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论文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独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科学活动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那么,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针对这一问题,笔者着重从如下几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自主学习;小学数学;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当前学校和我们老师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是近年来开始提出和研究的新鲜课题。所谓的“自主学习”就是在教学生知识的时候,让学生能够自己积极主动的去学习知识,主动的与老师配合着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但是,这种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尤其是在一些农村小学中,许多老师在课堂上还是以老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坐在下边听的模式为主,他们觉得学生的实践完全可以留在课堂以外。但是老师在课下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只注重课堂上的时间,忽视课外时间,只重视书本上的知识,忽视实践能力,只注重学习结果,忽视学习的过程,这是当前小学老师还存在着的普遍陋习。由此可见,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小学尤其是农村小学里还是没有得到很好的推行。所以教学理念的改变还是现阶段农村小学还需要进行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农村小学要走出现在教学上遇到的困难必须要进行的路径。根据我近几年在教学中推行“自主学习”中取得的经验,总结如下几条,供大家学习研究:
一、教师教学中要尽量跟学生以
一种朋友的关系进行交流,使教学氛围和谐,提高学生学习意愿数学教学的过程是一个老师与学生生双向互动的过程。老师把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再把自己的学习情况通过各种途径传递给老师。在以前我们老师得到反馈的途径比较单一,一般是通过作业和考试,但这种途径存在着很多的弊端,我们往往只能看到结果,了解不到过程。许多学生在课堂上不敢提出自己的观点,没有消化的知识也不敢问老师,怕被老师责备。所以,创造一个活跃的和谐的民主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言,敢于问问题,形成一个积极活跃的气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教学环境中,形成正确的师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老师要时时相信学生关心学生,使学生从心底喜欢老师,愿意与老师交流,从而喜欢上数学课。另外,老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学生,不能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积极引导他们学习、提问、交流、互动。让他们自己加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形成一个积极主动活跃的课堂,而不是死气沉沉只有老师在讲的课堂。我在教学中一直坚持一下几个原则:
1.学生回答问题时,其他学生必须认真听,如果出错不可以嘲笑,但是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
2.老师不是完全正确的,允许学生们对老师的错误提出自己的意见。
3.一些简单的题目由学生进行讲解、讨论,最后老师再进行补充。
4.学生不会的题目可以问老师,老师要耐心讲解,不会责骂。也可以问同学,同学不可以嘲笑,并要积极帮助不会的同学去解答。在我的坚持下,教学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同学们不但不害怕上数学课,反而很喜欢我去给他们上课。
二、要积极引导学生的思路,不能直接告诉他们结果,让他们自己思考,发现学习中的乐趣
积极的引导学生的思路,让他们自己思考,自己得出结果,发现学习过程中的乐趣。学习数学是一个开发智力的过程,所以小学数学不但要注重学生学习的知识,也应该注重对学生智力开发的引导。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利用数学本身所具有的逻辑性,引导学生去自己思考,一步一步得到正确的答案,使学生喜欢上这个过程,学会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解题能力,让他们自己爱上数学学习,自愿的去学习数学。
三、要教导学生学会自我反思,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思考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在《论语》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可见自省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请。所以我们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反省自己评价自己,同学之间也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四、对待不同的学生,老师要用不同的方法,要有不同的要求在一个班级中,有许多的学生,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对数学的理解能力也各不相同。有的同学脑筋转的特别快。老师只需要讲解一遍,他便学会了。但是有些同学学起来却比较吃力,他们需要老师多讲解几遍。所以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有统筹的考虑,写出合理的教学方案。这样也不会耽误到反应快的学生的进度。反应慢的学生也可以在较简单得题目练习中得到巩固,不会因为题目太难打击他们的信心。综上所述,我们应立足于课堂教学来进行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结合生活,寓教于乐,让学生轻松的学习,快乐的接受知识。
参考文献:
[1]许宏伟.数学教学中的自主学习[J].黑河教育,2011.12.
