入入侵的一种方法。使敌人既攻不下据点,又抢不到物资 志在四方:四方:天下。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空前绝后:从前没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夸张性地形容独一无二。

囫囵吞枣: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开卷有益: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部分国:好处。读书总有好处。

欲盖弥彰:盖:遮掩;弥:更加;彰:明显。想掩盖坏事的真相,结果反而更明显地暴露出来。狡兔三窟:狡猾的兔子准备好几个藏身的窝。比喻隐蔽的地方或方法多。

盘根错节:盘:盘曲;错:交错;节:枝节。树木的根枝盘旋交错。比喻事情纷难复杂。穷兵黩武:穷:竭尽;黩:随便,任意。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叶公好龙: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东窗事发:比喻阴谋已败露

贪生怕死:贪:舍不得。贪恋生存,畏惧死亡。指对敌作战畏缩不前。

投鼠忌器:投:用东西去掷;忌:怕,有所顾虑。想用东西打老鼠,又怕打坏了近旁的器物。比喻做事有顾忌,不敢放手干。

因势利导:因:顺着;势:趋势;利导:引导。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天罗地网:天罗:张在空中捕鸟的网。天空地面,遍张罗网。指上下四方设置的包围圈。比喻对敌人、逃犯等的严密包围。

约法三章:原指订立法律与人民相约遵守。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

运筹帷幄:筹:计谋、谋划;帷幄:古代军中帐幕。指拟定作战策略。引申为筹划、指挥。兵贵神速:神速:特别迅速。用兵贵在行动特别迅速。

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一字千金: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标新立异:标:提出,写明;异:不同的,特别的。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

断章取义:断:截断;章:音乐一曲为一章。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两败俱伤:斗争双方都受到损伤,谁也没得到好处。南柯一梦: 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一鼓作气: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如释重负:释:放下;重负:重担子。象放下重担那样轻松。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的轻松愉快。唇亡齿寒: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风声鹤唳: 唳:鹤叫声。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

识时务者为俊杰:意思是能认清时代潮流的,是聪明能干的人。认清时代潮流势,才能成为出色的人物。乘风破浪:船只乘着风势破浪前进。比喻排除困难,奋勇前进。连篇累牍:累:重叠;牍:古代写字的木片。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

死灰复燃:冷灰重新烧了起来。原比喻失势的人重新得势。现常比喻已经消失了的恶势力又重新活动起来。不学无术:学:学问;术:技能。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未雨绸缪:绸缪:紧密缠缚。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游刃有余:刀刃运转于骨节空隙中,在有回旋的余地。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纸上谈兵: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江郎才尽: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比喻才情减退。

玩物丧志:玩:玩赏;丧:丧失;志:志气。指迷恋于所玩赏的事物而消磨了积极进取的志气。轻于鸿毛:鸿毛:大雁的毛。比大雁的毛还轻。比喻毫无价值。重于泰山:比泰山还要重。形容意义重大。

指鹿为马: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强弩之末:强弩所发的矢,飞行已达末程。比喻强大的力量已经衰弱,起不了什么作用。

第四篇:成语故事解释

指鹿为马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赵高想要叛乱(篡夺秦朝的政权),恐怕各位大臣不听从他,就先设下圈套设法试探。于是带来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一匹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您把鹿说成是马。”问身边的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有的故意迎合赵高说是马,有的说是鹿,赵高就在暗中假借法律中伤(或陷害)那些说是鹿的人。以后,大臣们都畏惧赵高。

刘备的三顾茅庐

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刘备只得投靠刘表。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谎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卧龙岗[1]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去隆中卧龙岗拜访诸葛亮。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回来。刘备只好回去了。

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刘备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平定天下。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又一次来到卧龙岗。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刘备一听,非常佩服,请求他相助。诸葛亮答应了。那年诸葛亮才27岁。曹植的才高八斗

