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马周的杂文随笔
《太平广记》和冯梦龙的《喻世明言》中都有马周的传奇故事。他的与众不同之处,除了既不是来自功臣豪门,也不是来自科举考试的“一介草茅”,他还有让李世民“我暂不见周即思之”的本事。
贞观初年社会不稳定,他代武夫常何向李世民所陈时政利害,内容除了保证皇帝安全的六街设鼓以代传呼,飞驿以达警急,宿卫大小交,就是纳居人税搜刮敏财。李世民当然喜欢。后来李世民征高丽回来,他又让太子“遣所留贵嫔承恩宠者迓于行在,太宗喜悦,高宗曰:‘马周教臣耳。’太宗笑曰:‘山东辄窥我。锡赉甚厚。”这个山东人摸透了李世民的心理。
《贞观政要》记载李世民曾对魏征说:“崇饰宫宇,游赏池台,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弊。劳弊之事,诚不可施於百姓。朕尊為帝王,富有四海,每事由己,诚能自节,若百姓不欲,必能顺其情也。”可是,贞观十一年,当了侍御史马周就上书说:“贞观之初,天下饥歉,斗米值百绢,而百姓不怨者,知陛下忧念不忘故也。今比年丰穰,匹绢得粟十余斛,而百姓怨咨者,知陛下不复念也。”穷的时候百姓不怨,一旦有点富了,百姓反而怨声四起。随着国力日强,李世民开始“不复念”百姓,而且“多营不急”,百姓创造的社会财富,被他视作了帝王之欲膨胀的本钱。而百姓的支持率,也从来都不是一定与社会财富的积累成正比的,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百姓当然不乐见被少数人独享。魏征当时回答:“陛下本怜百姓,每节己以顺人,臣闻‘以欲从人者昌,以人乐己者亡。’”但百姓之欲与“以人乐己”的帝王之欲,总是难以调和的,尤其是社会财富积累到了一定程度,这种矛盾就越来越变得尖锐了。马周指出了短期行为的祸害性,“自夏、殷及汉氏之有天下,传祚相继,多者八百余年,少者犹四五百年,皆为积德累业,恩结余人心。岂无辟王?赖前哲以免。自魏、晋以还,降及周、隋,多者不过六十年,少者才二三十年而亡。”所以他指出:“临天下者,以人为本。”失掉了人心,帝王之欲是很容易破灭的,这也是李世民最为顾忌的。
马周临终,亲手将上书的稿件烧掉了,说:“管、晏彰君之过,求身后名,吾弗为也。”这句话也告诉人们,鲜为人知的“君之过”一定还有不少,此时已到了唐太宗李世民驾崩的前一年,当年魏征曾把给皇帝提的建议稿给当时记录历史的官员褚遂良观看。唐太宗怀疑魏征故意博取清正的名声,心里很不高兴。魏征死后,唐太宗不仅解除了衡山公主许配给魏征长子魏叔玉的婚约,还竟然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这不能不说是前车之鉴,也是马周乖巧的表现之一。
马周的乖巧还表现在他劝说李世民装孝。以孝治国的帝王之家,孝道常常是最成问题的,李世民还为自己修建了去京三百余里的九成宫用于避暑,可是太上皇的宫殿不仅在城外而且卑小,世民去避暑了,“太上皇尚留热所,而陛下自逐凉处”,孝子的“夕视膳而晨昏起居”又如何解决?所以马周“愿营筑稚堞”为太上皇“起门楼,务从高显,以称万方之望,则大孝昭乎天下矣。”
在用人问题上,李世民不仅曾想让皇子二十一人任州刺史,子孙世袭;又令功臣长孙无忌等十四人为世袭州刺史,这样岂不是要国无宁日,所以他必须反对。此外“朝廷独重内官,县令、刺史,颇轻其选。”地方上不可避免地由“武夫勋人”外行管内行,京官不称职了,下放到地方上,重要的边远地方有德行的就少之又少了。这是难以改变的利益分配问题,但接下来他又提到无他长处的王长通、白明达等人本来是“乐工舆早杂类”;“韦槃提、斛斯正,则更无他才,独解调马。”他没有讲这些人有害于治国,而只强调这些人与士大夫为伍,有失国家的体面。
