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贵在一个新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讨论什么是“新”,复习学生文科知识,并增加其口头表达能力。
2、通过对“独立思考”设置反向问题,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质疑探索精神。
3、通过对禅学知识的迁移,使学生明白权威不一定正确,重新审视价值观世界观。
二、教学设想
独立思考是每个学生,甚至是每个人皆应具备的品质,青年人理应独立思考,但绝不是封闭思考。这里我所说的“新”,即“更新、推新”而非仅仅是创新。世界上不乏创造者,但是在现行制度下要求或者是期待学生恐怕是不切实际。我们只有利用现行的工具、理论进行运用,提高。这或许就是个人意义上的创新吧。新的独立思考,就是开放性的多元化的独立思考。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我们求同也展异。
1、重点
(1)对于本篇文章的重点是一个“新”字的理解。比仅停留在含义,还要知道“新”的作用。“新”字在各个领域里先锋性的作用,从而鼓励学生去维新,推新,甚至是创新。主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联想能力为主。
(2)本文的第二个重点是理解独立思考。要创新,就必须独立思考。这句话揭示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我们把独立思考定义为“新的独立思考”是否定封闭性的独立思考,而要走向兼容的开放的独立思考。有两大要点
1、积累、实践、汲取
2、质疑、探索、论证,之后充分准备,则进入“新”的阶段。
2、难点
第三版块中有一段对于禅宗的误解辨析,由于涉及到哲学领域,或许学生难以理解。一细致的问题去提问,引导学生启发学生。
3、课时安排
一课时
4、课程类型
讨论型为主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新学期新气象,新同学新老师;你们学习着新知识,而我正获得新的经验。如果你们蓬勃向上,你们将获得新的成功;如果你们停滞不前,我将遭到新的失败。
你们有没有信心获取新的成功,一起回答?(有)
我看到了一股新的精神,贵在一个“新”字。
2、理解什么是“新”及体会其意义和作用
问题 什么是“新”?(2—3位同学)
回答 对于“新”字的理解,我想每个人的答案都会有所不同。俗话说“以史为鉴”,我们就来看看人类的发展史,看看人类的文明是怎样一步步迈入新的辉煌的。
跨越时空,驰骋想象,飞翔至茫茫的密林,葱葱的草原,远古的神秘。
问题 谁知道人类是怎样进化而来的?
回答 众说纷纭:有说猴子的,有说猩猩的,甚至还有说乌龟;科学的解释是这样的:有一支猿类因为气候变化,树木变少,不得不从树上下来,进行采集觅食,通过恩格斯所说的劳动,逐渐变成了直立人。
还有一种歪说:有一个猴子从树上掉了下来,从此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改走路了。
人类进入了漫长的新的生活。
问题 人类分成哪几个社会?(1位同学)
回答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前四个是我们已知的社会,每一个社会都书写了自己新的历史,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使人类的脚步不断迈前。
分组讨论 将同学分成四组。将我们已知的社会按四个板块来讲。主要在练习学生的思路,和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注意说出每个社会新的地方,象生产力,社会制度,或者从医学,哲学,物理,生物等方面来讲,能从文学方面来讲自然最好不过。
例:原始社会 火,石器 仰韶文化 三皇五帝的传说
奴隶社会 青铜器 周易 武丁,姜子牙的故事
封建社会 铁器,航海 唐诗宋词 朱由校 木匠的故事
资本主义社会 3次工业革命 “人” 法国大革命
补充:以开放度来划分的社会
氏族血缘关系
地域化社会
市场化社会
问题 大家都知道“乌托邦”(莫尔。英),和三大社会主义空想家法国的圣西门,傅利叶和英国的欧文,在中国还有陶渊明。大家来想象一下,我们的未来社会是什么样呢?可以从思想上物质上或是其它方面来讲。周边的同学可以交头接耳一下。
(大家可以想写小说一样来讲)
(社会可能变好也可能变坏)
总结:人类发展的车轮是滚滚向前的,新的事物新的观点可谓是不断涌现,文明之塔也是越堆越高,耸向新的天空。你们也是呀,你们就是拉动这车轮的马达,将来必然有一番新的天地属于你们。
2、“新”的独立思考
问题文章说,“要创新,就必须独立思考。”许多同学都喜欢独立思考,但往往是为了解决题目。请同学们看看书本,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然后告诉我,你有过独立思考吗?你觉得什么才是真正的独立思考?(2位同学)
新独立思考 基础 积累、实践、汲取
质疑、探索、论证
从而达到新的结果(更新、推新、创新)
问题:翻开书本,咱们来看看笛卡尔,他说“当我完成了一般的学习过程之后,就发现自己被许多疑点和难点困住了。从这些疑难和错误里,除了曰甚一曰的看清自己的无知以外,似乎并没有得到其他任何收获。”下面又说:“他的缺点是独尊理性,否定感觉和经验。。。怀疑过了头。”请大家思考,笛卡尔的质疑态度值不值得我们学习?怀疑是不是该有个度,请取出一个正面例子。(1—2位同学)
回答:其实笛卡尔的怀疑并不是没有根据的。我们对这种质疑精神,应该给与肯定,与此同时要把握一个度。笛卡尔所在的时期,经院哲学大行其道,主要是宗教神学。当时的新发现,新的理论层出不穷。伽利略论证了哥白尼的曰心说,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论等等。一切的一切冲击着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笛卡尔又不是一个安分的人,他当初就像唐。咭呵德一样带着个仆人去参军。但他跑了大半个欧洲,是一场仗也没打,但是他充分了解了各地科技的发展和深刻的现实,领悟到了科技的力量。他的创造,离不开上述两点,是一种开放的思考。笛卡尔是欧洲近代哲学的创始人,但也受到当时时代的局限,虽然与宗教进行了6次辩论,不断的进化自己“人”的观点,但最终怀疑过了头。
问题:大家看看第三部分,王充家贫,买不起书,只能唱到书店看书,(书店,即刈肆,书肆)那时候的书店比现在书店开明(竹简),可以让顾客阅读,结果就造就了王充这样的人才。
思考讨论:多读与成才有无必然联系?(4位同学)
我的观点:没有,缺少思考的多读就是白读。郑渊洁童话大王中《舒克和贝塔》贝塔说,“有些人读了很多书,可是一点儿也不去想。我不爱看书,但我哪怕看到只有一句精彩的话,也会点燃我思想的火花。”
总结:笛卡儿就是要我们质疑、探索、论证
王充就是要我们质疑、探索、论证
新的独立思考就是一种能推动你向前发展的思考,即使你的认识得到一次完整的更新
飞跃的思考。它不局限于题目,解题,也不局限于课堂、书本。多读书,是你思考的坚石;
多思考,质疑和探索是你向“新”领域迈进的步伐。
3、试着独立思考
问题: 书本第四部分 “心,灵物也;小用之则小成,大用之则大成,变用之则至神。”
请大家来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谁先来翻译一下?然后展示你的想法。
我的观点:不用不是会贬值吗?电影《相煎太急》里李连杰***师兄就因为隐藏武功,最后武功贬值,以致身亡。后面两句话,不是有大材小用,事倍功半来反驳吗?
