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漫步诗林教学设计
漫步诗林
激趣导入:
1、猜诗谜: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谜底:(蜜蜂)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谜底:(公鸡)
同学们,中国就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老师相信,在六年的小学学习中,你们一定积累了很多古诗词吧。今天, 就让我们打开记忆之门,一起漫步诗林。
一.诗中有画
诗中有春花秋月,有飞禽走兽,有山水名胜„„让我们走进古诗万花筒,你的一双慧眼能否发现其中的奥秘呢?(生在练习纸上填写,分组汇报,获胜组加10分)
(1)给下列古诗填上表示颜色的词。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给下列古诗填写动物的名称。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给下列古诗填上植物的名称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给下列古诗填上地名的词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小结:牛刀小试,可以看出大家古诗的积累还不错。下面精彩继续——
二、画中有诗
苏轼说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下面我们将进入第二关游戏,要求:每组派一个学生代表作答,老师解说画面描绘内容,然后派出的代表说出是哪首诗的内容并背出来,答对一个题加10分,答错本关不扣分。(分成A、B、C、D四组让学生随机抽签,抽完出示相应的画面内容。)
A、远上秋山的石头小路,首先给读者一个远景。山路的顶端是白云缭绕的地方。那么晚了,作者还在山前停车,只是因为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胜于春花的枫叶。
(1)《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B、作者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所看到的山形也不同。作者认不清楚庐山本来的面目,只因为自己在庐山中。
(2)《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C、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时序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3)《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
蜻蜓立上头。
D、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美丽无比。
(4)《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同学们,你们很棒!还想不想继续闯关?
三.诗中有情
古人的诗词中不但有画,更有情。诗人把自己的相思别恨、喜怒哀乐、所思所想都化作了一首首充满情意的诗词歌赋。下面我们将进入第三关游戏,如果能熟练地背出诗句,每人每次加5分。
1.浓浓的思乡情(思乡诗)
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牵肠挂肚呀!他们把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之情融入到诗中,给我们留下了多少千古名句!你能想到那些?写在下面吧!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李白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2.真挚的朋友情(送别诗)
诗中除了浓浓的思乡情,还有不少表达真挚友情的诗句至今仍被人们广为传诵。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高适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四.诗中有理
诗中不仅有美丽的画面,浓浓的情感,还有人生的启迪。比如:
(1)、历经“山重水复”让人怀疑无路可走,却又意外地呈现出光明前景。或表现感到困惑时,突然见到希望。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2)、看事物必须全面、细致,深入调查,否则容易被某些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清事物的真实面目。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
(3)、我们在年少力强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努力读书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 《长 歌 行 》
五、活用古诗,学以致用
如果我们在生活、写作时运用古诗词得恰当,更可以起到点睛的效果。下面进行第四关抢答竞赛“活用古诗”,答对加10分,答错则扣10分,大家可要注意啦!
1我们常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明远大志向和敢于胜利的信心。
2芳芳数学考了99分,有点得意,爸爸对她说:“取得好成绩不要骄傲,要继续努力,力争“更上一层楼”,好上加好。
3初冬的早晨,小明走出家门,看到满树的雪花,不禁感慨地说:“,千树万树梨花开。”
4中秋佳节,我手捧着香香甜甜的月饼,凝神眺望着皎洁的月亮,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家乡的亲人,心中多了几分伤感,这正是:“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人们赞美小草,赞美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他们常常引用白居易的哪一句诗呢? “春风吹又生。”
6吃饭时我把米粒掉在地上,妈妈就用诗句 ”来教育我要爱惜粮食。7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撞击在岩石的棱角上,溅起了朵朵美丽的水花。我不禁想起李白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8当我们回忆起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恩情时,我们会自然的吟诵起唐朝诗人孟郊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结束:让我们来看一下那组赢得了“状元组”的称号?
这节课大家玩得开心吗?有收获吗?我们来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把我们所学过的古诗都分了哪几类?