第二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孟子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源,故君子欲其得之也。”意思是说,一个人要有较深的造诣,须用自学的方法达到。郭沫若说过:“教育的目的就是养成自己学习,自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提到“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比传授知识更重要。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和自己的学习能力,自主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自我监控和调节学习过程的一种学习方式。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一般都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运用材料学习的方法,独立获取知识,且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需要,不仅有助于学生终生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
趣是最好的老师。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至关重要的条件,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措施。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的成分,也是发展智力潜能的契机。只有那些对数学学习有浓厚兴趣,把学习看成自己的愿望和需要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整个认识活跃起来。
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要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有了兴趣学习就有了良好的开端,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如某老师在教学“年、月、日”时,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小明的爷爷今年2月29日过第26个生日,你们猜猜明的爷爷今年多少岁?”有的从一年一个生日的生活经验出发,顺口答,“26岁。”教者问,“小明的爷爷今年26岁,那小明的爸爸今年该几岁?有26岁抱孙子的爷爷吗?”学生哈哈大笑,一想也是,那有26岁抱孙子的老爷爷,岂不早了点。同学们你看我,我看你,不知怎么回事。就在充满疑问时,教师说:“要想弄清这个问题,学完“年、月、日”这节课就明白了”。在兴趣盎然中学生进入了新课的学习。其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把数学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并且最终为生活.学习数学的 目的是为了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为了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再次,学习本身就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既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对学习过程产生兴趣,即变“苦学”为“乐学”,变 “要我学”为“我要学”。为了保持兴趣可运用教具,电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多种感官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也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还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通过组织相互交流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学法的指导
学习方法是完成任务的途径和手段,它的实质可以概括为“会学习”,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掌握学习方法比掌握书本知识更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一旦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好比掌握了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就可以不断地获取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给学生方法的指导,交给学生点石成金的指头,比给金子要好得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最优途径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获得具有选择和运用适当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的能力。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一般可按以下几方面进行。首先是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引导学生掌握具体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明了各种学法的运用范围,使学生在特定的 学习情境中能够选择有效地方法进行学习。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赞可夫认为:“学生不只是掌握学习内容,而且要自我观察分析自己的学习过程’'这里的学习过程正是学习方法指导的重要途径。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的一个关键的方法是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如在课堂提问时部分教师往往满足学生正确的答案,一个或几个学生答对,别的学生为什么答错,则一概不予追究,由于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次答对,下次不定答对。因此教师不能满足于结论。而应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尤其是当几个学生的结论不一致时,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启发学生,你是怎样知道的?你的思考过程是怎样的这不仅使学生有效地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而且还可以在全班起到交流的作用。再次,引导学生正确归因。学生学习过程中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错误,除了偶然的疏忽,通常有其学习方法上或思维方法上的不足之处,教师要引导学生研究产生错误的根源,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并加以消除,学生能找到错误的真正原因,并加以纠正,那么就意味着学生已经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学法交流,每个学生学习过程不尽相同,各有其独到的方法,在同一学习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引导学生交流总结学习过程,不仅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而且能优化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实践运用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 工具”,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方便,才是数学课程学习的真正目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让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又能在实际的生活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那么数学知识才能成为活生生的知识,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才能够达到在用中学,在学中用的境界。如在教学组合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时,让学生计算操场的周长和面积,安排学生量一量从而获取相关的数据,捕捉相关的数学信息。在统计知识的教学时让学生统计学校及班级的男女生人数,又如每条小船限乘4人,17人需要租条船,你认为怎样分才合适?这些实际生活问题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学生真正教活。学生在生活中,在操作中学,其自主学习能力定会得到提高。
第三篇: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论文
在体育教学中仍有部分教师使用让学生步调一致的机械似操练的教学方法,像“齐步走”、“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导致一部分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吃不饱,也吃不到”,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受不了”,大大抑制了学生学习与练习的积极性。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呢?
