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语文教学反思[大全]

时间:2019-05-15 12:01: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语文教学反思[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语文教学反思[大全]》。

第一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语文教学反思[大全]

第七单元课文以教予学生一些思想方法为主题。

《矛和盾的集合》发明家通过集合矛和盾的集合发明坦克,告诉大家谁能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谁就是胜利者。我们要多集合各项事物的长处,多学习别人的优点。

《科里亚的木匣》通过科里亚埋木匣、挖木匣,经过思考得出道理。它告诉我们身边的一切都在发生变化,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

《陶罐和铁罐》《狮子和鹿》都告诉我们要正确的对待自己和别人,看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也要尊重别人,与人和睦相处等。

这些道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应当作为行动指南的,也不光是教育孩子,我们成人也是要不断反思成长的。

在教学中,这些主旨是都在学生口中、脑中是走过的,而且不只是一两遍。不过在学生的发言和反应中,我感觉孩子们没有真正入脑、入心。发言的孩子就那么几个,发言的内容也是相对简单而且用语匮乏的。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能体现这些思想方法的可能只有点点星末。

课堂的教育能做的真的很少,不过要能做足了也是很容易在孩子的这个年龄种下好种子的。这就要我们不断探索,把课堂变得更加高效而有价值。

第二篇:三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教学反思

25《矛和盾的集合》教学反思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反思一:阅读为本,文本中感悟语言,惊叹创新的神奇威力。

记得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一堂好的语文课是读出来的”可见阅读的重要性。语文课要多读,“以读为主,合理想象,适当扩展”。在指导第5段朗读时,让学生说说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坦克的威力。同时让学生想象,“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会是怎样的景象?这样学生自然而然会把有关词语读重音,这不是又回归到文本中去了吗?并且在朗读时感受到了发明家发明出的坦克的威力, 惊叹创新的神奇威力。反思二:落实单元目标,层层深入的思考中探究发明的过程“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在课堂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展示的舞台,多给学生说话的机会。用他们的体验和感悟来代替教师乏味的说教。这样学生才能在这舞台上跳出优美的舞蹈。了解发明过程,领悟思维方法是本课的重点。在阅读中,读懂发明家遇到了什么问题,怎么想,在层层深入思考中发明坦克的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结合语言学习,提高品悟积累的能力。在教学中运用换词、动作表演,图片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词语,促进对文本的理解。

26《科里亚的木匣》教学反思三年级的语文课《科里亚的木匣》讲述的是“苏联卫国战争”的一个叙事性故事。课文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记叙。《科里亚的木匣》几乎没有提到“战争”,我再网上查了关于本文的相关资料,也大都很少提到,难道“战争”真的与这篇课文无关吗?但是不交代相关背景学生学习起来肯定有一定的隔膜的!因此,我在教本文时首先以读为突破口,让学生到文本中去捕捉战争的背景。一篇课文的学习,学生一遍读过之后,其内容就已知其八九,如果我们依然停留在学生一样或低于学生的水平上与学生交流,学生就会情绪低落甚至厌倦。可我们的许多老师对课文的解读往往还停留在“是什么”的层面上,而无力在“为什么”和“怎么样”上给学生更多的引导和解答。无疑于浪费学生的时间,重复学生的思维,看起来表面热闹,实质里一无所获。

27《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

28《狮子和鹿》教后反思这节课因是略读课,所以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已读,要求读准读通,读出问题,读出自已的感受,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读后,让学生说说自已的启示,并根据课文中的道理,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讲一讲。学生各自发表了意见,有的学生说自已明白了,好看的东西并不一定是有用的,不好看的东西并不是没有用的。有的学生说明白了好看的东西有时也会变得十分令人讨厌,不好看的东西有时却会使自已有所成就。更有一个同学覃素垠说自已明白了,一个人长得虽然漂亮,但有时并不一定美,要看他的心是不是也很好,是不是能为大家做好事。同学们更总结了“有毒的蘑菇往往是漂亮的”。不管做什么都不能只看外表的。看来我们从课文里确实是能教学生学会很多东西。同时我也突然有了一个计划:现在市面上虽然有很多儿童读物,但很多内容却并不能引导学生有一颗美好的心灵,我想为我的学生们多写一些这样的故事,让孩子们在故事中慢慢学会做人。

