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规律》的教学反思(5篇)

时间:2019-05-15 12:14: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探索规律》的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探索规律》的教学反思》。

第一篇:《探索规律》的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第一册安排了两次“探索规律”,我将两次的内容进行了整合,设计了探索实物、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这节课从始至终都充满浓浓的探究味,在入学第一学期就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在探究中体验“规律”的存在和优势

上课开始,我创设了一个让学生在短时间记数的情境。出了三组数,一组是没有规律的数。有两组是有规律的数,分别是1234512345和22112211;学生在短短的几秒内就记住了这些数。我究其记得快的原因,学生说因为这两组数有规律,所以记得快。这个活动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规律”的存在和优势所在,进而明确这节课探究的目标是探索规律。

二、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探究过程

本节课学生经历了从具体到抽象的探究过程:从找实物的排列规律,到找图形的排列规律,再到找10以内数的排列规律。找实物的排列规律是从学生熟悉的水果朋友和动物朋友入手,让学生发现规律并且应用规律解决简单的问题。到图形排列规律时,放手让学生用4个圆片和4个三角形自己创造规律。接下来转入数的排列规律。因为学生只学习了10以内的数,所以我把探索数的规律定位在发现单数、双数的排列规律上,让学生发现单、双数的排列规律都是一个比一个多2。最后,回归到生活中的规律。这种从具体到抽象的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为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搭建了逐步提升的平台。

三、采用多种形式为学生探究学习提供空间

学习是一个过程,探究学习更应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发现、实践、推断的过程。因此,教师应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教学中,我注重为学生创设一个活动、探究、创造的学习氛围,采用多种形式让进行学生探究学习,使学生在摆一摆、涂一涂、猜一猜等活动中发现规律、发展思维。比如:课上让学生动手摆图形创造规律,还有用彩笔在一排没有颜色的花上,创造出一排颜色上有规律的花。学生们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创造出很多规律,学生将对“规律”的理解用自己的双手表现出来。

整节课,我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尝试、自己去创造,力求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使学生探索一个又一个规律,在玩中学,享受着探究的无限乐趣。

第二篇:探索规律的教学反思

探索规律的教学反思

学生已经在一年级下学期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本册教材中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显得复杂一些。这节课是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操作、观察、猜测、推理等活动去探索图形的排列规律。众所周知,数学是模式的科学,寻找和发现周围世界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事物变化的规律构成了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同时,发现关系和规律的过程也是发展学生探索能力的过程。因此,《标准》将“探索规律”作为数学与运算独立的内容,其目的是加强这方面教学的力度,把这种“探索规律”的活动,结合其它方面内容的学习,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开阔学生的思路。因此在设计时,我根据本课探究性和活动性比较强的特点,为学生设置了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推理的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出课题

“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有利于学生解决数学内容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个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创设一个具有一定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解放学生的思想,让他们敢想;解放学生的嘴,让他们敢问。在刚一上课,我便问学生:“喜欢做游戏吗?我们快去看看吧!”由此自然引出一年级下学期学习的简单的排列规律,即复习了旧的知识,有很自然地引出新的知识,揭示了课题,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心理学研究表明,不经过学生个人亲身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要想把已知的真理变成学生的真知是不可能的。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尽量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表现在材料提供上。“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学习材料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提高能力的基本载体。

其次,注重合作探究、交流。小学数学课堂是一种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在本课中,既考虑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目标的落实,又考虑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

第三,加强数学思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

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特别在例1教学后,让学生把残缺不全的拼图补充完整,每个学生都动起手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思维得到了训练。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努力体现《标准》的新理念,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性化思维,注重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启发,面向全体,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100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100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要使学生准确地数出100以内的数,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一年级学生在入学前一般就能数到100,但在实际数实物时却很容易发生错误,因为在实际数实物时涉及到他们在具体数物品时能力高低的数数品质。针对实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力求突出一个原则:就是引导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反复点数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百以内数的概念,培养数感,并借助这个过程,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自主建构知识的学习方式。具体表现在:

