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认一认我国的行政区》教学反思
《认一认我国的行政区》本课为《品德与社会》五年级第二单元《可爱的祖国》第一课《我们生息的国土》的内容。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养育我们的祖国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让学生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行政区划分及简称、首都、人口、地势、地形、资源和海域,知道台湾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并进一步培养认识地图的能力,通过识图提高和发展空间思维能力;培养探究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课中老师、学生、教材、课外资源之间是平等的对话关系。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点拨者、引导者、激励者,努力创设亲密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愉快地进入学习过程。根据本课重难点,设计游戏,在游戏中认识各政区;让学生了解除家乡以外的祖国各省,各省的特色物品或建筑或江河或人物等。知道有关省名和简称的由来。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自主地去学习,去探究,自己探索学习方法,通过动脑和实践,找到识记政区名和简称的好办法。老师始终以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和孩子一起学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用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积极诱导学生的学习情感,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投入到自我发展之中。同时还允许不同个性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展示。
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拼图游戏,让孩子们感觉是在玩耍,在玩耍中认识祖国政区,感受祖国的幅员辽阔,祖国领土的神圣不可侵犯。如果老师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全国的所有行政区,恐怕记得快忘得也快。也可能学到一些知识,但那是硬灌入的,不是自然流入的。老师应跳出传统的教学框架,摆脱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教学习惯,整合三维目标。
评析:
这节课总体来说,能把握课程的综合性、活动性、实践性,突出学生小组活动,重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教学主要围绕“小组合作拼图,找方法;说缘由,找规律,记简称;动手制作,三个环节,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祖国行政区,交流识记祖国行政区的方法,感受祖国的幅员辽阔,物产丰富,领土神圣不可侵犯;学生在有趣的学习中也体验着合作的愉悦,交流共享信息的快乐,通过识图提高和发展空间思维的能力,培养了探究和收集资料的能力。知识与方法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情感的陶冶三维目标有机地融合起来,有效地得以实现。
教师能够正确解读教材,较好地把握课程的知识点,创造性使用教材,以教材为引子,充分地开发利用校内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如祖国行政区拼图版、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的资源等,根据学生发展需求,整体安排教学;同时根据高年段学生特点和活动目标,选择恰当的活动方式,克服了以往活动课目标不明、活动随意的弊端,使活动体现了真实、扎实、实效的特点。
认真的工作态度、热爱学生的情感也是本课教学获得成功的基本条件,教师能较充分地了解学生实际,认真做好活动准备,同时参与学习活动,如当学生收集资料时,教师也适当收集一些典型材料,以适时适当补充教学,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认识水平,同时教师创编的诗《三十四个政区组成一个大家庭》让学生琅琅上口地诵读,营造了课堂的高潮。课堂中,教师时时关注学生活动表现,捕捉活动的生长点,使活动呈现动态生成的开放状态,从而更好地实现育人功能。整节课,学生学习热情高,有一定的问题意识,思维比较活跃,知识面比较广,敢于发表个人见解,有初步的合作意识。
优点及不足:
1、“火炬传递”游戏利用得自然。现在提倡兴趣、生动活泼,在小学阶段运用游戏是有合理性的,但游戏本身不是目的,如果只是让学生快乐、课堂热闹,并没有价值,而且会失去学校教育的根本。在本课题的教学中,老师将游戏的形式与《品德与社会课》中的重要内容:祖国行政区的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形式为内容服务。不足之处:传递中学生说到的行政区应用不同的颜色标记下来,学生看不清传递的具体位置。
2、教师能够将活动设计得有层次,逐步深入。从看地图,到寻找规律记行政区,再到拼图。从认识个别,到认识相互关系,最后巩固练习,各个环节紧密相连,而且逻辑合理。学生即学到知识——34个行政区,又学到方法,寻找规律以便于记忆。
4、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好。如,提醒学生发现错误。目前一些教学中倾向:只说好。是不对的,应当反对的是伤害学生,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之所以需要教师,正是因为教师对于他们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学校教育之所以能够在个体发展中取得家庭教育不能替代、也难以达到的成就,主要靠教师。
《向谁学》一课让学生体会生活处处有学问,只要做学习的有心人,会学到很多东西。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学习的多种途径和方法。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通过相声《我来学》形象生动地导入课题 向谁学,又通过小调查,说说学生都学会了哪些本领,向谁学的?学生展开调查,全面丰富地从不同渠道了解掌握学到知识的本领。课讲得很平淡,完成教学任务。
为您提供优质资源!