第三篇: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第七组”教材单元主题是“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分别由25课《玲玲的画》、26课《蜜蜂引路》、27课《寓言两则》、28课《丑小鸭》和《语文园地七》组成。单元导语是这样写的:生活中有些事真有意思!要是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要是肯动脑筋,看来不可能办成的事也能办成。碰到问题,我们要认真想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做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玲玲的画》玲玲这孩子不小心把画弄脏了,经过爸爸的修改,弄脏的地方变成了一只小花狗。《蜜蜂引路》列宁“山重水复疑无路,唯有蜜蜂把路引”。《寓言两则》“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是两篇经典寓言。种田人的急于求成、守株人的侥幸心理如此可笑。童话大师安徒生的《丑小鸭》温暖了一代又一代的孩童纯真的心田。整组教材,除《寓言两则》外,其余文本都印证了“塞翁失马,焉之祸福”的古训。实验教师在整体把握这组教材的前提下,在具体教学时,同样要请大家注意不要拔高人文要求。

“人文”是潜移默化的、长远的、隐性的东西。“人文”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历经变迁,有着鲜明的时代气息。那么,语文课中的人文因素,怎样才能形成于学生的素养结构中去呢?最经常、最有效的方法是读──读着读着体会到了;读着读着感悟到了;读着读着共鸣到了„„读能激起学生热爱世界先进文化,理解世界人民共同的美好情感;读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逐步提升文化品位。“读中自有真情感,读中自有真性情,读中自有真人文。”

25、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8个生字和带生字的新词,会写9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课生字,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2、把握玲玲的情感变化,体会爸爸含有深意的那句话。课时安排 2课时。课前准备

①生字教学及课文片断的课件,生字、生词的卡片。②准备一些铃兰花、野蔷薇花的图片 课前自学

1、自学方法

1)读。读课文3-5次;拼读生字栏里的生字1-3次,标出自然段的序号。2)记。在课文中,给本课生字注音;划出带生字的新词,读一读,记一记。3)问。问一问自己,读懂了什么;并在不懂得地方打上“?”号。

2、自学作业

1)我会填上合适的词

________地哭

____________ 地看

___________地笑 ________地说

____________ 地想

___________地摸 2)背一背,写一写

好多事民表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读本课生字,会写:玲、狗、糟、楼。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请同学门打开课本116页,板书课题《玲玲的画》

2、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

二、自主学习,读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3、合作学习

(1)同桌合作学习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2)尝试让学生当老师,主持学习生字。(3)全班交流。

4、自学检测

多种形式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理解词义,选自己喜欢的两个词说一句话。

三、整体感知,初步了解

1、小组内读课文,互评互纠正,推荐一位组员。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推荐的组员再次读课文,纠正读音。1)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教师引导事情的三要素:起因、经过、结果。

3、全班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设疑:一件坏事怎么变成了好事,其中的奥妙是什么呢?我们第二节课学习。

四、观察发现,指导书写

1、让学生先自己观察“玲、狗、糟、楼”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2、书写“玲、狗、糟、楼”。引导学生发现: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玲”字右边是“令”,不是“今”。反犬旁的第二笔不容易写好,指导写“狗”字时要注意示范。“糟”字右边的“曹”字学生没写过,是难点,需作细致的指导,特别是笔顺,引导学生认真书空、反复临写。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同样是“米”,在“糟”字中捺变成了点,在“楼”字中捺却没变。

3、学生练写。

4、把学生写的生字、词在多媒体上展示,并引导学生评一评。

五、板书设计

玲玲的画

坏事

好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会写:脑、筋、肯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一、游戏激趣,复习字词 游戏“大转盘”(转盘上写着生字新词,教师转动转盘,学生开火车读。)

二、自主学习,朗读感悟

1、自学提示:玲玲弄脏的画怎么会得一等奖?学生自由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有关句子。

2、交流并随机进行朗读指导。1)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在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快来和大家交流吧!

2)玲玲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

玲玲想了想,她会想什么?

她为什么要画小花狗?而不是其它东西?

“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想些什么?(原来空空荡荡的楼梯,现在增加了活生生的小生命,变得那样有生气,玲玲能不满意吗?)3)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这里的坏事指什么?好事呢?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随学生回答完成板书——肯动脑筋)

(指导目标: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玲玲的话要读出天真的、幼稚的语气,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满意、着急和战胜困难后的喜悦。)

3、在小组、班级中进行读书评比擂台赛,比一比谁是我们班的金嗓子?然后学生进行评议:谁读的好?好在哪里?还有什么不足?

