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作业答案(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5 12:40: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法学作业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法学作业答案》。

第一篇:法学作业答案

篇一:法学作业

一、现代西方法理学的主要流派及其主要观点。

答:(1)自然法学的复兴 自然法学派当今世界范围内居主流地位的法学学派。代表人物为如格劳秀斯、洛克、孟德斯 鸠、卢梭、潘思、杰斐逊等。自然法学派是指以昭示着宇宙和谐秩序的自然法为正义的标准,坚持正义的绝对性,相信真正体现正义的是在人类制订的协议、国家制订的法律之外的、存在于人的内心中的自然法,而非由人们的协议产生的规则本身的法学学派。自然法学派主张有一个实质的法价值存在着,这个法价值乃独立于实定法之外,且作为检定此实定法是否有正当性的标准。自然法学说认为,在自然,特别是在人的自然本性中,存在着一个理性的秩序,这个秩序提供一个独立于人〔国家立法者〕意志之外的客观价值立场,并以此立场去对法律及政治的结构作批判性的评价。

(2)新分析法学 新分析法学是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现代西方法学派别之一。其首创人是英国牛津大学 法理学教授赫伯特·哈特。新分析法学派以逻辑实证主义的概念与语言分析法作为自己的哲学基础,反对法律概念 传统的下定义的方法,主张采用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逻辑分析的方法。新分析法学派认为法律是—种规则,而法律规则的一个特色是它可分为两类虽有联系但却不同的规则:主要规则和次要规则。主要规则设定义务,即要求人们从事或不从事某种行为,而不管他们愿意与否。次要规则授予权力。根据次要规则,人们可以引进新的主要规则,或修改、取消旧的主要规则;或决定主要规则的范围,或控制其实施。主张法律制度的中心”或“法律科学的关键”在于“主要规则和次要规则的结合”,反对将道德或法律与道德的必然联系当作这种中心或关键。

(3)社会法学派 19 世纪末叶以来资产阶级法学中一个派别。该派具有下列的一个或两个特征:①以社会学观点和方法研究法,认为法是一种社会现象,强调法对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或效果以及各种社会因素对法的影响;②认为法或法学不应像19世纪那样仅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而应强调社会利益和“法的社会化”。

(4)经济法学派

(5)现实主义法学派。此外还有批判法学、后现代主义法学、综合法学等。

二、西方两大法系的形成及主要影响

答: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是西方两大主要法系。

(1)、大陆法系的形成。以古罗马法为历史渊源——

12、16世纪罗马法的复兴——19世纪形成——分为法国支系和德国支系。大陆法系又叫罗马法系或民法系,它是以古代罗马法、特别是以19世纪初《拿破仑法典》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许多国家法律的总称。这些国家是以法、德为代表的欧洲大陆国家、以及原来曾是法、西、荷、葡四国殖民地的欧洲以外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大陆法系的特征。

1、在法律的历史渊源上,继承了罗马法成文法典的传统。

2、在法律形式上,主要是成文性的法典。

3、在法官的作用上,强调严格依法审判。

4、大陆法系一般采取法院系统的双轨制。

5、在法律推理形式和方法上,采取演绎法

(2)、英美法系的形成。11世纪诺曼人入侵——建立王室法院——普通法——16世纪出现衡平法——

18、19世纪完成了向资本主义的转变——扩张——成为主要法系。英美法系是指以英国中世纪至资本主义时期的法律作为传统产生、发展的众多国家法律的总称。它的范围大致包括英国及曾是英国殖民地、附属国的许多国家和地区。英美法系的特征。

1、以盎格鲁—撒克逊习惯法为基础。

2、判例是英美法系的重要渊源。

3、法官造法。

4、没有公法与私法的划分。

5、归纳法是法律推理与运行的主要方法

三、西方两大法系的区别及各自的利弊。

答:目前,世界各国沿用的法律体系基本上可分为二类: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中国内地采

用的是大陆法系。欧洲大陆上的法、德、意、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和拉丁美洲、亚洲的许多国家的法律都属于大陆法系。香港和英联邦国家采用的是英美法系、英美法系又称英国法系、普通法系或判例法系。

两大法系的主要差异有:

第一,法律渊源不同。大陆法系是成文法系,其法律以成文法即制定法的方式存在,它的法律渊源包括立法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行政机关颁布的各种行政法规以及本国参加的国际条约,但不包括司法判例。英美法系的法律渊源既包括各种制定法,也包括判例,而且,判例所构成的判例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第二,法律结构不同。大陆法系承袭古代罗马法的传统,习惯于用法典的形式对某一法律部门所涉及的规范做统一的系统规定,法典构成了法律体系结构的主干。英美法系很少制定法典,习惯用单行法的形式对某一类问题做专门的规定,因而,其法律体系在结构上是以单行法和判例法为主干而发展起来的。

第三,法官的权限不同。大陆法系强调法官只能援用成文法中的规定来审判案件,法官对成文法的解释也需受成文法本身的严格限制,故法官只能适用法律而不能创造法律。英美法系的法官既可以援用成文法也可以援用已有的判例来审判案件,而且,也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运用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的技术创造新的判例,从而,法官不仅适用法律,也在一定的范围内创造法律。

第四,司法组织与诉讼程序不同。在司法组织方面,大陆法系普通法院和行政法院并存,而英美法系不存在。在诉讼方面,大陆法系重实体而英美法系重程序。具体表现在陪审制的运用和诉讼模式方面。大陆法系的诉讼程序以法官为重心,突出法官职能,具有纠问程序的特点,而且,多由法官和陪审员共同组成法庭来审判案件。英美法系的诉讼程序以原告、被告及其辩护人和代理人为重心,法官只是双方争论的“仲裁人”而不能参与争论,与这种对抗式(也称抗辩式)程序同时存在的是陪审团制度,陪审团主要负责做出事实上的结论和法律上的基本结论(如有罪或无罪),法官负责做出法律上的具体结论,即判决。

第五、职业教育传统有别。大陆法系在律师和法官的职业教育方面突出法学理论,所以大陆法系自古罗马以来就有“法学家法”的称号;而英美法系的职业教育注重处理案件的实际能力,比如律师的职业教育主要通过协会进行,被称为“师徒关系”式的教育。

此外,两大法系在法律分类、法律术语、法学教育、司法人员录用和司法体制等方面,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二者都各自有其利弊:

1,在法官的权力上,英美法系法官可以“造法”,根据法律对法律进行解释,从而对案件进行审理,这就需要法官能够充分的理解法律的规定,而且需要法官具有较高的水平,可以更好的维护当事人的利益,但也有可能会导致权力的滥用;

2,大陆法系的法官审理案件需要以成文的法律条文为基础,严格依照法律的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限制了法官的主观能动性,可能会对案件的审判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四、西方两大法系在近现代的发展变化。

答:两大法系在法律渊源方面,在诉讼程序方面逐渐靠扰。十九世纪以来西方国家法律领导地位的转移。(19世纪上半个世纪,法国占有领导地位。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领导地位转向德国。二次大战后,美国占有了领导地位。)、欧盟法律与两大法系的关系。(欧盟法律与成员国的关系。大陆法系对欧盟法律的影响。英美法系对欧盟法律的影响。)当今西方两大法律体系的发展变化

第一、大陆法系制定法的判例创制补充(1、使抽象的制定法内容更具体。

2、克服制定法语言的模糊。

3、拓展制定法的适用范围。

4、弥补法律预见不足的情形。

5、部分领域的判例法的突出地位。

6、大陆法系国家判例创制补充的历史发展及趋势。)

第二 判例法的成文化发展倾向

1、对判例的体系化整理(判例汇编。对判例进行的抽象化整理。)

2、英美法系制定法地位的发展变化

3、英美法系中制定法的现实作用(对判例法进行的立法编纂 对判例法进行改革。对新型社会关系的调整)

4、英美制定法的发展趋势

第三、西方两大法系的趋同

1、法律形式上的趋同

2、法律程序的趋同

3、实体法律的相互借鉴

4、西方两大法系趋同的原因(两大法系国家文化基础的共同性。法律价值的共同性。法律的共同来源。法律技术的互补性。国际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5、西方两大法系趋同的发展与强化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答:

1、有些起支撑作用的法律急需出台,法律的层次急需完备

2、法律的质量急需提高

3、科学有效的清理审查制度急需建立

4、立法的民主化急需加强

5、法律的实效急需改进。

六、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答:

1、拾遗与补全并进——进一步使法律内容更完整。

2、清理与审查并用——进一步使法律体系更协调。

3、专业与民主并行——进一步使法律质量更科学。

4、借鉴与继承并取——进一步使法律文化更融合。

5、监督与宣传并重——进一步使法律运行更实效。

七、法的价值冲突形成的原因。

答:

1、社会结构各领域中法需要的不平衡性。

2、社会主体法需要的不平衡性。

3、主体自身法需要的不平衡性:

八、法的价值冲突选择的机制和原则。

答:

1、选择的机制。(1)、在立法层面,应当建立体现民主要求的、畅通的、灵活的立法反映机制。(2)、在司法层面,应当在完善司法体制和提高法官素质的前提下赋予法官适当的自由裁量选择权。

2、选择的原则(1)结构性原则。(2)最佳适度原则。(3)合理代价原则。(4)动态性原则。

九、法律原则、法律规则的概念和分类

答:(1)A、法律原则的概念 白莱克法律词典的解释是:法律原则是法律的基础性真理或原理,为其它规则提供基础性或本源性的综合性规则或原理。

B、法律原则的分类。

1、按原则产生的基础不同可分为政策性原则和公理性原则。

2、按原则覆盖面不同可将原则分为基本法律原则和具体法律原则。

3、按原则内容不同可分为实体性原则和程序性原则

(2)A、法律规则的概念法律规则是具体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并设置相应的法律后果的行为准则。

B、法律规则的分类。

1、从法律规则的内容上看可以分为授权性规则、义务性规则和职权性规则。授权性规则——“可以”“有权”“有什么什么权利”“什么权利不受侵犯”等。义务性规则——“必须”“应当”“有什么什么义务”“不准”“不得”“无权”“禁止”等。职权性规则是关于公权力机关的组织和活动的规则。

2、从法律规则形式特征上看,可将它分为客观性规则和裁量性规则。前者内容明确、肯定和具体。

3、从法律规则的功

能上看,可将它分为调整性规则和构成性规则。前者多逻辑上来讲其指定的行为先于规则本身而后者依赖规则本身。

4、从法律规则的强制上来看,可将它分为强行性规则和指导性规则。前者规定主体必须作为或不作为。而后者只具有指导性。

十、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的区别和联系

答:(1)区别。

1、在对事及对人的覆盖面上,原则较宽,规则较窄。

2、在变化的速率方面,原则有较强的稳定性,而规则变化较快。3、在是否适用的确定性方面,原则较模糊,而规则较明确。

4、冲突时的选择方法不同。规则冲突时要么有效要么无效,而原则则不一定。

(2)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的联系:法律原则是法律的基础性真理或原理,为法律规则提供基础性或本源性的综合性规则或原理。法律原则为法律规则提供普遍价值根据。法律原则是法律规则的基础,对法律规则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法律规则是对法律原则的具体化应用。

十一、结合法律实践,谈谈法律规则、法律原则在法律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

1、法律原则是法的精神和价值的集中而明确的体现,立法时首先确立法律原则以作为指导思想有利于法的追求和目的实现。

2、司法和执法都是法的适用,其主体工作的大部分是严格适用法的规则,但这不意味司法和执法活动就单纯是执行法律规则的活动。因为尽管法律规则具有明确性高、针对性强的便于适用的特点,但惟其如此它面对纷繁复杂、变居不定的社会现象就很难时时处处做出公正的处分,法律原则的高度概括性和适度灵活性就可以弥补其不足。法律原则既能补充其他要素疏漏又能校正他们对社会正义反应的迟滞。

十二、法律实效的判定标准有哪些,你怎么认为?

答:法律实效的判定标准有两种:一种是概况性判定标准,其笼统而抽象,属于原则性标准,但可适用于任一件法律;另一种是具体性判定标准,即针对某类性质的法律提出的更具体的标准。

1、该法律是否被废止?

2、是否有新的特别法代替该法律?

3、是否与上位法冲突?

如果没有上述情况,该法律有效并施行。

判定标准很简单:是否被废止;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十三、影响法律实效因素有哪些?怎么完善?

答:A、影响法律实效因素

(一)影响法律实效的直接因素

1、立法因素。

2、司法因素。

3、执法因素。

4、守法因素。

(二)影响法律实效的间接因素。

1、个体因素。

2、体制因素。

3、法律监督因素。

4、法律环境因素。

B、从以下多方面逐渐完善:负有执法、司法职责的个人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水平及其理想、道德、文化、纪律等综合素质水平要进一步提高;有关法律执行、适用、监督机关的组织、结构要进一步健全、合理、有效;有关法律实施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要进一步优化;

法律本身的因素,包括法律内容方面的因素和法律形式方面的因素。法律内容方面的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法律是否在本质上反映社会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符合社会文明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是指法律规定的权利义务是否合理,法律内容是否符合社会实际发展水平。法律形式方面的因素主要指立法质量,它在法律实施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明确、完整、和谐应当是立法质量的三个基本要求。(1)明确,指法律规范的语言

清楚,概念明确,法律规则指示清楚、公开,而且没有歧义。(2)完整,包括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完整和法律程序完整。(3)和谐,要求法律部门之间、法律渊源之间、法律制度之间以及实体法与程序法之间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形成统一、有序、和谐的整体。和谐包括两个具体要求:第一,法律、法规之间应当协调、配合。第二,法律、法规之间没有互相矛盾、互相抵触,当两个以上法律条款指向同一事项时,不会出现如果执行甲条款,就会构成对乙条款或饼条款“违法”的两难局面。

总之,影响法律实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些因素从不同的方面、在不同的程度上影响着法律的实施,认真研究这些因素,并在实践中有的放矢地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就会改善法律实效,提高法律效果和法律效益。

十四、道德与法律的区别和联系?P11

5答:

1、道德与法律的区别

(1)在存在形式上,道德是从人们的观念和对社会的判断中生出,而且只存在于人们的观念中,很少把它写出来并向大家公布,而法律刚好相反,它是由国家专门的机关制定,并且必须写出来向大家公布,不然就不能算法律了。

(2)在对行为的判断上,道德相对而言就比较模糊。我们很多行为从道德上很难判断是对是借,是好是坏。但对一个行为从法律上判断是违法还是合法就明确得多。

(3)在判断标准上,道德是多元的,而法律是一元的。不同的人在道德上的标准可以是不同的。对同一件事,因为各人的道德标准不同,就会有很多评价结果,但同一件事,在法律上就只应该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不应该有多种结论。

(4)在强制方式和上约束力,道德是依靠人们内心的信念、良心和社会的舆论来维护的。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如果有人违反了法律,国家的强制力就会迫使他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5)在对人的行为的要求上,道德高于法律。一个人不违法,只能说他是一个守法的人,但不能说他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守法是社会对一个人的最低要求,有道德才是社会对一个人的理想期望。

2、道德与法律的联系

(1)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

(2)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

(3)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

十五、政策与法律的区别和联系?P12

3答:区别:

1、意志的属性不同。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它是由国家机关按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制定的。政策是政党意志的体现,不具有国家意志的属性。它是由政党的各级组织按照党章规定的程序制定的。

2、内容和表现形式不同。法律的内容一般比较明确、具体,规范性较强;在形式上表现为宪法、法律、法规等特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政策的内容一般比较原则、抽象,具有号召性和指导性;在形式上表现为纲领、宣言、决议、决定、声明、通知、报告、纪要等党内文件。

3、调整的范围不同。法律和政策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在范围上是交叉的。大多数社会关系既要由法律来调整,也要由政策来调整。但是,也有一些社会关系只由法律和政策的其中一种来调整。

4、稳定的程度不同。法律的稳定性较强,它一旦制定出来,就应在一定的时期内保持不变,而不能朝令夕改,随意变动。至于政策的稳定性问题,则应分情况而定。

篇二:西方行政学说单选和多选答案参考

一、填充题 1.“行政管理”是英文“Public Administration” 一词的汉译,传统上亦称公共行政或 “公共行政管理”,最近一个时期,也有人将其译为公共管理。