把握好学生学习的起点。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往往能很流利地数出1——100,但若让学生去数实物时,不是多数就是少数,常常手口不一致,同时头脑中还未有100以内数的概念。为此,在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补充,对教学重点也进行了重新的定位,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引导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反复点数的过程中,建立起百以内数的概念,通过充分动手操作,让学生体会数是数出来的。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主动构建的学习方式。

注重培养学生数感和估数意识。让学生建立数感是义务教育阶段重要任务之一。一年级学生已经会数20以内各数,并有了数是数出来的初步感受。当物体的个数多于20时,有相应的数来表示这些物体的个数吗?怎样来数这些物体的个数呢?教学时,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让学生进行一个一个、十个十个地数小棒的过程中,感知比20大的数是在数物体的过程中数出来的。这看似简单的数数活动不仅让学生自主数出了100以内各数,而且体会到比认识100以内各数更上位的知识,明白数是在数物体的过程中产生的,在极短的时间内经历了我们的祖先发展数概念的重要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特点,力求让学生在猜数中建立数感,先让学生感知10根的小棒有多少,再让学生感知20根有多少,最后让学生估计这么一大堆的小棒有多少根。最后,让小朋友感受百羊图等„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对估算方法的体验,建立学生的数感。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正确计算,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作为一年级的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的养成是很重要的。

一、注重创设生活情境。

从学生喜欢的小汽车、计数器游戏开始,激趣引入,为学生提供富有情趣的具体情境,在具体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以最佳的思维状态投入学习。

二、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与对比。

探索36-8退位减法之前,复习二十以内的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引出两位数减两位数、减一位数甚至不够减的算式,通过对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建立知识间联系,逐步形成知识系统,同时突出本课学习的内容和难点。

三、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与优化。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操作、交流、讨论等活动,学生自主探索出多种算法,并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在小结时强调:方法很多,也都是正确的,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用不同的方法同时算一算,还能帮助自己进检验对错,打开你们的智慧之窗。但在计算过程中我们要选用最简洁最熟练的方法,才能保证计算又快又对。

四、精心设计练习题。

用数字魔术区分数字之间的差别,用退位和不退位的计算对比,使学生明白退位减法十位要减一个十,不退位减法的十位不变。用计算题考验学生的计算能

力,用改错题让学生知道哪些错误不能再犯,用思考题使学习形成梯度,做好扶优。这些练习既巩固了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能力。设计中体现了趣味性、知识应用性、活动的开放性,还注重关注学生情感,体现团结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精神。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是生活的需要,学好数学从点滴积累,获取更大的收获。

《人民币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人民币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的知识,这节教学的重点是认识人民币,难点是人民币元、角单位之间的换算。上这一节课,教学充分体现了新教材特点和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渗透了以人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重视师生、生生间的相互作用,把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之上,即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人民币,并适当地进行爱护人民币,做事有条理等德育渗透,环环相扣,衔接自然。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遵循“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孩子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一数学思想,通过观察学生购物的画面,了解人民币的作用,进而引入新课,认识人民币.通过兑换游戏等活动加深对各种面值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自主、合作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让学生自主探究已成为数学教学改革发展的一个新的趋势与热点。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估计学生的起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灵活处理教材。在认识了人民币之后,我让学生自己分一分手中的人民币,有的同学分成纸币和硬币,也有的同学分成分币、角币和元币,我都给予了肯定。整个过程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掌握了人民币的认识,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三、重视动手操作实践,是本节课的又一主题。

根据学习知识的性质特点,这节课我设计了大量的操作活动。如给人民币分类,不同的付款方式等,让学生通过找、认、摸、比、摆,从感性到理性,放手让学生自己“做数学”,及时交流,让操作与思维相结合,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

四、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本节课我实现了预定的情感目标:在认识人民币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了爱护人民币的教育,引导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用过人民币后要洗手的好习惯,并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总之,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利用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你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太空种子》的教学反思

