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个人的队伍散文
一个人要像队伍一样去奋斗,在物欲横流的浅薄年代里,我们何曾不是容易走出别人的世界,而走不出自己的沙漠。
一个人走比两个人走更需要毅力不是吗?你在艰难跋涉中发现自己,从付出中学习成长。在你与毅力并肩前行时,你看到了懒惰,你感受痛苦。明白一个人的队伍就是坚持,“坚”强的面对你所谓的困难,“持”久的一个人走下去。从忍受到接受再到享受,生命不再一样。我们尽量长成自己希望的样子,不要匆匆接受眼前的限定,而忘了你最初希望的梦想。丰满的理想,略带骨感血性的现实,已让我们习惯了在自己的世界中安然。衷心的祝愿你们能在快生活中品一杯茶,静看花开花落,挤出你那认为一时值千金的时光换一份与自己心灵对话的机会。问问自己需要什么,为了什么而活。我认为于自己相处是体现生命,并非孤单的狂欢。身边多一个人,可以一起走。没有人,你总得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地前进,哪怕肩膀上被披上冰冷的雪花,也要微笑的温暖的像个太阳。因为生活不知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何况在一个人最青春最阳光,生命力最强的阶段所经历不起的事,在人生其他阶段就更难经得起了。
人永远无法依偎另一个人。我先前有一个朋友,关系不错,他学习还暂且说得过去,家境也算可以。因为开学的第一次见面感觉交流很投机(不好意思说是俩话痨),便成了好朋友,好到只差苍天在上,黄土在下,吾辈等二人......桃园结义,先干为敬了。也许是太过于友好,就无所不谈,从自己身边的趣事谈到我们自己未来人生的规划和天马行空天方夜谭的理想抱负,偶尔也会开一些无厘头的玩笑。花柳无颜,时光荏苒,一场考试我们分道扬镳。虽认同友谊常在,但好像失去了无法挽回的东西了。不得不承认时间的伟大,毕业后的天各一方,联系也渐渐惨淡了,就连以前的笑话都忘得所剩无几了。见面时的寒暄,任凭怎么活跃气氛,就仿佛感受到他笑话里多了几分无助,甚至感觉他试图用笑话去圆润无话可说的尴尬。当然,我也试着去和他像以前那样聊一聊各自的理想,但他总是在用笑话躲避着什么。笑话一多,就真成了笑话,给人的感觉就是无奈,他告诉我说:“那些大道理小哲学之类的东西都是人类用创造出来的理性词语编织在一起的一句句空话而已。”我为之悲叹,不知道他想表达什么东西。但如果按照语文中总结中心思想的方法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大道理小哲学都是正确的废话。我不知也不想知道他被什么思想所牵绊着,因为我只是一个过客,他不可能遇见第二个我,对他来说。万事变迁后总会有或多或少的遗憾,遗憾没有办法和他再像以前那样无忧无虑的交流着,友谊的小船虽没翻,但有了想去不同方向的倾向。暮然回首,总会有其他记忆碎片扎进来,任我苦忆。
也许他还是我我最初认识的样子,只是我看待他的的角度不一样了,他没有变,而变得是我;也许我只是想找回属于我们最初的那份纯真,只是他相对于我表现的不一样了,我没有变,而变得是他。
在和别人相处时多让自己多走几步,在关心别人的同时,张开自己的生命,原来付出比死守给自己的感受,追求,需要和想法更享受,更快乐。
花开花落,岁月轮回,遥盼伊人归。
理想的东西在我身上终究孤剩我一人。
我们可以痛苦,可以悲伤,但在之后,记住请给自己一个微笑,因为甘苦自知,不是所有的疼痛都可以呐喊,只能自己肚子承担,别人不会因为当时的指点而承担分毫。
说到这里是否有一种五味杂成的感觉和莫名其妙的治愈感?是否感觉倘若真是一个人的话就会感到万分的可爱(可怜没人爱)?至少我有过那种感觉,当然是后知后觉啦!人真是一种极为神奇的生物,神奇到不相信自己有跨过壕沟的潜力,待到发掘出来之后,又为之惊叹不已。便会自动产生自我嘲讽和无聊的马后炮语录。既然如此,难道一个人意味着孤独,意味着一无所有吗?倘若一无所有,那为什么,他们还一笑着再回来,又愿意抛弃所有而仅希望岁月静转,时光倒流?
