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及反思(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5 12:05: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8课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及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8课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及反思》。

第一篇:《第8课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及反思

一、课程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人物通讯的特点。

2、帮助学生熟悉略读的方法。

3、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策略:点拨法、问答法

三、重点难点:

1、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熟悉并掌握略读的方法。

2、难点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和追求真理的科学观,用科学的态度亲近自然、理解社会。

教学活动

一、导入课文

1.师:我国有句古话,叫作“民以食为天”,离开了粮食,也就没有了我们这个活生生的世界,那么,为我们解决吃饭问题的人,得到大家的尊敬与关注,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袁隆平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为了杂交水稻的增产增收,他耗费了大半生心血,从他的身上,我们能真正理解一个大写的“人”字的含义。

2.介绍袁隆平的生平及成就。

二、阅读课文,分析文章结构

1.让学生阅读课文,划分段落并归纳段意。

2.师:人物通讯是用来报道特定人物的一种新闻体裁。本文就是一篇人物通讯,它向我们讲述了什么?

思考回答:文章用事实说话,报道了袁隆平在杂交水稻方面对中国和世界的卓越贡献,赞颂了他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矢志不移的科学精神。

三、略读训练

1.给学生讲授略读技巧(见参考资料)。

2.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里集中注意力默读完课文。要求:

整体把握阅读材料,捕捉关键信息;

找出文中的典型事例;

理解细节描写和运用数据的作用;

理解课文所着力表现的袁隆平的科学

精神和卓越贡献。

板书设计

1分析结构,把握大意

第一部分(1—3自然段),袁隆平简介。

第二部分(从’50年代末”到“袁隆平为此深深思索和不安了”),写激发袁隆平科学研究的一件事。

第三部分(从“袁隆平回到学校”到“仍然矢志不移地搞他的科学试验”),写袁隆干确定研究课题和初步展开研究。

第四部分(从“1964年袁隆平迈出了杂交水稻研究的第一步”到“原来他发现那里面有几棵秧苗”),写“文革”期间袁隆平的不寻常遭遇。

第五部分(从“在党的亲切关怀和全国大力协作下”到“每亩增产八十四公斤”),写袁隆平科学研究的成功。

第六部分(从“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到结尾),写袁隆平科学研究的世界影响。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2教学执行时间:2005年10月19日

一、课程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人物通讯的特点。

2帮助学生熟悉略读的方法。

3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策略:点拨法、问答法

三、重点难点:1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熟悉并掌握略读的方法。

2难点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和追求真理的科学观,用科学的态度亲近自然、理解社会。

教学活动

一、分析本文写作特点,1.师:本文选取了一系列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形象。如袁隆平在得知农民取好稻种的不易时,开始思考“怎样才能使人们不挨饿”的问题,表现了一个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感;随后,经过严谨的思考,他提出关于杂交水稻这一重大课题的科学设想,又不畏冷言,披挂上阵,毫不动摇,显示了创造的才能和执着的精神。请在文中找出其他事例,分析它们传达了什么信息。

生:在“文革”中不寻常的遭遇,充分地展示了他不畏任何艰难困苦的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在他功成名就之后,又“带领人马投入到再越优势关和攻克制种关的战斗”,展现了袁隆平崇高:的思想境界和不息的奋斗精神。

2.师:全文还有多处细节描写,加强了这篇人物通讯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为文章增色不少。请在文中找出一二,并加以分析。

生:如写“文革”中,袁隆平“守护秧田”和“奋身跳井”的细节,勾勒了一个遭受苦难而又执着追求理想、充满献身精神的科学家形象,令人难以忘怀。

3.师:数字是构成新闻事实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人物通讯中,准确的数据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感人,使事实更具说服力。文中在说明奉隆平的杂交水稻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时,就多处运用了数字,这些数字有利地说明了杂交水稻的优越性,从而突出了袁隆平的卓越贡献。

二、课堂讨论: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生活组织课堂讨论: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生活。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前段时间全国人民抗击“非典”的实际情况,讲讲他们身边发生的故事。可以是正面的事迹,也可以是反面的例证,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谈谈科学的重要性,应该怎样利用科学为我所用的问题。只要学生的发言能言而有证,能自圆其说就可以了。

本课教学,关键在于使学生熟悉并掌握略读法,锻炼学生的略读能力,对今后学的开展及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都是极有帮助的。

