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过年时的记忆散文
春节,俗称“过年”,是汉族人特有的传统节日。在我的记忆里,过年有着诸多的辛酸和快乐,在心里留下今生难以磨灭的回忆。
父亲出生在解放前。听父亲说,他小时候父母双亡,与几个哥哥相依为命,苦撑着过日子。天天被贫穷和饥饿困扰着,难得吃一顿饱饭,更别说吃上馒头、水饺之类的饭食了,那简直是无论如何都奢侈不到的味道。
有一年快过春节了,腊月二十三是农村传统的小年,家家户户要辞灶。那天,刺骨的西北风呼呼地刮了一天,夹杂着从天而降的雪花阵阵吹来,打在脸上让人睁不开眼睛,躲在透风的房子里都让人禁不住直打冷颤。缺衣少穿,饿了一天的父亲哥几个想生火做饭,实在是无米下锅,只得找来一些干地瓜秧根放在锅里用水煮着吃。即使这样的饭食也吃不饱,每人将就着喝一两碗稀稀拉拉的地瓜秧菜汤了事。天快黑的时候雪停了,因为我父亲年龄最小,听到外面有放鞭炮的声音,再也坐不住了,他就偷偷地溜出家门,跑到村中央杨家胡同一家富户人家门前看小伙伴放鞭炮。恰巧这家主人出门送客,看到我父亲瑟瑟发抖地站在墙角,手脸冻得发紫,腿也直打哆嗦,便心生善意,回家让老伴拿来一个瓜干煎饼给我父亲吃。我父亲拿着这个救命的瓜干煎饼,自己舍不得吃,一溜烟跑回家,和几个哥哥分着吃了。弟兄几个一边吃一边流眼泪,就这样算是过了一个小年。真可谓富人过年,穷人过关哪!
解放后,穷人翻身当家做了主人,老百姓的日子也一天天好转起来,基本解决了吃饭穿衣问题,可还是有的时候日子过得有些窘迫。在我十岁那年,临近春节,有的人家早已买来一些煤炭生火炉子过冬了。可我家由于底子薄,人口多,没有闲钱买煤炭生炉子,只得到村外路旁树林捡拾些树叶草根当柴禾做饭取暖。到年底了,父亲才从姥姥家挑回一担碎煤块,平时舍不得用,只有等到亲朋好友来我家串门时才在屋内的火盆里放一点碎煤块取暖用。有一天看着即将用完的燃煤,父亲流下了辛酸的泪水,我们兄妹几个都跟着父亲哭了起来。当年这些悲惨情景令人难忘。
我十二岁那年,腊月二十是我二姨出嫁的日子,那时我父亲听从村委安排,带领一批青壮年劳力到外地出夫参加整治祊河大会战劳动,没时间回家。母亲就让我和大妹(当年十岁)一起抬着半袋子小麦送到姥姥家,等二姨出嫁来客人时磨面蒸馒头吃。一听说要去姥姥家,大妹高兴地一蹦老高,母亲给我们收拾好,我俩就抬着小麦出发了。大妹在前面,我在后面,两人用一根短木棍当扁担抬着半袋子小麦一路小跑着滋悠悠地往前走去。从我家到姥姥家有十多里路,一开始我俩挺兴奋的,抬着麦子走一会跑一会的,还没觉着累,走了不到一半的路程就感觉到累了,肩膀疼得好像针扎一样。那就歇一会吧!然后接着往前走,看着大妹气喘吁吁的样子,我就悄悄地把绑口袋的绳子往自己这边拉一拉,以减轻大妹肩上的重量。越往前走越觉得累,连两条腿也不听使唤了,可还得坚持走下去。好不容易到了姥姥家,姥姥看我们个个喘着粗气,小脸热得通红,心疼地说:“累坏了吧,快到屋里歇一歇吧!”等了一会,姥娘煮了两小碗纯白菜馅的饺子,我和大妹吃得那个香啊!吃着吃着,我发现姥爷的碗里只有几个饺子漂在水里。原来,姥娘煮的水饺不够吃的,特意给我和大妹盛得满满的,只给姥爷盛了几个饺子,在嘴里慢慢嚼着,舍不得吃。那时候的生活有多困难可想而知了。后来,大妹的后脊梁长得有点弯曲,估计与这次抬东西有关,是重物压坏了脊柱造成的。等到二姨出嫁的那天,我因为贪睡起晚了,早晨起床一看,送亲的队伍早已不见了踪影。
我上五年级那年,过年能放上几个鞭炮是再高兴不过的事了,一般人家的孩子是没有钱买鞭炮的。我因为本村一亲戚家的大舅平时非常疼爱我,快过年的时候,总要给我一些压岁钱,还要给我买几挂小鞭炮放着玩。要知道这两挂小鞭炮可是我的宝贝呢!一天放三个五个的,舍不得浪费,生怕等到过年的时候没有了。那天有一个鞭炮没响,剩下一丁点引信捻子露在外面,我就学着大孩子的样子,将鞭炮固定在院子里的一个石台子上面,划着火柴去点,还没等我转过身子,砰地一声鞭炮就炸响了,把我右手的虎口部位熏得漆黑,还裂开一道血口子。疼得我嗷嗷直叫。父亲赶紧给我包扎伤口,这次意外疼得我几宿都没睡好觉。