欧阳修在《新唐书》中不同意马周自认为自己之才,不异于同样来自民间的商朝傅说、周朝姜太公。他说:“然(马)周才不逮傅说,吕望。”这位自学成才,徒步二千里来到京城谋发展的马周,其成功的关键在于“跡夫帝锐于立事,而周所建皆切一时,以明佐圣。”他虽然是个乖巧的人物,但建树与傅说,吕望确实是无法比拟的,不宜给予过高的评价。
第二篇:洗马驸马杂文随笔
明人的《雅谑》中说:刘定之升任洗马官,上朝路遇到少司马王伟。王伟与他开玩笑说:“太仆马多,洗马当一一洗之。”刘定之答道:“何止太仆,诸司马不洁,我亦当洗。”司马与洗马都是传统官职,司马管军政,洗马为太子出行时的前导,《国语》说:“勾践为夫差先马。”秦朝设立太子先马之官,“先”与“洗”通假,汉以后就成了洗马。司马和洗马原本都与马有点关系。唐朝时柳宗元等八人被贬为地方上的“八司马”,而魏征早年曾为唐太子李建成掌管图籍的洗马官。李密的《陈情表》也说:“除臣太子洗马。”如果说“八司马”可能还与军队在名义上有点关联的话,洗马则在南北朝以后,就与马没什么关系了。
沈德符的《野获编》说明朝“洗马江朝宗之婿,曰甘崇者,刻印曰‘翰林东床’。”那是因为明朝洗马常兼“翰林院侍读”之职,江朝宗之婿甘崇不过是个松陵驿丞,他刻了个“翰林东床”的印章来炫耀也能至门庭若市。是因为洗马是太子身边的人,将来说不定就成了未来皇帝跟前的红人,哪个得罪得起?明代的大学士杨溥、杨廷和、徐阶等,都是洗马出身,所以刘定之也有洗洗“不洁司马”的底气。
甘崇不说“洗马东床”,炫耀的是“翰林东床”,是因为“洗马”之名不如“翰林”广为人知,驿站里也难得一遇洗马来住宿,而且“洗马”在明朝也常被人误解和开玩笑。冯梦龙的《谈概》说:其貌不扬的推官关懈在镇江驿站问一傲慢的客人官居何职?那人回答:“本官乃今朝太子洗马高乘鱼。”然后问关懈是干什么的?关懈回答:“某乃是皇后骑牛低钓鳖。”听到“皇后”二字,高乘鱼也不敢怠慢,赶紧问:“是何官?”关懈笑着说:不是说官职,只是想与你说的对个对联玩玩。
同样是在驿站,太子洗马杨守陈回乡探亲,驿丞不知道“洗马”享受甚么级别的待遇,真以为就是为皇家洗马的人了,于是很不客气地问他:“公职洗马,日洗几马?”杨守陈回答:“勤则多洗,懒则少洗,无定数也。”不久有人来报,说是有个御史快到了,于是驿丞催促着要杨守陈把房间让出来。杨守陈不慌不忙说:房间我会让的,不过等御史到了再让也不迟。没想到御史老爷一进门,见到杨守陈便下跪请安!原来御史老爷是杨守陈的门生。驿丞惊恐万状,跪在地上如捣蒜般使劲磕头谢罪。当然杨守陈没有必要与这种人计较。
与司马、洗马相比,驸马就比较憋屈了。驸的本意是三驾马车中左右两边的马,有辅佐的意思,汉武帝时设置了此官职,全称“驸马都尉”。考状元,娶公主,大概是某些下层读书人的梦想,但历史上存有姓名记录的状元中,当上驸马的只有唐朝郑颢一人,就是郑颢,对当驸马也很不满意,明朝的驸马就更糟糕了。《尧山堂外纪》载:解缙前往拜访一位驸马,正巧驸马出门了。公主素闻解缙之名,于是命人将他请到客厅,自己隔著帘子差遣仆人奉茶待客。解缙写了一首诗调侃公主:“锦衣公子未还家,红粉佳人叫赐茶。内院深沉人不见,隔帘闲却一团花。”公主大为不爽,令驸马去问罪。驸马自然很为难,公主见驸马一味敷衍,就把状告到了明太祖那里!幸好明太祖这时还颇为宠爱解缙,他打圆场教训女儿道:你明明知道此人风流荒诞,言行不羁,却偏要见他作什么?事情就这样过去了。