简单的略读技巧,有捕捉关键词句法。所谓关键词,就是那些能够体现文章事线索或情感线索(记叙文)、说明顺序(说明文)及逻辑顺序(议论文)的词语或子。对于这篇课文而言,可以点拔学生找出“50年代末”、“从1964年起”、“文化大革命”、“袁隆平为之奋斗九年的希望终于实现了”和“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还一猛之势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这些词句,从而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文章大意。有跳读法,即告诉学生对于那些文章详写的细节段落,可以先跳过不读,待读完整课文后,视情况需要,再决定是否重读(包括细读和略读),这样也能保证节‘约时间有的放矢地进行阅读。

课后体会本课教学,关键在于使学生熟悉并掌握略读法,锻炼学生的略读能力,对今后学的开展及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都是极有帮助的。

第二篇:第 8课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导学案

上壁中学八年级语文第 8课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组别:

备课人:许亚萍

核审: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了解人物通讯的特点;

2、.理解典型事例对于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理解细节描写和运用数据的作用;

3、了解袁隆平的科学精神和卓越贡献。学法指导:

1、对照注释,查阅工具书;掌握生字新词,扫清阅读障碍。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求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熟悉略读的方法。如:能在限定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默读课文,整体把握阅读材料,学会捕捉关键信息(如 找出“1964年起”、“文化大革命”等这些词句,从而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文章大意);从中找出文中的典型事例;理解细节描写和运用数据的作用; 理解课文所着力表现的袁隆平的科学精神和卓越贡献。

3、可将此篇人物通讯与前面的三篇文章进行比较阅读,从中掌握通讯的文体特点。知识储备:

(一)人物简介:

袁隆平,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水稻研究。袁隆平是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是我国杂交水稻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 的贡献。他的主要成就表现在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与推广方面。

(二)文体知识:通讯是一种经常被使用的新闻文体,但比消息长,内容更为丰富。可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人物和事件。通讯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和风貌通讯。

所谓“人物通讯”,是用来报道特定人物的一种新闻体裁,它以写人为主,专门介绍人物的典型事迹、成长过程和精神面貌,可以写人物的一生,也可以写人物生活中的片段,可以写一个人,也可以在统一的主题下写一组人。自主学习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字词正音。

籼.()型

祖籍.()

黔.()阳

大相径.()庭

丰硕.()鉴.()于

矢.()志不移

兵不解.

()甲 钵钵.()

雌蕊..()

夜不能寐.()

劫.()后余生

2.词语解惑。

鉴于:

大相径庭: 矢志不移:

劫后余生: 功成名就: 合作与探究:

二、用略读的方法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简单的略读技巧,有捕捉关键词句法。所谓关键词,就是那些能够体现文章事线索或情感线索(记叙

文)、说明顺序(说明文)及逻辑顺序(议论文)的词语或句子。对于这篇课文而言,可以点拔学生找出“50年代末”、“从1964年起”、“文化大革命”、“袁隆平为之奋斗九年的希望终于实现了”和“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还一猛之势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这些词句,从而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文章大意。有跳读法,即告诉学生对于那些文章详写的细节段落,可以先跳过不读,待读完整课文后,视情况需要,4、全文有多处细节描写,加强了这 篇人物通讯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为文章增色不少。

再决定是否重读(包括细读和略读),这样也能保证节„约时间有的放矢地进行阅读。

课后体会 本课教学,关键在于使学生熟悉并掌握略读法,锻炼学生的略读能力,对今后学的开展及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都是极有帮助的。)

1、“听了向福财的话,袁隆平心情很沉重。”袁隆平为什么心情沉重?

2、培育杂交水稻最主要的困难是什么?袁隆平是怎样解决的?

3、概括一下,课文中选取了哪些典型事例来展现人物形象的?

5、文中在说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时,就多处运用了数字。请大家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来,想一想:这些数字究竟对表现人物有怎样的作用呢?

三、能力提升

1、本文是一篇通讯。那么通讯与消息有什么异同呢?

2、读过课文后,你认为袁隆平的哪些精神值得你学习?他哪种精神对你启发很大?