三国时期的曹操,有四个儿子才能比较突出,各个都有一招拿手好戏,而且聪明过人。长子曹丕:有一手技艺高超的剑术。二子曹彰:力大;三子曹植:诗写的极好,古今久负盛名小儿子曹冲:智商过人,借船称象的故事,足以证明其聪明程度。在曹操的四个儿子中,最有才华的就是曹植。汉朝500多年后的魏晋时期,著名的大才子谢灵运曾赞誉曹植“才高八斗”。谢灵运出身名门,是东晋名臣谢玄的孙子。谢灵运是南朝时期著名的诗人,也是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被誉为山水田园诗鼻祖,非常有才华,高傲冷蔑,一般人是不屑一顾的。

谢灵运不仅是个诗人,还酷爱登山。他登山时常穿一双木制的钉鞋,上山时取掉前掌的钉齿,下山就取掉后掌的钉齿。这样上下山就格外的省力,而且走的稳当,这就是著名的“谢公屐”。喜爱游山玩水的谢灵运,每到一个地方游览过后,喜欢用笔记录下奇观异景,用精致工整的语言刻画山水的秀美。慢慢地,描写山水就成为了一种独立的诗歌题材。据说诗仙李白就曾非常羡慕谢灵运的生活,他的游历生活,多多少少也受了谢灵运的影响。

谢灵运曾经这样说:天下的文学之才总共有一石,其中曹子建(曹植)独占了八斗,我的才学占一斗,天下其他人共分一斗。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才高八斗的由来,可见曹植的才华与名气。从此以后,谢灵运的这句“才高八斗”就成了才学出众的代名词了。

一饭千金

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帮助汉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将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苦。那时候,他时常往城下钓鱼,希望碰着好运气,便可以解决生活。但是,这究竟不是可靠的办法,因此,时常要饿着肚子。幸而在他时常钓鱼的地方,有很多漂母(清洗丝棉絮或旧衣布的老婆婆)在河边作工的,其中有一个漂母,很同情韩信的遭遇,便不断的救济他,给他饭吃。韩信在艰难困苦中,得到那位以勤劳刻苦仅能以双手勉强糊口的漂母的恩惠,很 是感激她,便对她说,将来必定要重重的报答她。那漂母听了韩信的话,很是不高兴,表示并不希望韩信将来报答她的。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楚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从人送酒菜给她吃,更送给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她。这句成语就是出于这个故事的。

乐不思蜀

原义指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后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司马昭宴请刘禅,故意安排蜀国的节目,在旁的人都为刘禅的亡国感到悲伤,而刘禅却欢乐嬉笑,无动于衷。司马昭看见这种情形就对贾充说:“想不到刘禅竟糊涂到了这种地步,即使诸葛亮活到这时,也不能辅佐,何况是姜维呢!”贾充说:“不是如此,殿下您又怎么能吞并他呢。”

有一天,司马昭问他说:“是否会思念蜀地?”刘禅回答说:“这里很快乐,不思念蜀国。”知道了这事,随侍刘禅的郤正就指点他说:“如果司马昭再问起时,你应哭泣著回说:‘先人的坟墓都葬在蜀地,我是天天都在惦念著。’”后来司马昭再次问他时,刘禅便照著郤正教他的话回答。司马昭于是说:“为何像是郤正的语气呢?”刘禅听了大惊,睁眼望著司马昭说:“您的话确实没有错。”左右的人都笑了。

入木三分

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文章或见解深刻、透彻。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字号逸少,是东晋书法家王旷的儿子。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看见在他父亲枕下的前代的《笔说》,他偷来读。父亲说:“你为什么要偷被我秘密收藏的东西?”王羲之却笑着不回答,母亲问:“你看的是用笔法吗?”父看他年纪还小,担心他不能守住秘密,告诉王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我再教你书法。”王羲之跪了下来说:“现在就让孩儿看看这书吧,长大再看就耽误了孩儿幼年的美好才华与发展了。"父亲很高兴,于是立刻就把书给了他。还不到一个月时间,(王羲之的)书法就有了很大进步。卫夫人知道后,告诉太常王策说:“这孩子一定看过用笔诀窍,最近看见他的书法,就已老成大器。”流着眼泪说:“这孩子将来名声一定超过我。”晋帝时,在北郊祭祀,更换祝版,工匠刻字由羲之书写,笔法入木三分。三十三写了《兰亭序》,三十七写了《黄庭经》,写完后,空中有人语说:“卿的书法都感动我,而况世人呢?我是天台丈人”。天台丈人称王羲之的楷书胜过了钟繇。(本句意或为“王羲之自认为自己的楷书胜过了钟繇”)羲之书法多数不是一种字体。