随着明朝宫廷被宦官、宫女把持,驸马的日子也就愈来愈不好过了。《万历野获编》记载:永宁公主下嫁给了一个叫梁邦瑞的人,但公主的管家婆根本不把驸马放在眼裡,驸马反而“必捐数万金。遍赂内外”,才“始得讲伉俪之好。”梁邦瑞竟然因此而活活郁闷死了。明神宗朱翊钧第七女寿宁公主,与驸马冉兴让相欢已久。一次公主宣驸马去,而她的管家婆梁盈女,正在与相好的宦官赵进朝在喝酒。见冉兴让不及禀报就进来了,于是大怒,乘醉乱揍了冉兴让一顿后把他赶了出去。公主来劝解也被连带着骂了!悲忿不过的公主只好去告诉母亲,没想到梁盈女已经恶人先告状,还增添了许多不堪入耳的话。其畸形相好赵进朝还纠集数十个宦官,又一次将冉兴让打得衣冠破坏,血肉狼藉。狼狈逃出长安门的冉兴让,接著又接到严旨,不仅被“褫其蟒玉”,还被“送国学省愆三月!”公主对此也无可奈何。
司马、洗马、驸马,都是靠近权力中心的人,羡慕者不少,但是不是真的值得羡慕,则无暇深思。司马不去说了,关懈对于不洗马高乘鱼的态度是并不看好他,也表明了关懈自己没想要往上爬。驿丞对于杨守陈态度的转变,则是官场的常态,而明朝驸马的靠近权力中心,则完全是无谓的悲剧。
第三篇:亮马河畔杂文随笔
与其说很久不来,不如说这是我第一次来。因为无数个记忆混杂在这里,模糊一体,久而久之我便忘了时间,一切的一切好似在我的记忆中做圆周运动,如今又回到了原点:不是重逢,而是初始。
刚刚被中关村的人流激起的浪花推下地铁,睁眼的时发现世界重归寂静。从地铁站出来的那一刻,我就确定自己喜欢上了这里。我到达的时刻是周日的傍晚,街道有些寂寞。淅淅沥沥的车流,还多为公交:421路拉着乘客从大北窑跑到东湖,追着十四号线的脚步在空旷的街道上哼起了小曲;677路则从来广营开到焦化厂,从北小河散步到亮马河再到坝河,一路上记载着这座城市的东部发展的历史。我则选择用脚亲自丈量这片土地,看手机地图上自己的坐标缓慢的挪动,移动的路径形成奇怪的曲线:也许是河湖们在捣乱,路不再板板正正,少了拘束,变的自由;可正是有水的地方,才增添了生活的气息。
它是灰与绿交织的城,偶尔间带了份白。隐在绿荫里的建筑,有欧式的别墅,也有中式的住宅;有旧时的矮房,也有现代的高楼。这里像是文化与时间的交汇点,不同文化与不同的时间点在此相遇,又完美的得以共存。路旁有着不知名的黄色的小花,头偷偷地探出篱墙,窥看着墙外的世界,期待着过往的行人与车辆注意到它。篱笆上围着的蔷薇是最具别致的,和那些娇艳的月季相比,更加娇小与低调,将香气藏匿在摇摇晃晃的风中,送给大地。看到这花,便有着无理由地高兴,无目的地期待,有一种欢喜在心房游荡。
路旁的建筑大抵都是些住宅区,路上却很少见到人,偶尔碰上几位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多数在沉思;再或者见到一两位彳亍于街道的旅人,同样是不语,眸子仿佛望向远方,偶尔停下来掏出手机照相,以为这里就是他们理想中的城市,于是他们选择在路中穿梭流浪。
夜色初临的时刻,昏黄的路灯在钴蓝色的天空中亮起,懒散的洒在街道上,穿梭在绿荫中闻到股烤肉的香味,却寻不到这气味来自何方。绿荫停止的地方是一条美食街,路旁的小店渐渐开张,没有店员的叫卖,甚至闻不到食物的香味,就静静的:你来,我用我的全部迎你;你不来,我也不强求,并祝你一切顺利。几家料理店挂起了红灯笼,幽幽的飘在透着紫的蓝色的幕布中,随风摇荡,好看至极。
