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漫步神气的非洲热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非洲的社会概况和人民的生活。
2.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别,初步形成开放意识和国际理解
3.通过对小蒂皮事迹的了解,树立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86~87页。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一些有关非洲的环境、社会状况的图片和资料。
2.世界政区土、两半球图。
教学内容和过程
1.导入。“上一节课,我了解了西亚和北非的阿拉伯国家和地区的情况。这节课,让我们越过连接亚洲和非洲的苏伊士运河,穿过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哀叫,去看一看整个非洲。”
2.识图练习。在世界政区图、两半球图上查找苏伊士运河埃和、非洲的位置和范围。
3.阅读与探究。阅读教科书第40页的课文,欣赏教科书第40页的图片。教师将自身准备的资料提供给同学。
考虑:(1)赤道横穿了非洲大陆,那么非洲应该是什么样的气候特点?(2)你对埃和文明有哪些了解?
4.交流与讲解。同学根据前面的活动开展讨论:非洲的气候环境特点;古老的埃和文明、金字塔、狮身人面像;非洲黑色人种的特征;著名世界的撒哈拉沙漠、东非大裂谷、维多利亚大瀑布等。教师可根据同学的讨论给予补充和讲解。
5.自由交流。根据平时从课外书籍或影视节目中了解的知识,谈谈非洲热带草原的野生动物。
6.阅读与讨论。阅读教科书第41页的课文,欣赏本页出示的图片,认识小朋友蒂皮,了解她的事迹和希望。讨论:怎么看待小蒂皮对中国小朋友的寄语?我们应该怎样做?
7.教师小结本课内容,安排家庭作业。
给教师的建议
1.要准备好有关非洲环境、社会状况的图片和资料。
2.要准备好世界政区图、两半球图。
3.教师中要注意训练同学的读图、识图能力。
家庭作业
预习与探究关于欧洲地区的社会状况。
评价建议
就同学对非洲,尤其是对非洲野生动物的了解程度给予口头评价。
第二篇:非洲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非洲的地形特征,海陆轮廓特征及特有的地形区的分布
2、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及主要人种的分布,通过对气候资料、地图的分析,学会看各种气候图,判读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
3、理解非洲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学会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了解尼罗河与刚果河的水文特征
4、了解非洲富饶的物产,知道人口、经济与发展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非洲的地形特征及主要地形的分布
2、难点:非洲的气候特征、尼罗河的水文特征
[教具准备]
非洲地形图、非洲气候资料图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展示金字塔图片,设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国家的建筑吗?它是位于哪个大洲的国家呢?
一、地理位置和国家
1、简介“非洲”洲名的由来,让学生对非洲的气候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2、按如下步骤,引导学生分析非洲的地理位置特征:
(1)非洲境内有哪几条特殊纬线穿过?这说明了非洲的纬度位置有什么特征?
(2)找出西经20,从东西半球判断非洲所处的经度位置
(3)非洲周围濒临着哪些大洲和大洋
3、学生对照地图,从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述说非洲的地理位置特征。
4、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出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的位置,突出其地理意义
5、引导学生阅读P15图1-16,得出非洲国家的特点:国家众多。并引导学生观察非洲各国的国界线特征:比较规则平直。引入非洲殖民历史的学习。
6、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二战前独立的三个国家。
二、地形特征
1、复习提问:分析一个地区的地形特征,应从哪几个方面来分析?