现在的孤单,现在的琐屑,都在把你变成更好的一个人,一定会有一天,你可以去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里遇到最好的自己。我们有时间,勇气,快乐,现在如此,将来更是如此。从出生到将来,你要走自己的路,寻自己的梦,唱自己的歌,一个人坚强,一个人怀揣一颗对未来憧憬的心,等到事业已成,君临天下时便会想起:你说茴香的味道,能让我在将来厌倦你的时候回想起你的好。所以现在的孤单独伍不失为另一种自由,请你永远记住:一个人要像一个队伍一样去奋斗。
第二篇:喜欢一个人散文
有时候,喜欢一个人,往往真的是这样,就是对方自身所存在的独有的闪耀光环,迷住了自己的眼睛,让自己一切的欣赏都愿意为对方停留很久。
我不知道这样的喜欢,有没有人和我一样。也不知道这样的喜欢,有多少人会觉得我是一个根本不会理解喜欢为何物的人。更不知道这样的喜欢,当时的自己是怎样的心动。
还好这样的喜欢,是我发自内心的认真。
第一次认识琴的时候,是在我手术之后,她送我一个苹果,说是什么别想太多,好好养病,早日康复,也不要觉得送个苹果很奇怪,我们是朋友。嗯。我们是朋友,我也永远会记得你这位朋友。可是她却不知道,自从那次认识她后,知道她很心善后,我越来越发觉自己已经喜欢上她了。她也不知道,我喜欢她到底是什么原因。她也不知道,她是我这辈子最难以遗忘的人。
有多少种喜欢,就会有多少种喜欢的理由。我想,每一种喜欢,总有一个会适合你们。
琴的善良,是她自身最美丽动人的地方。琴的善良,是她一辈子最持久的独特漂亮。琴的善良,是她自身存在的闪耀光环点燃了我内心追求爱的向往。也许,写到这里的我,会有人感到愤愤不平。觉得我写出这样的话,真是矫情。
不管怎么说,我确实是因为她的善良,我才喜欢。
但喜欢归喜欢。不能说你喜欢别人,别人就一定要喜欢你。在爱情里选择心上人,对于彼此来说,都是自由的,那是每个人的权利,如果做不到这点,还不如不去喜欢。以免在伤害到了对方的时候,还说那不是自己的错。鬼才相信这样的话。
两个人彼此喜欢,那是幸福。一个喜欢着对方,而对方却偏偏不喜欢自己,那是孤独和等待。其实,孤独和等待,没有什么不好,它也是你一个需要面对的陪伴,和一直不变的深深记忆。你也会在多年以后,笑着把那以往的故事说出来,没有任何怨恨。你也会回忆着说,想当年,我也有执着的喜欢一个人的时候,还是喜欢的认真的那种,还是喜欢善良的人的那种。
有些故事和人,在心里成为了最愿意提起的秘密。只是想把那种记忆重新梳理,再次找到当初的感觉。
自己喜欢琴偷偷地喜欢了一个星期左右,在这一个星期里,我的心里真是难熬,比死了还难受。于是,我心里暗暗告诉自己,是时候该找个机会表白了。
机会是找到了,可机会不是机会,是失落。
我鼓起了十足的勇气,对琴表白了,当时的自己心都漏掉了一拍。除了有这种感受外,其它的,一片空白。
琴听了我的表白后,没有说什么,只是默不作声。然后,就没得然后了。
表白后,再遇见琴时,她都会有意躲避我。上课铃声响,我的座位在最前面,我当然会走教室的前门。琴的座位也在前面的不远去,也就跟我隔了两行而已,可她偏偏要从教室的后门走。下课铃声响,离开座位,她也是如此。
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当然不会就此罢休,就此放手。我就在准备好的纸条上写了我想对她说的话,至于是什么内容,我也忘了。没想到的是,她回复了我的话。说我很优秀,我不是她喜欢的类型,还说什么如果有机会就在一起。
收到她的回复,我顿时激动了几天。有一次激动的连饭都忘记吃了。
我想,这样的感觉激动,如果我不说,琴永远都不会知道。
可有些时候,心里的话一直藏着不说,是一种难言的痛苦,我也不想有这样的痛苦。我要把心里想说的话,说一千遍,一万遍,直到自己心累的时候。