单刀赴会:原指关羽只带一口刀和少数随从赴东吴宴会。后泛指一个人冒险赴约。有赞扬赴会者的智略和胆识之意。建安二十年(215年),刘备占据益州后拒绝归还荆州。孙权一面命令吕蒙强行攻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一面命令鲁肃守巴丘(今湖南岳阳),防备关羽增援。吕蒙陷三郡后,关羽果然南下,被鲁肃堵住。鲁肃以大局为重,为了说服关羽以维持联盟,邀请关羽到约定地点会谈。

谈判前,鲁肃的部下担心对方会设下“鸿门宴”,不同意他冒险去见关羽。但是,鲁肃从大局出发,毅然决然地带着几个部将,佩挂单刀赴会。在谈判桌上,鲁肃不顾危险,据理力争,“厉声呵之,辞色甚切”,驳得关羽面红耳赤,理屈词穷。尤其是鲁肃的一番慷慨陈词,更是令关羽哑口无言:“当初刘备在长坂坡时,兵马不足,计穷虑竭,吴主同情刘备没有栖身之地,才割爱借荆州以济其患,使有所庇荫。

但刘备矫饰私情,已取得益州,还想兼并荆州,这种行为连凡夫俗子都不忍心去做,何况还是有头面的领袖人物呢!我知道有这样的话:贪而弃义,必为祸。将军你我都是重任在身的 人,如果不能明白道理,做不到以义辅主,反而一味袒护其短,哪里会有什么帮助呢?” 最后,孙刘两家达成协议:平分荆州,“割湘水为界,于是罢军。”至此,鲁肃不但赢得了这场谈判的胜利,还维护了孙刘联盟的团结局面,其功可谓大也。单刀赴会主人公明明是鲁肃,结果却被按在了关羽的身上。《三国演义》作为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是有很大的价值,但是小说最重要的是要使人物角色有自己的特点,所以难免会发生张冠李戴的现象。

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曹操带兵攻打宛城(今河南南阳)时,部队行军长途跋涉,路上又找不到取水的地方。士兵们都很口渴。曹操为了不耽误行军,指着前面一个小山包说:“ 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用来解渴。”士兵们听后,嘴里都流出口水。终于到达了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铁杵成针: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世人说唐朝大诗人李白,少年求学的时候,长期读书没有成果,打算放弃。

渡过了小溪,看见河边有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很粗的铁棍。李白好奇的问:“老婆婆,您磨铁棍做什么呀?” 老婆婆说:“我要把它磨成绣花的针。” 李白吃惊的说:“哎呀!即便是一般的铁棍,也难以磨成那么细的绣花针,您怎么还偏偏找了根鸭蛋粗的铁棍,就算是像我这样的年轻人,磨一辈子也未必能把这根铁棍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啊!”

老婆婆笑呵呵的说道:“哈哈哈,小朋友你有所不知,家中只有我手里的这一根铁棍,这还是我当年风华正茂之时,一直没有用过,留下来没打磨过的,原打算作为厨房做饭之需的烧火棍呢。而且,我并不担心自己会空耗岁月,也没有什么到头来白忙一场的无聊杂念,只要我还活着一天,就会坚持不懈一天,把自己这根铁棍磨的比昨天更细那么一点,最后自然就磨成绣花针了嘛。” 李白听后很有感触,想到自身的缺陷其实是可以用持之以恒的刻苦来弥补的,如此一把年纪的老人都能有信心去做看起来希望渺茫的事情,我怎么可以因一时的挫折就随便半途而废,放弃所追求的理想呢,于是马上返身回到学院继续读书。

一年之后,李白再次下山,找到那位老婆婆,在感谢对自己指点的同时,也看到那根铁棍真的细了很多。

若干年后,李白终不负天赋才华,写下大量流芳千古的不朽诗篇。

凿壁偷光: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大户人家不识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用书资助匡衡),并不要报酬。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

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是三国赤壁之战里的著名桥段,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第五篇:以逸待劳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以逸待劳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汉字书写】:以逸待劳