2、学生按照学习思路,从海拔、地势、主要地形类型及分布等方面,结合地图来分析非洲的地形特征。
3、引导学生在“非洲地形图”上找出非洲的主要地形区:埃塞俄比亚高原,撒哈拉沙漠、刚果盆地、东非大裂谷的位置。
4、学生自读P18材料,了解东非大烈谷、撒哈拉沙漠的有关概况。
5、学生观察“非洲地形图”,提问:与欧洲相比,非洲的海岸线有什么突出特点?(比较平直)
6、引导学生找出非洲最大的岛屿、半岛、海峡、海湾、好望角的位置
7、学生口答P17活动3、4、5题,本节知识一个小结
[小结]
[作业布置]
见填充图册
[板书设计]
第二节 非洲
一、地理位置和国家
1、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东半球、跨南北半球,大部分位于热带
(2)海陆位置:西临大西洋,东临太平洋,北隔地中海和直不罗陀海峡与欧洲为邻,东北隔苏伊士运河和红海与亚洲为临
2、国家众多的大洲
二、地形特征
1、平均海拔高
2、地形以高原为主“高原大陆”
3、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4、海岸线平直,少岛屿,半岛
第三篇:《漫步云端》教学设计
《漫步云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通过查阅资料、模拟实验方式让学生充分认识云雾的形成原因,并能用自己的话解释。锻炼收集资料、制作模型的技能,为单元总目标“编辑科普小报”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共安排五个环节:1.提出关于云的问题;2.选择问题,制定研究计划;3.搜集资料,观察测量;4.思考讨论,得出结论;5.拓展活动:测量雨量。通过搜集资料和实验,认识云雾的形成原因,了解图表这种表达形式在制作科普小报中的作用。
学情分析
儿童从小就对气象产生量浓厚的兴趣,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各种气象特点、风的形成原因,了解了表达与交流的常用方式,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对于他们来说,“云是怎么形成的”也是未解之谜,因此学生对本课有较强的探究欲望。本课的探究活动,对学生来说应该比较轻松。
学习目标
1.会用模拟实验来解释晕的成因。
2.了解云量的概念,学会应用云量的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3.能用饼形图来表示统计结果。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用模拟实验来解释云的成因。
难点:会观察云量,能用饼形图来表示统计结果。评价任务
1.能对云提出问题,并制定合理的研究计划。2.能搜集、整理、查阅资料并与别人共享资源。3.能解释云的形成原因。4.会绘制饼形图解释云量。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云雾的资料;广口瓶、小漏勺、冰块、温水等。教学过程
/ 5
一、故事引入,揭示课题
1.谈话:学习前先问大家一个问题,看过电视剧《西游记》的同学请举手。这么多都看过啊,我想出个问题来考考大家,看你们是否细心。记得孙悟空从石头中蹦出后去学本事,孙悟空学了一身本领,就在孙悟空即将毕业下山之际,菩提老祖又传授了孙悟空一招绝技,也是最后一招,谁知道请举手。(学生可能会说:筋斗云,能翻十万八千里„„)
2.嗯,不错,今天老师也准备传授给大家一招,可不是筋斗云,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另外一种气象——云。(揭示课题,板书:漫步云端)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平时学生最爱看的电视剧《西游记》引入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索活动 1.提出问题,打开思路
(1)提问:关于云,你想了解哪些问题,把你感兴趣的问题记录在“小科学家记录本”上。
(2)谈话:提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有些问题老师也十分感兴趣,想和大家一起交流讨论。根据大家刚才所提的问题,只要解决了“云是怎样形成的”问题,其他问题基本也就迎刃而解了。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提出问题、记录问题,并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养成把问题记录在“小科学家记录表”上的良好学习习惯。
2.问题猜想,互动交流
提问:你认为云是怎样形成的?想好了,和大家分享一下。
设计意图:在猜想与假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一个平台,让学生敢想、敢说,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展现,把自己的所想表达出来,与同学交流分享。
3.阅读教材,获取答案
(1)阅读并思考:阅读第17页“知识链接”,看看书上是怎么解释云的成因。如何用自己的话把云形成的过程讲述给大家?
(2)学生阅读并思考。
/ 5
(3)提问:谁能用自己的话和大家分享一下?(引导学生归纳:地球表面的水分,受到阳光的照射,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汽进入大气中,并随着暖气流的上升,升入高空,由于高空温度越来越低,水蒸气遇冷会变成小水滴,如果高空的温度低于0℃,水蒸气会变成小冰晶。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集合在一起便形成了云。)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通过自学文字材料,从中获取知识,并转化成自己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4.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1)讲解:我们可以把云形成的过程归纳为:水分——水蒸气——小水滴或小冰晶——聚集在一起形成云。(板书:液态——气态——液态或固态)
(2)谈话:嗯,大家说得真不错,看着黑板,同桌互相说一说。(3)提问:大家现在都了解了云是怎样形成的。那谁能给大家说一说雾是怎样形成的?云和雾是什么关系?(学生可能会说:雾是陆地上的云,形成原理是一样的。生成的地方不一样,一个地上,一个天上。)
(4)谈话:原来云和雾是一家啊。只不过它们形成的位置不一样而已,在天上形成的叫云,在地上形成的叫雾。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新问题,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三、理解概念,灵活运用 1.学习概念
(1)谈话:云这种气象不简单,它还可以给我们预报天气呢。请大家打开书第18页,阅读书上的第一段,找出云量的概念。
(2)提问:谁能给大家说一说什么叫云量?(引导学生说出:云块占天空面积的多少叫云量。)
(3)提问:我们平时看天气预报的时候,有关于云方面的信息吗?(学生可能会说:晴转多云、多云„„)
(4)谈话:看来云对于我们了解天气起着重要的作用。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学习云量的概念,对云有进一步的了解,并能将学过的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会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2.看图理解概念
/ 5
(1)谈话:什么是晴?什么是多云?请大家结合左边的小资料看图,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引导学生归纳:云量小于四分之一是晴天,四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是少云,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三是多云,大于四分之三是阴天。可以根据云占天空面积的多少来判断。)
(2)提问:大家看第四幅图,阴天的时候云成什么颜色了?(黑色)难道云有白色和黑色之分吗?