但这座城也需要热闹,于是这里有了蓝色港湾。可是热闹与寂静的界限分的太模糊:这繁华的商业区更像是美好的小镇,一样有着鲜花,还有喷泉与小火车,像是在一座城的中间又构建出了一个理想国。不过通过人群是能够辨别出“热闹”与寂静的:人多的地方叫“热闹”,人少的是寂静。人多与人少形成了一条鲜明的分界线,用眼即可辨别。于是我选择隐在绿荫中,沿河行,倒是有到江南水乡的错觉。
它又是与南方不同的。这儿没有俊猛奔腾的水流,河水是清澈的、悄悄到这座城拜访的。静的像幅油画,又像面镜子。河对人来说,是晚餐前的那碗汤。虽说不是吃饭的必要,但总觉得少了这可有可无的汤,晚饭就失去了该有的鲜香。城市中少了条河,生活好像也就少了点什么情趣。听说,古时候的商人用这条河的河水给心爱的马匹洗刷身子,洗完的马匹就在河岸上晾干身体,故名“晾马河”,现在叫做“亮马河”。这块区域也是借这座河命名,亮马河,亮马桥。我漫步在亮马河畔,在鸟鸣声中听风撩起涟漪的声音,秒针逛的很慢,世界似乎还未苏醒。
我想,亮马河畔有鲜花的芬芳与空气的潮湿加上这些各式各样的建筑便足以,人与阳光的点缀都是多余。或许它不属于如今这个年代,它大抵是来自二十一世纪的起始,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保留了一份宁静和一份谦逊:不急不躁,不争不抢,用那一如既往的温柔的姿态,静候君至。
走着走着,我有点想吟诗了,但我觉得在这样美好的地方,诗歌反而没有必要。
第四篇:康县茶马古道与民俗文化杂文随笔
对茶马古道的定义,历来学者的说法较多,但被广泛接受的的观点,是“指唐宋以来至民国时期,汉藏之间以茶马交换而形成的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而“茶马古道”的命名人,著名学者、云南大学木霁弘教授和云南大学茶马古道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周重村,联名发表的《茶马古道研究模式以及意义》,更倾向于茶马古道给人类所做出的贡献,该文指出,茶马古道有四个方面的横式意义:一是茶马古道是当今世界上地势最高的贸易通道。二是茶马古道从来都是民族融合与和谐之道,它见证着中国乃至亚洲的各民族之间千百年来因茶而缔结的血肉情感。三是茶马古道是民族迁徙的走廊,它为人类寻找永恒的家园提供了许多实证。四是茶马古道是佛教东传之路,是世界文明的主要通道,在茶马古道上,多元文化开始融合。
历代学者大都认为,四川是世界上种茶、饮茶的发源地。秦汉以前,只有四川一带有饮茶和茶的商品生产,到唐代盛行种茶饮茶的习惯。从唐代开始,历代统治者都积极采取控制茶马交易的手段,唐肃宗至德元年开始,在蒙古回纥地区驱马茶市,开创了茶马交易的先河。宋代于成都、秦州(天水)各置榷买马司,后汉才提举茶事兼理马政,遂改称“都大提举茶马司”,掌以川茶与少数民族贸易马匹。到北宋,茶马交易主要在陕甘地区,易马的茶叶就取地于川蜀,并在成都、秦州(天水)各置榷茶和买马司。元丰十一月,提举茶场司上奏:阶州(今陇南武都)未立卖茶场务督官,请求以熙宁十年以前税率管理,朝廷批准(《阶州直隶州序志》)。元丰五年,茶场大提举陆师闵上书朝廷提议:“文、阶州接连,而茶法不同,阶为禁地,有博马、买茶场,文独为通商地”。要求文州(今陇南文县)亦禁茶叶民间交易,官买茶叶。朝廷批准陆师闵提议(《宋史?食货志》)。北宋熙宁以后,便在四川设置茶马司,将四川年产3000万斤的茶叶,大部分运往甘肃、青海等地区,设置数以百计的卖茶场和数十个买马场,并规定名山茶只许每年换买马匹,不得它用,每年买马达15000匹以上。绍兴十二年五月,以郑刚中为川、陕宣抚副使,置陕西诸路(主要在陇南)的茶马场(《宋史?