(三)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1、通讯报道的事实比较详尽,完整,而消息则是简略的概述

2、通讯比消息更具形象性、生动性,所以也更具感染力

3、通讯文体比较自由

4、通讯主题鲜明,结构完整

5、表现手法不同

6、通讯较消息的时效性差

二、用略读的方法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简单的略读技巧,有捕捉关键词句法。所谓关键词,就是那些能够体现文章事线索或情感线索(记叙文)、说明顺序(说明文)及逻辑顺序(议论文)的词语或句子。对于这篇课文而言,可以点拔学生找出“50年代末”、“从1964年起”、“文化大革命”、“袁隆平为之奋斗九年的希望终于实现了”和“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还一猛之势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这些词句,从而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文章大意。有跳读法,即告诉学生对于那些文章详写的细节段落,可以先跳过不读,待读完整课文后,视情况需要,再决定是否重读(包括细读和略读),这样也能保证节„约时间有的放矢地进行阅读。

课后体会 本课教学,关键在于使学生熟悉并掌握略读法,锻炼学生的略读能力,对今后学的开展及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都是极有帮助的。)

3、概括一下,课文中选取了哪些典型事例来展现人物形象的?

本文选取了一系列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形象。如袁隆平在得知农民取好稻种的不易时,开始思考“怎样才能使人们不挨饿”的问题,表现了一个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感;随后,经过严谨的思考,他提出关于杂交水稻这一重大课题的科学设想,又不畏冷言,披挂上阵,毫不动摇,显示了创造的才能和执着的精神。在“文革”中不寻常的遭遇,充分地展示了他不畏任何艰难困苦的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在他功成名就之后,又“带领人马投入到再越优势关和攻克制种关的战斗”,展现了袁隆平崇高:的思想境界和不息的奋斗精神

4、全文有多处细节描写,加强了这 篇人物通讯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为文章增色不少。

请在文中找出一二,并加以分析。

全文还有多处细节描写,加强了这

篇人物通讯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为文章增色不少。请在文中找出一二,并加以分析。

生:如写“文革”中,袁隆平“守护秧田”和“奋身跳井”的细节,勾勒了一个遭受苦难而又执着追求理想、充满献身精神的科学家形象,令人难以忘怀。5.数字究竟对表现人物有怎样的作用呢?

数字是构成新闻事实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人物通讯中,准确的数据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感人,使事实更具说服力。文中在说明奉隆平的杂交水稻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时,就多处运用了数字,这些数字有利地说明了杂交水稻的优越性,从而突出了袁隆平的卓越贡献。

第三篇:《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学反思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学反思

130班 马露

本文教学中我力求达到以下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物访谈这种文学形式,掌握这类文章的特点。

2.了解科学家袁隆平的事迹,尤其是他在世界农业科学研究领域的地位及巨大贡献。

3.学习袁隆平在科学研究上坚韧不拔、精益求精的精神及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基本达到了解科学家袁隆平的事迹以及他为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学习袁隆平刻苦钻研的精神和他坚韧不拔的毅力。

教学过程以2010全球最新10大富豪排:第一墨西哥的卡洛斯•斯利姆,第二美国比尔•盖茨,虽然物质的富有让他们扬名世界显赫一时,引出我们中国却有一个被资产评估公司认定为身价为一千亿元,2010年荣登“中国心灵富豪首富榜”的人,而且他的名字还被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命名为小行星的名字,永载史册的袁隆平。

本文学习过程中我一直把握一个宗旨,人物访谈这种特殊文体,使学生熟悉用对话形式介绍生活中重要的有特殊贡献的人物的这种较为生活化的新闻方式。在轻松对话中展现人物性格品质,形式活泼,贴近生活,内容客观真实,人物鲜活生动,有较强的实用性、针对性和时代性。

在第一课时我解决了袁隆平为什么会被确定为采访对象的问题。

首先袁从隆平生平经历入题采访的话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袁隆平为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一是他的奋斗历程。在这两部分之间,作者巧妙地插入了一段承上启下的解说词,使这两部分内容得到顺利转换。

第一部分看似简单,但是袁隆平的巨大贡献到底有哪些有哪些?是一道很重要的理解阅读思考性问题,既要让学生走进文本,也能够锻炼学生的信息搜索能力和概括能力。在文中有两处:

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了水稻杂交优势的人,他使过去亩产只有三百多公斤的水稻产量增加到五百多公斤,而他现在正在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将把亩产进一步提高到八百多公斤。