其实古人的话,总是应着积极的一面,我们有恒心就一定能得到收获。
故事:我很喜欢看《科幻世界》,上面曾经有一则故事。讲的是一个贫困的学子,每天仰望着星空,幻想着他的非线性跳跃理论。曰子一天一天过去,为了理想,他不顾含辛茹苦的母亲,恳求他原来女友的好友帮他出书。书出来了,就卖掉了两本,其余的都堆在了家里。他默默地在书堆上饿死了。那两本书,一本在他的母亲那里,一本在他的原来女友那里。两百年后,宇宙飞船进行时间非线性跳跃失败,有位科学家从典籍的角落里翻到了这部作品,惊讶的发现,问题早在两百年前就解决了,他的理论领先了整整两百年。这个人叫林夕,合起来就是一个“梦”字。
大家只要有恒心,不要怕失败,一定会获取回报。当年的易卜生不也是如此吗?
课堂迁移
课外知识:惠能是禅宗六祖,有这么一首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禅宗不着文字,口传心授,为什么?他们提倡“顿悟”。不是一味的去死钻。
有一则公案:有位大师未入禅前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入禅后 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30年后见山仍是山,见水仍是水
其实同学们不有时候也有顿悟的时候。比如解题的时候,怎么解也解不出来,突然之间,灵光一闪,茅塞顿开。
问题:既然我会顿悟,那我还坚持什么,甚至学习什么,不如呆在那儿,像老和尚坐禅,等开窍了不是很好吗?你同意我的观点吗?
回答:禅宗也是需要不断修行的,即使是天才,还是需要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不是吗?
我所举的这个例子,一是要大家有恒心,一定会有回报,思想是逐步成熟的。二是我们的思想长期被权威,教条所束缚,哲学的天堂很多,即便是唯心,也有很多学习之处。93年复旦大学针对台湾大学代表队提的“荀子‘性本恶’说错了。”说了这么一句经典的话:“如果你认为荀子错了,荀子就错了,那还需要在座的这些儒学家干什么?”这里也是如此,我们要开放的思考,兼容并包。
4总结语
这节课主要讲了两个要点“新”和“独立思考”
要创新,就必须独立思考。
我们要学着开放的新的独立思考。
贵就在一个“新”字。
四、板书计划
-------------------“新”--------------------
| ^ |
| 融 |基 |推
| 汇 |础 |动
| | |
| 独立思考 |
| ^ ^ |
| | | |
V | 产生| V
积累、实践、汲取-----------〉质疑、探索、论证
(王充)(笛卡尔)
原始社会 火,石器 仰韶文化 三皇五帝的传说
奴隶社会 青铜器 周易 武丁,姜子牙的故事
封建社会 铁器,航海 唐诗宋词 朱由校 木匠的故事
资本主义社会 3次工业革命 “人” 法国大革命
补充:以开放度来划分的社会
氏族血缘关系
地域化社会
市场化社会
五、课后作业
1、独立思考上课时不懂问题,与师生、生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2、阅读一本有意义的课外书,写一篇读书笔记。
六、教学后记
由于班级的不同上下来的结果也不尽相同。不足有三:
1、启发力度力度不够,有些同学知识面比较贫乏,因此,说的时候可能卡壳,结果我帮他说了许多,锻炼不够。
2、时间把握出现问题,总的来说,第一堂课有的脱了一点,第二堂还行。
3、提的问题自我感觉比较弱智,基本没难度,对于事物的开掘力还欠火候。
出现的问题
1、有的同学太积极,一个人想回答全班问题。
2、有的观点太偏激,想不到好词纠正。
3、我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封建社会什么都讲不出来,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却头头是道。原来他们正在学,历史知识太贫乏。
第二篇:贵在一个新字教案
贵在一个“新”字学习目标
1学生探讨阅读经典和求知问道的作用探讨独立思考和创新的关系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2学生学会质疑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习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3学生在学习议论文不同的论证方法后能够在作文中正确运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事实论证、引言论证等手法。教学设想 1从筛选重要信息入手理清作者写作思路。2借助问题讨论把握作者的观点重点探讨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和思考的方法研讨质疑和创新的关系。3使用2课时含“积累与应用”“学习与评价”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内容 1学习《贵在一个“新”字》了解文章内容理解作者观点 2掌握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准确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掌握一些论证方法。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了解作者与背景王梓坤既是科学家也是教育家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他对成才理论有很深的研究。本文选自他的《莺啼梦晓——科学方法与成才之路》。本文用的是谈话风格由导语和四个部分组成。文章开头说“历史上有些重大错误就是这两种倾向相结合的产物”这句话意味深长。历史上特别是近现代史上那种顶礼膜拜人云亦云惟命是从不用自己的脑袋思考而酿成的社会惨祸一再发生教训太深刻了。这也是作者想写这篇文章的动因之一。
二、浏览课文理清作者思路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独立思考的能力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说这样的能力很重要是本文要论述的核心问题。作者认为创新者必须具备的素质有重视积累批判与怀疑精神注重方法勇于实践。2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分哪几层来论证的讨论明确文章就这四个方面逐一分析。第一部分以笛卡尔为例谈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后三个部分分别谈独立思考者的三个特点。第一部分就笛卡尔的成功谈独立思考精神在学习研究中的作用。笛卡尔为什么能取得卓越的成就在于他通过独立思考发现疑问无处不在他对自己的现状也有批判意识不满足自己的成就。他青年时代学习成绩优秀可是他反而犹豫了因为他发现“自己被许多疑难和错误困住”而他之所以能发出这些疑问和他的大量阅读、积累知识是有关系的。