到了年后的正月十五元宵节,吃晚饭的时候,父亲告诉我说,公社驻地今晚有放电影的,放映完后还有烟花表演。看烟花表演,太好了,我央求父亲今晚一定带我去看,父亲爽快地答应了。吃过晚饭,我就跟着父亲一起朝公社驻地走去,一路上有许多去看烟花的同伴。到了场地,电影刚刚开始,放的什么片子我早已经忘记了。等电影放完,喇叭里传来通知,让大家往外走一点,腾出一片空地好放烟花。大家都自觉地往外走,让出一大块空地,只见四五个小伙子,先将烟花摆放在场地中央,然后一个一个地点燃烟花,只听啾啾的声音不断传来,烟花腾空而起,在空中炸响,烟花飞溅,向四面散开,真是壮观。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看烟花表演,给寂静的乡村春节增添了绚丽的光彩。
我的童年,伴随着这些辛酸的故事和快乐时光一点点成长,一个个珍贵的瞬间变成美好的回忆,让人终生难忘,回味无穷。
第二篇:过年时的日记350字
新年,是全国人开心的日子。俗话说“新的一年有新的希望”,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过年时的日记350字,希望能帮到你!
过年时的日记350字(1)
在一阵阵爆竹声中,一阵阵欢歌笑语中,我们终于迎来了春节!春节,是中国最盛大的节日,也是我们最高兴的日子。家家张灯结彩,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爸爸妈妈也早早地把家里布置一新,置办了年货,我眨着幸福的眼睛,穿着新衣服在大衣柜镜子前照来照去,真是美极了!
大年三十下午爸爸领着我把鲜红的对联贴在院門上,晚上全家围坐在一起吃着香气四溢的饺子,心中感到是那样的温暖,看着精彩的春晚节目,静等着新年的钟声敲响……
大年初一上午,亲戚朋友们都赶来拜年了。大家相互问候,热闹非凡。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婶婶还给我压岁钱了呢!中午时分,亲戚朋友们欢聚一堂,大家平时难得见上一面,和他们在一起吃饭真是高兴极了!餐桌上摆满各色美食,鸡、鸭、鱼、肉丰盛极了,还有我最爱吃的鱼香肉丝呢!大家举杯同庆,喜悦挂在每个人的脸上。大家都提议拍张合影留作纪念吧,爸爸拿起照相机拍照,大家立刻欢笑起来,大声喊道:“茄子!”镜头里映出一张张充满笑容的脸庞。
晚上,在美丽的月光下,我和哥哥们一起点燃了手中的烟花,顿时就喷出了美丽的火花,漂亮极了!看着这美丽的景色,别提有多开心了!
过年时的日记350字(2)
冬天刚默默的走了,初春又悄悄的来临。它的来临使大地焕然一新,让我们告别了冬天的寒冷,迎来了春天的温暖!
清晨,我在校园的天空中时时都可见燕子从上方飞过,一边飞一边唧唧的叫着,好像在说“春来了、春来了”。不仅是燕子能感到春来了,我也能感到,因为每当微风吹过,就可闻到一种扑鼻清香。而且我们脱掉了冬装,换上了时髦的春装。
春天,大地从寒冬里复活过来,被人们砍割陈旧了的草木,又茁壮地抽出了嫩芽。不用人工培植,它们就在风雨滋润和阳光的抚照下,生长起来的。这时,到处都是绿海,衬托着红的、白的、黄的等鲜花,微风吹来 那浓郁的花粉青草的气息,直向人们心里钻。我们都张开嘴巴深深的呼吸着新鲜空气。
春天也是放风筝的好季节,各式各样的风筝在灿烂的天空中飞舞,小孩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昨天,阳光明媚,我和舅爷爷去贺龙体育广场放风筝。广场人很多,风筝千奇百怪,令所有的人陶醉在风筝的世界里。感受到春天的温暖!