一直都深信,喜欢一个人的感觉也会在时间面前慢慢淡忘消失。因为没有在一起过,没有更好的陪伴过,没有更好的了解过。因此,我想把那种喜欢的感觉在没有淡忘之前,把它留在心里回忆,留在岁月里提起,留在一个最恰当的位置。
嗯。把那时喜欢你,喜欢你的善良,放在过去,留在时光里。让它有着更好的归属,有着唯一的位置,有着不曾遗憾的故事。
至少,如今的自己,没有觉得以往的认真喜欢是一种伤心的后悔选择。
第三篇: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
作者:刘 瑜
来源:《视野》2010年第24期
前两天有个网友给我写信,问我如何克服寂寞。
她跟我刚来美国的时候一样,英文不够好,朋友少,一个人等着天亮,一个人等着天黑,每天学校、家、图书馆、GYM,几点一线。
我说我没什么好办法,因为我从来就没有克服过这个问题。这些年来我学会的,就是适应它。适应孤独,就像适应一种残疾。
快乐这件事,有很多“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因素,基因、经历、你恰好碰上的人。但是充实,是可以自力更生的。罗素说他生活的三大动力是对知识的追求、对爱的渴望、对苦难的怜悯。你看,这三项里面,除了第二项,其他两项都是可以自给自足的,都具有耕耘收获的对称性。
我的快乐很少,当然我也不痛苦。主要是生活稀薄,事件密度非常低,就说昨天一天我都干了什么吧:
10点,起床,收拾收拾,把看了一大半的关于明史的书看完。
下午1点,出门,找个coffee shop,从里面随便买点东西当午饭,然后坐那改一篇论文。期间凝视窗外的纷飞大雪,花半小时创作梨花体诗歌一首。
晚上7点,回家,动手做了点饭吃,看了一个来小时的电视,回E-mail若干。10点,看了一张DVD,韩国电影《春夏秋冬春》。
12点,读关于冷战的书两章。
凌晨2点,跟某同学通电话,上网溜达,准备睡觉。
这基本是我典型的一天:一个人,书、电脑、DVD。
一个星期平均会去学校听两次讲座。工作日平均会跟朋友吃午饭一次,周末吃晚饭一次。多么稀薄的生活啊,谁跟我接近了都有高原反应。
孤独的滋味当然不好受,更糟的是孤独具有一种累加效应。同样重要的东西,你第一分钟举着它和第五个小时举着它,感受当然不同。孤独也是这样,偶尔偷得半日闲自己去看一场电影,和一年、两年、三年、五年只能自己和自己喝啤酒,后果当然完全不同。我以前跟一位曾经因为某政治事件而坐过牢的朋友聊天,他描述那几年被单独关押的生活,这样形容:度日如年,度年如日。说得可真确切。
我曾在日记里大言不惭地写道:出于责任感,我承担了全世界的孤独。我的意思是,我不但孤独,而且我的孤独品种繁多、形态各异:在女人堆里太男人,在男人堆里太女人;在学者里面太老粗,在老粗里面太学者;在文青里面太愤青,在愤青里面太文青....我觉得上帝把我派到人间,很可能是为了做一个认同紊乱的心理实验。
有时候也着急。我有幸生活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没有吃过多少苦,但是在我所经历过的痛苦中,没有什么比孤独更具有破坏力。这不仅仅是因为错过了亲友之间的饭局谈笑温情,不仅仅是因为一个文学女青年对故事、冲突、枝繁叶茂的生活有天然的向往,还因为一个人思想总是需要通过碰撞来保持。长期的孤单中,就像一个圆点脱离了坐标系,有时候你不知道自己思考的问题是否真的能称其为问题,你时常看不到自己的想法中那个旁人一眼就可以看出的巨大漏洞;你不知道什么是大,因为不能看到别人的小;你不知道什么是白,因为不能看到别人的黑。总之你会担心,老这样一个人呆着,会不会越来越傻?