2.法国政治家布丹的《共和六论》以及近代英国政治思想家洛克的_<政府论>_和法国启蒙 思想家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等历史性著作中,都蕴含着丰 富的行政管理思想。

3.在科学管理运动兴起之后,一些行政学家便开始重视通过科学管理来寻求政府行政效率 的问题。例如,莱芬韦尔就把科学管理的原则运用于机关办公室管理;库克也曾将科学管 理运用到教育和市政机构;而怀特则用科学管理理论研究政府行政管理。

4.从学科发展历史来看,行政学是从政治学中分离出来而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

5.威尔逊在《行政学研究》一文中,从行政学研究的起点和具体研究内容两个方面对行政 学研究的目标和任务作了明确界定。

6.从思想渊源来看,威尔逊的行政学说特别受到了德国行政研究思想的影响,斯坦因是其 中颇负盛名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人物。

7.威尔逊的行政学研究方法论主张,应该运用历史_方法和比较方法对不同政府所共有的 行政管理规律进行研究。

8.威尔逊认为,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公共舆论将起权威性评判家的作用。

9.古德诺是西方行政学初创时期的另一位具有重要理论贡献的行政学家。他不仅是一位著 名的行政学家,还是一位享有盛誉的_政治学家和_教育_家。

10.古德诺关于“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以及如何实现二者协 调的创见对其后行政学的独立研究颇有贡献。

11.古德诺对政治与行政“二分法”表现出的兴趣,主要已不是在于政治与行政的“分 离”,而是在于二者的‘协调’。

12.古德诺的行政学研究和威尔逊的研究有着相当一致的地方,他也是站在中小资产阶级 利益一边,主张公共行政权力的集中。

13.韦伯认为,尽管社会组织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质,但权威和控制是各 类社会组织都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14.官僚制组织通常要制定一整套规则和程序来规范组织及其成员的管理行为,韦伯认 为,它们可以保证官僚制组织的合理性、合法性、稳定性和_连续性。

15.威尔逊的政治与行政二分法和韦伯的官僚制理论都认同行政管理的完善取决于从行政 公务中积极排除政治性因素。

16.韦伯是最早对社会生活中的组织现象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者之一,因此,有人把韦伯称 作组织理论之父。

17.西方行政学的产生和发展是与西方科学管理运动密切相关的,而对于这场运动的形成 起着决定性影响的乃是泰勒。

18.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泰勒主张明确划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改变传统的经验工作 方法。

19.泰勒所谓的第一流的工人是适合于其工作而又愿意努力的人。

20.泰勒认为 规模较大的企业不能只依据职能原则来组织和管理 而必须应用例外原则。,21.作为一位与泰勒处在同时代的法国管理学家,法约尔没有像泰勒那样去过度关注作业 现场的操作效率问题,而是试图寻求一种具更广泛适用性的“_一般管理理论”。

22.法约尔对于管理的定义是通过将经营与管理进行比较并对管理活动的要素分析来揭示 的。

23.法约尔的主要功绩在于开创了组织研究领域。从组织理论上看,法约尔所讨论的主要 是组织结构问题。

24.法约尔的理论已由当代美国传统管理学派的学者们加以继承并发展。这个学派亦称 “管理过程学派”。这一学派的理论观点对于我国管理界有较大的影响,特别是管理要素 说和管理原则,在很大范围内已经得到了直接或间接的应用。

25.怀特作为西方行政学的奠基人,尤其擅长_人事行政问题的研究。他坚信行政管理存在 着一些具有普适性_的理论原则,26.怀特早在 19 世纪 20 年代便从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客观社会环境以及科技环境等诸 方面对行政环境之于行政管理的重要影响作了较为深入、系统的探讨。

27.怀特认为,政府的行政效率从根本上来说是以行政组织中责任与权利的适当分配为基 础的。

28.怀特指出,端正官纪应从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进行,这两个途径要相互补充,灵活运 用。

29.综观古利克的整个行政学思想,我们不难发现它明显具有_一体化和实践性的特征。

30.在古利克看来,在一个多元化社会中的民主制_政府优于_集权制政府,因为前者能够 产生新思想,具有自由批评的矫正效应并且要求老百姓对最终结果作出评价。

31.古利克的个人兴趣一直都主要在公共财政、人事和城市政府这些领域。

32.古利克采用了威尔逊关于应该建构一门行政科学的主题,认为这样一门科学应该建立 在一些既可以应用于公共部门又能够应用于私人部门的基本原则之上。

33.厄威克长期从事著述和研究工作,他在管理学方面的主要贡献是把古典管理理论系统 化。

34.厄威克认为,管理过程由三个职能组成:计划,组织和_控制。

35.厄威克认为管理的控制的派生职能同组织的人士因素有关,主要包括配备人员、挑选 人员、安置人员和惩罚。

36.多届美国行政改革委员会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厄威克提出的行政组织管理_原则。

37.巴纳德认为,组织成员对组织共同目标的理解可以分

为_协作性理解和个人性理解。

38.巴纳德认为权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主体或个人方面,把命令作为权威的 来接受;二 是客体方面,命令被接受的_性质。

39.在巴纳德看来,所谓组织平衡实质上就是_贡献与诱因的平衡,它是组织生存与发展的 关键环节。

40.巴纳德认为组织是一个由_协作意愿、共同目标和信息交流这三个相互关联的要素构成 的有机整体。

41.西蒙对西方行政学的主要理论贡献就在于他基于对行政学所谓“正统”研究方法的批 判而提出的行为主义行政学说。

42.在行政学研究中,西蒙是以事实与价值的区别为其方法论的出发点。区分这两种因素 的理论依据是逻辑实证主义学派的知识理论。

43.以西蒙为代表的当代西方行为主义学派政治学者的重要方法论主张之一就是提出新的 概念工具去从事研究。

44.从《行政行为》一书问世起,西方行政学便开始迈进了一个新的时代,即以科学的概 念、实证的研究方法来取代传统的、充满含混命题和教条化陈述的内容。

45.西蒙的“有限理性”决策模式和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模式都是从实证角度对理 性决策模式作了分析和批评。46.林德布洛姆对渐进分析的层次进行了划分,即划分为简单的渐进分析、断续的渐进分 析和策略分析三个层次。

47.林德布洛姆认为,政策分析之所以不能进行理性化的周密分析,而要采用渐进分析,是因为决策与政策的制定必然要受到政治、技术和现行计划的制约。

48.在方法上,渐进决策模式注重事物变化量的积累,以量变导致质变;它强调在进行改 变时维持社会和组织的稳定,因而主张不间断的修改,而不是引起动荡的变革,逐步对政 策加以修改并最终改变政策。

49.麦格雷戈的人事管理理论主要就表现为他基于对传统 X 理论合理内核的扬弃而提出的 以注重发挥人的才干和热情、重视行为、尊重人格为特征的Y 理论。

50.麦格雷戈在《企业的人性方面》中把Y 理论叫做“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结合”。

51.扩大职责范围、权力下放、分散责任和群众参与管理,是麦格雷戈认为在组织中实施 贯彻执行Y 理论的几种具体方法。52._沃尔多_著有《公共行政的事业》等大量行政学名著,是西方新公共行政运动的积极 倡导者和参与者。

53.沃尔多说,在公共行政领域,除了案例研究方法,尚很少有什么其他探讨公共政策的 方法。

54.沃尔多把组织理论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传统组织理论时期,第二阶段 称之为新传统组织理论时期,最后一个阶段称之为现代组织理论时期。

第二篇:法学概论第一次作业答案

单选题:(共23道试题,每题2分)

1.“法律”一词在使用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下面属于狭义上使用的是()B. 全国人大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2. 在法的分类中,一般法和特别法分类依据的标准是(D. 法的适用范围不同

3. 在法的分类中,国内法和国际法分类依据的标准是()B. 法的创制主体不同

4.在法的分类中,实体法和程序法分类依据的标准是()正确答案是A B. 法的创制主体不同

5.人类社会最早产生法律的历史时期是()B. 奴隶社会

6.国家司法机关依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运用法律处理专门案件的活动,称为(C. 司法

7. 法律关系的客体不包括()

A. 人

8. 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实行()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9.在我国1982年宪法中,未规定限制连续任职的是()。D. 中央军委主

