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孔子的是非观哲理故事
一个人不能只随自己的喜好行事,要以顾全社会大众利益为中心。
子贡和子路都是孔子的学生。
春秋时期,鲁国是一个弱国,它呈现出这样的社会状况:富贵人少,贫苦人多。有很多穷人为了求得生存被卖到周边国家做奴隶。按照当时鲁国的法律,若有人在国外见到本国奴隶并把他赎回来,鲁国政府就发奖金给这个人。子贡用自己的钱在国外赎回一个奴隶,他认为做好事求回报不道德,于是拒绝了政府的奖赏。孔子知道后皱了下眉,温和地纠正道:“你错了!”
相反,一个人失足落水,子路勇敢跳下将他救上岸。这个人非常感激,送给子路一头牛表示谢意,子路毫不客气地把牛牵回家,孔子见到子路对他大加赞赏。
为什么子贡拒绝奖金的高尚行为会受到孔子的批评,而子路接受赠牛的求报行径却能得到嘉许呢?
孔子的人学观点是这样认为的:“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也就是说,只要符合道义,该获取的尽管获取,人们对此是不会反感和厌恶的。子贡以自我标准倡导的善为小善,它影响面小,时间短促,这样的行为将阻碍更多的奴隶被解救,这种小善是“非”。而子路的善为大善,很多社会人士看到做善行不但使人内心光明,而且还可以扬名获利,所以纷纷效仿,鲁国人将因此喜欢救人于危难之中,此是大善,大善是“是”,其影响时间长,覆盖范围广,起到改良世风,教化百姓的劝德作用。
孔子的是非观:一个人不能只随自己的喜好行事,要以顾全社会大众利益为中心。
第二篇:哲理故事——孔子小故事
哲理故事——孔子小故事
话说孔子东游,来到一个地方感觉腹中饥饿,就对弟子颜回说:前面一家饭馆,你去讨点饭来颜回就去到饭馆,说明来意。
那饭馆的主人说:要饭吃可以啊,不过我有个要求颜回忙道:什么要求?主人回答:我写一字,你若认识,我就请你们师徒吃饭,若不认识乱棍打出颜回微微一笑:主人家,回我不才,可我也跟师傅多年。慢说一字,就是一篇文章又有何难?主人也微微一笑:先别夸口,认完再说说罢拿笔写了一真字。颜回哈哈大笑:主人家,你也太欺我颜回无能了,我以为是什么难认之字,此字我颜回五岁就识主人微笑问:此为何字?回曰:是认真的真字。店主冷笑一声:哼,无知之徒竟感冒充孔老夫子门生,来人,乱棍打出
颜回就这样回来见老师,说了经过。孔老夫子微微一笑:看来他是要为师前去不可说罢来到店前,说明来意。那店主一样写下真字。孔老夫子答曰:此字念‘直八’那店主笑到:果是夫子来到,请就这样吃完喝完不出一分钱走了。颜回不懂啊,问曰:老师,你不是教我们那字念‘真’吗?什么时候变‘直八了?’孔老夫子微微一笑:有时候的事是认不得‘真’啊。
第三篇:哲理故事:孔子东游的故事
哲理故事:孔子东游的故事
话说孔子东游,来到一个地方感觉腹中饥饿,就对第子颜回说:前面一家饭馆,你去讨点饭来颜回就去到饭馆,说明来意。
那饭馆的主人说:要饭吃可以啊,不过我有个要求
颜回忙道:什么要求?
主人回答:我写一字,你若认识,我就请你们师徒吃饭,若不认识乱棍打出
颜回微微一笑:主人家,回我不才,可我也跟师傅多年。慢说一字,就是一篇文章又有何难?
主人也微微一笑:先别夸口,认完再说说罢拿笔写了一真字。
颜回哈哈大笑:主人家,你也太欺我颜回无能了,我以为是什么难认之字,此字我颜回五岁就识
主人微笑问:此为何字?
回曰:是认真的真字。
店主冷笑一声:哼,无知之徒竟感冒充孔老夫子门生,来人,乱棍打出颜回就这样回来见老师,说了经过。
孔老夫子微微一笑:看来他是要为师前去不可说罢来到店前,说明来意。那店主一样写下真字。
孔老夫子答曰:此字念‘直八’
那店主笑到:果是夫子来到,请就这样吃完喝完不出一分钱走了。颜回不懂啊,问曰:老师,你不是教我们那字念‘真’吗?什么时候变‘直八了?’
孔老夫子微微一笑:有时候的事是认不得‘真’啊。
第四篇:孔子妙解仁哲理故事
有一天,子贡气呼呼地对孔子说:“老师,齐桓公杀了管仲的主人子纠,这个管仲不但不为主人殉死,反而去辅助齐桓公。在我看来,管仲大逆不道,是不仁龌龊小人!”