接下来同学们再想一想,在我们所学过的古诗中,还有哪些诗句符合这些类别?例如《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是表示真挚友情的诗句。
作业:课下同学们继续为我们所学的古诗分类。除了老师今天归纳的几个类型外,想想还可以归纳出哪些类型呢?下节课我们继续交流。
板书:
漫步诗林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诗中有情
诗中有理
第二篇:漫步诗林 沐浴诗香
漫步诗林
沐浴诗香——记方洲小学云南、甘肃、黑龙江省“国培计划(2014)”短期集中培训项目苏州大学小学语文班教学观摩活动
11月12日上午,苏州大学云南、甘肃、黑龙江省“国培计划(2014)”短期集中培训项目苏州大学小学语文班教学观摩活动在方洲小学举行。本次活动围绕着“小学古诗文教学”这一主题展开,来自苏州大学培训班的负责老师、教研员及专家以及云南、甘肃、黑龙江省参加小学语文课程培训的教师一行150多人齐聚方洲小学方圆剧场,参加了本次活动。
首先,来自广东的特级教师梁雪菊老师向来宾们呈现了一节古诗文教学课《伯牙绝弦》。梁特的课堂以读为主,读中见义,一读通顺,二读节奏,三读画面,四读情感,层层深入,把古诗文浅层次的语言教学推向深层次的情感体验!特级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平易近人的教学风范,令人如沐春风;“读中积累 预留空间”的古诗文教育观,令人高山仰止。而方洲小学学生的沉稳与大气,自信与积极也赢得了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观摩课结束后,梁特又作了一场以“小学古诗文教学目标确立及教学模式评说”为主题的精彩的讲座。梁特从这一堂观摩课说起,与来宾一起分享了小学古诗文的教学目标定位和小学古诗文的教学方法,更向在座老师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经典的小学古诗文教学模式,梁特的讲座高屋建瓴,引经据典,理论众多却不显枯燥,还时不时的与台下的老师进行互动交流,整个会场洋溢着浓浓的学术气息。在座的老师们深受启发,有些都不由自主地拿出手机,拍摄下来不及记录的精彩瞬间。
此次活动,不仅向参与活动的中西部三省老师展示了一堂高质量的小学古诗文教学课,更使老师们对古诗文的教学目标及模式有了更加清晰和深入的了解,同时加强了相互间的交流互动,有效地促进了小学古诗文教学水平的再提高。
第三篇:漫步诗林教案一
漫步诗林
宁师附小
张凤兰
复习理念
小学语文复习是以巩固学生所学语文知识与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迁移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目的。因此,在设计本节复习课时,我充分利用小学生发必背古诗教材,并通过回顾与整理小学阶段所学过的古诗,使学生习有所得,自觉养成自读自悟古诗,自我复习、积累古诗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复习技能和方法水平。我还严格遵循了以下三个复习原则:复习过程要简约,复习方法要整合,复习内容要全面。另外,为了避免复习课枯燥无味,消除学生对复习课的抵触心理,改变沉闷局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在设计过程中还力求强调知识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复习氛围中读诗句、晓诗意、记诗句、用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的古诗文化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复习目标
1.利用图片回忆、联系相关古诗的方法,帮助学生整合归类古诗。
2.学会灵活积累、运用古诗,养成自觉阅读与积累古诗的良好习惯,并学以致用。
3.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的古诗文化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复习重、难点
1.学会整合归类小学阶段所学过的古诗。
2.吟诵古诗,理解诗意,感受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并能结合生活巧妙运用古诗。复习准备
教师准备:1.将小学阶段重点古诗进行整合归类。2.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1.重温所学过的古诗。2.回顾以前所积累的古诗,并加以整理,编成目录。课时安排 一课时 复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古诗历来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千百年来传诵不衰,深受人们喜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漫步诗林,领略古诗的魅力。(板书课题:漫步诗林)
二、欣赏图画,感受诗篇
我国古代的诗歌一向追求诗情画意,只要我们留心品味,便会发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老师准备了4幅画,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请看大屏幕!