好像的确是越来越傻。
年少的时候,我觉得孤单是很酷的一件事。长大以后,我觉得孤单是很凄凉的一件事。现在,我觉得孤单不是一件事。至少,努力不让它成为一件事。
有时候,人所需要的是真正的绝望。
真正的绝望跟痛苦、悲伤没有什么关系。它让人心平气和,让你意识到你不能依靠别人,任何人,得到快乐。它让你谦卑,因为所有别人能带给你的,都成了惊喜。它让你只能返回自己的内心。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不同的自我,他们彼此可以对话。
我想自己终究是幸运的,不仅仅因为那些外在的所得,而且因为我还挺结实的。总是被打得七零八落,但总还能在上帝他老人家数到“九”之前重新站起来。再看到眼前那个大海时,还是一样兴奋,欢天喜地地跳进去。在辽阔的世界面前,一个人有多谦卑,他就会有多快乐。当罗素说知识、爱、同情心是他生活的动力时,我觉得简直可以和这个风流成性的老不死称兄道弟。
因为这种幸运,我原谅自己经受的挫折、孤单,原谅自己的敏感、焦虑和神经质,原谅上帝他老人家让X不喜欢我,让我不喜欢Y,让那么多人长得比我美,或者比我智慧,原谅他让我变老变胖。因为他把世界上最美好的品质给了我: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刘明洋摘自上海三联书店《送你一颗子弹》)
第四篇:一个人活得像一个队伍
一个人活得像一个队伍 一个人活得像一个队伍,因为我的灵魂永不孤独,我有从曾经的人身上,领悟将伴我一生的祝福。
晓风轻轻地掠过了我的耳后,柔黄的晨曦缓缓徜徉大地,我却酣酣睡着,彳亍在我一个人的梦里,忆起当年萦绕心坎的余音。
一样清清暖暖的早晨,在那个年头,仿佛少了一点杂声,屋上袅袅的炊烟,依稀地衔着远方的天,奶奶弯驼的背,撑起了年岁的重量,担起了家庭的负荷,幽幽窄窄的灰黄巷子里,那个人枯了手花了头,朝朝夕夕与柴米油盐一起度过,求得的,只是饭桌上大家抿嘴回味时不经意扬起的一抹浅笑,只是家人手中的筷子终究在碟盘之间寻寻觅觅。蹒跚学步的我,早已记不清那个我爬上无数次的膝头,刻满了多少日月的痕迹,模糊的梦里,嵌进许许多多朦朦胧胧的图影,温暖,却有点痛心。
回忆的胶卷,播在剩下一个人的影院,闪过零零碎碎的片段,断断续续地倾诉着缠绵的爱,奶奶,从您身上,我学会付出,学会坚强,学会为了家庭再苦再累也要永不止息的走下去。金丝亮成我被单上的光点,早晨的气息爬上了床沿,我走向窗台,无意间望见幸福踩着氤氲的草气向我走来。
两个人的身影披上了阳光的新衣,纯洁亮丽,他们是天使,只是还没学会飞翔,年幼的弟弟和我曾经也围绕在篱笆的那头,玩着你追我跑的小游戏,那时觉得时光过得飞快,有人说,那是因为太过美好,我却觉得,那是一种羁绊,即使为了摔跤吵架而痛哭,每个清晨却还是能望见两张灿烂如花儿绽放的笑颜。失望伤心对于当时的我而言,或许无法称之为美好,但因为我们手中各自紧握的半颗糖果,不断告诉我们待在一起才是完整,一天的时间仿佛也容不下一点孤单,即使泪水曾近沾满衣襟,我们却将它珍藏,因为流年的步伐不会倒退,我们只能不断被往前推,时而的回味,酸味苦味也能是人生中最美的滋味。
那些沾满泥巴的衣裳,或许早已被洗净,但每当我打开旧橱柜,小心地整理我们的过去,还是能突然地闻到扑鼻而来的土香,弟弟,从你身上,我学会包容,学会分享,学会将那些永不复返的一切不用惋惜而用微笑来典藏。
我走下楼梯,早餐的香气也步步向我走来,我满怀欣喜的吃着拌晨风作佐料的餐,只是饭桌上我的身旁还是空着,那个木椅已久久地遗忘了它的主人。