10. 依据宪法规定,国务院总理由()

C.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提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 11.我国人民检察院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是()。A. 领导关系

12.下列哪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D. 正定县

13.在我国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的国家机关是()B. 国务院

14.以下那部宪法指导思想存在着严重错误()B. 1975年宪法

15.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属于()A. 单一制 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私营经济是()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7.宪法规定,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必须年满()B. 四十五周岁

18.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对外代表国家的是()。C. 国家主席

19.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B. 人民代表大会制

20.我国公民享有选举权必须年满()。C. 18周岁

21.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A. 1954年宪法)

22.把宪法分为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依据是()

C. 有无法典形式不同

23.把宪法分为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的依据是()A. 修改的程序不同

1.18世纪末,19世纪中叶,德国哲理法学派宣传的主要是()A. 人权 B. 自由 C.平等2.法的效力的内容包括()

D. 宪政

E. 法治

A. A 法的对象效力 B. 法的时间效力 3.英国的分析法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D. 法的空间效力。

B. 边沁 C. 奥斯丁

4.法的要素是构成法的基本要素,教材赞同的三要素说是()A. 法律概念 C. 法律规则 E. 法律原则 5.下列属于法律责任承担的种类有()

A. 法律制裁 B. 补偿 C. 一般强制 6.下列属于正式解释的是()

C. 司法解释 D. 行政解释 E. 立法解释 7.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原则和要求是()

A. 宪法和法律至上原则 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则 D. 司法独立原则 E. 人权保障原则 8.我国实行间接选举的有()。

C. 省人大代表 D. 全国人大代表 9.我国特别行政区不具有的权力是()

C. 依法行政原

E. 地级市的人民代表

C. 外交权 D. 国防权

10.宪法规定每届任期5年,但是任期不得超过两届的是()

A. 国家主席 B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理

11.下列属于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的是()

C 国务院总

E. 最高法院院

A. 选举权 B. 言论自由权 C. 集会结社权 12.关于全国人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每届任期五年 B. 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13.关于行政区划,下列由国务院批准的是()

C. 向全国人民负责

B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行政区域界限的变更 D. 县、市行政区域的设置和变更 14.宪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A. 人民主权原则 B. 分权原则 C. 人权原则 D. 法治原则 15.按照宪法,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是()A. 自治区 B. 自治州 C. 自治县16.我国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包括()

D. 自治旗

B. 公民的劳动权 C. 劳动者的休息权 E. 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权 17.下列人员中,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的有()。

A国家主席 B国务院总理C全国人大委员长 D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1.英美法系是判例法,就其法律渊源来说属于成文法。()。错误

2.把法律分为公法和私法的是大陆法系的特点()。正确

3.诉讼程序采用纠问式的是大陆法系()。

正确

4.诉讼程序采用对抗式的是英美法系()。正确

5.规定直接来自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形成的要求的是实体法。()。正确

6.规定和保证权利义务得以实现或职责职权得以履行的法是实体法()。

错误

7.通过一定的方式使法律规范在社会生活中得到贯彻和实现的活动称为法的制定()。错误

8.执法的原则有: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和高效率原则(正确

9.在我国制宪史上,1975年宪法是很大的倒退。()正确

10.在我国,国务院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是中央人民政府。(正确)。)

第三篇:法学概论.doc作业答案

《法学概论》平时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 法律

广义的法律指法的整体,即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以国家强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而狭义的法律则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

法的历史类型

是按照法所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和所体现的阶级意志,对法进行的分类。

法的创制

也称立法,是指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修改、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或认可法律规范的活动。

法的适用

法的适用,是法的实现的另一种形式。法的适用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合法、及时。

法律制裁

是指国家专门机关对于违法者依其应负的法律责任而采取的强制措施,是国家保证法的实施的重要形式。

法律解释

广义的法律解释是指国家机关、组织或公民个人,对现行法律规范或法律条文内容、含义以及所使用的概念、术语等作必要说明。狭义的法律解释是国家机关的专有活动,只有被授权的国家机关才能在职权范围内进行法律解释。

违法

是指具有一定主体资格的公民或组织由于主观上的过错所实施的具有一定社会危害性、依照法律应当予以追究的行为。

法律渊源

作为法理学的专门术语,“法律渊源”通常指法律形式意义上的渊源,即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或认可的具有不同法律效力和地位的法的不同表现形式。

法律关系

是法律规范在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法律汇编

又称法规编纂,是指在不改变内容的前提下,将现行的法律文件按照一定标准(如制定时间顺序、涉及问题性质)加以系统排列,汇编成册。法律汇编是规范性文件系统化最常见的形式,它不仅可以为人们查阅法律法规提供便利,而且往往是法典纂的必要准备。

法典编纂

也称法律编纂,是指在对某一部门法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进行审查、整理、补充、修改的基础上,制定新的系统化的规范性法律文件——部门法典的活动。

权利

是指国家通过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可从事某种行为以及要求国家或其他公民作为或不作为的资格。

义务

是指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某种责任。

二、简答题

1法的本质、特征、作用及分类。P3-8 法的本质:(1)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2)法是以国家意志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统治阶级意志;(3)法所表现的统治阶级意志、国家意志是由特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特征:(1)法是调整人们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具有规范性。(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体现了国家对人们行为的评价,具有国家意志性。(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量作为最后保证手段的法律体系,具有国家强制性。(4)法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之内具有普遍的约束性。(5)法有严格程序规定,具有程序性。作用:(1)法的规范作用:指引、评价、预测、强制、教育作用。(2)法的社会作用:法的阶级统治职能,法的社会公共职能。

分类:成文法和不成文法、实体法和程序法、根本法和普通法、一般法和特别法、公法和私法、国内法和国际法。

2法律解释按不同标准可分为哪些种类。P23-24 答:(1)根据解释的主体和法律效力不同,可分为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2)根据法律解释的尺度不同,可分为字面解释、限制解释和扩充解释。

(3)根据法律解释的方法不同,可分为语法解释、逻辑解释、系统解释和历史解释。

3法律适用的基本要求及遵循的基本原则。法的适用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合法、及时。

司法机关适用法律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①司法公正和效率。②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③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④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4试述法律责任、法律制裁的分类。P22 法律责任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作为不同的分类:根据责任的内容不同可以分财产责任和非财产责任;根据责任的程序不同,可以分为有限责任和无限责任;根据责任的人数不同,可以分个人责任和集体责任;根据行为人是否有过错,分过错责任和严格责任。最常用的分类标准,是以引起责任的行为性质为标准,分刑事责任、民现责任、行政责任与违宪责任。根据违法者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的性质和实施法律制裁的主体的不同,可以将法律制裁分为:

(1)刑事制裁,指国家司法机关对违反刑法的犯罪者依其所应当承担的刑事责任而采取的刑罚措施。刑事制裁是各种法律制裁中最为严厉的惩罚措施。

(2)民事制裁,指国家司法机关对违法者依其所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而采取的惩罚措施。

(3)行政制裁,指国家行政机关对违法者依其所应当承担的行政责任而采取的惩罚措施。——与真题呼应

(4)违宪制裁,指对违宪行为实施的一种国家强制性惩罚措施。

5试述我国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和分类。法律部门又称部门法,是根据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不同,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调整方法的不同对法律规范所进行的分类。凡是采用相同的方法来调整同类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就构成一个法律部门。主要法律部门有: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经济法、议论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婚姻法、资源与环境法、军事法。

6试述当代中国的法律渊源。P26 答:(1)当代中国法律的渊源是主要以宪法为核心的各种制定法。(2)法律规范制定机关和规范性文件的多样性。(3)在“一国两制”的格局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特别行政区法,将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的例外情况,在特定区域长期存在。当代中国法的渊源有不同的层次,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特别行政区的法律,经济特区的规范性文件,规章,国际条约及国际惯例等等。其中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在中国法律渊源体系中居于主要地位。这是由我国国家和法律的本质决定的。同时,改革开放后英美法律文化对我国法律制度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而且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地区之间地理,文化差异较大,国情比较复杂,这使得当代中国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法律渊源。