高宗本纪》)。“秦蜀之茶自碉门、黎雅抵朵甘,鸟思藏,五千余里皆用之,其地之人不可一日无此。”(《明太祖实录》卷251)元代时,官府废止了宋代实行的茶马治边政策。到了明代,又恢复了茶马政策,而且变本加厉地把这项政策作为统治西北地区各民族的主要手段。明初在秦州、洮州(临潭)、河州(临夏)、雅州(雅安),清代在陕西、甘肃、云南等地设置大使职掌与前代。明太祖洪武年间,上等马一匹最多换茶叶120斤,万历年间上等马一匹换茶三十篦,中等二十,下等十五。这些现象也反映在当时文人的作品中,明代文学家汤显祖在茶马诗中写道:“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羌马与黄茶,胡马求金珠”。足见当时茶马交易之兴旺与繁荣。清代茶马治边政策有所松驰,私商茶人较多,在茶马交易中则费茶多而获马少,直至雍正十三年,官营茶马交易制度废止。
陇南康县地处陕甘川交汇之处,是连接内地和西南、西北的重要通道之一。东接陕西汉中,北连天水、陕西宝鸡,南接川蜀,因其地域的独特和物产之丰富,是大陇南文化圈里的一块奇特地带。独特的地域环境和历史上的民族迁徙与民族融合,以及太平天国运动、茶马古道等都在这里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成为后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民间音乐有打锣鼓草歌、木笼歌、毛山歌、唢呐演奏、三弦弹唱;民间舞蹈有羊皮鼓舞、霸王鞭、梅园神舞、康南花鼓;传统戏剧有木偶戏、秦腔演唱等;民间美术有刺绣、氏族家谱绘制等;传统工艺有造纸术、“二脑壳”酒酿造、铸铧等。特别是“女婚男嫁”或“男到女家”的婚俗尤其独具特色。在多变漫长的社会背景下,康县民众世世代代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与外来人口一道,创造出了异彩纷呈的民间民俗文化。正如著名民俗文化学者仲富兰所指出的那样,“民俗文化是沟通民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反映民间社区和集体的人群意愿、并主要通过作为载体进行世代相习和传承的生生不息的文化现象。它由历史沿传而来,又是在现实中生生不息的,具有一定特色的风俗、习惯、心态、制度等,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外涵相当广泛,反映民间文化最一般规律,反应在建筑、民居、生产工具、生活用品;语言、文字、或者表现为抽象的性格、习惯、民族心理、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作为一种行为方式、生活模式和文化认同而存在于民众当中。”
康县是民歌之乡,打锣鼓草歌、木笼歌、毛山歌等民间歌曲经过千百年来历久不衰的口头承传,而渗透于陇南民间各个角落,因民俗文化有“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特点,表现在民歌上,则康南康北的山歌在曲调上截然不同,在取材和内容上,象《诗经》等中国所有的传统民间歌谣一样,绝大多数篇章为反映爱情生活的。