(3)讲解:由于阳光被厚厚的云层遮住,站在地面仰望天空没有一点光线穿过云层,导致云层和黑色的一样,其实云层还是白色,只不过没有光透过云层而已。
(4)提问:那火烧云呢?(学生可能会说:也是阳光照射的作用。)(5)谈话:对了,道理是一样的,都是太阳光的缘故。让我们欣赏一下美丽的火烧云吧!(展示火烧云图片。)
设计意图:利用图示帮助学生理解云量的概念,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用图示来解决部分问题,拓展光学方面知识。
3.知识拓展
(1)谈话:给大家布置个任务,请大家每天抽几分钟时间来统计一下5月份每天的云量情况,并记录下来。
(2)提问:请看书中用什么方式来表示数据?(饼形图)你还知道哪些统计图的表示方法?(条形图、折线图„„)为什么要用这些图形?直接用表格不好吗?(学生可能会说:一目了然,更方便快捷。)
(3)讲解:学会用统计图的表示方法,可以让我们更快、更准确地掌握表格里数据的意义。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运用新学习的知识,给学生布置一份调查任务,让他们掌握用图形表示数据的方法,了解其好处。
四、课外活动
云中的小水滴落到地面上变成了雨,你想知道雨的秘密吗?让我们开始测量一段时间内的雨量。阅读教材20页雨量器的制作方法,课下自己试着做一个雨量器测量雨量,并试着用饼形图表述你的研究结果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离开课堂,把学习拓展到课外。
/ 5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对云的形成和雨的形成有了深刻的理解。教材要求设计一个实验来演示云雾的形成,由于三年级时已经做过类似实验,所以同学们可以在回忆的基础上自主设计和进行实验。
/ 5
第四篇:梨园漫步教学设计
课
题:梨园漫步之《唱脸谱》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学唱戏歌《唱脸谱》,了解京剧与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感受我国国粹京剧的艺术魅力,喜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2、结合学唱作品,初步了解京剧的起源、行当、唱腔、脸谱、文武场等音乐文化知识。
3、乐意聆听京剧选段。教学重点:
学唱戏歌《唱脸谱》,并初步了解京剧音乐的特点。教学难点:
通过京剧知识的学习,把握戏歌的韵味。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1)创设情境
师: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片段——李玉刚《贵妃醉酒》,揭示课题《唱脸谱》。
这节课我将带领同学们去品尝国粹京剧与流行音乐结合的味道。(2)启发引导
关于国粹京剧,大家都知道哪些相关的音乐知识呢?(3)介绍京剧的形成发展以及唱腔
京剧形成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融合了汉剧和徽剧的特点,同时吸收其他地方曲种而逐渐发展而成的一种戏曲形式。(4)京剧表演的“四功”、“五法”
(5)介绍戏歌
(6)发声练习
二、情感体验
(1)介绍作品及词曲作者
师: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一首好听的京歌《唱脸谱》,此首作品是一首流传甚广的京歌佳作。它从外国人对京剧的称谓开始,从各种京剧人物的脸谱造型入手,赞颂了京剧的出神入化。歌曲巧妙地把京剧音乐与通俗演唱风格融为一体,依字形腔,韵味十足。
(2)聆听感受作品(多媒体课件播放演唱录音)(3)小组讨论(师生交流合作,分析作品)
师:歌曲可以分成两个乐段,第一乐段三个乐句,吸收了流行音乐的元素,叙述了外国人对京剧的认识;第二乐段用京剧的西皮唱腔写成,旋律流畅而富有激情,包含两个乐句。第二乐句使用花脸拖腔和旋律的拉宽伸展手法,在完满的高潮中结束。
(4)介绍脸谱
三、情感深入
(1)复听歌曲(教师跟伴奏进行范唱)(2)学唱曲谱
(出示曲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唱谱学习,简单回顾演唱姿势)(3)分段学唱歌词
(可轻声随着演唱录音进行演唱)(4)完整演唱作品。
四、情感表达
通过分小组进行有表情地合作演唱作品,着重把握歌曲独特的京剧韵味。
五、拓展活动
1、看一看,辨一辨。
2、看一看,听一听。
六、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这堂课我们学唱了京歌《唱脸谱》,初步了解与京剧相关的音乐文化,深化了同学们对国粹的认识和了解,想必大家一定会为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而心情澎湃吧!建议大家,再一次把你们对京剧的热情再次融入歌声里,唱起来吧!