7法律关系的要素有哪些。P33 包括主体、客体和以权利和义务为主的内容。

8宪法的特征。P41-42 宪法作为特定国家的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同民法、刑法、行政法等一般法律相同的特征:它们都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都是具有国家强制力的行为规范,都是实现统治阶级意志的工具,都具有国家意志性,具有规范性,它们的内容都主要取决于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但是同其他一般法律相比,宪法又具有其本身的特征:(1)宪法是国家的法;(2)宪法是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基本形式;(3)宪法是阶级力量实际对比关系的集中体现。

9试述建国后我国宪法的发展阶段。P45 1949年9月召开了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了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54年宪法;1975年颁布的第二部宪法是一部内容很不完善并且有很多错误和缺陷的宪法;1978年宪法虽经1979年和1980年两次局部修改,但从总体上仍不能适应新时期的需要。因此,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的第四部宪法,即现行的1982年宪法。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1982年宪法曾经过三次修正。

10试述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P55 根据我国《宪法》和《选举法》的规定,选举制度在运行中应遵守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几条:(1)选举权普遍性原则;(2)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3)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4)差额选举原则;(5)无记名投票原则。11试述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性质、地位及职权。P69-71 全国人大的性质和地位:我国《宪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行使国家最高立法权。职权:第一,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第二,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第三,选举、决定、罢免国家机关的重要领导人。第四,最高监督权。第五,决定国家生活中重大问题的职权。第六,应当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的其他职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性质和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它隶属于全国人大,向全国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接受全国人大对其的监督。职权:第一,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及立法权。第二,解释法律。第三,监督权。第四,任免权。第五,对国家生活的重大问题的决定权。此外,全国人大常委还行使全国人大授予的其他职权。

12试述我国的国体政体是什么。

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论述题

1试比较两大法系的特点。

答:大陆法系的特点:①全面继承罗马法,吸收了罗马法的许多原则和制度,还接受了罗马法的整套技术和方法,如公法和私法的划分,人法、物法和诉讼法的私法体系等;②实行法典化,法律规范的抽象化、概括化;③明确立法和司法的分工,强调制定法的权威,法官一般不具有造法功能;④法学在推动法律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法学创立了法典编撰和立法的理论基础,法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任务由法学家完成。

英美法系的特点:①以英国普通法为基础;②以判例法为主要表现形式,遵循先例;③变革相对缓慢,具有保守性;④在法律发展中,法官有突出作用;⑤体系庞杂,缺乏系统性;⑥注重程序的“诉讼中心主义”。

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同属资本主义性质的法,但由于它们形成的历史条件不同,因此各有差别,其表现如下:①法律渊源不同;②法的分类不同;③立法技术不同;④诉讼程序和判决形式不同。

2试述法与道德间的关系。

答:道德与法律具有一致性,它们都表现为社会的行为规范,二者互相参透、相辅相成。道德与法律区别在①在上层建筑中所属的范畴不同。②表现的形式不同。③调整的范围不同。④规范的内容不同。⑤调整的方式和手段不同。

3试举例说明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发展的条件。

社会主义法律关系充分体现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所以,社会主义法律的产生必须以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为前提条件,否则就无法创立社会主义法律。法律关系不是固有的,也不是一经产生就固定的,而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的,法律产生变更是由法律事实引起的。

4试述我国公民有哪些基本权利、基本义务及其内涵。P60-67 答: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①平等权。是指公民平等寺依法享有权利,不受任何差别对对待,要求国家给予同等保护的权利。②政治权利和自由。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有权参加国家管理、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以及在政治上享有表达个人见解和意愿而不受政府非法限制的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包括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选择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而现在信的自由,也有过去信而现在不信的自由。④人身自由。是公民具体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实际享受其他权利的前提,也是保持和发展公民个性的必要条件。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⑤监督权和取得赔偿权。享有批评、建议权,控告、检举权,申诉权,取得赔偿权。⑥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权利。享有财产权,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劳动者的休息权,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权,物质帮助权,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文化权利和自由。⑦特定主体的权利。包括保障妇女的权利,保护婚姻、家庭、母亲、儿童和老人,保护华侨的正当权益,保护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①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禁止对任何民族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②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③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国家的安全关系到国家的存在和发展,国家的荣誉和利益关系到祖国的尊严,每个公民应以主人翁的态度自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④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国家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能够顺利进行的关健,不仅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也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宁和幸福。⑤依法纳税。税收是国家筹措资金的重要方式和国民收入的重要来原,每一个公民都应当自觉遵守和执行税收法规,对偷税漏税的行为,国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四、案例

1、因邻里矛盾,李某于一日在众人面前辱骂了张某,请你分析该违法构成。

分析:李某当众辱骂张某,侵犯了张某的人格尊严。我们《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2、齐某与陈某均系B中学1990届初中毕业生,陈某在1990年中专预选考试时成绩不合格,失去了升学考试资格。齐某则通过了预选考试,在统考中成绩为441分,超过了委培录取的分数线。后来A商校发出了录取齐某为该校1990级财会专业委培生的通知书,陈某从B中学领取了该通知书后即以齐某的名义入A商校就读。

目前,陈某在其工作单位某银行支行人事档案中的姓名为“齐某”,工资单位仍为“齐某”,“陈某”为其户籍中使用的姓名。齐某经过复读,后就读于某劳动技校,自1998年7月,有相当一段时间下岗待业。后齐某知道事实后,以其受教育权被侵犯为由,起诉到法院。要求B学校和陈某赔偿损失。

请问:齐某的请求是否合理,为什么? 以侵害其姓名权、受教育权为由

根据本案事实,陈某等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了齐某依据宪法规定所享有的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造成了具体的损害后果,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在本案中,齐某被陈某等被告侵犯的权利包括姓名权、受教育权和劳动就业权,但实质上齐某主要受到侵犯的是公民的受教育权,侵犯姓名权只是侵犯受教育权的手段,对劳动就业权的侵犯也只是侵犯教育权的后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可见受教育权是一项受宪法保护的基本权利。对受教育权受侵犯如何处理,我国民法通则没有规定,在涉讼侵权行为发生期间,也没有可适用的其他法律规范

第四篇:环境法学第四次作业答案

《环境法》作业评讲(4)辅导教师 程卫平

为帮助同学们把握平时作业中的内容,现将作业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整理如下,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本门课程的作业评讲分4次进行,现在进行

答:是法律关于自然资源归谁所有、使用、以及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谁承担的一系列规定构成的规范系统。

5、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答:预防为主是指在污染和破坏之前,采取政治、法律、经济和行政等各种预防性手段和措施,防止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恶化;防治结合是指立足于预防的同时,对已发生的环境问题要认真治理。

二、简答

1.简述我国关于水资源保护的基本原则。基本原则体现于《水资源保护法》

(1)水资源国家所有原则;(2)全面规划、综合利用的原则;(3)节约用水原则。

2.简述环境噪声污染及其环境噪声的区别。

(1)依《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2)《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是以国家或地方制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确定的最高限值为界限来界定和区分“环境噪声”和“环境噪声污染”的。前者指在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规定的数值以内排放的噪声;后者指超标排放并产生了干扰现象的噪声。

3.简述我国对于开发利用水资源应遵循的原则。

(1)不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原则;(2)利益兼顾与兴利除害相结合和原则;(3)生活用水优先原则;(4)因地制宜原则。

4.我国法律对防止倾倒废弃物污染海洋环境作了哪些规定?

