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规律

时间:2019-05-13 02:10: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探索规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探索规律》。

第一篇:探索规律

“探索规律”问题蕴涵着观察、猜想、归纳的思想方法,是锻炼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一个好素材,教材中主要是鼓励学生探索数与数之间蕴涵的规律、实际生活中蕴涵的规律等,对于规律的探索,不仅能加深对所学的数的理解,而且为数学交流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它的方法、函数思想以及推理的方法也为数学本身和其他学科发研究提供了基础。下面我结合六年级找规律一节课谈谈我的体会

第一环节:引入适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认知特点,创设了适合于六年级学生的数学情境,培养他们一种愿意甚至喜爱的积极情感。“请写出你最喜欢的一位数,计算100与这个数的和,乘以100与这个数差的积。你只要告诉我,你写出的个位数,我就能说出计算结果,信吗?”让学生带着好奇的疑问去学习数学,自始自终,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并保持了旺盛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第二环节:探索活动,发现规律。第二环节的“九九乘法表”是数学体现数字规律的篇章,通过找乘法表中的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去观察,大脑去思考、归纳,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探究猜测——推理验证——得出结论这一过程。给学生创设了宽松的独立思考空间,让学生自主发现各种规律,充分尊重学生能够的个性思维;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分享彼此的思维成果,相互启发,共同发展。

第三环节:探索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现实生活的数学,而这个现实不是成人眼中的现实,应该是学生眼中的现实,贴近他们现实生活的内容进行教学,才能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主动应用数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们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数学是有用的。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利用探究法、观察法、归纳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归纳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在教师的引导、组织和合作下,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共同探究,揭示数与数之间的变化规律,生活中的变化规律,并将知识应用于实践。

第二篇:〈探索规律〉教学探索

〈探索规律〉教学探索

晋江磁灶张林中心小学

张秀霞

2012年3月28日,有幸能再次聆听以前的老同事阿育老师的一节〈探索规律〉,感触颇深,感动的是阿育老师现在虽然身为校长,却还是雄风依旧,依然把课堂教学作为第一生命线。整节课时间安排紧凑,节奏分明,目标明确。

在这节课中,有几点非常值得我学习:

1、教师平时的潜心浇灌:作为一节有一定难度的复习课,从孩子们精彩的互 动中可以看出它们清晰的思路,这和孩子们扎实的基础是分不开的,它都 扎根于老师平时的有效教学。

2、老师备课中心有学生:由于是一节难度较大的复习课,学生的基础怎么

样?怎么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老师经过精心到舍,制定出了比较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而不是纯粹为了哗众取宠。在这个基础上,大部分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果子。

3、教师课堂上精心引导:老师能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发现同一件事物的不同规律:如1、4、9、16等这一列数的规律。同时,我也觉得有几点还可以这样做的:

1、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为教学目标服务:本节课中的“青蛙的只数与眼睛、嘴、腿的关系”以及“猜数游戏”两个环节都可以删掉:一是前者前面早就学过,对于本节课来说一没提升,二是本节课的内容较多,占用了宝贵的时间; 后者与本节课的关系不大,有点画蛇添足的感觉。

2、数学方法的提炼和数学模型的建构:在学生经过观察、比较发现不同的规律后,老师要引导学生发现探索规律的方法并进行适当的提炼和建构探索规律的数学模型,并能应用它去探索新的规律。

3、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定位要合理:老师应该给学生更多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4、课堂教学中老师的引导要有序:老师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时候应该引导学生有序的进行观察和思考,如先从横的角度观察有什么发现,谁有不同的发现,让其它同学进行补充,再进行其它方面的观察。

5、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有所取舍:由于复习课的性质和教学内容繁多与教学时间的矛盾,设计时应该选择比较重点的内容,并对选定的内容进行有序地观察、探索。

课无定法,同样的老师,同样的设计,不同的班级,也会有不同的效果,以上仅是个人的一些想法,在教学的生成又可能会产生新的问题,在教学的路上让我们一路探索,不断成长。

第三篇:探索规律教案

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探索数与运算之间的规律,探索图形中的规律,探索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2.经历探索数与运算,图形与图形之间的规律,验证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过程中体会与日常生活的联系,鼓励大胆尝试,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

探索数与运算之间的规律,图形中的规律,能用语言或运用算式符号描述,表示事物中的规律。

教学难点:

探索、猜想、验证、归纳等能力,能用语言或算式符号描述、表示事物中的规律。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小学学过这样的问题:

填一填(1)4,6,8,()12

(2)2,6,18,(),162 进入初中后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直接表示第n 个是多少?出示幻灯片1

二、活动探究 活动1.数与式的规律 出示幻灯片1 师:为了准确地表示出第n个数,我们应该先标序号,再看这些数是如何变化的,找规律(和差,积商,拆数分成两个因数),猜想验证规律,写成相同的结构。

生:探索规律,猜想,验证,并归纳表示,实现从数到式的飞跃。出示幻灯片2 师:观察每一行最后一个数,1,4,9,16,25,36,它们之间有何变化规律?列表的问题是不是也可以转化为数的问题?

生:标序号,找规律。出示幻灯片3 师引导分析,标序号,列结构 标序号,列结构: ①1+3=4=22; ②1+3+5=9=32; ③1+3+5+7=16=42;

验证:④1+3+5+7+(2×4+1)=25=(4+1)2 …

第n个:1+3+5+7+9+…+(2n+1)=(n+1)2

验证:取n=1,1+(2×1+1)=(1+1)2,即1+3=22;与题干中第一项一致,故第n个式子合理; 当n=100时,代入1+3+5+7+9+…+(2n+1)=(n+1)2得: 1+3+5+7+9+…+(2×100+1)=(100+1)2 即1+3+5+7+9+…+2012=1012 出示幻灯片4 师:想一想算式的问题是不是也可以转化为数的规律问题?

师生活动:标序号,观察第一列数字3,5,7,9......第n 个数怎么表示? 同样,观察算式尾列数字1,3,5,7,......第n个数怎么表示? 猜想:第n个算式(2n+1)2-(2n-1)2=8n 验证:当n=1时,(2×1+1)2-(2×1-1)2=8×1,成立 应用,第15个算式应为多少? 活动1小结 出示幻灯片5 师生共同回顾活动1的过程,教师提问:(1)学习找数与式规律的方法是什么?(2)找结构需要从哪几方面考虑?(3)处理符号通常使用的结构有什么? 活动2图形的规律 出示幻灯片6 师:图形的规律也可以转化为数的规律,但利用图形的征更简单,方便 师生活动:利用去重法表示s与n的关系式 出示幻灯片7 师生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图形的对称性,或图形的运动平移多角度对图形分类解决问题 活动2小结:

图形规律的操作步骤:思路1(1)观察图形构 成利用分类,去重,补形 思路2(2)转化成数的规律或其它图形的规律

活动3循环的规律 出示幻灯片8 师:循环规律要注意的点是什么? 生:确定起始位置,找循环节

师生活动:根据动点P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第1次从原点运动到点(1,1),第2次接着运动到点(2,0),第3次接着运动到点(3,2),∴第4次运动到点(4,0),第5次接着运动到点(5,1),…,∴横坐标为运动次数,经过第2013次运动后,动点P的横坐标为2013,纵坐标为1,0,2,0,每4次进行循环,∴经过第2013次运动后,动点P的纵坐标为:2013÷4=503余1,故纵坐标为四个数的中第一个,即为1,∴经过第2013次运动后,动点P的坐标是(2013,1),出示幻灯片9 开始输入的数为48: 第一次输出的结果为24,第二次输出的结果为12,第三次输出的结果为6,第四次输出的结果为3,第五次输出的结果为6,第六次输出的结果为3,…

按此规律,输出的结果依次为24,12,6,3,6,3,…,发现除了前2次之外输出的结果具有循环规律,循环节为“6,3”,循环周期为2.

因为(200-2)÷2=99,因此正好循环了99个周期,所以最后输出的结果为3 活动3小结

循环规律要注意的点是什么 布置作业

完成规律探索综合测试

第四篇:探索规律教案

探索规律:

神奇的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画圆的过程,体验画圆的要领,掌握画圆的方法,提高作图的能力。

2.进一步理解对称轴的概念,并会画出两个圆的对称轴。

3.探索当对称轴条数不同时,两圆的大小、位置各有几种情况,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4.初步接触两圆大小及位置关系的运动和变化情况,同时初步尝试描述两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重点:经历画圆的过程,探索两圆的大小、位置与对称轴条数不同的关系。