4、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三、训练表达,渗透思想

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在同学们的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吗?(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充分地说)。

四、观察发现,指导书写

1、让学生先自己观察“脑、筋、肯”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2、书写“脑、筋、肯”。同样是“月”,在“脑”字中瘦而长,在“筋”字中要写得瘦而短,在“肯”字中又把撇变成了竖。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

五、课后自学

a、日积月累:把课后练习“读读抄抄”中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b、阅读课外书中“动脑筋,坏事变好事”的事,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如:《花的学校》中的《爱动脑筋的岳柱》

六、板书设计 25 玲玲的画

坏事

好事 肯动脑筋

26、蜜蜂引路 教材分析:

本文是以“找”字为线索,讲了列宁利用蜜蜂做向导,找到养蜂人的故事,表现了列宁有非凡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1、2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第3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无数蜜蜂在花丛中飞舞,看似纷乱的蜂群,在列宁的眼中却有清晰的规律:“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那一定是养蜂人的所在。只要肯动脑筋,许多好像不可能的事情也能办成。第4自然段讲了列宁找到了养蜂人。通过本文的学习,培养学生懂得遇到问题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思考事物间的关系,这样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

2.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初步懂得遇到疑难的事情只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前预习

1、自学方法

1)读。读课文3-5次;拼读生字栏里的生字1-3次,标出自然段的序号。2)记。在课文中,给本课生字注音;划出带生字的新词,读一读,记一记。3)问。问一问自己,读懂了什么;并在不懂得地方打上“?”号。

2、自学作业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小山 —()房子 一()火车 一()草地 —()园子 一()蜜蜂 一()飞机 一()绢 2)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里有许多()。他仔细(),只见那些()采了蜜, 就飞进附近的—个()里,()旁边有一所小()。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感知全文,学习第一到三自然段。

2、认读本课生字,会写:“蜂、引”等字,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一、谈话激趣,设疑导课

1、板书:蜜蜂。范写蜂字,你还知道什么蜂?

2、板书:引路。引路什么意思?引是生字,范写。给“引”找朋友。

3、设疑:蜜蜂给谁引路?蜜蜂真的会给人们引路吗?

二、自主学习,读文识字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自学检测:

认读:常常、往常、惊讶、谈天、附近、敲门、列宁 注意:字音难点是“斯、谈”。组词:给“谈、列”找朋友。

指名分节读课文。重点读好第一节。

3、蜜蜂给谁带路呢?

出示列宁的雕塑。介绍列宁的身份及当时的时代背景。

列宁是伟大的领袖,出生在俄国。他是个精力充沛的人,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有时甚至一天工作二十几个小时,由于革命工作的艰苦、繁忙,他的病情非常严重。1922年,在医生的强烈要求下,列宁到莫斯科郊外的小村去疗养。病中的列宁仍然坚持读书看报的习惯,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这篇课文就是写他在疗养期间找养蜂人谈天,向养蜂人学习的事情。

三、学习课文重点段第三段。

1、自学提示:蜜蜂是怎样引路的?默读第三段,想想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

1)小组交流,完成贴画。指名交流,在黑板上贴画。

2)看图连起来说说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

2、怎样找到养蜂人?

1)读第三段,想列宁所想,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2)交流。可以从列宁的观察和思考上做进一步的引导。如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他想:跟着蜜蜂一定能找到养蜂人。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心里想:蜜蜂飞进园子,房子一定就在这园子附近。当他发现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心里想:房子里住的一定是养蜂的人。

3、列宁的观察和思考的对不对呢?读句子证明。哪个词语说明列宁想的和看到的是完全一样的?(果然)给果然换个词语?(果真、真的)

4、朗读背诵这段话,练习排列句子的顺序。

5、讨论:你觉得列宁是个怎样的人?善于发现,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

6、过渡:养蜂人和列宁的会面又是怎样一个有趣的场景呢?下节课再学。

四、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蜂、敲、派”。特别是“敲、派”的右边写法。

“谈”强调一个字中不能有两个捺笔。

五、板书:

蜜蜂引路(板画、贴图)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听写:蜜蜂、引路、派人、谈天、附近、敲门、惊讶、列宁

2、学习课文第四段,总结全文。

3、想象说话训练。

一、复习导入

1、选词填空:常常 往常

列宁()请养蜂的人来谈天。

()派去找他的人不在,列宁只好亲自去找。

2、给这两个词语分别找一个近义词,代进去读读看。(经常、平常)

3、你能用其中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吗?

4、列宁又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齐读第三段。

二、学习第四段

过渡:在蜜蜂的指引下,列宁找到了养蜂的人。

1、养蜂的人看见列宁会怎么想?指名读第四段。

2、图文结合,说说图上谁是列宁,谁是养蜂的人?从表情看,养蜂人怎么想?

3、那他们会怎么说呢?用浪线划出他们的对话语言。

同桌互读对话——指名表演读——评读:养蜂人为什么感到惊讶?(伟大领袖来看普通养蜂人;不知道他的家也来了)——师生分角色读。

4、结合理解“向导”,蜜蜂真的能当向导吗?列宁靠什么找到养蜂人的?