经过一度彷徨他“大彻大悟”得出了最有价值的发现这就是“决不可过分地相信自己单单从例证和传统说法中所学得的东西”。笛卡尔的“四条思维原则”对从事科学研究的人乃至对一切学习者都能有启迪。第二部分谈读书积累的重要作用。王充博览群书贯通百家爱因斯坦对许多问题保持浓厚的兴趣鲁迅主张跨学科读书。这些成功者的经历和主张都揭示了一个普遍的规律善于独立思考需要厚实的思想基础没有积累就缺少发现问题的能力而书读得越多了解的问题就多成功的机率就大。第三部分谈“善问”谈质疑。这一部分主要谈思考的方法写得有针对性。作者痛感于社会上政治骗子和伪科学能不费气力地迷惑大批群众提出遇事要有科学态度要具备怀疑批判精神。引用陈献章和郑板桥的话指出读书要学会发问。作者提供了读书思考的具体方法这是成功者的经验。第四部分强调实践提出要注意刻苦钻研并注意思想方法。创新是否能取得成功只有实践才是检验标准。作者指出要在学习中学会思考光靠刻苦钻研还不足以成事还需要正确的思想方法一个好的思想方法能够提高学习和研究的效率。独立思考不是孤立的苦想还要向一切可以学习的对象学习。不但要向群众学向书本学还要向大自然或社会请教这就需要实践精神。自然科学是这样社会科学也是这样。
三、组织探讨启发学生注意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认为培养“独立思考”这种能力需要哪些条件 2为什么文章的题目是“贵在一个‘新’字”而文章却并没有具体地谈“创新” 3他的论述对社会科学研究有用吗能否找出一些实例 4为什么作者把独立思考的素质看得如此重要 5他介绍的方法对我们的学习有哪些启发学生探讨有可能发现以下基本结论 1落后的学习方法是因为有落后的教育观念。文章作者从正面阐述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也从反面观察出“学而不思”的弊端。2关于如何培养独立思考素质作者提出四个基本条件要有怀疑精神要重视积累注重方法勇于实践。四个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促进。3文章指出许多实践活动的共同要求是“创新”具体表现为发现新事物建立新理论发明新技术写出新作品等等。没有怀疑精神就不会有独立思考没有独立思考就不会有发现也就不可能创新。要创新就必须在思维上有突破就要有对旧有的思想观念、习惯做法质疑和批判的精神这就必须独立思考。作者不需要把笔墨花在论证“创新”如何重要上因为在改革发展的时代这几乎是众所周知的了。4文章主要就自然科学研究谈独立思考实际上独立思考精神在社会科学研究方面更为重要。哥白尼和布鲁诺的日心说达尔文的进化论虽然发现本属自然科学领域但是都引起过宗教政治势力的镇压和攻击。中国古代稍稍有独立思考意识的读书人都会被视为异端。汉代王充的《论衡》中有《问孔》、《刺孟》篇不得读书人的喜欢晋代嵇康因为一句“非汤武而薄周孔”而遇害明代李贽因不赞成“以孔子是非为是非”而下狱。为什么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后来没有得到发展由此可见一斑。从康梁的变法到五四运动从“百家争鸣”到“两个凡是”中国的改革开放之所以那样艰难就在于具备独立思考素质的知识分子过少。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之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思想解放运动才逐步倡导了独立思考。5独立思考的根本目的就是尊重客观存在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中国要发展走改革开放之路思想解放是关键。中国教育落后主要在于灌输替代了独立思考。6无论在具体的学习还是研究“不思想”终将一事无成充其量只能得“死的知识”只有独立思考才有可能获得教养获得智慧。小结本文把“独立思考”作为话题是有针对性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真正知识分子的必备条件。如果缺乏独立思考能力读书得再多充其量也不过是“仓库型的学生或学者”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甚至易于上当受骗。作者对“独立思考”的认识由“创新”而起内容丰富也比较全面。作者虽然是自然科学家但是他的思考对一切学习者都有指导意义。文章揭示了获取教养的规律性的东西。如在思考中质疑“我思故我在”但是又不可怀疑一切有知识才有比较有比较才能发现问题才能创新深刻的见解来自周密的思考在实践中刻苦钻研是培养独立思考的基本条件如果没有探究问题的兴趣也就没有了思考的过程也就不可能培养思考的基本素质。有博学的意识强调积累有所发现是人类从读书求知摸索出来的基本规律。本专题有许多学习内容可以互相印证如本文认为要多读书而且可以读得杂一些《劝学》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本文认为善问是一种素养《师说》主张从师学习等等。本文谈独立思考问题举重若轻用最简明的论述方法列举大量的实例并加以分析引用权威论述对观点作进一步阐述。作为普及读物旁征博引能增强文章的效果但是如果只举事例没有必要的分析不能提炼其思想内涵来证明观点例子就只是个没作用的例子而不是“例证”。作者是一位数学家从他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熟悉程度看正说明了他积累丰厚并善于思考因此才能写出这样的文章。
四、结合课文“问题探讨”进一步讨论。1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注意到“学”与“思”的关系“学而不思”与“思而不学”都不可能取得成功。本文围绕独立思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提出了哪些问题又是怎样分析这些问题的为什么作者把独立思考的素质看得如此重要作者认为培养“独立思考”这种能力需要哪些条件他介绍的方法对我们的学习有哪些启发讨论明确本文首先提出了创新需要独立思考独立思考必须要有质疑能力以笛卡尔为例介绍了笛卡尔的思考方法。接着就独立思考的三个要素——重视积累知识善于发现问题刻苦钻研并注意思想方法引用了许多实例和前人的论述展开分析。作者从自然科学研究的角度展开分析实则阐述了独立思考的基本规律。文章两次提到“受骗上当”不是偶然的但是提倡独立思考的目的不仅仅是防止“受骗上当”而是为提高自身修养培养创新能力。没有独立思考能力就不会质疑就不会有发现也就很难有创新同样盲从轻信一定会导致落后和失败。所以必须要独立思考。作者阐述的“三个特点”就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三个条件。他介绍的学习方法主要在思考层面上。在我们的学习中通过独立思考培养辨析能力学会质疑思考学会选择、批判进而有所发现有所创新。2文章中有许多事例和分析论述明白晓畅平易可亲。请想一想如果只举事例不作分析说理的效果有什么不同讨论明确本文列举事例并作适当分析以支持自己观点如果只罗列事例而不作分析只说事实不讲道理论说就停留在感性的层面就不能形成论证。