为此,他在国际上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的努力也从根本上解决人类的饥饿问题。从他获得的无数的奖项,我们再次领悟他对人类的巨大贡献。有助于在此基础上对袁隆平的精神品质有进一步的认识,才能很好地进入下一课时进一步学习袁隆平的高贵品质。

第四篇:8.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8.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学习目标】

1.识记生字词,了解人物通讯的特点。

2.理解典型事例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重点)3.理解细节描写和运用数据在表现人物形象中的作用。(难点)4.了解袁隆平的科学精神和卓越贡献。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袁隆平,闻名全球的“杂交之稻之父”,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他是怎样从湖南一个小地方的农校的教师走到今天的?他的成功有何“秘诀”?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走进袁隆平的世界,领略他的风采吧!

二、自主预习

1.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生涯(yá)

退化(tuì)

矢志不移(shǐ)...丰硕(shuò)鉴于(jiàn)劫后余生(jié)...颁发(bān)授予(shòu)梦寐以求(mèi)...2.理解词义。

生涯:指从事某种活动或职业的生活。灵光:指神异的光辉。

丰硕:形容果实又多又大,多用于抽象事物。大相径庭: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矢志不移:立下志愿决不改变。劫后余生:遇上灾难而侥幸活命。3.关于通讯

通讯是一种以叙述、描写为主,兼用其他表达方式,以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事件等为报道对象,比消息更具体详细、生动形象的新闻体裁。人物通讯是通讯的一种。它以写人为主,专门介绍人物的典型事迹、成长过程和精神面貌,可以写人物的一生,也可以在统一的主题下写一组人。人物通讯具备一般通讯的一切特点,简要归纳如下:①真实性;②典型性;③新闻性;④生动性;⑤评论性。

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

1.课文主要选取了袁隆平研究历程中的哪些典型事例?

明确:(1)看到向福财饿着肚子来回爬过四十公里山路换回稻种后,心情很沉重,从而开始进行杂交水稻的研究。(2)提出了与当时科学界流行的观点大相径庭的设想,最终通过“三系”培育获得成功。(3)虽然在文化大革命这一特定环境中有一段极不寻常的遭遇,袁隆平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杂交水稻研究。

2.本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明确:本文是一则人物通讯,报道了袁隆平在杂交水稻方面对中国和世界的卓越贡献,赞颂了他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矢志不移的科学精神。

(二)写法探究

1.这篇人物通讯选取了一系列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形象。结合课文具体分析。明确:如写袁隆平在看到向福财饿着肚子来回爬过四十公里山路换回稻种后,心情很沉重,从而开始思考“怎样才能使人们不挨饿”的问题,表现出一个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感。随后,他提出了当时世界上无人解决的大课题——杂交水稻。经过严谨的思索,又提出了与当时学术界流行的观点大相径庭的设想——通过“三系”来利用水稻杂种优势,他不畏冷言,披挂上阵,毫不动摇,显示了严谨的态度、创造的才能和执着的精神。尤其是写他在文化大革命这一特定环境中的一段极不寻常的遭遇,更充分展示了他不畏任何艰难困苦、矢志不移地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当奋斗九年,解决了古今中外都未能解决的重大课题后,他又带领人马投入“再越优势关和攻克制种关的战斗”。作者精心选择的这些典型事例,鲜明地展现了袁隆平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息的奋斗精神。

2.于细微处见精神,文中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细节描写是什么? 明确:文中写文化大革命中袁隆平将劫后余生的四钵秧苗发展到四分秧田时,他“像慈母似的守护在秧田边”;而当这四分秧田又被扫荡一空,他在一口深井里发现了仅有的“几棵秧苗”时,他竟奋不顾身“把衣服一脱,‘扑通’一声跳了下去”。这些细节描写,把一个遭受苦难而又执著追求理想、充满献身精神的科学家的形象活脱脱地勾勒了出来,令人久久难忘。

3.准确无误的数据能使人物形象更生动,更感人,更具说服力,本文也多处运用了数字,你能说说数字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吗?