5、总结:对了,列宁是靠动脑筋,想办法,仔细观察,利用蜜蜂采蜜后要飞回蜂窝的特点,找到养蜂人的家。这就告诉我们小朋友要是碰到困难,只要开动脑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6、养蜂人听了列宁的话后,会怎么说怎么做?续编故事。

三、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带着对列宁的敬畏齐读全文。

2、齐读全文。总结全文。

从疗养并没有使病情转好。1924年,在病魔无情地折磨下,列宁离开了他深爱的土地和人民。但是,他的精神却在人民心中永存。他的名言却在人民口中传诵。

3、交流列宁的名言。深情地朗读。

四、课后自学

1、摘录列宁的名言数条进行积累

2、把续编的故事写下来。

五、板书:

蜜蜂引路

常常(经常)

往常(平常)

续编故事:怎么说? 怎么做?

27、寓言两则 教材分析:

读罢寓言两则,感悟出几个“好”,几个“真”。“好”焦急──禾苗长得太慢;“好”办法──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好”辛苦──从中午一直拔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好”结果──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枯死了;“好”愚蠢──不顾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真”痛苦──种田太无味、干活太劳累;“真”耐心──日出桩边等,日落茫然归;“真”伤悲──野兔没再来,农田尽荒废;“真”愚蠢──死守旧经验,丝毫不知变。“揠苗助长”、“守株待兔”都是古人做的蠢事,但这样的事今天仍然存在。违反规律,急于求成,这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不是普遍存在着吗?不努力做事,心存侥幸,这样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也普遍存在着吗?因此本文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我们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不妨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感悟。教学目标:

1、会认“愚”等10个生字,会写“守”等9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两个寓言故事。

3、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教学重难点:体会寓意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生字、词卡片 多媒体课件 收集寓言故事 课前自学:

1、自学方法:

1)读。读课文3-5次;拼读生字栏里的生字1-3次,标出自然段的序号。2)记。在课文中,给本课生字注音;划出带生字的新词,读一读,记一记。3)问。问一问自己,读懂了什么;并在不懂得地方打上“?”号。

2、自学作业:

1)读一读,给带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碰撞(zhuàng zhuāng)树桩(zhuāng zhuàng)2)读读比比,然后组成词语

拔——()兔——()喘——()

拨——()免——()端——()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会写:焦、算、费、望、此、丢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好”

一、导入新课

1、寓言两则就是两则寓言。查字典,“寓”就是寄托。寓言就是用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教训。这个道理或教训就是这则寓言的寓意。

2、两则寓言讲的是什么故事?这两个故事的寓意到底是什么呢?

二、自学检测

1、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

2、检查识字:

焦急 喘气 一大截

“焦急”的近义词是“着急”。“一大截”用手比划帮助理解。朗读难点句子:

野兔窜出树林,撞死在树桩上。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在树桩旁等着来撞树的野兔。积累词语:古时候、巴望、转来转去、办法、急忙、一直、落山、筋疲力尽、力气、野兔、忽然、又肥又大 每天 整天

3、指名分读两则寓言,点出“长”的读法。

4、过渡:这两则寓言分别讲的是什么故事呢?又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我们继续读课文。

三、学习第一则寓言

1、(板书:揠苗助长),这是我们要学的第一则寓言,学生读课题,问:题目是什么意思。“揠”就是“拔”的意思。理解“揠苗助长”的意思。这则寓言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自由读课文。

2、指名分段读,读中理解“巴望、筋疲力尽、忽然、急忙、窜、”。

3、自学提示:你觉得这个人怎么样?你是从哪里读懂的?(同桌讨论)(引导学生从这个人想的说的、做的语句体会。)你能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吗?

4、再读这则寓言,它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禾苗生长是有自己的规律的。违反规律,急于求成,不能有好结果的。)5、读到这儿,你想对这个人说什么?

6、总结学法:刚才我们是这样学习寓言故事的。理解题意——了解故事——理解内容——认识道理。

四、指导书写

1、你想提醒大家要注意哪个字的书写?

(“焦”、“算”不能少横。“费”、“望”注意上方压缩。“此”、“丢”注意笔顺。)

2、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个别生字的范写。

3、学生书写,老师个别辅导。

四、诵读全文,复述课文。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守株待兔、树桩、乐滋滋、锄头”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不劳动不会有收获,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

一、复习学习第一则寓言的学法。个别同学说说学习第一则寓言的方法。

二、自学第二则寓言

1、同桌互学第二则寓言。

2、交流:

理解题目:守株待兔。通过查字典理解“株”,再说说“守株待兔”的意思。

理解“窜、撞”的意思。说说“忽然、急忙”的近义词。

3、朗读检查。

4、“他”这样做对不对?错在哪里?学生讨论、交流。

5、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6、寓意揭示:做每一件事情都要踏踏实实,通过辛勤的劳动去获得成功。不能对偶然的东西存有侥幸的心理。

7、齐读课文。

8、学习了课文,你想对种田人说什么?