一、个性朗读中,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太空种子》这篇用童话形式描述的科普短文,人物的对话特别多!因此,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少讲多读是很有必要的!如在朗读:西红柿种子大声说:“我们是种子,本来应该在地球上,为什么要到太空来?”开始,孩子们的朗读很平淡,没有什么激情!在此,抓住“大声”一词,引导学生想象当时说话的声音!在我的提示中,有的孩子读出特别着急的语气;有的孩子读出充满疑问的语气;有的孩子读出充满天真的语气;有的同学读出充满害怕的语气„„每一种语气的朗读,都迎来了阵阵掌声!这是孩子们独特的理解与感悟。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尊重孩子们的个性理解,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思考、朗读,只要孩子们表达出自己体会到情感,我们就要给予肯定和表扬。以此,激发孩子们读书的积极性。

二、抓住文本空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理解3自然段时,抓住词语“七嘴八舌”,引导学生先说说词语的意思?孩子们能够说出人很多。然后引导孩子们想象飞船中的其它种子会说些什么?在我的引导中,孩子们这样说:茄子种子说:“让我回家,我要回地球!”;土豆种子着急地说:“我要回家,我要找妈妈,我要把自己种到地下!”豆角种子说:“计算机博士,让我们回地球吧!”......从孩子们的语言表达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孩子的思维在活跃!

三、适时地让学生动动笔,培养孩子们的阅读能力。

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中,我们可以给孩子创设一个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机会!在理解太空种子的好处这个问题时。让学生自己读一读课文画一画:“太空种子”有哪些好处。孩子们在我提出问题后,自己认真地读书。而且能够用笔画出来。在孩子们读、思、画的过程中,也在指导孩子怎样去解决问题!

第三篇:2016探索规律教学反思

总复习《探索规律》教学反思

点军小学李爱芳

《探索规律》这节课是总复习第三部分“代数初步”里的内容,主要是鼓励学生探索数之间、图形之间以及实际生活中蕴涵的规律,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好素材。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探索规律的基本方法,而且该内容属于复习内容,我不能把课上成“炒现饭”式的,那样就毫无意义了。怎样才能的避免这一情况,而又能突出复习课的特点,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呢?经过深入思考,我在尊重教材的同时,有补充了一定的内容,按照以下环节展开教学:

1、通过回顾交流孩子们记忆中已经探索过的规律,唤起孩子们对探索规律一般方法的记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2、探索规律这一环节分三个内容。一是借助久久乘法表探索数中的规律。“九九乘法表”这一情境远比“一排单列的数”的情境要开放得多,通过九九乘法表,孩子们可以横看、竖看、斜着看、跳着看??可以发现很多的数之间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能力,开拓学生思维。二是探索图形中的规律。在探索图形重的规律,我借助的是课后习题第4题的情境,解决第9个和第n 个图形中各有多少个小圆球。其实学生找到该图形中的规律并不难,我主要是想通过此规律,让孩子们发现“1+2+3+4+5+6+??n”的简便计算方法。聪明的孩子会想到用计算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来计算,进而我们再来验证这种计算方的合理性,从而让孩子们不仅发现其中的规律,没同时还可以发现这种计算的简便计算规律。第三个内容便是探索生活中的规律。这一内容我主要是让孩子们分享自己找到的生活中的规律,比如据木头时据的次数与据的段数之间的规律,折纸中的规律等,让孩子们尽情的去分享,只要是合理的都可以,让孩子们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巩固练习环节,一共有4个题要完成。其实很好的完成上面内容之后,基本就没有多少时间来完成练习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已经安排孩子们提前预习并完成了作业,因此在这一环节我只是让孩子们提交不会的,不好把握的、答案不唯一的问题,组织全班交流讨论,这样既在规定的时间内使课堂容量最大,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按照这样的方式上完课后,总的感觉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一直是很浓的。我想其原因除了这一内容贴近生活,具有挑战性以外,主要的是我们所提供的学习情境材料比较开放,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激发了孩子的挑战欲望。另外就是我创设了一个相对安全,轻松的氛围,因为在学习过程中我始终都只是一个提供情景,与孩子们一起学习的参与者身份,只是偶尔在孩子们遇到困难时适时介入,加一点拨和指导,因而他们没有束缚感,很放松,都能够积极的参与学习中去。