五、课后讨论随着探讨的深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中国文化教育的大背景。结合这个大背景本专题的探讨可能会有深度和广度。如中国古代注意到“学”和“思”的关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但是究竟有没有“不唯上不唯尊只唯实”的独立思考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否提倡独立思考为什么中国社会近五百年在人文科学方面没有对人类作出有价值的贡献为什么没出现世界级的伟大科学家中国经济发展滞后和教育有没有关系中国人的教育观念存在什么问题中国高等教育中文科理科所占比例为什么和发达国家相反为什么世界上只有中国有一句“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探讨的大背景。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学生会发现有价值的问题会积极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第二课时学习内容 1完成本专题“积累与应用”1-2检查背诵。2单元小结。完成《学习与评价》本单元练习。学习步骤
一、检查背诵“积累与应用”1。1学生之间相互背诵、检查。2默写并翻译部分句子。
二、学生互查并补充词语积累本。
三、结合“写作实践”题的讨论小结本专题的学习。“写作实践”参考提示 1提示在写作之前可以彼此交谈读书的故事互相启发如你喜爱在什么情况下读书你在什么时间读书效率最高你读不同的书有哪些不同的感受你在寻找选择书籍时有没有曲折有趣的经历你通过读书结识了哪些朋友�6�7�6�7 2学习本专题在学习观念上可能会有转变。传统的“刻苦学习”、“勤学苦练”、“苦读”和“学海无涯苦作舟”等等有意无意间都把读书当作了苦事。本题意在启发学生注意表面的“苦”和“快乐”“幸福”的实质透过表象去探求更有价值的内涵认识到读书也是一种快乐是精神的享受读书需要下功夫但是下功夫未必是一种苦。本题除了可以从愉快地学习角度切入也可以从“智慧的学习”角度切入。3韩愈字退之岳飞字鹏举朱自清字佩弦钱钟书字默存�6�7�6�7人们取字号是为了表现自我期待和精神追求这是中国独特的语言文化现象。你想给自己起一个字号吗翻检词典选几个你喜欢的词推敲含义选定最能表现个性和精神追求的字词叙述选择的过程和原因。中国人的字号一般要名字有关考虑到一些同学的名字可能缺乏内涵因此作文时可以重新做出选择在选择时可以考虑与名字相关也可以自由地选择。叙述选择过程要注意文章的起伏不要“一步到位”。可以参看《向青春举杯》中《我的五样》的写法 1第一部分学习材料重点谈经典的力量出发点是一个“读”字。读书学习“读什么”是个基本问题。作者认为阅读经典是获得教养的主要的途径。为获得教养先要了解学习的作用明白学习的要求。文章开宗明义建议人们多读书读经典著作强调从“世界文学”中汲取营养。这个问题可以引发我们探讨经典作品的作用为什么不同一般为什么前辈学人总是提醒我们读经典作品每个时代都有不计其数的文学作品为什么很多东西被淘汰无法流传有些文学作品轰动一时为什么才过了十来年就没有人再提及为什么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文学史为什么每个民族尊奉的作家往往也是世界的中国的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和鲁迅俄罗斯的普希金、托尔斯泰法国的司汤达、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西班牙的塞万提斯等他们的作品不但在本国流传也产生了世界的影响滋养了无数的人。为什么经典作品能陶冶人的情操经典既是民族与人类文化的结晶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它代表一个时代人文和语文的顶峰。从获得教养的目的出发必须阅读杰作。一个人在青少年时代所读的书注定要影响他的一生对他的人文素养构成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甚至能决定他一生的审美追求。所以人应当在学习的起始阶段就注意打好精神的“底子”确立一生阅读的方向。作者在这里特别谈到阅读的效率问题。他指出有的人一生只读过十来本书却成为真正的读书人这是因为他们有追求会选择是“用心在读”而有的人“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深入理解思想家和作家的杰作能激发学习者产生鲜活的有价值的思想。本专题的第二部分学习材料也能印证黑塞的这个论断。思想家和作家的著作“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原因是什么呢学会读书懂得运用自己的经验深入阅读融会贯通就能发现经典作品的独特魅力。而人的经验不断增长阅读不断地深入就能不断地能从名著中有所发现这就是所谓的“常读常新”。探讨这个问题可以请同学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来谈。许多同学在高小到初中阶段读过中国古代名著可是到了高中以后他对这些名著会有新的认识和评价。教学时可举中国古典名著的阅读为例。如《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少年读此书可能仅仅为其中的情节人物所打动而有了一定的修养和阅历后重读此书可能就会从历史变迁、政治谋略、外交智慧等方面去解读了。其他如《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等高中时代重读体会和少年时代已经大不一样而人生每个时期都能从中汲取营养这就是经典的力量。黑塞认为“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价值”这句话阐述的是阅读的态度。阅读杰作特别是读那些有久远影响、有世界声誉的杰作要有崇敬之心庄重之感如果没有一种敬重之心是难以体会到杰作的伟大的。黑塞阐明了一个认识即问题不仅在于多读更在于“爱的阅读”、“敬重知识”和“心的教养”——因为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教养只有“用心”阅读效率才能得到提高。在具体的阅读方法上作者主张“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2第二部分内容的核心是论求学之道议论的出发点可以用一个“学”字概括。两篇文章都是中国传统的典范文章历久不衰正可以说明“经典的力量”所阐述的内容。《劝学》讲的是学习的基本道理从修身立德的角度出发更多的谈的是个人的学习而《师说》讲的是从师而学涉及到个人与外部的联系。对青少年而言这是获得教养的主要的两种途径。指导阅读可以逐段阅读理清基本意思不必要求学生对文本作过细的研习重要的是弄清几个问题的关系围绕“获得教养的途径”这个中心对学习内容作整体探讨。