唢呐演奏作为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在陇南各地也均有流传,而且是在过去没有电视、录音机、音箱等音乐设备时,唢呐演奏是红白喜丧事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使人们陶醉其中,乐此不疲,为结婚和丧葬增添了浓浓的喜悲气氛。1985年在康县举行陇南地区文化现场会上,豆坪乡60人集体演奏的唢呐《迎宾曲》,成为当时的一大亮点,场面之大、参与民间艺人之多,规模空前。因唢呐在不同的场合要演奏不同的曲调、营造不同的氛围,而主要分为喜调和悲调,结婚喜庆时一般奏喜调,丧葬悲伤时一般奏悲调。喜调如《开财门》、《八仙上寿》等,悲调象《孟姜女哭长城》、《秦雪梅吊孝》等,都是根据实际需要吹奏。
康县木笼歌,是歌者在被囚押途中自编自唱的,所经之处群众边听边学,主要分布在迷坝乡境内,因其内容痛斥封建社会之黑暗,道出了广大疾苦群众的心声,并与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广大群众发生共鸣,而广泛流传下来的,因其体裁具有很强的叙事性,情节生动而易于接受,是康县北部的主要民间歌曲之一。
毛山歌主要分布在康县南部的阳坝镇、两河镇、白杨乡、铜钱乡、三河乡、秧田乡等地,是山民们自编自唱、口头承传下来的民间歌曲,因其通俗易懂,更是原汁原味的原生态民歌,深得广大民众喜爱,其主要特点是,把高兴事和悲凉事都吼出来,其内容主要反映旧社会广大老百姓的苦难生活,如“宁叫天打做磨,不给老地主扛长活。”也有反映忠贞爱情的,如“洞绿盅子喝清茶,啥时候与你成亲家,只要和你成了亲,肉连骨头心连心”。在形式上主要以单唱和对唱为主。
打锣鼓草主要流传在甘陕川交界地带,以前的康县南部地区,因其地广人稀,农田荒草严重,农民苦不堪言,为了消灭草荒,争取丰收,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把敲锣打鼓,喜庆欢乐的场面与劳动号子相结合,一人敲锣,一人打鼓,集体唱锣鼓草歌,众人随锣鼓手的指挥边唱歌边薅草,表演大概分为牵线,扎盖子,起歌头,安五方,说正方,耍歌之,办交接等步骤。节拍有九拍,十二拍、花拍子几种,唱词分为五字、七字、十字等。唱词“一个铜钱滚过街,上场就把话说开。一来不要打呜呼,二来不要撂界子”。就富有诗意,且妙趣横生。
以娱神为主要内容的梅园神舞,是康南人民在长期农耕生活和祭祀习俗中形成的的民间歌舞,以歌舞祭祀活动为载体,内涵丰富,包含历史、宗教、民俗等诸多文化内容,每逢农闲时节,要择吉日对“梅园山神”进行朝拜、祭祀,并以世代相传的各类活动,营造神秘隆重的气氛,以示对山神的敬重,希望通过祭祀山神带来万籽归仓,风调雨顺。其场面往往伴有拼杀、嘶战、翻身旋转、对歌跳舞,热烈激越。
霸王鞭是春节期间深受群众喜爱的社火表演舞蹈之一,俗称棒棒鞭,打钱串子,打花棍。是原生态的民间歌舞艺术表演。表演者是以组为单位进行的,往往身穿舞衣,每人手持一根绑有一串铜钱的竹棍,随鼓点舞动,棍或敲打肩、头、脚尖、手掌,臂腕动作多变花繁,铜钱响动悦耳。舞者边舞边唱,极富观赏性和美感,其腔调运用民间小调形式,唱词内容以历史故事为主。康南花鼓唱腔优美,表演形式简练活泼,又称“三句半”、“康南花鼓”、“农家宝物”,“花鼓一敲水欢笑,花鼓一敲山起舞”。
家谱绘制(一说是氏族家谱绘制),是一种工序很考究的民间工艺制作,绘制要求严密,难度较大,对绘制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因其是一个家族兴盛的象征,且在重要的节日要悬挂,供后人祭祀膜拜,以表示对祖先的崇敬之情和敬畏之心,绘制时分敬神、备料、绘制、装轴、开光等仪式,复杂的程序和严谨的规则,所以这种技艺不是人人都能够学成的。