第五篇:非洲鼓乐 教学设计
非洲鼓乐(详)
教学过程:
导入:你可知道,一棵树被砍下来,只要在中心贯穿出一个孔,它就能发出声音与人对话发出悦耳的声音。(不顺)(播放音频)你知道是什么乐器吗? 这种乐器来自遥远的非洲,先让我们进行一次半分钟的非洲之旅吧!
在非洲这悦耳的声音随处可见,这节音乐课就让我们走进神秘的非洲大陆,去聆听那古老而纯朴的原始音乐。
一、导入
1、请跟老师模仿一段节奏。。保持这样的节奏,连续不断地拍下去,(点击音乐),师舞蹈。问:看了老师的舞蹈,听了这段音乐,同学们觉得今天我们的音乐课将会到什么地方?好,就让我们走进神秘的非洲大陆,去聆听那古老而纯朴的原始音乐。
2、播放《非洲鼓舞》,感受音乐的情绪,是什么让音乐如此热烈,奔放呢?(鼓)舞者用简单朴实的动作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的热情。
3、揭示本节课的课题
在非洲,多数音乐都离不开鼓,鼓乐是最为流行,也是最为普遍的一种音乐形式。那么,(不要)非洲鼓乐就是这节课所要具体研究的音乐对象。
二、感受非洲鼓的韵律 鼓种类众多,今天老师带了几种
出示实物,介绍康加鼓,德坚贝鼓,邦戈鼓,在非洲最流行,最普遍的是坚贝鼓。
1、介绍非洲鼓——坚贝鼓;坚贝的拼写来自法语,一个非常形象的名字。
2、非洲鼓演奏方法:它有三个基本音,第一个音是低音(bass):用全手掌,击打鼓的中央位置,(拍打4下)第二个音是中音(tone):用半手掌,手指并拢,击打鼓的边源(拍打4下)第三个音是高音(slap),同样是半手掌,但是手指要分开一点,击打鼓的边源,(拍打4下)分别敲击出高、中、低音2次。请同学们也用全手掌和半手掌在我们的腿上做练习,好吗?
3、练习简单的鼓乐。好,让我们让试一试吧,B表示是低音,T表示的是中音。
师引导学生逐条练习后,第一二条反复三遍,第三条反复四遍结束。这三条节奏都很简单,如果我们把三条节奏同时进行,那么,我们就立刻能感受到来自非洲的那种律动和韵味。
三、探索非洲鼓的文化
我们一定不能小看这个非洲的原始乐器,在它的背后,还蕴藏着许多丰富多彩的非洲鼓文化,鼓辐射到了非洲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最具实用性的就是传递信息了。
(一)信息传递:
1、介绍说话鼓:如果你在丛林走失了,非洲的原住民就会用鼓声指引你走出丛林。那么,试想一下,原住民会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指引大家呢?非洲鼓总是有让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它很神奇,会说话。这种鼓的外形象沙漏计时器,两头大,中间小,两边的鼓皮用绳子连在一起,演奏时放在腋下,用一根弯弯的鼓锤敲击,想象一下,如果我把绳子夹紧,鼓面会怎么样,声音会怎么样?反之如果我把绳子一松,声音就变低,用这种高高低低的声音变化,就可以模仿当地土著人简单的语言。那么说话鼓是怎么说话的呢?请看一段视频。
2、根据故事情境创作鼓乐节奏。
十七世纪,葡萄牙人在非洲到处抓黑人当奴隶,原住民就是用这样的鼓语一个接一个准确无误的传“话”。让大家安全逃离的。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鼓电报术”的游戏。
游戏规则是
1、用简单的节奏表达故事意思。
2、传“话”时,节奏要清楚准确。附:故事情境: 清晨,勤劳朴实的非洲人相约去狩猎。走着走着,他们发现猎物,慢慢地向猎物靠近。开始狩猎,齐心协力抓住猎物。
分组进行讨论,选择最优的方案,全班同学进行演绎。看来,要准确无误的传送鼓语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啊。而在非洲,他们能将鼓声传到15公里之外,2小时就能传到100英里的地方,真是不简单哪!