孔子听后微微一笑,问:“有一棵树栽在路中央,阻碍人们通行方便。有人拿斧头把树砍断了,作为树主人应该在砍断树的地方再栽一棵树,还是主动地帮助砍树人把树挪移走呢?”
子贡沉思须臾,答:“倒在路上的树妨碍人们通行,当然要把树挪移开!”
孔子继续微笑着说:“树、树的主人和砍树人三者的关系就像子纠!管仲和齐桓公之间的关系一样,管仲辅助齐桓公何错之有?”
子贡听后一愣。
孔子解释:“管仲之举乃真正仁德之举。因为,仁德是爱与善的具体表现,诚与忠的的闪现流露,不仅镶嵌在个人修养上,更要表现在一个人的心界上。管仲辅助齐桓公后,使齐桓公称霸诸侯,国富民强,老百姓享受着他带来的好处。如果没有管仲,我们还像以前一样生活,贫困潦倒,苛捐杂税压得百姓生犹如死。这是你和我愿意看到的凄惨景象吗?”
子贡听后豁然开朗:“仁德是以拥抱天下人的情怀为己任,以别人的幸福为个人付出辉映,从而提高全民素质与素养的饱满度。”
第五篇:观《孔子》有感
观《孔子》有感
也许是教育的原因,我们都是从语文课本的那一段段“子曰”里,从历史课本的诸子百家的发展历程中了解孔子,他渐渐就变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圣人。我们学习他的思想、了解他的生平,却忘了他也是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有笑有泪的人。
大学里选修了宋颖老师的《中国现代文学鉴赏》和孔老师的《国学概论》,渐渐让我重新认识孔子及他的弟子们,他们的形象也渐渐鲜活了起来。
看到有很多人批评《孔子》这部电影,老实说在周四的课上老师组织我们观看之前,我都没有看过这部电影。我觉得伟人的电影不好拍,尤其是这样一位两千多年前的伟人,当时知道这部电影也更多的是从一些娱乐节目的新闻中了解,记忆深刻的是主持人兴致勃勃的为观众们介绍“发哥”和周迅在拍摄孔子与他的“红颜知己”南子的对手戏的种种,一下就对这部电影失去了兴趣。
这次终于能够投入进去看这部电影本身,发现这部电影虽然有些剧情不符合史实,有些台词实在太有时代气息而显得有些突兀,还有些地方为了煽情而显得刻意,但是我还是被这部电影感动了。周润发也尽力展现了一个有力量有抱负,有丰富感情的孔子。
在影片初期,孔子受鲁公赏识,他急于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孔子希望能推行“礼治”,施政者可以为政以德,影片还着重展示了“堕三都”的经过,但最终“堕三都”的结果却是半途而废,正像片中颜回说的那样,孔子他错在把所有的政治理想都寄托在了鲁公身上。之后季氏派人送玉玦给孔子,意为诀别,表明了不想再用他,孔子不得已离开鲁国,开始了他周游列国的生活。
后来弟子们不离不弃的追随、对老师的敬重,以及他们在困苦的生活环境下依然不改变心志的对理想的坚持。这时候我就更能理解《论语》不是像于丹说的那样,是一本教人怎样获得幸福的书,而是教人怎样在不幸中还能坚持做自己的学问。孔子的政治理想在周游列国时仍然不能得以实现。
影片后半部分还有子见南子、以及颜回救书冻死两个比较重要的剧情,这两个剧情我都不太喜欢,因为除了不符合史实外,搏眼球、搏眼泪的意向太过明显刻意。南子那句:“世人或许刻意理解子的痛苦,却无法理解子在痛苦中所体会到的意境”,然后就看到孔子热泪盈眶,这段也比较缺乏铺垫。而颜回救书这一段,虽然当时观看时也被感动了,但却有一种荒谬和罗曼蒂克的感觉。不过也不是不能理解,毕竟《孔子》也是一部商业电影,所以孔子需要一位红颜知己,颜回需要以这种方式死去。
影片描写了孔子的生平,但是在孔子的思想方面着墨较少,也许是编剧和导演觉得观众们对孔子、对儒家思想都太熟悉了吧,但是我总觉得既然是讲孔子,他的思想就应该占相当大的比重。虽然有一些涉及,比如后半段孔子即便颠沛流离无处遁藏,也依然坚持“岁寒而知松柏。”,这时影片内的时间就过得非常快了,但是却没有表现在这么长的时间内,孔子的思想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和升华,不够深入。
不过电影仍是值得一看的,他没有穿越戏说,是真的想为大家呈现出一个孔子,至于网上一些人说的什么“主旋律”、阴谋论,大家也就看过就过了。
还有就是这部电影又提醒了我,对于孔子,我仍是很不了解的,最好的了解他的方法,莫过于认真读一读《论语》,在没有背诵、默写、考试等的硬性要求下,想必我也能换一种心情,读出不一样的东西,重新认识一遍那些生动鲜活的对话,重新认识子路、颜回、子贡等弟子们,重新认识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