一、转变教学观念,创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相处的氛围上必定是和谐的。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起着主导作用
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转变旧的教育教学观念,要从“师道尊严”的权威中完全解脱出来,俯下身子,去用心聆听孩子们的心声。学生虽然是未成年人,但他们同样是独立的、有人格的、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教师与学生只是在教学活动中担当着不同的角色,并没有人格上的高低贵贱之分,必须平等地对待和关注每一位学生,了解并尊重孩子们的个性差异。这样才能建立起新教育形势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形成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2.要关爱学生,以情动人
“感人心者,莫过乎情”。寓情于教,以情动人是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之一。爱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纽带,只有师生关系处在关爱、平等的和谐氛围之中,学生才能大胆地在学习中体验、创新、提高。要在教学中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必须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沟通与交流。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善于蹲下和学生谈心,体贴、关爱学生,善于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多微笑、多表扬,表现出师爱的真情,克服过去学生惧怕体育老师的现象,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教育学生。
有了这样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自然会心情愉悦,乐于参与,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得到极致发挥,从而为“自主学习”奠定坚实的思想与心理基础。
二、改变教学模式,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及时转变角色,改“一言堂”为“群言堂”,变主讲为主导。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主要是学生的主动练习,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充分展示自己的运动才能,真正让自己成为课堂的主人。
1.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学校最大的浪费在于儿童在学校中不能完全自由地运用已有的经验,采用自己的方法获取知识。”体育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完成“要我学”到“我要学”,形成“学会”到“学会学”的转变。例如传统的投掷内容的教学,如果让学生面对面站立进行投掷练习,几次练习后,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失去练习的兴趣,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进行投掷练习,他们有的选择正对投掷方向的练习,有的选择侧向的练习,有的选择助跑投掷练习,更有一些喜欢游戏的学生展开了投掷游戏大战,个个练得满头大汗,不亦乐乎。同时注意合理的分组,注重孩子们的安全。实践再一次证明,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可以克服传统教学的许多弊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既照顾到全体学生,又有利于学生个体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2.让学生自主选择合作伙伴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一般不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与练习的伙伴,认为自由组合练习小组易形成“小帮派”,扰乱课堂教学秩序,这是由于我们总是站在教师的立场上,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身体和情感需要。在教低年级立定跳远教学时,我就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伙伴,大多数学生会选择与自己关系密切的同学在一起。他们一起练习、互相纠正,共同交流与总结,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实证明,采用这种形式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合理多样地变换教学组织形式,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1.创设教学情景,提高学生认知与练习的兴趣
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学习场景,容易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情绪会变得高涨,参与活动的主动性被激发。学习动力增强,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动作、技能,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如在三年级立定跳远的教学中,我创设去“池塘郊游”的教学情境。在音乐伴奏声中,小朋友们来到“郊外”,在教师的引导下做各种自己想到的跳跃游戏活动,孩子们在创设的“大自然”氛围中学习、体会并练习小青蛙跳的本领,情趣盎然,兴趣倍增。通过生动形象、富有情感的情景创设,促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引领学生观察、思考、练习,在学习模仿演练小青蛙的跳跃本领中,领悟并初步掌握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通过情景教学活动,学生体会到了主动参与活动的快乐,学习效果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得到了充分提高。
2.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游戏
小学生是极其好胜的,对于各类体育游戏比赛他们往往乐此不疲,特别是当老师和他们共同作为参赛的选手比赛时,他们会异常地兴奋。师生之间的民主与平等,能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更多的互动时空。
体育课堂教学期待着自主性教育,只有学生学会了怎样学与练,体育课堂教学才会变得有序、有乐、有趣、有健康,才能让体育课堂真正成为孩子们生命活力的“健康之泉”。
第四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中反对传统的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提倡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一、创设情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首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传统的教学理念使不少教师把课堂当作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在不知不觉中垄断了学生的学习主权。而作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本应该具有自己支配学习时间的权利。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保证学生拥有自己支配的课堂自学时间,这是自主学习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有安静地自读自悟的机会,真正落实从学习过程走向知识的体验,达到自得的效果。其次要确保全体学生的参与。课堂教学应避免由少数学生的活动代替多数学生活动,使所有学生都能够跳一跳摘到果子,享受成功的喜悦,继而以更饱满的热情参与下面的学习。对“学困生”还要有一个倾斜政策,不但要多给他们表现发挥的机会,还要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
二、教师应做引领学生发展的导师
1、多导读,少讲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遵循“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古训,要引导学生多读,或默读、朗读、品读、分角色读、表演读、跟录音读……或齐读,或个别读,或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读,或小组竞赛读……不同的读法,不同的形式,目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读懂,自己在读中去感悟文章的真情,去感悟人生的真谛。教师少讲一些,做到学生能读懂的地方不讲,学生通过讨论能理解的问题不讲,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能解决的问题不讲,优生能帮助差生解决的问题不讲
2、多情趣,少刻板。语文课要上得情趣盎然,应杜绝一板一眼地照本宣科,杜绝统一,杜绝标准答案;课堂上要允许学生插嘴,允许激动的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表情达意,允许学生出错。在语文课堂中,即使是教学生字,也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有的教师把学生读书的方式教得整整齐齐,还自以为“漂亮”,殊不知这种追求统一、追求标准的刻板教学方式曾扼杀了孩子们的多少灵性。作为教师,何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记忆的支点,寻找震撼学生心灵的情感,为何要像填鸭子似的硬“塞”知识给学生呢?