主要规定包括:(1)倾废许可证。(2)对废弃物及许可证分为三类。(3)对境外废弃物的管理规定。5.国际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无害使用原则;(2)共同但有区别的国家环境责任原则;(3)加强环境领域的国际合作原则;(4)和平解决国际环境争端原则:(5)优先考虑并积极支援发展中国家原则。

三、单项选择题:

1.由烟尘、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引起的大气污染是()A石油型污染 B煤烟型污染 C交通工具污染 D特殊型污染 参考答案: B

2.在我国确立了完整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是()A《环境保护法〈试行〉》 B《水污染防治法》

C《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D《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参考答案: D

3.发放水污染排放许可证的最核心的工作是()A排污申报登记

B确定本地区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和分配污染物总量削减指标 C审批发放排污许可证 D监督检查和管理 参考答案: B

4.负责主观防止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和海洋倾废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的环保工作的是()

A 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 B 国家海洋管理部门

C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务监督 D国家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机构 参考答案: B

5.禁止严重影响草原植被的开发利用活动不包括()A禁止开垦和破坏草原 B机动车辆不得离开固定的公路线行驶 C禁止在荒源草原砍伐灌木、药材 D禁止在沙化地区砍挖固沙植物 参考答案: D

6.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作业者在编制油(气)田总体开发方案同时,必须编制并按法定程序报送审批()A排污许可证申请 B环境影响报告书 C倾废许可证申请 D油污损害报告书 参考答案: B

7.我国规定,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编制()A环境影响报告书 B环境影响报告表 C环境影响登记表 D环境影响说明书 参考答案: B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环境标准是具有法律性质的技术规范

B环境基准是制定环境质量标准的客观的科学依据

C 在我国,污染物排放标准是确认某排放行为是否合法的依据 D 合法排污者只有在其排污造成了环境污染危害时才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参考答案: B

9.《环境保护法》规定,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诉讼时效为()A、10天 B、15天 C、30天 B、45天 参考答案: B

10.以下将长期作为我国大气污染控制领域的主要任务的是控制()A石油型大气污染 B煤烟型大气污染 C特殊型大气污染 D高空大气污染 参考答案: B

11.我国规定,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应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的是()

A 对环境影响很小的建设项目 B对环境可能造成一定程度影响的建设项目 C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 D所有建设项目 参考答案: D

12.土地复垦的责任原则是()

A“谁破坏,谁复垦 ” B“谁使用,谁复垦”

C“谁征用,谁复垦” D “谁转让,谁复垦” 参考答案: A

13.水土流失的最根本原因是

A过度利用水资源 B人类活动导致气候异常,暴雨、洪水增加

C植被的稀缺 D围湖造田与围垦河流 参考答案: C

14.下列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对发展的看法是()A 发展

B 发展才是硬道理,所以环境的代价不必考虑 C 发展中国家重在发展,污染可以等发达后再治理 D 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要实现现代后代利益平衡 参考答案: D

15.经主管环保部门同意后,可在初步设计完成前把《环境影响报告书(表)》送交报批的建设项目类别是()

A铁路、交通等 B水力、水利等 C文化、教育、体育设施 D电力 参考答案: A

16.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

A、6个月 B、1年 C、2年 D、3年 参考答案: D

17.张某在其承包的本村集体所有土地中发现了矿产资源,该矿产资源的所有者是()

A 国家 B该村 C张某(在承包期间)D 前三者共有 参考答案: A

18.现行《野生植物保护法》把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分为()A濒危种、稀有种 B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和国二级保护野生植物

C濒危种、渐危种、稀有种

D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和国二级保护野生植物、国家三级重点保

护野生植物 参考答案: B

19.下列可以成为集体所有权客体的是()

A滩涂资源 B矿产资源 C野生动物资源 D城市土地资源

参考答案: A

20.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土地分类,其中不包括()

A 工业用地 B农用地 C建设用地 D未利用地 参考答案: A

四、多项选择题:

1.环境保护单行法包括了()两方面的法律法规。

A宪法的环境保护规范 B自然环境保护法 C野生动物保护法

D民法的环境保护条款 E污染防治法 参考答案: BE

2.必须经国务院部门批准,属于国家计划开采的矿产资源是()A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矿产资源 B国家规划矿区内的矿产资源

C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内的矿产资源 D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

E资源稀缺、贵重的矿产资源 参考答案: BC

3.省级政府依法可以对国家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规定 A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B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C地方环保基础标准 D地方环保方法标准 E地方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参考答案: AB

4.污染者负担费用的范围包括()

A治理污染源费用 B恢复被污染环境的费用 C人身损害费用

D财产损失费用 E环境的生态价值费用 参考答案: AB

5.《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污染防治对象包括()A危险废物 B液态废物 C工业固体废物 D城市生活垃圾 E 置于容器内的气态废物 参考答案: ABCDE

6.发达国家在维护全球气候方面应当承担更多的义务是因为()A发达国家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责任者

B 发达国家人均能源消耗量和废气产生量高于发展中国家 C发达国家在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方面比发展中国家先进 D发展中国家缺乏环境保护资金 E发展中国家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受害者

参考答案: ABC

7.下列属于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地区的环境区域的是()A南极 B大气空间、外层空间 C领海 D 月球 参考答案: ABD

8.根据联合国环境署的看法,大气层不属于

A国有财产 B共享资源 C共有财产 D无主财产 参考答案: AD

9.环境行政处罚的种类有()

A警告 B罚款 C开除 D没收财物 参考答案: ABD

10.环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有()

A发生了损害事实 B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C行为的违法性 D 行为人有过错 参考答案: ABC

11.环境行政诉讼的原则有()

A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 B法院审查行政行为合法性、合理性原则

C适用调解原则 D诉讼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执行的原则 参考答案: BCD

12.可以适用“代执行”的情形有()

A拆除污染设施 B修建污水处理设备 C罚款 D 行政拘留

参考答案:ABC

13.属于〈环境污染防治法〉规定的环境噪声有()A汽车在市中心鸣笛 B市图书馆使用高音喇叭

C工厂机器轰鸣,但未影响周围居民生活 D 夜晚建筑工地施工严重影响居民休息 参考答案: ABD

14.对固体废物的污染防治实行的“三化原则”指()A减量化 B资源化 C清洁化 D无害化 参考答案: ABD 15.森林可分为

A防护林 B薪碳林 C经济林 D特种用途林参考答案: ABCD

16.自然保护区可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

A核心区 B缓冲区 C外围保护地带 D实验区 参考答案: ABD

17.当代世界环境问题主要特征是()

A环境问题文化化 B环境问题经济化 C环境问题政治化 D环境问题全球化 参考答案: BCD

18.下列地点不能设拆船厂的是()

A海水浴场 B盐场 C一般港湾 D饮用水源地

参考答案: ABD

19.依〈水法〉在航道范围内禁止的行为包括()

A废弃沉船 B设置碍航鱼具 C种植水生植物 D开采沙石

参考答案: ABC

20.下列属于有限资源的是()

A土壤 B石油 C动物 D太阳能 参考答案: BC

二、案例分析(目参见平时作业册)

1. 本题主要涉及环境刑事责任中的若干罪名。

(1)张某的行为构成了犯罪。具体罪名是滥伐林木罪和盗伐林木罪。张某超量采伐自己承包的林木,其数量为25m³,依法已经构成了滥伐林木罪;而张某潜入他人承包区采伐了约5m³的木材,则属于盗伐林木罪,因为他的秘密砍伐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侵犯了他人所有权,并且数量较大。

(2)李某的行为构成了犯罪。罪名是非法收购盗伐、滥伐的林木罪。

2.本题主要涉及环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的理解。

(1)丙的损失应由甲、乙共同负责赔偿。甲、乙的行为与损害结果的发生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虽然丙的损失非因甲的行为直接导致,但甲已经多次接到乙的停止排污请求,无疑是知道排污行为的可

能后果。环境民事责任属于无过错责任,不需要乙主观上有过错。乙的开闸行为是污染事故的直接原因,因此乙不能以暴雨是不可抗力而免责。

(2)乙既是受害者,又是加害者。作为加害方乙应当与甲一起对丙负赔偿责任。考虑本案情节,应让甲承担主要赔偿责任。作为受害方,乙有权请求甲支付其以前清淤的所有费用,并赔偿损失。若甲拒不支付,乙可提起诉讼。

第五篇:2011中央电大劳动法学作业答案

2011中央电大劳动法学作业答案

作业1

(1)工艺厂与吴某之间的法律关系属于民法上的加工承揽关系,加工承揽关系不适用劳动法。

(2)吴某不能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因为其与加工厂之间的关系不是劳动关系,不属于劳动争议的范畴。工艺厂与吴某之间签订的不是劳动合同,而是普通的民事合同,故工艺厂单方面解除合同时,应承担违约责任,向吴某支付一定的违约金。