但是也有比较遗憾的地方,比方说孩子们在交流生活中的这只规律时,其实孩子们很快就找到了对折1次是2层,2次是4层,层数总是前一次对折次数的2倍。此时我提出了对折n次有多少层的问题,孩子们有很多答案,都是错误的。最后还是音带孩子们发现并知道了对折n次就有2的n次方的层数。但是这一规律的表示,仅有少数优秀同学听懂,感觉难度有点高,有点想舍去这一问题。但是我觉得它的好处是让孩子们经历了“多次验证规律”的过程,明确了规律的正确以否必须经过验证,这是在前面的学习中没能得到深刻体会的。所以要不要去掉它真的很纠结。篇二:2016-2017年最新审定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教学设计及反思(名校内部资料)《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材分析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感受发现规律的乐趣,同时体会计算器的工具性作用。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基本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但是还并不完全认识计算器在学习、生活中的工具性作用,所以教学中还要让学生进一步加深认识;在数学计算过程中,学生已有一定的通过计算结果寻找计算规律的经验,通过进一步探讨,体会发现规律是学习捷径,感受其中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简单的数学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推理的数学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计算器给学习与生活带来的便捷。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能让学生发现简单的数学规律。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难点:

帮助学生培养观察、推理的数学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兴趣

1、小组合作

从一——9中选出四个不相同的数字,分别组成最大数和最小数,并用计算器计算最大数减最小数,再用所得结果的四个数字重复上述过程,你会发现什么?

巡视,指导学生讨论

2、小组讨论,汇报

设计意图【不要0,减小难度,容易激发兴趣体验数学趣味,体会计算器在计算中的作用。】

二、自主探索

出示例题10,让学生观察等式的变化,发现规律

1、观察,发现

学生能发现:1商是循环小数;2第二题的被除数是第一题的2倍?3第二题的商是第一题的2倍?

2、知识迁移

不用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后几题的商。

学生能应用所发现的规律填出后几题的商

叙述发现的规律。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观察、发现的自主能动性】

3、小结

三、知识拓展

1、练习

出示题目:先找规律,再按规律填数 6×7=42 6.6×6.7=44.22 6.66×66.7=444.222 ? 6.6666×6666.7= 6.66666×66666.7=

2、观察式子所呈现的特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应用能力】

四、指导学生总结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概括、推理能力。因为计算器显示的数位有限。】

五、作业 1÷0.1=1×10 3×100=3÷ ?? 设计意图【感受数学美。】

板书设计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篇三:2016-2017年最新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探索规律一》优秀教案(名校资料)探索规律

第1课时探索规律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9~50页例

1、例2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通过现实生活情景,让学生体验到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联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通过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激发探索规律的欲望,培养探索发现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具体事物中体验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是有规律的。

【教学准备】 1.课件、题卡。

2.课前准备:各小组用几种颜色的花设计一个布置花台的方案,可选一种或几种颜色,让学生自由发挥。

3.回家收集爸爸或妈妈的年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五一”节快到了,为了增添节日的喜庆,小朋友设计了布置花台的方案,现在就请各小组展示你们的设计,其他小朋友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小朋友的设计都挺棒,我们看得出来这些花的排列都很有规律。确实,生活中有规律的现象是很多的,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来探索生活中的一些规律吗?(板书:探索规律)

二、探索新知,自主建构 1.教学例1 教师:小朋友喜欢旅行吗?假如“五一”到了,你和爸爸妈妈去旅游,从重庆出发,去大约300千米远的成都。

多媒体出示地图,动画演示出行的过程。

再在电脑上出示:

重庆到成都大约300千米

已行路程(千米)100剩下路程(千米)

教师:已行100千米,剩下多少千米?怎样填?