以前多少个深夜,我还一个人独守玄关,等待一个孤独的人,一起摆脱这个能够不那么寂寥的黑夜。爸爸的身影早已不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因为我甚至不知道拿什么去回忆,他的声音不曾清晰,我忘了他是不是也有像其他爸爸那样暖而厚实的手,能够摸摸我小而光滑的额头,我忘了他是不是也有像其他爸爸那样宽而坚挺的肩膀,能够扛起我怀满一身期待的重量。小时候我的常常暗暗地埋怨爸爸,难道工作有比我重要吗,然而逐渐,我在那些等着爸爸的夜,望见了点点繁星轻轻地亲着黑黑的天,闪耀地守着黢暗的夜。爸爸在我心中可能不是美好,但他若不是那样深沉的颜色,我是否还能闪烁出自己的光芒,我脚下踩的每一条路,都是爸爸用他自己的孤独与苦守,交织着汗水去铺盖出来的啊!之后的我,还是能望见了玄关上静静等待一个人的背影,叫知足,叫幸福。
纵使我终究吃着一个人的早餐,味道却依然那么甜美,因为我明白了嘴中的佳肴,是爸爸陪伴的证明,而我,是爸爸努力的意义。爸爸,从您身上,我学会忍受,学会吃苦,学会体谅为了养育我而在我生命中缺席的父爱。
新的一天就此开始,即使今天我只有一个人,伴着美满的心灵,面对发生的一切都能充满余裕,快乐而美满。
一个人活得像一支队伍,我向我的心灵招兵买马,筑出灵魂里最灿烂不过的皇城。
第五篇: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
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刘瑜
作者:rantobaby 标签:情感2010-04-30 01:22 星期五 晴
“前两天有个网友给我写信,问我如何克服寂寞。
她跟我刚来美国的时候一样,英文不够好,朋友少,一个人等着天亮,一个人等着天黑。“每天学校、家、图书馆、gym,几点一线”。
我说我没什么好招,因为我从来就没有克服过这个问题。这些年来我学会的,就是适应它。“适应孤独,就像适应一种残疾”。
我觉得,快乐是可遇不可求的,但是充实是可求而不可遇的。
快乐这件事,有很多“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因素。基因、经历、你恰好碰上的人。但是充实,是可以自力更生的。罗素说他生活的三大动力是对知识的追求、对爱的渴望、对苦难不可遏制的怜悯。你看,这三项里面,除了第二项,其他两项都是可以“强求”的,都具有耕耘收获的对称性。
我的快乐很少,当然我也不痛苦。主要是生活稀薄,事件密度非常低。就说昨天一天我都干了什么吧:
10点,起床,收拾收拾,把一本书看了一大半的明史的书看完。
1点,出门,找个coffee shop,从里面随便买点东西当午饭,然后坐那改一篇论文。(期间凝视窗外的纷飞大雪,创作梨花体诗歌一首)。
7点,回家,动手做了点饭吃,看了一个来小时的电视,回email若干。
10点,看了一张dvd,韩国电影“春夏秋冬春”。
12点,读关于冷战的书两章。
2点,跟蚊米通电话,上网溜达,准备睡觉。
这基本是我典型的一天:一个人。书,电脑,dvd。一个人。
一个星期平均会去学校听两次讲座。一周工作日平均跟朋友吃午饭一次,周末吃晚饭一次。
多么稀薄的生活啊,谁跟我接近了都有高原反应。
我这人其实一点也不孤僻。生活中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是多么平易近人开朗活泼。有时候,我就是懒,懒得经营一个关系。还有一些时候,就是爱自由,觉得任何一种关系都会束缚自己。当然最主要的,还是知音难觅。我老觉得自己跟大多数人交往,总是只能拿出自己的一个子集。我很难找到和自己一样一望无际的人。
有时候也着急。不仅仅是因为错过了亲友之间的饭局、谈笑、温情,不仅仅因为一个文学女青年对故事、冲突、枝繁叶茂的生活有天然的向往,也因为一个人思想的先锋性总是通过碰撞来保持的。我担心,我老这样一个人呆着,会不会越来越傻?