【汉语注音】:yǐ yì dài láo

【成语出处】:春秋。孙武《孙子·军争》:“以近待远,以佚(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成语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指作战、工作等方法。

【以逸待劳的意思】:逸:安闲;劳:疲劳。作战时做好准备,养精蓄锐充分休息,等待奔波疲劳的敌人进犯时有力地给予出奇制胜的回击。比喻要保存实力。这一计是三十六计中的第四计。

【以逸待劳的'近义词】:养精蓄锐、一张一弛、有劳有逸;

【以逸待劳的反义词】:疲于奔命;

【以逸待劳的故事】

汉朝时期,大将军冯异派兵去攻打一座城池,另一个部队派出更多的兵力向这座城池进军,也想占领这座城池。冯异的军师这时侯劝他说:“敌人兵力强大,不如我们撤兵吧。”冯异说:“我们只要在敌人到城池之前赶到,然后安营扎寨士兵们养精畜锐,等敌人刚来的时侯趁他们还很疲劳,我们就能把他们一举奸灭。”于是冯异下令军队快速行军,在敌人之前便赶到了这座城池。他叫士兵把城门关好,不准走漏半点风声,以免打草惊蛇,并让士兵们吃饱喝足,好好休息,等待敌军的到来。果然,第二天敌军到城池的时侯士兵们累得都东倒西歪了。他们看到城池里没有丝毫动静,便准备进城休息,这时侯城里战鼓突然响了起来,冯异带着千军万马冲出城池,一骑精锐之师势如破竹把疲惫的敌军杀得四处乱逃。

【以逸待劳例句】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九回:“孔明笑曰:‘何其愚也!吾令汝等去,自有主见:吾昨夜仰观天文,见毕星廛于太阴之分,此月内必有大雨淋漓;魏兵虽有四十万,安敢深入山险之地?因此不用多军,决不受害。吾将大军皆在汉中安居一月,待魏兵退,那时以大兵掩之:以逸待劳,吾十万之众可胜魏兵四十万也。’”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十八回:“老师的事情,门生还有不竭力的吗?但有一件,我们也只可以逸待劳,以静待动,等他们来请教我们。”

【以逸待劳造句】

1、在股市里频繁交易往往力不从心,倒不如以逸待劳寻找最适合的机会再介入。

2、每次热血传奇攻城的时侯我们都以逸待劳,等他们打得精疲力尽我们再卷士重来打得他们狼狈不堪。

下载才高八斗的解释及成语故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才高八斗的解释及成语故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才高八斗造句

    学惯用才高八斗造句前,你须要先学习。他才高八斗,在本地小著名气。他是一位才高八斗的学者,大家都很尊重他。舅舅是才高八斗的文学作家,他写了很多小说都有许多读者。想要才高八......

    击楫中流的成语故事解释

    成语故事—击楫中流出自《晋书·祖逖传》,比喻立志奋发图强。【注音】jī jí zhōng liú【出处】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晋书·祖逖传》【......

    后生可畏的成语故事及解释[五篇范例]

    后生可畏的成语故事及解释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成语有很......

    成语及成语故事

    考点名称:成语 成语: 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

    成语故事及主人公

    成语故事及主人公 战国: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

    成语故事及主人公

    成语故事及主人公 卧薪尝胆(勾践 )破釜沉舟(项羽 )闻鸡起舞(祖逖 ) 凿壁借光(匡衡 )负荆请罪(廉颇 )完壁归赵(蔺相如) 鞠躬尽瘁(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 )入木三分(王羲之) 图穷匕现(荆轲 ) 三顾......

    成语故事及主人公

    成语故事及主人公 卧薪尝胆(勾践 )破釜沉舟(项羽) 闻鸡起舞(祖逖 ) 凿壁借光(匡衡 )负荆请罪(廉颇) 完壁归赵(蔺相如) 鞠躬尽瘁(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 入木三分(王羲之) 图穷匕现(荆轲 ) 三......

    才高八斗的故事简介

    “八斗”是南朝诗人谢灵运称颂三国魏诗人曹植时用的比喻。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的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后来人们便把“才高八斗”这个成语比喻文才高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