将教科书例1出示

已行路程(千米)100150250 剩下路程(千米)200〖4〗100 让学生完成书上第66页例1填表,可独立填,也可讨论合作填。学生展示自己填好的表格,并谈一谈自己的填法。

教师:根据自己填写的已行路程,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自由汇报自己的发现。

学生1:行100千米,剩200千米;行150千米,剩150千米。

学生2:已行的路程越少,剩下的路程越多。

学生3:已行路程多50千米,剩下路程少50千米。

教师:说得好,已行的路程不断增多,剩下的路程就不断减少。2.教学例2 教师:小朋友旅行得真快,下面老师给小朋友讲一个笑话。

小明今年8岁,小华今年9岁。小华对小明说:“我比你大。”小明不服气地说:“有什么了不起。我明年满9岁,就和你一样大,后年就比你大了。”

教师:小朋友,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他们说的实际上是有关年龄的规律,下面我们探索年龄的规律。请小朋友将收集到的爸爸、妈妈和自己的年龄填在题卡上。今年5年后10年后()年后父(母)(岁)学生(岁)相差(岁)

(1)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个表格怎样填,说说这样填表的道理,展示填的结果。

(2)观察所填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三、练习应用

(1)刚才大家探索有关年龄的规律,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对手指的游戏。教科书第67页课堂活动第1题。

(2)教科书第68页课堂活动第2题。

(3)●○●●○●●●○●●●●()将图填充完整后,串好可以送给最喜欢的、最要好的朋友。

第四篇:探索规律教学反思

探索规律教学反思

数学的探索规律是鲁教版版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中的第七节。这是本节的重点、难点。从学习内容上,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列代数式”、“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也是对这些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对学生体会数学建模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对本章前几节知识内容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及符号表示能力。从学生学情来讲,由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教师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现代教学手段不论是在城市中学还是在农村中学都进入了课堂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根本性的转变,主要表现在学生课堂上活跃大胆,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认知水平与以往相比也均有明显提高,在此基础上研究探索规律问题,无论是思想上还是方法上都具备了良好的契机。

本节课我没有采用书上的乘法表的例子,而是采用一个含有规律的游戏《数青蛙》引入课题。接着是让学生通过例题来回顾梳理探索事物隐含规律的基本方法,以及这些规律在表达时用到代数式更加简洁易懂。然后通过发现的规律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就是一个发现认识规律的过程。只要用心观察思考就能发现规律的存在。(在练习中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从不同角度谈发现的规律说的很好)。

教学难点:用字母、运算符号表示一般规律。根据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可安排如下的教学过程:首先特意为学生提供一个游戏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活动过程提供一个有趣的背景,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对生活中日历的观察与分析,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用本章学习过的字母表示数、代数式、代数式的值等知识去探索日历中数与数之间的变化规律,并用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等知识去验证规律;最后在巩固练习和评价小结的基础上结束本课的学习。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由学生充分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来完成对规律的探索和验证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学生用语言、符号、字母表示规律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学生经历创新思维的过程。针对这一点,我决定从首对于每次增加相同的数,探索规律,应用相同数乘以序号再加上或去掉1个数,此类练1道其次对于连续奇数1,3,5,7„.第n个数是2n-1对于 奇数3,5,7,9„第n个数是2n+1,对于连续 偶数2,4,6,8,10„用2n表示,对于1,4,9,16,25„这一类数用n的平方表示 对于2,4,8,16,32„用2n次方表示 于1,3,7,15,31„用2的n次方减1这些规律同学们要理解记忆。对于图形中的规律,可换成数字找,或者从图形观察规律时,用字母表示数,最后寻求规律。如随堂练习,这就犹如游戏,学生学起来有兴趣,也

利用数字的角度去揭示它的规律这些常见的类型要求学思考生深入探讨,思考研究对于图形中的规律,可换成数字找,或者从图形观察数学中的许多知识点都是规律,我们探索出许多正确的规律,用它处理许多问题。规律需要我们认真探索,严密并且对任何数都正确在课堂的学习上,我力求使学生在规律中自由翱翔。大胆发表现观点,用常用方法技巧探求最常见的规律。