第二篇: 认一认教学反思
《认一认4》的第二课时是教学“东、南、西、北、前、后、左、右”这八个汉字。
“前、后、左、右”这四个汉字的教学比较轻松。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左面是谁、右面是谁?学生都比较轻松地说了出来,只有少数几个学生分不清左和右,经我一点拨(写字的那只手是右面)之后,也就会说了。当然除了理解汉字的意思外,我针对学生对“左和右”字形的混淆,让学生读了顺口溜“左下工,右下口,右手灵巧做事多。”反复比较认读之后,学生也能分清了。
在教学“东、南、西、北”这四个汉字时,我先读了儿歌“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东南西北认清方向。”然后,我问学生早晨太阳从哪里升起来的?学生说是东方。于是我让小朋友们站起来面向东,然后拿出手,跟老师读一句儿歌,然后指一下方向,边说边转换体位,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跟我一起说跟我一起做。时机成熟了,我便拿出字卡(东、南、西、北)让学生认读,学生们学得可认真啦!接下来,我又和孩子们玩认字辨方向游戏,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东面是谁、西面是谁、北面是谁、南面是谁?学生可兴奋了,叽叽喳喳地说开了。待学生们熟练后,我又点拨学生这些生字里藏着四组反义词,学生们很快地反应过来了。
看着孩子们发亮的双眼,脸上洋溢的笑容,我想: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会让孩子们激情的投入,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篇:《认一认2》教学反思
在《认一认2》中,有好多象形字,我觉得这就是孩子记忆字的好方法。课堂上,我就利用字像图的特点展开自己的教学。如教学“羊”,我出示图片和生字“羊”后问:“羊”和图片上的羊哪儿长得很像?学生一下子就发现这只羊头上两只突出的角和“羊”字上面的点、撇很像,这样让孩子在图画和文字之间建立了非常形象的联系,发挥学生的形象思维来记忆汉字,我觉得既有趣又生动。在教学“竹”字时,我就想怎么样能让孩子第一次认识这个字“竹”的时候就对那个钩有比较深刻的印象呢?我让小朋友仔细观察了图画和文字,然后问,“竹”字里面藏着四片竹叶,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学生很快就找出竹字头的两撇和两横很像竹叶。我又问,那下面的的两竖又是什么呢?学生不假思索地告诉我,那是竹子。我用同样的方法让孩子们认识了“鱼”、“龟”、“鸟”三个字。其他的字我就让学生看图识字,但好多同学有直映认字的经历,识字就变得很简单。一部分后进生,仅靠课上好像记得还不够牢。课后,我们年级组里给他们打印了字,回去让学生剪下来,并让家长调换顺序让学生识记,效果比较好。
第四篇:《认一认3》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之后,我发现了这堂课中存在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没有让学生去感受16个字的字形特点。我重点在字的音和义上下功夫,却忘了一个简单的问题就能解决的一个重点就是“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当然如果十六个字都用这个问题来解决,那么这样的课是没有意思的,相信一年级的小朋友也是不敢兴趣的,真正在课堂上获得知识是很少的。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师父吴华英部长给我支了几招:例如在教学“云”字时,可以便师范写,便引导学生发现:云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云小(此时书写第一个短横),有的云大(相机板书长横),有的云还会绕圈(完成最后两笔)。
有了师父的点播,我又对其他的字形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这些方法:“日”利用《补充习题》中“日”字的象形文字来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光”的上半部分则像是发射出来的光芒。“电”则要联想到很多的家用电器都有一个长长的插头,这个插头就是“电”的最后一笔竖弯钩。“风”则有不同的方向,师范写。同时这里可以融入撇画的写法。
简单的一堂识字课,要的不仅仅是一些拓展,更需要一些实在和一些巧妙的设计。
第五篇:《认一认5》语文教学反思
《认一认5》的16个汉字,第一行是古代兵器的名称,第二行牲畜和交通工具的名称,第三行是动物身体某一部分的名称,第四行是农作物的名称。低年级的孩子比较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长时间集中,本节课上,我讲述了“小牧童想要出远门学本领”的故事。伴随着故事情节的深入,依次引出了这16个生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被调动了起来。“小牧童想:我到底应该挑选哪种兵器来学本领呢?”这一问题自然而然就引出了“刀、戈、弓、矢”这一组关于古代兵器的4个生字的学习。“小牧童要去的地方很远很远,它要挑选哪种交通工具去才不累呢?”这个问题引出了“牛、马、车、舟”这一组关于古代交通工具的4个生字的学习。“选好了兵器,也选好了交通工具,小牧童高高兴兴地就出发了。一路上,他看到了这些东西。可是他一样也不认识,小朋友们愿意教教他吗?”这一问题引出了“羽、角、齿、革、瓜、果、麦、豆”两组生字的学习。为了教小牧童认识这8样东西,学生识字的兴趣特别浓厚,识字的效果较好。故事情境的创设不仅使四组生字的教学过渡自然,而且使活泼好动的低年级学生课堂上始终保持高度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