1、出示图,(叶绍翁《游园不值》)看到此图,你想起了哪首诗?(1)、从这首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2)、这首词描绘了秀丽的山乡春景,你还知道哪些写春景的诗词? 学生朗诵。预设:《春雨》《春晓》《绝句》《江南春》《游园不值》、《咏柳》、《春夜喜雨》、《鸟鸣涧》、《大林寺桃花》、《江畔独步寻花》(3)、一年四季,季季如画,你还知道有关其他季节的诗词吗? 学生朗诵。预设:夏季:《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饮湖上初晴后雨》、《小池》《所见》。秋季:《山行》、《枫桥夜泊》《望洞庭》、《山居秋暝》、《暮江吟》 冬季:《江雪》、《梅花》
过渡:刚才,我们欣赏了第一幅图,居然由一幅画联想到了这么多有关联的诗词,同学们真了不起啊!老师真佩服!其它三幅图啊,老师想请同学们自由选择按照我们刚才联想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复习,并把你们联想到的古诗题目写下来,同时交流一下古诗内容。
2、学生按小组复习,老师巡视,并参与活动。
3、全班交流。(1)、出示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背景图)看到景,你想起了—— A、让我们一起来吟诵这首诗。从此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B、这是一首送别诗,它们有的幽怨有的豪放有的深情,你还知道有哪些? 预设:《送元二使安西》《山中送别《别董大》《赋得古原草送别》《赠汪伦》《芙蓉楼送辛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出示图,《石灰吟》插图,看到此图,你想起了—— A、从此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B、这一类的诗篇诗人都借一种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我们称它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那你知道类似的诗篇吗? 预设:《青松》《墨梅》《马诗》(3)、出示图,(《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书中插图)看到此图,你仿佛想起了——
A、从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了什么?
B、看到祖国统一竟喜极而涕,这是多么浓郁的爱国热情啊!真不愧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啊!像杜甫这样爱国的诗人数不胜数,他们也写下许多杰出的爱国诗篇,你还知道哪些? 预设:《过零丁洋》、《春望》、《秋夜将晓出净慈寺迎凉有感》、《十月二十四日风雨大作》《示儿》
过渡:陆游不仅是一位爱国诗人还是一位负责的父亲,还记得他教育小儿子读书的诗篇吗?关于读书的诗篇还有很多,如—— 《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
你从这些读书名诗中懂得了什么?
4、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观赏画面,回忆古诗,并展开想象,归类整理出了学过的描写四季美景、友情送别、托物言志、热爱祖国、读书学习等相关诗句。课前布置同学们对小学阶段学过的古诗进行归类整理,不知情况如何,能否展示一下?
三、快乐闯关
过渡:为了加深同学们对古诗的记忆,特别是对古诗中的千古名句的记忆,老师还准备了系列闯关游戏,闯关规则是:根据最后成绩高低分别设立“状元组”、“榜眼组”、“探花组”。希望同学们在闯关过程中能大显身手,祝你们闯关成功!有信心吗? 第一关:古诗大荟萃 第一组:走四方
1、故人()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王师()中原日,家祭无望告乃翁。
3、采菊()下,悠然见()。
4、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放纸鸢。第二组:百花园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开。B、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 村。C、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 向日开。D、竹外 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第三组 :五彩园
(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2)日照香炉生___烟,遥看瀑布挂前川。(3)儿童急走追___蝶,飞入菜花无处寻。(4)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 菜花稀。第四组:动物乐园
(1)月出惊山,时鸣春涧中。(2)牧童骑,歌声振林樾。
(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立上头。(4)两个()鸣翠柳,一行()上青天 第二关:我是小法官 要求:不仅会判断,还要能说出理由.形式:抢答
1.《出塞》是宋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ⅹ)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一句中”龙城飞将“指 的是李广。(√)(略)
第三关:诗句对对碰(每一组四句诗,全对才得小红花)1.粉骨碎身全不怕 欲穷千里目
日出江花红胜火 停车坐爱枫林晚 2.落红不是无情物 接天莲叶无穷碧
独在异乡为异客 少壮不努力 3.不知细叶谁裁出 谁知盘中餐
劝君更进一杯酒 谁言寸草心 4.春色满园关不住 孤帆远影碧空尽
随风潜入夜 飞流直下三千尺 第四关:情景运用
1.夜晚,我们在外地无法回家,这时,望着皎洁的月光想起了家乡,于是不禁吟起了唐朝诗人李白的名“ ”。正巧今天是中秋佳节,不禁又吟起了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 ”
2.暑假里,我和妈妈来到西湖旅游,看着眼前的西湖水我不由吟出了宋代苏轼的名句“ ”,看到湖中美丽的荷花,又情不自禁地吟诵起宋代杨万里的名句
“ ”
3.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离别的那一天,我不想用眼泪来告别,我想对我的铁哥们说:“_______,______。”我想对和我形影不离的好友说:“_____ ,_____。”我想对和我不吵不好的同学说:“ _________,______。”
4.昨天下午,张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思考题。晚上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 ”时,爸爸走过来,助我一臂之力,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 ”。于是我很快解开了这道难题。
师小结:同学们,祝贺你们顺利地闯过了四关,老师感受到了大家对古诗的热爱,也看出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诗句。恭喜你们,你们真棒!