3、多民主,少特权。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权威”角色。教师不是简单的教学管理者,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
师生之间应该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小学语文课堂也应该成为民主化的课堂。在此,教师没有特权,教师应做的是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作适当的点拨,恰到好处的引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任何一个学生都没有特权,任何一个人也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合作的伙伴关系,全体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自由和权利。
三、提供实践空间,巩固学习成果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这也是“互动式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我个人认为,这个“实践”应该包括阅读实践和生活实践。阅读实践就是引导学生获取间接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而生活实践,简单一点说,就是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现行语文教材就体现了要引导学生亲自实践的开放性教学的特点。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为学生多提供一些实践的空间。总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大胆探索,放开手脚,努力构建一种自主发展的教学环境,创建和谐高效课堂。
第五篇:小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小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随着中学新课程的贯彻实施,“如何结合学科特点与思维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的问题已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和中学教师在工作中亟待思考与探索的课题。作为中学学科之一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有没有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必要呢?答案是肯定的。且不说良好的体育学习能力对学习其它学科带来的良性影响,单从体育课程本身来说,要彻底解决教学时数的有限性、体育项目种类的广泛性与发展性、学生个体兴趣爱好的差异性与层次性三者之间的矛盾,只有在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方面下功夫。更为重要的是,在高节奏高效率的未来社会生活中,人们需要良好的学习能力来实现自己对终身体育的依赖性和对锻炼方式的个性、多样化需求。不难想象,在未来社会众多传统与新兴体育项目中,能根据自己工作性质与健康需要合理选择锻炼方式并能进行个性化改进与创新的人,才会真正成为未来社会的良好适应者。
那么,体育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来达成学生对体育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学习能力呢?
一、激发学习兴趣,营造课堂氛围
学习心理学认为,个体的学习欲望与班集体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催化剂。作为体育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应把它作为首要工作来抓。首先,优化教学设计,强化学生已有兴趣,逐步拓宽兴趣范围。由于“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现象在教学中的广泛存在,教师在选择“教什么”和“怎样教”策略时,应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发育特征,把他们喜爱的运动项目和组织形式作为突破口,一方面挖掘出们对喜爱项目的兴趣深度,另一方面积极引导他们向更多更广泛的项目产生兴趣。以篮球教学为例。多数中学生喜欢篮球运动,但却厌倦教师从基本功教起,总希望直接比赛。教师在教学时不妨因势利导,先组织学生观看比赛、参加比赛满足其心理需要,再诱导其对比赛中出现的问题(如控球能力差、投篮命中率低、配合出问题、无谓犯规多等等)进行发现和探究,达到重新认识篮球基本功重要性的目的后再回到基本技术教学上来,他们学习基本功的兴趣就会大得多,刻苦学习的程度也会得到较大的提升,接下来的工作就好做了。在此基础上,教师积极引导他们走出狭窄的兴趣空间,对更多更广泛的运动项目产生学习兴趣。其次,开展目的教育,激发学习兴趣。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和价值取向能力,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让他们懂得:积极参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既是增强体质提高心理耐挫力促进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在合作与竞争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需要,更是形成学习个性、带动综合学习能力发展的需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第三,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良好课堂氛围。众多的体育教学实例证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可因喜欢体育教师而转化为对这一学科的喜爱,也可因不满教师的管理方式而演变成对这门学科的厌恶。建立“合作式”、“伙伴式”、“互助式”师生关系,使之从“紧张”走向“和谐”,师生成为相互依赖、无话不谈的朋友,是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重要保证。
二、挖掘教材教法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学习素质
良好的素质是培养学习能力的基础。从体育教学角度看,影响学习能力发展的因素较多,如注意力、记忆力、观察理解力、分析判断力、模仿与纠错能力、想象力与创造力、协调与灵活能力、自控自制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等。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如果能巧妙运用教材教法的教育功能,在有意无意中渗透,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在教材方面,用适当的队列练习教材培养其注意力与自控自制力;用体育游戏、竞赛等形式培养其机智敏捷能力;用中长跑项目锻炼其意志力;用集体性项目培养其合作竞争力、想象力与创造力等等;在教法方面,让学生观看正误对比示范等培养其观察力与模仿能力;让学生在练习中思考问题培养其分析判断力;让学生在理解中掌握运动技能培养其理解与记忆力;让学生进行相互评价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等等。当然,教材与教法的选用,应视学生实际灵活掌握,不宜机械搬用。