三、拓展练习

体会用词语的准确性。课后题。抄一抄。

(三个句子去掉带点的词语后,意思和原来的句子不大一样了。第一个句子去掉“好像”一词后,就是肯定禾苗没有长高的意思了,而原句表达的意思是说禾苗实际是在长的,只是由于长得慢,那个人感觉不到禾苗在长。第二个句子去掉“焦急地”以后,那个人在田边怎样地转来转去就不具体了,就不能表达出他非常急切的心情。第三个句子里的“整天”是说种田人一天到晚地等着,可见他十分愚蠢。去掉这个词后,种田人什么时间坐在树桩旁等着就不清楚了)

四、写字指导。

1、你想提醒大家要注意哪个字的书写? 2、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个别生字的范写。

五、语文活动

1)说一说你知道的寓言故事的题目。

2)你还读过哪些寓言故事?给大家说一说。

六、课后自学:读更多的寓言故事,准备开展一次寓言故事会。

28、丑小鸭 教材分析:

这是根据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丑小鸭》改写的一篇童话。文中塑造了一个丰满的童话形象:丑小鸭因为长得丑,出世以后就被人看不起,哥哥姐姐咬,公鸡啄,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他。丑小鸭只能离家出走,但仍然摆脱不了小鸟的讥笑,猎狗追赶的厄运。尽管遭遇如此凄凉,但他仍然没有忘记对美好生活的深情向往。最终,可怜的丑小鸭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才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充分享有自主学习的权利。教师应重引导,少讲解;重指点,少分析;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得到提升,从而“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懂得要善待他人,互相尊重。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词语。

2、体会丑小鸭在极端艰难的境地中顽强生存,不放弃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的精神。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生字、词卡片 多媒体课件 课前自学:

1、自学方法:

1)读。读课文3-5次;拼读生字栏里的生字1-3次,标出自然段的序号。2)记。在课文中,给本课生字注音;划出带生字的新词,读一读,记一记。3)问。问一问自己,读懂了什么;并在不懂得地方打上“?”号。自学作业:

1、认一认

灰、讨、厌、冰、蛋、壳、鸭、欺、负、鹅、翅、膀

2、写一写

暖烘烘()()()瘦瘦的()()()又大又丑()()()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则根据安徒生的作品改写编的童话故事——丑小鸭(课件出示,齐读课题)。仔细看老师写一次,板书:丑(反义词:美)小鸭(“鸭”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会写的一个生字。)指导书写:鸭、鹅

2、再读课题。

这篇童话故事很多同学都读过,但是老师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和交流,我们一定会有新的收获。来!赶快翻开126页,自己读读吧!特别注意:课文中有14个生字,读准它,记住它!

二、自学检测。1、同桌互查生字

2、开火车检查生字。相机巩固难记字。

3、检查课文第三自然段的朗读。

这一段包含了6个生字,可难读了,谁来挑战?指名读。

4、再读全文。

连这一段都难不倒大家,那其他自然段就更不用说了,那你自己再去读读这篇课文吧!相信从中你会知道许多,呆会儿我们交流交流。

5、交流:你知道了什么?

生:略。

师:小朋友们真会读书!这个故事就主要讲了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丑小鸭被欺负,被讥笑,被追赶„„经历了种种不幸。板书:天鹅 不幸

6、课文是怎样写丑小鸭的“丑”的呢?请你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三、感受丑小鸭的“丑”。

1、自学提示:自由读课文,那些句子能体现丑小鸭很“丑”,请用横线划出来。

2、交流。

过了好几天,这只蛋才慢慢裂开,钻出一只又大又丑的鸭子。他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大家都叫他“丑小鸭”。

3、指导读出丑小鸭的“丑”。

4、语言文字训练。

课件中“毛灰灰的 嘴巴大大的 身子瘦瘦的”变成红色。1)齐读,问:发现了什么?(都是写“什么怎么样”,用叠词体现丑小鸭的“丑”。)2)你还能说说这样的词组吗? 3)瞧!我将这个词组进行了改变,“毛灰灰的”变成“灰灰的毛”(课件显示,齐读)“嘴巴大大的”你能变吗? “身子瘦瘦的”?