比较可行的方法是让学生发现两篇文章的内在关系引导他们注意文本中的语句从中找出古人对学习规律性的认识。《劝学》讲学习的基本道理荀子认为“学不可以已”要“积善成德”这是中国古代关于获取教养的重要思想。荀子认为学习要注重“积累”《师说》也强调积累被韩愈称赞的李蟠正是在“六艺经传皆习之”的基础上求师而问的。韩愈认为人非生而知之必须学习荀子的论述中有没有类似的思想荀子注意到学习者的“善假于物”韩愈则强调一定要从师而学向一切可以学习的人学习。两文都谈到学习的重要那么正确的学习目的究竟是什么《劝学》认为学习的本质其实是“改变自己”“学不可以已”永远不停止也即常言所说的“活到老学到老”。《师说》中认为学习是为了闻道解惑。——这些认识都是正确的。作为现代人黑塞论述得更全面他认为读书学习是获取教养的途径是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并非是为了提高某种能力或本领因为那样的学习过于功利而在于寻找生活的意义也就是说学习者需要有自己的精神追求。没有追求的学习是低效的学习只能满足一般的生存需求。这两篇文章都是古代作品为什么至今还能有生命力《劝学》是两千多年前的著述至今读起来仍然觉得很有道理。虽然时代变了学习的条件和环境都大大地变了可是我们可以看出荀子论述的基本规律对今天的学习仍然有指导意义。而正因为它已经为两千多年的实践所验证所以更具有权威性。《师说》是一千多年前的“时文”作者是针对社会上不肯从师而学的坏风气展开论述的可是文章也流传千年因为作者揭示的是读书人的通病或者说是人性的弱点所以至今仍然能从中感受强烈的针对性。韩愈的文章是写给李蟠的他写作本文时并没有想到文章会流传后世而我们在阅读时不得不联想到当今的社会风气从中能发现颠扑不破的基本真理这也说明了经典的力量。《师说》在结尾处称赞李蟠一是嘉许李蟠“好读书”其实称赞的是他“六艺经传皆习之”从中也可以看出韩愈也是主张读经典的二是嘉许李蟠的“不拘于时”“时”指的是不肯从师而学的坏风气李蟠从师而学所以学业精进有所成就。从今天人们发表意见和评论的动因看两文的作者也有可能都是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而发议论的。在这一部分探讨时还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如何认识学习的阶段性“童子之师”与“读经之师”真的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吗从终生学习的目标看我们目前的“学业”起的是什么作用如何提出进一步的学习目标青出于蓝而青于蓝从师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超越。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 3专题的第三部分谈“思”重点是独立思考和创新问题。相对于前两个部分而言从“获取教养”这个意义上说“独立思考”是更为重要的能力。这一部分的学习围绕《贵在一个“新”字》展开探讨。该文重点谈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及如何通过独立思考实现创新。作者是著名数学家、资深教授担任过大学校长不但在数学研究上卓有成就研究成才理论也有独到的发现。作为介绍学习方法的普及读物本文通俗易懂。但是相对于“读”和“学”独立思考的内涵更为丰富论述问题既有深度也有广度。
四、完成《学习与评价》
第三篇:《贵在一个“新”字》教案2
《贵在一个“新”字》教案2
一.导入课文 [幻灯片:剪纸] 师:请大家看屏幕,告诉我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 剪纸。
师:剪纸,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民间艺术之一。我想,同学们对于剪纸一定不陌生。你们在小学的劳技课上,或者更早的时候,肯定有接触过剪纸。因为它所需要的原材料,非常的简单,一张纸,一把剪刀。当你一只手拿着一张纸,另一只手握着一把剪刀,剪刀在纸上翩然起舞的时候,我们的剪纸活动也就正式开始了。
师:如果我现在发给你们,一人一张这样的纸,一人一把剪刀,同样的纸,同样用来剪这张纸的剪刀,最终,大家做出来的作品也一样么? 生:不同!
师:为什么会有不同?为什么同样的纸,同样用来剪这张纸的剪刀,最终却剪出了不同的作品?
生:各人想的不同。
师:想法不同,各人有各人的想法。你所想的,实质上也就是你思考的内容,只能代表你自己的观点,是你独立思考后得出来的结论。[幻灯片:——略谈独立思考] 二.解题
师:略谈独立思考!王梓坤教授的这篇文章有几个题目? 生:两个
师:我们刚刚打出的是副标题“——略谈独立思考”,本文的正标题是什么?贵在一个“新”字!显而易见,这个“新”字,说的什么? 生:创新,有新意义。
师:正副标题之间是什么关系?大家要明确正副标题之间的关系,正标题一般比较抽象、概括,语意未尽;副标题则具体补充说明文章中的特定内容。在这篇文章的导语部分,王梓坤教授阐述了创新与独立思考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要创新,就必须善于独立思考。”
师:独立思考的能力,大家都有,只要你是一个身体健康的人,当你的心智发展到一定年龄阶段之后,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你都会有自己的想法。然而,仅仅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还不够,想要有所创新,想要实现更高层次的追求,你还必须善于独立思考。比如,为什么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无数次,大家都没能发现问题,唯有牛顿通过自己的思考,突破了思维的瓶颈,发展了万有引力定律。三.解读文本
师:文中也说到了很多有贡献的历史人物,他们都非常善于独立思考,让我们来看一看他们的这种能力是如何锻炼出来的。我想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过这篇文章,那么再给大家1-2分钟的时间,快速浏览课文。请注意我的问题:文中说到了哪些杰出人物?从中找出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是如何锻炼出来的且有着什么样的特点? [幻灯片:想一想
文中说到了哪些杰出人物?从中找出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是如何锻炼出来的且有着什么样的特点?] 师:这篇文章由导语和四个部分组成,我们应该在哪个范围内找啊? 生:是在文章的四个部分中。
师:我们来分配一下任务,第一组的同学负责第一部分“他的疑问是无处不在的”,二至四组的同学依次类推,分别负责第二部分“倘有余暇,何妨多读”、第三部分“为什么”、“怎么办”及其他,第四部分“大用之则大成”。
师:大家应该都找的差不多了。我们来看看同学们准备的怎么样了。在第一部分中,说到了哪位历史人物? 生:笛卡儿!
师:他的独立思考是如何锻炼出来的,有着什么样的特点?