教学难点:学会掌握画内切、外切的画法。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引出课题:

同学们,有人说:圆是最完美的图形,它拥有圆心到圆上所有的半径都相等的特性,所以生活中处处都有圆形物体。出示图片,我们生活中最熟悉的圆形车轮、圆形井盖;看,游乐园里我们最爱玩的摩天轮一个圆形的庞然大物;看,我国历史悠久的圆形的建筑天坛,城市中的圆环形建筑,不但漂亮而且非常神奇。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研究神奇的圆,看看你会从中发现什么奥秘。板书:神奇的圆

二、探究两圆的位置、大小和对称轴的规律:

(一)两圆的位置:

1.下面用圆规画出大小相同的圆的位置关系

过渡: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一个圆的周长和面积,今天老师想为这个孤单的圆找一个好朋友,看,它们是怎样的两个圆?大小相同的两个圆会有几种位置关系呢?画出你想到的位置关系。

提示:用圆规画圆要先定什么?画两个圆就要有两个圆心用O1、02表示出来。板书:大小相同

(1)下面用圆规来画出它们的位置关系,有几种画出几种。汇报交流:

展台展示,其他同学仔细观看两圆的位置。随着学生展示教师用大小圆板演,并提示两圆位置名称。板书:相交 外切 外离

同心圆(等大)

学生补充其他位置关系,学生补画没有画出来的圆位置(2)过渡:两个大小相同的圆有4种位置,如果它们变成大小不同的两个圆,(出示)它们会不会也有这些位置关系?会不会还有其他的位置关系。下面用圆规来画一画,想到几种画几种。板书:大小不同 汇报交流:

预设:随着展示位置的不同,教师提示两圆位置的名称。

板书:内含 内切 相交 外切 外离

同心圆(不等大)

处理:学生补充其他位置,学生补画没有画出来的圆位置。师重点指导画内切和外切的方法并板演。内切:小圆圆心必须在半径上

外切:小圆圆心必须要半径的延长线上。2.演示两圆的运动和变化情况:

过渡:通过画圆,我们发现大小不同圆有6种位置,大小相同的圆有4种位置关系,之所以有这么多位置关系,都是因为圆心的运动变化引起的。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圆心改变位置,两圆位置随之改变。(演示)

(二)为画好的圆画对称轴:

过渡:一个完美的圆有无数条对称轴,那么我们这10种两圆位置,它们各自有多少条对称轴呢?下面我们画对称轴,看看你能有什么发现? 3.汇报交流:

学生汇报时,说清哪种位置关系下有几条对称轴。板书: 两圆 对称轴 大小不同 1条 同心圆 无数条

大小相同 2条

4.拓展延伸:

(1)提问:同学们,你们想过吗?为什么大小不同,圆心不同的两个圆只有一条对称轴吗?你们看

小结:大小不同,圆心不同的两个圆,当我们连接垂直于对称轴的两条直径时,这些图形中分别隐藏着一个等腰梯形。等腰三角形有几条对称轴,所以这些图形也有一条对称轴。

(2)提问:为什么大小相同,圆心不同的两圆会有两条对称轴呢?猜想:你觉得这些图形中是不是也隐藏着图形?展示

小结:大小相同,圆心不同的两圆,当我们连接垂直于对称轴的两条外切线时,这两个圆都被一个长方形覆盖。因为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所以这些图形也有两条。

(3)提问:为什么等大或不等大的同心圆会有无数条对称轴?

小结:对称轴的位置是经过两圆心的直线。因为一个圆有无数条对称轴,两个圆的圆心重合了,所以也有无数条对称轴。

三、探究三个大小不同的圆的规律

过渡:两个圆的大小、位置和对称轴条数有着这样的规律,如果给我们大、中、小三个圆呢? 板书:三个圆

(大、中、小)

1条

1.出示要求:画大、中、小三个圆,怎样摆放能使这三个圆只有1条对称轴,你来画出两、三种位置?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独立画出两、三种,巡视:大小不同的圆有一条对称轴时有这么多的位置,那么怎样能让三个圆有一条对称轴? 2.汇报展示:你怎么画的?