过年时的日记350字(3)
过年有开心的事情,也有烦恼的事情,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介绍。
12点的钟声响了,妈妈拿来一块木板说:“快来,和我一起包饺子。”听了妈妈这个“命令”,非要全家出动才行。可不,就连我70多岁的老外公都要出动。我们一个一个的洗完手,系上围裙,来到妈妈那儿,忙碌的包起饺子。这会儿可就已经有十多个了。我虽中国教育总网文档频道然不会,但跟着爸爸学,不一会儿,我就捏出了一个有模有样的饺子来了。包完几个饺子后,我边抓起一把面粉与哥哥、妹妹打起了“雪仗”。那边外婆已经把那一盘盘饺子煮。我吃到自己包的饺子成就感涌上了心头。
每次拜年都是我最烦恼的时候。总是要拎着大包小包的礼品,这儿送一家那儿送一家的。有时他们还要留我们下来吃饭,天啊!到底要什么时候才能全部拜完?
这就是我的快乐与烦恼!我希望有更多的趣事发生!!
过年时的日记350字(4)
按照家乡的老规矩,过年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
从这天开始,人们都忙着准备格式的年货,大街上人来人往,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息。
到了大年三十可真热闹,家家敢做年夜饭到处飘荡着酒肉的香味。大門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上了漂亮的年画,每一家都灯火通明,欢欢喜喜地围坐在一起,包饺子,吃团圆饭,相互谈论着自己一年来的收获。門外的鞭炮声起伏不断,我忍不住拿了一挂鞭炮跑了出去。
正月初一这天男女老幼都穿上新衣服,到亲戚,朋友家拜年。小孩子们拿着长辈发的压岁钱高高兴兴的去买爆竹和玩具。
正月十五是过年中最热闹的一天。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县城观看社火表演。社火的队伍可真长啊,有锣鼓队,秧歌队。。还有许多学生组成的方队。到了晚上人们举头赏月,吃元宵,看烟火,观灯展,猜灯谜,忙的不亦乐乎。
一转眼,到了正月十九,过年就结束了,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
过年时的日记350字(5)
今年的春节,我们一如既往地回到了奶奶家,可现在爷爷的病还没有好,他每天都要去医院里输液,没空做饭,所以,今年的年夜饭就由我爸爸掌勺。我打不了他的下手,只好给妈妈帮忙——贴对联。
奶奶家在乡下,墙是砖露在外面,上面有尘土,不能用胶带贴,得用浆糊。我“眼神儿”不好,不能贴对联,妈妈便分配给我在对联后抹浆糊的任务。
接到任务后,我立马执行起来。我先搬了一张桌子摆在院子中央,把春联放在桌上,细心地将浆糊涂满,尤其是边缘。不然贴不上,罪魁祸首可就是我了!我一张张涂好,一张张给妈妈递过去,妈妈则细心贴好,“工作”井井有条地进行着,就如同“传送带”一般。真是“人心齐,泰山移”啊!不一会儿,“贴对联工作”圆满完成了,我和妈妈看着满院的大红春联,就好像毕加索在欣赏自己的名作一般,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
我觉得,不论我们长多大,走多远,都应该常回家看看老人,也应该为他们做一些事情,这才算“尽孝”。
第三篇:过年时的聚餐礼仪
我们每个小学生,都应该懂得待客的基本礼节,学会待客,做个有礼貌的孩子。春节的食文化特别讲究,也很丰富。我们首先要了解当地和在家过年时的聚餐时的礼仪,学会文明就餐:
1)自己喜欢吃的菜不独吃,2)别人给自己挟菜时要表示感谢,3)咳嗽、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捂住嘴,4)不撒饭粒,不乱扔骨头,5)对不喜欢吃的菜不做评论,6)中途有事离开要向大家打招呼,7)注意饮食卫生,8)不暴饮暴食。
第四篇:过年时的英语日记
过年时的英语日记要如何写呢?写些什么内容?下面给大家整理了几篇范文,仅供参考~
过年时的英语日记【1】
Today is our Spring Festival together day, our relatives and friends get together to eat meal, we have got the adult children to money, very happy.Our dinner is very delicious, very big.After dinner, we watched a Spring Festival gala, very good, let us feel very interesting.Finally, we still see firework, we ourselves also put a fireworks, very beautiful, I like Spring Festival.今天是我们春 节团圆的日子,我们亲戚朋友相聚在一起吃年夜饭,我们小孩都拿到了大人给的压岁钱,非常的开心。我们的晚饭非常的美味,非常的丰盛。饭后,我们一家收看了春节联欢晚会,节目非常的棒,让我们感到非常的有趣。最后,我们还看烟花表演,我们自己也放了烟花,非常的漂亮,我喜欢春节。