导语:艺术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诗人正是用善于发现生活美的眼睛,创作一首首优秀诗歌。今天,我们也来当回小诗人创作自己的诗歌,本次要评选最佳创作奖一名加20分,第二名加15分,第三名加10分,第四名加5分 第五关:创作乐园(二选一,看哪项好)(时间不够就当作作业0 其
一、1.欣赏诗歌
导语:下面来看看一些小作者创作的诗歌,《云》
云
云像一个忙碌的画家
在天空中画出一幅又一幅的图画
云像一个贪玩的小捣蛋 常常忘了回家
2.学生创作,交流
其二:从下面的古诗中任选一首古诗编成一个故事。(也可另选其他)(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译文)我的好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由黄鹤楼出发,乘船东行到扬州去。我伫立江边,目送友人的小舟越行越远,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望见浩浩荡荡的江水流向天际。(2)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韵译】: 少年时离乡,到老了才回家来;口音没改变,双鬓却已经斑白。儿童们看见了,没有认识我的;他们笑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3)所见 清代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4)《宿新市徐公店》(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译文)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中向远方。路旁村上的花已经凋落了,而树叶还没形成树荫。儿童们奔跑着,追捕着黄蝴蝶,可是黄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孩子们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们了。(5)游园不值
朝代:南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译文)园主人大概是怕木屐齿踩坏了苍苔,所以客人轻敲柴门久久地不开。那满园的美丽春色怎能关闭得住,一枝红色杏花已经早早探出墙来。
五、交流收获,总结提升 1.组织学生交流复习收获。
2.总结:今天的复习课,同学们表现非常积极,不但复习了学过的内容,还领悟了不少的复习方法。但小学阶段所学的古诗,只不过是古诗园的一角,要想对古诗有更多的了解,我们还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功夫。我相信,只要同学们一起努力,一定能大有收获。
六、布置作业
1.继续漫步古诗园,丰富古诗积累,以各种形式加以整理归类。2.自主编制古诗练习,与同学互相交换进行考查。附板书设计
漫步古诗园
四季美景 友情送别 第一组: 托物言志 读书学习 热爱祖国„„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四篇:《漫步云端》教学设计
《漫步云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通过查阅资料、模拟实验方式让学生充分认识云雾的形成原因,并能用自己的话解释。锻炼收集资料、制作模型的技能,为单元总目标“编辑科普小报”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共安排五个环节:1.提出关于云的问题;2.选择问题,制定研究计划;3.搜集资料,观察测量;4.思考讨论,得出结论;5.拓展活动:测量雨量。通过搜集资料和实验,认识云雾的形成原因,了解图表这种表达形式在制作科普小报中的作用。
学情分析
儿童从小就对气象产生量浓厚的兴趣,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各种气象特点、风的形成原因,了解了表达与交流的常用方式,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对于他们来说,“云是怎么形成的”也是未解之谜,因此学生对本课有较强的探究欲望。本课的探究活动,对学生来说应该比较轻松。
学习目标
1.会用模拟实验来解释晕的成因。
2.了解云量的概念,学会应用云量的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3.能用饼形图来表示统计结果。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用模拟实验来解释云的成因。
难点:会观察云量,能用饼形图来表示统计结果。评价任务
1.能对云提出问题,并制定合理的研究计划。2.能搜集、整理、查阅资料并与别人共享资源。3.能解释云的形成原因。4.会绘制饼形图解释云量。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云雾的资料;广口瓶、小漏勺、冰块、温水等。教学过程
/ 5
一、故事引入,揭示课题