“二脑壳”酒酿造工艺,原料是高梁、玉米、红谷、青稞、小麦等,通过发酵、烧烤等多种工序酿造而成,因其不添加任何化学成份,而被当地老百姓称之为“保健酒”。
铸铧工艺则通过备料、溶铁、打铧模子等多种流程铸造而成,主要在康县北部太石乡一带流传,至今犹存。
流传在康南的太平乡女娶男嫁的婚俗,当地人称为“包儿子”或“当娃”,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的婚俗方式,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男到女家,更名入籍”,即男方嫁到女方家后,一切遵从女方家族的习俗和规矩,改名换姓,与妻子一道称呼女方家族成员。另一种是婚后二门各开的形式,男女各保留原先的姓氏,婚后生育两个子女,双方各一个,各顶门立户。婚前还需要立婚约为字据,一般在结婚仪式上签定婚约,一式两份,双方共同遵守。在财产分配上,若是男方提出离婚,财产归女方,若是女方提出离婚,财产各一半。若婚前男方在进入女方家定居时带有财产,在离婚时财产归男方所有等等。
正是上述所列的这些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现象,构成了康县人世世代代的主要生活方式,一直渗透到其生产生活、宗教信仰、为人处世等各各方面和老百姓的骨髓之中,成为陇南民俗文化的一枝奇葩。“由偶然的创造进而成为一种经验;再经由人类语言在一定范围内传播开来,变成人们的常识;再经由约定俗成之后,变成民众的生活准则或习惯。”渗透在其生活的方方面面。
康县文物工作者于2009年上半年在康县望关(康县和武都交汇处,交通要道)发现碑刻,使康县成为有碑刻佐证的茶马古道途径之地,形成了一条东接汉中、起窑坪,经古兰皋、古散关、白马关、大堡、长坝、望子关,向西经阶州(武都)通青藏;北至兰州,天水宝鸡等地至新、青、宁,经咀台、岸门口、铜钱、阳坝南过利州直通向川滇方向的几条茶马古道。碑刻中“茶马贩通番捷路”,以官方很郑重其事的告示形式警示经商之人,从侧面反映出了这条路线,当时茶马古道是多么的繁荣,商贸往来的人数之多,成为当时西北的主要支线之一,因其地域为“通番捷路”,所以很多茶马商贩都更加愿意走这条捷路。从成县的《西峡颂》到略阳县《郙阁颂》,两大摩崖石刻,都是通往康县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无论从陕南进入甘肃到青海、西藏,还是西安等内地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往来,康县望关都是必经之地。繁荣的茶马商贩,带来的不同地域的文化,不仅冲击着当地人的生活习惯,还改变着当地人的生活方式。茶马古道通过人背马驮,爬山涉水,要涉过汹涌咆哮的河流,巍峨的高山,空气稀薄的高原,茂密的森林及广阔人烟稀少的草原。焦应旂的《藏程纪略》记载道:“坚冰滑雪,万仞崇岗,如银光一片。俯首下视,神昏心悸,毛骨悚然,令人欲死,是诚有生未历之境,未尝之苦也。”沿途的民居样式、饮食、衣着服饰、民情风俗、所说语言、房前屋后乃至宗教信仰,始终象走马灯一样变化着。商贩们像宗教信徒一样,把一个地方的民俗民风带向另一个不同的地方,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更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一次又一次的交流和碰撞,也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形成过程的历史见证。康县诸多的民俗文化,如唢呐、社火、霸王鞭、男到女家等,也势必夹杂着茶马商贩的传播影迹,他们的路过或到来,或多或少地改变和丰富了当地人的文化生活,也使当地的民间民俗文化,更加繁荣兴盛,具有多面性和多样化。