生1:尽管成绩优秀,但不满足于现状,认为问题是无处不在的。他认为不能过分相信自己单从例证和简单说法中所学得的东西。在这一部分的最后,作者提到了笛卡儿哲学上的代表思想,他的名句“我思故我在”。我存在的意义是因为我在不断的思考。
生2:他具体地提出了四条思维的法则,分别从置疑、划分(通过联想进行分类)、有序(循序渐进)、全面四个方面,分析了思维的方法和原则。师:“我思故我在”是笛卡儿的名言,笛卡儿怀疑一切,甚至连他自己是否存在也认为大可怀疑,幸亏他发现“我正在思考”这件事是千真万确的,才推论出自己的存在。作者把这句名言放在第一部分的最后,实际是更加突出了独立思考的什么? 生: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幻灯片:“他的疑问是无处不在的” 笛卡儿的例子:——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1)质疑精神:疑问无处不在(2)对自己现状的批判意识(3)提出四条思维的法则(4)笛卡儿的名句:我思故我在。] 师:在“倘有余暇,何妨多读”这个部分中,说到了哪些杰出人物?
生:作者列举了王充、爱因斯坦、贝弗里奇,鲁迅这些杰出人物的事例和引言,突出了读书积累的重要作用。[幻灯片:“倘有余暇,何妨多读”
(1)汉代王充——博览群书(2)爱因斯坦—— 兴趣广泛,知识丰富(3)引用贝弗里奇的话—— 知识、兴趣的重要(4)引用鲁迅 的话——主张跨学科读书] 师:我们来看看第三组的同学准备的怎么样了,在“‘为什么’、‘怎么办’及其他” 这个部分中,说到了哪些杰出人物?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有着什么样的特点? 生1:基辛格、王安石、陈献章和郑板桥,宋朝吕祖谦读史书的方法。生2:热衷于读书,善于提问。[幻灯片:“为什么”、“怎么办”及其他——谈“善问”,谈质疑(1)基辛格《选择的必要》:选择最佳方案;(2)引用王安石的话——善问,用科学的态度分析问题;(3)陈献章和郑板桥的话:读书要善质疑;(4)宋朝吕祖谦读史书的方法] 师:《大用之则大成》这个部分中呢?
生:谈到了(1)清代 唐甄的话:实践的重要性;(2)艾立希和居里夫妇的事例:坚持刻苦钻研。(3)英国 弗莱明 , 发现青霉素:独立思考,不是孤立的苦想,要向一切可以学习的对象学习。[幻灯片:“大用之则大成”——实践(1)清代 唐甄的话:实践的重要性;(2)艾立希和居里夫妇的事例:坚持刻苦钻研。(3)英国 弗莱明 , 发现青霉素:独立思考,不是孤立的苦想,要向一切可以学习的对象学习。] 四.问题探讨
师:在文章中,王梓坤教授列举了很多在历史上有贡献的人物,并且对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进行分析,论述明白流畅。请想一想,如果只举事例不作分析,说理的效果有什么不同? 明确:本文谈独立思考问题,用简明的论述方法,列举大量的实例并加以分析,引用权威论述对观点作进一步阐述。作为普及读物,旁征博引能增强文章的效果,但是如果只举事例而没有必要的分析,不能提炼其思想内涵来证明观点,例子就只是个没作用的例子,而不是例证。
师:正如王梓坤教授提到那句德国谚语所说的“青年人相信许多假东西,老年人怀疑许多真东西。”因此,在你们的青少年时期,在你们的求学阶段,自觉地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就更为重要。通过对文中很多历史人物,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的解析,大家来想想如何使自己成为一个善于独立思考、时有创新的人,?(大家来回忆一下,独立思考的能力是怎样形成的?)明确:作者认为创新者必须具备的素质有:重视积累,批判与怀疑精神,注重方法,勇于实践。四个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五.拓展练习
师:我们通过上述学习,更加明确了历史上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们,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有着怎样的特点,同时也探讨了如何使自己成为一个善于独立思考的人。接下来,我们就实践一下,看看大家的独立思考能力怎么样? [幻灯片:拓展练习看图作文] 生1:这三个图是,我们进入社会,适应社会的过程。三角形,是我们刚进入社会对新环境还不熟悉,有很多冲突,棱角分明。四方形,是我们已有了进步,渐渐适应这个社会,但是仍然有矛盾。圆形,是我们已经完全融入这个社会,棱角已经被磨平了。
生2:我认为三角形是一座山,四方形是我住的地方,我住在山上的一个小屋里,而那个圆,则是我通过这有限的空间,看到的无限的风景。
生3:三角形,是奴隶社会,限制多,等级森严。四方形,是资本主义社会,有了进步,有了相对的自由,但仍然有等级之分。圆形,是已经进入的共产主义社会,人人平等。生4:我要把它们组合一下,圆在最上面,四方形在中间,三角形在最下面。组合成一个人的形象。圆与四方形接触的地方,表示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新教师缺乏经验,所以不稳定;三角形与四方形接触的地方,表示老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老教师经验丰富,虽然接触点很小,但非常稳定。
师:那你如何解决,接触面的问题?用圆代表新教师,用四方形代表学生,用三角形代表老教师,既然说新教师缺乏经验,老教师经验丰富,那怎么样解决圆与四方形的接触面大于三角形与四方形接触面的问题?