作业2

期中小论文范文

论劳动法的概念与功能

一、劳动法的概念探析

劳动法是一个有多种含义的概念。在外国劳动法和劳动法学中,德国的学者和专家认为劳动法是与劳动有关的法律规范的总和;英国《牛津法律大辞典》的解释是:“与雇佣劳动相关的全部法律原则和规则,大致和工业法相同。它规定的是雇佣合同和劳动或工业关系法律方面的问题。”史尚宽在其《劳动法原论》中把劳动法定义为“劳动法为关系劳动之法。详言之,劳动法为规范劳动关系及其附随一切关系之法律制度之全体。”日本劳动法是调整雇佣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这种雇佣关系在日本经济学中被称为劳资关系,是指劳动者受雇主雇用,并在其指挥下从事劳动者的被动性劳动关系。我国劳动法的概念实际上是借鉴国外的经验而下的。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关于劳动法概念,我们要明确几点:第一,劳动法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法律部门。第二,劳动法与民法理关系密切,它是从民法中分离出来的法律部门。它与工厂立法亦有密切联系,它也是由工厂立法逐步发展而来的。第三,它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一个独国立的法律部门。

二、劳动法的功能

1、协调功能。劳动法的调整方法不同于民法的私人主体意思自治,也不同于传统劳动法的行政指令管理,它是国家力量、社会力量、资本力量共同发挥作用,相互博弈的结果,在调整重心上平等保护与重点保护相结合,突出重点保护;在权利义务的设定上通过立法确立基准,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加以具体化来实现;在责任追究上综合采用民事、行政、刑事三种责任模式,强化对职业劳动关系的保护。劳动法的发展历史展现的就是国家力量、社会力量、资本力量三方不断博弈、妥协的过程。劳动法诞生于人类社会完成工业革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19世纪初叶,在此之前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资本主义各国曾制定了很多劳动法规,但这种劳动法规不是为了保护劳动者,而是迫使劳动者进入工厂成为廉价劳动力,并从事极其繁重的劳动,从而使资本获取高额利润。随着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壮大,逐渐开展了有组织的运动并组成工会,这也就形成了社会力量。工人的斗争,社会力量的作用使资本家妥协,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开始积极地进行立法,并以英国1802年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为开端,诞生了劳动法。至今,三方力量的平衡与协调构成一国劳动法发挥作用的基础。劳动法的调整方式在现行立法上首先表现为劳动基准,即法律许可的对劳动者的最低保障标准,如工资、工时、休息休假制度等。在劳动基准的基础上,通过劳动者组织(一般是工会)与用人单位订立集体劳动合同,在法定基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对劳动者的保护水平。为使劳资关系平衡,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违反上述法定基准或合同约定要承担民事责任,严重的要承担行政和刑事责任,这也是国家力量介入劳动关系的表现,从而协调了劳资关系。

2、解雇保护功能。雇佣契约向劳动契约转向之前,基本上将这类契约视为私法上的一类契

约,对于雇佣契约纠纷之处理,司法程序中契约当事人地位平等,缔约、解约,乃至违约,皆以一般契约关系处理。产业雇用的发展使劳动契约制度与理念逐渐形成。面对劳动契约一方之劳动者,其弱势地位决定许多倾斜性的法律对其予以特殊保护。我国到目前为止尚无制定解雇保护法律的任何动议,如果从我国社会发展的特殊阶段,劳动力严重供大于求的现实看,既有制定此类法律的必要,也有此类法律出台后负面影响较大的担忧。一方面,我们需要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期限相对地延长,保持劳动者相对的职业稳定感;另一方面,我们又担心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工作至退休而失去劳动力流动的社会活力,同时,还担心部分劳动者职业稳定期过长,另一部分劳动者失业期随之延长。因此,出台这样的法律时机尚不成熟。在此情形下,《劳动合同法》在发挥契约法功能的同时,也在发挥其解雇保护功能。通过规制劳动合同短期化、使劳动合同期限适当延长,尽可能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解除劳动合同须符合法定情形,构建经济补偿金制度、惩罚性赔偿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劳动合同法》发挥了其解雇保护功能,使一般民众即可理解。对劳动合同当事人双方而言,劳动者解约相对宽松,用人单位解约则“障碍”不少。这就是中国《劳动合同法》所发挥的解雇保护功能。

3、维权功能。法的功能,亦称法的作用或法的职能,一般是指法通过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所要达到的效果或实现的目标。当法被创制为规范性文件时,法的功能往往体现在该法的立法目的上。因此,分析一部法律的功能,首当其冲应当分析该法的立法目的。我国劳动法侧重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功能首先体现在立法目的,比如劳动合同法第1条规定了我国劳动合同法的三个立法目的,即规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的行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等。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劳动法的首要价值取向。我国目前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客观上需要有劳动法来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在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中,一方是现代化的企业,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在劳动关系中处于优势地位,另一方是劳动者,以分散的个体出现,而且作为生产要素之一的劳动力通常供大于求,又由于劳动与劳动报酬对于劳动者的生存和发展的意义,导致劳动关系双方事实上的非均衡性,使劳动者在市场活动中容易受到伤害。劳动者永远是弱者,法律的功能应当是维护公平,体现社会正义,因此劳动法应当把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作为首要的功能。

作业3

一.选择选择题

.1.C2.A3.D4.A5.B6.D7.B8.D 9.D10.C

二.多项选择题

1.ACD2.ACD3.ABCD4.ABCD5.CD6.AD7.ABC8.ABCD9.ABD

10.ABCD

三名词解释

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形成的法律上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关系。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是当事人之间发生的符合劳动法律规范、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关系。

劳动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自愿从事有一定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社会劳动

竞业限制是用人单位对负有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劳动者,在劳动合同、知识产权权利归属协议或技术保密协议中约定的竞业限制条款,即:劳动者在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后的一定期限内不得在生产同类产品、经营同类业务或有其他竞争关系的用人单位任职,也不得自己生产与原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限制时间由当事人事先约定,但不得超过二年。

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劳动关系双方的约定,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员工的劳动报酬。

职业安全卫生以保障职工在职业活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为目的的工作领域及在法律、技术、设备、组织制度和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劳动法是独立的法律部门?

答:劳动法是从传统民法中独立出来的,它能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劳动法具有独立的调整对象。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这些是其他法律部门无法包容的。

(2)它有特定的主体。劳动法中的劳动者与劳动使用者之间的主体关系是劳动法的重要特点,双方均有特定的主体资格。

(3)劳动法具有独特的任务和作用,即保护劳动者;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维护社会主义劳动制度。

(4)劳动法具有独特的完整体系。其体系包括促进就业制度;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工资制度;劳动安全卫生制度;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制度;职业培训制度;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劳动争议制度;监督检查制度;法律责任等等。劳动法完整而系统的内容体系也是其他法律部门所不能包容的。

综上所述,劳动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2.简述劳务派遣与一般劳动关系的区别?

一般劳动关系中,是用人单位直接招收和使用劳动者;而劳务派遣中,用工单位是通过派遣单位招收劳动者,劳动者的招收和使用发生了分离,即招工和用工的分离。传统的劳动关系中,劳动者与一个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签订劳动合同,并在该用人单位的指导下利用其提供的劳动场所和生产资料进行劳动,劳动成果归属用人单位,劳动者根据自己的劳动成果情况从该用人单位领取工资报酬,并由该用人单位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而在劳务派遣这一用工形式中,被派遣的劳动者与劳务派遣单位之间建立劳动关系,签订劳动合同,劳务派遣单位成为名义上的用人单位,但是被派遣劳动者并不在该劳务派遣单位从事劳动,而是被派遣到另一个用人单位,即用工单位从事劳动,出现了所谓的“有关系无劳动,有劳动无关系”的情况。

五.论述题

1.试述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的区别

第一,主体不同。劳动合同的当事人为单个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集体合同的当事人为劳动者团体和用人单位或其团体,故又称为团体协约。

第二,目的不同。订立劳动合同的目的是建立劳动关系;订立集体合同的主要目的,是为确立劳动关系设定具体标准,即在其效力范围内协调劳动关系。

第三,内容不同。劳动合同以单个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一般包括劳动关系的各个方面;集体合同以集团劳动关系中全体劳动者的共同权利和义务为内容,可能涉及劳动关系的各个方面,也可能只涉及劳动关系的某个方面,即签订专项集团合同(如工资集团合同)。第四,效力不同。劳动合同对单个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具有法律效力;集体合同对签订合同的单个用人单位或用人单位团体所代表的全体用人单位,以及工会所代表的全体劳动者,都具有法律效力。并且集团合同的效力大于劳动合同的效力,当个人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标准低于集体合同规定时,以集团合同规定的标准为准。