瞧!顺序变了,意思基本不变。多奇妙的文字呀!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师:丑小鸭因为长得特别丑,所以他身边的小动物都讥笑他,追赶他,欺负他,经历了种种不幸。课文3-6自然段就写了丑小鸭的不幸遭遇,请你好好的、仔细的读,你可以放出声音读,也可以默读。注意边读边思考:这只丑小鸭怎么样?还可以在边上写一写。

三、感悟丑小鸭的不幸遭遇。1、采取喜欢的方式读。

2、交流:你觉得这只丑小鸭怎么样。

预设:觉得丑小鸭很可怜。

3、你是从哪些词句当中感受到丑小鸭很可怜的?请你再读一读这几段,可以圈一圈,划一划。然后同桌交流。

4、全班交流。

预设a:丑小鸭来到世界上,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他。哥哥、姐姐咬他,公鸡啄他,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

引导联系插图,交流感悟,指导朗读。

过渡:是呀!面对不幸,丑小鸭没有屈服,他勇敢地活了下来。为了使自己不再孤单,不再受人欺负,他—— 生(接):钻出篱笆,离开了家。

预设b:丑小鸭来到树林里,小鸟讥笑他,猎狗追赶他。他白天只好躲起来,到了晚上才敢出来找吃的。

引导交流感悟,指导朗读。

师:是呀!当初,丑小鸭在家里时,虽然“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他”(生接读),但至少可以从妈妈那里得到安慰。可现在只能孤苦伶仃的一个人面对小鸟的“讥笑”(生接),猎狗的“追赶”(生接),连一个呆一下的地方也没有。为了活下去,丑小鸭“白天只好躲起来,到了晚上才敢出来找吃的”(生接)。[此处也要注意读和感悟的相融。] 预设d:一天傍晚,一群天鹅从空中飞过。丑小鸭望着洁白美丽的天鹅,又惊奇又羡慕。抓住 “惊奇”和“羡慕”,引导说说丑小鸭惊奇什么羡慕什么?

师:是呀,可怜的丑小鸭没有美貌,没有伙伴,没有自由!他渴望有一天能像天鹅一样过上幸福的生活。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一段话。预设e:天越来越冷,湖面结了厚厚的冰。丑小鸭趴在冰上冻僵了。幸亏一位农夫看见了,把他带回家。

5、刚才同学们深刻地体会到了丑小鸭很可怜,那么,你还有别的一些体会吗?你还觉得丑小鸭怎么样?

生:我觉得丑小鸭很勇敢,因为„„ 生:我觉得丑小鸭很坚强,因为„„

生:我觉得丑小鸭很善良,当他看到天鹅这么美丽的时候,没有嫉妒而是又惊奇又羡慕。是呀!丑小鸭很勇敢坚强,还很善良,虽然他外表长得丑。但长得丑是丑小鸭自己的的过错吗?(不是)可他身边的小动物们却因为他长得丑而讥笑他、追赶他,咬他,啄他!你有什么话要对这些小动物们说吗?

总结:小朋友们说的真好!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有这样或那样的丑小鸭,他们在某些方面可能不如我们,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欺负他,相反,应该善待他们,尊重他们。板书设计

不幸

丑小鸭 白天鹅

第二课时

一、回忆不幸遭遇。

1、开火车读生字词。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丑小鸭因为长得丑而被欺负,被讥笑,被追赶„„经历了种种不幸。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6自然段。

二、研读苦尽甘来。

经历了种种不幸,有一天,丑小鸭终于变成了白天鹅。

1、哪一段告诉我们? 2自由读,读懂了什么?

预设:我从“这难道是自己的影子?啊,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呀!”读懂了丑小鸭发现自己变成了白天鹅很快乐(或惊喜)。指导 朗读。

预设:我从“他扑扑翅膀向湖边飞去,忽然看见镜子似的湖面上,映出一个漂亮的影子,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美丽极了。”读懂了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后非常美丽。指导朗读。

练习积累:雪白的羽毛 漂亮的影子()的冰()的湖面

3、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他会想些什么呢?写话练习。

4、齐读这一段。

三、总结全文、拓展训练

1、丑小鸭真的能变成白天鹅吗?不是的,而是这个蛋本身就是天鹅蛋。这只天鹅蛋怎么会跑到鸭妈妈的窝里的?想象编写情景。

2、读有关安徒生的故事,比较作者和丑小鸭的经历,说说感受。

四、写字指导

五、弹性作业

a、积累写丑小鸭和白天鹅样子的语句。b、读安徒生童话 语文园地七 教材分析:

“我的发现”这一部分是让学生发现汉字的一字多义的特点。教学时,可结合查字典选择字义,复习巩固查字典的方法。“日积月累”这一部分包括“读读认认”、“读读背背”两项内容。“读读认认”是让学生认读八个表厨具名称的新词,从中认识九个生字。“读读背背” 是四类成语的积累。第一组是关于团结合作的成语,第二组是关于取长补短的成语,第三组是关于错误思想方法的成语,第四组是关于学习的成语。“口语交际” 的话题是“自我保护”。教材给出四幅图,提示了故事的开头。交际的关键是先看懂图意,再联系生活实际想想该怎么办。口语交际之后,做“画画写写”的练习。内容由学生自定,目的是学生用画、写结合的形式,练习表达,提高写话的兴趣。写好之后,相互展示和交流。这次展示台,设计了两方面的展示内容:一是“填字游戏”的展示;一是谜语展示。可提醒学生在课前做好有关的准备,鼓励学生展示其他方面的本领。学习目标:

1、发现汉字的一字多义的特点,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字义。

2、认识9个生字,巩固识字,积累词语。

3、能看懂图画的意思,能根据图意,联系生活实际想出办法,并乐于与同学交流、讨论。

4、能把自己所画的图画用文字表达出来。

5、树立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观念,勇于展示课外学习成果。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读三个句子,想想“学习小伙伴”的话,你发现了什么?(回字在不同的词语 中所表达的意思也不同,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一字多义现象。)

2、指名学生发言:

“回头”的“回”是转过去的意思;“回族”的“回”是一个少数民族的名称;“有一回”的“回”是次的意思。(如学生说得不是很准确,可让他们通过杳字典来理解。)a)拓展训练。(可以先让学生自己举例子,如果学生例子说得不好,就出示老师的例 子),例子如下:

a、下课了,张老师在教室里和同学们一起聊天。b、地上有一张纸,小玲马上把它捡起来。

4、师小结:一字多义是汉字的特点,也是许多外国朋友觉得汉字神奇的地方,使他们对中国文字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作为中国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我们更应该学好它。新华字典对汉字的多义进行了汇总,成为我们理解汉字的工具,我们应该用好它。

b)课堂游戏:用字典查一查“打、够、印”的意思有几种,并用各种词语考考同学,这些字在这些词语中的意思。

二、日积月累 读读认认

1、自由读,能读准吗?

2、指名读,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它们都是厨房用具。)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这些字的偏旁和字义的关系。如炉灶是用“火”烧的,铝锅是用金属铝做成的等等。

3、同桌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你觉得哪个字最难记。

4、指名读要求认的生字。重点检查“漏、壶”。

5、师小结:请同学们回家后,在厨房中找到这些厨具,并能正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读读背背

1、自由读,你发现了什么?(这些词都是成语。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髓,短短的几个字却能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让我们从中受到启发。)

2、指名分行读。你又发现了什么?(同一行的词语意思相近或相对。)

3、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开火车读、同桌对读、小组赛读、齐读等,让学生读熟这些词语,并能记住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词语。

4、让学生选择自己能理解的词语说一句话,在句子中加深理解词语的意思。第二课时

一、口语交际

1、学生自由看图,想想图上的意思,然后和同桌交流交流。

2、师出示最后图,指名学生发言:“图上的小朋友会怎么办呢?”让学生发挥合理的想象说一说。(提醒学生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门外的叔叔是以前见过的熟人,二是门外的叔叔是陌生人。)

3、让学生把四幅图连起来说一说,把他编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教师可提供一些合适的词语,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运用词语说话,为以后的写话服务。(词语:专心致志、突然、左右为难、小心翼翼)

4、学生小组里讲讲自己编的故事,再选讲得好的同学,在全班参加比赛。

5、学生讲故事比赛,评出故事大王。

6、师小结:如果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况,如果叔叔是见过面的熟人,我们要礼貌待人,如果叔叔是陌生人,要会自我保护。

二、画画写写

方案一:让学生把口语交际中的故事写下来。方案二:课前让学生画一幅或几幅图(边环画),然后再把画上的内容写下来。教师选择优秀作品进行全班评议。

三、展示台

1、补充词语,竖着读字:新世纪,我能行。自己设计词语,小组练习。

2、展示谜语,互相猜谜,集体交流。

3、评奖台,对学生的课外学生进行总结,可评出“绝妙设计奖、内容丰富奖、谜语大王”等,激励学生主动地进行课外自主学习。

第四篇: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教学反思

本单元是围绕“国际理解和友好”组织教材内容。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有儿童诗《太阳是大家的》,借世界各地儿童共同拥有一个太阳来表达对和平的热爱;叙事性文章《一面五星红旗》、《卖木雕的少年》反映了外国朋友对中国人民的友好和尊重;新闻报道《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内容是中国人民帮助阿尔及利亚地震受灾群众的事情。教学本组教材,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习关心世界大事,培养热爱和平的感情。值得一提的是“国际理解教育”是一个很大的教育概念,教学时应注意挖掘每一篇课文具体丰富的内涵。文本的思想内涵通过语言这一载体自然流露,细细品读本组教材,其中叙事性文章《一面五星红旗》、《卖木雕的少年》都是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达内心的情感。教学中,我们要带动学生深入细致地研读课文对人物动作的细微描写,揣摩人物内心,体味人物的爱国情愫,为下篇课文的学习渗透研读课文、体悟思想内涵的方法。