生4:新教师充满热情,积极与学生交流;老教师在这方面还不行。
师:新教师的热情、认真和年轻,更容易与学生有深入的交流,所以与学生的融合面大;老教师由于年龄的问题,在这方面可能难度大些,所以与学生的融合面小。师:同学们的反映非常好,奇思妙想不断。六.总结 师:我们今天学的这篇文章,是第二专题的第三板快。第二专题的题目是《 获得教养的途径 》。我们说识字,不等于你就有知识,有知识不等于你就有文化,有文化不等于你就有教养,获得教养,能提高生存质量,能获得有价值的人生。我们今天讲的这个板块 “从质疑到创新”,通过解析历史上杰出人物的独立思考,更加明确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以及它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我们通过独立思考,力求比其他的人站的更高,看得更远,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修养,从而达到更高的人生境界,获得更有价值的人生。在第二专题的其他板快中,我们还会陆续向大家介绍获得教养的多种途径。
在最近的几年来,以“创新”为话题的文章 不能算少,这就是其中很有特色的一篇。文章的最大 特点是没有把笔墨花在“创新”多么多么重要上,而是总结前人的论述,结合 自己多年的从事研究的经验,淡了关于如何创新的体会,朴素、简明、实实在在。
由此,让我想到了自己在进行指导学生创新学习的教学设计,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的几个尝试(1)改变数学教材的编排顺序。如第三册“2~5的乘法口诀”,教材是从被乘数是2讲起的,我们则是从5的口诀讲起,因为5的口诀句数多,便于学生认识掌握规律后,自己去总结推导l-4的口诀。这样设计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较好地学会了总结束法口诀的方法。为学习6-9的口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教师教得自然轻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扩大例题的思维空间,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把例题尽可能变成适合学生探讨研究问题的素材。如“成反比例的量”一节,把原长篇讲解内容改为只是现几个成反比例关系的实例,提出一个讨论题,让学生用学习“成正比例的量”的思想方法去分析数量关系,找规律,得出结论。
在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紧紧被问题吸引,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用心思考,真诚交流,时而困惑,时而高兴,在跌宕起伏的情感体验中,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这样的课堂是和谐、民主、蓬勃的,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维,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增长知识,开拓眼界,发展智力,体验成功的愉悦。
另外,我还以“小组学习”为核心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启发诱思,鼓励合作,共同发展。实践证明、小组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在小组学习中,优等生的才能可以得到发挥,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为学生营造了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积极进取,尝试探索,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形成一种以创新的精神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性格特征,促进学生能够创造性地适应环境变化的创新个性品质的形成。实施“问题教学”,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产生新思维,养成创新意识和创新个性。我们的课堂提问是师生互问、生与生互问。使学生在提问、交流、争辩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步养成好问、善问、有创见地问的良好习惯。
如教学“8加几”时, 一个小朋友选择了用小棒摆8加5,我启发其他学生给这个小朋友提问题。
生1:“你为什么从5根里拿出2根放到8根里?”
生2:“为什么要凑十?”
生3:“为什么拿2根,不拿3根或者1根呢?”
生4:“为什么你从5根里拿小棒和8凑十,不和右边的5根凑十呢?”
其实,实践是检验你的创新是不是符合科学,是不是有价值的标准,因为实践本身也是创新过程的一部分。
第四篇:《合在一起成新字》教案
合在一起成新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将认识13个生字;掌握7个字;学习2个新部首:“日字旁”、“小字头”。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够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理解词语。2.过程与方法:
(1)在愉快的语文学习中,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理解汉字合体字的造字方法,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
(2)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学习,提高感知能力,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的同时,对所获得的信息加以思考分析,开展多角度的探究性活动。
(3)学生通过学习成果的发布,提高展示表现自我和交流表达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孩子的主动识字的兴趣,提高识字效率,培养儿童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2)使学生在充分体验汉字的奇妙演变及造字规律的同时,感悟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源源流长。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利用图片(简笔画),揭示课题
1.出示挂图:同学们,你们看!今天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这里都有什么?(和书中的图相符)
2.显示独体字:
小嘴说一说:图中有什么?木、水、石„„
小手写一写:书空字的笔画 我们读一读:复习学过的独体字。
(3)提出问题:一棵大树用“木”表示,想想一片树林的“林”可以怎样写呢?一片森林的“森”呢?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独体字《合在一起成新字》。
二、朗读儿歌,学习生字
1.听儿歌,想原因:为什么“日”、“月”合起来就念“明”?看图片或听录音,在听、看、思考中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合体字的组合原因,帮助学生记忆字形。
2.读儿歌,讲道理:
(1)教师教:集体读儿歌第一节,再指名发言,引导学生分析字形。
(2)学生学:小组读儿歌第二节,讨论生字的字形。
(3)师生合作:读儿歌、理解字义
师:一个太阳和和一个月亮合起来是„„
生:日月明
(4)男女生对读:通过竞赛式的对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男:日月 女:明 3.游戏激趣,巩固生字
《碰碰撞》:教师组合独体字,并说:“生字卡片碰碰撞,碰出生字谁来认?”学生答:“碰出生字我来认,日+月就念明。”
4.认读生词,巩固生字
游戏:悄悄话
教师出示生词卡片。学生分成两人一组,一方悄悄告诉另一方,对了点点头,错了悄悄告诉他。词卡:明月、男生、尘土、尖刀、森林、从来、众人、泉水、岩石、鲜花、甜水
三、学写字学笔画 1.出示:从林
观察:两个相同的字合在一起成新字时笔画发生了什么变化?左边的偏旁中捺变成了点。
2.学写:从林
(1)观察教师书写,点部分描红。
(2)端正书写姿势,写“从、林”的字头。
四、齐读儿歌
五、布置作业:自选熟读课文与自编儿歌中的一项作业完成。
第二课时
一、检查学习情况:游戏激趣复习生字
1.找朋友:发独体字的字卡,让学生找朋友。找到就大声地说:“„„合在一起就念„„”
2.开火车认读合体字生字卡片 3.小老师带读生词卡。
二、学写生字
1.观察“描描写写”中的其他生字,描出易错的笔画。2.讲讲:甘中间的小横靠左不靠右。
尖小字的竖勾变成竖。
明日字旁变小、变窄。右边的月第一笔为竖撇,从竖中线的偏右的地方起笔,到左下格收笔。
3.教师范写学生描写
三、读课文:让我们再熟悉一下学过的字词,并想想你编了什么儿歌。
四、布置作业:复习生词 板书设计: 合在一起成新字
日-月-明 田-力-男 小-土-尘 小-大-尖 木-木-林 木-林-森 人-人-从 人-从-众 白-水-泉 山-石-岩 鱼-羊-鲜 舌-甘-甜
第五篇:合在一起成新字的教案
教材与学情分析:
1、教材:
《合在一起成新字》是一篇富有儿童趣味,简短易读的儿歌,教材初步向学生渗透透汉字的造字规律和表意功能,引导学生利用这些规律识字,启发主动识字的兴趣,提高识字效率,培养儿童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2、学情
学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享受到了学习中字词带给自己的快乐,他们能够积累识字的方法,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学习,但他们对文字的奇妙演变及造字规律不熟悉,不过,孩子们喜欢读儿歌,乐于在生动的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综合素质在逐步提高。
教学目标:
(1)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认识1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从、舌、甘”。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积累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效率,培养儿童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识字卡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传说汉字是一个名叫仓颉的人造出来的。他根据事物的样子创造了许多字,比如说:“日、月、田……”可是后来,他发现这样还不够,很多东西画不出来。怎么办呢,有一天,他发现外面特别明亮他就想:太阳和月亮是最明亮的了,就把日和月合起来叫“明”吧。他看见一片尖尖的草叶,又想,上面小,下面大,就是“尖”字吧。用这样的方法,他又创造了许多的汉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文字。
板书课题:
2、合在一起成新字
请同学们举起手来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比一比谁最认真。
【设计意图】
孩子们喜欢听取故事,生动的故事情境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对新知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样很自然地投入到新知的学习过程中。
【评析】
一个生动的小故事,加上教师绘声绘色的描述,一定能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汉字是那么鲜活有趣,从而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本课的学习活动之中。
二、朗读儿歌,学习生字
1、范读,听老师是怎样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
【设计意图】
让学生整体感知儿歌的内容,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能把无声和书面语言转化成生动的有声语言传递给学生。
【评析】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讲,教师的范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环节的范读为后面的孩子顺利读文起到了铺垫导航的作用。
2、布置自读
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轻声读儿歌,用铅笔画出你读不准或是不认识的字,然后多读几遍,想办法读准它,也可以向老师求助。
【设计意图】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识字,同时渗透自主识字的方法,这样于无形之,使孩子们体验到自主识字过程成功的快乐。
【评析】
这一环节中,教师提出的要求很明确,使学生的自主识字过程有方法,有步骤有目的,有效地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识字。
3、检查自读
(1)课件,出示13个要求会认的字。(带拼音)
自读、领读、互读、齐读
有哪个字的读音你想提醒小朋友们注意吗?
如:我想提醒大家注意“森”字,因为它是平舌音,请大家随我一起读。
(2)去掉拼音,将生字的顺序打乱。
自读,遇到读不准的字,可以看书上的拼音,问问同学,问老师。
拿出小卡片,请你当小老师检查一下他们读得怎么样,有问题你可以帮助他,读得好,你可以表扬他,好吗?
游戏:“送字宝宝回家”
请同学们将生字卡片摆放在课桌上,老师说哪个字的读音,请你找到它举起来给老师看,并且大声读出来,然后再把它收在小口袋中,可以吗?
(3)交流识字方法
这么短的时间内,你们就认识了这么多的字,老师佩服你们!愿意把你的好方法告诉小朋友吗?
学生充分交流,教师注意倾听,鼓励运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并给予指导评价,注重引导,尤其注重指导运用“独体字合在一起成新字”的识字方法。(适时运用教学课件)
(4)指导写字:
从、舌、甘、【设计意图】
检查识字这一环节,我注意夯实学生的识字能力,遵循汉字以音、形、义扎实的将三者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引导自主合作、探究,获取新知,积累识字方法。
【评析】
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了突破本节教学重点的过程。教者注意教给学生方法,充分激发了识字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的能力,同时教者巧妙地从13个生字中,选取了要求会写的3个字进行写字的指导,使教学环节顺畅自然。
4、图文结合,读通儿歌
刚才小朋友们的表现让老师见识了你们个个都是识字大王,愿意展示你朗读的本领吗?
自读、指名读文。
观察插图,说说自己的发现。
【设计意图】
通读全文的目的在于将生字放回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识字真正为读文服务,并且通过图文结合扎实识字过程。
【评析】
这一设计,将识字读文有机融合在一起,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会体验到识字带给自己成功的喜悦,与此同时在充分读文的基础上利用插图,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说一说自己的发现,从而初步感知汉字的造字方法、规律。
【整体设计意图】
以学生为主,在游戏中,活动中自主识字,加强识字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为学生创设不同的识字环境,避免识字枯燥。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设计中努力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一年级小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需要老师逐步引导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因此我注重教师的有效引导。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为此,我让学生充分地读儿歌,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感悟汉字的奇妙及造字的规律,积累识字的方法,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整体评析】
纵观这节识字课的教学设计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以评析:
一、合理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识字,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止为活动、变枯燥为生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得当,丰富了教学的内容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用形象有趣的动画演示了独体字 “日”“月”组合成“明”的过程,使学生初步感知了会意字的构字特点用课件、图片建立了事物和词语之间的联系,使识字、学词和认识事物巧妙融合。
二、重视朗读,读书贯穿始终且形式多样,效果良好
新课程的识字课,设计了生动的语境,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言韵律感也很强。管莹老师重视让学生朗读、诵读,适当进行感悟语言和积累语言的训练,而不是简单地把生字抽出来,脱离课文进行枯燥的识字教学,把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语文感悟、语言训练等有机结合。充分考虑一年级学生特点:识字、阅读能力不够强的情况,以学定教,采用范读、自读、齐读、指名读、同桌合作读等多种的形式,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与汉字反复见面,巩固识记。
三、通过多种途径,采用多种形式识字,识字教学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性
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使识字由原来枯燥无味的机械记忆变得生动而有趣,加深了学生对生字的认识。图文对照识字、语言环境中识字、“送字宝宝回家”等游戏活动,使识字活动由单一变得丰富,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提高了识字的效率。
生字的认读、检查也是形式多样,如采用学生自己认一认、全班一起认一认、同桌互相认一认、教师重点查一查等多种形式,力求使识字教学面向全体,扎实有效。
识字教学的层次性主要体现在先让学生在自读课文时借助汉语拼音在语言环境中自主认读,再借助拼音认一认、去掉拼音认一认,打乱顺序认一认,回到文中认一认、做做游戏认一认等,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由这节课想开去,针对识字教学提出存在的问题,以期引发大家的思考。
有专家提出语文教学要“倡简,务本,求实,有度”,倡导简简单单教语文,简简单单学语文。识字教学是否也该如此呢?单编的识字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识字、写字,我们是否可以在理解、感悟、拓展等方面再简略一些,媒体的运用再精当一些,节省出一定时间,再多给学生一些自主识字、认真写字的时间,在识字、写字方面做得再扎实、有效一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