1.谈话:学习前先问大家一个问题,看过电视剧《西游记》的同学请举手。这么多都看过啊,我想出个问题来考考大家,看你们是否细心。记得孙悟空从石头中蹦出后去学本事,孙悟空学了一身本领,就在孙悟空即将毕业下山之际,菩提老祖又传授了孙悟空一招绝技,也是最后一招,谁知道请举手。(学生可能会说:筋斗云,能翻十万八千里„„)
2.嗯,不错,今天老师也准备传授给大家一招,可不是筋斗云,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另外一种气象——云。(揭示课题,板书:漫步云端)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平时学生最爱看的电视剧《西游记》引入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索活动 1.提出问题,打开思路
(1)提问:关于云,你想了解哪些问题,把你感兴趣的问题记录在“小科学家记录本”上。
(2)谈话:提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有些问题老师也十分感兴趣,想和大家一起交流讨论。根据大家刚才所提的问题,只要解决了“云是怎样形成的”问题,其他问题基本也就迎刃而解了。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提出问题、记录问题,并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养成把问题记录在“小科学家记录表”上的良好学习习惯。
2.问题猜想,互动交流
提问:你认为云是怎样形成的?想好了,和大家分享一下。
设计意图:在猜想与假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一个平台,让学生敢想、敢说,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展现,把自己的所想表达出来,与同学交流分享。
3.阅读教材,获取答案
(1)阅读并思考:阅读第17页“知识链接”,看看书上是怎么解释云的成因。如何用自己的话把云形成的过程讲述给大家?
(2)学生阅读并思考。
/ 5
(3)提问:谁能用自己的话和大家分享一下?(引导学生归纳:地球表面的水分,受到阳光的照射,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汽进入大气中,并随着暖气流的上升,升入高空,由于高空温度越来越低,水蒸气遇冷会变成小水滴,如果高空的温度低于0℃,水蒸气会变成小冰晶。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集合在一起便形成了云。)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通过自学文字材料,从中获取知识,并转化成自己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4.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1)讲解:我们可以把云形成的过程归纳为:水分——水蒸气——小水滴或小冰晶——聚集在一起形成云。(板书:液态——气态——液态或固态)
(2)谈话:嗯,大家说得真不错,看着黑板,同桌互相说一说。(3)提问:大家现在都了解了云是怎样形成的。那谁能给大家说一说雾是怎样形成的?云和雾是什么关系?(学生可能会说:雾是陆地上的云,形成原理是一样的。生成的地方不一样,一个地上,一个天上。)
(4)谈话:原来云和雾是一家啊。只不过它们形成的位置不一样而已,在天上形成的叫云,在地上形成的叫雾。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新问题,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三、理解概念,灵活运用 1.学习概念
(1)谈话:云这种气象不简单,它还可以给我们预报天气呢。请大家打开书第18页,阅读书上的第一段,找出云量的概念。
(2)提问:谁能给大家说一说什么叫云量?(引导学生说出:云块占天空面积的多少叫云量。)
(3)提问:我们平时看天气预报的时候,有关于云方面的信息吗?(学生可能会说:晴转多云、多云„„)
(4)谈话:看来云对于我们了解天气起着重要的作用。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学习云量的概念,对云有进一步的了解,并能将学过的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会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2.看图理解概念
/ 5
(1)谈话:什么是晴?什么是多云?请大家结合左边的小资料看图,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引导学生归纳:云量小于四分之一是晴天,四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是少云,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三是多云,大于四分之三是阴天。可以根据云占天空面积的多少来判断。)
(2)提问:大家看第四幅图,阴天的时候云成什么颜色了?(黑色)难道云有白色和黑色之分吗?