过年时的英语日记【2】
On New Year's Eve,our class had a party。The atmosphere was good。It was out of the ordinary from the very begining。The boy student from one bedroom gave an unusual performance。We saw a boy named Li Xinmin turn off all the lights in a sudden snap。Then with three resounding(响亮的)crow of a cock echoing in the hall,the hall was again brightly lit in a snap。
Then,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bedroom Zhu Guozhang asked us to guess a line of a poem related to the above situation。He added that Li Xinmin alone was born in the year of the dog and the other three were all born in the year of the chicken。They left us all in confusion。And it was our monitor who was quickwitted(机智的)。He shouted our,“The day breaks as the cock crows three times at dawn。” The hall After that,they had another item。This time Li Xinmin was placed in the middle of the circle。While he was standing there,the other three stood around him,each bowing down to him at an angle of 120 degrees。It was an idiom。This time I got it right:“The dog stands out among a group of chickens。”
过年时的英语日记【3】
Spring Festival is 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 in China.It’s to celebrate the lunar calendar ‘s new year.In the evening before the Spring Festival ,families get together and have a big meal.In many places people like to set off firecrackers.www.xiexiebang.comDumplings are the most traditional food.Children like the festival very much ,because they can have delicious food and wear new clothes.They can also get some money from their parents.This money is given to children for good luck.People put New Year scrolls on the wall for good fortune.The Spring Festival lasts about 15 days long.People visit relatives and friends with the words “Have all your wishes ”.People enjoy the Spring Festival ,during this time they can have a good rest.
第五篇:童年时的那场雪散文
深冬过后便是春了,托全球变暖的“福”,今年的文山气候总体上是热的。但对于每天早晚骑车往返于二中和中心校的我而言,大清早出得门去,毛线头套加头盔,棉线裤外捆护膝的全副武装,仍抵不住五六十迈车速下迎面寒风的凌厉。只有在与打招呼的网友忙里偷“聊”中,下班后从彼空间到此空间的瞎逛里,才察觉此时的北方已是冰天雪地雪花飘飘。
前几天,陕西的同行网友“茉莉”给我传了几张她那里下雪时的照片:一片铅灰色的天空下,极远处是一溜红砖围墙,墙内外,是一排树杈直杵向天的稀疏的落叶乔木,近处,几个小朋友在棉花堆似的厚厚积雪上嬉戏流连。羡慕之余,不由得又想起以前下雪的日子来了。