明确:如“十三年来,杂交水稻累计种植面积十二点五六亿亩,增产粮食约一千亿公斤,增收近三百亿元。”“中国杂交水稻之花在世界各地结出丰硕之果,产量最高的比当地品种增产百分之五十,一般增产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这几组数字有力地说明了杂交水稻的优越性,从而突出了袁隆平的卓越贡献。

四、板书设计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线索:奇迹

简历(1—3)

成功的历程(4—28)背景 设想 艰难 现实

贡献(29—40)

五、课外拓展

读了本文之后,小明打算给袁隆平先生发一条短信,表达心中的敬意与感谢,请你帮他想一下怎么拟写。

示例:尊敬的袁隆平先生,您是中国人理想中的科学家,您是真正会种地的大师,更是人们心中的“菩萨”。感谢您多年来为农民所做的贡献,为国家所做的贡献,为人类所做的贡献。您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

第五篇: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读后感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盘古开天辟地,人类呱呱诞生,从那一刻起,摆脱饥饿,奋力生存便成了人类历史的不朽主题,滚滚历史长河中的历朝历代,各君各王,虽处在不同国度,不同疆域,却拥有着同一个亘古不变的梦想,解决粮食问题。民以食为天,人类从未停止过对饥饿的抗争,从未停歇过对粮食的渴望。当历史的刻度停留在21世纪,世界人口已经达到60亿的眼下,却依然有8亿人处于饥饿状态,平均每天有24000人死于饥饿。在粮食问题日益凸现的今日,世界将目光投向了中国,这片广袤无垠的国度,耕地面积只占世界7%,人口却占世界22%的第一人口大国。

面对冷峻现实,世界陷入了粮食恐慌,人们不仅连连发问:谁来养活中国,谁来养活世界? 时事造英雄,20世纪70年代,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绿色革命,通过对杂交水稻的成功研究,最终将水稻亩产从300公斤提高到了800公斤,并推广2.3亿多亩,增产200多亿公斤,增产的粮食可以多养活7500万人。英雄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英雄满怀信心地向世界宣称,中国人不仅可以自己养活自己,更能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作出巨大贡献。英雄的名字从此响彻天际,被百姓们爱称为当代神农氏,他就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回眸奇迹的诞生,竟源自儿时的一次郊游。6岁在武汉园艺场时,当他看到满园里郁郁葱葱,到处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鲜艳的果实,立即被这派美景所吸引。

心想长大以后也去学农。谁也不知道,那时命运已经开始悄悄安排奇迹的发生。袁隆平沿着儿时单纯的梦想一步步走着,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的袁隆平,为了追求心中的梦,毅然从四川重庆来到了偏僻的湘西雪峰山旁的安江农校任教,一教便是19个春秋。学生们都很尊敬他,视他为良师益友,更被他对稻田的专注精神所感动。这个从小长在大城市里的知识分子,从来不怕臭,不怕脏,随时都能弯腰赤脚下田地,观察稻田的生长情况。刮风下雨也不能阻挡他的热情,农民都打趣的称他为袁癫子。正是这种外人难以理解的痴迷之情,在无形的支持着他,正是这种对梦想的执着信念在背后推动着他,精心进行着每一份耕耘,正是这种踏实严谨的治学态度,最终赢来了盆满钵满的丰收硕果。岁月不居,天道酬勤,穿越过十年风雨的艰辛,杂交水稻的研究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袁隆平为了一个人类没有饥饿的未来付出了自己所有的青春年华,付出了自己所有的精力汗水。一次次人为的恶意破坏,让精心培养的秧苗毁于一旦;一次次的天灾所难,让科研进程举步维艰。但是十年间的艰难险阻最终都在梦想的力量下低了头,都在与梦想的较量中败下了阵,这个刚毅的汉子,在一次次跌倒后依然不屈前行,在苦难面前他甚至安慰妻子说:山谷越深,山峰越高。