好像的确是越来越傻。
但另一些时候,我又惊诧于自己的生命力。在这样缺乏沟通、交流、刺激、辩论、玩笑、聊天、绯闻、传闻、小道消息、八卦、msn……的生活里,没有任何“圈子”,多年来仅仅凭着自己跟自己对话,我竟然保持了创造力和战斗力,竟然写小说政论论文饱博客而且写得如此饱满热情,我刘瑜又是何等顽强的一株向日葵。
年少的时候,我觉得孤单是很酷的一件事。长大以后,我觉得孤单是很凄凉的一件事。现在,我觉得孤单不是一件事。
有时候,人所需要的是真正的绝望。
真正的绝望跟痛苦、跟悲伤、跟惨痛都没有什么关系,真正的绝望让人心平气和。你意识到你不能依靠别人,任何人,得到快乐、充实、救赎。那么,你面对自己,把这种意识贯彻到一言一行当中。
它还不是气馁,不是得过且过,不是“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这样的狗屁歌词,它只是“命运的归命运,自己的归自己”这样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
那天偶然想起我过去几年写的这三个小说,《孤独锝像一颗星球》《那么,爱呢》《烟花》,吃惊地发现,这里面其实有一个轨迹,从忧伤到怨恨,然后再到绝望。
绝望,就意味着自由。
以前一个朋友写过一首诗,名字叫“一个人要象一支队伍”。我想象文革中的顾准、狱中的杨小凯、在文学圈之外写作的王小波,就是这样的人。怀才不遇,逆水行舟,一个人就象一支队伍,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
现在看来,我也只能面对内心招兵买马了,一个人成为一支队伍。人家一个人象一个军,我象一个营,一个连还不行吗?
当然我的队伍没有他们的那么坚定,肯定有逃兵,经常嚷嚷着要休息,但是,我还在招兵买马呢,还前进呢,还边走边唱南泥湾呢。
我想自己终究是幸运的,不仅仅因为那些外在的所得,而且因为上帝给我的顽强和禀赋。它告诉我an unexamined life is not worth living,教我用虚无、骄傲、愤世嫉俗超越那种浑浑噩噩随波逐流的生活,然后教我用是非感、责任心来超越那点虚无、骄傲、愤世嫉俗。
当罗素说知识、爱、同情心是他生活的动力时,我觉得这个风流成性的老不死简直就是我的亲哥。
因为这幸运,我原谅上帝给我的一切挫折、孤单,原谅他给我的敏感、抑郁和神经质,原谅他让X不喜欢我,让我不喜欢Y,让那么多人长得比我美,让那么多烂书卖得比我的好,甚至原谅他让我长到105斤,因为他把世界上最美好的品质给了我: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
咦,怎么说到这儿了呢?本来是想谈谈自己克服寂寞的经验的,结果活活写成了一篇自我吹捧的范文,就当是本营长写给士兵们的战斗动员书吧,分析当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