当然,对于地处亚热带的文山而言,逢冬下雪,就如同你我跌一跤就能拣个金元宝一样,属于小概率事件,但还真有过那么的一两次,让我在每年冬天最冷的时候有了想头和盼头。
第一次见到下雪,是在老家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记得下雪的前几天,老天像个哮喘严重的老婆婆,“呼呼呼”刮得房前屋后的树丫“呜呜”作响,掀得屋顶上青瓦“咵哒咵哒”得教人担心,也吼得像我这般顽劣不逊的小娃儿家家,上学拎个火盆子,放学到家了呢,就“骑”在树疙瘩烧得旺旺的火塘边,大门不想出,二门不敢迈。
终于,在某一个睡意正浓的清晨,裹缩在被窝里的我被阁楼下的欢声、笑声惊醒,瑟瑟抖抖地下了床,推开临床的雕花木窗一看,呵,下雪了!伸手就捧起一把雪放到嘴里大嚼特嚼起来,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那种凉丝丝、清淡淡的滋味至今想起仍让人回味不已。
不记得那时的小学教材里有没有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了,但用簸箕“下”小麻雀的事我小时候干过。
家乡的老屋前檐有个“土谷”,类似阳台用来晒谷物之类的平台,就在阁楼的窗外,记得那次下了好几天的小雪,那些“瓦房雀”(把窝做在房子土基墙缝里的麻雀),估计是饿得头昏眼花了,中午时候,把土谷一角的积雪扫开,拿了把簸箕用一根短棍斜撑起来,把玉米粒什么的撒在下边,再在棍子上系根麻线拉到木窗后,待那些“小的们”嘴馋不住箕下偷食,一拉就全罩在下面了。
不过,老在一个地方“下”雀可不行,除了不知好歹的“憨雀”,那就只剩下守株待兔的“憨包”一个了。所以,我那几天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雀儿逮了好几只,都用麻线栓了脚,偷偷带到教室里玩,腻了,就拿它和同伴们换“码子壳”(子弹壳)。
当时的结果呢,被爷爷赏赐了一顿“条子肉”,心疼粮食来着;还受到了平常护着我的奶奶、姨妈的一通数落,佛家信徒忌杀生;就连一向疼我的妈妈,也神乎其神的恐吓说:“抓鸟雀玩写字时手会抖呢”,大概是心理作用吧,在后来的好一段时间里,写字时,我的手真抖得特厉害,发回来的写字本上,格子里得红圈圈的毛笔字也少了许多,又连带挨了老师的一通训斥。其实我满冤枉的,从小到大除杀过几只鸡,连小蚂蚁也没刻意地踩过一只,更不用说像其他小伙伴拿了去烤吃了。幸好,当年没讲生态保护什么的,要不,还不得罪加一等,日后的上讲台教训学生也没底气了。
那时候的我,基本上属于记吃不计打的角色,中午被爷爷打的痛还没消退,下午在学校里差点就挨饿了。为什么呢,还没下课,大家望着教室窗外“簌簌”落下的雪花,心里跟猫抓似的。那年头,被小学升初中6比1压得喘不过气的老师们,见我等上课思想开小“车”就有点不“嗨皮”了,下课铃响,他“同学们再见”的话音未落,同学们早冲到外边说“老师再见”去了,接下来的事就不得不让老师们“安格瑞”了。
教室外,场院里,纷纷扬扬的雪花中,大家初是小打小闹,后来演变成班组之间的混战。一时间,雪团满天飞,打不赢的顶不住的一窝蜂躲到教室里又被外边的穷追不舍,待到下一节课,教室里已是桌歪凳斜、未化的雪团化了的雪水搞得桌上地下一片狼藉,差点没把来上课的女老师给气哭,最后,闻讯赶来的班主任把我们一个个数落了一通,责令我等“导弹”分子,放学之前务必把多少多少题做完才准回家吃饭,那次可饿的够呛,连守在教室外的家长也陪训了一通。这事在今天看来是“体罚”了,但至少我却不这么认为,因为对于我们这样野性难收的家伙就得“制制”,在我的人生旅程中,没有这样几个严格的老师,就不会有我的今天了。
挨打也好,挨训也罢,反正下雪却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候。下午放学后,我们可以不背个背箩,提把斧子、扛把十字锹进山挖树疙瘩了;可以不缩头缩脑地到地间地头“讨猪食”了;可以不磨磨叽叽地去山间洼里放牛喂马了。我们可以到田间的水沟里取“凌饼”,到院子里的树梢头摘“凌条子”,放到嘴里“克特克特”嚼得津津有味;可以在街巷里,场院上,田野间打雪战,堆雪人,摔腰跤;甚至可以,在一片雪光映照下夜晚也姗姗来迟的银白世界中玩得忘记了吃饭和睡觉。
在农村,在南方,在上个世纪那个经济刚刚复苏,缺乏更多娱乐节目和玩具的八十年代,一场雪对孩子们来说,无疑是老天的一次恩典,一件及其珍贵的冬之礼物。当然,对于大人们而言,“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那是北方人熟络的事,可“瑞雪兆丰年”的道理还是懂的。下了雪,来年害虫少了,田地滋润了,庄稼也好了,家里就有余粮,就可以多养几头过年猪,生活也就好过了,因此,对玩得忘乎所以,误了家务活的孩子们也就多了几分的宽容与迁就。
童年时下的那场雪,带给我无尽欢乐和难忘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