三、引导学生尝试利用各种资源自学自练,培养千人千面的学习个性 中学生一个很大的学习特点是在模仿中学习,在模仿中提高。利用这一特点,教师可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尝试利用各种资源(如课堂,网络,影视录像,图书馆,社会生活等等)进行自学自练,或学习自己喜欢但学校条件无法满足的运动项目,或改进动作技术、提高运动技能等,以培养学生的自学个性。比如,在“武术教学”单元开始前,给学生布置适当的课外作业,让他们预习教材进行了解性学习,根据自己条件搜集相关资料(如武术的渊源与现状,武术和种类与技法特点,武术比赛录像,武术比赛规则,武术家的生平与轶闻趣事等等);在单元教学开始时,教师腾出一定的课堂时间,先让准备充分的同学展示学习心得与搜集资料;在教学接近尾声时,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比赛,让学生通过比赛、评价等形式发现与探究问题,改进与提高技术水平。对学生来说,“搜集与了解”、“展示与观摩”无疑是一个锻炼自学能力的过程,为了取得比赛胜利,他们会花上十倍于平时的精力去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学习,会积极地去研究对手确定自己的比赛战术,从而培养了自己的学习个性。当然,“模仿性学习”易犯的毛病就是“机械模仿”,为避免这种情况,教师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白教材仅仅是例子而不是全部,老师“举一”的目的是希望他们“反三”而不是机械照搬,另一方面要鼓励他们积极拓宽学习视野,丰富学习技巧与方法。
四、营造合作学习的环境与氛围,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自学个性的同时,选择一些集体性、互助性项目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他们重视集体智慧、增强团队意识、促进人际交往的意识,也有助于开阔他们的学习视野,丰富他们的学习方法,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在体育教学中,当一些技术较复杂或掌握难度较大的运动技能教学进入巩固与提高阶段后,可开展互助式的合作学习,比如蹲踞式起跑、俯卧式、背越式跳高,篮球“行进间上篮”,技巧中的鱼跃前滚翻,武术中的平衡动作、腾空动作等等,让优秀学生指导或大家互帮互助,有效地提高动作质量;在一些技术难度不大、协作性要求较强的项目中,如集体跳长绳、拔河、划旱船、接力赛等等,有目的地组织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竞赛,能较好地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能力。以“自设障碍接力赛”为例,教师讲明比赛规则与安全要求后,给各小组提供相同器材(如体操垫、跨栏架、条凳、跳绳、皮筋、标杆等等),要求他们自己动手设置好滚翻、跳跃、爬行、跨越、穿绕等规定障碍,看谁时间最少、效果最好,培养其分工与协作能力;允许学生自定障碍顺序,自定出场顺序及讨论比赛战术,激发其想象力与创造力;在比赛中评选“最佳创意”、“最佳配合”、“最快速度”、“最佳动作难度”、“文明拉拉队”小组,刺激学生为争取获奖而以更认真、更积极的态度参赛。
五、适时运用合理的分层辅导与评价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自信心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是必然的。即使是体育尖子,当遇到经过多次努力,还是没有完成较难技术或取得自己希望的运动成绩时,也难免会出现沮丧情绪,产生放弃想法。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使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是没有用的,只会事与愿违,使学生“怕学厌练”的情绪恶化,而应该和他们一起找原因、想办法,开展针对性辅导,帮助其达成期望目标。在转化“体育学困生”时,应根据不同的“学困原因”采取相应的分层辅导策略。对于因对教学内容兴趣不高而不愿努力的学生,应以加强思想工作激发学习兴趣为工作重点;对于因体质较差造成学习困难的学生,应该给予他们热情的帮助、及时的肯定、中肯的建议和分层的目标要求,帮助他们走出自卑、重树学习信心。不论采取哪一种方式,都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六、引导学生在反思中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完善自己的学习个性 反思教育观告诉我们,反思性学习是对学习的再认知、再思维、再评价过程,它是一个不断进行的批判性学习过程。通过反思,学习者对无效或低效的学习经验予以摒弃,对高效的方式方法进行总结与升华。反思性学习开展得好,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下一步学习,使学生的学习个性逐步走向完善。体育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教育智慧,抓住各种有利时机,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侧面进行及时反思。如反思自己的学习计划是否切实可行,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有效,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否利于实现学习目标,学习进步(失利)的主要因素和关键因素分析是否准确等等。
七、教师也要加强反思性学习,努力改进学法指导水平
一方面教师要注意经常深入到学生群体,了解他们对学法指导的意见与建议,与学生一起研究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要加强与体育教学专家、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及时学习了解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经验,在改进中提高。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宏伟目标告诉我们,“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方式将是人类紧跟时代步伐、融入主流社会的重要手段,不会学习的人将成为未来社会的文盲。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就必须让学生完成学校教育阶段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这是历史赋予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学科教师的使命。作为学科教师,应该从每一学段(年)、每一单元、每一课时做起,把能力培养观念融入到实实在在的教学行动中去,对学生进行点点滴滴的潜移默化,逐步达成学生的“乐于学习”、“自觉学习”、“刻苦学习”行为,才有可能使今天的学生在明天的社会建设中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者与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