第五篇: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反思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反思

我想对本单元的这两篇课文谈点自己的教学感想:《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文中有三处写到爬山虎,一处是文中的“我”初次来到叶圣陶先生家看到的:“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一处是“我”在和叶老先生愉快交谈后,看到的:“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远离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显得虎虎有生气。”,一处是文中的最后一段:“在我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绿着。”前两处是实写,后一处是虚写。这三处是学生学习本文的难点。

前两处描写爬山虎的文字,内涵深刻,有丰富的意象与意境,不是这样“比”就能“比”出来的,应该引导学生去“读”,带着自己的理解,带着自己的感受,带着自己的想象去读,读出语言与意境的美丽,读出文字的弦外之音,如:“我”初次去叶先生家的心情,“我”对叶先生油然而生的敬意等等。而最后一处,可谓言尽而意无穷,颇值得玩味。

《语文课程标准》把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作为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策略。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深切地感受到这一点。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注重了这几个教学环节的设计。

1、创设情境 激发情感

由于所学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时代,教学中我通过“情境教学法”创设有利于教学的情境;播放反映旧中国中华民族饱受欺凌和压迫,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课件,通过震撼人心的文字说明和图片,体会旧中国的屈辱和当时中国人的痛苦,唤起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2、披文入情,引起共鸣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是此文的主线,在教学时,我紧紧抓住“中华不振”整体处理文本,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设计让学生寻找反映“中华不振”的词句,“披文以入情”,用文本中活生生的事实来激发学生对洋人的气愤,对中国贫穷落后、人民挨打受气的叹息,由此激发情感共鸣,与少年周恩来一样产生同感——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3、精彩生成,情感体验

在教学这节课时,我注重了课前预设,设计了多个环节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激发学生情感,并多次用愤慨的语调创设情境,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到中华之不振的悲哀,体会到了少年周恩来为什么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壮志和远大理想。与此同时,我又非常关注课堂精彩的生成,如抛出“作为新世纪处于信息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的当代少年应有什么理想?并准备采取什么具体行动实现自己的理想呢?” 这一问题后,我在课堂教学时能依学定教,顺学而导,引导学生多元感悟,让学生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和熏陶,从心底里发出了愿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的愿望!课堂上,学生的愤怒之火已被点燃。为了把学生这种情感引向另一个高度,我出示补充材料,让孩子直面历史,让孩子心海难平,让孩子心有所向,让孩子从心底深处唤起民族意识,萌发报国之情。与少年周恩来的心灵产生了共鸣。直至课的尾声,让学生思考并进行小练笔:我又是为什么而读书?孩子们都能畅所欲言,纷纷诉说了自己的远大志向,说得十分精彩。

4、剖析语言,洞察内心 文本中有一幕是一个中国妇女受到洋人欺凌却得不到中国巡警的保护。这件事充分地暴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中华不振”。少年时的周恩来在目睹了这件事之后方明白这一点,以至于才有了让“中华崛起”的志向。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体会中华如何不振的重点,是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的要点,是语言文字训练的关键点。因此,我让学生一次又一次的朗读,一次次地剖析词句。在一遍遍的质问中,将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学生的愤怒之火已被点燃。

下载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语文教学反思[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语文教学反思[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反思

    识字七 反思 今天我要求学生自已读课文,学生并不起劲,有的还要悄悄的玩。我想了想加了句,一会咱们挑战读。哈,这可好,学生读得一下子声音也大了,精神头也足了。看来小孩子具有表现......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反思 本组教材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选文别具匠心,以选取正面典型事例为主,而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20 军神 主备人 修改人 上课时间教材分析: 课文写刘伯承将军年轻时一次眼睛负伤后,坚持不用麻醉药,忍受巨大疼痛接受手术治疗的故事,表现了“军神”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1、课文(我认为这一单元可以确定“成功的路是怎么走的?”也就是说可以把其作为话题,引导学生学习这三篇文章) 《军神》这是刘伯承元帅真实的故事。这篇文章题......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试卷

    一、读拼音,连词语。jí shì chāoshì ɡuì tái ā yí shānɡpǐn超 市 集 市 阿 姨 商 品 柜 台二、照样子,说一说,写一写。饼干: 一块饼干 一包饼干 一千克饼干电视:萝......

    三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教师: XX XX XX 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

    三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反思(5篇)

    教学 25 矛和盾的集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