(3)讲解:由于阳光被厚厚的云层遮住,站在地面仰望天空没有一点光线穿过云层,导致云层和黑色的一样,其实云层还是白色,只不过没有光透过云层而已。
(4)提问:那火烧云呢?(学生可能会说:也是阳光照射的作用。)(5)谈话:对了,道理是一样的,都是太阳光的缘故。让我们欣赏一下美丽的火烧云吧!(展示火烧云图片。)
设计意图:利用图示帮助学生理解云量的概念,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用图示来解决部分问题,拓展光学方面知识。
3.知识拓展
(1)谈话:给大家布置个任务,请大家每天抽几分钟时间来统计一下5月份每天的云量情况,并记录下来。
(2)提问:请看书中用什么方式来表示数据?(饼形图)你还知道哪些统计图的表示方法?(条形图、折线图„„)为什么要用这些图形?直接用表格不好吗?(学生可能会说:一目了然,更方便快捷。)
(3)讲解:学会用统计图的表示方法,可以让我们更快、更准确地掌握表格里数据的意义。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运用新学习的知识,给学生布置一份调查任务,让他们掌握用图形表示数据的方法,了解其好处。
四、课外活动
云中的小水滴落到地面上变成了雨,你想知道雨的秘密吗?让我们开始测量一段时间内的雨量。阅读教材20页雨量器的制作方法,课下自己试着做一个雨量器测量雨量,并试着用饼形图表述你的研究结果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离开课堂,把学习拓展到课外。
/ 5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对云的形成和雨的形成有了深刻的理解。教材要求设计一个实验来演示云雾的形成,由于三年级时已经做过类似实验,所以同学们可以在回忆的基础上自主设计和进行实验。
/ 5
第五篇:梨园漫步教学设计
课
题:梨园漫步之《唱脸谱》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学唱戏歌《唱脸谱》,了解京剧与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感受我国国粹京剧的艺术魅力,喜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2、结合学唱作品,初步了解京剧的起源、行当、唱腔、脸谱、文武场等音乐文化知识。
3、乐意聆听京剧选段。教学重点:
学唱戏歌《唱脸谱》,并初步了解京剧音乐的特点。教学难点:
通过京剧知识的学习,把握戏歌的韵味。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1)创设情境
师: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片段——李玉刚《贵妃醉酒》,揭示课题《唱脸谱》。
这节课我将带领同学们去品尝国粹京剧与流行音乐结合的味道。(2)启发引导
关于国粹京剧,大家都知道哪些相关的音乐知识呢?(3)介绍京剧的形成发展以及唱腔
京剧形成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融合了汉剧和徽剧的特点,同时吸收其他地方曲种而逐渐发展而成的一种戏曲形式。(4)京剧表演的“四功”、“五法”
(5)介绍戏歌
(6)发声练习
二、情感体验
(1)介绍作品及词曲作者
师: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一首好听的京歌《唱脸谱》,此首作品是一首流传甚广的京歌佳作。它从外国人对京剧的称谓开始,从各种京剧人物的脸谱造型入手,赞颂了京剧的出神入化。歌曲巧妙地把京剧音乐与通俗演唱风格融为一体,依字形腔,韵味十足。
(2)聆听感受作品(多媒体课件播放演唱录音)(3)小组讨论(师生交流合作,分析作品)
师:歌曲可以分成两个乐段,第一乐段三个乐句,吸收了流行音乐的元素,叙述了外国人对京剧的认识;第二乐段用京剧的西皮唱腔写成,旋律流畅而富有激情,包含两个乐句。第二乐句使用花脸拖腔和旋律的拉宽伸展手法,在完满的高潮中结束。
(4)介绍脸谱
三、情感深入
(1)复听歌曲(教师跟伴奏进行范唱)(2)学唱曲谱
(出示曲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唱谱学习,简单回顾演唱姿势)(3)分段学唱歌词
(可轻声随着演唱录音进行演唱)(4)完整演唱作品。
四、情感表达
通过分小组进行有表情地合作演唱作品,着重把握歌曲独特的京剧韵味。
五、拓展活动
1、看一看,辨一辨。
2、看一看,听一听。
六、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这堂课我们学唱了京歌《唱脸谱》,初步了解与京剧相关的音乐文化,深化了同学们对国粹的认识和了解,想必大家一定会为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而心情澎湃吧!建议大家,再一次把你们对京剧的热情再次融入歌声里,唱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