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讲话:致敬,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同学们,5月22日下午13时07分,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杰出贡献。
要知道,我们中国的水稻种植技术可是不亚于中国的四大发明呢!水稻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白花花的大米就是水稻的果实——稻谷脱壳后获得的。我们现在可以吃着香喷喷的大米饭,吃饱吃好。但是,要知道很早的时候稻谷的产量没有那么高,品种也没有那么多,家家户户都是有了上顿没下顿的吃不饱的状态。是哪位谁创造了让全世界的人都吃饱饭的奇迹呢?那就是我们的——袁隆平爷爷!
大学毕业后的袁隆平就在想,要让人们不再饥饿,就需要在有限的土地上种出更多的粮食。怎么才能让粮食产量更高?只有不断试验。于是,他在成千上百次的试验后偶然发现:一株天然杂交水稻,竟结了近200粒谷子,数量高出一般水稻很多。这让他的眼睛一亮,有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如果能培育出杂交水稻,就能生产出更多的粮食!尽管当时好多人都认定水稻杂交不行,可袁隆平偏要挑战不可能。他相信科学,相信自己的判断没有错。为寻找种子,他头顶烈日,脚踩烂泥,拿着放大镜在稻田间一株一株地仔细观察,一遍又一遍种植、试验、改良。他曾为了看住苗,把种子绑在身上,用体温催芽。经过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他终于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他的这个成果震惊世界,人们把这种神奇的水稻,称作“东方魔稻”。
袁隆平爷爷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稻田里的守望者”,他给大家的一个最大的印象就是喜欢下田。在获得“共和国勋章”之后,袁隆平爷爷第一时间表示,回家就下田。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不是洗脸、刷牙、吃早饭,而是下田。直到90岁高龄的袁隆平,尽管身体大不如前,却依然“管不住”他那双迈向稻田的腿,“收不住”他那颗向着水稻的心。有人问袁隆平爷爷,每天下田累不累,袁隆平爷爷说:“累肯定是累的。但是一到了我们超级稻的田里面,我就兴奋起来了,就不累了。”
袁隆平爷爷有两个梦,他说:“我有两个梦,一个梦就是“禾下乘凉梦”,让稻穗高产、更高产,种出越来越多的水稻,让杂交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稻穗有扫帚那么长,籽粒像花生米那么大,还能和我的朋友们一起坐在瀑布般的稻穗下乘凉。第二个梦就是杂交稻覆盖全球梦,走出国门,让杂交稻为世界的粮食安全和世界和平做出贡献。现在还只有几百万公顷,要做到八千万公顷。”
去年六一,有少先队员向袁隆平爷爷敬献红领巾时曾问,“袁爷爷,当您一百岁的时候您的杂交水稻会是什么样子呢?”袁隆平爷爷坚定地回答道:“到一百岁时我要实现我的禾下乘凉梦!”现在,我们国家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为国为民、敬业奉献的院士们才能衣食无忧。
有人这样说:袁隆平,躬耕沃野,将功勋写在大地上;奋斗一生,只为圆禾下乘凉梦;科研报国,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
袁隆平爷爷勉励少年儿童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广大的少年儿童,你们是祖国的未来。希望你们谨记‘丰年不忘饥苦,富岁当思节约’,养成爱惜粮食、厉行节约的良好习惯。”
袁隆平爷爷也勉励青年,“我始终都还在努力使梦想成真,你们是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我相信你们必定会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躬行实践、厚积薄发,并将不会辜负时代的担当。”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亲爱的袁隆平爷爷找到了让我们吃饱饭的方法,中间虽然经历了种种艰辛的过程,但是袁隆平爷爷通过科学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总结出了经验,最终创造了奇迹!
同学们,我们要知道每一粒饭的来之不易,我们更应该要珍惜粮食、光盘行动,从每一顿饭做起,从自己做起。让我们向袁隆平爷爷致敬!