我们眼前所经受的苦难,其实是对我们未来的祝福。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无不是从患难中走来。应该说,苦难是上帝赐予我们的最好的礼品。朴实无华的话语中透露着圣哲的光芒,平和的心态中预示着成功的讯息。袁隆平和他的学生们像候鸟一样频繁迁徙,春长沙,秋南宁,冬海南,南北辗转,一年三地,不辞辛劳的奔波全都是为了给种子提供适当的环境。他们还在南开北往的火车,轮船,飞机上浸种,甚至把珍贵的种子绑在腰上,利用体温催芽。从1946年到1970年,袁隆平和他的助手们经过了整整六年的时间,2190个日日夜夜,先后用了1000多个水稻品种,做了3000多个实验,但最终都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心情沮丧的袁隆平并没有继续低迷,在得到党和政府一如既往的支持下,他迅速调整了研究方案,再次积极的投入到了又一次试验当中。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1973年,已逾不惑之年的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三系杂交水稻,成功将水稻产量从每亩300公斤提高到了每亩500公斤以上。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实实在在的解决了中华民族的吃饭问题,农民亲切的称他为米菩萨。这位大名鼎鼎的科学家,平日不拘小节,看上去就是一介农夫,面对笑他土气的人,他只是淡淡一笑,说:我现在是干的农业活,穿得太讲究会让农民觉得生分,他们就不会同我交朋友了,再说,下地干活也就不方便了。这种平易近人的性格,让他与乡亲们之间建立了一种血浓于水的真切情意。

有一次,郴州一个农民见到袁隆平说:袁老师啊,我们要感谢你,又要埋怨你,你把产量弄得那么高,现在粮食都不值钱了哦。袁隆平若有所思的对乡亲说:如今种粮食确实不赚钱,但是又少不得。你可以拿一部分田出来种高产水稻,腾出一些地方来种赚钱的作物,那不是又有饭吃又有钱赚了吗?过了两年,又见到这个农民,他激动的对袁隆平说,袁老师,按照你的方法成功了,粮食丰收了,西瓜,蔬菜也卖了好价钱,现在我们是百分之百感谢你了。运用辩证的眼光,袁隆平为乡亲们解决了谷贱伤农的问题。答案补充 如今,袁隆平已经不再是中国的袁隆平,他更属于世界,属于整个人类。袁隆平十几次赴印度、越南、缅甸、菲律宾、孟加拉国等国指导推广杂交水稻,为20多个国家培训了300多名技术骨干。1999年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还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袁隆平星,这颗小行星在浩瀚的宇宙中闪烁翱翔。儿时的梦想已经实现,这个不知疲惫的追梦人又有了新的梦想,他希望有一天到了秋收时节,水稻能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谷粒像花生米那么大,几个朋友能坐在稻穗下乘凉。

这便是人们津津乐道的禾下乘凉梦。一粒种子改变世界,因为这粒种子承载着人类的梦想,因为梦想的力量使这粒种子在悄无声息的生根发芽,它以惊人的生命力,奋力破土而出。这粒种子改变了中国,改变了世界,改变了人类。小小的种子迸射出了前所未有的能量。知识+汗水+灵感+机遇,给了它无限的养料,沐浴在新时代的阳光中,这粒改变世界的种子还在欣欣的生长着,那些禾下的梦想,那些远离饥饿的愿望,也将随着种子的茁壮生长而付诸现实。

下载《第8课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及反思(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8课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及反思(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杂交水稻之父教案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材分析: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收录了袁隆平同志的典型事迹,新闻媒体报道,评论文章等内容。40多年来,袁隆平同志深入研究杂交水稻技术,发表了水稻有杂交......

    别了,“不列颠尼亚”》、《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别了,“不列颠尼亚”》 一、写作背景: 香港回归的背景:香港问题是历史遗留的问题。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自古以......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共5篇]

    我都知道袁隆平这个名字,他是赫赫有名的杂交水稻之父,在他成功的道路上一定有许多的励志故事影响着我们。下面就和写写帮文库小编一起来阅读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吧!更多......

    八年级语文上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精品教案 语文版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教学目标: 1、理解典型事例对于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2、理解细节描写和运用数据的作用。 3、了解袁隆平的科学精神和卓越贡献。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

    《杂交水稻之父》的教学反思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有一个环节是我问孩子们:“请大家读一读第三至第六自然段,然后告诉老师,你从哪里看出袁隆平付出了极大的艰辛和努力?”有一个孩子站起来,说了一些我极为满意的答......

    国旗下讲话:致敬,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国旗下讲话:致敬,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同学们,5月22日下午13时07分,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

    《杂交水稻之父》阅读答案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杂交水稻之父 1982年的一个秋日,马尼拉洛斯巴洛斯镇国际水稻研究所的学术报告厅里,正在举行国际水稻科技界的盛会座无虚席。会议开始,国际......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导学案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课标目标】 1.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2.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 【学习目标】 1、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