除了传递信息之外,非洲鼓还担负着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
(二)文化传承
介绍“格里奥”:在西非,很多地方没有文字,各代的历史以及统治者的姓氏家事,都要通过一种叫格里奥的民间艺人,靠他们的记忆和口头传授得以流传下来。这种格里奥有点像中国的数来宝,山东快板,只不过手中的乐器变成了非洲手鼓,我们可以通过非洲鼓乐了解到许多独特的文化现象。而这种文化现象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是各种各样的仪式。
(三)各种仪式
在非洲,鼓声是陪伴着人的降生、成长和死亡的,因此,他们的出生仪式,割礼成长仪式,结婚仪式等等,都有鼓乐相伴。除此之外,在非洲很多的宗教活动中也有鼓的身影。播放《我是谁》
影片里举行的是一种祭祀活动,土著人一边舞蹈,一边呤唱,所用的唯一乐器就是鼓,这鼓声给人以强烈的动感与号召力,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四)庆祝活动
在非洲,鼓有时还是民族,国家的象征,在乌干达的国徽中就有一面鼓,他表明的是一种古老的传统,这种鼓是当作神物来尊崇的。在西非还没成为共和国之前,他有四个王国,每个国王都有自己的一套鼓,因此非洲鼓乐还是权力、尊严、地位的象征。在布隆迪,当国王加冕或是播种丰收之时,他们就会举行一些庆祝活动,由鼓手敲响重达90斤的大鼓,他那洪亮的、富有震撼性的鼓声能让你感受到鼓手灵魂的呐喊。老师表演《鼓舞》片段:
1、思考以下问题: ①音乐分为几部分?
②你能模仿每个部分的主要节奏吗?
2、分段体验《鼓舞》节奏。
(1)听《鼓舞》中的2个音乐片段打节奏。①《鼓舞》中的第一段
②《鼓舞》中的第三段
教师指导击鼓。学生学打节奏。(可以采用个人、分组及合练的形式,可以击鼓、击打桌面、跺脚等方式)
(2)听《鼓舞》第二段的声乐部分,师唱《AIYA》生打节奏。
3、聆听布隆迪《鼓舞》的片断,再次感受热情奔放的鼓乐。
(五)娱乐活动
1、观看《阿杰舞》
在东非的斯瓦希里语中,鼓和舞是同一个字,在辽阔的非洲大草原上,优秀的舞者只要一听到鼓声,他们就会摆动手臂,扭动身子,欣然起舞,旁观人的就会跟着一起鼓掌,歌唱,即兴组成一个舞会,而这种舞会在非洲是最为普遍,也是最流行的传统民间娱乐活动。
2、学跳非洲舞
非洲舞蹈很意思,有特定的姿态,全体起立,双脚打开,半蹲、塌腰,厥屁股,抬头,做一些求雨、狩猎等动作。
3、歌、舞、鼓同台献艺。非洲人民能歌善舞,不论在城市还是农村,随时都可以听到高昂激越的歌声,看到热情奔放的舞蹈,非洲人离不开舞,而舞又离不开鼓。因此,在非洲,鼓是非洲传统舞的灵魂。
让我们再次打起鼓,唱起歌,跳起舞吧。
四、尾声:
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在非洲,鼓不单单是乐器,它传承着非洲大地的思想、传统、文化、艺术,甚至是所有可以传承着一切的一切,非洲鼓乐是黑非洲民族生命的一部分,它渗透到了每一位子孙的血脉中,是非洲音乐的灵魂。那么,孕育了如此神奇鼓乐的大地是什么样子的呢?课的最后,我想借助电影《走出非洲》的片段,带大家去看看这片美丽而又神秘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