学生边展示,老师展示位置关系。

这一条对称轴是怎么画出来的?你有什么发现

总结:三个大小不同的圆,只有一条对称轴,三个圆心必须在同一直线上

四、总结知识方法:

这节课我们通过对圆的位置、大小和对称轴条数关系的研究,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 神奇的圆

两个圆 两圆位置 对称轴

大小不同 内含 内切 相交 外切 外离 1条 同心圆 同心圆(不等大)无数条 同心圆(等大)

大小相同 相交 外切 外离 2条

三个圆

大、中、小

第五篇:探索规律 教案

《探索规律》说课稿

xx学校 xxx 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第一课时《探索规律》。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观察、发现规律,应用规律的过程。

2、能发现熟悉情境中事物的规律,能应用规律或自己创造有规律的事物。

3、积极参加找规律的活动,在应用规律、创造规律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观察规律,发现规律,初步建立起这些规律的表象,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各种图案贴画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规律

1、播放歌曲《新年好》。

师:听了这首歌,你们会想到什么? 生:过新年

师:是的,过新年了,学校要举行元旦联欢会,联欢会可热闹了,大家想不想去看看?

2、课件出示P.96页主题图。师: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生:有气球,拉花 小朋友,小朋友都很高兴。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出示气球的摆放图)

问:请你认真观察气球,这些气球是不是乱摆放的?

生:不是,是有顺序(或规律)的。是按照一个红的,一个黄的,一个红的,一个黄的摆放的。师:你们的眼睛可真亮啊。这些气球是按照一红一黄,一红一黄,一组一组不断地重复出现的,我们就说它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同时,幻灯片强调,并分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探索规律。(板书——探索规律)

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1、继续观察主题图。

刚才我们发现了气球排列的规律了,它是按颜色不同排列的。(板书——颜色)

2、师:你还发现了哪些有规律的事物?

生:拉花是一长一短,1个3个地有规律排列的。生:参加节目的小朋友也是1男1女有规律地排列的。(出示拉花,小朋友的排列图)

3、师:你知道下一个拉花是什么样子的吗?下一个小朋友是男孩还是女孩?你是怎么想的?

4、用灯笼去布置教室。(猜一猜下一个灯笼是什么颜色的?)

5、师:教室布置得这么漂亮,你想不想去参加啊?(想)

三、智力游戏 应用规律

1、那咱们一起去参加“猜珠子”的游戏吧!(出示:P.97珠子排列图)

师:根据露在盒子外面的珠子排列情况,你发现了什么?和同桌小声说一说!生:珠子是按1白1红这样有规律地串起来的。师:盒子里左面第一颗珠子是什么颜色的? 师:盒子里可能有几颗珠子? 师:盒子里最少有几颗珠子? 猜珠子的游戏大家玩得开心吗?

2、你们还想不想去参加游戏?——智力闯关游戏。课本P.97练一练第1、2题

3、P.97练一练第4题。

4、小小设计师:

利用学具中的贴画,自己设计出有规律的漂亮图案,并全班交流展示。

四、联系生活 寻找规律

你发现生活中哪些有规律的现象?

让学生讨论回答,教师适当知道,并通过欣赏图片,感知生活中处处有规律。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发言)作业:找一找藏在你身边的规律。

板书设计:

探索规律 形状 颜色 数量

下载探索规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探索规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探索规律说课稿

    《探索规律》说课稿 孔滩镇白龙小学:蒋凤 一、教学内容: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67页的《探索规律》的第一课时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

    2016探索规律教学反思

    总复习《探索规律》教学反思点军小学李爱芳 《探索规律》这节课是总复习第三部分“代数初步”里的内容,主要是鼓励学生探索数之间、图形之间以及实际生活中蕴涵的规律,是锻炼......

    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课题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1.让学生充分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为了让学生对规律的发现经历一个观察、对比、分析的过程,所以教学设计中要给学生......

    努力探索党风廉政建设规律

    努力探索党风廉政建设规律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但是,成为执政党以后,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了,而是面临着新的更为复杂和严峻的考验,面临着脱离群众......

    《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学院街小学 穆家宜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P66—P67《探索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探索给定的事物(数与数、图形与图形)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

    小学数学探索规律[★]

    小学数学探索规律要注意哪些问题 一、要注意为学生创设灵活的教学方法 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 要培养学生的思维......

    探索规律——搭配问题

    探索规律——搭配问题 课题: 探索规律——搭配问题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70页聪明小屋 教学目标: 1. 学会对两种或多种事物间进行有序组合与搭配的方法,知道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