第五,纠纷的处理方式不同。劳动合同争议采用普通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处理;集体合同争议,一般各国采用政府协同劳资各方协调处理的方式。《劳动法》第84条规定:因签订集体合同

发生争议,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成的,当地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可以组织有关各方协调处理。

六.案例分析题

我国法律规定:职工探望配偶,每年给予一方探亲假一次,假期为30天。职工在规定的探亲假和路程假期内,按照本人的标准工资发给工资,并且其往返路费由所在单位负担。而本案中,劳动者李某已经工作满1年,其工作地点与配偶的居住地不在一地、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因此符合享受探望配偶的待遇。李某在几次向单位提出休假探亲,都未获单位同意,于是李某擅自出走,使企业的经营受到了影响。企业给予李某行政警告纪律处分,并扣发探亲假期间的工资,探亲往返路费不予报销的决定。

首先,本案的劳动争议属于劳动争议仲裁的范围,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受理。本案中企业不给予职工探亲假的行为是不合法的,并且应该承担李某探亲假往返路费。而李某擅自出走,影响了企业的经营的行为是不对的。

简答题

1、简述劳动法中劳动的特征。

第一,劳动法上的劳动,一般是人们在争取与实现劳动权过程中的劳动;

第二,劳动法上的劳动是有偿性劳动,它区别于无偿的义务性劳动;

第三,劳动法上的劳动带有劳雇关系(或劳雇关系的劳动,区别于单个的家务劳动)。

2、简述职工探亲期间的基本待遇。

职工在探亲假期间待遇包括以下两项:

(1)工资待遇。职工在规定的探亲假期和路程假期内,按照本人的标准发给工资。

(2)探亲路费的承担。职工探望配偶和未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由所在单位负担。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在本人月标准工资30%以内的,由本人自理,超过部分由所在单位负担。

作业4

一.单项选择题

1.A2.C3.B4.D5.A 6.C7.A8.C9.C10.D

二.多项选择题

1.CD 2.Cd3.ABCD 4.AC5.ABCD6.BCD7.ABD8.ABCD9.CD10.ACD

三.名词解释题

1.就业服务国家和社会实现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在总量上和结构上有机结合的一种社会服务。目的在于帮助解决失业、待业等社会问题。

2.劳务派遣,是指由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订立劳动合同,由派遣劳工向要派企业(实际用工单位)给付劳务,劳动合同关系存在于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之间,但劳动力给付的事实则发生于派遣劳工与要派企业(实际用工单位)之间。

3.特殊群体劳动保护主要是指国家包括对妇女、残疾人、退役军人、少数民族、未成年人及其他需要特殊对待的群体的政策扶持和保护

4.集体协商又称集体谈判,是用人单位工会或职工代表与相应的用人单位代表为签订集体合同进行商谈的行为。其特点:①集体协商代表的身份和人数对等;②集体协商双方代表的法律地位平等;③集体协商是公开、公平、平等的协商;④集体协商是和平协商;⑤集体协商是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协商。

5.劳动法监察检查是指依法享有监察检查权的机构 组织或个人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 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的制度

四.简答题

1.简述劳动法中劳动的特征?

1)、劳动法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侧重保护劳动者。

2)、强制性规范与任意性规范相结合,以强制性规范为主。

3)、实体法和程序法相统一。

2.简述职工探亲期间的基本待遇?

职工在规定的探亲假期和路程假期内,按照本人的标准工资发给工资。

职工探望配偶和未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由所在单位负担。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在本人月标准工资30%以内的,由本人自理,超过部分由所在单位负担。

五.论述题

试述社会保障与商业人身保险的联系与区别。

第一,属性不同。社会保险是国家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对劳动者承担的一种社会责任,主要是以保障社会安全为目的,具有物质帮助性和非营利性质;而人身保险是国家经济活动的一个方面,它由专门的经济实体,即保险公司进行经营,具有以营利为目的的性质。第二,对象不同。社会保险的对象是有职工身份的劳动者;而人身保险的对象是一切自愿投保的公民。

第三,费用负担不同。社会保险费用由劳动者个人、用人单位和国家共同分担,社会保险缴费率由法律规定,整个社会有统一标准;人身保险费由投保人承担,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缴费率,当事人可以自由选择。

第四,实施原则不同。社会保险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建立在劳动法律关系之上,只要履行了劳动义务,就能享受社会保险待遇,国家队社会保险采取强制性原则;而人身保险则是建立在商业契约关系上,以“多投多保、少投少保、不投不保”的等价交换和自愿性为原则。第五,保险关系确立的依据不同。社会保险关系的确立以法律规定为依据,双方当事人不能另行约定;而人身保险关系通过保险合同确立,当事人直接之间可以约定。

第六,保障水平不同。社会保险依据物质帮助和保障基本生活原则确定保障水平,不同时期、不同项目的保障水平是法定的;而人身保险根据经济补偿原则和当事人的投保情况确定保障水平,以合同约定保障水平,差别较大。

第七,经营(管理)主体不同。社会保险的经营主体由政府指定;人身保险的经营主体是有企业法人资格的保险公司。

第八,受益人不同。社会保险的受益人是法定的,一般为被保险人的法定亲属;人身保险的受益人则可由投保人任意指定。

六.案例分析

王某大学毕业后未找到正式工作,为了减轻家人负担,他在一家出版社找了一份文字校对的兼职工作。工作时间自由,也没有固定工作量要求,王某可在家工作,最后按量计酬。可第一份校对成果上交已经数月,出版社未给王某支付任何报酬。王某致电询问,出版社却支支吾吾。最后,王某决定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权利,于是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试分析:劳动仲裁委员会应当如何处理本案?请列举出相关的法律规定。

王某与出版社的纠纷属于因劳动报酬发生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的范围。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5日内,作出受理的决定。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应当先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不成的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本案属于劳动者追索劳动报酬的案件,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要求,裁决先予执行,移送人民法院执行。

本案中,王某在出版社兼职,双方约定工作时间自由,也没有固定工作量要求,王某可在家工作,最后按量计酬,因此出版社应当在王某上交第一份校对成果后支付给王某文字校对的报酬,不得拖欠。

下载法学作业答案(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法学作业答案(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法学概论作业答案[五篇范例]

    《法学概论》平时作业(1) (第一章至二章)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 1. 法:就是指由国家专门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创新的、反映国家意志的、以权利义务为内容和调整机制并通过国家强......

    电大法学概论网上作业答案

    法学概论网上作业法学作业1选择: B、B、C、D、D、A、D、A、D、D、D、C填空: 13.习惯。 14成文法。 15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产阶级法、社会主义类型法。 16.大陆法系、英美法......

    卫生法学作业和答案[范文]

    在我国,拘留有哪些种类,它们各自的法律性质是什么?区别在哪里?法律规定了三种拘留:一、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刑事拘留;二、行政法规定的行政拘留 ;三、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

    7421婚姻家庭法学作业1-4答案(5篇)

    作业001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0 一、多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80 分。) 1. 婚姻家庭关系之所以不同于其他社会关系,是因为它具有( ) A. 伦理属性B. 自然属性 C. 人身属性......

    电大劳动法学形考作业答案

    劳动法学形考作业参考答案 劳动法学形考作业参考答案作业1 1、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决定和人民法院的裁定是正确的。因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劳动争议方面的案件,谢某和杨......

    《卫生法学》1、2作业答案(5篇)

    第一次作业 【案情】 1996年6月,张某经有关部门评审获主治医师资格,领取了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证书,后一直从事医疗工作。2008年上半年,张某从单位辞职后准备从事个体行医,即多......

    法学概论作业及答案[合集五篇]

    法学概论作业及答案 法学概论第1次平时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8分)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 ) A.法是由国家制定的、而非认可的B.法是由国家认可的、而非制定的 C.法是由国......

    法学作业(推荐)

    城市小产权房调查及发展趋势分析(不动产法学)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城镇人口的快速增加,城市住房需求呈逐年上升趋势,带动房屋价格快速上涨,与此同时,市区周边的小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