在教学时如果能让学生一直处于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进行实验等问题状态之中,学生就能用不同的眼光观察事物并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探究,形成独特的个人见解。学生有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思想、表现自我的强烈欲望,才会在不同意见或见解的相互碰撞中产生创新的思想火花,才能因自己富有创意的做法或观点得到他人的认同而产生强烈的心理满足感与成就感,才能在学习互动的过程中学会竞争与合作,增强团队互助合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平。

第五篇:〈探索规律〉教学探索

〈探索规律〉教学探索

晋江磁灶张林中心小学

张秀霞

2012年3月28日,有幸能再次聆听以前的老同事阿育老师的一节〈探索规律〉,感触颇深,感动的是阿育老师现在虽然身为校长,却还是雄风依旧,依然把课堂教学作为第一生命线。整节课时间安排紧凑,节奏分明,目标明确。

在这节课中,有几点非常值得我学习:

1、教师平时的潜心浇灌:作为一节有一定难度的复习课,从孩子们精彩的互 动中可以看出它们清晰的思路,这和孩子们扎实的基础是分不开的,它都 扎根于老师平时的有效教学。

2、老师备课中心有学生:由于是一节难度较大的复习课,学生的基础怎么

样?怎么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老师经过精心到舍,制定出了比较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而不是纯粹为了哗众取宠。在这个基础上,大部分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果子。

3、教师课堂上精心引导:老师能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发现同一件事物的不同规律:如1、4、9、16等这一列数的规律。同时,我也觉得有几点还可以这样做的:

1、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为教学目标服务:本节课中的“青蛙的只数与眼睛、嘴、腿的关系”以及“猜数游戏”两个环节都可以删掉:一是前者前面早就学过,对于本节课来说一没提升,二是本节课的内容较多,占用了宝贵的时间; 后者与本节课的关系不大,有点画蛇添足的感觉。

2、数学方法的提炼和数学模型的建构:在学生经过观察、比较发现不同的规律后,老师要引导学生发现探索规律的方法并进行适当的提炼和建构探索规律的数学模型,并能应用它去探索新的规律。

3、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定位要合理:老师应该给学生更多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4、课堂教学中老师的引导要有序:老师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时候应该引导学生有序的进行观察和思考,如先从横的角度观察有什么发现,谁有不同的发现,让其它同学进行补充,再进行其它方面的观察。

5、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有所取舍:由于复习课的性质和教学内容繁多与教学时间的矛盾,设计时应该选择比较重点的内容,并对选定的内容进行有序地观察、探索。

课无定法,同样的老师,同样的设计,不同的班级,也会有不同的效果,以上仅是个人的一些想法,在教学的生成又可能会产生新的问题,在教学的路上让我们一路探索,不断成长。

下载《探索规律》的教学反思(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探索规律》的教学反思(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出课题 “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有利于学生解决数学内容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个体形象性之间的矛......

    探索规律教学反思(五篇材料)

    探索规律教学反思 篇一:探索规律>教学反思总复习中 “ 探索规律 ” 问题蕴涵着观察、猜想、归纳的思想方法,是锻炼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一个好素材,教材中主要是从乘法口诀表中寻......

    《探索图形的规律》教学反思

    《探索图形的规律》一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发现一些简单图形摆放的规律,通过探究图形的规律,培养学生发现规律,总结归纳规律的能力。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的是引导发现的教......

    《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学院街小学 穆家宜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P66—P67《探索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探索给定的事物(数与数、图形与图形)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

    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

    探索规律

    “探索规律”问题蕴涵着观察、猜想、归纳的思想方法,是锻炼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一个好素材,教材中主要是鼓励学生探索数与数之间蕴涵的规律、实际生活中蕴涵的规律等,对于规律的......

    探索规律(二)教学设计

    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 5.探索与表达规律(二) 湖北省宜昌市第九中学程雪琼 (邮编:443000 电话:***) 一、学生起点分析 本节课是第5节的第二课时,它既是对全章知识的复习巩固,也......

    探索规律的教学设计

    篇一:探索规律教学设计课题:探索规律。(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十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2、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培养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