总之,茶马古道作为一条古代人类商贸活动的文化通道,始终伴随着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而不断延续和发展着,不仅是一条古老的文明通道,商贸通道,也是汉族与藏民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之间团结的纽带。康县作为有碑刻记载佐证的“茶马贩通商捷路”,从侧面反映出了其历史文化积淀的悠久和深厚,以及其文化的多元性特点,同时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积淀和保留了丰富的原生形态的民族民俗文化。茶马古道不仅是民族多元文化荟萃的走廊,也是民俗文化丰富的宝地,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言,“沉积着许多现在还活着的历史遗留,应当是历史与语言科学的一个宝贝园地。”
第五篇:以笔为旗,以梦为马杂文随笔
春天一来,万物就醒了。柳条忙着抽芽,绿色开始丰盈,各种花在阳光下一朵一朵地绽放。或许作为植物的责任就是疯狂地的生长或者盛开。
这是一个播种与耕耘的季节,田间地头那些荷锄劳动的农夫,在土地上尽情地挥舞,一颗颗的汗珠落下,融进泥土。待到夕阳西沉、暮色四起,他们才匆匆回家。他们脸上始终带着微笑,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生活虽然辛苦,但他们内心深处怀揣着的对庄稼丰收的愿景却能够驱散身体的疲惫与困顿。
之于喜欢读书,喜欢文字的我们而言,春天就应该是笔在雪白的原野尽情奔跑的时候。温暖宁静的夜晚适于创作,试着给春天写一首诗,或者写写自己也好。让一朵朵的文字之花开在诗意盎然的季节里。然后将它们传递给远方,如果能够发表固然值得高兴,若是杳无音信也不必灰心,至少你曾经苦思冥想的那些词语或者句子可以作为时光的念想。
我们为之付出的努力与投入总希望能够得到他人的肯定与鼓励,可是生活总不是一帆风顺的,你或许与成功擦肩而过,这个时候我们要学会为自己呐喊助威,替自己鼓掌喝彩。
当你感觉文思枯竭或者没有灵感的时候就读读书吧!纳兰性德、海子、仓央嘉措或者亨利梭罗;也可以是一本散文、一首小诗。静下心来与先哲们对话,你一定能够在书页中找到与此时的自己一样的心境。阅读可以静化心灵,陶冶情操也可以开拓视野,完善自我。翻看一页书,就像阅读一方田野,惬意而美好。
若浮澡的心灵通过阅读得以沉潜下来,并将阅读的习惯长久地坚持,定能成就属于自己的诗与远方。
我们常常羡慕那些妙语连珠、文如泉涌的写作者,可我们却常常忽视了他们背后所付出的努力与经历的艰辛。所以正在阅读我文字的那个可爱的你,不妨从今天开始,以梦为马,以笔为旗,积此时点滴汗珠,看彼岸花开成海。
春天繁华而美好,就让我们从现在启程,把文字当干粮,一起去创作,去耕耘,去尽享一场专属于我们的文学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